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Mapayna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黃欉'''({{bd|1911年||1970年||catIdx=H黃}}),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臺灣]][[臺北州]][[海山郡]][[鶯歌街]][[柑園]](今屬於[[新北市]][[樹林區]])人,知名寺廟創辦人,獨立建設[[行天宮]]台北本宮、北投分宮與[[三峽行修宮]],並創辦行修堂(行修宮前身)。[[法號|道號]]'''悟道'''、'''玄空''',人稱'''玄空師父、玄空道長'''。黃欉篤信[[齋教]]、熱心慈善,曾捐柑園橋、[[三峽區|三峽]]正義街、白雞路等的工程款、亦曾捐助民義國小、及三峽地區貧戶,聞名當時
'''黃欉'''({{bd|1911年||1970年||catIdx=H黃}}),[[臺灣]][[臺北州]][[海山郡]][[鶯歌街]][[柑園]](今屬於[[新北市]][[樹林區]])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知名企業家,海山二坑煤礦業主,知名寺廟創辦人,獨立建設[[行天宮]]台北本宮、北投分宮與[[三峽行修宮]],並創辦行修堂(行修宮前身)。[[法號|道號]]'''悟道'''、'''玄空''',人稱'''玄空師父、玄空道長'''。


'''黃欉'''篤信[[齋教]],崇奉關聖帝君,關聖帝君賜與黃欉道號「玄空」,行天宮敬稱「玄空師父」。為[[行天三宮]]之建設人,黃欉提倡「問心敬神」的正信理念,主張行天宮「不焚化[[金紙]]、不演戲[[酬神戲|酬神]]、不答謝金牌、不供奉[[牲禮]]、不設乩[[扶鸞]]、不設功德箱、不對外勸募」等正信措施,免費濟世。黃欉期盼信眾能於「夫妻、親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五倫]]關係中,實踐「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以圓滿道德生活,並提出三觀,即「修德敬神的正信觀」、「萬般由心的命運觀」、「敦倫盡分的家庭觀」為主,啟發無數信眾[[歸正]]復本。至今行天宮秉承黃欉的開示,尊其為「行天宮精神導師」。
簡介


此外,黃欉澹泊名利,將富裕與成就歸功[[公]][[關帝君]]的護佑,因此除了耗費鉅資投入行天宮三宮建設,並成立財團法人,將行天宮三宮奉獻給社會之外;亦熱心公益,造橋鋪路:樹林柑園橋、三峽白雞間的產業道路(今白雞路)、三峽正義街的修建工程;捐地興善,促成設立三峽白雞民義國小、北投忠義站、樹林公墓;及無數的賑災等等。
道號「玄空」,經營海山二坑煤礦。篤信關聖帝君,為台北行天宮'''三'''宮之建設人及精神導師,行天宮敬稱為「玄空師父」。


黃欉採納當時就讀高中的兒子黃忠臣建議,應興建圖書館,提供學子向上,於是黃欉於1969年成立「圖書館籌建委員會」,積極推動圖書館等各項工作,行天宮為紀念之,更名為玄空圖書館」,第一座圖書館於1978年正式服務社會,是為「敦總館,之後又落成「松江分館」、「北投分館」、「中山分館」(親子館)
黃欉力行宣講教化,提倡問心敬神、修德敬神的正信理念,主張行天宮「不焚化金紙、不演戲酬神、不答謝金牌、不供奉牲醴、不設乩扶鸞、不設功德箱、不對外勸募」等正信措施,及免費的濟世服務。

生平

黃欉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積德鄉,明治44年(1911年)農曆4月12日,誕生於臺灣臺北州海山郡鶯歌街桃子腳(今新北市樹林區柑園一帶)。

9歲就讀柑園公學校,畢業後,曾於桃園大溪的金瓜坑煤礦,與三位兄長一起工作。後來與三哥轉往臺北北門,於日本人開設的「岡本金物店」(五金行)擔任學徒,累積商業經驗。

岡本金物店老闆決定返回日本,黃欉兄弟買下金物店材料,自行創業,於艋舺開設五金行,取為「新本金物店」。因黃欉兄弟倆勤奮工作,生意日漸興隆,民國22年於臺北敕使街道御成町(今中山北路一段)購置新屋,作為新本金物店本店。

黃欉見識過人,有感於戰爭的世局變化,決定發展新的事業,投資開發位於三峽白雞的海山二坑煤礦。經營初期,因開採不順而一度遭遇財務困難。幸得有妻子黃卓蜜及岳母卓蘇雪女士的出手援助,度過財務危機;加上曾經在夢中得一神仙老人指點採礦的位置,使得黃欉信心大增,耐力愈堅,在堅持奮鬥之下,民國30年時終於開採到豐厚的礦層,即海山二坑。海山二坑的煤礦品質優良,產量豐厚,成為當時民營礦業的楷模,黃欉也成為礦業鉅子,於礦業界著有聲聞。

建設行天宮三宮與正信理念

民國32年,黃欉祈求父親病體康復,跪求  關聖帝君護佑,因一片孝心感動上蒼,父親因而度過難關。為感念聖恩護佑,黃欉拜入  關聖帝君門下。

黃欉虔誠信仰  關聖帝君,為宏揚聖教,奉獻個人龐大資產,於民國四十五年至五十六年(1956年–1967年),投入建設行天宮北投分宮、行修宮(三峽分宮)、台北本宮<s>共</s>三座道場。黃欉於短短十二年間,便完成行天宮三宮的建設工程,將一般建廟需要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足足提早了十多年,由此可見,黃欉不僅在財力上急速付出,更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與堅毅的信仰之心,才能圓滿如此艱鉅的建廟使命。

黃欉建設行天宮,更推行問心敬神的正信理念,主張:「不焚化金紙、不演戲酬神、不答謝金牌、不供奉牲醴、不設乩扶鸞、不設功德箱、不對外勸募」,期盼信眾不要破費媚神,而應修德、懺悔以報答聖恩。加上不商業化、不擺攤設鋪、濟世服務免費,皆是罕見創舉。

重視宣講、教化五倫八德

關聖帝君賜與黃欉道號「玄空」,行天宮効勞生敬稱 「玄空師父」。

黃欉在建設行天宮三宮期間,積極發揮廟宇的社會教化功能,每天奔走於台北、三峽、北投三地,親自為信眾宣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道理,期盼信眾能於「夫妻、親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五種倫常關係中,實踐「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種良知道德,以體現圓滿的道德生活。

黃欉在宣講中的開示內涵,以「修德敬神的正信觀」、「萬般由心的命運觀」、「敦倫盡分的家庭觀」為主,啟發無數信眾,改過遷善,回歸人生的正道。

直至今日,行天宮推廣正信的種種內涵,仍秉承 黃欉在宣講開示中的義理為主,故尊奉其為「行天宮精神導師」。行天宮並將黃欉宣講的現場錄音,整理成書面文字,出版《萬般由心─玄空師父開示錄精華版》。

熱心公益慈善

此外,黃欉雖為礦業鉅子,卻謙沖為懷、澹泊名利,將一切成就歸功天與關帝君的護佑,因此除了耗費鉅資投入行天宮三宮建設,並成立財團法人,將行天宮三宮奉獻給社會之外;亦熱心公益慈善造福鄉里:曾造橋鋪路:樹林柑園橋、三峽白雞間的產業道路(今白雞路)、三峽正義街的修建工程;捐出土地,促成設立三峽白雞第一所學校「大埔國民小學民義分校」(今民義國小、北投忠義、樹林公墓;及無數的濟貧、賑災等等。

成立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籌建委員會

黃欉在設立財團法人後,採納當時就讀高中的兒子黃忠臣建議,應興建圖書館,提供學子良好的讀書環境,於是黃欉於民國五十八年成立「圖書館籌建委員會」,積極推動圖書館等各項工作,種下行天宮「志業的因緣

為紀念黃欉建設行天宮、奉獻社會的聖德懿行,行天宮附設圖書館更名為「玄空圖書館」,第一座圖書館於民國六十七年正式服務社會,是為「敦化總館」,之後又相繼落成「松江分館」、「北投分館」、「中山分館」(親子館),使行天宮的公益事業不斷開枝展葉。


==簡介==
==簡介==

2017年2月3日 (五) 22:17的版本

黄欉(1911年—1970年),台湾台北州海山郡莺歌街柑园(今属于新北市树林区)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积德乡,知名企业家,海山二坑煤矿业主,知名寺庙创办人,独立建设行天宫台北本宫、北投分宫与三峡行修宫,并创办行修堂(行修宫前身)。道号悟道玄空,人称玄空师父、玄空道长

黄欉笃信斋教,崇奉关圣帝君,关圣帝君赐与黄欉道号“玄空”,行天宫敬称“玄空师父”。为行天三宫之建设人,黄欉提倡“问心敬神”的正信理念,主张行天宫“不焚化金纸、不演戏酬神、不答谢金牌、不供奉牲礼、不设乩扶鸾、不设功德箱、不对外劝募”等正信措施,免费济世。黄欉期盼信众能于“夫妻、亲子、兄弟、朋友、君臣”等五伦关系中,实践“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以圆满道德生活,并提出三观,即“修德敬神的正信观”、“万般由心的命运观”、“敦伦尽分的家庭观”为主,启发无数信众归正复本。至今行天宫秉承黄欉的开示,尊其为“行天宫精神导师”。

此外,黄欉澹泊名利,将富裕与成就归功天公关帝君的护佑,因此除了耗费钜资投入行天宫三宫建设,并成立财团法人,将行天宫三宫奉献给社会之外;亦热心公益,造桥铺路:树林柑园桥、三峡白鸡间的产业道路(今白鸡路)、三峡正义街的修建工程;捐地兴善,促成设立三峡白鸡民义国小、北投忠义站、树林公墓;及无数的赈灾等等。

黄欉采纳当时就读高中的儿子黄忠臣建议,应兴建图书馆,提供学子向上,于是黄欉于1969年成立“图书馆筹建委员会”,积极推动图书馆等各项工作,后行天宫为纪念之,更名为“玄空图书馆”,第一座图书馆于1978年正式服务社会,是为“敦化总馆”,之后又落成“松江分馆”、“北投分馆”、“中山分馆”(亲子馆)。

简介

1911年,黄欉出生于台湾台北州海山郡莺歌街桃子脚(今新北市树林区柑园附近)。父亲黄山国,母亲许氏好,共生有五子五女,黄欉排行为第四子。

1919年4月,黄欉进入柑园公学校,成为第四届学生,学习日文、算数、农业、家政等科目。

1925年,黄欉从公学校毕业后,随三哥到桃园大溪,依靠当时已在金瓜坑煤矿工作的大哥、二哥,担任矿场的童工。半年后,因考量一家四个男丁皆当矿工,为免家人过于担忧人身安全,黄欉与三哥到台北京町(今台北市北门),于日本人开设的“冈本金物店”(即五金行)担任学徒。

1930年,因日籍老板决定返回日本,黄欉与三哥顶下“冈本金物店”的材料,将店面迁至艋舺(今万华区),更名为“新本金物店”,正式创业。

1933年,“新本金物店”扩大营业规模,黄欉与三哥于今中山北路一段购置新屋,开设本店,原华万店面改为分店。

1935年,娶妻“卓蜜”女士。

1939年,黄欉投资开发三峡白鸡的煤矿,经过数年努力,终于采得丰厚煤矿,从此跻身矿业钜子。

1943年,黄欉为了替父亲黄山国祈求病体康复,皈依于恩主公(关圣帝君)门下,并获赐道号“悟道”(1952年经圣示更改为“玄空”)。妻子卓蜜道号为“妙惠”。

1945年,三峡白鸡爆发虐疾,因交通困难导致居民就医不便,黄欉除了提供矿场轻便车作为紧急送医的工具,更于海山二坑矿场事务所内设立“行修堂”,奉祀关圣帝君,祈求瘟疫平息。

1949年农历八月,黄欉为感念关圣帝君神恩护佑,捐出海山二坑事务所旁土地,独资兴建庙宇,行修堂迁入,圣赐“关帝庙行修宫”。(现址为今行修宫(行天宫三峡分宫)明德堂)。

1949年,黄欉出资,于台北市九台街(今林森北路五一一号新兴国中一带)购入一间斋堂,创建“关帝庙行天宫”,由大师兄空真子担任住持。

1956年,因九台街关帝庙行天宫所在地规划为学校预定地(今新兴国中),必须另寻土地建庙,决定于北投嗄唠别(今桃源里忠义山下)动工兴建北投分宫,规划一殿式格局(即今北投分宫之后殿)。黄欉投入个人资产,支应购地及大部分营建等费用。

1957年,黄欉主动捐资,铺设白鸡通往三峡的产业道路。

1958年,大师兄空真子骤然归真,黄欉应众师兄弟推举,出任台北九台街关帝庙行天宫、三峡关帝庙行修宫及北投分宫等三宫总住持。

黄欉重新规划北投分宫,由原一殿式扩建为三殿式。

1960年8月4日,行天宫北投分宫之后殿落成,举行五圣恩主安座典礼,奉祀关圣帝君为主神。

1960年11月1日,黄欉为顾及广大信众及当地居民的交通便利,出资购地,并捐赠土地和营建费用,委请铁路局于台湾铁路淡水支线增设“忠义站”。

1962年农历四月,黄欉捐出土地,独资兴建三峡行修宫(即今行天宫三峡分宫),动土整地。

1963年,黄欉热心公益,捐资拓宽白鸡至三峡的产业道路,由省主席黄杰命名为“正义路”,获得“台湾省义务劳动比赛”第一名。

1964年,黄欉捐资购地,在台北市中山区民权东路,兴建行天宫台北本宫,开始浩瀚的整地工程。

1964年,黄欉捐出土地及义务劳动奖金,所赞助兴建的“大埔国民小学民义分校”正式招生(今民义国小),是白鸡第一所小学。

1964年农历十一月,三峡行修宫举行“正殿”上梁典礼。

1964年农历十二月,三峡行修宫举行“前殿”上梁典礼。

1965年5月31日,行天宫北投分宫之玉皇殿、前殿等峻工,北投分宫全部告成,并举行庆成典礼。黄欉并订定行天宫〈宫规〉及〈管理规则〉。

1965年12月6日,三峡行修宫落成,并举行庆成典礼。

1967年12月底,台北本宫落成。黄欉于十二年间(1956~1967) 先后完成建设北投分宫、三峡行修宫、台北本宫共三宫的弘愿。

1968年1月25日,台北本宫举行庆成典礼,九台街关帝庙行天宫迁入。黄欉于三宫分别勒石立碑,昭示三宫本属同源,永远关联不得分离。

1969年1月18日,黄欉兴建的行天宫三宫,正式完成“财团法人台北市行天宫”法人登记(九十二年更名为“财团法人台北行天宫”),完全奉献给社会。

同年,黄欉采纳儿子黄忠臣建议,成立“行天宫附设图书馆筹建委员会”,推动宗教落实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愿景。

1970年8月21日,黄欉将独资兴建的三峡行修宫全数捐赠给“财团法人台北市行天宫”,是为行天宫三峡分宫。

1970年12月18日(农历11月20日),黄欉圆满兴建行天宫三座圣庙的宏愿,安详辞世,享寿六十。

1972年农历十月,为纪念黄欉兴建行天宫三宫及对社会公益的贡献,行修宫(三峡分宫)旁之“明德堂”(原关帝庙行修宫庙址)新建落成,奉祀玄空师父黄欉,永志追怀。

参考资料

《行天之道─玄空师父传》,台北行天宫编印,2008年。

《高山懿行─玄空师父行谊小传》,行天宫文教发展促进基金会编印,2010年二版。

《演教说法度群生》,行天宫文教发展促进基金会编印,2011年二版。

《万般由心─玄空师父开示录精华版》,行天宫文教发展促进基金会编印,2007年七版。

《行修宫建筑研究》,行天宫文教发展促进基金会编印,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