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莫斯科戰爭 (1609年—1618年):修订间差异
用詞修正 |
小 →來源: 補充索引 |
||
第29行: | 第29行: | ||
==來源== |
==來源== |
||
{{Reflist}} |
{{Reflist}} |
||
{{Authority control}} |
|||
[[Category:波兰战争]] |
|||
[[Category:瑞典战争]] |
|||
[[Category:俄国战争]] |
|||
[[Category:波兰历史]] |
2016年2月26日 (五) 10:29的版本
波兰-莫斯科战争(1605年–1618年) | |||||||||
---|---|---|---|---|---|---|---|---|---|
波俄战争的一部分 | |||||||||
俄军收服莫斯科 | |||||||||
| |||||||||
参战方 | |||||||||
波兰立陶宛联邦 | 俄罗斯沙皇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齐格蒙特三世 伏拉斯基拉夫一世 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 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 麦可·韦斯诺维茨基 扬·萨帕耶哈 亚历山大·尼索韦斯基 彼得·萨哈迪达茨尼 |
瓦西里四世 格里戈里·瓦卢耶夫 普罗科比·利亚普诺夫 伊凡·泽鲁茨基 德米特里·托别斯基 费奥多尔·罗曼诺夫 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 米哈伊尔·叔伊斯基 德米特里·叔伊斯基 库兹马·米宁 |
1605年至1618年间的俄波战争,俄国称为大崩溃,或是波兰称之为迪米德里战争。是17世纪早期波兰立陶宛联邦对俄罗斯沙皇国之战争,起因为沙皇瓦西里四世推翻和谋杀了波兰支持的伪德米特里一世,自任沙皇,开创了叔伊斯基王朝,引起政局动荡。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对此干涉,并分别于1605、1607和1609年三次侵攻。1610年,波兰军总司令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攻陷莫斯科,灭亡叔伊斯基王朝,齐格蒙特三世之子瓦迪斯瓦夫任沙皇,开启了俄罗斯瓦萨王朝[1]。
在南方的梁赞公爵普罗科比·彼得罗维奇·利亚普诺夫号召俄罗斯人抵抗波兰侵略,在梁赞召开全俄缙绅会议,组建临时政府。加上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斯科平·叔伊斯基亲王成功抵挡波兰翼骑兵攻入梁赞。但却被堂弟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叔伊斯基下毒毒杀,头颅被砍下送交波兰人,致使临时政府大乱。波兰人隆重地埋葬了米哈伊尔的首级,并拒绝德米德里对波兰效忠。他本人后来率军投降瑞典方,在库什鲁战役被波军擒获,除在北方与瑞典王国进行因格里亚战争率军南下救援的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公爵和库兹马·米宁的民兵,波兰军基本消灭了反抗势力。波扎尔斯基六度被波军围困,均能突围而出,反阻截若乌凯夫斯基攻打临时政府所在地梁赞。波扎尔斯基因在1610年11月至1611年7月上旬指挥少量军队在伏尔加河一带牵制波兰军,拯救了临时政府,被称为祖国母亲的救星[2]。
1611年8月,波兰的战线不断延伸,波扎尔斯基采用消耗战形式,以俄国的大纵深和广大人力截断波军的补给线。同时派遣米哈伊尔·薛宁从南部分兵直攻图拉,主军从梁赞西上攻打科洛姆纳,在莫扎斯克大败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几乎一度攻至莫斯科。若乌凯夫斯基迅速反应南下阻截,波扎尔斯基退兵,但被波军分队的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突袭,受伤险死。但由库兹马·米宁的援军救回,米宁还带来了40,000士兵,令俄军成功维持战线。1612年10月20日,波扎尔斯基和米宁军推进至莫斯科,乘若乌凯夫斯基主军不在的时机,攻入莫斯科。1612年11月1日,俄军收复首都莫斯科[3]。1613年2月21日,全俄缙绅会议选举大牧首费奥多尔·尼基季奇·罗曼诺夫之长子,17岁的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全俄沙皇米哈伊尔一世。1613年7月21日全俄缙绅会议还政沙皇,成立罗曼诺夫王朝。在经过5年多的战争后,俄国成功收复大片失土,最终割让了切尔尼戈夫和斯摩棱斯克为代价结束了战争。
来源
- ^ Andrzej Nowak, Polacy na Kremlu, Tygodnik "Wprost"
- ^ Kuzma Minin and Prince Dmitry Pozharsky. statues.vanderkrogt.net.
- ^ Nikolay Kostomarov, Russian History in Biographies of its main figures, Chap.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