跳转到内容

基隆港:修订间差异

坐标25°08′18″N 121°44′51″E / 25.1384°N 121.7476°E / 25.1384; 121.747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ewbot留言 | 贡献
bot 運作: 將臺鐵圖徽TRA_Logo.png替換為SVG版本File:TRA Logo.svg,以利後續將PNG版本刪除。
第129行: 第129行:
== 聯外交通 ==
== 聯外交通 ==
===鐵路===
===鐵路===
*[[File:TRA_Logo.png|23px|台鐵標誌]][[台鐵]] - [[基隆臨港線]]
*[[File:TRA Logo.svg|23px|台鐵標誌]][[台鐵]] - [[基隆臨港線]]
*[[File:TRA_Logo.png|23px|台鐵標誌]][[台鐵]] - [[縱貫線 (北段)|縱貫線]] - [[基隆車站]]
*[[File:TRA Logo.svg|23px|台鐵標誌]][[台鐵]] - [[縱貫線 (北段)|縱貫線]] - [[基隆車站]]


===高快速公路===
===高快速公路===

2015年1月3日 (六) 06:12的版本

基隆港
基隆港东岸码头
地图
点击地图以全屏查看
位置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位置基隆市仁爱区中正区中山区
坐标25°08′18″N 121°44′51″E / 25.1384°N 121.7476°E / 25.1384; 121.7476
细节
启用1886年
运营者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
拥有者 中华民国
类型商港军港渔港
水域面积375公顷[1]
陆地面积196公顷[1]
总面积572公顷[1]
码头数57座
港外水深负20米至负26米[1]
外港航道水深负15米至负15.5米 [1]
统计
靠港船只6,087艘次(101年度)[2]
年货物吨位69,402,920公吨(101年度)[2]
年集装箱量1,607,566.00 TEU(101年度)[2]
网站
http://www.klhb.gov.tw/

基隆港是一座位于台湾基隆市海港,为中华民国四座国际商港之一,也是台北的外港、与台湾北部首要的海运枢纽。其管理及营运单位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整个港区紧临基隆市中心,运输方面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并有数条国内外客轮航线固定弯靠。至2010年止,基隆港为世界第54大货柜港。

港区环境及设施

基隆港的港区总面积为572.17公顷,目前共有57座码头,一个入港航道。

基隆港的港湾形状大致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整个港区水域分为外港、内港及牛稠港三大区域。码头方面可分为东岸码头和西岸码头两大部分,其中以西岸运量较大;码头类型则分为商用、军用、渔用等三大类。

基隆港西岸码头
基隆港西岸旅客码头

码头简介

  • 货柜码头:15座
设有三处货柜基地,配置有35至40吨可装卸13至18排货柜之高性能式货柜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标准货柜箱(TEU)。
  1. 西岸货柜储运场
    1. 北柜场(旧称第一货柜中心)
    2. 南柜场(旧称第三货柜中心)
  2. 东岸货柜储运场(旧称第二货柜中心)
  • 杂货码头:24座
设置有通栈、露置堆货场,可供汽车游艇钢铁货物装卸之用。另设有水泥、卸油品及其他散货码头,配置水泥圆库、自动卸煤机、化油储槽、自动卸水泥设施等。
  • 客运码头:2座
东岸及西岸各有一座(东2码头、西2码头),各设有一栋客运大厦。经常有国内外邮轮、客货轮在此靠泊。
  • 其他用途码头:16座
分别供港务公司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军舰、海巡舰、缉私舰等特种船只靠泊。

军港

基隆港东岸与西岸均有军用码头。东岸为东5码头(入口标示为“海军码头”),码头入口对面设有海军威海营区,是中华民国海军一三一舰队基地;西岸则为西5—6与9—11B码头,由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原海军第三造船厂,简称“海三厂”)、陆军后勤指挥部第三地区支援指挥部运输兵群第二营使用。

渔港

大沙湾以北,与和平岛八尺门邻近的水域为基隆港的用码头区(1998年正式划为“渔业专用区”),又名“正滨渔港”,为台湾重要远洋渔业基地之一。

港区地图

联外交通

铁路

高快速公路

一般干道

营运航线

发展历程

在1894年的基隆港手绘地图
1926年的基隆港地图
1945年美军绘制的基隆港地图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鸡笼港”或“鸡笼湾”。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同治2年(1863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义正式开放为商港。而在1886年当时就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

日治时代日本当局计划将基隆建设成为台湾与日本本土的联络门户,故基隆港正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也就是从1899年到1944年间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战爆发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布内港区内的礁石,并在外港陆续整建了大型造船厂及军港渔港区等设施,从码头货栈到港区铁路系统皆相当完备。这五期的筑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后基隆港的发展基础,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稳坐台湾第一大港宝座。较特别的是,基隆港的筑港工程并不由政府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并被列为日本海军列管军港之一。

基隆港原由其所在的台北州设立“港务部”来管理,并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海务部监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由直属于台湾总督府的基隆港务局负责。基隆港由于当时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在大战末期首当其冲,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

1945年,台湾归属中华民国,续设基隆港务局,隶属于台湾省政府交通处。港务局改组时以打捞港内一百多艘沉船及复建码头、桥梁、船渠、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及仓库等原有设施为主,1953年以后才开始增设港埠设施,如增建西29、30号码头、渔港区突堤码头、兴建通栈仓库等,并填筑大沙湾海水浴场以兴建船渠。

复建完成之后,基隆港开始快速发展。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以消除内港瓶颈及岛内成长的运输需求;连接港区及高速公路的东岸、西岸高架桥也兴建于同时期。1982年至1992年,为因应货柜运输时代的来临,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基隆港的营运量在1980年代到达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

发展至今,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治时期全座落在西岸的18座,扩增为现在的57座(西岸37座、东岸20座)。民国95年(2006年)年度全中华民国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之收入为新台币821亿余元,占总收入之60.54%[3],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的重要地位。

基隆港的营运机构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其前身为基隆港务局,最初为台湾省政府附属之事业机构,1999年精省后改隶中华民国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组织再造实施后,中华民国交通部于同年3月1日起实施“政企分离”之航港管理作法,将各港务局公司化合并成立国营之“台湾港务公司”,原基隆港务局则改制为基隆港务分公司。

发展瓶颈与对策

停泊在基隆港西岸的一艘阳明海运货柜船

基隆港与基隆市唇齿相依,基隆市区的街廓即沿着港区发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计更是与基隆港息息相关,昔日广布市区的“委托行”及酒吧就是一例。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国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中国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许多船只被迫弯靠高雄港台中港基隆港的总运量于1990年代开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内,由世界前十大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来源请求]

兴建新港

基隆港于1980年代,正逢港埠营运的高峰期,当时港内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发生;基隆港务局于19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基隆港的拥挤状况,提出在基隆港以西的外木山海岸兴建“基隆超级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兴建计划,在基隆港营运状况开始衰弱时,曾被认为是重振基隆港营运的最佳方法,但是之后一直无实际动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设新港的难度过高、经费太过庞大等理由,否决了兴建新港的提案,以在新北市八里区兴建淡水新港(即今台北港)作为替代方案。此举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满,认为此举将会封杀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来发展。虽然如此,基隆市各界目前仍未放弃兴建新港的可能。

开放观光

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基隆港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港务局在2002年正式开放港区观光,让游客可以搭船游览基隆的港埠风光。另外,为了吸引国际航运业者落脚,基隆港在2003年时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4]

港市合一

港市合一”的构想在1970年代时已经存在,[5]在1989年时已是选举政见要点。[6]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市长(时任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但交通部于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员会暂行停止委员会运作[7]

重要建物

码头仓库

兴建于1930年代,目前剩下西二、西三两间仓库。预计于2014年拆除。

未来展望

由于现有港区短期内无法扩建,为了因应台北港将对基隆港的货运业务造成的威胁、与邻近国家港口的竞争,以及两岸三通后所带来的客运荣景,基隆港将从原本偏重货物运输,转型成为客运、货运并重的“加值型物流港”[8][9]。未来基隆港将朝向“东客西货”的方向来发展,东岸以客运与观光游憩为主,西岸则继续作为货运运输的基地[10];而配合基隆市中心的都市更新计划,未来基隆港部分码头的功能将进行调整,港区部分后线区域也将开放商业开发,以达致基隆港、市发展之双赢[11]

下列为基隆港进行中的发展计划:

  • 市中心港区开发计划
基隆港南岸的港区(东4码头—西4码头之间)邻近市中心,为配合基隆市政府推动的基隆火车站暨西二西三码头都市更新案,邻近基隆车站的小艇码头、西1码头、西1B码头的后线将解除管制,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水岸广场(码头岸线仍继续维持现有功能)[11]。而西2—西4码头将配合此都更案改造成为“客运专区”,并新建容纳客运航厦、港务机构合署办公之新港务大楼[12],预计2016年完工后将成为基隆港新地标[13]。至于东2—东4码头,则规划成为国际邮轮基地,并引进民间资金来开发[14]
  • 牛稠港军事专业区
中华民国国防部已在2011年6月同意将军方原有在基隆港西岸呈分散状的5处军用码头,集中至牛稠港水域的西9—11码头,并在此划设“军事专业区”,以利港区栈埠与后线的整合。预计2013年6月完成[15]
此外,台湾港务公司亦规划将海军舰队使用的东5码头收回自用,以使基隆港所有的军用码头都能迁移至牛稠港军事专业区,但军方以东5码头的战略地位无法取代而拒绝。未来如得以迁移,该军事专业区将扩大至西5码头[11]

姐妹港

参见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