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承和 (北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2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27行: 第27行:
}}
}}


'''承和'''([[433]]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承和 (北凉)|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ref name="lichongzhi">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ref>。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ref name="lichongzhi">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ref>。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ref name="lichongzhi"/>。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ref name="lichongzhi"/>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ref name="lichongzhi"/>。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ref name="lichongzhi"/>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纪年==
==纪年==
{| class="wikitable"

|-
:{| border=1 cellspacing=0
!承和!!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
|- style="font-weight:bold;background-color:#CCCCCC;color:#000000;text-align:right"
|-
|玄始||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
![[公元纪年|公元]]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center"
|[[公元纪年|公元]]||[[433年]]||[[434年]]||[[435年]]||[[436年]]||[[437年]]||[[438年]]||[[439年]]
|433年||434年||435年||436年||437年||438年||439年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center"
|[[干支纪年|干支]]||[[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
![[干支纪年|干支]]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
|}
|}


第48行: 第49行:
*其他使用[[承和]]、[[永和]]年號的政權
*其他使用[[承和]]、[[永和]]年號的政權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元嘉 (南朝宋文帝)|元嘉]]([[424]]八月—[[453]]十二月):[[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元嘉 (南朝宋文帝)|元嘉]](424年八月—453年十二月):[[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太兴 (冯弘)|太興]]([[431]]正月-[[436年]]五月):[[北燕]]政权[[冯弘]]年号
**[[太兴 (冯弘)|太興]](431年正月-436年五月):[[北燕]]政权[[冯弘]]年号
**[[神]]([[428]]二月-[[431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年号
**[[神]](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年号
**[[延和 (北魏太武帝)|延和]]([[432]]正月-[[435年]]正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年号
**[[延和 (北魏太武帝)|延和]](432年正月-435年正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年号
**[[太延 (北魏太武帝)|太延]]([[435]]正月-[[440年]]六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年号
**[[太延 (北魏太武帝)|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北魏]]政权[[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年号
**[[泰始 (趙廣)|泰始]]([[432]]正月-[[437年]]四月):[[南朝]]時[[益州]]領導[[趙廣]]、[[程道養]]年号
**[[泰始 (趙廣)|泰始]](432年正月-437年四月):[[南朝]]時[[益州]]領導[[趙廣]]、[[程道養]]年号
**[[建义 (杨难当)|建義]]([[436]]三月-[[442年]]五月):[[仇池]]政权[[楊難當]]年号
**[[建义 (杨难当)|建義]](436年三月-442年五月):[[仇池]]政权[[楊難當]]年号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references/>


{{年号|[[義和]]|[[中国年号索引|北涼年号]]|[[承平 (沮渠無諱)|承平]]}}
{{年号|[[義和 (北涼)|義和]]|[[中国年号索引|北涼年号]]|[[承平 (沮渠無諱)|承平]]}}
{{晉十六國年號}}

[[Category:北凉年号]]
[[Category:北凉年号]]
[[Category:有爭議的年號|C承和]]
[[Category:5世纪]]
[[Category:5世纪]]

2021年8月29日 (日) 06:48的最新版本

承和
433年四月-439年九月
政权 北涼
君主 沮渠牧犍
历时 6年餘
承和十六國北涼沮渠無諱、沮渠安周沮渠牧犍时期的位置。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1]。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1]。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1]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纪年

[编辑]
承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公元 433年 434年 435年 436年 437年 438年 439年
干支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前一年號:
義和
北涼年号 下一年號:
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