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调: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ngellove~zhwiki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7个用户的2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越剧}}
'''河南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又称“四股弦”,主要流行于河南南部、东部,以及湖北的北部(有人称其为“湖北越调”)。
{{No footnotes|time=2020-12-27T16:17:40+00:00}}
{{戏曲
|戏曲名称=越调
|图片=
|图片介紹=
|戏曲拼音=
|英文名称=
|流行区域=[[河南]]大部、[[山东]]、[[陕西]]南部<br>[[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
|流派=
|网站=[http://www.yuediao.com/ 中国越调网]
}}
“'''越调'''”,流行于[[河南]]大部、[[山东]]、[[陕西]]南部、[[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等地区,历史悠久,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因其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故又被称作“'''四股弦'''”。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历史 ==
越调历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河南南阳一代广为流传。[[咸丰]]之后,逐渐出现了越调剧社。越调形成剧社之后,有三种演出形式:一是[[皮影]]越调戏,而是[[木偶]]越调戏,三位越调大班戏。这三种演出的形式,迄今仍在广大的农村流行。
越调历史悠久,在[[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河南[[南阳]]等地区广为流传。随后渐出现了越调剧社,并在清末形成了独特的剧种并逐渐走向兴盛。在剧种成后逐渐了三种独特的演出形式,分别是[[皮影]]越调戏、[[木偶]]越调戏以及越调大班戏。这三种演出形式,至今仍在在河南南阳、湖北北部以及安徽西部等地区的农村流行。
自起创立以来越调形成了超过五百个传统剧目,而其中尤以擅演“[[三国]]”剧目而闻名。


== 演出特点 ==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正装戏和外装戏。郑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其构思严整,唱词深奥,主要演历史剧,以生、净为主角,如《报火斗》、《乌江岸》、《文王吃子》等。外装戏多为民间生活戏以及公案戏,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浓重,代表剧目有《李双喜借粮》、《诸葛亮吊孝》、《白奶奶醉酒》等等。
越调起源于曲牌体,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板腔体,最终成为一种[[曲牌体]]与[[板腔体]]合一的独特剧种。越调曲牌多来自民间音乐和其他[[戏曲]]剧种,分弦牌和笛牌两种共计两百多个。越调的板式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慢板、导板、[[飞板]]、[[流水]]、哭腔、吹腔、铜器调、杂调、赞子、紧打慢唱、杂调等。
越调的唱腔高亢明快、唱中有笑,笑中有唱,以字带音,以音传情,既能抒发悲伤、深沉的情感,又能书法壮怀激烈的感情。越调唱腔主要为”越调”并辅以昆腔、唱吹腔、七句半等。
越调具备浓重的乡土气息和[[中原]]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越调的唱腔丰富,具有本行当特有的套路和板式。演员演出时以本嗓演唱同时辅以[[假声]],其中流行唱腔的主因较其他剧种高出5个[[音节]]。
伴奏乐器以俗名为“上天梯”的四胡为主,[[月琴]]、[[卧笛]]为辅,随着其发展逐渐增加了诸如[[短杆坠壶]]、[[二胡]]、[[唢呐]]、[[闷子]]、[[三弦]]以及[[琵琶]]等。文场与武场的伴奏有所不同,文场乐器以坠壶、二胡、唢呐、笛子、琵琶、三弦为主;武场演出乐器则主要为[[板鼓]]、[[堂鼓]]、大小鼓等。


== 演出分类 ==
河南越调的主要演员有[[张秀卿]]、[[申凤梅]]、[[毛爱莲]]等,他们都在观众中享有盛誉。“大宝贝”张秀卿是越调的正宗泰斗,申凤梅饰演诸葛亮的戏偏多,演的也绝,被誉为“活诸葛”,而毛爱莲则工旦角,她塑造的性格各异的[[旦角]],从[[闺门旦]],到[[花旦]],到[[正旦]],都别具风格,毛尤以其特殊的甜美的发音深深的罩住观众的心。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两种,分别为[[正装戏]]和[[外装戏]],共计四百多个。
*正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以生、净为主角,构思严整,主要演历史历史袍带戏。正装戏唱词深奥,每段唱词都是固定的,并要依据对顶的[[曲牌]]和调门演唱。在[[道白]]时正装戏的伴奏为[[卧笛]]。代表剧目有《十五宫》、《报火斗》、《乌江岸》、《[[文王]]吃子》等。
*外装戏则多为民间生活戏以及公案戏,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较为浓重浓重,并多以[[小生]]、[[丑角]]为主角。代表剧目有《李双喜借粮》、《哭殿》、《火焚绣楼》等。


== 行当与角色 ==
越调新秀[[何全志]],[[申小梅]]等,在逐渐成为当代越调演出的中流砥柱。
越调行当角色齐全,包括[[文生]]、[[武生]]、[[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大净]]、[[二毛]]、[[大红脸]]、[[二红脸]]、[[三花脸]]、等十几种。
河南越调则尤以女演员扮[[须生]]而闻名,然而在越调的发展历史中,直到三十年代才有女演员登台演出。著名的须生女演员有[[张秀卿]]、[[杨桂芝]]、[[申凤梅]]、[[申秀梅]]等,


== 著名演员 ==
越调戏曲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有赵抱衡、魏天葆等。
艺名分别为大宝贝、小宝贝的[[张秀卿]]和[[杨桂芝]]是越调当中女扮须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抱琵琶》、《收[[姜维]]》等。
越调女扮须生一直是人才不断,继大小宝贝后崛起的就是被称作“大梅”“小梅”的申凤梅和申秀梅女士。“大梅”申凤梅的代表作品为被人称作“两吊一收”的《[[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收姜维》。其中申凤梅被称为“活诸葛”。
[[毛爱莲]]被称为“越调皇后”,她工于旦角,她塑造的性格各异的[[旦角]],从[[闺门旦]],到[[花旦]],到[[正旦]],都别具风格,毛尤以其特殊的甜美的发音为观众喜爱。
其他著名艺术家有:何全志、孙太安、李金枝、牛德山(艺名牛和尚)、李明玉、史道玉、张秀卿、张秀兰、李大勋、申凤梅、金凤楼、杨桂芝、邱秀玲、张琴、张桂兰、何金堂、何全金、田發根、李玉华、陈静、李金英、袁秀莲、刘琳


== 著名唱段 ==
其中,魏天葆的专著《河南越调音乐概论》一书于2008年10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辑录流派音乐资料广泛而翔实,内容编排全面而系统,理论概论严谨而缜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专业读本。
*息干戈乐一统讴歌升平(《无佞府》赵光义唱)
[[Category:戏曲剧种]]
*夹棍夹榔头打阎王要命(《张权哭监》张权唱)
[[Category:河南]]
*河北找兄记得牢(《古城会》[[关羽]]唱)
[[Category: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忠心保大宋(《无佞府》杨景唱)
*包大人他逼我把实话讲(《三勘蝴蝶梦》王孟氏唱)
*御街落下一只凤 (《打銮驾》包拯唱)
*徐延昭住班房扬袍舞袖(《大保国》徐延昭唱)
*西华陈州遭年成(《跪嫂》包拯唱)
*当朝要把玉石分(《明镜记》魏征唱)
*跪灵堂哭了声都督英贤(《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唱)
*穿街过巷往前走(《火焚绣楼》洪美荣唱)
*百花开争芳艳天睛气暖(《无佞府》佘太君唱)
*三支将令往下传(《收姜维》诸葛亮唱)
*老将军你不要羞愧难当(《收姜维》诸葛亮唱)
*历艰辛保皇叔同把业创(《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唱)
*手拉着儿和女如痴如寝(《刘全进瓜》刘全唱)
*严霜单把独根打(《泪洒相思地》父、女对唱)
*哭灵牌三叩首悲声大放(《奴祸》高珍唱)
*见姑娘寻短见(《血溅乌纱》李天民唱)
*我一见众儿媳跪埃尘(《杨门女将》佘太君唱)
*一阵狂风天色变(《杨门女将》穆桂英唱)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韩英唱)
*面对着公字闸(《龙江颂》江水英唱)


== 主要剧团 ==
《河南越调音乐概论》一书的目录如下:
现在住要演出越调的专业剧团为河南省越调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现驻于河南省周口市。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6月的隶属于河南省淮阳专属三分团的民友越调剧团。


== 荣誉与奖项 ==
第一章 剧种述略 
在已故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带领下,越调得以发扬广大,并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三次进京演出,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的接见。
在1963年的4月2日、9日、5月15日,越调前后三次进入[[中南海]]演出。周恩来在看过越调《收姜维》后上台与申凤梅握手,并对她说“你把诸葛亮演活了,河南的诸葛亮很会做思想工作!”
越调在文艺界也引起关注,[[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破格把地方戏演员收为徒弟。作家老舍对此题词“东风骀荡百花开,越调重兴多俊才,香满春城梅不傲,更随桃李拜师来。”
[[老舍]]、[[曹禺]]、[[杜近芳]]、[[袁世海]]、[[赵丹]]等都对越调做出赞扬。


== 影视作品 ==
  第一节 渊源诸说
[[珠江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65年至1981年间拍摄了《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扒瓜园》、《李天保娶亲》等四部电影艺术片。
  第二节 百年辉煌与盛世中兴
一.百年辉煌;
 二.盛世中兴
  第三节 演出剧目
一.正装戏;
 二.外装戏
第四节 地域流派
一.下路调;
二.上路调
第二章 腔词关系与语音特征
  第一节 词格与腔格
一.词与腔的结合;
 二.唱段
  第二节 音韵
  
第三章 板式结构
  第一节 引论
 一.板式;
二.调高与音域;
三.调式与宫调转换;
四.唱腔速度
  第二节 慢板类
   一.[慢板]的基本结构;
  二.[慢板]的过门;
   三.[慢板]的花腔――起腔;
 四.花脸[慢板]
    五.[慢板]的变化形式;
六.[慢板]的压板;
七.[慢板]的转板
第三节 流水类
   一.[流水]的基本结构;
  二.[流水]的过门;
   三.[流水]的腔体变化;
四.“构件”性唱(曲)调;
五.[流水]的落板;
六.[流水]的压板;
七.[流水]的转板;
八.[流水]的变化形式
第四节 垛子类
   一.[垛子]的基本结构;
二.[垛子]的过门;
   三.[垛子]的腔体变化;
四.“花[垛子]”和“珍珠倒卷帘”;
五.[垛子]的“构件”性唱调――“泄垛子”;
   六.[垛子]的落板;
七.[垛子]的转板;
八.花脸[垛子]
第五节 铜器调类
   一.[铜器调]的基本结构;
 二.[铜器调]的过门;
   三.“[铜器调]拉腔”; 
  四.[铜器调]的落板;
    五.[铜器调]的压板; 
  六.[铜器调]的转板;
    七.[铜器调]的变化形式
第六节 散板类
   [非板]
   一.[非板]的基本结构;
  二.[非板]的过门;
    三.[非板]的落板;
   四.[非板]的转板
  [滚白]
一.[滚白]的基本结构;
二.[滚白]的过门与起板句;
三.[滚白]的转板
[紧中慢]
一.[紧中慢]的基本结构;
二.[紧中慢]的过门;
三.[紧中慢]的压板;
四.[紧中慢]的落板;
五.[紧中慢]的转板
[紧打慢唱]
一.[紧打慢唱]的基本结构;
二.[紧打慢唱]的过门;
三.[紧打慢唱]的转板
[哭腔]
   一.[哭腔]的基本结构; 
  二.[哭腔]的过门;
三.[哭腔]的转出与转入
[导板]
一.[导板]的基本结构;
二.[导板]的过门;
三.[导板]的转板
[小导板]
[大起板]
一.[大起板]的基本结构;
二.[大起板]的过门;
   三.[大起板]的转板
  [软导板]
[炸簧]
第七节 唱腔曲牌
  一.穿插于板腔之中的曲牌;
 二.专戏专用的曲牌
  
第四章 伴奏
第一节 文场
 一.文场的组成与沿革;
二.主奏乐器――四弦与短杆坠子;
  三.器乐曲牌及其应用
  第二节 武场
  一.武场的组成与演奏;
二.打出乐的应用


== 学术著作 ==
第五章 综合板式唱段赏析
越调戏曲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有赵抱衡、魏天葆等。魏天葆著有《河南越调音乐概论》一书。


== 外部链接 ==
息干戈乐一统讴歌升平(《无佞府》赵光义唱)
*[http://www.yuediao.com/ 中国越调网] {{Wayback|url=http://www.yuediao.com/ |date=20100110214650 }}
夹棍夹榔头打阎王要命(《张权哭监》张权唱)

河北找兄记得牢(《古城会》关羽唱)
== 参考资料 ==
杨家忠心保大宋(《无佞府》杨景唱)
*[http://www.yuediao.com/a/yuediaozhishi/yuediaoxikao/2009/1017/137.html 越调——戏剧界的一颗明珠]{{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包大人他逼我把实话讲(《三勘蝴蝶梦》王孟氏唱)
*[http://www.yuediao.com/a/yuediaozhishi/yuediaoxikao/2009/1017/140.html 什么是越调,这个剧种是怎么形成的?]{{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御街落下一只凤 (《打銮驾》包拯唱)

徐延昭住班房扬袍舞袖(《大保国》徐延昭唱)
{{河南三大剧种}}
西华陈州遭年成(《跪嫂》包拯唱)
{{越调名家}}{{中国各地戏剧}}{{中原文化}}
当朝要把玉石分(《明镜记》魏征唱)
[[Category:越调|*]]
跪灵堂哭了声都督英贤(《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唱)
[[Category: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穿街过巷往前走(《火焚绣楼》洪美荣唱)
[[Category:河南戏曲]]
百花开争芳艳天睛气暖(《无佞府》佘太君唱)
[[Category:山东戏曲]]
三支将令往下传(《收姜维》诸葛亮唱)
[[Category:陕西戏曲]]
老将军你不要羞愧难当(《收姜维》诸葛亮唱)
[[Category:安徽戏曲]]
历艰辛保皇叔同把业创(《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唱)
[[Category:湖北戏曲]]
手拉着儿和女如痴如寝(《刘全进瓜》刘全唱)
严霜单把独根打(《泪洒相思地》父、女对唱)
哭灵牌三叩首悲声大放(《奴祸》高珍唱)
  见姑娘寻短见(《血溅乌纱》李天民唱)
  我一见众儿媳跪埃尘(《杨门女将》佘太君唱)
  一阵狂风天色变(《杨门女将》穆桂英唱)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韩英唱)
  面对着公字闸(《龙江颂》江水英唱)

2022年3月20日 (日) 17:22的最新版本

越调
流行区域 河南大部、山东陕西南部
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

越调”,流行于河南大部、山东陕西南部、安徽西部以及湖北北部等地区,历史悠久,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因其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故又被称作“四股弦”。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

[编辑]

越调历史悠久,在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河南南阳等地区广为流传。随后渐出现了越调剧社,并在清末形成了独特的剧种并逐渐走向兴盛。在剧种成后逐渐了三种独特的演出形式,分别是皮影越调戏、木偶越调戏以及越调大班戏。这三种演出形式,至今仍在在河南南阳、湖北北部以及安徽西部等地区的农村流行。 自起创立以来越调形成了超过五百个传统剧目,而其中尤以擅演“三国”剧目而闻名。

演出特点

[编辑]

越调起源于曲牌体,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板腔体,最终成为一种曲牌体板腔体合一的独特剧种。越调曲牌多来自民间音乐和其他戏曲剧种,分弦牌和笛牌两种共计两百多个。越调的板式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慢板、导板、飞板流水、哭腔、吹腔、铜器调、杂调、赞子、紧打慢唱、杂调等。 越调的唱腔高亢明快、唱中有笑,笑中有唱,以字带音,以音传情,既能抒发悲伤、深沉的情感,又能书法壮怀激烈的感情。越调唱腔主要为”越调”并辅以昆腔、唱吹腔、七句半等。 越调具备浓重的乡土气息和中原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越调的唱腔丰富,具有本行当特有的套路和板式。演员演出时以本嗓演唱同时辅以假声,其中流行唱腔的主因较其他剧种高出5个音节。 伴奏乐器以俗名为“上天梯”的四胡为主,月琴卧笛为辅,随着其发展逐渐增加了诸如短杆坠壶二胡唢呐闷子三弦以及琵琶等。文场与武场的伴奏有所不同,文场乐器以坠壶、二胡、唢呐、笛子、琵琶、三弦为主;武场演出乐器则主要为板鼓堂鼓、大小鼓等。

演出分类

[编辑]

越调的传统剧目分为两种,分别为正装戏外装戏,共计四百多个。

  • 正装戏为越调的传统剧目,以生、净为主角,构思严整,主要演历史历史袍带戏。正装戏唱词深奥,每段唱词都是固定的,并要依据对顶的曲牌和调门演唱。在道白时正装戏的伴奏为卧笛。代表剧目有《十五宫》、《报火斗》、《乌江岸》、《文王吃子》等。
  • 外装戏则多为民间生活戏以及公案戏,词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气息较为浓重浓重,并多以小生丑角为主角。代表剧目有《李双喜借粮》、《哭殿》、《火焚绣楼》等。

行当与角色

[编辑]

越调行当角色齐全,包括文生武生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大净二毛大红脸二红脸三花脸、等十几种。 河南越调则尤以女演员扮须生而闻名,然而在越调的发展历史中,直到三十年代才有女演员登台演出。著名的须生女演员有张秀卿杨桂芝申凤梅申秀梅等,

著名演员

[编辑]

艺名分别为大宝贝、小宝贝的张秀卿杨桂芝是越调当中女扮须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抱琵琶》、《收姜维》等。 越调女扮须生一直是人才不断,继大小宝贝后崛起的就是被称作“大梅”“小梅”的申凤梅和申秀梅女士。“大梅”申凤梅的代表作品为被人称作“两吊一收”的《诸葛亮吊孝》、《李天保吊孝》、《收姜维》。其中申凤梅被称为“活诸葛”。 毛爱莲被称为“越调皇后”,她工于旦角,她塑造的性格各异的旦角,从闺门旦,到花旦,到正旦,都别具风格,毛尤以其特殊的甜美的发音为观众喜爱。 其他著名艺术家有:何全志、孙太安、李金枝、牛德山(艺名牛和尚)、李明玉、史道玉、张秀卿、张秀兰、李大勋、申凤梅、金凤楼、杨桂芝、邱秀玲、张琴、张桂兰、何金堂、何全金、田發根、李玉华、陈静、李金英、袁秀莲、刘琳

著名唱段

[编辑]
  • 息干戈乐一统讴歌升平(《无佞府》赵光义唱)
  • 夹棍夹榔头打阎王要命(《张权哭监》张权唱)
  • 河北找兄记得牢(《古城会》关羽唱)
  • 杨家忠心保大宋(《无佞府》杨景唱)
  • 包大人他逼我把实话讲(《三勘蝴蝶梦》王孟氏唱)
  • 御街落下一只凤 (《打銮驾》包拯唱)
  • 徐延昭住班房扬袍舞袖(《大保国》徐延昭唱)
  • 西华陈州遭年成(《跪嫂》包拯唱)
  • 当朝要把玉石分(《明镜记》魏征唱)
  • 跪灵堂哭了声都督英贤(《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唱)
  • 穿街过巷往前走(《火焚绣楼》洪美荣唱)
  • 百花开争芳艳天睛气暖(《无佞府》佘太君唱)
  • 三支将令往下传(《收姜维》诸葛亮唱)
  • 老将军你不要羞愧难当(《收姜维》诸葛亮唱)
  • 历艰辛保皇叔同把业创(《诸葛亮吊孝》诸葛亮唱)
  • 手拉着儿和女如痴如寝(《刘全进瓜》刘全唱)
  • 严霜单把独根打(《泪洒相思地》父、女对唱)
  • 哭灵牌三叩首悲声大放(《奴祸》高珍唱)
  • 见姑娘寻短见(《血溅乌纱》李天民唱)
  • 我一见众儿媳跪埃尘(《杨门女将》佘太君唱)
  • 一阵狂风天色变(《杨门女将》穆桂英唱)
  •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韩英唱)
  • 面对着公字闸(《龙江颂》江水英唱)

主要剧团

[编辑]

现在住要演出越调的专业剧团为河南省越调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现驻于河南省周口市。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6月的隶属于河南省淮阳专属三分团的民友越调剧团。

荣誉与奖项

[编辑]

在已故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的带领下,越调得以发扬广大,并在20世纪六十年代三次进京演出,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的接见。 在1963年的4月2日、9日、5月15日,越调前后三次进入中南海演出。周恩来在看过越调《收姜维》后上台与申凤梅握手,并对她说“你把诸葛亮演活了,河南的诸葛亮很会做思想工作!” 越调在文艺界也引起关注,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破格把地方戏演员收为徒弟。作家老舍对此题词“东风骀荡百花开,越调重兴多俊才,香满春城梅不傲,更随桃李拜师来。” 老舍曹禺杜近芳袁世海赵丹等都对越调做出赞扬。

影视作品

[编辑]

珠江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65年至1981年间拍摄了《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扒瓜园》、《李天保娶亲》等四部电影艺术片。

学术著作

[编辑]

越调戏曲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有赵抱衡、魏天葆等。魏天葆著有《河南越调音乐概论》一书。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