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ouikingard/沙盒: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Louikingard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Louikingard留言 | 贡献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59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早年生涯 ==
== 早年生涯 ==
=== 人质之子 ===
=== 人质之子 ===
前267年,在[[魏国]]做人质的[[秦国|秦]][[悼太子 (秦国)|悼太子]]去世,[[秦昭襄王]]于前265年立次子[[秦孝文王|安国君]]柱为太子。太子柱有二十多个儿子。太子柱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太子柱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秦庄襄王|异人]],异人的母亲为[[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异人也不以礼相待。异人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ref name=S005>《[[s:史记/卷005|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ref><ref name=S085>《[[s:史记/卷085|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ref>。
前267年,在[[魏国]]做人质的[[秦国|秦]][[悼太子 (秦国)|悼太子]]去世,[[秦昭襄王]]于前265年立次子[[秦孝文王|安国君]]柱为太子。太子柱有二十多个儿子。太子柱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太子柱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秦庄襄王|异人]],异人的母亲为[[夏姬 (秦孝文王)|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异人也不以礼相待。异人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ref name=S005>《[[s:史记/卷005|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ref><ref name=S085>《[[s:史记/卷085|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ref>。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禹县]])或[[濮阳]]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非常喜欢,得出“此奇货可居”的判断。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并建议两人共谋富贵,张大彼此的门第。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认为,秦王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即将登上王位。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在二十多个兄弟中,异人排行中间,又不受秦王宠幸,且长期被留在异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异人也无法同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异人同意吕不韦的分析,并请教对策。吕不韦表示自己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异人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异人为嫡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他向吕不韦承诺,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异人愿意分秦国和吕不韦共享<ref name=S085/><ref name=C07>《[[s:战国策/卷07|战国策卷七·秦策五]]》</ref>。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禹县]])或[[濮阳]]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非常喜欢,得出“此奇货可居”的判断。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并建议两人共谋富贵,张大彼此的门第。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认为,秦王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即将登上王位。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在二十多个兄弟中,异人排行中间,又不受秦王宠幸,且长期被留在异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异人也无法同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异人同意吕不韦的分析,并请教对策。吕不韦表示自己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异人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异人为嫡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他向吕不韦承诺,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异人愿意分秦国和吕不韦共享<ref name=S085/><ref name=C07>《[[s:战国策/卷07|战国策卷七·秦策五]]》</ref>。
第8行: 第8行:


吕不韦物色了一位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赵姬_(秦庄襄王)|邯郸女子]]。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吕不韦和她一起同居,使她怀上了身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ref name=S085/>。赵政在前260年10月至12月之间生于邯郸,其时正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而且秦赵同为嬴姓赵氏,他可能因此名为政,赵氏<ref name=S006>《[[s:史记/卷006|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ref>。
吕不韦物色了一位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赵姬_(秦庄襄王)|邯郸女子]]。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吕不韦和她一起同居,使她怀上了身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ref name=S085/>。赵政在前260年10月至12月之间生于邯郸,其时正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而且秦赵同为嬴姓赵氏,他可能因此名为政,赵氏<ref name=S006>《[[s:史记/卷006|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ref>。
=== 少年天子 ===
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以子楚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出生在赵国的赵政年幼时与在赵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要好。子楚回国后,吕不韦让他身着楚服晋见原是楚国人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对他的打扮十分高兴,认为他很有心计,并特地亲近说自己是楚国人,坚定了以子楚为嗣子的信心。太子柱令子楚试诵诗书。子楚推辞说他自小生长于赵国,没有师傅教导传习,不长于背诵。太子柱只好作罢,让他留宿宫中。一次,子楚乘太子柱空闲时,进言建议派遣使者安抚当年在赵国结交的豪杰之士,太子柱为他的奇谋感到惊讶。异人的嫡子地位至此牢固。前251年秋,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太子柱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ref name=S085/><ref name=C07/><ref name=S086>《[[s:史记/卷086|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ref>。

秦孝文王服丧期满,于前250年11月12日正式登位,在位仅三日就于11月15日去世,太子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尊嫡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ref name=S005/>。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蓝田]]十二县作为他的食邑<ref name=C07/>。大赦罪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合谋伐秦,秦襄王派丞相吕不韦前去讨伐,将[[东周 (战国)|东周]]的土地全部纳入秦国版图。秦庄襄王派[[蒙骜]]进攻[[韩国 (战国)|韩国]],韩国献出[[成皋]]、[[巩县]]。秦国国界伸展到[[大梁]],开始设置[[三川郡]]。前248年,秦庄襄王又派蒙骜攻打赵国,平定了[[太原]]。前247年,蒙骜攻取[[魏国]]的[[高都]]、[[汲县]],又进攻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了三十七座城。[[王龁]]攻打[[上党]],开始设置[[太原郡]]。同年,[[信陵君]]魏无忌率五国军队进攻秦国,秦军退到[[黄河]]以南。蒙骜打了败仗,解脱围困撤离了。前247年5月7日,秦庄襄王去世,十三岁的赵政继承王位,是为秦王政<ref name=S005/><ref name=S006/>。
=== 太后专权 ===
秦王政初即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郡]]、[[太原郡]]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 (战国)|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秦王政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吕不韦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政年纪小,刚刚登上王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晋阳]]发生叛乱,前246年,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前245年,麃公率兵攻打[[卷邑]],杀了三万人。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王齮同年去世。将军蒙骜攻打魏国[[畼]]、[[有诡]],并于前243年攻取了畼邑、有诡。前242年,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前241年,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前240年,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秦军回师进攻[[汲县]]。前238年,[[杨端和]]进攻[[衍氏邑]]<ref name=S006/><ref name=S085/>。

秦王政年纪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吕不韦家有奴仆万人。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子]]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ref name=S085/>。

秦王政越来越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嫪毐]]作为门客,不时让演员歌舞取乐,命嫪毐用他的阴茎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并想法让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诱她。太后听说之后,真的想在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吕不韦又暗中建议太后,公开判处嫪毐宫刑而不实际用刑,这样就可以让他以宦者的身份供职宫中。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太后。太后暗和他通奸,特别喜爱他。后来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来居住。嫪毐总是随从左右,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获赐居住[[山阳]]的土地。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嫪毐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嫪毐家中有奴仆几千人。那些为求得官职来当嫪毐家门客的多达一千余人<ref name=S085/><ref name=S006/>。正当秦国加紧进攻魏国,魏国“亡地数百里,亡城数十,而国患不解”之际,有人向[[魏景湣王]]献策,设法讨好嫪毐,协助他压倒吕不韦,这样既可以解除危难,又可以发泄仇怨。他的主要依据是,秦国吕不韦势力和嫪毐势力之间的斗争难舍难分,以至朝堂上下不知倾向哪一方更有利。所以当今之策,魏王应明确站在嫪毐一方,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把它作为缪毒的功劳;轻贱自身来尊奉秦国,因此而依靠嫪毐。魏王用国家来赞助缪毒,献策者认为嫪毐会获胜。魏王用国家赞助穋毒,也就博得秦太后的欢心,结交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这样以来,天下人都会抛弃吕不韦而去跟从嫪毐,魏王的怨仇就报了<ref name=C25>《[[s:战国策/卷25|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ref>。
== 图谋帝业 ==
=== 剪除权臣 ===
前240年,[[秦庄襄王]]的生母[[夏姬 (秦孝文王)|夏太后]]去世。前239年,秦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叛变,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前来讨伐成蟜的[[将军壁]]死了,屯留士兵[[蒲鶮]]又叛变,结果战死,死后还遭到[[鞭尸]]。前238年3月,秦王政抵达[[雍]]地,住宿于[[蕲年宫]]。3月24日,秦王政[[加冠]],佩带宝剑。此前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赵姬 (秦庄襄王)|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谋议,若是秦王死去,就立他们的儿子继位。于是秦王政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邦吕不韦。长信侯嫪毐东窗事发,趁机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试图攻打蕲年宫,发动叛乱。秦王政得知后,命令[[相邦]][[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政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败逃走。当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嫪毐,赐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赐给赏钱五十万。嫪毐等人全部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判处[[枭刑]]。9月,对嫪毐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以示众,[[夷三族]]。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迁到雍地居住。至于他的家臣,罪轻的处以鬼薪之刑,即服为宗庙打柴三年的劳役。还有四千余家被剥夺了官爵,没收了家产,迁徙到[[蜀郡]],住在[[房陵县]]<ref name=S085/><ref name=S006/>。

平定嫪毐之乱后,秦王政想杀掉相邦吕不韦,但因其侍奉秦庄襄王功勋卓著,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政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前237年10月,秦王政以吕不韦受嫪毐牵连为名,罢免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政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于前235年喝下毒酒自杀而死。秦王政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文信侯吕不韦死后,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秦王政下令对于其家臣参加哭吊的,如是三晋人,就赶出国境;如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剥夺其爵位,迁到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而未参与哭吊的,也迁到房陵,但不剥夺爵位。秦王政还宣布从此以后,掌管国事不遵循正道像嫪毐、吕不韦这样的,就登记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不得做官,全部照此办理。秋天,秦王政免除迁居蜀郡的嫪毐家臣的赋税徭役<ref name=S085/><ref name=S006/>。
=== 王霸之佐 ===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于是他辞别荀子,西向入秦。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政刚刚即位。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邦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他借机与秦王政讨论国事,分析政治格局,提出一套剪灭诸侯、吞并六国、创建帝业的谋略。秦王政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政任命李斯为客卿<ref name=S087>《[[s:史记/卷087|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ref>。大约在秦王政即位之初,韩国听说秦国好兴办工役等新奇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无力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今陕西泾阳县北)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欲用来灌溉农田。前237年,渠未成,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的阴谋被发觉,秦宗族和大臣们都请求秦王政把六国客卿一概驱逐,秦王政于是下达逐客令,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秦王政,他首先列举[[秦穆公]]举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和[[公孙友]],[[秦孝公]]用[[商鞅]],[[秦惠文王]]用[[张仪]]之计,[[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等秦国先公先王任用外国卿相而建立丰功伟业的事实;进而罗列一些楚才秦用的现象;然后引据“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哲理,讲了一番“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的结论。他批评秦王政不分青红皂白地驱赶一切外来客卿是愚蠢的行为,这会导致内失民心而弱秦,外资敌国而结怨,严重危及国家安全。于是,秦王政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ref name=S029>《[[s:史记/卷029|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ref><ref name=S087/><ref name=S006/>。

前237年,[[魏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他劝说秦王政,趁东方六国衰落之机,不失时机的完成统一大业,避免重蹈[[智伯瑶]]、[[吴王夫差]]和[[齐湣王]]没有乘胜彻底消灭敌国而反被对手灭亡的覆辙。他建议秦王政不要吝惜财物,给六国权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政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并由李斯实行<ref name=S006/>。

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车裂嫪毐,扑杀二弟,将太后迁往雍居住。许多臣工认为这种处置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一批臣工先后进谏,秦王政大怒,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有二十七名臣子因进谏此事被处死。[[齐国]]人[[茅焦]]不顾秦王政的警告,执意进谏。他劝说秦王政,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诸侯若听闻秦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可能会因此而背弃秦国。“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秦王政被劝服,于是立茅焦为仲父,位列[[上卿]];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ref name=S006/><ref name=S085/><ref name=W09>《[[s:说苑/卷09|说苑卷九·正谏]]》</ref>。

[[韩非]]是韩诸公子,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老之学。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是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韩非子|著作]]。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政见到《孤愤》、《五蠹》这些篇章,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政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很喜欢韩非,但没有信用他。李斯、[[姚贾]]嫉妨他,在秦王政面前说韩非是韩国诸公子。现在秦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今秦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不如给韩非加个罪名,依法处死。秦王政认为他们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政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政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ref name=S063>《[[s:史记/卷063|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ref>。
== 横扫六合 ==
=== 灭韩 ===
[[韩国 (战国)|韩国]]是[[三晋]]之一。韩国的祖先和[[周天子]]同为[[姬姓]]。[[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前403年,韩与赵、魏一起被列为诸侯。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实施改革,但成效不彰。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加以韩国的经济条件较差,人口较少,因而国力难于兴盛。韩国多次参加合纵攻秦,却收效甚微。前254年,[[韩桓惠王]]朝秦,称臣纳贡<ref name=S045>《[[s:史记/卷045|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ref><ref name=S005/>。

为了令秦国无暇东顾,使韩国可以待变图存,避免亡国之祸,韩国想出一个“疲秦之计”。韩国命间谍水工[[郑国 (水工)|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建议开凿引泾灌渠,以解决关中地区经常发生的旱灾。这个建议被秦国采纳。工程进行过程中,郑国的身份和目的被发觉,秦国要杀他。郑国坦然相告,他开始是为韩国做奸细而来,但渠成以后确实对秦国有利。秦国以为然,命他继续把此渠修成。此渠首起[[池阳]][[瓠口]](今[[陕西]][[泾阳县]]境内),自西向东,横跨渭北高原,链接泾水、北洛水,延绵三百余里,可灌溉关中东部低洼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渠水含有大量泥沙,不仅可以用来抗旱,而且有改造盐碱地之效,它使得关中沃野千里,没有饥荒年成。这一带的亩产量大幅增加,达到了六石四斗。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并吞了诸侯各国,因把此渠命名为[[郑国渠]]<ref name=S029/>。

[[李斯]]借废逐客令之机劝说秦王政,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政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安]]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前234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国形势危急,韩王安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游说秦国说,韩国向秦国称臣纳贡三十余年,经常出兵协助秦国攻打各国,其政治地位与郡县无异,而秦赵两国积怨甚深。赵国联络诸侯,秣马厉兵,与秦抗衡,是秦国的大患。现在秦国重臣主张先灭韩国,是非常不明智的。韩国虽小,但众志成城,未必可以一战而克。如果攻灭韩国之举导致诸侯震惊,韩国叛秦,赵魏国出兵,强化和各国合纵,这是赵之福而秦之祸。秦国成霸主之名的方略应当是首先把进攻的矛头对准赵国,并以各种手段破坏六国合纵,以迫使楚国、魏国向秦国称臣,齐国、燕国与秦国交好。赵国衰败,韩国必亡。待败赵国、灭亡韩国以后,再逐个击灭各国<ref name=S006/><ref name=S045/><ref name=H02>《[[s:韓非子/存韓|韩非子卷二·存韩]]》</ref><ref name=H01>《[[s:韓非子/初見秦|韩非子卷一·初见秦]]》</ref>。

前233年,韩非死后,韩王安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秦臣。前231年9月,秦王政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内史腾]]为南阳假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前230年,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那个地方设置为郡。命名为[[颍川郡]]。前226年,韩国旧都[[新郑]]发生叛乱<ref name=S006/>,韩王安被处死<ref name=SB>《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ref>。
=== 灭赵 ===
[[赵国|赵国]]是三晋之一。赵国和秦国有着共同的祖先。嬴姓先祖[[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取名[[恶来]],侍奉[[帝辛]],后被周人杀死,他的后代就是秦人。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是赵人。季胜的后裔[[造父]]善于养马驾车,得宠于[[周穆王]],受封于赵城,从此就成为赵氏。造父的后裔[[奄父]]和[[赵夙]]分别为[[周宣王]]和[[晋献公]]驾驭战车,立下战功。赵夙封为大夫,他的后裔[[赵衰|赵成子]]、[[赵盾|赵宣子]]、[[趙簡子]]和[[趙襄子]]等皆为晋国正卿,趙襄子又是[[三家分晋]]的主角之一。[[赵烈侯]]支持相邦[[公仲连]]进行政治变革。[[赵武灵王]]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练习骑射,仿照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装备,建立骑兵,使之成为军队新的主力兵种。[[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赵奢]]、[[乐毅]]等,内安百姓,外据强秦,不断攻占齐国和魏国的土地。<ref name=S043>《[[s:史记/卷043|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ref>。

赵国是战国后期秦国的主要对手。秦王政即位以前,秦赵之间的大战主要有[[阏与之战]]、[[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其中长平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赵孝成王]]急于战胜秦军,不顾[[蔺相如]]等人的劝谏,执意启用简上谈兵的[[赵括]]为将,结果于长平战败,被迫割地求和。赵国共损失有生力量四十五万人。尽管赵国数年后在魏楚联军协助下赢得邯郸之战,并乘胜进击,迫使秦国放弃此前占领的魏地[[河东郡]]、赵地[[太原郡]]和韩地[[上党郡]],使秦军东进势力受挫,然而赵国未能阻挡秦军的东进步伐<ref name=S005/><ref name=S081>《[[s:史记/卷081|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ref>。

[[秦庄襄王]]于前249年灭亡建都于[[巩]]的[[东周国]],又于前247年趁魏、赵与燕大战之机,夺取魏赵大片土地。然而由于引发[[信陵君]]率五国联军救赵,[[合纵]]攻秦,秦军败退<ref name=S005/>。前246年,将军[[蒙骜]]又平定赵国[[晋阳]],再次设置太原郡。前245年,[[麃公]]率兵攻打[[卷邑]],杀了三万人。前244年,蒙骜攻取韩国十三座城邑。前243年,攻克[[畼]]、[[有诡]]。前242年,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邑]](今河南延津东北)、[[虚邑]](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延津[[长垣]]西北)、[[雍丘]](今天河南[[杞县]])、[[山阳城]](今河南[[焦作]]东南),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秦国通过攻取魏韩的城池,不断向中原发展。自设立东郡并进一步扩大战果之后,秦国国土向东大大延伸,已与齐国接壤。在赵将[[庞煖]]的组织下,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发动了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前241年,秦军击退五国联军,又攻下[[卫国]]<ref name=S006/><ref name=S043/>。

前236年,赵国以庞煖为将进攻燕国,夺取了貍阳城。还没有收兵,秦国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军并为一军去攻打[[邺邑]],没有攻下,先夺取九座城邑。王翦就另外去攻打[[阏与]]、[[橑杨]],留下[[王橑]]继续攻打邺邑。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十人中挑选二人留在军队。桓齮夺取了邺城,王翦又命令他率兵去攻打[[栎阳]],自己攻打阏与,都攻了下来。前234年,桓齮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人。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前232年,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李牧再度击败秦军。但此时赵国领土仅剩下邯郸及其附近一些地区<ref name=S006/><ref name=S043/><ref name=S081/>。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曾率赵军多次击败齐、魏、韩等,有攻城野战之功,位居上卿。秦赵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判断失误,未采用廉颇之谋,结果全军覆没。前251年,赵国以廉颇为将,大破燕军,迫使燕国割五城请和。廉颇任相邦,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任命[[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魏国。前235年,[[赵王迁|赵幽缪王]]即位,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幽缪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幽缪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幽缪王报告,廉颇虽然已老,但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他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心里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廉颇最终死在[[寿春]]。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他久经沙场、足智多谋、功勋卓著,统帅十五万大军防御[[匈奴]],设计诱敌深入。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百姓中传出民谣说:“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前229年,秦大举兴兵攻赵,王翦统率上党秦军攻占了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围攻邯郸城,并令[[羌瘣]]率兵助战。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幽缪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幽缪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幽缪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ref name=S006/><ref name=S043/><ref name=S081/>。

前228年,王翦、羌瘣等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幽缪王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此时距李牧之死有三个月。秦王政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母家有仇的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政返回,经由太原郡、上郡回到都城。同年,秦王政的母亲[[赵姬 (秦庄襄王)|帝太后]]去世。赵幽缪王的异母兄长[[代王嘉|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郡<ref name=S006/><ref name=S043/><ref name=S081/>。
=== 灭魏 ===
[[魏国]]是三晋之一。魏氏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和周天子同姓。[[周武王]]伐帝辛之后,高被封在[[毕国]],于是就以毕为姓。毕公高的后代中断了封爵,变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他的后裔[[毕万]],侍奉晋献公,因战功晋升为大夫,封邑于魏。毕万的后裔[[魏桓子]]参与三家分晋而立国。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励精图治,率先变法,礼敬贤人,以[[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师;重用[[李悝]]、[[西门豹]]、[[吴起]]等文臣武将。魏文侯支持李悝实行政治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魏武侯]]、[[魏惠王]]进一步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魏惠王时期是魏国由强到弱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位前期与诸侯交战互有胜负;但后期则连连败绩。一次是伐赵国,被齐国派[[田忌]]、[[孙膑]]用计大败于[[桂陵之战|桂陵]];再一次是伐韩国,又被田忌、孙膑大败于[[马陵之战|马陵]];另一次是被商鞅率秦军打败,尽失[[河西]]之地。这几次大败使魏国兵力耗尽,国力空虚<ref name=S044>《[[s:史记/卷044|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ref>。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和[[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信陵君待人宽厚、礼贤下士,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信陵君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但魏安釐王畏惧弟弟贤能,不敢任用他处理国家大事,迫使他长期流亡在外。后来魏安釐王一度把上将军大印授给信陵君,使他担任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秦王政担忧信陵君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派人用万斤黄金到魏行贿,收买信陵君的仇家,让他们在魏安釐王面前诋毁信陵君。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无中生有地祝贺魏无忌立为魏王。魏安釐王经常听到诽谤信陵君的话,信以为真,派人代替魏无忌担任上将军。从此信陵君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常跟女人厮混,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前243年,信陵君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同年他的兄长魏安釐王也去世了<ref name=S077>《[[s:史记/卷077|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ref>。前242年,秦军攻下魏国二十座城,设置为秦国的[[东郡]]。前241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及其附庸卫国。从此秦国与齐国接壤,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前240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汲邑]]。前238年,秦军攻下魏国的[[垣地]]、[[蒲阳]]、[[衍邑]],进逼魏都[[大梁]]<ref name=S044/>。

前225年,秦将[[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历时三月,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被迫投降。秦军俘虏了魏王假,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设置为郡县<ref name=S006/><ref name=S044/>。
=== 灭楚 ===
[[楚国]]是[[芈姓]]国。司马迁《史记》说楚国的祖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国先人[[鬻熊]]曾为[[周文王]]立下功勋,[[周成王]]因此把他的后人[[熊绎]]封为楚子。[[周夷王]]时期,周王室衰落,而楚国却有发展,[[熊渠]]自称他是蛮夷,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于是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春秋以来,楚国迅速发展,长期称霸一方,与齐国、晋国争霸。前390年,[[吴起]]从魏入楚,受到[[楚悼王]]的器重,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吴起明法审令,淘汰并裁减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吴起加强楚国军事力量,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楚悼王去世后,吴起也被反对变法的王室大臣联手攻杀。吴起死后,许多变法措施没有坚持下去<ref name=S040>《[[s:史记/卷040|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ref><ref name=S065>《[[s:史记/卷065|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ref>。前313年,秦国想讨伐齐国,可是楚国正和齐国合纵亲善,[[秦惠文王]]担心这种情况,就扬言免掉[[张仪]]相邦职,让张仪去会见[[楚怀王]]。张仪以[[商于]]地六百里为诱饵,劝说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怀王十分高兴,与齐国断交。张仪改口说当初仅许以自己的六里封邑献给楚国,楚怀王大怒,又与秦国断交,派军向西边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军迎击楚军。前312年春天,楚军在[[丹阳]](今[[河北]][[丹水]]北)与秦军交战,秦军大败楚军,斩杀八万名士兵,俘虏楚国主将[[屈匄]],副将[[逢侯丑]]等七十多人,又夺取了汉中的各郡县。楚怀王十分愤怒,就动用国内全部兵力又一次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交战,楚军又大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受困,就都南下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楚国听到消息后,就率军撤出秦国。前299年,秦昭襄王以结盟为诱饵,诓骗楚怀王到武关赴会。[[屈原]]曾劝阻他,楚怀王听信儿子[[子兰]]之言,贸然赴会,被秦军劫持,客死在秦国。此后,秦楚之间的历次战争,秦军胜多负少。前280年,秦国讨伐楚国,楚军大败,割让[[上庸]]、[[汉北]]地给秦国。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西陵]]。前278年,秦将白起又攻占了楚国的[[郢]],烧毁了先王墓夷陵。[[楚顷襄王]]的军队溃散了,不能再战,退到东北部保守在[[陈城]]。前277年,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ref name=S040/><ref name=S084>《[[s:史记/卷084|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ref>。

赵人[[李园]]通过[[春申君]]黄歇把妹妹[[李后]]献给[[楚考烈王]],后来其妹生下一子悍,立为太子,李园得以与春申君同掌楚国朝政。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李园设伏于王宫的荆门之内,将春申君刺杀,太子悍即位为王,就是[[楚幽王]]。楚幽王年幼,在位时李园用事。前228年,楚幽王病死,楚考烈王和李后的遗腹子犹即位,是为[[楚哀王]]。楚哀王即位两个多月,他的异母兄[[楚王负刍|负刍]]的党徒将他和太后袭杀,尽灭李园全家,拥立负刍做楚王<ref name=S078>《[[s:史记/卷078|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ref><ref name=S040/><ref name=Z>《[[s: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纵横家书]]》</ref><ref name=L7>《[[s:列女傳/卷7|列女传卷七]]》</ref>。

前226年,秦将王贲去攻打楚国,夺取了十多座城池。此时秦国已经灭掉了三晋,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在商讨灭楚之策时,秦将[[李信]]认为动用二十万兵力足矣,而王翦则力主倾秦军主力,以六十万大军灭亡楚国。秦王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而李信年轻壮勇,于是派李信及[[蒙武]]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见自己的方略不被采纳,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李信攻打[[平舆]],蒙武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武在[[城父]]会师。可是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军,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当面向王翦道歉。他恳请王翦抱病出征,率领秦军抵御乘胜西进的楚军。王翦托词老迈昏聩,病体疲惫,一再推辞,请求更择贤将。秦王政再次表示歉意,不准王翦推辞。王翦当即提出任职条件,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表示一切听从王翦的谋划。前224年,王翦取代李信,与副将蒙武统帅六十万大军出征,秦王政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之际,王翦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王政说:“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对王翦的这个举动,左右之人百思不得其解。王翦解释道,他这样做的本意不是乞求财产。秦王政性情粗暴、对人多疑,对于权臣、重将从不放心,现在秦王政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他,他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反而会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他。秦王政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督战,秦楚主力会战中原,王翦坚壁固守,养精蓄锐,疲惫楚军。王翦和蒙武趁楚军移师东去之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楚将[[项燕]],楚军终于败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率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王。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地长江以南一带,降服了越族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ref name=S006/><ref name=S040/><ref name=S073>《[[s:史记/卷073|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ref><ref name=S088>《[[s:史记/卷088|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ref>。
=== 灭燕 ===
[[燕国]]是始祖是[[召公奭]],与周天子同为姬姓。周武王灭掉帝辛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召公奭曾与[[周公旦]]共同辅佐周成王,民众爱戴燕召公,后人思召公之政而作《甘棠》诗歌颂他。西周、春秋时期燕国国势较弱,战国以来,燕国逐渐强盛,但仍比诸雄要弱一些。前315年,[[燕王哙]]效仿古代禅让制,将王位让给[[子之]],引起政治动荡。[[齐宣王]]采纳[[孟轲]]的意见,举兵伐燕,燕王哙身死,燕王子之被杀。燕王哙的庶子[[燕昭襄王]]即位后,师事[[郭隗]],谦恭下士,召来[[乐毅]]等四方贤材,与百姓同甘共苦,富国强兵,收复失地。前284年,燕国参与五国攻齐。燕昭襄王以乐毅为上将军,攻入齐都[[临淄]],几乎灭亡齐国。战国中后期,燕国多次参与合纵攻秦,与齐、赵也有征伐。其后燕国和赵国战事频繁,虽负多胜少,却加速了赵国的衰落。前251年,秦赵长平之战、邯郸之战,赵国损失惨重。[[燕王喜]]不听昌国君[[乐间]]劝阻,出动六十万大军,分兵两路伐赵。赵国派廉颇率八万赵军对抗,将两路燕军击溃,追出五百多里。廉颇包围燕都,迫使燕国割地请和<ref name=S034>《[[s:史记/卷034|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ref>。

秦王政即位以来,燕赵之间战事不断,秦国趁机介入其中。前243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前242年,燕王喜派[[剧辛]]率军击赵,赵悼襄王让[[庞煖]]率军迎战。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煖很要好,知道庞煖很容易对付。庞煖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前236年,赵将庞煖再次进攻燕国,夺取了貍阳城。秦王政于是以救燕为名,派王翦、桓齮、杨端和击赵,连克九座城池<ref name=S006/><ref name=S043/><ref name=S034/><ref name=C034>《[[s:战国策/卷031|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ref>。

[[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燕太子丹要好。秦王政即位三年后,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政对待燕太子丹不友好,所以燕太子丹因怨恨而于前232年逃归燕国。他归国后急于弱秦复仇,于是与他的老师[[鞠武]]商议对策。鞠武劝他静观待变,不要因为急于复仇而招惹秦国。过了一些时候,秦将[[樊於期]]获罪,逃到燕国,投在太子丹门下。鞠武认为,强秦积怨于燕,已足以令燕国心寒胆颤,太子丹潜逃更加剧了怨恨,若再收留秦国叛将,势必激怒秦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必经之路一样,势必招致吞噬。他主张尽快将樊於期遣送出境,联合三晋、齐、楚、匈奴共同对付秦国。太子丹认为这个方略很难收到成效,所以积极筹划刺杀秦王政。秦国灭韩攻赵,燕国形势紧迫,太子丹向[[田光]]请教对策,田光把[[荆轲]]推荐给他。太子丹恳请荆轲担当刺秦重任。他认为,如今秦国已俘虏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秦国又出兵南攻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不是秦国的对手,而诸侯畏惧强秦,不敢联手抗秦。因此,最佳的方略是派遣勇士出使秦国,设法劫持秦王政,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若无法实现,不妨趁势刺杀秦王政。这样一来,秦国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荆轲略表推辞,见太子丹顿首固请,便慨然允诺。于是太子丹就尊奉荆轲为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太子丹天天到荆轲的住所拜望。供给贵重的饮食,时不时地还献上奇珍异物,车马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俘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至燕国南界。太子丹恐惧,敦促荆轲尽快赴秦。荆轲请求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他认为,秦王政急于夺取燕国领土,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购买樊於期的脑袋,献上这两样礼物,可以得到秦王政的信任。太子丹当即答应提供地图,而樊於期的首级则不忍于心。荆轲私下会见樊於期,樊於期报酬心切,当即自刎而死。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但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当时太子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丹急不可待,怀疑荆轲有反悔之意。荆轲发怒,斥责太子后立即出发。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着白色衣冠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众人敬酒壮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前227年,一到秦国,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政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政面前进言,燕国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还送来樊於期的首级。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穿上了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请求宽恕这个没有见过天子而有失礼节的蛮夷之人。秦王政命荆轲递上秦舞阳拿的地图,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政展开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政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政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荆轲追赶秦王政,秦王政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准进殿。正当危急时刻,来不及传唤下边的侍卫官兵,因此荆轲能够追赶秦王。仓促之间,惊慌急迫,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击。这时,侍医[[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政绕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所为。经侍从们提醒,秦王政把剑匣推到身后斜抽出剑,拔尖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残废,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政,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政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刺秦失败,倚柱大笑,又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秦王政,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这时左右侍卫冲上前来杀死荆轲,而秦王政惊魂方定,不高兴了好一会儿。过后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及处置当办罪的官员都各有差别。秦王政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理由是夏无且因为爱他,才用药袋投击荆轲<ref name=S086/><ref name=S071>《[[s:史记/卷071|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ref>。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政大怒,处荆轲以肢解之刑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前226年10月,秦王政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丹的军队,攻占了燕都[[蓟城]],燕王喜、燕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太子丹的缘故。如果燕王喜能杀死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政,秦王政一定能谅解燕王喜而保住燕国。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燕王喜被迫采纳代王嘉之策,派使者杀了隐藏在衍水河中的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政,以求宽恕。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前222年,秦王政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喜。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嘉。5月,秦国为庆祝灭掉韩、赵、魏、楚、燕五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臣民饮酒欢乐,举行大型庆祝活动<ref name=S086/><ref name=S006/>。
=== 灭齐 ===
[[田齐|齐国]]本是[[太公望|吕尚]]的封地,国君为姜姓吕氏,春秋时期,[[齐桓公]]革新政治,首创霸业。与其同时,[[陈厉公]]死后,陈国出现君位之争,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躲避内乱逃奔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正工,并改为田氏。数年之后,田氏在齐国发展壮大。前386年,[[田氏代齐]],[[田和]]正式被周天子列为齐侯。[[齐威王]]严明赏罚、重用[[邹忌]]等人、听取臣下意见,[[齐宣王]]任用[[田忌]]、[[孙膑]],于马陵之战大败魏军,使齐国威震一时;而且“喜文学游说之士”,对文学游说之士“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让他们“不治而议论”,使稷下先后集中了学士“数百千人”,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前288年,秦昭襄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不久齐国背约,迫使秦国取消帝号。前286年,齐湣王灭亡[[宋国]],但他骄傲轻敌,致使燕相乐毅率五国军队来攻,齐国几乎灭亡,齐湣王也被杀死。这次大败使齐国一蹶不振,五年后虽有[[田单]]复齐,但齐国自此衰落<ref name=S046>《[[s:史记/卷046|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ref>。

齐湣王被杀后,莒人共立其子法章即位,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的王后为[[君王后]],生子[[齐王建]]。前265年,齐襄王去世,齐王建即位,国事决于君王后,君王后侍奉秦国比较谨慎。前249年,君王后去世,[[后胜]]为齐相。秦国间谍以重金贿赂后胜,唆使他派很多宾客出使秦国,秦国又重金收买这些齐国使者,使他们为秦国效力,这些使者纷纷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而归向秦国。前237年,齐王建到秦国朝拜,秦王政在咸阳设酒宴款待。[[雍门司马]]对秦王政朝秦不以为然,[[墨大夫]]因而劝谏齐王建,他认为当时齐国实力尚存,军队完好无损。各国大夫多逃亡齐国,寻机收复失地,这是一支可利用的力量。如果齐国君臣一心,借助各国人才,组织全国军民,尚可以一战。但齐王建没有听从。五国灭亡后,前221年,齐王建及其相后胜派军队防守齐国西部边境,断绝和秦国的来往。秦王政派将军王贲经由燕地往南进攻齐国,俘获了齐王建。此前秦王政派宾客[[陈驰]]劝齐王建降秦称臣,相约给他以五百里土地作为封邑,齐王建听从了陈驰的诱骗,不战而降。齐王建被俘虏到秦国后,秦王政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居处在荒僻的松柏之间,终于活活的将齐王建饿死了。在这以前,齐人作了一首歌谣:“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耶!”<ref name=S046/><ref name=S006/><ref name=C13>《[[s:战国策/卷13|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ref>
== 政治举措 ==
=== 号曰皇帝 ===
前221年,[[秦朝|秦]]初并天下,秦王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包五帝,令[[丞相]]、[[御史大夫|御史]]曰:“异日[[韩王安|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背约,与[[赵国|赵]]、[[魏国|魏]]合纵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迁|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春平侯|质子]]。已而背盟,反我[[太原郡|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代王嘉|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假|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国 (战国)|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楚王负刍|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叛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楚国|荆地]]。[[燕王喜|燕王]]昏乱,[[燕太子丹|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燕国|其国]]。[[齐王建|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田齐|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书|制]]’,令为‘[[诏书|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ref name=S006/><ref name=DD>《[[s:独断|独断卷上]]》</ref>
=== 改易历数 ===
秦始皇刚吞并天下称皇帝,就有人对他推论[[五德终始]]之运,“[[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朝|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商朝|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朝|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采纳此意见,自命“方今水德之始”,依据水德更改正朔及各项制度。根据阴阳五行之说,水处阴,方位为北方,时令为冬季,色彩为黑色,数字为六,音律为羽。秦始皇于是下令,将[[黄河]]的名称改为“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朝贺皆自十月朔;以黑色为秦朝的象征,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目以十为终极改成以六为终极,所以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而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匹马;音乐则以大吕为上。秦始皇认为,水属阴,阴主刑杀,水德政治模式采取法制,并以刑法为主。因此,刚毅戾深,一切事情都依法律决定,刻薄而不讲仁爱、恩惠、和善、情义,这样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于是把法令搞得极为严酷,犯了法久久不能得到宽赦<ref name=S006/><ref name=S028>《[[s:史记/卷028|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ref>。
=== 实行郡县制 ===
前221年,丞相王绾等人依据政治传统和惯例,结合战国以来的制度和经验,向秦始皇建言,主张在边远的燕、齐、楚地建立诸侯国,以皇帝诸子为诸侯王,镇守边疆,屏藩中央,实行[[郡国并行制]]。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就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皇帝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诸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安宁之术,设置诸侯没有好处。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于是秦始皇决定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ref name=S006/>。
=== 第一次出巡全国 ===
前220年,秦始皇去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
=== 第二次出巡全国 ===
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登上邹县峄山,立了石碑,又跟鲁地儒生们商议,刻石以颂扬秦之德业,以及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和遥祭名山大川的事情。在峄山石碑上镌刻的碑文是:
{{Quote_box
| width = 60%
| align = center
| quote = <big>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big><br />{{-}}
| source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秦文》</div>
}}
自周王室衰落以来,很久没有举行过封禅。为了办好这个隆重的大典,秦始皇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共同商议封禅之礼。众儒生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又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他们提出的建议不是迂腐不堪,就是繁琐难行。有人建议登山祭天时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以免损伤山上的土石草木。封禅时要扫地而祭,铺地的席子必须用茅草编织,以示虔诚。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不相同,而且与情理不合,难以实行,由此不用儒生。他抛开诸儒,命人开山修道,筑起土坛,并参照秦国在雍城祭祀上帝的礼仪,设计了一套典礼仪规。秦始皇自阳坡登上泰山的顶峰,登坛祭天,并立石碑歌颂秦始皇的功德,表明他应该封禅的道理。从阴坡下山时,突然风雨大作,秦始皇歇息在一颗树下,因此赐封那颗树为“五大夫”。诸儒生既被贬退,不能参与封禅礼仪,听说秦始皇遇风雨就讥笑他。由于秦朝政府对这套封禅礼仪严加保密,所以世人无法知晓并记录下来。秦始皇从阴坡下山后,接着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典礼,在石碑上镌刻碑文。碑文是:
{{Quote_box
| width = 60%
| align = center
| quote = <big>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箸明,垂于后嗣,顺承勿革。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big><br />{{-}}
| source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div>
}}
封禅后,秦始皇就率众沿着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攀上成山的顶峰,又登上之罘山,树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然后离去。在出巡的过程中,秦始皇先后在临淄城南郊的山脚下祭祀天主;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祀地主;在东平陆的监乡祭祀兵主蚩尤;在参山祭祀阴主;在罘山祭祀阳主;在莱山祭祀月主;在成山祭祀日主;在琅邪山祭祀四时主。

秦始皇又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十分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迁来百姓三万户到琅邪台下居住,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修筑琅邪台。立石刻字,歌颂秦之功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的心情。碑文说:
{{Quote_box
| width = 60%
| align = center
| quote = <big>维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休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big><br />{{-}}
| source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div>
}}
刻石事情完毕,齐地人徐福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于是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
=== 第三次出巡全国 ===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做过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的相邦,父亲张平做过韩釐王、韩悼惠王的相邦。张良的父亲于前250年去世,他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在父死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相韩五世的缘故。张良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前218年,秦始皇到东方去巡游。到达阳武县博浪沙时,遭到埋伏于此的张良和一名力士的行刺,刺客误中副车,秦始皇受了惊吓,捉拿刺客没有捉到,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到达海滨,秦始皇再度登上之罘山,刻石立碑,碑文是:
{{Quote_box
| width = 60%
| align = center
| quote = <big>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big><br />{{-}}
| source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div>
}}
在东观,又刻碑文说:
{{Quote_box
| width = 60%
| align = center
| quote = <big>维廿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big><br />{{-}}
| source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div>
}}
不久,秦始皇前往琅邪,经由上党返回京城。

2017年4月16日 (日) 15:45的最新版本

早年生涯

[编辑]

人质之子

[编辑]

前267年,在魏国做人质的悼太子去世,秦昭襄王于前265年立次子安国君柱为太子。太子柱有二十多个儿子。太子柱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太子柱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的母亲为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异人也不以礼相待。异人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1][2]

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县)或濮阳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非常喜欢,得出“此奇货可居”的判断。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并建议两人共谋富贵,张大彼此的门第。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认为,秦王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即将登上王位。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在二十多个兄弟中,异人排行中间,又不受秦王宠幸,且长期被留在异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异人也无法同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异人同意吕不韦的分析,并请教对策。吕不韦表示自己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异人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异人为嫡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他向吕不韦承诺,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异人愿意分秦国和吕不韦共享[2][3]

交易达成,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表示把华阳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和弟弟阳泉君劝说华阳夫人,其说辞的要点为“以色侍人者,色衰而爱弛”。华阳夫人现今以容貌美丽甚被太子宠爱,亲属们也都因此居高尊位。阳泉君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可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一旦色衰爱弛或太子柱去世,华阳夫人及其亲属就可能面临危机。太子柱年事已高,他辞世以后,必定由他的某个儿子嗣位。如果这个儿子早就对华阳夫人及其亲属心怀不满,她们就可能面临杀身之祸。一本万利的对策是华阳夫人趁着这时貌美受宠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华阳夫人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华阳夫人最终也不会失势。在诸子中,异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不仅贤达智慧,孝敬华阳夫人,并在各国享有盛誉,而且知道很难获得嫡子的地位。他的母亲不受宠幸,主动依附于华阳夫人。华阳夫人选择异人做嫡子,就会使自己无子而有子,异人无国而有国。如果华阳夫人得到父子两代秦王的庇护,她一生都能在秦国受到尊敬。此事必须当机立断,否则假使等到色衰爱弛后,即使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也很困难。华阳夫人对此表示赞同,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她含颦带泪,表示自己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她恳请能立异人为继承人,以便自己日后有个依靠。太子柱答应了,就和华阳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异人为继承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她人异人为嫡嗣,并将他的名字改为子楚。太子柱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2][3]

吕不韦物色了一位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吕不韦和她一起同居,使她怀上了身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2]。赵政在前260年10月至12月之间生于邯郸,其时正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而且秦赵同为嬴姓赵氏,他可能因此名为政,赵氏[4]

少年天子

[编辑]

前257年,秦昭襄王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以子楚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出生在赵国的赵政年幼时与在赵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要好。子楚回国后,吕不韦让他身着楚服晋见原是楚国人的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对他的打扮十分高兴,认为他很有心计,并特地亲近说自己是楚国人,坚定了以子楚为嗣子的信心。太子柱令子楚试诵诗书。子楚推辞说他自小生长于赵国,没有师傅教导传习,不长于背诵。太子柱只好作罢,让他留宿宫中。一次,子楚乘太子柱空闲时,进言建议派遣使者安抚当年在赵国结交的豪杰之士,太子柱为他的奇谋感到惊讶。异人的嫡子地位至此牢固。前251年秋,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太子柱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册封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2][3][5]

秦孝文王服丧期满,于前250年11月12日正式登位,在位仅三日就于11月15日去世,太子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尊嫡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1]。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蓝田十二县作为他的食邑[3]。大赦罪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合谋伐秦,秦襄王派丞相吕不韦前去讨伐,将东周的土地全部纳入秦国版图。秦庄襄王派蒙骜进攻韩国,韩国献出成皋巩县。秦国国界伸展到大梁,开始设置三川郡。前248年,秦庄襄王又派蒙骜攻打赵国,平定了太原。前247年,蒙骜攻取魏国高都汲县,又进攻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了三十七座城。王龁攻打上党,开始设置太原郡。同年,信陵君魏无忌率五国军队进攻秦国,秦军退到黄河以南。蒙骜打了败仗,解脱围困撤离了。前247年5月7日,秦庄襄王去世,十三岁的赵政继承王位,是为秦王政[1][4]

太后专权

[编辑]

秦王政初即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郡蜀郡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秦王政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吕不韦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李斯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政年纪小,刚刚登上王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晋阳发生叛乱,前246年,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前245年,麃公率兵攻打卷邑,杀了三万人。前244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王齮同年去世。将军蒙骜攻打魏国有诡,并于前243年攻取了畼邑、有诡。前242年,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前241年,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前240年,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秦军回师进攻汲县。前238年,杨端和进攻衍氏邑[4][2]

秦王政年纪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吕不韦家有奴仆万人。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子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2]

秦王政越来越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嫪毐作为门客,不时让演员歌舞取乐,命嫪毐用他的阴茎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并想法让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诱她。太后听说之后,真的想在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吕不韦又暗中建议太后,公开判处嫪毐宫刑而不实际用刑,这样就可以让他以宦者的身份供职宫中。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太后。太后暗和他通奸,特别喜爱他。后来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就迁移到地的宫殿中来居住。嫪毐总是随从左右,前239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获赐居住山阳的土地。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嫪毐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嫪毐家中有奴仆几千人。那些为求得官职来当嫪毐家门客的多达一千余人[2][4]。正当秦国加紧进攻魏国,魏国“亡地数百里,亡城数十,而国患不解”之际,有人向魏景湣王献策,设法讨好嫪毐,协助他压倒吕不韦,这样既可以解除危难,又可以发泄仇怨。他的主要依据是,秦国吕不韦势力和嫪毐势力之间的斗争难舍难分,以至朝堂上下不知倾向哪一方更有利。所以当今之策,魏王应明确站在嫪毐一方,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把它作为缪毒的功劳;轻贱自身来尊奉秦国,因此而依靠嫪毐。魏王用国家来赞助缪毒,献策者认为嫪毐会获胜。魏王用国家赞助穋毒,也就博得秦太后的欢心,结交了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这样以来,天下人都会抛弃吕不韦而去跟从嫪毐,魏王的怨仇就报了[6]

图谋帝业

[编辑]

剪除权臣

[编辑]

前240年,秦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前239年,秦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叛变,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前来讨伐成蟜的将军壁死了,屯留士兵蒲鶮又叛变,结果战死,死后还遭到鞭尸。前238年3月,秦王政抵达地,住宿于蕲年宫。3月24日,秦王政加冠,佩带宝剑。此前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谋议,若是秦王死去,就立他们的儿子继位。于是秦王政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邦吕不韦。长信侯嫪毐东窗事发,趁机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试图攻打蕲年宫,发动叛乱。秦王政得知后,命令相邦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嫪毐。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政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嫪毐等人战败逃走。当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嫪毐,赐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赐给赏钱五十万。嫪毐等人全部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判处枭刑。9月,对嫪毐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以示众,夷三族。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迁到雍地居住。至于他的家臣,罪轻的处以鬼薪之刑,即服为宗庙打柴三年的劳役。还有四千余家被剥夺了官爵,没收了家产,迁徙到蜀郡,住在房陵县[2][4]

平定嫪毐之乱后,秦王政想杀掉相邦吕不韦,但因其侍奉秦庄襄王功勋卓著,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政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前237年10月,秦王政以吕不韦受嫪毐牵连为名,罢免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政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于前235年喝下毒酒自杀而死。秦王政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文信侯吕不韦死后,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阳北芒山。秦王政下令对于其家臣参加哭吊的,如是三晋人,就赶出国境;如是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剥夺其爵位,迁到房陵;俸禄在五百石以下,而未参与哭吊的,也迁到房陵,但不剥夺爵位。秦王政还宣布从此以后,掌管国事不遵循正道像嫪毐、吕不韦这样的,就登记没收他的家人充作奴隶,不得做官,全部照此办理。秋天,秦王政免除迁居蜀郡的嫪毐家臣的赋税徭役[2][4]

王霸之佐

[编辑]

李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于是他辞别荀子,西向入秦。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政刚刚即位。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邦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他借机与秦王政讨论国事,分析政治格局,提出一套剪灭诸侯、吞并六国、创建帝业的谋略。秦王政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著名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这些都是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计策,接着,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政任命李斯为客卿[7]。大约在秦王政即位之初,韩国听说秦国好兴办工役等新奇事,想以此消耗它的国力,使它无力对山东诸国用兵,于是命水利工匠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要它凿穿泾水,从中山(今陕西泾阳县北)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欲用来灌溉农田。前237年,渠未成,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的阴谋被发觉,秦宗族和大臣们都请求秦王政把六国客卿一概驱逐,秦王政于是下达逐客令,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秦王政,他首先列举秦穆公举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友秦孝公商鞅秦惠文王张仪之计,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等秦国先公先王任用外国卿相而建立丰功伟业的事实;进而罗列一些楚才秦用的现象;然后引据“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哲理,讲了一番“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的结论。他批评秦王政不分青红皂白地驱赶一切外来客卿是愚蠢的行为,这会导致内失民心而弱秦,外资敌国而结怨,严重危及国家安全。于是,秦王政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8][7][4]

前237年,魏国大梁尉缭来到秦国,他劝说秦王政,趁东方六国衰落之机,不失时机的完成统一大业,避免重蹈智伯瑶吴王夫差齐湣王没有乘胜彻底消灭敌国而反被对手灭亡的覆辙。他建议秦王政不要吝惜财物,给六国权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政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并由李斯实行[4]

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车裂嫪毐,扑杀二弟,将太后迁往雍居住。许多臣工认为这种处置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一批臣工先后进谏,秦王政大怒,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有二十七名臣子因进谏此事被处死。齐国茅焦不顾秦王政的警告,执意进谏。他劝说秦王政,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诸侯若听闻秦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可能会因此而背弃秦国。“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秦王政被劝服,于是立茅焦为仲父,位列上卿;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4][2][9]

韩非是韩诸公子,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老之学。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是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政见到《孤愤》、《五蠹》这些篇章,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政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很喜欢韩非,但没有信用他。李斯、姚贾嫉妨他,在秦王政面前说韩非是韩国诸公子。现在秦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今秦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不如给韩非加个罪名,依法处死。秦王政认为他们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政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政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但韩非已经死了[10]

横扫六合

[编辑]

灭韩

[编辑]

韩国三晋之一。韩国的祖先和周天子同为姬姓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诸侯。前403年,韩与赵、魏一起被列为诸侯。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实施改革,但成效不彰。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加以韩国的经济条件较差,人口较少,因而国力难于兴盛。韩国多次参加合纵攻秦,却收效甚微。前254年,韩桓惠王朝秦,称臣纳贡[11][1]

为了令秦国无暇东顾,使韩国可以待变图存,避免亡国之祸,韩国想出一个“疲秦之计”。韩国命间谍水工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建议开凿引泾灌渠,以解决关中地区经常发生的旱灾。这个建议被秦国采纳。工程进行过程中,郑国的身份和目的被发觉,秦国要杀他。郑国坦然相告,他开始是为韩国做奸细而来,但渠成以后确实对秦国有利。秦国以为然,命他继续把此渠修成。此渠首起池阳瓠口(今陕西泾阳县境内),自西向东,横跨渭北高原,链接泾水、北洛水,延绵三百余里,可灌溉关中东部低洼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渠水含有大量泥沙,不仅可以用来抗旱,而且有改造盐碱地之效,它使得关中沃野千里,没有饥荒年成。这一带的亩产量大幅增加,达到了六石四斗。秦国富强起来,最后并吞了诸侯各国,因把此渠命名为郑国渠[8]

李斯借废逐客令之机劝说秦王政,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政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安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前234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国形势危急,韩王安派韩非出使秦国。韩非游说秦国说,韩国向秦国称臣纳贡三十余年,经常出兵协助秦国攻打各国,其政治地位与郡县无异,而秦赵两国积怨甚深。赵国联络诸侯,秣马厉兵,与秦抗衡,是秦国的大患。现在秦国重臣主张先灭韩国,是非常不明智的。韩国虽小,但众志成城,未必可以一战而克。如果攻灭韩国之举导致诸侯震惊,韩国叛秦,赵魏国出兵,强化和各国合纵,这是赵之福而秦之祸。秦国成霸主之名的方略应当是首先把进攻的矛头对准赵国,并以各种手段破坏六国合纵,以迫使楚国、魏国向秦国称臣,齐国、燕国与秦国交好。赵国衰败,韩国必亡。待败赵国、灭亡韩国以后,再逐个击灭各国[4][11][12][13]

前233年,韩非死后,韩王安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秦臣。前231年9月,秦王政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内史腾为南阳假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前230年,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那个地方设置为郡。命名为颍川郡。前226年,韩国旧都新郑发生叛乱[4],韩王安被处死[14]

灭赵

[编辑]

赵国是三晋之一。赵国和秦国有着共同的祖先。嬴姓先祖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取名恶来,侍奉帝辛,后被周人杀死,他的后代就是秦人。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就是赵人。季胜的后裔造父善于养马驾车,得宠于周穆王,受封于赵城,从此就成为赵氏。造父的后裔奄父赵夙分别为周宣王晋献公驾驭战车,立下战功。赵夙封为大夫,他的后裔赵成子赵宣子趙簡子趙襄子等皆为晋国正卿,趙襄子又是三家分晋的主角之一。赵烈侯支持相邦公仲连进行政治变革。赵武灵王推行胡服并招募士兵练习骑射,仿照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装备,建立骑兵,使之成为军队新的主力兵种。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赵奢乐毅等,内安百姓,外据强秦,不断攻占齐国和魏国的土地。[15]

赵国是战国后期秦国的主要对手。秦王政即位以前,秦赵之间的大战主要有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其中长平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赵孝成王急于战胜秦军,不顾蔺相如等人的劝谏,执意启用简上谈兵的赵括为将,结果于长平战败,被迫割地求和。赵国共损失有生力量四十五万人。尽管赵国数年后在魏楚联军协助下赢得邯郸之战,并乘胜进击,迫使秦国放弃此前占领的魏地河东郡、赵地太原郡和韩地上党郡,使秦军东进势力受挫,然而赵国未能阻挡秦军的东进步伐[1][16]

秦庄襄王于前249年灭亡建都于东周国,又于前247年趁魏、赵与燕大战之机,夺取魏赵大片土地。然而由于引发信陵君率五国联军救赵,合纵攻秦,秦军败退[1]。前246年,将军蒙骜又平定赵国晋阳,再次设置太原郡。前245年,麃公率兵攻打卷邑,杀了三万人。前244年,蒙骜攻取韩国十三座城邑。前243年,攻克有诡。前242年,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燕邑(今河南延津东北)、虚邑(今河南延津东)、长平(今河南延津长垣西北)、雍丘(今天河南杞县)、山阳城(今河南焦作东南),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秦国通过攻取魏韩的城池,不断向中原发展。自设立东郡并进一步扩大战果之后,秦国国土向东大大延伸,已与齐国接壤。在赵将庞煖的组织下,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发动了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前241年,秦军击退五国联军,又攻下卫国[4][15]

前236年,赵国以庞煖为将进攻燕国,夺取了貍阳城。还没有收兵,秦国主将王翦、次将桓齮、末将杨端和三军并为一军去攻打邺邑,没有攻下,先夺取九座城邑。王翦就另外去攻打阏与橑杨,留下王橑继续攻打邺邑。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十人中挑选二人留在军队。桓齮夺取了邺城,王翦又命令他率兵去攻打栎阳,自己攻打阏与,都攻了下来。前234年,桓齮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人。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前232年,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李牧再度击败秦军。但此时赵国领土仅剩下邯郸及其附近一些地区[4][15][16]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曾率赵军多次击败齐、魏、韩等,有攻城野战之功,位居上卿。秦赵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判断失误,未采用廉颇之谋,结果全军覆没。前251年,赵国以廉颇为将,大破燕军,迫使燕国割五城请和。廉颇任相邦,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任命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魏国。前235年,赵幽缪王即位,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幽缪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幽缪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幽缪王报告,廉颇虽然已老,但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他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心里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廉颇最终死在寿春。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他久经沙场、足智多谋、功勋卓著,统帅十五万大军防御匈奴,设计诱敌深入。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百姓中传出民谣说:“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前229年,秦大举兴兵攻赵,王翦统率上党秦军攻占了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围攻邯郸城,并令羌瘣率兵助战。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幽缪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幽缪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幽缪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4][15][16]

前228年,王翦、羌瘣等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幽缪王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此时距李牧之死有三个月。秦王政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母家有仇的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政返回,经由太原郡、上郡回到都城。同年,秦王政的母亲帝太后去世。赵幽缪王的异母兄长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郡[4][15][16]

灭魏

[编辑]

魏国是三晋之一。魏氏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和周天子同姓。周武王伐帝辛之后,高被封在毕国,于是就以毕为姓。毕公高的后代中断了封爵,变成了平民,有的在中原,有的流落到夷狄。他的后裔毕万,侍奉晋献公,因战功晋升为大夫,封邑于魏。毕万的后裔魏桓子参与三家分晋而立国。前445年,魏文侯即位。他励精图治,率先变法,礼敬贤人,以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为师;重用李悝西门豹吴起等文臣武将。魏文侯支持李悝实行政治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魏武侯魏惠王进一步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魏惠王时期是魏国由强到弱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位前期与诸侯交战互有胜负;但后期则连连败绩。一次是伐赵国,被齐国派田忌孙膑用计大败于桂陵;再一次是伐韩国,又被田忌、孙膑大败于马陵;另一次是被商鞅率秦军打败,尽失河西之地。这几次大败使魏国兵力耗尽,国力空虚[17]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和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信陵君待人宽厚、礼贤下士,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信陵君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但魏安釐王畏惧弟弟贤能,不敢任用他处理国家大事,迫使他长期流亡在外。后来魏安釐王一度把上将军大印授给信陵君,使他担任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秦王政担忧信陵君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派人用万斤黄金到魏行贿,收买信陵君的仇家,让他们在魏安釐王面前诋毁信陵君。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无中生有地祝贺魏无忌立为魏王。魏安釐王经常听到诽谤信陵君的话,信以为真,派人代替魏无忌担任上将军。从此信陵君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常跟女人厮混,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前243年,信陵君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同年他的兄长魏安釐王也去世了[18]。前242年,秦军攻下魏国二十座城,设置为秦国的东郡。前241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及其附庸卫国。从此秦国与齐国接壤,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前240年,秦军攻下魏国的汲邑。前238年,秦军攻下魏国的垣地蒲阳衍邑,进逼魏都大梁[17]

前225年,秦将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历时三月,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被迫投降。秦军俘虏了魏王假,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设置为郡县[4][17]

灭楚

[编辑]

楚国芈姓国。司马迁《史记》说楚国的祖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国先人鬻熊曾为周文王立下功勋,周成王因此把他的后人熊绎封为楚子。周夷王时期,周王室衰落,而楚国却有发展,熊渠自称他是蛮夷,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于是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春秋以来,楚国迅速发展,长期称霸一方,与齐国、晋国争霸。前390年,吴起从魏入楚,受到楚悼王的器重,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吴起明法审令,淘汰并裁减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土。吴起加强楚国军事力量,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楚悼王去世后,吴起也被反对变法的王室大臣联手攻杀。吴起死后,许多变法措施没有坚持下去[19][20]。前313年,秦国想讨伐齐国,可是楚国正和齐国合纵亲善,秦惠文王担心这种情况,就扬言免掉张仪相邦职,让张仪去会见楚怀王。张仪以商于地六百里为诱饵,劝说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怀王十分高兴,与齐国断交。张仪改口说当初仅许以自己的六里封邑献给楚国,楚怀王大怒,又与秦国断交,派军向西边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军迎击楚军。前312年春天,楚军在丹阳(今河北丹水北)与秦军交战,秦军大败楚军,斩杀八万名士兵,俘虏楚国主将屈匄,副将逢侯丑等七十多人,又夺取了汉中的各郡县。楚怀王十分愤怒,就动用国内全部兵力又一次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今湖北钟祥西北)交战,楚军又大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受困,就都南下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楚国听到消息后,就率军撤出秦国。前299年,秦昭襄王以结盟为诱饵,诓骗楚怀王到武关赴会。屈原曾劝阻他,楚怀王听信儿子子兰之言,贸然赴会,被秦军劫持,客死在秦国。此后,秦楚之间的历次战争,秦军胜多负少。前280年,秦国讨伐楚国,楚军大败,割让上庸汉北地给秦国。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西陵。前278年,秦将白起又攻占了楚国的,烧毁了先王墓夷陵。楚顷襄王的军队溃散了,不能再战,退到东北部保守在陈城。前277年,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19][21]

赵人李园通过春申君黄歇把妹妹李后献给楚考烈王,后来其妹生下一子悍,立为太子,李园得以与春申君同掌楚国朝政。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李园设伏于王宫的荆门之内,将春申君刺杀,太子悍即位为王,就是楚幽王。楚幽王年幼,在位时李园用事。前228年,楚幽王病死,楚考烈王和李后的遗腹子犹即位,是为楚哀王。楚哀王即位两个多月,他的异母兄负刍的党徒将他和太后袭杀,尽灭李园全家,拥立负刍做楚王[22][19][23][24]

前226年,秦将王贲去攻打楚国,夺取了十多座城池。此时秦国已经灭掉了三晋,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在商讨灭楚之策时,秦将李信认为动用二十万兵力足矣,而王翦则力主倾秦军主力,以六十万大军灭亡楚国。秦王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而李信年轻壮勇,于是派李信及蒙武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见自己的方略不被采纳,就推托有病,回到家乡频阳养老。李信攻打平舆,蒙武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武在城父会师。可是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军,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当面向王翦道歉。他恳请王翦抱病出征,率领秦军抵御乘胜西进的楚军。王翦托词老迈昏聩,病体疲惫,一再推辞,请求更择贤将。秦王政再次表示歉意,不准王翦推辞。王翦当即提出任职条件,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表示一切听从王翦的谋划。前224年,王翦取代李信,与副将蒙武统帅六十万大军出征,秦王政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之际,王翦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王政说:“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秦王政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对王翦的这个举动,左右之人百思不得其解。王翦解释道,他这样做的本意不是乞求财产。秦王政性情粗暴、对人多疑,对于权臣、重将从不放心,现在秦王政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他,他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反而会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他。秦王政巡游来到郢都陈县督战,秦楚主力会战中原,王翦坚壁固守,养精蓄锐,疲惫楚军。王翦和蒙武趁楚军移师东去之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楚将项燕,楚军终于败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率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王。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地长江以南一带,降服了越族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4][19][25][26]

灭燕

[编辑]

燕国是始祖是召公奭,与周天子同为姬姓。周武王灭掉帝辛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召公奭曾与周公旦共同辅佐周成王,民众爱戴燕召公,后人思召公之政而作《甘棠》诗歌颂他。西周、春秋时期燕国国势较弱,战国以来,燕国逐渐强盛,但仍比诸雄要弱一些。前315年,燕王哙效仿古代禅让制,将王位让给子之,引起政治动荡。齐宣王采纳孟轲的意见,举兵伐燕,燕王哙身死,燕王子之被杀。燕王哙的庶子燕昭襄王即位后,师事郭隗,谦恭下士,召来乐毅等四方贤材,与百姓同甘共苦,富国强兵,收复失地。前284年,燕国参与五国攻齐。燕昭襄王以乐毅为上将军,攻入齐都临淄,几乎灭亡齐国。战国中后期,燕国多次参与合纵攻秦,与齐、赵也有征伐。其后燕国和赵国战事频繁,虽负多胜少,却加速了赵国的衰落。前251年,秦赵长平之战、邯郸之战,赵国损失惨重。燕王喜不听昌国君乐间劝阻,出动六十万大军,分兵两路伐赵。赵国派廉颇率八万赵军对抗,将两路燕军击溃,追出五百多里。廉颇包围燕都,迫使燕国割地请和[27]

秦王政即位以来,燕赵之间战事不断,秦国趁机介入其中。前243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方城。前242年,燕王喜派剧辛率军击赵,赵悼襄王让庞煖率军迎战。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煖很要好,知道庞煖很容易对付。庞煖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前236年,赵将庞煖再次进攻燕国,夺取了貍阳城。秦王政于是以救燕为名,派王翦、桓齮、杨端和击赵,连克九座城池[4][15][27][28]

燕太子丹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而秦王政出生在赵国,他少年时和燕太子丹要好。秦王政即位三年后,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政对待燕太子丹不友好,所以燕太子丹因怨恨而于前232年逃归燕国。他归国后急于弱秦复仇,于是与他的老师鞠武商议对策。鞠武劝他静观待变,不要因为急于复仇而招惹秦国。过了一些时候,秦将樊於期获罪,逃到燕国,投在太子丹门下。鞠武认为,强秦积怨于燕,已足以令燕国心寒胆颤,太子丹潜逃更加剧了怨恨,若再收留秦国叛将,势必激怒秦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必经之路一样,势必招致吞噬。他主张尽快将樊於期遣送出境,联合三晋、齐、楚、匈奴共同对付秦国。太子丹认为这个方略很难收到成效,所以积极筹划刺杀秦王政。秦国灭韩攻赵,燕国形势紧迫,太子丹向田光请教对策,田光把荆轲推荐给他。太子丹恳请荆轲担当刺秦重任。他认为,如今秦国已俘虏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秦国又出兵南攻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燕国弱小,不是秦国的对手,而诸侯畏惧强秦,不敢联手抗秦。因此,最佳的方略是派遣勇士出使秦国,设法劫持秦王政,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若无法实现,不妨趁势刺杀秦王政。这样一来,秦国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荆轲略表推辞,见太子丹顿首固请,便慨然允诺。于是太子丹就尊奉荆轲为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太子丹天天到荆轲的住所拜望。供给贵重的饮食,时不时地还献上奇珍异物,车马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俘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至燕国南界。太子丹恐惧,敦促荆轲尽快赴秦。荆轲请求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他认为,秦王政急于夺取燕国领土,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购买樊於期的脑袋,献上这两样礼物,可以得到秦王政的信任。太子丹当即答应提供地图,而樊於期的首级则不忍于心。荆轲私下会见樊於期,樊於期报酬心切,当即自刎而死。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但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当时太子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丹急不可待,怀疑荆轲有反悔之意。荆轲发怒,斥责太子后立即出发。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身着白色衣冠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众人敬酒壮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前227年,一到秦国,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政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政面前进言,燕国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比照其他诸侯排列其中,纳税尽如同直属郡县职分,还送来樊於期的首级。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穿上了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朝秦舞阳笑笑,上前谢罪,请求宽恕这个没有见过天子而有失礼节的蛮夷之人。秦王政命荆轲递上秦舞阳拿的地图,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政展开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政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政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荆轲追赶秦王政,秦王政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各位侍卫武官也只能拿着武器都依序守卫在殿外,没有秦王的命令,不准进殿。正当危急时刻,来不及传唤下边的侍卫官兵,因此荆轲能够追赶秦王。仓促之间,惊慌急迫,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武器,只能赤手空拳和荆轲搏击。这时,侍医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政绕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所为。经侍从们提醒,秦王政把剑匣推到身后斜抽出剑,拔尖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残废,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政,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政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刺秦失败,倚柱大笑,又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秦王政,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这时左右侍卫冲上前来杀死荆轲,而秦王政惊魂方定,不高兴了好一会儿。过后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及处置当办罪的官员都各有差别。秦王政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理由是夏无且因为爱他,才用药袋投击荆轲[5][29]

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政大怒,处荆轲以肢解之刑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前226年10月,秦王政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丹的军队,攻占了燕都蓟城,燕王喜、燕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太子丹的缘故。如果燕王喜能杀死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政,秦王政一定能谅解燕王喜而保住燕国。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燕王喜被迫采纳代王嘉之策,派使者杀了隐藏在衍水河中的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政,以求宽恕。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前222年,秦王政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喜。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嘉。5月,秦国为庆祝灭掉韩、赵、魏、楚、燕五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臣民饮酒欢乐,举行大型庆祝活动[5][4]

灭齐

[编辑]

齐国本是吕尚的封地,国君为姜姓吕氏,春秋时期,齐桓公革新政治,首创霸业。与其同时,陈厉公死后,陈国出现君位之争,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躲避内乱逃奔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正工,并改为田氏。数年之后,田氏在齐国发展壮大。前386年,田氏代齐田和正式被周天子列为齐侯。齐威王严明赏罚、重用邹忌等人、听取臣下意见,齐宣王任用田忌孙膑,于马陵之战大败魏军,使齐国威震一时;而且“喜文学游说之士”,对文学游说之士“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让他们“不治而议论”,使稷下先后集中了学士“数百千人”,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前288年,秦昭襄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不久齐国背约,迫使秦国取消帝号。前286年,齐湣王灭亡宋国,但他骄傲轻敌,致使燕相乐毅率五国军队来攻,齐国几乎灭亡,齐湣王也被杀死。这次大败使齐国一蹶不振,五年后虽有田单复齐,但齐国自此衰落[30]

齐湣王被杀后,莒人共立其子法章即位,是为齐襄王。齐襄王的王后为君王后,生子齐王建。前265年,齐襄王去世,齐王建即位,国事决于君王后,君王后侍奉秦国比较谨慎。前249年,君王后去世,后胜为齐相。秦国间谍以重金贿赂后胜,唆使他派很多宾客出使秦国,秦国又重金收买这些齐国使者,使他们为秦国效力,这些使者纷纷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而归向秦国。前237年,齐王建到秦国朝拜,秦王政在咸阳设酒宴款待。雍门司马对秦王政朝秦不以为然,墨大夫因而劝谏齐王建,他认为当时齐国实力尚存,军队完好无损。各国大夫多逃亡齐国,寻机收复失地,这是一支可利用的力量。如果齐国君臣一心,借助各国人才,组织全国军民,尚可以一战。但齐王建没有听从。五国灭亡后,前221年,齐王建及其相后胜派军队防守齐国西部边境,断绝和秦国的来往。秦王政派将军王贲经由燕地往南进攻齐国,俘获了齐王建。此前秦王政派宾客陈驰劝齐王建降秦称臣,相约给他以五百里土地作为封邑,齐王建听从了陈驰的诱骗,不战而降。齐王建被俘虏到秦国后,秦王政把他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居处在荒僻的松柏之间,终于活活的将齐王建饿死了。在这以前,齐人作了一首歌谣:“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耶!”[30][4][31]

政治举措

[编辑]

号曰皇帝

[编辑]

前221年,初并天下,秦王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包五帝,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背约,与合纵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背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青阳以西,已而叛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令为‘’,天子自称曰‘’。”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秦庄襄王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4][32]

改易历数

[编辑]

秦始皇刚吞并天下称皇帝,就有人对他推论五德终始之运,“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得金德,银自山溢。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采纳此意见,自命“方今水德之始”,依据水德更改正朔及各项制度。根据阴阳五行之说,水处阴,方位为北方,时令为冬季,色彩为黑色,数字为六,音律为羽。秦始皇于是下令,将黄河的名称改为“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朝贺皆自十月朔;以黑色为秦朝的象征,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目以十为终极改成以六为终极,所以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而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匹马;音乐则以大吕为上。秦始皇认为,水属阴,阴主刑杀,水德政治模式采取法制,并以刑法为主。因此,刚毅戾深,一切事情都依法律决定,刻薄而不讲仁爱、恩惠、和善、情义,这样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于是把法令搞得极为严酷,犯了法久久不能得到宽赦[4][33]

实行郡县制

[编辑]

前221年,丞相王绾等人依据政治传统和惯例,结合战国以来的制度和经验,向秦始皇建言,主张在边远的燕、齐、楚地建立诸侯国,以皇帝诸子为诸侯王,镇守边疆,屏藩中央,实行郡国并行制。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就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靠皇帝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诸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安宁之术,设置诸侯没有好处。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于是秦始皇决定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4]

第一次出巡全国

[编辑]

前220年,秦始皇去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

第二次出巡全国

[编辑]

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登上邹县峄山,立了石碑,又跟鲁地儒生们商议,刻石以颂扬秦之德业,以及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和遥祭名山大川的事情。在峄山石碑上镌刻的碑文是: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秦文》

自周王室衰落以来,很久没有举行过封禅。为了办好这个隆重的大典,秦始皇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共同商议封禅之礼。众儒生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又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他们提出的建议不是迂腐不堪,就是繁琐难行。有人建议登山祭天时乘坐用蒲草包裹车轮的车子,以免损伤山上的土石草木。封禅时要扫地而祭,铺地的席子必须用茅草编织,以示虔诚。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不相同,而且与情理不合,难以实行,由此不用儒生。他抛开诸儒,命人开山修道,筑起土坛,并参照秦国在雍城祭祀上帝的礼仪,设计了一套典礼仪规。秦始皇自阳坡登上泰山的顶峰,登坛祭天,并立石碑歌颂秦始皇的功德,表明他应该封禅的道理。从阴坡下山时,突然风雨大作,秦始皇歇息在一颗树下,因此赐封那颗树为“五大夫”。诸儒生既被贬退,不能参与封禅礼仪,听说秦始皇遇风雨就讥笑他。由于秦朝政府对这套封禅礼仪严加保密,所以世人无法知晓并记录下来。秦始皇从阴坡下山后,接着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典礼,在石碑上镌刻碑文。碑文是:

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箸明,垂于后嗣,顺承勿革。皇帝躬听,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昆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封禅后,秦始皇就率众沿着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攀上成山的顶峰,又登上之罘山,树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然后离去。在出巡的过程中,秦始皇先后在临淄城南郊的山脚下祭祀天主;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祀地主;在东平陆的监乡祭祀兵主蚩尤;在参山祭祀阴主;在罘山祭祀阳主;在莱山祭祀月主;在成山祭祀日主;在琅邪山祭祀四时主。

秦始皇又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十分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迁来百姓三万户到琅邪台下居住,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修筑琅邪台。立石刻字,歌颂秦之功德,表明自己因如愿以偿而感到满意的心情。碑文说:

维廿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状、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休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刻石事情完毕,齐地人徐福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于是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到海中去寻找仙人。

第三次出巡全国

[编辑]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做过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的相邦,父亲张平做过韩釐王、韩悼惠王的相邦。张良的父亲于前250年去世,他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在父死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相韩五世的缘故。张良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前218年,秦始皇到东方去巡游。到达阳武县博浪沙时,遭到埋伏于此的张良和一名力士的行刺,刺客误中副车,秦始皇受了惊吓,捉拿刺客没有捉到,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到达海滨,秦始皇再度登上之罘山,刻石立碑,碑文是:

维廿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在东观,又刻碑文说:

维廿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不久,秦始皇前往琅邪,经由上党返回京城。

  1. ^ 1.0 1.1 1.2 1.3 1.4 1.5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3. ^ 3.0 3.1 3.2 3.3 战国策卷七·秦策五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5. ^ 5.0 5.1 5.2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6. ^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7. ^ 7.0 7.1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8. ^ 8.0 8.1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
  9. ^ 说苑卷九·正谏
  10. ^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11. ^ 11.0 11.1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
  12. ^ 韩非子卷二·存韩
  13. ^ 韩非子卷一·初见秦
  14. ^ 《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16. ^ 16.0 16.1 16.2 16.3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17. ^ 17.0 17.1 17.2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18. ^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19. ^ 19.0 19.1 19.2 19.3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20.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21. ^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22. ^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23. ^ 战国纵横家书
  24. ^ 列女传卷七
  25.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26. ^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27. ^ 27.0 27.1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28. ^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
  29. ^ 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30. ^ 30.0 30.1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31. ^ 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
  32. ^ 独断卷上
  33. ^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