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斯大公」:修訂間差異
外觀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小無編輯摘要 |
|||
第26行: | 第26行: | ||
*莫斯科大公[[伊凡二世]] |
*莫斯科大公[[伊凡二世]] |
||
*苏兹达尔王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 |
*苏兹达尔王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 |
||
*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德米特里三世]](頓河的) |
|||
*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哈伊尔三世]] |
|||
*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德米特里三世]](頓河的) |
*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德米特里三世]](頓河的) |
||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死后,全罗斯大公衔由莫斯科大公世袭。 |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死后,全罗斯大公衔由莫斯科大公世袭。 |
於 2019年7月10日 (三) 13:55 的修訂
全羅斯大親王(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всей Руси),經常約定俗成地翻譯為全羅斯大公,是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個君主稱號。
歷史
- 1169年,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聯合其他諸侯攻陷基輔,把城市洗劫一空,從此以後,基輔完全衰落。安德烈把王宮遷至科里亞濟馬河(Клязьма)畔的弗拉基米爾城,使其成為羅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並自稱為全羅斯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всей Руси)。
- 1242年,拔都建立金帳汗國(Золотая Орда),首都設在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Сараи)。羅斯成為龐大的金帳汗帝國的西邊國土。1243年王公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Ярослав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1191--1246),被授予「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и всея Руси)稱號,擁有此弗拉基米爾大公頭銜者通常兼任全羅斯大公,但有例外,如同特維爾的兩代亞歷山大大公,沒有掌控莫斯科公王朝控制下的弗拉基米爾但仍被大汗封為全羅斯大公。
- 1325年伊凡一世為莫斯科大公,當時,弗拉基米爾大公國的特維爾公國大公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是當時的全羅斯大公。1328—1340年伊凡一世為全羅斯大公(Иван Данилович Калита,?-1340),並得到為金帳汗徵收貢稅(дань)的特權。。
- 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1575年封蒙古人西美昂·貝克布拉托維奇為「全羅斯大公」(Grand Prince of All Rus,拉攏他對抗克里米亞汗國),西美昂·貝克布拉托維奇在11個月後又讓位給伊凡四世。伊凡四世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增加對各蒙古汗國統治的合法性,也可能是想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歐洲和亞洲的帝國的正統繼承人。從此全羅斯大公的稱號退出歷史舞台,沙皇成為拜占庭帝國和金帳汗國名義上的繼承人。
金帳汗國全羅斯大公列表
- 基輔大公兼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
- 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米哈伊爾二世
- 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三世
- 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安德烈二世
- 基輔、諾夫哥羅德兼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奇·涅夫斯基
-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死後,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大公國瓦解,全羅斯大公由金帳大汗在各大窩弗謝沃洛德後代王公中選出。
- 特維爾王公雅羅斯拉夫三世
- 科斯特羅馬王公公正者瓦西里一世
- 佩列斯拉夫爾-扎列斯基王公勝利者德米特里
- 科斯特羅馬與戈羅傑茨王公安德烈三世
- 特維爾大公忠誠者米哈伊爾三世
- 莫斯科王公尤里三世
- 特維爾大公德米特里二世(可怕之眼)
- 特維爾大公亞歷山大一世
- 特維爾大公亞歷山大二世
- 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錢袋)
- 莫斯科大公驕傲者謝苗
- 莫斯科大公伊凡二世
- 蘇茲達爾王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諾維奇 (蘇茲達爾)
- 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三世(頓河的)
- 特維爾大公米哈伊爾三世
- 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三世(頓河的)
- 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死後,全羅斯大公銜由莫斯科大公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