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秀: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机器人:多次引用同一个参考文献只需定义一次(2个新参考文献,以及调用了3次新参考文献。) |
||
(未显示8个用户的27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vfd|不具百科全书语言基调,排版混乱。内容和关注度存疑。全文无任何来源,且可能有明显疏漏(如逝世年份很有可能为 1954 年非 1964 年)。有明显的褒奖语气。条目最后出现了无来源的负面内容,语调过度主观,缺乏中立。|date=2016/09/03}} |
|||
⚫ | |||
{{multiple issues| |
|||
{{inappropriate tone|time=2016-09-03T01:13:05+00:00}} |
|||
{{original research|time=2016-09-03T01:13:05+00:00}} |
|||
{{review|time=2016-09-03T01:13:05+00:00}} |
|||
{{unreferenced|time=2016-09-03T01:13:05+00:00}} |
|||
{{prose|time=2016-09-03T01:33:12+00:00}} |
|||
}} |
|||
⚫ | |||
==生平== |
==生平== |
||
1903年 自费前往日本, 攻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军。 |
|||
===留日=== |
|||
1905年 |
1903年,黄元秀自费前往日本,攻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军。1905年7月底,[[孫中山]]於[[日本]][[東京]],邀約[[黄興]](黄克强)與黄山樵(黄元秀於參加[[同盟會]]時所用的外号)等人加入[[同盟會]],一起協商建立反清共和統一的革命组織。即日,黄元秀正式在中国同盟會诀議書上簽字,成为第三位领先加入的革命志士<ref>{{cite book | author=頋启欧 | authorlink= | title= 《武林名家》 | publisher=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 series= |year= 1985-11|isbn=}}</ref>。 |
||
===革命與北伐=== |
|||
1906 年 黄元秀先生离日返国, 在家鄉浙江杭州, 開始積極從事推翻满清的革命大業。 |
|||
1906年,黄元秀离日返国,在家鄉浙江杭州,開始積極從事推翻满清的革命大業。1911年辛亥年間,武昌起義,革命成功,同年也光復浙江<ref name="#2">{{cite web |url=http://www.minge.gov.cn/minge/txt/2011-12/08/content_4681892.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年9月11日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23164909/http://www.minge.gov.cn/minge/txt/2011-12/08/content_4681892.htm |archivedate=2016年9月23日 |df= }}</ref>。1912年,[[孫中山]]于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並派任黄元秀為總統府參議。1913年,[[孫中山]]於[[日本]][[東京]]籌組[[中華革命黨]],黄元秀是第一批人黨人士<ref>{{Cite web |url=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2gsweb.cgi?o=dchronicle&s=id=%22YC0000000907%22.&searchmode=basic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09-08 |archive-date=2019-09-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904091341/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2gsweb.cgi?o=dchronicle&s=id=%22YC0000000907%22.&searchmode=basic |dead-url=no }}</ref>。黃被任用為討閥袁世凯之建威路支隊隊長。經歴不斷地努力,以致日後袁世凯稱帝失敗。 |
|||
⚫ | |||
1911 年 辛亥年間, 武昌起義, 革命成功, 同年也光復浙江。 |
|||
1932年,黄元秀應卻非方丈之請,親自書寫扁額“靈鹫飛来”,懸掛於[[灵隐寺]]大殿門前<ref name="#1"/>。 |
|||
1912 年 [[孫中山]]先生于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並派任黄元秀先生為總統府參議。 |
|||
===抗日與戰後=== |
|||
1913 年 黄元秀先生任用為討閥袁世凯之建威路支隊隊長. 經歴不斷地努力, 以致日後袁世凯稱帝失敗。 |
|||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同年10月,黄元秀二子[[黄正裕]]担任[[馬丁轟炸機]]分隊長一職。捍衛國士,英勇奋力抗抵日軍。一次出任務時,领隊轟炸當時正侵占[[上海]]地区的日軍,於[[南京]]上空失事<ref>{{Cite web |url=http://gkjlai.pixnet.net/blog/post/232073156-%E6%88%91%E7%9A%84%E5%A0%82%E8%88%85%E5%85%AC%EF%BC%8D%EF%BC%8D%E4%B8%AD%E5%A4%AE%E8%88%AA%E7%A9%BA%E5%AD%B8%E6%A0%A1%E4%B8%80%E6%9C%9F%EF%BC%8D%EF%BC%8D%E9%BB%83%E6%AD%A3%E8%A3%95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09-08 |archive-date=2019-12-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221212950/https://gkjlai.pixnet.net/blog/post/232073156-%e6%88%91%e7%9a%84%e5%a0%82%e8%88%85%e5%85%ac%ef%bc%8d%ef%bc%8d%e4%b8%ad%e5%a4%ae%e8%88%aa%e7%a9%ba%e5%ad%b8%e6%a0%a1%e4%b8%80%e6%9c%9f%ef%bc%8d%ef%bc%8d%e9%bb%83%e6%ad%a3%e8%a3%95 |dead-url=no }}</ref>。 |
|||
⚫ | |||
⚫ | |||
{{fact|1954年,“放廬”居處被[[杭州市]]市政府占用}}。後改建為涌金茶室, 現变身為青年艺术家天地<ref>{{cite news|title=人民网网友“西湖会所”游记(2):涌金楼变身青年艺术家天地|url=http://zj.people.com.cn/n/2015/0114/c186327-23555128.html|accessdate=2016-09-08|publisher=人民网浙江频道|date=2015-01-14|archive-date=2015-06-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28074206/http://zj.people.com.cn/n/2015/0114/c186327-23555128.html|dead-url=no}}</ref>。{{fact|海外親屬多次申請要求歸还,市政府至今尚未落实。}} |
|||
1937 年 七七事變, 日軍發動侵華戰爭. 同年10 月, 黄元秀二公子[[黄正裕]]先生担任[[馬 丁轟炸機]]分隊長一職. 捍衛國士, 英勇奋力抗抵日軍. 不幸於一次出任務時, 领隊轟炸當時正侵占[[上海]]地区的日軍, 失事於[[南京]]上空。 |
|||
1961年10月10日,在[[浙江省]]人民政府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时,[[浙江省]]省长[[江华]]向黄元秀先生颁发了“[[辛亥革命]]老人”的证书<ref name="#2"/>。 |
|||
1937-1944 年 於[[重慶]]参加了抗日工作。 |
|||
⚫ | |||
⚫ | |||
==著作== |
|||
1954 年 “放廬” 居處被[[杭州市]]市政府占用。 |
|||
*《武当劍法大要》 |
|||
*《武术丛談》 |
|||
⚫ | |||
*《太极要义》 |
|||
黄元秀先生所建之 “ 放廬 “ ( 现稱 涌金樓), 坐落于杭州市西湖湖畔. 著名書畫家[[张大千]]先生每次訪杭旅游作畫, 常下榻 “ 放廬 “. 1954年 杭州市市政府占用此屋. 後経海外親屬多次申請要求歸还. 市政府至今尚未落实. 杭州市市政府如此对待抗日英烈的遗屬, 真是令人感到寒心。 |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
⚫ | |||
⚫ | |||
== 注释与引用 == |
|||
⚫ | |||
{{reflist}} |
|||
⚫ | |||
{{DEFAULTSORT:H}} |
|||
{{uncategorized|time=2016-09-03T01:13:05+00:00}} |
|||
[[Category:辛亥革命人物]] |
|||
[[Category:中國同盟會會員]] |
|||
[[Category:杭州人]] |
|||
[[Category:黄姓|Y]] |
2022年6月22日 (三) 22:49的最新版本
黃元秀(1884年—1964年)[1],中國浙江杭州人。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参加討袁阻止袁世凱称帝,参加北伐消减军阀,参加抗日嬴得最終的勝利。杭州靈隐寺扁額“靈鹫飛来”的作者。
生平
[编辑]留日
[编辑]1903年,黄元秀自费前往日本,攻讀日本士官學校學習陸军。1905年7月底,孫中山於日本東京,邀約黄興(黄克强)與黄山樵(黄元秀於參加同盟會時所用的外号)等人加入同盟會,一起協商建立反清共和統一的革命组織。即日,黄元秀正式在中国同盟會诀議書上簽字,成为第三位领先加入的革命志士[2]。
革命與北伐
[编辑]1906年,黄元秀离日返国,在家鄉浙江杭州,開始積極從事推翻满清的革命大業。1911年辛亥年間,武昌起義,革命成功,同年也光復浙江[3]。1912年,孫中山于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並派任黄元秀為總統府參議。1913年,孫中山於日本東京籌組中華革命黨,黄元秀是第一批人黨人士[4]。黃被任用為討閥袁世凯之建威路支隊隊長。經歴不斷地努力,以致日後袁世凯稱帝失敗。
1925年,於杭州西湖畔興建居處名為“放廬”(现稱涌金樓)。它是一幢三層樓的洋房。著名書畫家张大千每次訪杭旅游作畫,常下榻“放廬”。
1932年,黄元秀應卻非方丈之請,親自書寫扁額“靈鹫飛来”,懸掛於灵隐寺大殿門前[1]。
抗日與戰後
[编辑]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同年10月,黄元秀二子黄正裕担任馬丁轟炸機分隊長一職。捍衛國士,英勇奋力抗抵日軍。一次出任務時,领隊轟炸當時正侵占上海地区的日軍,於南京上空失事[5]。
1937-1944年,於重慶参加了抗日工作。1945年抗戰勝利後,黄元秀即退役返回杭州, 積極著手於重整杭州,並邀杜時霞居士及佛教信徒共同出资重修灵隐寺的大雄宝殿[1]。
1954年,“放廬”居處被杭州市市政府占用[來源請求]。後改建為涌金茶室, 現变身為青年艺术家天地[6]。海外親屬多次申請要求歸还,市政府至今尚未落实。[來源請求]
1961年10月10日,在浙江省人民政府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时,浙江省省长江华向黄元秀先生颁发了“辛亥革命老人”的证书[3]。
1964年,黄元秀于杭州逝世。
著作
[编辑]- 《武当劍法大要》
- 《武术丛談》
- 《太极要义》
參考文獻
[编辑]- 頋启欧. 《武林名家》.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11.
- 黄韵海. 《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傳》. 香港恒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9.
注释与引用
[编辑]- ^ 1.0 1.1 1.2 黄韵海. 《辛亥革命老人黃元秀傳》. 香港恒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9.
- ^ 頋启欧. 《武林名家》.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11.
- ^ 3.0 3.1 存档副本. [2016年9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23日).
- ^ 存档副本.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 ^ 存档副本.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 ^ 人民网网友“西湖会所”游记(2):涌金楼变身青年艺术家天地. 人民网浙江频道. 2015-01-14 [2016-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