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士威方程組: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G1=Physics|T=zh-hant:馬克士威方程組;zh-hans:麦克斯韦方程组;|1=zh-hant:馬克士威;zh-hans:麦克斯韦;}} |
{{noteTA|G1=Physics|T=zh-hant:馬克士威方程組;zh-hans:麦克斯韦方程组;|1=zh-hant:馬克士威;zh-hans:麦克斯韦;}} |
||
[[File:James Clerk Maxwell.png|thumb|200px|詹姆斯·馬克士威]] |
[[File:James Clerk Maxwell.png|thumb|200px|詹姆斯·馬克士威]] |
||
'''馬克士威方程組'''({{lang |
'''馬克士威方程組'''({{lang|en|'''Maxwell's equations'''}})是一組描述[[電場]]、[[磁場]]與[[電荷密度]]、[[電流密度]]之間關係的[[偏微分方程]]。{{noteTag|-{zh-cn:在香港和台湾译为“馬克士威方程組”。;zh-tw:在中國大陸地區被翻譯為“麦克斯韦方程组”。;}-}}它是由四個方程式組成:描述[[電荷|电荷]]如何产生电场的[[高斯定律]]、论述[[磁单极子]]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描述[[电流]]和时变电场怎样产生磁场的[[安培定律#原本定律的延伸: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馬克士威-安培定律]]、描述时变磁场如何产生电场的[[法拉第感应定律]]。馬克士威方程組是因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馬克士威]]而命名。馬克士威在19世紀60年代構想出這方程組的早期形式。 |
||
術語「馬克士威方程組」時常會用來指稱一些[[#進階表述|其它形式]]的馬克士威方程組。例如,在[[高能物理學]]與[[引力|引力物理學]]裏,通常會用到[[经典电磁理论的协变形式|時空表述]]。這種表述建立於結合時間與空間在一起的[[愛因斯坦]][[時空]]概念,而不是三維空間與第四維時間各自獨立展現的牛頓[[絕對時空]]概念<ref name="Ferraro2007">{{cite book|author=Rafael Ferraro|title=Einstein's Space-Time: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and General Relativity|date=23 September 2007|publisher=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isbn=978-0-387-69947-9}}</ref>{{rp|1ff}}。愛因斯坦的時空表述明顯地符合[[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noteTag|任何形式的馬克士威方程組都符合相對論,但是,時空表述能夠更為顯而易見地滿足符合性。}}在[[量子力學]]與[[分析力學]]裏,基於[[電勢]]與[[磁勢]]的馬克士威方程組版本比較獲人們青睞。 |
術語「馬克士威方程組」時常會用來指稱一些[[#進階表述|其它形式]]的馬克士威方程組。例如,在[[高能物理學]]與[[引力|引力物理學]]裏,通常會用到[[经典电磁理论的协变形式|時空表述]]。這種表述建立於結合時間與空間在一起的[[愛因斯坦]][[時空]]概念,而不是三維空間與第四維時間各自獨立展現的牛頓[[絕對時空]]概念<ref name="Ferraro2007">{{cite book|author=Rafael Ferraro|title=Einstein's Space-Time: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and General Relativity|date=23 September 2007|publisher=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isbn=978-0-387-69947-9}}</ref>{{rp|1ff}}。愛因斯坦的時空表述明顯地符合[[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noteTag|任何形式的馬克士威方程組都符合相對論,但是,時空表述能夠更為顯而易見地滿足符合性。}}在[[量子力學]]與[[分析力學]]裏,基於[[電勢]]與[[磁勢]]的馬克士威方程組版本比較獲人們青睞。 |
||
第303行: | 第303行: | ||
所以,<math>\nabla \times \mathbf{B} = \mu_0\mathbf{J} + \mu_0 \var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math>若且唯若<math>\nabla \times \mathbf{H} = \mathbf{J}_f+\frac{\partial \mathbf{D}}{\partial t}</math>。兩個方程式等價。<ref name="Griffiths2008"/>{{rp|326-333}} |
所以,<math>\nabla \times \mathbf{B} = \mu_0\mathbf{J} + \mu_0 \var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math>若且唯若<math>\nabla \times \mathbf{H} = \mathbf{J}_f+\frac{\partial \mathbf{D}}{\partial t}</math>。兩個方程式等價。<ref name="Griffiths2008"/>{{rp|326-333}} |
||
|} |
|} |
||
== 歷史 == |
|||
{{main|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历史}} |
|||
雖然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馬克士威]]並不是現代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原創者,在建立分子渦流模型的同時,馬克士威的確獨自地推導出所有相關的方程式。現代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四個方程式,都可以在馬克士威的1861年論文《[[論物理力線]]》、1865年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和於1873年發行的名著《電磁通論》的第二冊,第四集,第九章"電磁場的一般方程式"中,找到可辨認的形式,儘管沒有任何[[矢量|向量]]標記和[[梯度]]符號的蛛絲馬跡。這本往後物理學生必讀的教科書的發行日期,早於黑維塞、[[海因里希·赫茲]]等等的著作。 |
|||
== 宏觀馬克士威方程組 == |
== 宏觀馬克士威方程組 == |
||
第448行: | 第444行: | ||
|isbn=0125444222 }}</ref>。例如,應用[[橢圓偏振技術]]得到的薄膜的介電性質。 |
|isbn=0125444222 }}</ref>。例如,應用[[橢圓偏振技術]]得到的薄膜的介電性質。 |
||
== 自由空間 == |
== 在自由空間的形式 == |
||
[[File:Onde electromagnétique.png|thumb|200px|電磁波是橫波,電場方向與磁場方向相互垂直,又都垂直於傳播方向。]] |
|||
{{主條目|電磁波方程式}} |
{{主條目|電磁波方程式}} |
||
在[[自由空間]]裏,不需要考慮介電質或磁化物質 |
在[[自由空間]]裏,不需要考慮到介電質或磁化物質,由於源電流和源電荷為零,馬克士威方程組寫為{{noteTag|術語「真空」時常用來指稱自由空間。但是,在這裏,自由空間指的是一種理想的,實際不可能體現的參考狀態,迥然不同於任何可以實際體現的真空,像實驗室內製造的[[超高真空]]({{lang|en|Ultra high vacuum}})或[[外层空间|外太空]],或任何從理論方面體現的真空,像[[量子真空]]({{lang|en|quantum vacuum}})或[[量子色動力真空]]({{lang|en|QCD vacuum}})。}} |
||
:<math>\nabla \cdot \mathbf{E} = 0</math>、 |
:<math>\nabla \cdot \mathbf{E} = 0</math>、 |
||
:<math>\nabla \cdot \mathbf{B} = 0</math>、 |
:<math>\nabla \cdot \mathbf{B} = 0</math>、 |
||
第456行: | 第453行: | ||
:<math>\nabla \times \mathbf{B} = \mu_0\var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math>。 |
:<math>\nabla \times \mathbf{B} = \mu_0\var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math>。 |
||
從這方程組,應用一些[[向量恆等式]],經過一番運算,可以得到電場與磁場的[[波動方程式]]: |
|||
⚫ | |||
:<math> \frac{1}{c^2}\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nabla^2 \mathbf{E} = 0</math>、 |
|||
:<math> \frac{1}{c^2}\frac{\partial^2 \mathbf{B}}{\partial t^2} - \nabla^2 \mathbf{B} = 0</math>。 |
|||
⚫ | |||
| url =http://physics.nist.gov/Pubs/SP330/sp330.pdf |
|||
| title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
|||
| editor1 =Taylor, Barry |
|||
| editor2 =Thomson, Ambler |
|||
| date =2008 |
|||
| publisher =NIST |
|||
}}</ref>}} |
|||
:<math>c = \frac{1}{\sqrt{\mu_0 \varepsilon_0}}</math>。 |
:<math>c = \frac{1}{\sqrt{\mu_0 \varepsilon_0}}</math>。 |
||
仔細地觀察馬克士威方程組,就可以發現這方程組很明確地解釋了電磁波怎樣傳播於空間。根據法拉第感應定律,時變磁場會生成電場;根據馬克士威-安培定律,時變電場又生成了磁場。這不停的循環使得電磁波能夠以光速傳播於空間。 |
仔細地觀察馬克士威方程組,就可以發現這方程組很明確地解釋了電磁波怎樣傳播於空間。根據法拉第感應定律,時變磁場會生成電場;根據馬克士威-安培定律,時變電場又生成了磁場。這不停的循環使得電磁波能夠以光速傳播於空間。 |
||
1856年,[[威廉·韋伯]]和[[鲁道夫·科尔劳施]] |
1856年,[[威廉·韋伯]]和[[鲁道夫·科尔劳施]]作[[萊頓瓶]]實驗,從實驗數據計算出 <math>c</math> 的數值,他們發現,這數值非常接近於先前從天文學得到的光波傳播於行星際空間的速度<ref name=Whittaker>{{citation| author=Whittaker, E. T.|title=A history of the theories of aether and electricity. Vol 1| publisher=Nelson, London |year=1951|url =http://www.archive.org/details/historyoftheorie00whitrich}}</ref>{{rp|259-260}}。從這實驗結果,馬克士威正確地斷定[[光|光波]]就是一種[[电磁波|電磁輻射]]<ref name=Whittaker/>{{rp|283}}。 |
||
== 磁單極子 == |
== 磁單極子 == |
||
第499行: | 第507行: | ||
|- |
|- |
||
| 馬克士威-安培定律 |
| 馬克士威-安培定律 |
||
| |
| <math>\nabla \times \mathbf{B} = \frac{1}{c}\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 + \frac{4 \pi}{c} \mathbf{j}_e </math> |
||
| |
| <math>\nabla \times \mathbf{B} = \frac{1}{c}\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 + \frac{4 \pi}{c} \mathbf{j}_e </math> |
||
|- |
|- |
||
|colspan=4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small>請注意,刪除因子<math>c</math>,即可得到無單位的形式。</small> |
|colspan=4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small>請注意,刪除因子<math>c</math>,即可得到無單位的形式。</small> |
||
第734行: | 第742行: | ||
== 參閱 == |
== 參閱 == |
||
{{multicol}} |
{{multicol}} |
||
* [[馬克士威方程組的歷史]] |
|||
* [[阿布拉罕-勞侖茲力]] |
* [[阿布拉罕-勞侖茲力]] |
||
* [[轫致辐射|制動輻射]] |
* [[轫致辐射|制動輻射]] |
2016年6月13日 (一) 21:48的版本
马克士威方程组(Maxwell's equations)是一组描述电场、磁场与电荷密度、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偏微分方程。[注 1]它是由四个方程式组成:描述电荷如何产生电场的高斯定律、论述磁单极子不存在的高斯磁定律、描述电流和时变电场怎样产生磁场的马克士威-安培定律、描述时变磁场如何产生电场的法拉第感应定律。马克士威方程组是因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马克士威而命名。马克士威在19世纪60年代构想出这方程组的早期形式。
术语“马克士威方程组”时常会用来指称一些其它形式的马克士威方程组。例如,在高能物理学与引力物理学里,通常会用到时空表述。这种表述建立于结合时间与空间在一起的爱因斯坦时空概念,而不是三维空间与第四维时间各自独立展现的牛顿绝对时空概念[1]:1ff。爱因斯坦的时空表述明显地符合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注 2]在量子力学与分析力学里,基于电势与磁势的马克士威方程组版本比较获人们青睐。
自从20世纪中期以来,物理学者已明白马克士威方程组不是精确规律,它也无法解释一些基础性问题,例如,电子、质子、夸克等等基础粒子的物理行为,而是更精确和更具有基础性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一种经典场论近似。然而对于大多数案例,从马克士威方程组经过运算获得的解答跟实际解答的分歧甚为微小。反例包括有非经典光、光子光子散射、量子光学与许多其它与光子或虚光子相关的现象。
从马克士威方程组,可以推论出光波是电磁波。马克士威方程组和劳仑兹力方程式是经典电磁学的基础方程式。从这些基础方程式的相关理论,发展出现代的电力科技与电子科技。
概论
马克士威方程组是由四个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共同组成。[2]:326-333虽然一阶与线性都是良好的数学性质,除了具有高度对称性的案例以外,通常,不能找到它的解析解,因此,必须使用数值方法来找到它的数值解。但是,由于电动力学是线性理论,可以利用叠加原理来找到问题的解答。[注 3][3]:9-13
高斯定律
高斯定律描述电场是怎样由电荷生成。电场线开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从估算穿过某给定闭曲面的电场线数量,即电通量,可以得知包含在这闭曲面内的总电荷。更详细地说,这定律描述穿过任意闭曲面的电通量与这闭曲面内的电荷之间的关系。[4]:190-195
高斯磁定律
高斯磁定律表明,磁单极子实际上并不存在于宇宙(至今为止,尚未被发现),没有"磁荷"。[5]一种称为偶极子的位形可以生成由物质产生的磁场。磁偶极子最适合由电流回路来表现,它的物理行为如同不可分割地束缚在一起正和负“磁荷”,它的净“磁荷”为零。磁场线没有初始点,也没有终止点。磁场线会形成回圈或延伸至无穷远。换句话说,进入任何区域的磁场线,必需从那区域离开。以术语来说,通过任意闭曲面的磁通量等于零,磁场是一个螺线向量场。[4]:201-203
法拉第感应定律
法拉第感应定律描述时变磁场怎样生成(感应出)电场。电磁感应是许多发电机的运作原理。例如,一块旋转的条形磁铁会产生时变磁场,这又会生成电场,使得邻近的闭回圈因而感应出电流。[4]:195-199
马克士威-安培定律
马克士威-安培定律阐明,磁场可以用两种方法生成:一种是靠电流(原本安培定律描述的方法),另一种是靠时变电场(马克士威修正项描述的方法)。在电磁学里,马克士威修正项意味著时变电场可以生成磁场,而由于法拉第感应定律,时变磁场又可以生成电场。这样,两个方程式在理论上允许电磁波自我持续传播于空间(更详尽内容,请参阅条目电磁波方程式)。[4]:199-201
方程组汇览
采用不同的单位制,马克士威方程组的形式会稍微有所改变,大致形式仍旧相同,只是不同的常数会出现在方程式内部不同位置。国际单位制(SI)是最常使用的单位制,整个工程学领域都采用这种单位制,大多数化学家也都使用这种单位制,大学物理教科书几乎都采用这种单位制[6]。其它常用的单位制有高斯单位制、劳仑兹-黑维塞单位制(Lorentz-Heaviside units)和普朗克单位制。由厘米-克-秒制衍生的高斯单位制,比较适合于教学用途,能够使得方程式看起来更简单、更易懂[6]。稍后会详细阐述高斯单位制。劳仑兹-黑维塞单位制也是衍生于厘米-克-秒制,主要用于粒子物理学;[2]:9普朗克单位制是一种自然单位制,其单位都是根据大自然的性质定义,不是由人为设定。普朗克单位制是研究理论物理学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给出很大的启示[3]:775[7]。在本段落里,所有方程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
这里展示出马克士威方程组的两种等价表述。第一种表述将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总和为高斯定律所需要的总电荷,又将自由电流、束缚电流和电极化电流总合为马克士威-安培定律内的总电流。这种表述采用比较基础、微观的观点。这种表述可以应用于计算在真空里有限源电荷与源电流所产生的电场与磁场。但是,对于物质内部超多的电子与原子核,实际而言,无法一一纳入计算。事实上,经典电磁学也不需要这么精确的答案。
第二种表述以自由电荷和自由电流为源头,而不直接计算出现于介电质的束缚电荷和出现于磁化物质的束缚电流和电极化电流所给出的贡献。由于在一般实际状况,能够直接控制的参数是自由电荷和自由电流,而束缚电荷、束缚电流和电极化电流是物质经过极化后产生的现象,采用这种表述会使得在介电质或磁化物质内各种物理计算更加简易。[3]:248-249
马克士威方程组似乎是超定的(overdetermined)方程组,它只有六个未知量(向量电场、磁场各拥有三个未知量,电流与电荷不是未知量,而是自由设定并符合电荷守恒的物理量),但却有八个方程式(两个高斯定律共有两个方程式,法拉第定律与安培定律各有三个方程式)。这状况与马克士威方程组的某种有限重复性有关。从理论可以推导出,任何满足法拉第定律与安培定律的系统必定满足两个高斯定律。[8][9]
微观马克士威方程组表格
名称 | 微分形式 | 积分形式 |
---|---|---|
高斯定律 | ||
高斯磁定律 | ||
马克士威-法拉第方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安培定律 (含马克士威修正项) |
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表格
名称 | 微分形式 | 积分形式 |
---|---|---|
高斯定律 | ||
高斯磁定律 | ||
马克士威-法拉第方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安培定律 (含马克士威修正项) |
马克士威方程组术语符号表格
以下表格给出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和其单位:
符号 | 物理意义 | 国际单位 |
---|---|---|
电场 | 伏特/公尺、牛顿/库仑 | |
磁感应强度 | 特斯拉、韦伯/公尺2、伏特·秒/公尺2 | |
电位移 | 库仑/公尺2、牛顿/伏特·公尺 | |
磁场强度 | 安培/公尺 | |
散度算符 | /公尺 | |
旋度算符 | ||
对于时间的偏导数 | /秒 | |
曲面积分的运算曲面 | 公尺2 | |
路径积分的运算路径 | 公尺 | |
微小面元素向量 | 公尺2 | |
微小线元素向量 | 公尺 | |
电常数 | 法拉/公尺 | |
磁常数 | 亨利/公尺、牛顿/安培2 | |
自由电荷密度 | 库仑/公尺3 | |
总电荷密度 | 库仑/公尺3 | |
在闭曲面里面的自由电荷 | 库仑 | |
在闭曲面里面的总电荷 | 库仑 | |
自由电流密度 | 安培/公尺2 | |
总电流密度 | 安培/公尺2 | |
穿过闭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自由电流 | 安培 | |
穿过闭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总电流 | 安培 | |
穿过闭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 | 特斯拉·公尺2、伏特·秒,韦伯 | |
穿过闭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电通量 | 焦耳·公尺/库仑 | |
穿过闭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电位移通量 | 库仑 |
微观尺度与宏观尺度
马克士威方程组通常应用于各种场的“宏观平均”。当尺度缩小至微观(microscopic scale),以至于接近单独原子大小的时侯,这些场的局部波动差异将变得无法忽略,量子现象也会开始出现。只有在宏观平均的前提下,物理量像物质的电容率和磁导率才会得到有意义的定义值。
最重的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7飞米(7× 10−15公尺)。所以,在经典电磁学里,微观尺度指的是尺寸的数量级大于10−14公尺。满足微观尺度,电子和原子核可以视为点电荷,微观马克士威方程组成立;否则,必需将原子核内部的电荷分布纳入考量。在微观尺度计算出来的电场与磁场仍旧变化相当剧烈,空间变化的距离数量级小于10−10公尺,时间变化的周期数量级在10−17至10−13秒之间。因此,从微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必需经过经典平均运算,才能得到平滑、连续、缓慢变化的宏观电场与宏观磁场。宏观尺度的最低极限为10−8公尺。这意味著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行为可以用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来描述。以这最低极限为边长,体积为10−24立方公尺的立方体大约含有106个原子核和电子。这么多原子核和电子的物理行为,经过经典平均运算,足以平缓任何剧烈的涨落。根据可靠文献记载,经典平均运算只需要在空间作平均运算,不需要在时间作平均运算,也不需要考虑到原子的量子效应。[3]:248-249
经典平均运算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均程序,给定函数,这函数的空间平均定义为[3]:248-249
- ;
其中,是平均运算的空间,是权重函数。
有很多种函数可以选为优良的权重函数,例如,高斯函数:
- 。
最早出现的马克士威方程式和其相关理论是为宏观物质设计的,是一种现象学。在那时候,物理学者并不清楚造成电磁现象的基本原因。后来,按照物质的粒子绘景,才推导出微观马克士威方程式。二十世纪前半期,在量子力学、相对论、与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突破与发展,其崭新理论与微观马克士威方程组相结合,成为建立量子电动力学的关键基石。这是物理学中最准确的理论,所计算出的结果能够精确地符合实验数据[10]。
证明两种表述等价
前面所论述的马克士威方程组的两种表述,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两种高斯定律数学等价的证明 本段落证明高斯定律对于总电荷的方程式 - ,
等价于高斯定律对于自由电荷的方程式
- 。
请注意,这里只处理微分形式,不处理积分形式。这已达成足够条件。因为,根据散度定理,两种高斯定律的方程式,其微分形式都分别等价于积分形式。
电位移的定义式为
- ;
其中,是电极化强度。
束缚电荷密度的定义式为(请参阅电极化)
- 。
注意到是总电荷密度:
- 。
稍加编排,
- 。
所以,若且唯若。两个方程式等价。[2]:326-333
两种马克士威-安培定律数学等价的证明 本段落证明马克士威-安培定律对于总电流的方程式 - ,
等价于马克士威-安培定律对于自由电流的方程式
- 。
请注意,这里只处理微分形式,不处理积分形式。这已达成足够条件,因为,根据斯托克斯定理,对于这两种马克士威-安培定律的方程式,微分形式都分别等价于积分形式。
束缚电流密度的定义式为(请参阅磁化强度)
- ;
其中,是磁化强度。
假设总电流密度是
- 。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
- 、
- 。
那么,
- 。
假若束缚电荷密度含时间,则电荷守恒定律无法被满足。为了要满足这定律,总电流密度必须加入一个项目,电极化电流密度,定义为:
- 。
那么,
- 。
因此,总电流密度是
- 。
磁场强度定义为
- 。
稍加编排,
- 。
所以,若且唯若。两个方程式等价。[2]:326-333
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
束缚电荷和束缚电流
假设,施加外电场于介电质,响应这动作,介电质的分子会形成一个微观的电偶极子,显示出伴随的电偶极矩。分子的原子核会朝著电场的方向稍微迁移位置,而电子则会朝著相反方向稍微迁移位置。这形成了介电质的电极化。如右图的理想状况所示,虽然,所有涉及的电荷都仍旧束缚于其原本的分子,由于这些微小迁移所造成的电荷分布,变得好像是在介电质的一边形成了一薄层正表面电荷,在另一边又形成了一薄层负表面电荷。电极化强度定义为介电质内部的的电偶极矩密度,也就是单位体积的电偶极矩。在介电质内部,假设电极化强度是均匀的,则宏观的面束缚电荷只会出现于介电质表面,进入或离开介电质之处;否则,假设是不均匀的,则介电质内部也会出现束缚电荷。[2]:166-175
与静电学有些类似,在静磁学里,假设施加外磁场于物质,响应这动作,物质会被磁化,组成的原子会显示出磁矩。在本质上,这磁矩与原子的各个亚原子粒子的角动量有关,其中,响应最显著的是电子。这角动量的连结,不禁令人联想到一副图画,在图画中,磁化物质变成了一群微观的束缚电流回路。虽然每一个电荷只是移动于其原子的微观回路,一群微观的束缚电流回路聚集在一起会形成宏观的面束缚电流循环流动于物质的表面。这些束缚电流可以用磁化强度来描述。磁化强度定义为磁偶极矩在一个磁化物质内的密度,也就是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2]:262-268
对于许多案例,原子行为和电子行为的微观细节,可以使用较简易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很多精密尺度的细节,对于研究物质的宏观行为并不重要,因此可以被忽略。这解释了为甚么要区分出束缚与自由的物理行为。
这些非常复杂与粗糙的束缚电荷与束缚电流的物理行为,在宏观尺度,可以分别以电极化强度与磁化强度来表达。电极化强度与磁化强度分别将这些束缚电荷与束缚电流以恰当的尺度做空间平均,这样,可以除去单独整体原子形成的凹凸粗糙结构,但又能够显示出强度随著位置而变化的物理性质。由于所有涉及的向量场都已做过恰当体积的空间平均,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忽略了微观尺度的许多细节,对于了解物质的宏观尺度性质,这些细节可能不具甚么重要性。
本构关系
为了要应用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必须分别找到场与场之间,和场与场之间的关系。这些称为本构关系的物理性质,设定了束缚电荷和束缚电流对于外场的响应。它们实际地对应于,一个物质响应外场作用而产生的电极化或磁化。
本构关系式的基础建立于场与场的定义式:
- 、
- ;
其中,是电极化强度,是磁化强度。
在解释怎样计算电极化强度与磁化强度之前,最好先检视一些特别案例。
自由空间案例
假设,在自由空间(即理想真空)里,就不用考虑介电质和磁化物质,本构关系式变得很简单:
- 、
- 。
将这些本构关系式代入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则得到的方程组很像微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当然,在得到的高斯定律方程式和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内,总电荷密度和总电流密度分别被自由电荷密度和自由电流密度替代。这符合期待的结果,因为,在自由空间里,没有束缚电荷、束缚电流和电极化电流。
线性物质案例
- 、
- ;
将这些本构关系式代入宏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可以得到方程组
名称 | 微分形式 | 积分形式 |
---|---|---|
高斯定律 | ||
高斯磁定律 | ||
马克士威-法拉第方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安培定律 (含马克士威加法) |
除非这物质是均匀物质,不能从微分式或积分式内提出电容率和磁导率。通量的方程式为
- 。
这方程组很像微观马克士威方程组,当然,在得到的高斯定律方程式和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内,自由空间的电容率和磁导率分别被物质的电容率和磁导率替代;还有,总电荷密度和总电流密度分别被自由电荷密度和自由电流密度替代。这符合期待的结果,因为,在均匀物质内部,没有束缚电荷、束缚电流和电极化电流,虽然由于不连续性,可能在表面会有面束缚电荷、面束缚电流或面电极化电流。
一般案例
对于实际物质,本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只能近似为简单的线性关系。从场与场的定义式开始,要找到本构关系式,必需先知道电极化强度和磁化强度是怎样从电场和磁场产生的。这可能是由实验得到(建立于直接测量),或由推论得到(建立于统计力学、传输力学(transport phenomena)或其它凝聚态物理学的理论)。所涉及的细节可能是宏观或微观的。这都要视问题的层级而定。
虽然如此,本构关系式通常仍旧可以写为
- 、
- 。
不同的是,和不再是简单常数,而是函数。例如,
- 色散或吸收:和是频率的函数。因果论不允许物质具有非色散性,例如,克拉莫-克若尼关系式。场与场之间的相位可能不同相,这导致和为复值,也导致电磁波被物质吸收。[3]:330-335
- 非线性:和都是电场与磁场的函数。例如,克尔效应[11]和波克斯效应(Pockels effect)。
- 各向异性:例如,双折射或二向色性(dichroism)。和都是二阶张量[12]:
- 、
- 。
- 、
- ;
- 其中,与是耦合常数,每一种介质的内禀常数。
- 在双耦合各向异性物质里,场与场分别各向异性地耦合于场与场,系数、、、都是张量。
- 在不同位置和时间,场与场分别跟场、场有关:这可能是因为“空间不匀性”。例如,一个磁铁的域结构、异质结构或液晶,或最常出现的状况是多种材料占有不同空间区域。这也可能是因为随时间而改变的物质或磁滞现象。对于这种状况,场与场计算为[13][3]:14
- 、
- ;
实际而言,在某些特别状况,一些物质性质给出的影响微乎其微,这允许物理学者的忽略。例如,在低场强度状况,光学非线性性质可以被忽略;当频率局限于狭窄频宽内时,色散不重要;对于能够穿透物质的波长,物质吸收可已被忽略;对于微波或更长波长的电磁波,有限电导率的金属时常近似为具有无穷大电导率的完美金属(perfect metal),形成电磁场穿透的趋肤深度为零的硬障碍。
随著材料科学的进步,材料专家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的电容率或磁导率的新材料,像光子晶体。
本构关系的演算
通常而言,感受到局域场施加的劳仑兹力,介质的分子会有所响应,从相关的理论计算,可以得到这介质的本构关系式。除了劳仑兹力以外,可能还需要给出其它作用力的理论模型,像涉及晶体内部晶格振动的键作用力,将这些作用力纳入考量,一并计算。
在介质内部任意分子的位置,其邻近分子会被电极化和磁化,从而造成其局域场会与外场或宏观场不同。更详尽细节,请参阅克劳修斯-莫索提方程式。真实介质不是连续性物质,其局域场在原子尺度的变化相当剧烈,必需经过空间平均,才能形成连续近似。
这连续近似问题时常需要某种量子力学分析,像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学的量子场论。请参阅密度泛函理论和格林-库波关系式(Green–Kubo relations)等等案例。物理学者研究出许多近似传输方程式,例如,波兹曼传输方程式(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佛克耳-普朗克方程式(Fokker–Planck equation)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超导现象、等离子模型(plasma modeling)等等学术领域。一整套处理这些艰难问题的物理工具已被成功地发展出来。另外,从处理像砾岩(conglomerate)或叠层材料(laminate)一类物质的传统方法演变出来的“均质化方法”,是建立于以“均质有效介质”来近似“非均质介质”的方法[14]。当激发波长超大于非均质性的尺度时,这方法正确无误[15][16][17]。
理论得到的答案必须符合实验测量的数据。许多真实物质的连续近似性质,是靠著实验测量而得到的[18]。例如,应用椭圆偏振技术得到的薄膜的介电性质。
在自由空间的形式
在自由空间里,不需要考虑到介电质或磁化物质,由于源电流和源电荷为零,马克士威方程组写为[注 4]
- 、
- 、
- 、
- 。
从这方程组,应用一些向量恒等式,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电场与磁场的波动方程式:
- 、
- 。
对于这两个波动方程式,平面行进正弦波是个解答波,其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且分别垂直于行进的方向,因此是个横波。电场与磁场同相位地以光速 传播:[注 5]
- 。
仔细地观察马克士威方程组,就可以发现这方程组很明确地解释了电磁波怎样传播于空间。根据法拉第感应定律,时变磁场会生成电场;根据马克士威-安培定律,时变电场又生成了磁场。这不停的循环使得电磁波能够以光速传播于空间。
1856年,威廉·韦伯和鲁道夫·科尔劳施作莱顿瓶实验,从实验数据计算出 的数值,他们发现,这数值非常接近于先前从天文学得到的光波传播于行星际空间的速度[20]:259-260。从这实验结果,马克士威正确地断定光波就是一种电磁辐射[20]:283。
磁单极子
马克士威方程组将电场、磁场与电荷的运动相连结。在方程组中,他有给电荷安排位置,但并没有给磁荷(磁单极子)安排位置。在粒子物理学里,并没有类比于电子的磁粒子。虽然如此,包括磁荷与磁流在内的马克士威方程组是一门很热门的理论研究题目。[3]:273-280根据最新实验结果,科学家发现,有一种称为自旋冰(spin ice)的晶态物质,其宏观物理行为很像磁单极子的物理行为[21]。请注意,这发现并没有违背磁荷从未被观察到和可能不存在的事实。除了磁荷这例外,马克士威方程组拥有对称的形式。实际而言,当所有电荷等于零时,可以写出对称的方程组。请参阅前面的自由空间段落。
假设允许磁荷存在的可能,则也可以写出完全对称的方程组。马克士威方程组内会增添两个新的变量,磁荷和磁流。采用厘米-克-秒制,延伸的马克士威方程组表示为
名称 | 磁单极子不存在 | 磁单极子存在 | |
---|---|---|---|
高斯定律 | |||
高斯磁定律 | |||
法拉第感应定律 | |||
马克士威-安培定律 | |||
请注意,删除因子,即可得到无单位的形式。 |
假若,磁荷不存在,或者假若它们不存在于某一个区域,则新增添的两个变量和都等于零,对称的方程组约化为一般形式的马克士威方程组。
边界条件
就像其它微分方程组,假若没有合适的边界条件[22]与初始条件[23],则无法给出马克士威方程组的唯一解答。
特别而言,在一个不含有任何自由电荷和自由电流的区域内的电磁场,必定是来自于其它区域。当解析这状况时,通过适当的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可以将电磁场引进这区域。举一个电磁波散射的例子,一个来自于散射区域之外的电磁波,遭遇到散射区域内的一个靶子,被这靶子散射出去。在这散射过程里,由于电磁波与靶子之间相互作用,散射的电磁波含有很多与这靶子性质相关的资料。经过仔细地分析,将这些资料萃取出来,就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这靶子的性质[24]。
对于某些案例,譬如波导或空腔共振器(resonator),因为像金属墙壁一类的隔离设施,解答区域大部份孤立于外部世界。在金属墙壁位置的边界条件决定了解答区域的电磁场。在解答区域以外的外部世界,只能靠著边界条件来影响内部的状况[25]。对于另外一些案例,像光导纤维或薄膜,解答区域时常会被分割为几个亚区域,每个亚区域都有其简单独自的性质。通过亚区域与亚区域之间界面的边界条件,可以将每一个亚区域的解答连结起来[26]。
应用边界条件,有时也可以简化问题,使得问题更容易被了解。例如,均匀物体的电极化可以被更换为在这物体外表的一层面电荷分布,[2]:166-175或者,均匀物体的磁化被更换为在这物体外表的一层面电流分布。[2]:263-265</ref>详尽细节,请参阅束缚电荷和束缚电流段落。
以下列出一些重要的边界条件:斯徒姆-刘维边界条件(Sturm-Liouville boundary condition)、狄利克雷边界条件、诺伊曼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mixed boundary condition)、柯西边界条件(Cauchy boundary condition)、索末菲辐射条件(Sommerfeld radiation condition)。在解析问题时,必须选择适当的边界条件,才可得到正确的答案[27]。
高斯单位制
厘米-克-秒单位制的三个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公分、质量单位克、时间单位秒。在经典力学里,厘米-克-秒单位制的单位是一致的;但在电磁学里,则出现了几种变型。高斯单位制是其中一种变形。在高斯单位制里,马克士威方程组的形式为[6]
- 、
- 、
- 、
- 。
在自由空间里,假设不存在任何电荷和电流,则方程组简化为
- 、
- 、
- 、
- 。
采用这单位制,电位移、电场和电极化强度的关系式为
- ,
B场、H场和磁化强度的关系式为
- 。
- 、
- 。
电容率和磁导率分别为
- 、
- 。
所以,电位移和B场分别为
- 、
- 。
在自由空间里,方程组变得相当简单:
- 、
- 、
- 。
根据劳仑兹力定律,一个以速度移动于电场和磁场的带电粒子,所感受到的劳仑兹力为
- 。
这形式与先前国际单位制的形式稍微有点不同。特别注意,电位移、电场和电极化强度、B场、H场和磁化强度的单位相同。
关于怎样正确地从一个单位制变换到另外一个单位制,请参阅高斯单位制。
进阶表述
马克士威方程组的协变形式
马克士威方程组与狭义相对论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只是因为马克士威方程组对于狭义相对论的初始发展,做了相当大的贡献,也因为狭义相对论激荡出一种更简洁的表述,能以协变张量来表达马克士威方程组。
自由空间的马克士威方程组的形式,对于任意惯性坐标系,都是一样的。在狭义相对论里,为了要更明确地表达出这论点,必须以四维向量和张量写出协变形式的马克士威方程组。这表述的一个构成要素为电磁张量。这张量是一个结合了电场和磁场在一起的二阶反对称协变张量:[3]:544, 553-558
- 。
使用闵考斯基度规,
- ,
将下标拉高为上标,可以得到反变张量:
- 。
给予一个阶反对称协变张量,则其阶对偶张量(dual tensor)是一个反对称反变张量:
- ;
其中,是维列维-奇维塔符号。
根据这定义,的二阶对偶张量是[2]:535-537
- 。
换一种方法,将的项目做以下替换:、,也可以得到二阶对偶张量。
另外一个要素是四维电流密度:
- ;
其中,是电荷密度,是电流密度。
藉著这些要素,采用爱因斯坦求和约定,马克士威方程组可以写为[2]:535-537
- 、
- ;
其中,是四维梯度(Four-gradient)。
这两个张量方程式等价于马克士威方程组。第一个张量方程式表达两个非齐次马克士威方程式,高斯定律和马克士威-安培定律。第二个张量方程式表达两个齐次马克士威方程式,高斯磁定律和法拉第感应定律。
势场表述
在高等经典力学里,采用势场表述,以电势与磁向量势来表达马克士威方程组,有时候可能对解析问题很有助益。在量子力学里,这是必需手段。电势与磁向量势分别如此定义:[2]:416-417
- 、
- 。
从这两个定义式,两个齐次马克士威方程式自动成立,另外两个非齐次方程式变为
- 、
- 。
这两个势场方程式组合起来,具有与原本马克士威方程组同样的功能和完备性。由于电场和磁场各有三个分量,原本的马克士威方程组需要解析六个分量。势场表述只需要解析四个分量,因为电势只有一个分量,磁向量势有三个分量。可是,势场表述涉及了二次微分,方程式也比较冗长。
许多不同的与数值组可以得到同样的电场与磁场。因此,这些数值组相互物理等价,可以自由选择。这性质称为规范自由。恰当的选择可以简化方程式的形式,或者,可以专门适用于某特别状况。[2]:419-420
协变形式
采用劳仑次规范,势场的两个向量方程式可以约化为单独一个具有劳仑兹不变性的四维向量方程式。四维电流密度乃是由电流密度和电荷密度共同组成,以方程式定义为
- 。
四维势乃是由磁向量势和电势共同组成,以方程式定义为
- 。
二十世纪初,阿诺·索末菲提出了四维向量方程式,这是波恩哈德·黎曼先前想出的一个方程式的推广,因此,知名为“黎曼-索莫菲方程式”[28],或马克士威方程式的势场表述的协变形式[29]:
- ;
其中,是达朗白算符,又称为“四维拉普拉斯算符”。
弯曲时空
物质和能量会造成时空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主题。时空弯曲会影响电动力学的物理。一个电磁场所拥有的能量和动量也会造成时空弯曲。将平直时空的方程组中的偏导数,替换为协变导数,就可以得到弯曲时空中的马克士威方程组。采用高斯单位制,马克士威方程组表达为
- 、
- ;
其中,是表征时空弯曲的克里斯托费尔符号。
参阅
|
|
注释
- ^ 在香港和台湾译为“馬克士威方程組”。
- ^ 任何形式的马克士威方程组都符合相对论,但是,时空表述能够更为显而易见地满足符合性。
- ^ 电动力学是线性理论。假设源电荷与源电流为(、)、(、)的两个电系统,其解答分别为(、……、)与(、……、),则按照叠加原理,源电荷与源电流为(、)的电系统,其解答为(、……、)。
- ^ 术语“真空”时常用来指称自由空间。但是,在这里,自由空间指的是一种理想的,实际不可能体现的参考状态,迥然不同于任何可以实际体现的真空,像实验室内制造的超高真空(Ultra high vacuum)或外太空,或任何从理论方面体现的真空,像量子真空(quantum vacuum)或量子色动力真空(QCD vacuum)。
- ^ 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使用为自由空间光速的国际标准标记(ISO 31-5)。[19]
参考文献
- ^ Rafael Ferraro. Einstein's Space-Time: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and General Relativit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3 September 2007. ISBN 978-0-387-69947-9.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2nd reviesed edition,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2008, ISBN 978-3-527-40601-2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Jackson, John David,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 3rd., USA: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 ISBN 978-0-471-30932-1
- ^ 4.0 4.1 4.2 4.3 Bekefi, George; Barrett, Alan, Electromagnetic Vibrations, Waves, and Radiation, USA: MIT Press, 1977, ISBN 0-262-52047-8
- ^ Jackson, John. Maxwell's equations. Science Video Glossary. Berkeley Lab.
- ^ 6.0 6.1 6.2 Littlejohn, Robert. Gaussian, SI and Other Systems of Units in Electromagnetic Theory (pdf). Physics 221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lecture notes. Fall 2007 [2008-05-06].
- ^ Wilczek, Frank, Scaling Mount Planck I: A View from the Bottom, Physics Today, June 2001, 54 (6): 12
- ^ H Freistühler & G Warnecke. Hyperbolic Problems: Theory, Numerics, Applications. 2001: 605.
- ^ J Rosen. Redundancy and superfluity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otential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071. Bibcode:1980AmJPh..48.1071R. doi:10.1119/1.12289.
- ^ Cho, Kikuo. Reconstruction of Macroscopic Maxwell Equations: A Single Susceptibility Theory Volume 237 of Springer Tracts in Modern Physics illustrated. Springer. 2010: pp. 1. ISBN 9783642127908. 参数
|title=
值左起第80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 ^ Weinberger, P. John Kerr and his Effects Found in 1877 and 1878 (PDF). Philosophical Magazine Letters. 2008, 88 (12): 897–907. Bibcode:2008PMagL..88..897W. doi:10.1080/09500830802526604.
- ^ 12.0 12.1 通常,物质都具有双耦合各向异性。TG Mackay and A Lakhtakia. Electromagnetic Anisotropy and Bianisotropy: A Field Guide. World Scientific. 2010: pp. 7–11.
- ^ Halevi, Peter, Spatial dispersion in solids and plasma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1992, ISBN 978-0444874054
- ^ Aspnes, David E., "Local-field effects and effective-medium theory: A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Am. J. Phys. 50, p. 704-709 (1982).
- ^ O. C. Zienkiewicz, Robert Leroy Taylor, J. Z. Zhu, Perumal Nithiarasu.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xth. Oxford UK: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5: 550 ff. ISBN 0750663219.
- ^ N. Bakhvalov and G. Panasenko, Homogenization: Averaging Processes in Periodic Media (Kluwer: Dordrecht, 1989); V. V. Jikov, S. M. Kozlov and O. A. Oleinik, Homogenization of Differential Operators and Integral Functionals (Springer: Berlin, 1994).
- ^ Vitaliy Lomakin, Steinberg BZ, Heyman E, & Felsen LB. Multiresolution Homogenization of Field and Network Formulations for Multiscale Laminate Dielectric Slabs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03, 51 (10): 2761 ff. Bibcode:2003ITAP...51.2761L. doi:10.1109/TAP.2003.816356.
- ^ Edward D. Palik & Ghosh G, Handbook of Optical Constants of Solids, London UK: Academic Press: pp. 1114, 1998, ISBN 0125444222
- ^ Taylor, Barry; Thomson, Ambler (编).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PDF). NIST. 2008.
- ^ 20.0 20.1 Whittaker, E. T., A history of the theories of aether and electricity. Vol 1, Nelson, London, 1951
- ^ D. J. P. Morris, etc., Dirac Strings and Magnetic Monopoles in the Spin Ice Dy2Ti2O7, Science, 16 Oct., 326 (5951): 411–414, doi:10.1126/science.1178868
- ^ Thomas B. A. Senior & John Leonidas Volakis, Approximate Boundary Conditions in Electromagnetics, London UK: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pp. 261 ff, 1995, ISBN 0852968493
- ^ Henning F. Harmuth & Malek G. M. Hussain, Propa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p. 17, 1994, ISBN 9810216890
- ^ Khosrow Chadan;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inverse scattering and inverse spectral problems,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pp. 45, 1997, ISBN 0898713870
- ^ S. F. Mahmoud, Chapter 2, Electromagnetic Waveguid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applications, London UK: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1991, ISBN 0863412327
- ^ Korada Umashankar,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p. §10.7; pp. 359ff, 1989, ISBN 9971509210
- ^ John Leonidas Volakis, Arindam Chatterjee & Leo C. Kemp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s : antennas, microwave circuits, and scattering applications, New York: Wiley IEEE: pp. 79 ff, 1989, ISBN 0780334256
- ^ Carver A. Mead. Collective Electrodynamics: Quantum Foundations of Electromagnetism. MIT Press. : pp. 37–38. ISBN 9780262632607.
- ^ Frederic V. Hartemann. High-field electrodynamics. CRC Press. 2002: pp. 102. ISBN 978084932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