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urora2704/Sandbox: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urora2704(留言 | 贡献) |
小 Ahonc移动页面User:Aurora/Sandbox至User:Aurora2704/Sandbox,不留重定向:重命名“Aurora”至“Aurora2704”用户自动移动页面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2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德川宗春'''({{bd|1696年||1764年|catIdx=德}}),[[德川御三家]]之一的[[尾張藩]]第七代藩主。父親是第三代藩主[[德川綱誠]],母親為側室三浦氏女梅津之方(宣揚院)。乳名萬五郎,是德川綱誠第二十子。父親德川綱誠及祖父[[德川光友]]相繼於[[1699年]]及[[1700年]]去世。兄長第四代藩主[[德川吉通]]於1708年,賜萬五郎名為通春。 |
|||
==歷史== |
|||
{{main|姜齊|田齊}} |
|||
兄長德川吉通及吉通之子第五代藩主[[德川五郎太]]先後於[[1712年]]及[[1713年]]去世。兄長[[德川繼友]]接任為尾張藩第六代藩主。 |
|||
==姜齊== |
|||
德川繼友也曾被列在第七代將軍[[德川家繼]]去世後的將軍候選人,但是最後由[[紀州藩]]主[[德川吉宗]]接任為第八代將軍。[[享保]]14年([[1729年]])5月,尾張藩的支藩[[梁川藩]]藩主[[松平義真]]去世而無嗣。德川吉宗仕命通春繼承支藩。德川繼友於[[享保]]15年([[1731年]])逝世,其一子八三郎早逝後,繼友也沒有其他的子嗣,因此尾張藩主由通春繼承。 |
|||
===呂尚受封=== |
|||
齊國早在西周時期已出現,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封功臣呂尚於齊,因國君為[[姜姓]],故又稱為'''姜姓齊國''', 史稱'''[[姜齊]]'''。後來[[三監之亂]]發生,[[周公]]東征後,為了控制新取來的地方勢力,周公決定把齊國遷到現今[[山東]]半島一帶,而諸侯也由呂尚改為他的兒子[[呂伋]]。 |
|||
通春繼任尾張藩主時,吉宗賜他寶刀一柄,還從自己的名字中給了他一個“宗”字,改名宗春。宗春確實是很有才幹,當時全國各藩和幕府都有財政困難的時候,[[名古屋]]城下卻是一片繁榮。尾張地處東海道與近畿交界處的濃尾平原,瀕臨伊勢海,因而商貿和農業都很發達。宗春在自己的著作《[[溫知政要]]》 中表現對政府的職能和管理方式有著自己的一套看法。和吉宗不一樣,他的母親出身於商家,他考慮經濟問題時傾向于從商人的角度出發。他的主張與吉宗的保守、 消極和節儉的經濟政策對立;他在名古屋城大舉建設,積極發展商業,鼓勵發展娛樂事業,初時帶來了經濟的收益。因此在尾張,官員們照樣到處吃喝玩樂。而這是 幕府的儉約令所不允許的。 |
|||
===早期歷史=== |
|||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姜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及[[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ref>《左傳· 昭公十二年》:與之語曰:“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ref> |
|||
隨着尾張藩其後收入出現赤字及幕府強制執行儉約令,終於在[[元文]]4年([[1739年]])將軍吉宗決定將宗春拘禁在名古屋城三丸,並解任藩主一職,由侄兒[[德川宗勝]]出任第八代藩主。宗春展開了他被迫 |
|||
齊丁公三傳至[[齊哀公|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前進讒言被夷王烹殺。<ref>《[[s:史記/卷032|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為胡公。</ref>哀公死後,由他的異母弟[[齊胡公|呂靜]]被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臨淄]])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齊獻公|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ref>《[[s:史記/卷032|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党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ref>獻公兩傳至其孫[[齊厲公|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齊文公|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ref>《[[s:史記/卷032|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厲公暴虐,故胡公子複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ref> |
|||
[[明和 (年號)|明和]]元年([[1764年]])[[10月8日]],德川宗春去世。[[享年]]69歲。 |
|||
===僖公小霸=== |
|||
文公三傳至[[齊僖公|僖公]]。齊僖公先後與[[鄭莊公]]及[[魯隱公]]結盟,得到兩國幫助,在其後十數年間齊僖公先後主持與多國會盟,平定宋、衞與鄭三國之間的鬥爭。<ref>《[[s:春秋左氏傳/隱公|春秋左氏傳 隱公篇]]》齊人卒平宋、衛於鄭。秋,會於溫,盟於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八月丙戌,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公及莒人盟於浮來,以成紀好也。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公使眾仲對曰:「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君聞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ref>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不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逼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ref>《[[s:春秋左氏傳/桓公|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弒其君。會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宋公。</ref>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ref>《[[s:春秋左氏傳/桓公|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夏,會于成。紀來諮謀齊難也。北戎伐齊,齊使乞師于鄭,鄭大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ref>但是因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魯、鄭交惡,於前702年,齊國在鄭國要求下聯鄭伐魯。<ref>《[[s:春秋左氏傳/桓公|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後鄭。鄭人怒,請師于齊。齊人以衛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先書齊、衛,王爵也。</ref>前699年,又應宋國要求,聯合宋、衞、燕三國討伐鄭國,<ref>《[[s:春秋左氏傳/桓公|春秋左氏傳 桓公篇]]》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ref>齊國遂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到了僖公之子[[齊襄公|襄公]]在位時,國力更強。在前690年,降服紀國。<ref>《[[s:春秋左氏傳/莊公|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秋,紀季以酅入於齊,紀於是乎始判。</ref>前686年,齊國又與魯國討伐[[郕國]],郕國降齊。<ref>《[[s:春秋左氏傳/莊公|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ref> |
|||
[[category:德川氏]] |
|||
===桓公即位=== |
|||
[[category:江戶時代大名]] |
|||
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早有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在襄公在位期間就保護[[齊桓公|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山東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太夫連稱,國內無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魯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即位,是為桓公。<ref>《[[s:春秋左氏傳/莊公|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九年春,齊人殺無知。公及齊大夫盟於既。夏,公伐齊納子糾。齊小白入於齊。</ref> |
|||
齊桓公即位後,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山東省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 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ref>《[[s:春秋左氏傳/莊公|春秋左氏傳 莊公篇]]》秋,師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於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ref> |
|||
===齊國稱霸=== |
|||
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峯。 |
|||
===諸子爭位=== |
|||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衞開方|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及鮑叔牙等相繼去逝,齊國開始走下坡。 |
|||
齊桓公和管仲立[[齊孝公|公子昭]]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齊昭公|公子潘]]、[[齊惠公|公子元]]、[[齊懿公|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ref>《[[s:春秋左氏傳/僖公|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九月.公至.書曰.至自會.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衛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大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虧.孝公奔宋.</ref>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衞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即位。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ref>《[[s:春秋左氏傳/僖公|春秋左氏傳 僖公篇]]》三月.齊人殺無虧.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ref> |
|||
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齊昭公|公子潘]]奪位,是為昭公。昭公死後,其子[[姜舍]]在位僅五個月,就被[[齊懿公|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懿公。四年後,懿公被弒,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齊惠公|姜元]]於衞。姜元即位,是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結束,但齊國因此國力衰落,只能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 |
|||
===霸業崩潰=== |
|||
惠公死後,齊國國勢日蹙。[[齊頃公|頃公]]在位時([[前589年]]),齊軍在[[鞍之戰]]中被晉軍打敗。[[齊靈公|靈公]]在位時(前555年),齊國因背盟討伐魯國。晉國帥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師禦敵,在平陰被聯軍大敗。<ref>《[[s:春秋左氏傳/襄公|春秋左氏傳 襄公篇]]》冬,十月,會于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夙沙衛]]曰,不能戰,莫如守險,弗聽,諸侯之士門焉,齊人多死,[[范宣子]]告析文子曰,吾知子敢匿情乎,魯人,莒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既許之矣,若入,君必失國,子盍圖之,子家以告公,公恐,[[晏嬰]]聞之曰,君固無勇,而又聞是,弗能久矣,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斾先,輿曳柴而從之,齊侯見之,畏其眾也,乃脫歸,丙寅晦,齊師夜遁。[[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衛殺馬於隘以塞道,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曰,止,將為三軍獲,不止,將取其衷,顧曰,為私誓,州綽曰,有如日,乃弛弓而自後縛之,其右具丙,亦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而縛,坐于中軍之鼓下,晉人欲逐歸者,魯衛請攻險,己卯,荀偃,士丐以中軍克京茲,乙酉,[[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廬,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于雍門,其御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于揚門,州綽門于東閭,左驂迫,還于東門中,以枚數闔,齊侯駕,將走郵棠,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ref>自此已無力稱霸。 |
|||
===晏嬰相齊=== |
|||
齊國一向由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兩公族輔政,其後有鮑氏([[鮑叔牙]]之後)、崔氏(齊丁公嫡子[[季子]]之後)、慶氏(公子無虧之子[[慶克]]之後)、晏氏([[晏弱]]之後)、欒氏(惠公子公子欒之後)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勢力日大,互相兼併,更開始廢立齊國國君。桓公由高傒迎立。[[崔杼]]迎立莊公姜光即位,殺大傅[[高厚]],獨掌朝政。後來因莊公與崔杼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聯合棠無咎弒君,另立莊公弟[[齊景公|公子杵臼]]為君,即齊景公。前546年,左相[[慶封]](慶克之子)攻滅崔氏,崔杼自殺。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攻滅慶氏,慶封逃到吳國。此後,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主持國政。晏嬰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對內匡輔國政,屢次勸諫景公,拔擢賢才[[司馬穰苴]]、越石父等;對外出使別國,機敏善辯,不辱使命,使齊國名揚諸侯。 |
|||
===田氏專權=== |
|||
前532年,惠公後代的欒氏、高氏被鮑氏、田氏聯合所滅,[[欒施]]和[[高疆]]奔魯,齊國公族勢力大大減弱。田氏為[[陳厲公]]媯佗後代,始祖為[[田完]],因在陳國內被排斥,流亡至齊國,被齊桓公任命為公正。田完傳五世至[[田桓子]]田無宇,田氏施惠於民,民心向歸田氏,田氏因而強大,晏嬰曾。田氏的支系子孫田穰苴因打敗晉、燕兩軍被任命為大司馬,因田氏勢力擴大而警惕的[[高張(齊國)|高張]]、[[國夏]]對齊景公說穰苴的壞話,司馬穰苴被免官。田僖子[[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國氏。<ref>《[[s:史記/卷064|史記·卷六十四·司馬穰苴列傳 第四]]》已而大夫鮑氏、高、國之屬害之,譖於景公。景公退穰苴,苴發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國等。其後及田常殺簡公,盡滅高子、國子之族。</ref>前500年,晏嬰去世。由高、國兩家把持朝政。前489年,景公病重,命國夏、高張扶立少子[[安孺子|公子荼]]為太子,驅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ref>《[[s:史記/卷032|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景公寵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賤,無行,諸大夫恐其為嗣,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景公老,惡言嗣事,又愛荼母,欲立之,憚發之口,乃謂諸大夫曰:“為樂耳,國何患無君乎?”秋,景公病,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為太子,逐群公子,遷之萊。景公卒,太子荼立,是為晏孺子。冬,未葬,而群公子畏誅,皆出亡。荼諸異母兄公子壽、駒、 黔奔衛,公子駔、陽生奔魯。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弗與埋,三軍事乎弗與謀,師乎師乎,胡黨之乎?”</ref>不久,田乞發動宮廷政變,滅高、國兩家,高張被殺、國夏奔莒、晏圉奔魯。田乞弒殺安孺子,與鮑牧及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齊悼公|公子陽生]]為國君。<ref>《[[s:史記/卷032|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晏孺子元年春,田乞偽事高、國者,每朝,乞驂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謀作亂。”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先之。”大夫從之。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攻高昭子。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公師敗,田乞之徒追之,國惠子奔莒,遂反殺高昭子。晏圉奔魯。八月,齊秉意茲。田乞敗二相,乃使人之魯召公子陽生。陽生至齊,私匿田乞家。十月戊子,田乞請諸大夫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幸來會飲。”會飲,田 乞盛陽生橐中,置坐中央,發橐出陽生,曰:“此乃齊君矣!”大夫皆伏謁。將與大夫盟而立之,鮑牧醉,乞誣大夫曰:“吾與鮑牧謀共立陽生。”鮑牧怒曰:“子忘景公之命乎?”諸大夫相視欲悔,陽生前,頓首曰:“可則立之,否則已。”鮑牧恐禍起,乃復曰:“皆景公子也,何為不可!”乃與盟,立陽生,是為悼公。悼公入宮,使人遷晏孺子於駘,殺之幕下,而逐孺子母芮子。芮子故賤而孺子少,故無權,國人輕之。</ref>前485年,[[田成子]]田恆唆使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公子壬]]為國君,是為簡公。前481年,田恆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簡公,擁立簡公弟弟[[齊平公|公子驁]]為國君,是為平公。自此之後,田恆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田氏家族專權於齊國平公、[[齊宣公|宣公]]、[[齊康公|康公]]三代。 |
|||
==田齊== |
|||
===田氏代齊=== |
|||
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ref>《[[s:史記/卷032|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十九年,田常曾孫田和始為諸侯,遷康公海濱。</ref><ref>《[[s:史記/卷046|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宣公卒,子康公貸立。貸立十四年,淫於酒婦人,不聽政。太公乃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ref>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顯示別於'''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絕祀。<ref>《[[s:史記/卷046|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三年,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紀元年。</ref> |
|||
===戰國稱王=== |
|||
太公三傳至孫[[齊威王|因齊]]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國相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間計攻打臨淄、謀取鄒忌,戰敗後逃亡至[[楚國]]。<ref>《[[s:史記/卷046|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三十五年,公孫閱又謂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蔔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蔔者出,因令人捕為 之蔔者,驗其辭於王之所。田忌聞之,因率其徒襲攻臨淄,求成侯,不勝而餎。</ref> |
|||
===樂毅破齊=== |
|||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齊宣王]]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一度佔領燕國。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國、 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前 286年,[[齊湣王]]滅[[宋國]]。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ref>《[[s:新序/03|新序·卷三 雜事第三]]》:樂毅為昭王謀,必待諸侯兵,齊乃可伐也。於是乃使樂毅使諸侯,遂合連四國之兵以伐齊,大破之。閔王亡逃,僅以身脫,匿莒,樂毅追之,遂屠七十餘城,臨淄盡 降,唯莒即墨未下,盡複收燕寶器而歸,複易王之辱。</ref>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ref>《[[s:史記/卷046|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楚使淖齒將兵救齊,因相齊湣王。淖齒遂殺湣王而與燕共分齊之侵地鹵器。</ref><ref>《[[s:史記/卷079|史記·卷七十九·范睢蔡澤列傳]]》:崔杼、淖齒管齊,射王股,擢王筋,縣之於廟梁,宿昔而死。 </ref>[[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ref>《[[s:戰國策/卷13|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我誅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與之誅淖齒,刺而殺之。</ref> |
|||
===田單復國=== |
|||
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使用反間計,使得樂毅被廢除職務,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ref>《[[s:新序/03|新序·卷三 雜事第三]]》:樂毅謝罷諸侯之兵,而獨圍莒即墨,時田單為即墨令,患樂毅善用兵,田單不能軸也,欲去之,昭王又賢,不肯聽讒。會昭王死,惠王立,田單使人讒之惠王,惠王使騎劫代樂毅,樂毅之趙不歸。燕騎劫既為將軍,田單大喜,設軸大破燕軍,殺騎劫,盡復收七十餘城。</ref> |
|||
===統一六國=== |
|||
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后]]輔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後,王后的族弟[[后勝]]執政。后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后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ref>《[[s:戰國策/卷13|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君王后死,後-{后}-勝相齊,多受秦間金玉,使賓客入秦,皆為變辭,勸王朝秦,不脩攻戰之備。</ref>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魏、楚、燕、趙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ref>《[[s:資治通鑑/卷007|資治通鑑·秦紀卷七]]》:齊王建也死於流放之地。王賁自燕南攻齊,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誘齊王,約封以五百里之地。齊王遂降,秦遷之共,處之松柏之間,餓而死。</ref><ref>《[[s:戰國策/卷13|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齊王建入朝於秦,雍門司馬前曰:「所為立王者,為社稷耶?為王立王耶?」王曰:「為社稷。」司馬曰:「為社稷主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齊王還車而反。即墨大夫與雍門司馬諫而聽之,則以為可可為謀,即入見齊王曰:「齊地方數千里,帶甲數百萬。夫三晉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間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 之眾,使收三晉之故地,即臨晉之關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數,王收而與之百萬之師,使收楚故地,即武關可以入矣。如此,則齊威可立,秦國可亡。夫舍南面之稱制,乃西面而事秦,為大王不取也。」齊王不聽。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先是齊為之歌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耶!」</ref><ref>《[[s:史記/卷046|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君王后死,後勝相齊,多受秦間金,多使賓客入秦,秦又多予金,客皆為反間,勸王去從朝秦,不脩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五國已亡,秦兵卒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王建遂降,遷於共。故齊人怨王建不蚤與諸侯合從攻秦,聽奸臣賓客以亡其國,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詳也。</ref>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2}} |
2015年3月21日 (六) 10:46的最新版本
德川宗春(1696年—1764年),德川御三家之一的尾張藩第七代藩主。父親是第三代藩主德川綱誠,母親為側室三浦氏女梅津之方(宣揚院)。乳名萬五郎,是德川綱誠第二十子。父親德川綱誠及祖父德川光友相繼於1699年及1700年去世。兄長第四代藩主德川吉通於1708年,賜萬五郎名為通春。
兄長德川吉通及吉通之子第五代藩主德川五郎太先後於1712年及1713年去世。兄長德川繼友接任為尾張藩第六代藩主。
德川繼友也曾被列在第七代將軍德川家繼去世後的將軍候選人,但是最後由紀州藩主德川吉宗接任為第八代將軍。享保14年(1729年)5月,尾張藩的支藩梁川藩藩主松平義真去世而無嗣。德川吉宗仕命通春繼承支藩。德川繼友於享保15年(1731年)逝世,其一子八三郎早逝後,繼友也沒有其他的子嗣,因此尾張藩主由通春繼承。
通春繼任尾張藩主時,吉宗賜他寶刀一柄,還從自己的名字中給了他一個“宗”字,改名宗春。宗春確實是很有才幹,當時全國各藩和幕府都有財政困難的時候,名古屋城下卻是一片繁榮。尾張地處東海道與近畿交界處的濃尾平原,瀕臨伊勢海,因而商貿和農業都很發達。宗春在自己的著作《溫知政要》 中表現對政府的職能和管理方式有著自己的一套看法。和吉宗不一樣,他的母親出身於商家,他考慮經濟問題時傾向于從商人的角度出發。他的主張與吉宗的保守、 消極和節儉的經濟政策對立;他在名古屋城大舉建設,積極發展商業,鼓勵發展娛樂事業,初時帶來了經濟的收益。因此在尾張,官員們照樣到處吃喝玩樂。而這是 幕府的儉約令所不允許的。
隨着尾張藩其後收入出現赤字及幕府強制執行儉約令,終於在元文4年(1739年)將軍吉宗決定將宗春拘禁在名古屋城三丸,並解任藩主一職,由侄兒德川宗勝出任第八代藩主。宗春展開了他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