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紅:修订间差异
→發展歷史: 修饰语句 |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 |
||
(未显示23个用户的39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Refimprove|time=2013-06-24T13:41:33+00:00 }} |
|||
{{mergeto|Neway|time=20100325}}{{expand|time=2007-09-26T20:11:27Z}} |
|||
[[File:HK TST 加拿分道 Carnarvon Road 格蘭中心 Grand Centre Red Box OK.JPG|thumb|300px|[[ |
[[File:HK TST 加拿分道 Carnarvon Road 格蘭中心 Grand Centre Red Box OK.JPG|thumb|300px|[[香港]][[尖沙咀]][[加拿芬道]]的加州紅分店]] |
||
'''加州紅'''是一家 |
'''加州紅'''是一家1992年於[[香港]]成立的[[卡拉OK]]集團,過往曾經在香港、[[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擁有業務,但目前香港區業務已被其競爭對手[[Neway]]收購。全盛時期,加州紅在香港共有18間分店。加州紅創辦人為[[駱國安]],他亦擔任加州紅[[行政總裁]]及[[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 |
||
==發展歷史== |
==發展歷史== |
||
加州紅 |
加州紅在[[香港]]成立,當時第一間分店選址為[[世紀酒店]]Red Box,加州紅也是全港第一間中文電腦選曲系統,並提供餐飲服務的[[卡拉OK]]店。 |
||
1995年加州紅首先與[[唱片公司]]合作,出資推出[[鐳射影碟]],並於某時段獲優先權播放的方式,瞬即全城哄動,其他對手爭相效法,但其後導致香港幾間卡拉OK集團的惡性競爭和倒閉,導致香港卡拉OK市場只剩下加州紅和[[Neway]]兩個集團,形成[[寡頭壟斷]]。 |
|||
2000年加州紅正式進行「客戶分層」的改革——將各分店細分為「Red Box」和「Green Box」,於裝修或服務方面各有特色。2003年位於各區開設分店,由13間分店擴展至18間,其網站稱之為「十八團隊」。同年設立「Red Box Plus」,將獨立海景K套房率先引入市埸,成為社交名人的聚腳地。 |
|||
⚫ | |||
[[2003]]年加州紅於各區開設分店,由13間分店發展至18間。同年,加州紅設立「RedBox Plus」,將獨立海景K套房率先引入市埸,成為社交名人的聚腳地。 |
|||
2007至08年間,加州紅設立新品牌「K歌站」,並將原有的[[荃灣]]荃勝GreenBox、[[元朗]]GreenBox、[[淘大花園]]GreenBox連同新開設的[[大角咀]][[新九龍廣場]]分店統一以「K歌站」品牌營運。「K歌站」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免費無限次添飲無酒精飲品,並不是傳統每位顧客只會免費包兩杯無酒精飲品。加州紅亦推出部份歌曲的「專業試唱」版,所謂「專業試唱」是指其音樂、MV也與普通版相同,唯獨是沒有[[卡拉OK]]的字幕,只有原版MV的字幕。 |
|||
⚫ | |||
早於2000年間,加州紅與[[Neway]]成立「同成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向不同唱片公司洽談歌曲版權,但因[[Neway]]於2008年單方面中止同成的運作,並私下與部份唱片公司洽談獨家歌權(例如[[金牌大風]]、[[東亞唱片 (集團)]]、[[A Music]]等),再加上早年[[環球唱片 (香港)]]及旗下品牌([[新藝寶唱片]]、[[正東唱片]]及[[上華唱片]](香港))聯同[[華納唱片 (香港)]]及[[索尼音樂娛樂 (香港)]]等唱片公司成立卡拉OK版權代理公司[[K-net]]並自行售賣卡拉OK試唱權與酒吧及獨立經營之卡拉OK系統,故此加州紅失去了上述唱片公司歌手之歌曲試唱權。這些歌手的歌曲都不能在加州紅播放,亦導致加州紅市場佔有率進一步萎縮。 |
|||
2007-08年間,設立新品牌「K歌站」,並將原有的荃灣荃勝GreenBox、元朗GreenBox、淘大GreenBox連同新開設的大角咀新九龍廣場分店統一以「K歌站」品牌營運。 |
|||
2006年尾,加州紅先後在葵芳[[新都會廣場]]和黃埔聚寶坊開設YO Park<ref>蘋果日報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etw/magazine/article/20070105/3_6688077/%E8%AE%93-%E6%88%91-%E4%B8%80-%E6%AC%A1-%E7%8E%A9-%E5%80%8B-%E5%A4%A0-YO-Park 讓 我 一 次 玩 個 夠 YO Park] {{Wayback|url=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etw/magazine/article/20070105/3_6688077/%E8%AE%93-%E6%88%91-%E4%B8%80-%E6%AC%A1-%E7%8E%A9-%E5%80%8B-%E5%A4%A0-YO-Park |date=20190326090323 }}</ref>。 |
|||
[[2010年]][[2月22日]],有傳Neway將會收購加州紅<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222/3/gou9.html 傳Neway收購加州紅獨霸K壇],《星島日報》,2010年2月23日</ref>。Neway最終於[[3月7日]]完成收購加州紅,外界預料Neway會[[壟斷]]香港的卡拉OK行業。起初,Neway表示「加州紅」品牌會繼續使用,但現在不少「加州紅」的分店,不是結業,就是已經改用Neway品牌。<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07/4/gw53.html Neway宣布收購 加州紅品牌續用]</ref>而原來加州紅的現金卷,在原加州紅分店都不能使用。 |
|||
2008年尾,加州紅與[[K-net]]達成合作協議,加州紅斥資港幣1,200萬,透過[[K-net]]簽定三大國際唱片公司(環球唱片及其下品牌(新藝寶唱片、正東唱片及上華唱片(香港))、華納唱片(香港)及索尼音樂娛樂(香港))所有新舊歌曲之播放權,亦因此於不同時段向顧客徵收額外港幣1至7元的「[[卡拉OK版權費|歌權費]]」。 |
|||
<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426&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966794&cat_id=7349340</ref> |
|||
⚫ | |||
2009年加州紅推出「叻Book」服務,顧客可於網上預訂房間,以及預訂派對套餐。會員亦可透過其網站或分店內之點歌系統版面挑選「會員之歌」,以節省選曲時間;此外,會員還可以上載最多十條[[Youtube]]短片連結到其網站,然後可於各分店觀賞。同年更成立經理人公司,[[張智成]]為首位加盟的歌手,加州紅負責其商演、代言活動安排。 |
|||
===被同業收購=== |
|||
2010年2月22日,外界有傳[[Neway]]將會收購加州紅<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222/3/gou9.html 傳Neway收購加州紅獨霸K壇] {{Wayback|url=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222/3/gou9.html |date=20100226170723 }},《星島日報》,2010年2月23日</ref>。Neway最終於3月7日完成收購,作價達九位數字,外界預料此舉會[[壟斷]]香港卡拉OK行業,而行政總裁[[駱國安]]亦於同年3月1日離職,加州紅大部份高層亦被辭退。 |
|||
起初,Neway表示會繼續使用加州紅品牌,但於收購後三個月內,Neway卻不斷將加州紅的分店結業或是變成Neway名下。收購後除了引起市民對壟斷及Neway會否加價等問題的關注外,還有原加州紅的優惠過渡問題:<ref>{{Cite web |url=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07/4/gw53.html |title=Neway宣布收購 加州紅品牌續用 |accessdate=2010-03-08 |archive-date=2010-03-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309034108/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07/4/gw53.html |dead-url=no }}</ref>原本由加州紅發出的現金券,在已改稱Neway的前加州紅分店都不能使用,只能到當時僅存的元朗分店使用,但當元朗分店亦宣告結業後,Neway並沒有再提及原加州紅的優惠券可於哪裏使用。而Neway亦宣佈將「點紅點綠積分會」取消,所有積分咭於2010年5月3日起停止使用。持咭人可以於同年6月30日前,以10換1的方式(捨去餘數)將積分轉換至Neway的k-Fun系統內。<ref>[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426&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966794&cat_id=7349340 消費 blog:加州紅現金券過檔有阻滯] {{Wayback|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426&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966794&cat_id=7349340 |date=20100429233539 }},《蘋果日報》</ref> |
|||
⚫ | |||
==分店== |
==分店== |
||
===香港=== |
===香港=== |
||
自[[Neway]]於 |
自[[Neway]]於2010年3月初宣佈收購加州紅後,初時Neway將原有加州紅分店統一稱為「Red Box」,但隨後陸續把分店結束或轉為Neway名義繼續經營。直至2010年5月31日,最後一間以加州紅名義經營的分店——[[元朗]]Red Box(前稱「元朗K歌站」)結業,代表加州紅正式結束其18年生涯。 |
||
現時改以[[Neway]]名義營業的前加州紅分店包括: |
|||
*旺角新世紀分店 (前稱「新世紀Red Box」) |
|||
*觀塘APM分店 (前稱「apm Green Box遊樂場」) |
|||
*灣仔世紀分店 (前稱「世紀Red Box」) |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 |
||
香港加州紅於馬來西亞成立分店,目前共有 |
[[香港]]加州紅於[[馬來西亞]]成立分店,目前共有11間分店,其唯一主要對手仍為[[Neway]]。在馬來西亞經營的3種不同的分店如下: |
||
⚫ | |||
[[馬來西亞]]經營的4種不同的分店,如下: |
|||
⚫ | |||
*Red Box Ria:1間 |
|||
*Red Box Plus:1間 |
*Red Box Plus:1間 |
||
*Green |
*Green Box:3間 |
||
==中國分店商標的爭議== |
==中國分店商標的爭議== |
||
加州紅於[[廣州]]分店名為'''紅點 |
加州紅於[[廣州]]的分店名為'''紅點Red Box''',因為加州紅的商標早已被中國公司註冊,並以非常類似的名稱經營[[卡拉OK]]業務。因為紅點成立日期較中國公司經營的加州紅為晚,因此不少民眾誤以為中國公司經營的加州紅是港資的公司。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第47行: | 第48行: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http://www.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30123252/http://www.hkredbox.com/ 廣州紅點量販式KTV] |
||
*[http://www.hkredbox.com 廣州紅點量販式KTV] |
|||
{{HK-company-stub}} |
|||
[[ |
[[分類:香港卡拉OK公司]] |
||
[[Category:香港 |
[[Category:香港已結業公司]] |
||
[[Category:卡拉OK]] |
2020年12月22日 (二) 08:00的最新版本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6月24日) |
加州紅是一家1992年於香港成立的卡拉OK集團,過往曾經在香港、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擁有業務,但目前香港區業務已被其競爭對手Neway收購。全盛時期,加州紅在香港共有18間分店。加州紅創辦人為駱國安,他亦擔任加州紅行政總裁及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
發展歷史
[编辑]加州紅在香港成立,當時第一間分店選址為世紀酒店Red Box,加州紅也是全港第一間中文電腦選曲系統,並提供餐飲服務的卡拉OK店。
1995年加州紅首先與唱片公司合作,出資推出鐳射影碟,並於某時段獲優先權播放的方式,瞬即全城哄動,其他對手爭相效法,但其後導致香港幾間卡拉OK集團的惡性競爭和倒閉,導致香港卡拉OK市場只剩下加州紅和Neway兩個集團,形成寡頭壟斷。
2000年加州紅正式進行「客戶分層」的改革——將各分店細分為「Red Box」和「Green Box」,於裝修或服務方面各有特色。2003年位於各區開設分店,由13間分店擴展至18間,其網站稱之為「十八團隊」。同年設立「Red Box Plus」,將獨立海景K套房率先引入市埸,成為社交名人的聚腳地。
2004年4月,加州紅引入全新「GreenBox遊樂場」,將年青人喜愛的玩意如PS2,Snapshot,糖果Buffet,電影Trailer,明星牆紙等引入「GreenBox遊樂場」。2004年6月正式成立綠蘋果正能量少年團,藉此招募年輕唱K一族,唱K之餘與歌星一起做有意義的義工活動。同年12月推出「點紅點綠積分會」(dot.Red dot.Green積分會),讓顧客可憑唱K累積的分數,即場於各分店的智能換領站換取唱K優惠、禮券、獎品等。
2007至08年間,加州紅設立新品牌「K歌站」,並將原有的荃灣荃勝GreenBox、元朗GreenBox、淘大花園GreenBox連同新開設的大角咀新九龍廣場分店統一以「K歌站」品牌營運。「K歌站」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免費無限次添飲無酒精飲品,並不是傳統每位顧客只會免費包兩杯無酒精飲品。加州紅亦推出部份歌曲的「專業試唱」版,所謂「專業試唱」是指其音樂、MV也與普通版相同,唯獨是沒有卡拉OK的字幕,只有原版MV的字幕。
早於2000年間,加州紅與Neway成立「同成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向不同唱片公司洽談歌曲版權,但因Neway於2008年單方面中止同成的運作,並私下與部份唱片公司洽談獨家歌權(例如金牌大風、東亞唱片 (集團)、A Music等),再加上早年環球唱片 (香港)及旗下品牌(新藝寶唱片、正東唱片及上華唱片(香港))聯同華納唱片 (香港)及索尼音樂娛樂 (香港)等唱片公司成立卡拉OK版權代理公司K-net並自行售賣卡拉OK試唱權與酒吧及獨立經營之卡拉OK系統,故此加州紅失去了上述唱片公司歌手之歌曲試唱權。這些歌手的歌曲都不能在加州紅播放,亦導致加州紅市場佔有率進一步萎縮。
2006年尾,加州紅先後在葵芳新都會廣場和黃埔聚寶坊開設YO Park[1]。
2008年尾,加州紅與K-net達成合作協議,加州紅斥資港幣1,200萬,透過K-net簽定三大國際唱片公司(環球唱片及其下品牌(新藝寶唱片、正東唱片及上華唱片(香港))、華納唱片(香港)及索尼音樂娛樂(香港))所有新舊歌曲之播放權,亦因此於不同時段向顧客徵收額外港幣1至7元的「歌權費」。
2009年加州紅推出「叻Book」服務,顧客可於網上預訂房間,以及預訂派對套餐。會員亦可透過其網站或分店內之點歌系統版面挑選「會員之歌」,以節省選曲時間;此外,會員還可以上載最多十條Youtube短片連結到其網站,然後可於各分店觀賞。同年更成立經理人公司,張智成為首位加盟的歌手,加州紅負責其商演、代言活動安排。
被同業收購
[编辑]2010年2月22日,外界有傳Neway將會收購加州紅[2]。Neway最終於3月7日完成收購,作價達九位數字,外界預料此舉會壟斷香港卡拉OK行業,而行政總裁駱國安亦於同年3月1日離職,加州紅大部份高層亦被辭退。
起初,Neway表示會繼續使用加州紅品牌,但於收購後三個月內,Neway卻不斷將加州紅的分店結業或是變成Neway名下。收購後除了引起市民對壟斷及Neway會否加價等問題的關注外,還有原加州紅的優惠過渡問題:[3]原本由加州紅發出的現金券,在已改稱Neway的前加州紅分店都不能使用,只能到當時僅存的元朗分店使用,但當元朗分店亦宣告結業後,Neway並沒有再提及原加州紅的優惠券可於哪裏使用。而Neway亦宣佈將「點紅點綠積分會」取消,所有積分咭於2010年5月3日起停止使用。持咭人可以於同年6月30日前,以10換1的方式(捨去餘數)將積分轉換至Neway的k-Fun系統內。[4]
不過,Neway只是收購加州紅香港區的業務。馬來西亞加州紅表示,馬來西亞的加州紅與香港加州紅仍屬獨立運作,並且有當地股東坐鎮,故是次收購事件中,馬來西亞的加州紅沒有受到影響。[5]
分店
[编辑]香港
[编辑]自Neway於2010年3月初宣佈收購加州紅後,初時Neway將原有加州紅分店統一稱為「Red Box」,但隨後陸續把分店結束或轉為Neway名義繼續經營。直至2010年5月31日,最後一間以加州紅名義經營的分店——元朗Red Box(前稱「元朗K歌站」)結業,代表加州紅正式結束其18年生涯。
馬來西亞
[编辑]香港加州紅於馬來西亞成立分店,目前共有11間分店,其唯一主要對手仍為Neway。在馬來西亞經營的3種不同的分店如下:
- Red Box:7間
- Red Box Plus:1間
- Green Box:3間
中國分店商標的爭議
[编辑]加州紅於廣州的分店名為紅點Red Box,因為加州紅的商標早已被中國公司註冊,並以非常類似的名稱經營卡拉OK業務。因為紅點成立日期較中國公司經營的加州紅為晚,因此不少民眾誤以為中國公司經營的加州紅是港資的公司。
參考資料
[编辑]- ^ 蘋果日報 - 讓 我 一 次 玩 個 夠 YO Pa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傳Neway收購加州紅獨霸K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島日報》,2010年2月23日
- ^ Neway宣布收購 加州紅品牌續用. [201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9).
- ^ 消費 blog:加州紅現金券過檔有阻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
- ^ 大馬涉侵權?黎明告Neway[失效連結],《中國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