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成分: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标签:新重定向 移除或更換文件 |
|||
(未显示19个用户的49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重定向 [[出身成分]] |
|||
{{unreferenced|time=2010-09-02T05:53:20+00:00}} |
|||
[[File:Choubapi.jpg|thumb|[[土改]]时期,一个农民正在对地主进行[[批斗]]]] |
|||
'''阶级成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根据[[经济]]状况,对全国[[人口]]进行划分的一种分类。 |
|||
==概况== |
|||
最开始是由于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需要对人的经济情况进行划分,以确定采取的政策。当时划分的标准是: |
|||
#如果[[家庭]]拥有[[土地]],家庭成员不参加[[劳动]],只依靠[[地租]]收入或[[佃農|雇佣农工]]耕种,属于“[[地主]]”,家中土地要被[[没收]]分给其他农民,只给留下相当全村平均人口用有的土地,自行耕种。或者根本不留土地。地主属于被打倒的[[阶级]],地主家庭的子女被禁止[[上学]]{{来源请求}},被禁止在[[工厂]]工作{{来源请求}},被禁止在[[军队]]服役,禁止担任[[公务员]]职务。 |
|||
#如果家庭拥有土地,虽然也收取地租或雇佣农工,但自己和家庭成员也参加劳动,为“[[富农]]”,多余土地也要被没收,但不属于被打倒的阶级。 |
|||
#如果家庭拥有土地,但基本是自给,不收取地租,属于“[[中农]]”。如果在农忙时也雇佣临时工,要算取雇工与自己全家劳动所得的比例——“[[剥削]]量”。剥削量超过20%为“[[富裕中农]]”或“[[上中农]]”,属于不被依靠的对象。低于20%为“中农”,属于“团结对象”。如果家庭收入不足,尚需出外打工,为“[[下中农]]”,属于被剥削的依靠对象。 |
|||
#如果家庭只有很少土地,主要收入依靠打工,为“[[贫农]]”。 |
|||
#如果家中没有土地,完全依靠打工为生,为“[[雇农]]”。贫农、雇农是共产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对象。 |
|||
在牧区和渔区,参照上述标准,亦有“牧主”、“渔主”和“贫下中牧”、“贫下中渔”的阶级成份划分。 |
|||
===批斗地主=== |
|||
[[File:baimaonu.gif|thumb|[[1951年]]宣传打倒[[地主]]的电影《[[白毛女]]》剧照]] |
|||
[[1949年]],农民在政府的安排下,开展大规模批斗大会。凡是被定为地主的,均被捆绑{{来源请求}},在公众大会上被殴打{{来源请求}}、谩骂、逼其认罪。地主家属也被关押起来{{来源请求}},逼其交出家中所有值钱家当。许多地主及家属在运动中被枪毙,或自杀身亡。 |
|||
===打倒资本家=== |
|||
从[[1954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城市]]中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城市中的[[私营工商业]]按工作组的意见定价进行赎买、称为[[公私合营]],每年付给业主一定的[[定息]],然后将领取定息的人的阶级成分定为[[资本家]]。 |
|||
[[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随时可以召开批斗资本家大会{{来源请求}},将[[资本家]]扫地出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文革后的说法) |
|||
由于当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教条]],[[民族资本家]]与地主不同,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宣称,[[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图案中,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当时将城市中不属于工人和资本家的都称为小资产阶级)。 |
|||
===红五类和黑五类=== |
|||
{{main|红五类|黑五类}} |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结束以后,中共政权开始将城市人口都定出各种不同的成分;具有阶级成分后,所有这个家庭的成员都具有特定的“家庭出身”。“家庭出身”指本人取得独立经济地位前家庭的阶级成份。 |
|||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配打洞=== |
|||
不论[[劳动人民]][[家庭出身]]还是[[剥削家庭]]出身的[[革命]][[军人]]、[[干部]]、[[职工]]的子女,凡是随父母生活长大的,他们的家庭出身应按其父母的[[职业]]来定;凡是由祖辈或[[亲戚]][[朋友]]的经济收入抚养长大的,他们家庭出身,则应按祖辈或亲戚的阶级成分来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规定,[[干部]]、军人、职工,如参加革命工作前生长在贫农家庭的,其家庭出身是贫农;生长在地主家庭的,其家庭出身是地主;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革命干部、军人、职工子女,凡是随父母生活长大的,他们的家庭出身应按其父母的革命职业来定,而不应沿袭祖辈的阶级成分来定;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革命干部、军人、职工子女,凡是随父母生活长大的,他们的家庭出身,也应按其父母的革命职业来定;不论劳动人民家庭出身还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革命干部、军人、职工子女,凡是由祖辈或亲戚朋友的经济收抚养长大的,他们的家庭出身,由应按祖辈或亲戚朋友的阶级成分来定。 |
|||
[[文化大革命]]中,尤其是刘少奇主导的前五十天,[[家庭出身]]更成为被批斗的区分标准和衡量人[[品质]]好坏的主要依据,即使某人的[[祖父]]是[[地主]],他也会被人当作“地主出身”而受到[[政治]][[歧视]]。直到[[1980年代]],家庭出身成为每个人[[档案]]中必备的栏目,是求职、提升、入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1980年代中期以后,“阶级成份”或“家庭出身”栏目在调查统计报表中逐渐消失,但是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及其附属政治团体时仍要填写家庭出身。 |
|||
==家庭出身代码(GB4765-84)*已於2005年10月廢止== |
|||
*01 [[工人]] |
|||
*02 [[社员]] |
|||
*03 [[农民]] |
|||
*04 [[雇农]] |
|||
*05 [[贫农]] |
|||
*06 [[下中农]] |
|||
*07 [[中农]] |
|||
*08 上中农 |
|||
*09 [[富裕中农]] |
|||
*10 [[干部]] |
|||
*11 [[革命军人]] |
|||
*12 [[革命烈士]] |
|||
*14 [[职员]] |
|||
*15 [[城市贫民]] |
|||
*16 [[自由职业]] |
|||
*17 [[店员]] |
|||
*18 小手工业者 |
|||
*19 [[小商贩]] |
|||
*20 [[商人]] |
|||
*21 [[小业主]] |
|||
*22 [[游民]] |
|||
*23 [[资本家]] |
|||
*25 [[房屋出租]] |
|||
*26 [[小土地出租]] |
|||
*28 [[地主]] |
|||
*29 [[富农]] |
|||
*30 [[富农兼工商业]] |
|||
*31 [[地主兼工商业]] |
|||
*32 [[职员兼地主]] |
|||
*34 [[破落地主]](破产地主) |
|||
*35 [[管公堂]] |
|||
*41 [[旧职员]] |
|||
*42 [[旧军官]] |
|||
*43 [[旧军人]] |
|||
*44 [[旧官吏]] |
|||
*46 [[华侨]]手工业 |
|||
*50 [[牧民]] |
|||
*52 [[奴隶]] |
|||
*53 [[农奴]] |
|||
*54 [[领主]] |
|||
*58 [[土司]] |
|||
*59 [[土司头人]] |
|||
*60 [[百户]] |
|||
*61 [[千户]] |
|||
*99 [[其他]] |
|||
==参见== |
|||
*[[出身成分]] ([[朝鲜]]) |
|||
[[Category:社會史]] |
|||
[[Category:政治術語]] |
|||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
2019年4月24日 (三) 07:36的最新版本
重定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