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羅馬尼亞人: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108209004chenchen留言 | 贡献
江婉琦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8个用户的42个中间版本)
第8行: 第8行:
}}
}}


羅馬尼亞人是日耳曼族其中一支,主要分布於羅馬尼亞,擁有共通的文化,祖先,並以羅馬尼亞為共通語言,羅馬尼亞語源自於拉丁語言,也是巴爾幹地區分布最廣的日耳曼語支,根據2011年的羅馬尼亞人口普查,低於百分之八十九的羅馬尼亞國民認為自己是羅馬尼亞人。




== '''民族分佈、人口與語言''' ==
羅馬尼亞人是日耳曼族其中一支,主要分布於羅馬尼亞,擁有共通的文化,祖先,並以羅馬尼亞為共通語言,羅馬尼亞語源自於拉丁語言,也是巴爾幹地區分布最廣的日耳曼語支,根據2011年的羅馬尼亞人口普查,低於百分之八十九的羅馬尼亞國民認為自己是羅馬尼亞人。


關於人口普查的結果,其中一種解釋為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人也被算在羅馬尼亞人中,後者則成為構成該國家大多數人口的其中之一。羅馬尼亞人也少量分布在鄰近中、東歐國家,尤其是匈牙利、捷克共和國、烏克蘭(包含摩爾多瓦人)、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
關於人口普查的結果,其中一種解釋為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人也被算在羅馬尼亞人中,後者則成為構成該國家大多數人口的其中之一。羅馬尼亞人也少量分布在鄰近中、東歐國家,尤其是匈牙利、捷克共和國、烏克蘭(包含摩爾多瓦人)、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
第20行: 第15行:


== '''地理環境''' ==
== '''地理環境''' ==

與[[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以[[多瑙河]]為界,多瑙河與普魯特河匯流於羅馬尼亞境內流入[[黑海]],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是[[歐洲]]最大的[[三角洲]]。

境內主要以[[平原]]、[[山地]]、[[丘陵]]各佔1/3組成,喀爾巴阡山脈半環於中部,山脈以西為川西凡尼亞高原,以東為摩爾多瓦高原,以南為多瑙河平原和多布羅加丘陵。

羅馬尼亞氣候屬於[[大陸性氣候]],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落在[[攝氏]]十度左右,年降雨量大約為600-800毫米。[[森林]]面積約為國土面積的27%左右,[[石油]]和[[天然氣]]為境內重要自然資源。藍色[[多瑙河]]、[[喀爾巴阡山脈]]、[[黑海]]為羅馬尼亞重要的三大地理資源。


== '''歷史沿革''' ==
== '''歷史沿革''' ==


==='''古代'''===
==='''古代'''===
西元106年,羅馬帝國入侵今羅馬尼亞領土內古達契亞人居住的地區,羅馬皇帝圖拉真的軍隊擊敗了達契亞的統治者底西帕拉斯的軍隊。兩世紀後,羅馬的執政權在哥特人和卡爾皮人的壓力下撤出此地。
西元106年,[[羅馬帝國]]入侵今羅馬尼亞領土內古達契亞人居住的地區,羅馬皇帝[[圖拉真]]的軍隊擊敗了達契亞的統治者底西帕拉斯的軍隊。<ref>Rita J. Markel,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p. 17,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7</ref>兩世紀後,羅馬的執政權在哥特人和卡爾皮人的壓力下撤出此地。
羅馬尼亞人民的起源有兩種理論,第一種,被稱為達哥-羅馬社群理論(Daco-Roman continuity theory),他們生活在羅馬一省的達契亞地區,是羅馬人以及被羅馬化的原居民的後代。第二種說法,羅馬尼亞人是由前羅馬的伊利里亞、莫西亞、色雷斯和馬其頓等地區的羅馬人和被羅馬化的原住民們,由南往北遷移入現今他們所居住的地區的。
羅馬尼亞人民的起源有兩種理論,第一種,被稱為達哥-羅馬社群理論(Daco-Roman continuity theory),他們生活在羅馬一省的達契亞地區,是羅馬人以及被羅馬化的原居民的後代。第二種說法,羅馬尼亞人是由前羅馬的[[伊利里亞]][[莫西亞]][[色雷斯]][[馬其頓]]等地區的羅馬人和被羅馬化的原住民們,由南往北遷移入現今他們所居住的地區的。


根據第一種理論,羅馬尼亞人是指居住在現在的羅馬尼亞及其近鄰的原住居民的後裔——色雷斯人(達契亞人和蓋塔人)以及羅馬軍團士兵和殖民者。
根據第一種理論,羅馬尼亞人是指居住在現在的羅馬尼亞及其近鄰的原住居民的後裔——色雷斯人(達契亞人和蓋塔人)以及羅馬軍團士兵和[[殖民者]]
在兩次與羅馬軍團的戰爭中(西元101-102年和西元105-106年之間),羅馬皇帝圖拉真成功擊敗了達契亞人,達契亞的大部分地區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在兩次與羅馬軍團的戰爭中(西元101-102年和西元105-106年之間),羅馬皇帝圖拉真成功擊敗了達契亞人,[[達契亞]]的大部分地區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由於羅馬殖民的因素,城市中心迅速發展,拉丁語被大量使用,達契亞的部分地區快速地被羅馬文明同化,這樣的過程大概於十世紀時,當地人也開始對斯拉夫人進行同化而結束。
由於羅馬殖民的因素,城市中心迅速發展,[[拉丁語]]被大量使用,達契亞的部分地區快速地被羅馬文明同化,這樣的過程大概於十世紀時,當地人也開始對[[斯拉夫人]]進行同化而結束。<ref>''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O.Ed. "The ethnogenesis of the Romanian people was probably completed by the 10th century. The first stage, the Romanization of the Geto-Dacians, had now been followed by the second,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Slavs by the Daco-Romans".</ref>
根據第二種多瑙河以南起源論,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羅馬人和伊利里亞、莫西亞和色雷斯的羅馬化民族結合,北移穿過多瑙河,進入了現代羅馬尼亞地區。在多瑙河以南的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等地區,仍然存在說不同方言的羅馬尼亞語的小人口群體,但不知道他們是否從更北部移民來巴爾幹半島和達契亞地區。多瑙河以南起源論通常將阿爾巴尼亞北部或莫西亞(現代的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北部)看作是羅馬尼亞人起源的特定區域。
根據第二種多瑙河以南起源論,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羅馬人和伊利里亞、莫西亞和色雷斯的羅馬化民族結合,北移穿過[[多瑙河]],進入了現代羅馬尼亞地區。在多瑙河以南的[[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地區,仍然存在說不同方言的羅馬尼亞語的小人口群體,但不知道他們是否從更北部移民來[[巴爾幹半島]]和達契亞地區。多瑙河以南起源論通常將阿爾巴尼亞北部或莫西亞(現代的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北部)看作是羅馬尼亞人起源的特定區域。


研究顯示在東南歐(希臘、阿爾巴尼亞),特別是在德涅斯特-喀爾巴阡山脈(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等地的人群中,存在著些微的遺傳基因差異。儘管它們之間的差異程度很低,但是透過基因樹狀圖重建和主成分分析,仍可以在巴爾幹喀爾巴阡山脈(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馬其頓、加告茲)的人群和巴爾幹地中海地區(希臘、阿爾巴尼亞、土耳其)的人群間,發現些微的基因差異。
研究顯示在東南歐(希臘、阿爾巴尼亞),特別是在德涅斯特-[[喀爾巴阡山脈]](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等地的人群中,存在著些微的[[遺傳基因]]差異。<ref name = "Varzari2006">{{cite journal |doi= 10.1007/s10038-007-0113-x|pmid= 17387576|title= Population history of the Dniester–Carpathians: Evidence from Alu markers|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volume= 52|issue= 4|pages= 308–16|year= 2007|last1= Varzari|first1= Alexander|last2= Stephan|first2= Wolfgang|last3= Stepanov|first3= Vadim|last4= Raicu|first4= Florina|last5= Cojocaru|first5= Radu|last6= Roschin|first6= Yuri|last7= Glavce|first7= Cristiana|last8= Dergachev|first8= Valentin|last9= Spiridonova|first9= Maria|last10= Schmidt|first10= Horst D.|last11= Weiss|first11= Elisabeth|doi-access= free}}</ref>儘管它們之間的差異程度很低,但是透過基因樹狀圖重建和主成分分析,仍可以在巴爾幹喀爾巴阡山脈(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馬其頓、加告茲)的人群和巴爾幹[[地中海]]地區(希臘、阿爾巴尼亞、[[土耳其]])的人群間,發現些微的基因差異。
德涅斯特-喀爾巴阡山脈地區和東南歐地區的人口間的遺傳親緣關係並不反映他們的語言關係。據研究表明,這些地區的民族和遺傳分化結果很大程度上彼此獨立。
德涅斯特-喀爾巴阡山脈地區和東南歐地區的人口間的遺傳親緣關係並不反映他們的語言關係。據研究表明,這些地區的民族和遺傳分化結果很大程度上彼此獨立。<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manians Romanians]。</ref>


==='''中世紀到近代早期'''===
==='''中世紀到近代早期'''===
第51行: 第52行:
在整個歐洲的[[浪漫主義]]和[[自由主義]]革命的1848年,特蘭西瓦尼亞撒克遜人和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人(在奧地利帝國代表的一貫支持下)成功地反對了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目標,兩位著名的歷史人物:艾夫拉姆•安庫([https://en.wikipedia.org/wiki/Avram_Iancu| Avram Iancu])和斯蒂芬•路德維希([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an_Ludwig_Roth| Stephan Ludwig Roth])領導了羅馬尼亞-撒克遜人一方。
在整個歐洲的[[浪漫主義]]和[[自由主義]]革命的1848年,特蘭西瓦尼亞撒克遜人和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人(在奧地利帝國代表的一貫支持下)成功地反對了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目標,兩位著名的歷史人物:艾夫拉姆•安庫([https://en.wikipedia.org/wiki/Avram_Iancu| Avram Iancu])和斯蒂芬•路德維希([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an_Ludwig_Roth| Stephan Ludwig Roth])領導了羅馬尼亞-撒克遜人一方。


另一方面,1848年的瓦拉幾亞革命([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llachian_Revolution_of_1848| Wallachian Revolution ])以及摩爾達維亞革命([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ldavian_Revolution_of_1848| Moldavian Revolution])(旨在擺脫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的外國統治),對羅馬尼亞東部和南部地區傳播自由意識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這三者最後皆未成功。在1859年,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奇亞各選舉出同一位統治者,即亞歷山大·約翰·庫薩([[Alexander John Cuza]]),因此事實上[[羅馬尼亞聯合公國]]從1859到1881年是統一的。
另一方面,1848年的瓦拉幾亞革命([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llachian_Revolution_of_1848| Wallachian Revolution ])以及摩爾達維亞革命([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ldavian_Revolution_of_1848| Moldavian Revolution])(旨在擺脫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的外國統治),對羅馬尼亞東部和南部地區傳播自由意識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最後皆未成功。在1859年,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奇亞各選舉出同一位統治者,即亞歷山大·約翰·庫薩([[Alexander John Cuza]]),因此事實上[[羅馬尼亞聯合公國]]從1859到1881年是統一的。


1870年代,[[羅馬尼亞聯合公國]](當時由[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use_of_Hohenzoller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 Domnit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ol_I_of_Romania| Carol I]領導)進行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獨立戰爭,羅馬尼亞的獨立於1878年在《[[柏林條約]]》中得到正式承認。儘管新成立的羅馬尼亞王國最初與奧匈帝國結盟,但羅馬尼亞拒絕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羅馬尼亞只有在受到奧匈帝國的攻擊時才有義務發動戰爭。1916年,羅馬尼亞以[[協約國]]一方參戰。
1870年代,[[羅馬尼亞聯合公國]](當時由[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use_of_Hohenzollern| Hohenzollern-Sigmaringen] Domnito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ol_I_of_Romania| Carol I]領導)進行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獨立戰爭,羅馬尼亞的獨立於1878年在《[[柏林條約]]》中得到正式承認。儘管新成立的羅馬尼亞王國最初與奧匈帝國結盟,但羅馬尼亞拒絕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羅馬尼亞只有在受到奧匈帝國的攻擊時才有義務發動戰爭。1916年,羅馬尼亞以[[協約國]]一方參戰。
第61行: 第62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馬尼亞王國失去了東西方的領土,因為特蘭西瓦尼亞北部通過第二次維也納裁定([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Vienna_Award| Second Vienna Award])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而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則由[[蘇聯]]佔領,分別屬於[[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馬尼亞王國失去了東西方的領土,因為特蘭西瓦尼亞北部通過第二次維也納裁定([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cond_Vienna_Award| Second Vienna Award])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而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則由[[蘇聯]]佔領,分別屬於[[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社會、家庭與婚姻''' ==
== '''家庭與婚姻''' ==
===家庭===
===家庭===
羅馬尼亞人家長非常重視兒童教育,保護兒童和兒童的操性,被認為是家長的首要責任。他們會投注大量心血來養育孩童,學校教育也在羅馬尼亞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學生被期待表現良好,且在學校成績優異會被表揚,因此,學業成績比課外活動和休閒娛樂重要。而孩童的成功也成為家長的希望和驕傲。羅馬尼亞人鼓勵互相依賴的家庭結構,家長傾力照顧孩童,而孩童需得順從並尊敬家長,並在他們晚年時照顧他們。
羅馬尼亞人家長非常重視兒童教育,保護兒童和兒童的操性,被認為是家長的首要責任。他們會投注大量心血來養育孩童,學校教育也在羅馬尼亞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學生被期待表現良好,且在學校成績優異會被表揚,因此,學業成績比課外活動和休閒娛樂重要。而孩童的成功也成為家長的希望和驕傲。羅馬尼亞人鼓勵互相依賴的家庭結構,家長傾力照顧孩童,而孩童需得順從並尊敬家長,並在他們晚年時照顧他們。
第67行: 第68行:
對大家庭和朋友的關係也是羅馬尼亞人重視的價值,複雜的家庭關係和義務規範了個人在大家庭裡的責任,如:祖父母會幫忙照顧孩子。在共產政權統治期間,朋友在社會網絡中扮演情感和智識的連結和支持,在過渡期,由於經濟緊縮,朋友間以經濟支援作為聯繫。此外,在獨生子女家庭,朋友則被視為手足。
對大家庭和朋友的關係也是羅馬尼亞人重視的價值,複雜的家庭關係和義務規範了個人在大家庭裡的責任,如:祖父母會幫忙照顧孩子。在共產政權統治期間,朋友在社會網絡中扮演情感和智識的連結和支持,在過渡期,由於經濟緊縮,朋友間以經濟支援作為聯繫。此外,在獨生子女家庭,朋友則被視為手足。


宗教在羅馬尼亞人家庭中也具有深厚的影響力,家庭習俗通常和宗教息息相關,如:婚禮和葬禮等儀式,富有宗教特色。聖誕節和復活節為重要節日,以[[主保聖人]]的名字命名的人,也會參加各個聖人的節日。
宗教在羅馬尼亞人家庭中也具有深厚的影響力,家庭習俗通常和宗教息息相關,如:婚禮和葬禮等儀式,富有宗教特色。聖誕節和復活節為重要節日,以[[主保聖人]]的名字命名的人,也會參加各個聖人的節日。<ref>{{cite web |author1=unknown |title=Romania Family Values |url=https://family.jrank.org/pages/1422/Romania-Family-Values.html |website=1 minute read |accessdate=2020-05-07}}</ref>


===婚姻===
===婚姻===
第78行: 第79行:
婚禮遊行從自家到市政府,再到教堂舉行宗教儀式,接著就是持續整夜的派對,甚至會有綁架新娘的節目。教母會取下新娘的頭紗並換成圍巾,象徵女孩轉變為女人。
婚禮遊行從自家到市政府,再到教堂舉行宗教儀式,接著就是持續整夜的派對,甚至會有綁架新娘的節目。教母會取下新娘的頭紗並換成圍巾,象徵女孩轉變為女人。


羅馬尼亞人相信在雨天結婚代表財富和祝福,新娘在婚禮上哭泣會讓她婚後快樂,在五月結婚將會早早結束,新娘若讓捧花落地代表很快就會離婚。
羅馬尼亞人相信在雨天結婚代表財富和祝福,新娘在婚禮上哭泣會讓她婚後快樂,在五月結婚將會早早結束,新娘若讓捧花落地代表很快就會離婚。<ref>{{cite web |author1=newsroom |title=Weddings in Romania, a step-by-step guide |url=https://www.romania-insider.com/romanian-wedding-guide |website=Romania-Insider.com |accessdate=2019-02-10}}</ref>


== '''產業與生活''' ==
== '''產業與生活''' ==
第88行: 第89行:


== '''信仰與習俗''' ==
== '''信仰與習俗''' ==
===宗教===

羅馬尼亞人絕大多數是[[東正教]]徒,屬於[[羅馬尼亞正教會]](東正教或東正教的一個分支,包括[[希臘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等等),少部分人信仰[[天主教]]。<ref>{{cite web|url = http://www.evz.ro/ires-aproape-9-din-10-romani-se-considera-religiosi-dar-doar-10-tin-post.html|title = IRES: Aproape 9 din 10 români se consideră religioși, dar doar 10% țin post|date = 11 April 2015|access-date = |website = Evenimentul Zilei|publisher = |last = Marian|first = Mircea|language=ro}}</ref>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羅馬尼亞境內93.6%的羅馬尼亞人稱自己為羅馬尼亞東正教徒<ref>{{cite web |url=http://www.recensamantromania.ro/rezultate-2/ |title=Populația stabilă după religie – județe, municipii, orașe, comune |work=Institutul Național de Statistică|language=ro}}</ref>
,但是,現代的羅馬尼亞人並不常上[[教會]]。根據2006年歐洲趨勢表(Eurobarometer)的一項民意調查,只有23%的羅馬尼亞人每週上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教會。<ref>{{cite web|url=http://ec.europa.eu/public_opinion/archives/eb/eb66/eb66_ro_nat.pdf|title=National Report: Romania – Autumn 2006|language=ro|page=25|publisher=European Commission, [[Eurobarometer]]|date=2006|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15180142/http://ec.europa.eu/public_opinion/archives/eb/eb66/eb66_ro_nat.pdf|archive-date=15 June 2007}}</ref>

羅馬尼亞人沒有使用宗教曆法,歷史學家由[[語言學]]和[[考古學]]的研究發現,羅馬尼亞人的祖先在[[羅馬帝國]]時代採信[[多神教]],後來在西元4世紀,當[[基督教]]被[[君士坦丁]]皇帝頒佈為[[羅馬帝國]]的正式宗教時,接受了基督教。

[[東西教會大分裂]](西元1054年)之後,出現了天主教庫曼汗國(後來在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分成兩個教區)。但這是特例而非常態,因為在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國教]]仍是東正教。

像所有其他拉丁語言一樣,與基督教相關的羅馬尼亞語單詞都從[[拉丁語]]繼承而來,例如上帝(“ Dumnezeu ” <Domine Deus),教堂(“biserică” < basilica),十字架(“ cruce” <crux,-cis) ),天使(“înger” <angelus),聖徒(“sfân(t)” <sanctus),聖誕節(“Crăciun”<creatio,-onis),基督教(“creştin”< christianus),復活節(“paște”<paschae),罪(“păcat”<peccatum),受洗(“a boteza”<batizare),牧師(“ preot” <presbiterum),祈禱(“a ruga” <rogare),信仰(“ credință” <credentia)等等。

===特殊習俗===
羅馬尼亞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民間傳統,由於羅馬尼亞的鄉村特色,各種富有創造力的傳統文化一直延續到今天。
羅馬尼亞豐富的民俗傳統得到了許多來源的滋養,其中一些來源早於[[羅馬人]]的佔領。傳統的民間藝術包括木雕、[[陶瓷]]、服裝的編織和刺繡、家庭裝飾品、舞蹈和豐富多樣的民間音樂。

====麵包與鹽====
傳統的羅馬尼亞習俗中,[[麵包]]與[[鹽巴]]是歡迎客人的招待,當客人到來時,會獻出新鮮麵包,請客人將麵包蘸著鹽吃。<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A2%E5%8C%85%E5%92%8C%E7%9B%90 麵包和鹽]。</ref>

====棕熊節====
每年歲末年終的十二月,民眾會打扮成[[棕熊]]的樣子,披上真熊皮製成的道具服,在村莊裡成群遊街,拜訪家家戶戶並入內唱歌跳舞,以除去過去一年的惡靈和晦氣,為來年祈求好運。<ref>[https://www.damanwoo.com/node/87641 【習俗】羅馬尼亞的棕熊人年終除惡靈]。</ref>

====新年習俗====
新年前夕的早晨,孩子們會在身上掛著[[鈴鐺]],結隊上街表演Plugusorul(the little plow),對著大家吟唱一些歷史或鄉野典故的傳統歌曲,祈求來年健康及豐收。夜裏,大人也會穿著傳統服飾演奏Plugul(the big plow),也意為祈福。<ref>[https://lebut.style/%E6%96%B0%E5%B9%B4%E7%BF%92%E4%BF%97%E6%96%87%E5%8C%96%E9%9B%99%E8%83%9E%E8%83%8E-%E5%8F%B0%E7%81%A3vs%E7%BE%85%E9%A6%AC%E5%B0%BC%E4%BA%9E/ 新年習俗文化雙胞胎-台灣VS羅馬尼亞]。</ref>

====偷新娘====
羅馬尼亞的一種[[婚禮]]遊戲,假綁匪會在婚宴上趁新郎和賓客不注意時把新娘帶走一兩個小時,向新郎要求「[[贖金]]」,贖金可能是簡單的幾瓶[[威士忌]]酒或一些浪漫花招,由新人和賓客配合演出,期間可以盡情飲酒作樂。<ref>[https://weddingfun.pixnet.net/blog/post/44632384 羅馬尼亞習俗—綁架新娘]。</ref>


== '''文學與藝術''' ==
== '''文學與藝術''' ==
[[File:AntonPann.jpg|thumb|180px|right|[[Anton Pann]]]]
[[File:AntonPann.jpg|thumb|180px|right|[[Anton Pann]]]]
[[File:Eminescu.jpg|thumb|150px|left|[[米哈伊·愛明內斯庫]]]]
[[File:Eminescu.jpg|thumb|150px|left|[[米哈伊·愛明內斯庫]]]]
以羅馬尼亞文書寫的文件留存至今最早可追溯到1521年的[[Neacșu's Letter]],早期羅馬尼亞人受[[東正教]]影響很深,當時的羅馬尼亞書籍多是宗教經典,而且多數是以古[[斯拉夫文]]和[[拉丁文]]出版,第一本完整的羅馬尼亞文版本的聖經直至17世紀末才出現。1688年,[[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斯納戈夫鄉]]的修道院僧侶翻譯並印刷了“ Biblia de la București“(布加勒斯特聖經)。
以羅馬尼亞文書寫的文件留存至今最早可追溯到1521年的[[Neacșu's Letter]],早期羅馬尼亞人受[[東正教]]影響很深,當時的羅馬尼亞書籍多是宗教經典,而且多數是以古[[斯拉夫文]]和[[拉丁文]]出版,第一本完整的羅馬尼亞文版本的聖經直至17世紀末才出現。1688年,[[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斯納戈夫鄉]]的修道院僧侶翻譯並印刷了“ Biblia de la București”(布加勒斯特聖經)。
羅馬尼亞在18世紀成爲[[奧斯曼帝國]]的土地,奧斯曼帝國決定不允許羅馬尼亞統治者進入[[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而是通過[[法那爾人]]做爲[[伊斯坦堡]]和當地之間的溝通橋梁。
羅馬尼亞在18世紀成爲[[奧斯曼帝國]]的土地,奧斯曼帝國決定不允許羅馬尼亞統治者進入[[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而是通過[[法那爾人]]做爲[[伊斯坦堡]]和當地之間的溝通橋梁。
因此,希臘文化影響了羅馬尼亞文學的發展。例如,18世紀知名的詩人[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cu_V%C4%83c%C4%83rescu AlecuVăcărescu],他以古希臘詩人[[阿那克里翁]]的傳統創作了情歌。他的父親Ienăchiţă也是一位詩人,但他也寫了第一本[[羅馬尼亞語語法]],而他的兒子Iancu可能是那一個世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Anton Pann雖然帶有希臘血統,卻也是個羅馬尼亞語詩人,在他的軼事中開展了人喜劇,他試圖闡述[[奧斯曼帝國]]在[[羅馬尼亞]]土地上帶來的一些[[巴爾幹]]精神和[[民間傳說]]。然而,下一代羅馬尼亞作家則向[[啓蒙時代]]的[[歐洲]]尋求靈感,其中包括[[格奧爾基·阿薩奇]],Ion Budai-Deleanu和Dinicu Golescu。
因此,希臘文化影響了羅馬尼亞文學的發展。例如,18世紀知名的詩人[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cu_V%C4%83c%C4%83rescu AlecuVăcărescu],他以古希臘詩人[[阿那克里翁]]的傳統創作了情歌。他的父親Ienăchiţă也是一位詩人,但他也寫了第一本[[羅馬尼亞語語法]],而他的兒子Iancu可能是那一個世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Anton Pann雖然帶有希臘血統,卻也是個羅馬尼亞語詩人,在他的軼事中開展了人喜劇,他試圖闡述[[奧斯曼帝國]]在[[羅馬尼亞]]土地上帶來的一些[[巴爾幹]]精神和[[民間傳說]]。然而,下一代羅馬尼亞作家則向[[啓蒙時代]]的[[歐洲]]尋求靈感,其中包括[[格奧爾基·阿薩奇]],Ion Budai-Deleanu和Dinicu Golescu。
不過説到羅馬尼亞文學大家不得不提及[[米哈伊·愛明內斯庫]]和[[揚·克里安格]],前者是羅馬尼亞文化19世紀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出生於[[摩爾達維亞]],幼時離家出走隨著劇團遊歷羅馬尼亞多個地區,並且在16時出版了個人第一部詩集。從[[維也納]]深造後返羅馬尼亞持續寫作和出版他的作品,在他畢生的作品中,最被文評家稱頌的是『金星』(Luceafărul),而『多伊娜』(Doina)則是帶有强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詩歌。後者則是出生在[[摩爾達維亞]]的村莊,他的童年徜徉在家鄉茂密的森林和純净的河水,爲了達成母親的期望,他後來離開家鄉成爲了一名牧師和教師,這些經驗在未來帶給了他豐沛的靈感來源,他的著名作品包括了『我的童年回憶』(Amintiri din Copilarie),他的諸多作品被翻譯超過了20種語言。
不過説到羅馬尼亞文學大家不得不提及[[米哈伊·愛明內斯庫]]和[[揚·克里安格]],前者是羅馬尼亞文化19世紀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出生於[[摩爾達維亞]],幼時離家出走隨著劇團遊歷羅馬尼亞多個地區,並且在16時出版了個人第一部詩集。從[[維也納]]深造後返羅馬尼亞持續寫作和出版他的作品,在他畢生的作品中,最被文評家稱頌的是『金星』(Luceafărul),而『多伊娜』(Doina)則是帶有强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詩歌。後者則是出生在[[摩爾達維亞]]的村莊,他的童年徜徉在家鄉茂密的森林和純净的河水,爲了達成母親的期望,他後來離開家鄉成爲了一名牧師和教師,這些經驗在未來帶給了他豐沛的靈感來源,他的著名作品包括了『我的童年回憶』(Amintiri din Copilarie),他的諸多作品被翻譯超過了20種語言。


== '''現況''' ==
== '''現況''' ==
'''
'''
在[[羅馬尼亞]]的歷史學家看來,他們的民族是由[[羅馬]]軍團與[[達契亞人]]結合的結果,接受的是拉丁文化。1848年[[歐洲革命]]以後,生活在羅馬尼亞的人們開始民族覺醒,[[民族主義]]蔓延,歷史學家開始搜集過去有關自己民族與羅馬帝國的淵源,羅馬尼亞人認為印證自己是羅馬軍團的後代有助於團結民族的精神。
<ref>[https://www.luoow.com/dc_tw/108732242 走進羅馬尼亞總統府,我們這樣跟羅馬尼亞的靈魂對話]。</ref>

在過去一百年來,羅馬尼亞人透過文學、音樂、建築、美術等創造力溯源民族的過去,試圖證明自己是羅馬帝國遺留在[[東歐]]的後裔,他們對拉丁文化有認同感,在一片[[斯拉夫]]文化圈中拉丁身份變成為羅馬尼亞人的一種自我身份標榜,上千年的斯拉夫和[[遊牧民族]]統治過去,羅馬尼亞人仍保持了自身的拉丁民族文化。<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12769 罗马尼亚是如何在上千年的斯拉夫和游牧民族统治下保持了拉丁语系的语言和自身民族文化而不被同化的?]。</ref>

十九世紀下半葉,羅馬尼亞的知識份子向同屬拉丁文化圈的[[法國]]學習,東歐的流亡份子紛紛移向法國追求民族獨立。十九世紀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後,這群知識份子經歷的認祖歸宗浪潮來到高點,迎來了達契亞民族風的回歸,在這樣的辯論中產生幾種立場,一派人認為羅馬尼亞人就是拉丁人,一派人認為達契亞人才是羅馬尼亞人的真正祖宗,還有一派人認為,羅馬尼亞人是羅馬軍團征服達契亞人以後兩個民族混合的結果,這種說法也成為現在歷史最主流的引述。

二十世紀羅馬尼亞人的民族獨立精神體現在[[建築]]上就是「新羅馬尼亞主義」的建築風格以及法國風格的建築,今天尚能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街頭看見許多。而到了[[共產]]時期,羅馬尼亞人最大的驕傲,是有能力為全家人供應食物,因此「全家人圍坐在一桌粗茶淡飯前」,成為共產時代末期羅馬尼亞群眾象徵。歷經各種入侵和統治的羅馬尼亞民族,至今能仍維持個體的個人尊重和健康的自我認同。<ref> {{Cite book | author = Robert D. Kaplan | title = 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 | location = 台北市 | publisher = 馬可孛羅出版社 | date = 2017 | pages = p.114-p.115 | ISBN = 9789869510394 | language=zh}} </ref>

而當代的羅馬尼亞人,也發展許多因應[[全球化]]浪潮的產物,例如羅馬尼亞的[[女巫]]有提供[[視訊]]占卜和作法的服務,也可以聯合巫術進行反貪腐浪潮,透過[[facebook]]直播,可以看見女巫們舉辦的大型[[儀式]],替手腳不乾淨的羅馬尼亞[[議員]]降下詛咒。「數位巫術」成為羅馬尼亞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新結果。<ref>[https://dq.yam.com/post.php?id=11060 視訊施法也沒問題! 那些對網路駕輕就熟的羅馬尼亞女巫]。</ref>

== '''參考書籍''' ==
== '''參考書籍''' ==
* [[George Călinescu]], ''Istoria literaturii române de la origini până în prezent'' ("The History of Romanian Literature from its origins till present day"), 1941
* [[George Călinescu]], ''Istoria literaturii române de la origini până în prezent'' ("The History of Romanian Literature from its origins till present day"), 1941
* [[Nicolae Iorga]], ''Istoria literaturii româneşti'' ("The History of Romanian Literature"), 1929
* [[Nicolae Iorga]], ''Istoria literaturii româneşti'' ("The History of Romanian Literature"), 1929
*羅馬尼亞史,2010 Nicolae Klepper著,李騰譯,ISBN:978-7-5473-0221-7,上海:東方出版社
*羅馬尼亞史,2010 Nicolae Klepper著,李騰譯,ISBN:978-7-5473-0221-7,上海:東方出版社
*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2017 Robert D. Kaplan著,徐麗松譯,ISBN:9789869510394,台北:馬可孛羅出版社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2020年6月23日 (二) 00:52的最新版本

羅馬尼亞族
Romanian
總人口
世界人口約24000000至30000000人
分佈地區
主要分布羅馬尼亞(16792868)、摩爾多瓦共和國(192800人
語言
羅馬尼亞語
宗教信仰
希臘東正教羅馬公教新教
相关族群
其他羅曼語族人(主要是Vlachs摩爾多瓦人

羅馬尼亞人是日耳曼族其中一支,主要分布於羅馬尼亞,擁有共通的文化,祖先,並以羅馬尼亞語為共通語言,羅馬尼亞語源自於拉丁語言,也是巴爾幹地區分布最廣的日耳曼語支,根據2011年的羅馬尼亞人口普查,低於百分之八十九的羅馬尼亞國民認為自己是羅馬尼亞人。

關於人口普查的結果,其中一種解釋為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人也被算在羅馬尼亞人中,後者則成為構成該國家大多數人口的其中之一。羅馬尼亞人也少量分布在鄰近中、東歐國家,尤其是匈牙利、捷克共和國、烏克蘭(包含摩爾多瓦人)、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

現今據估計,世界上羅馬尼亞人總數大約是二千六百萬至三千萬人,主要取決於對羅馬尼亞人一詞的定義,源自於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共和國的羅馬尼亞人、移民、以羅馬尼亞語為母語的人及巴爾幹半島上的使用日耳曼語系的族群,也被學者和羅馬尼亞學院(Romanian Academy)認為是更廣泛的組成羅馬尼亞人,特別是阿羅曼人、Megleno-Romanians、Istro-Romanians、Vlachs of Serbia以及在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或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地理環境

[编辑]

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多瑙河為界,多瑙河與普魯特河匯流於羅馬尼亞境內流入黑海,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是歐洲最大的三角洲

境內主要以平原山地丘陵各佔1/3組成,喀爾巴阡山脈半環於中部,山脈以西為川西凡尼亞高原,以東為摩爾多瓦高原,以南為多瑙河平原和多布羅加丘陵。

羅馬尼亞氣候屬於大陸性氣候,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落在攝氏十度左右,年降雨量大約為600-800毫米。森林面積約為國土面積的27%左右,石油天然氣為境內重要自然資源。藍色多瑙河喀爾巴阡山脈黑海為羅馬尼亞重要的三大地理資源。

歷史沿革

[编辑]

古代

[编辑]

西元106年,羅馬帝國入侵今羅馬尼亞領土內古達契亞人居住的地區,羅馬皇帝圖拉真的軍隊擊敗了達契亞的統治者底西帕拉斯的軍隊。[1]兩世紀後,羅馬的執政權在哥特人和卡爾皮人的壓力下撤出此地。 羅馬尼亞人民的起源有兩種理論,第一種,被稱為達哥-羅馬社群理論(Daco-Roman continuity theory),他們生活在羅馬一省的達契亞地區,是羅馬人以及被羅馬化的原居民的後代。第二種說法,羅馬尼亞人是由前羅馬的伊利里亞莫西亞色雷斯馬其頓等地區的羅馬人和被羅馬化的原住民們,由南往北遷移入現今他們所居住的地區的。

根據第一種理論,羅馬尼亞人是指居住在現在的羅馬尼亞及其近鄰的原住居民的後裔——色雷斯人(達契亞人和蓋塔人)以及羅馬軍團士兵和殖民者。 在兩次與羅馬軍團的戰爭中(西元101-102年和西元105-106年之間),羅馬皇帝圖拉真成功擊敗了達契亞人,達契亞的大部分地區成為羅馬的一個省。 由於羅馬殖民的因素,城市中心迅速發展,拉丁語被大量使用,達契亞的部分地區快速地被羅馬文明同化,這樣的過程大概於十世紀時,當地人也開始對斯拉夫人進行同化而結束。[2] 根據第二種多瑙河以南起源論,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羅馬人和伊利里亞、莫西亞和色雷斯的羅馬化民族結合,北移穿過多瑙河,進入了現代羅馬尼亞地區。在多瑙河以南的希臘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地區,仍然存在說不同方言的羅馬尼亞語的小人口群體,但不知道他們是否從更北部移民來巴爾幹半島和達契亞地區。多瑙河以南起源論通常將阿爾巴尼亞北部或莫西亞(現代的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北部)看作是羅馬尼亞人起源的特定區域。

研究顯示在東南歐(希臘、阿爾巴尼亞),特別是在德涅斯特-喀爾巴阡山脈(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等地的人群中,存在著些微的遺傳基因差異。[3]儘管它們之間的差異程度很低,但是透過基因樹狀圖重建和主成分分析,仍可以在巴爾幹喀爾巴阡山脈(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馬其頓、加告茲)的人群和巴爾幹地中海地區(希臘、阿爾巴尼亞、土耳其)的人群間,發現些微的基因差異。 德涅斯特-喀爾巴阡山脈地區和東南歐地區的人口間的遺傳親緣關係並不反映他們的語言關係。據研究表明,這些地區的民族和遺傳分化結果很大程度上彼此獨立。[4]

中世紀到近代早期

[编辑]

羅馬尼亞人的祖先在中世紀時被稱之爲弗拉赫人,這個名字字根來自於古日耳曼語,用來指稱說羅曼語的人和凱爾特人。在民族大遷徙時代,除了部分族群(阿羅蒙人、伊斯特里亞-羅馬尼亞人、梅格蘭尼-羅馬尼亞人)之外,弗拉赫人遍佈巴爾幹半島,包括外西凡尼亞[5]、穿越喀爾巴阡山脈[6]北至波蘭,西抵摩拉維亞(今捷克東部的一個地區),東臨烏克蘭西部的沃里尼亞,而信仰天主教東正教的弗拉赫人則則在現在的克羅埃西亞地區成爲了克羅埃特人和塞爾布人。[7]

隨著後來新移民如:斯拉夫人、保加爾人、匈牙利人塔塔爾人等陸續移入,羅馬尼亞人組織起農業公社 (obști),在14世紀發展成大型中央集權國家,而當時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個多瑙河公國出現,開始對抗奧斯曼帝國

在中世紀晚期,著名的羅馬尼亞君主,如:摩爾多瓦的波格丹一世、斯特凡三世、米爾恰一世、勇敢的米哈伊弗拉德三世等活躍於中歐大地,發動戰爭並領導十字軍反擊當時持續擴張的奧斯曼帝國,有時甚至會因此跟波蘭王國匈牙利王國結盟。

最終,雖然整個巴爾幹半島奧斯曼帝國吞併,但是摩爾多瓦和瓦拉奇亞並沒有完全被奧斯曼帝國所征服,因為這兩個公國都已成為自治國家(其他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領土並非如此)。至於外西凡尼亞這個羅馬尼亞人大量居住的區域,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直到1687年這個公國才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疆域的一部分。 1600年,這三個公國在瓦拉奇王子“勇敢的米恰伊”的統治下維持了幾個月的統一。[8]

直到1541年,外西凡尼亞還是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匈牙利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於成爲了是一個由匈牙利貴族統治的自治公國。 1699年它成為哈布斯堡王朝領土的一部分,而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將布科維納地區給奧匈帝國,1812年時,俄國人佔領了摩爾達維亞東部,即現在的比薩拉比亞。

近代晚期

[编辑]

在整個歐洲的浪漫主義自由主義革命的1848年,特蘭西瓦尼亞撒克遜人和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人(在奧地利帝國代表的一貫支持下)成功地反對了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目標,兩位著名的歷史人物:艾夫拉姆•安庫(Avram Iancu)和斯蒂芬•路德維希(Stephan Ludwig Roth)領導了羅馬尼亞-撒克遜人一方。

另一方面,1848年的瓦拉幾亞革命(Wallachian Revolution )以及摩爾達維亞革命(Moldavian Revolution)(旨在擺脫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的外國統治),對羅馬尼亞東部和南部地區傳播自由意識的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最後皆未成功。在1859年,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奇亞各選舉出同一位統治者,即亞歷山大·約翰·庫薩(Alexander John Cuza),因此事實上羅馬尼亞聯合公國從1859到1881年是統一的。

1870年代,羅馬尼亞聯合公國(當時由Hohenzollern-Sigmaringen Domnitor Carol I領導)進行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獨立戰爭,羅馬尼亞的獨立於1878年在《柏林條約》中得到正式承認。儘管新成立的羅馬尼亞王國最初與奧匈帝國結盟,但羅馬尼亞拒絕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羅馬尼亞只有在受到奧匈帝國的攻擊時才有義務發動戰爭。1916年,羅馬尼亞以協約國一方參戰。

結果在戰爭結束時,特蘭西瓦尼亞、貝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通過一系列國際和平條約被併入羅馬尼亞,從而在斐迪南一世國王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個更強大的王國。到1920年,據信羅馬尼亞人民僅在羅馬尼亞王國地區就超過1500萬,這一數字比瑞典丹麥荷蘭的總和還多。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又有兩個君主登上羅馬尼亞王位,即Carol IIMichael I。這兩位被視為著政治動盪中努力維持君主立憲制以支持其他極權主義的政權,統治手段多採絕對君主制軍事獨裁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馬尼亞王國失去了東西方的領土,因為特蘭西瓦尼亞北部通過第二次維也納裁定(Second Vienna Award)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而比薩拉比亞和布科維納北部則由蘇聯佔領,分別屬於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家庭與婚姻

[编辑]

家庭

[编辑]

羅馬尼亞人家長非常重視兒童教育,保護兒童和兒童的操性,被認為是家長的首要責任。他們會投注大量心血來養育孩童,學校教育也在羅馬尼亞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學生被期待表現良好,且在學校成績優異會被表揚,因此,學業成績比課外活動和休閒娛樂重要。而孩童的成功也成為家長的希望和驕傲。羅馬尼亞人鼓勵互相依賴的家庭結構,家長傾力照顧孩童,而孩童需得順從並尊敬家長,並在他們晚年時照顧他們。

對大家庭和朋友的關係也是羅馬尼亞人重視的價值,複雜的家庭關係和義務規範了個人在大家庭裡的責任,如:祖父母會幫忙照顧孩子。在共產政權統治期間,朋友在社會網絡中扮演情感和智識的連結和支持,在過渡期,由於經濟緊縮,朋友間以經濟支援作為聯繫。此外,在獨生子女家庭,朋友則被視為手足。

宗教在羅馬尼亞人家庭中也具有深厚的影響力,家庭習俗通常和宗教息息相關,如:婚禮和葬禮等儀式,富有宗教特色。聖誕節和復活節為重要節日,以主保聖人的名字命名的人,也會參加各個聖人的節日。[9]

婚姻

[编辑]

羅馬尼亞語中有句俗話“Câte bordeie, atâtea obiceie”,可譯為「各個家庭,各種習俗。」

居住在鄉村地區的羅馬尼亞人傾向維持穿戴傳統服飾,且派對上的酒水、食物都是自家製的,地點就在自家後院。婚禮通常在星期六及日舉行,時間從第一天早上到第二天早上,最常在夏天舉行,而大齋期主降生齋期等東正教齋戒日不舉辦婚禮。教父母也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負擔財務支出,還得擔任新人的榜樣,也被視為家庭的一份子。

婚禮早上,伴郎會幫準新郎剃鬍子,象徵從男孩轉變成男人,再驅車前往新娘家。新娘則在伴娘、母親的打扮下,最後由教母披上頭紗,才能夠見新郎,而新郎在見到新娘前,會先見到安排好的另一假新娘,作為娛樂節目。在離開前,新娘的教母和母親會在新娘頭上,打碎一個蛋糕並分給賓客,新郎離開前會被男人或男孩們擋住,需要給予他們糖果或酒水才能通過。

婚禮遊行從自家到市政府,再到教堂舉行宗教儀式,接著就是持續整夜的派對,甚至會有綁架新娘的節目。教母會取下新娘的頭紗並換成圍巾,象徵女孩轉變為女人。

羅馬尼亞人相信在雨天結婚代表財富和祝福,新娘在婚禮上哭泣會讓她婚後快樂,在五月結婚將會早早結束,新娘若讓捧花落地代表很快就會離婚。[10]

產業與生活

[编辑]

羅馬尼亞飲食中大量使用大蒜,比如常見沾醬Mujdei主要成分便是蒜泥[11]

傳統上也有大蒜相關的創作,像是由多顆大蒜編成的大蒜環,形似花圈

大蒜種植在羅馬尼亞人生活的地區,尤其是科珀勒烏鄉被視為特產。該地區也曾獲得最長大蒜環的世界紀錄[12]

信仰與習俗

[编辑]

宗教

[编辑]

羅馬尼亞人絕大多數是東正教徒,屬於羅馬尼亞正教會(東正教或東正教的一個分支,包括希臘東正教俄羅斯東正教等等),少部分人信仰天主教[13]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羅馬尼亞境內93.6%的羅馬尼亞人稱自己為羅馬尼亞東正教徒[14] ,但是,現代的羅馬尼亞人並不常上教會。根據2006年歐洲趨勢表(Eurobarometer)的一項民意調查,只有23%的羅馬尼亞人每週上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教會。[15]

羅馬尼亞人沒有使用宗教曆法,歷史學家由語言學考古學的研究發現,羅馬尼亞人的祖先在羅馬帝國時代採信多神教,後來在西元4世紀,當基督教君士坦丁皇帝頒佈為羅馬帝國的正式宗教時,接受了基督教。

東西教會大分裂(西元1054年)之後,出現了天主教庫曼汗國(後來在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分成兩個教區)。但這是特例而非常態,因為在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國教仍是東正教。

像所有其他拉丁語言一樣,與基督教相關的羅馬尼亞語單詞都從拉丁語繼承而來,例如上帝(“ Dumnezeu ” <Domine Deus),教堂(“biserică” < basilica),十字架(“ cruce” <crux,-cis) ),天使(“înger” <angelus),聖徒(“sfân(t)” <sanctus),聖誕節(“Crăciun”<creatio,-onis),基督教(“creştin”< christianus),復活節(“paște”<paschae),罪(“păcat”<peccatum),受洗(“a boteza”<batizare),牧師(“ preot” <presbiterum),祈禱(“a ruga” <rogare),信仰(“ credință” <credentia)等等。

特殊習俗

[编辑]

羅馬尼亞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民間傳統,由於羅馬尼亞的鄉村特色,各種富有創造力的傳統文化一直延續到今天。 羅馬尼亞豐富的民俗傳統得到了許多來源的滋養,其中一些來源早於羅馬人的佔領。傳統的民間藝術包括木雕、陶瓷、服裝的編織和刺繡、家庭裝飾品、舞蹈和豐富多樣的民間音樂。

麵包與鹽

[编辑]

傳統的羅馬尼亞習俗中,麵包鹽巴是歡迎客人的招待,當客人到來時,會獻出新鮮麵包,請客人將麵包蘸著鹽吃。[16]

棕熊節

[编辑]

每年歲末年終的十二月,民眾會打扮成棕熊的樣子,披上真熊皮製成的道具服,在村莊裡成群遊街,拜訪家家戶戶並入內唱歌跳舞,以除去過去一年的惡靈和晦氣,為來年祈求好運。[17]

新年習俗

[编辑]

新年前夕的早晨,孩子們會在身上掛著鈴鐺,結隊上街表演Plugusorul(the little plow),對著大家吟唱一些歷史或鄉野典故的傳統歌曲,祈求來年健康及豐收。夜裏,大人也會穿著傳統服飾演奏Plugul(the big plow),也意為祈福。[18]

偷新娘

[编辑]

羅馬尼亞的一種婚禮遊戲,假綁匪會在婚宴上趁新郎和賓客不注意時把新娘帶走一兩個小時,向新郎要求「贖金」,贖金可能是簡單的幾瓶威士忌酒或一些浪漫花招,由新人和賓客配合演出,期間可以盡情飲酒作樂。[19]

文學與藝術

[编辑]
Anton Pann
米哈伊·愛明內斯庫

以羅馬尼亞文書寫的文件留存至今最早可追溯到1521年的Neacșu's Letter,早期羅馬尼亞人受東正教影響很深,當時的羅馬尼亞書籍多是宗教經典,而且多數是以古斯拉夫文拉丁文出版,第一本完整的羅馬尼亞文版本的聖經直至17世紀末才出現。1688年,布加勒斯特附近的斯納戈夫鄉的修道院僧侶翻譯並印刷了“ Biblia de la București”(布加勒斯特聖經)。 羅馬尼亞在18世紀成爲奧斯曼帝國的土地,奧斯曼帝國決定不允許羅馬尼亞統治者進入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而是通過法那爾人做爲伊斯坦堡和當地之間的溝通橋梁。 因此,希臘文化影響了羅馬尼亞文學的發展。例如,18世紀知名的詩人AlecuVăcărescu,他以古希臘詩人阿那克里翁的傳統創作了情歌。他的父親Ienăchiţă也是一位詩人,但他也寫了第一本羅馬尼亞語語法,而他的兒子Iancu可能是那一個世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Anton Pann雖然帶有希臘血統,卻也是個羅馬尼亞語詩人,在他的軼事中開展了人間喜劇,他試圖闡述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土地上帶來的一些巴爾幹精神和民間傳說。然而,下一代羅馬尼亞作家則向啓蒙時代歐洲尋求靈感,其中包括格奧爾基·阿薩奇,Ion Budai-Deleanu和Dinicu Golescu。 不過説到羅馬尼亞文學大家不得不提及米哈伊·愛明內斯庫揚·克里安格,前者是羅馬尼亞文化19世紀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出生於摩爾達維亞,幼時離家出走隨著劇團遊歷羅馬尼亞多個地區,並且在16時出版了個人第一部詩集。從維也納深造後返羅馬尼亞持續寫作和出版他的作品,在他畢生的作品中,最被文評家稱頌的是『金星』(Luceafărul),而『多伊娜』(Doina)則是帶有强烈民族主義色彩的詩歌。後者則是出生在摩爾達維亞的村莊,他的童年徜徉在家鄉茂密的森林和純净的河水,爲了達成母親的期望,他後來離開家鄉成爲了一名牧師和教師,這些經驗在未來帶給了他豐沛的靈感來源,他的著名作品包括了『我的童年回憶』(Amintiri din Copilarie),他的諸多作品被翻譯超過了20種語言。

現況

[编辑]

羅馬尼亞的歷史學家看來,他們的民族是由羅馬軍團與達契亞人結合的結果,接受的是拉丁文化。1848年歐洲革命以後,生活在羅馬尼亞的人們開始民族覺醒,民族主義蔓延,歷史學家開始搜集過去有關自己民族與羅馬帝國的淵源,羅馬尼亞人認為印證自己是羅馬軍團的後代有助於團結民族的精神。 [20]

在過去一百年來,羅馬尼亞人透過文學、音樂、建築、美術等創造力溯源民族的過去,試圖證明自己是羅馬帝國遺留在東歐的後裔,他們對拉丁文化有認同感,在一片斯拉夫文化圈中拉丁身份變成為羅馬尼亞人的一種自我身份標榜,上千年的斯拉夫和遊牧民族統治過去,羅馬尼亞人仍保持了自身的拉丁民族文化。[21]

十九世紀下半葉,羅馬尼亞的知識份子向同屬拉丁文化圈的法國學習,東歐的流亡份子紛紛移向法國追求民族獨立。十九世紀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後,這群知識份子經歷的認祖歸宗浪潮來到高點,迎來了達契亞民族風的回歸,在這樣的辯論中產生幾種立場,一派人認為羅馬尼亞人就是拉丁人,一派人認為達契亞人才是羅馬尼亞人的真正祖宗,還有一派人認為,羅馬尼亞人是羅馬軍團征服達契亞人以後兩個民族混合的結果,這種說法也成為現在歷史最主流的引述。

二十世紀羅馬尼亞人的民族獨立精神體現在建築上就是「新羅馬尼亞主義」的建築風格以及法國風格的建築,今天尚能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街頭看見許多。而到了共產時期,羅馬尼亞人最大的驕傲,是有能力為全家人供應食物,因此「全家人圍坐在一桌粗茶淡飯前」,成為共產時代末期羅馬尼亞群眾象徵。歷經各種入侵和統治的羅馬尼亞民族,至今能仍維持個體的個人尊重和健康的自我認同。[22]

而當代的羅馬尼亞人,也發展許多因應全球化浪潮的產物,例如羅馬尼亞的女巫有提供視訊占卜和作法的服務,也可以聯合巫術進行反貪腐浪潮,透過facebook直播,可以看見女巫們舉辦的大型儀式,替手腳不乾淨的羅馬尼亞議員降下詛咒。「數位巫術」成為羅馬尼亞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新結果。[23]

參考書籍

[编辑]
  • George Călinescu, Istoria literaturii române de la origini până în prezent ("The History of Romanian Literature from its origins till present day"), 1941
  • Nicolae Iorga, Istoria literaturii româneşti ("The History of Romanian Literature"), 1929
  • 羅馬尼亞史,2010 Nicolae Klepper著,李騰譯,ISBN:978-7-5473-0221-7,上海:東方出版社
  • 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2017 Robert D. Kaplan著,徐麗松譯,ISBN:9789869510394,台北:馬可孛羅出版社

參考資料

[编辑]
  1. ^ Rita J. Markel,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p. 17,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7
  2.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O.Ed. "The ethnogenesis of the Romanian people was probably completed by the 10th century. The first stage, the Romanization of the Geto-Dacians, had now been followed by the second,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Slavs by the Daco-Romans".
  3. ^ Varzari, Alexander; Stephan, Wolfgang; Stepanov, Vadim; Raicu, Florina; Cojocaru, Radu; Roschin, Yuri; Glavce, Cristiana; Dergachev, Valentin; Spiridonova, Maria; Schmidt, Horst D.; Weiss, Elisabeth. Population history of the Dniester–Carpathians: Evidence from Alu markers.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7, 52 (4): 308–16. PMID 17387576. doi:10.1007/s10038-007-0113-x可免费查阅. 
  4. ^ Romanians
  5. ^ Peoples of Europe需要免费注册. Marshall Cavendish Corporation. 2002: 408. ISBN 0-7614-7378-5. vlachs maramures. 
  6. ^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Hungary – Romania (Rumania) Boundary (PDF) 47. US Office of the Geographer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15 April 1965 [10 January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 October 2015).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7. ^ Hammel, E. A. and Kenneth W. Wachter. The Slavonian Census of 1698. Part I: Structure and Mea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8. ^ Stoica, Vasile. The Roumanian Question: The Roumanians and their Lands. Pittsburgh: Pittsburgh Printing Company. 1919: 18. 
  9. ^ unknown. Romania Family Values. 1 minute read. [2020-05-07]. 
  10. ^ newsroom. Weddings in Romania, a step-by-step guide. Romania-Insider.com. [2019-02-10]. 
  11. ^ DEXOnline http://www.dexonline.news20.ro/cuvant/mujdei.html.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2. ^ Adina Lepadatu. Longest garlic braid: The commune of Copalau. World Record Academy. [Nov 21, 2018]. 
  13. ^ Marian, Mircea. IRES: Aproape 9 din 10 români se consideră religioși, dar doar 10% țin post. Evenimentul Zilei. 11 April 2015 (罗马尼亚语). 
  14. ^ Populația stabilă după religie – județe, municipii, orașe, comune. Institutul Național de Statistică (罗马尼亚语). 
  15. ^ National Report: Romania – Autumn 2006 (PDF).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barometer: 25. 20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5 June 2007) (罗马尼亚语). 
  16. ^ 麵包和鹽
  17. ^ 【習俗】羅馬尼亞的棕熊人年終除惡靈
  18. ^ 新年習俗文化雙胞胎-台灣VS羅馬尼亞
  19. ^ 羅馬尼亞習俗—綁架新娘
  20. ^ 走進羅馬尼亞總統府,我們這樣跟羅馬尼亞的靈魂對話
  21. ^ 罗马尼亚是如何在上千年的斯拉夫和游牧民族统治下保持了拉丁语系的语言和自身民族文化而不被同化的?
  22. ^ Robert D. Kaplan. 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 台北市: 馬可孛羅出版社. 2017: p.114–p.115. ISBN 9789869510394 (中文). 
  23. ^ 視訊施法也沒問題! 那些對網路駕輕就熟的羅馬尼亞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