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原會戰」: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第42行: 第42行:


11月2日,晋东方向的日军占领[[昔阳]],形成与晋北日军会攻太原之势,忻口中国守军当夜南撤[[太原保卫战|保卫太原]]{{r|郭汝瑰2002|page=470-475}}。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命令主力撤至太原以南,以傅作义率领35军守太原。5日,日军从东、北两面逼近太原城郊,8日总攻,经过激战在当晚突破了北面城垣,傅作义率部从城南突围,太原在9日陷落。
11月2日,晋东方向的日军占领[[昔阳]],形成与晋北日军会攻太原之势,忻口中国守军当夜南撤[[太原保卫战|保卫太原]]{{r|郭汝瑰2002|page=470-475}}。第2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命令主力撤至太原以南,以傅作义率领35军守太原。5日,日军从东、北两面逼近太原城郊,8日总攻,经过激战在当晚突破了北面城垣,傅作义率部从城南突围,太原在9日陷落。

9月下旬, 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命令[[朱德]]、[[彭德怀]]<ref name="毛2">{{Cite_book|author=毛澤東|title=《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冊|location=北京}}</ref>{{rp|54}}<ref>毛澤東:〈關於我軍應堅持以游擊配合友軍作戰方針的指示〉,北京: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ref>{{rp|338}}<ref name="毛2" />{{rp|26}}、[[林彪]]配合國軍抗日<ref>{{Cite_book|author=馬仲廉|title=《太原保衛戰》|location=瀋陽|publisher=瀋陽出版社|year=1994}}</ref>{{rp|143}}。9月24日,日军攻占重镇[[平地泉鎮|平地泉]]。第八路軍朱德部奉命增援,與山西[[王靖國]]部配合兩方夾擊<ref name="畫史" />{{rp|96}}。9月25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被八路軍第115师在[[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以东设伏]],經過激戰,該部日軍1,000餘人被全殲,並繳獲大批軍用物資<ref name="大事編年" />{{rp|323}};擊毀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ref name="強">{{Cite_news|title=〈浴血奮戰 中國以弱勝強〉|work=《明報》|date=2015-08-02|page=新聞專題A8版}}</ref>。甫經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之紅軍林彪師會同晉軍、陝軍重創4,000日軍於晉北[[平型關]],為中國在北戰場之首次勝利<ref name="史綱" />{{rp|665}}。9月26日,中國軍隊殲敵一個[[聯隊]],日軍向蔡峪口潰退,中國軍隊繼伏重兵於平型關之土溝,待其增援之兩聯隊經過,盡予以殲滅,遂成平型關大捷<ref name="畫史" />{{rp|96}}。斃傷日軍運輸队500余人<ref>{{Cite_journal|author=[[楊奎松]]|title=〈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journal=《社会科学论坛》|year=2006|issue=第2期 |url = http://img.qkzz.net/magazine/1008-2026/2006/02/380849_0.pdf|format=PDF|quote=日本運輸兵並未遭到全部殲滅,傷亡約在500人左右}}</ref><ref>{{Cite_book|quote=「有小部分突圍逃跑」|author=聂荣臻|title=《聶榮臻回憶錄》|location=北京|publisher=解放軍出版社|year=1985}}</ref>{{rp|355}}。蔣致電嘉獎<ref name="大事編年" />{{rp|323}}。9月26日起,日軍於[[連雲港]]與中國軍隊發生炮戰,圖在墟溝登陸<ref name="畫史" />{{rp|75}}。9月27日,中國軍隊乘勝攻[[靈丘]],兩敗日軍<ref name="畫史" />{{rp|96}}。10月2日,日軍佔領連雲港外東西島<ref name="畫史" />{{rp|75}}。

1937年10月初,[[卫立煌]]率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从河北石家庄转赴晋北增援,并负责指挥[[忻口会战]]{{r|ROCH|page=87}}。忻口正面中国守军与处于日军后方第十八集团军密切配合,多次重创日军,使日军在晋北苦战<ref name="瑰" />{{rp|434-452}}<ref>{{Cite_book|author=何应钦|title=《八年抗战之经过》|publisher=文海出版社|year=1946}}</ref>{{rp|12}}。由于上海战事扩大,日本大本营命令华北方面军迅速完成平汉、津浦线北段作战任务并占领太原,以抽调兵力增援上海。10月21日,日军第二十师团从河北石家庄沿[[正太鐵路]]分两路进攻山西。日军右纵队强攻河北[[井陉]][[娘子关]],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依工事顽强抵抗。10月26日,日军左纵队进抵娘子关侧后,中国守军主力仓促后撤,日军当日攻破娘子关,并追击溃退的中国守军<ref name="ROCH"/>{{rp|91}},10月30日占领晋东[[阳泉]]。中央軍及晉軍破之於忻口,軍長、師長戰歿,而戰地不為之動<ref name="史綱" />{{rp|665}}。

10月,日军一支西陷绥远省城[[归绥]],一支南犯太原<ref name="史綱" />{{rp|665}}。11月2日,晋东方向日军占领[[昔阳]],形成与晋北日军会攻太原之势,忻口中国守军当夜南撤[[太原保卫战|保卫太原]]<ref name="瑰" />{{rp|470-475}}。[[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命令主力撤至太原以南,以傅作义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守太原。日軍改自河北攻晉東<ref name="史綱" />{{rp|665}}。11月9日,日軍佔領太原<ref name="史綱" />{{rp|665}}。南口之戰告一段落後,日軍循[[平漢鐵路]]南下:9月,攻陷河北保定;10月,攻陷石家莊;11月,攻陷河南安陽<ref name="史綱" />{{rp|665}}。另一路由[[津浦鐵路]]南下,攻陷[[魯南]][[德州市|德州]]<ref name="史綱" />{{rp|665}}。[[山东省政府]]主席[[韓復榘]]不戰而走,12月27日,放棄濟南<ref name="史綱" />{{rp|665}}。[[青島]]以陷於海陸夾攻,守軍於炸燬紗廠後西撤<ref name="史綱" />{{rp|665}}。1938年1月14日,經國民政府法院将其判處[[死刑]],之後槍決<ref>{{Cite_book|quote=《[[新华日报]]》,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韩复榘判处死刑(中央社讯)第五区副司令长官……及其他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之损失,罪证确凿,已电请国民政府明令褫夺官勋,一面依照战时军律判处死刑,以昭炯戎,而肃军纪,即于本月二十四日执行枪决。」|editor1=李泽|editor2=徐明庭|editor3=翟学超|editor4=武汉市档案馆|editor5=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editor6=武汉图书馆|display-authors=et al.|title=《武汉抗战史料选编》|location=武汉|publisher=|year=1985}}</ref>。


== 相關條目 ==
== 相關條目 ==

於 2017年2月27日 (一) 19:06 的修訂

太原會戰
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
地點
結果 太原陷落
參戰方
中華民國 日本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閻錫山
衛立煌
寺內壽一
板垣征四郎
兵力
~580,000人(6個集團軍) ~140,000人(5個師)
傷亡與損失
大約100,000人 大約30,000人

太原會戰抗日戰爭時期民國26年9月11日至11月8日間,中國第二戰區日本軍隊在山西太原附近地區進行的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結束後中國政府在華北、西北的大規模戰事宣告結束,日軍成功取得大同一帶的煤炭資源。經天鎮、廣靈、靈邱、平型關、崞縣、原平、忻口、太原等戰鬥。太原會戰包括有:天鎮戰役、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

雙方指揮官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和日本華北派遣軍寺內壽一大將。

背景

1937年10月,太原火車站,中國第一七九旅開赴前線。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北平[1]:665。華北日軍計劃在華北、山西北部和綏遠決戰,企圖以主力沿平漢鐵路進攻河北保定滄州一線,待保定作戰後,再進攻石家莊德縣一線。另以一部在主力右翼,沿平綏鐵路北攻南口[1]:665。1937年8月初,日軍編成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聯合中國駐屯軍一部沿平綏鐵路東段進攻察哈爾,以「解除對中國駐屯軍後側及滿洲國境的威脅,消滅察哈爾省內的中國軍隊」。中國任命傅作義為國民革命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加強防禦華北,負責平綏鐵路東段。8月7日,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進入南口陣地。日軍在關東軍參謀長坂垣策劃下,以相當大兵力主攻南口,中方由湯恩伯部之王仲廉師苦守,8月9日,日軍開始正式攻擊[2]:94察哈爾[需要消歧義]境內日軍南攻張家口,激戰16天,8月下旬,南口失守,張家口亦陷[1]:665。日軍並攻陷懷來延慶。8月29日,日軍兩支部隊在宣化會合,防禦平綏鐵路西段的中國軍隊面臨夾擊危險,遂分頭撤退。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隨即在偽蒙騎兵協同下沿平綏鐵路向西繼續進攻。8月31日,日軍中國駐屯軍與到達的國內援軍編組為華北方面軍、第1軍和第2軍[3]:82,連同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在內,日軍用於華北作戰部隊合計約37萬人。

9月,日軍為確保華北主力南下平漢線作戰的側翼安全並獲取煤炭等戰略物資,以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聯合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分兩路從北面進攻山西。9月11日,中國第二九九團孤軍堅守天鎮一週後失守。日軍進陷山西重鎮大同[1]:665。9月13日,李服膺部在天鎮、高陽一線守護不力,大同棄守[2]:95。9月中旬,日軍逼近內長城,導致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不得不採取收縮防禦的態勢,將軍力集結於雁門關平型關娘子關,沿內長城進行防禦[3]:83。日軍第5師團攻佔河北省陽原、蔚縣、山西省廣靈後,挺進山西渾源、靈丘,企圖突破平型關、茹越口,與察哈爾派遣兵團進行協同,欲殲滅中國第二戰區主力。

會戰經過

9月中旬,日軍逼近內長城,中國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平型關雁門關一線組織防禦,決心與東線平型關當面日軍決戰。9月下旬,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共合作協議派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林彪115師賀龍120師配合第2戰區作戰。

25日,115師在平型關以東設伏殲滅日第5師團輜重部隊千餘人[4],取得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對日軍的第一個殲滅戰勝利[5]:426[6]。29日,西路日軍攻佔繁峙,遮斷了平型關正面中國軍隊的退路,閻錫山被迫下令南撤五台山地

10月初,衛立煌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從河北石家莊轉赴晉北增援,並負責指揮忻口一帶作戰。忻口正面的中國守軍多次給日軍重創,日軍在晉北陷入苦戰[5]:434-452[7]:12

由於上海方面戰事擴大,日本大本營命令華北方面軍迅速完成平漢、津浦線北段作戰任務並佔領太原,以抽調兵力增援上海。10月21日,日軍第20師團從河北石家莊沿正太路分兩路進攻山西。日軍右縱隊強攻河北井陘娘子關,中國第26路軍依工事頑強抵抗。26日,日軍左縱隊進抵娘子關側後,中國守軍主力倉促後撤,日軍當日攻破娘子關並對潰退的中國守軍展開追擊,30日佔領晉東陽泉

11月2日,晉東方向的日軍佔領昔陽,形成與晉北日軍會攻太原之勢,忻口中國守軍當夜南撤保衛太原[5]:470-475。第2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命令主力撤至太原以南,以傅作義率領35軍守太原。5日,日軍從東、北兩面逼近太原城郊,8日總攻,經過激戰在當晚突破了北面城垣,傅作義率部從城南突圍,太原在9日陷落。

9月下旬, 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命令朱德彭德懷[8]:54[9]:338[8]:26林彪配合國軍抗日[10]:143。9月24日,日軍攻佔重鎮平地泉。第八路軍朱德部奉命增援,與山西王靖國部配合兩方夾擊[2]:96。9月25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被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以東設伏,經過激戰,該部日軍1,000餘人被全殲,並繳獲大批軍用物資[11]:323;擊毀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12]。甫經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之紅軍林彪師會同晉軍、陝軍重創4,000日軍於晉北平型關,為中國在北戰場之首次勝利[1]:665。9月26日,中國軍隊殲敵一個聯隊,日軍向蔡峪口潰退,中國軍隊繼伏重兵於平型關之土溝,待其增援之兩聯隊經過,盡予以殲滅,遂成平型關大捷[2]:96。斃傷日軍運輸隊500餘人[13][14]:355。蔣致電嘉獎[11]:323。9月26日起,日軍於連雲港與中國軍隊發生炮戰,圖在墟溝登陸[2]:75。9月27日,中國軍隊乘勝攻靈丘,兩敗日軍[2]:96。10月2日,日軍佔領連雲港外東西島[2]:75

1937年10月初,衛立煌率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從河北石家莊轉赴晉北增援,並負責指揮忻口會戰[3]:87。忻口正面中國守軍與處於日軍後方第十八集團軍密切配合,多次重創日軍,使日軍在晉北苦戰[15]:434-452[16]:12。由於上海戰事擴大,日本大本營命令華北方面軍迅速完成平漢、津浦線北段作戰任務並佔領太原,以抽調兵力增援上海。10月21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從河北石家莊沿正太鐵路分兩路進攻山西。日軍右縱隊強攻河北井陘娘子關,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依工事頑強抵抗。10月26日,日軍左縱隊進抵娘子關側後,中國守軍主力倉促後撤,日軍當日攻破娘子關,並追擊潰退的中國守軍[3]:91,10月30日佔領晉東陽泉。中央軍及晉軍破之於忻口,軍長、師長戰歿,而戰地不為之動[1]:665

10月,日軍一支西陷綏遠省城歸綏,一支南犯太原[1]:665。11月2日,晉東方向日軍佔領昔陽,形成與晉北日軍會攻太原之勢,忻口中國守軍當夜南撤保衛太原[15]:470-475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命令主力撤至太原以南,以傅作義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守太原。日軍改自河北攻晉東[1]:665。11月9日,日軍佔領太原[1]:665。南口之戰告一段落後,日軍循平漢鐵路南下:9月,攻陷河北保定;10月,攻陷石家莊;11月,攻陷河南安陽[1]:665。另一路由津浦鐵路南下,攻陷魯南德州[1]:665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不戰而走,12月27日,放棄濟南[1]:665青島以陷於海陸夾攻,守軍於炸燬紗廠後西撤[1]:665。1938年1月14日,經國民政府法院將其判處死刑,之後槍決[1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第3版.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6. ISBN 962201353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李怡. 《抗戰畫史》. 台北: 力行書局. 1969. 
  3. ^ 3.0 3.1 3.2 3.3 吳景平; 曹振威. 中华民国史. 第九卷(1937-1941).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8001-8. 
  4. ^ 榮維木. 「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與中國的全面抗日戰爭」,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 2010年1月31日.
  5. ^ 5.0 5.1 5.2 郭汝瑰, 黃玉章.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 ISBN 9787214030344/7214030349.
  6. ^ 續範亭. 三年不言之言. 解放日報(延安版), 1944年8月16日.
  7. ^ 何應欽. 八年抗戰之經過. 文海出版社.
  8. ^ 8.0 8.1 毛澤東. 《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冊. 北京. 
  9. ^ 毛澤東:〈關於我軍應堅持以游擊配合友軍作戰方針的指示〉,北京: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
  10. ^ 馬仲廉. 《太原保衛戰》. 瀋陽: 瀋陽出版社. 1994. 
  11. ^ 11.0 11.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大事編年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2. ^ 〈浴血奮戰 中國以弱勝強〉. 《明報》. 2015-08-02: 新聞專題A8版. 
  13. ^ 楊奎松.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 (PDF). 《社會科學論壇》. 2006, (第2期). 日本運輸兵並未遭到全部殲滅,傷亡約在500人左右 
  14. ^ 聶榮臻. 《聶榮臻回憶錄》.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5. 「有小部分突圍逃跑」 
  15. ^ 15.0 15.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6. ^ 何應欽. 《八年抗战之经过》. 文海出版社. 1946. 
  17. ^ 李澤; 徐明庭; 翟學超; 武漢市檔案館;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 武漢圖書館 (編). 《武汉抗战史料选编》. 武漢. 1985. 新華日報》,民國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韓復榘判處死刑(中央社訊)第五區副司令長官……及其他應守之要地,致陷軍事上重大之損失,罪證確鑿,已電請國民政府明令褫奪官勛,一面依照戰時軍律判處死刑,以昭炯戎,而肅軍紀,即於本月二十四日執行槍決。」 

外部連結

太原會戰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