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汶萊國徽: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回退Boogi wu对话)的编辑,改回春卷柯南的最后一个版本
 
(未显示27个用户的4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noteTA
|G1=马来人名地名
|T=zh-hans:文莱国徽; zh-hant:汶萊國徽; zh-sg:汶莱国徽;
}}
|1=CItemLan|zh-cn:文莱达鲁萨兰国; zh-tw:汶萊和平之國; zh-hk:汶萊達魯薩蘭國; zh-sg:汶莱达鲁萨兰国;
{{Infobox coat of arms
|name = 汶萊國徽 <br> Emblem of Brunei Darussalam <br> Panji-Panji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image = Coat of arms of Brunei.svg
|image_width = 250
|image2 =
|image2_width =
|middle =
|middle_width =
|middle_caption =
|lesser =
|lesser_alt =
|lesser_width =
|lesser_caption =
|armiger = {{BRU}}
|year_adopted = 1940年
|crest =
|torse =
|shield =
|supporters =
|compartment =
|motto = '''الدائمون المحسنون بالهدى''' <br> "Sentiasa membuat kebajikan dengan petunjuk Allah" <br> "Always in service with God's guidance" <br>「永遠服侍於真主的指引」
|orders =
|other_elements =
|earlier_versions =
|use =
}}
}}


'''[[汶萊]]國徽'''原為皇家標記<ref name="gov">{{cite web | language = en | url = http://www.pmo.gov.bn/pmo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2&Itemid=206 | title = 國旗、國徽(National Flag and Crest) | publisher = 汶萊達魯薩蘭國首相署(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Brunei Darussalam) | date = 2009年5月28日 | accessdate = 2012年6月20日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26154150/http://www.pmo.gov.bn/pmo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2&Itemid=206 | archivedate = 2012年4月26日 }}</ref>,後於1940年正式採納為國徽。汶萊國徽由上而下依次為小紅旗、[[華蓋]]、雙翼、[[棕櫚樹]]、寫有[[爪夷文]]標語「永遠服侍於真主的指引」的紅新月(象徵汶萊是[[伊斯蘭教國家]]),以及寫有爪夷文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lang|ms|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的紅色綬帶,左右為雙手。1959年5月29日汶萊頒布新憲法後,[[汶萊國旗]]亦加入國徽圖案<ref name="gov"/>。
[[File:Coat of arms of Brunei.svg|right|200px|thumb|文萊國徽]]
'''[[文萊]]國徽'''原來是一個皇家標記<ref>[http://www.brunei.gov.bn/about_brunei/flag.htm 文萊政府網站]</ref>,後來在[[1932年]]正式被採用為文萊國徽。在文萊國徽出現的圖案有:一支小[[旗]]、一個華蓋、一雙[[手]]、一棵[[棕櫚樹]]、一對[[翼]]、一個紅色的[[月亮|上弦月]]、一條綬帶和一句[[阿拉伯語]]標語。在上弦月上寫有標語「在神的指引下永遠服務」,反映汶萊主要的[[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而綬帶上亦寫有國名「文萊達魯薩蘭國」。

在[[1959年]][[5月29日]]文萊新憲法頒布後,文萊國徽被加進[[文萊國旗]]。


== 意涵 ==
== 意涵 ==
小旗和華蓋代表萊的皇室,雙手代表萊政府謀取和平、福利與繁榮的決心,雙翼代表萊的和平、公正與繁榮受到保護,上弦月則代表汶萊主要的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小旗和華蓋代表萊的皇室,雙手代表萊政府謀取和平、福利與繁榮的決心,雙翼代表萊的和平、公正、安寧與繁榮受到保護,上弦月則代表汶萊主要的宗教信仰和[[國教]]——[[伊斯蘭教]]<ref name="gov"/>

== 其他版本 ==
{| class="wikitable"
!版本
!說明
|-
| [[File:Personal Emblem of the Sultan of Brunei.svg|150px]] || 蘇丹徽章
|-
| [[File:Emblem of Brunei (1932-1950).svg|150px]] || 1932年-1950年期間使用的版本
|-
| [[File:Emblem of Brunei (1950-1959).svg|150px]] || 1950年-1959年使用使用的版本
|}

== 參見 ==
* [[文萊國旗]]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第17行: 第54行:
</div>
</div>


== 參見 ==
== 外部連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26154150/http://www.pmo.gov.bn/pmo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2&Itemid=206 文萊政府網站]
*[[文萊國旗]]


{{亚洲题目|徽}}
== 外部鏈接 ==
*[http://www.brunei.gov.bn/about_brunei/flag.htm 文萊政府網站]

{{亚洲题目|徽}}


[[Category:國徽|B]]
[[Category:國徽|B]]
[[Category:文]]
[[Category:文莱国家象征]]

[[bg:Герб на Бруней]]
[[bpy:ব্রুনাইর চিনত্হান]]
[[bs:Grb Bruneja]]
[[de:Wappen Bruneis]]
[[el:Εθνόσημο του Μπρουνέι]]
[[en:Crest of Brunei]]
[[es:Escudo de Brunei]]
[[et:Brunei vapp]]
[[fr:Armoiries du Brunei]]
[[he:סמל ברוניי]]
[[hr:Grb Bruneja]]
[[hu:Brunei címere]]
[[ja:ブルネイの国章]]
[[lt:Brunėjaus herbas]]
[[nl:Wapen van Brunei]]
[[no:Bruneis riksvåpen]]
[[pl:Godło Brunei]]
[[pt:Brasão de armas do Brunei]]
[[ru:Герб Брунея]]
[[sh:Grb Bruneja]]
[[sr:Грб Брунеја]]
[[sv:Bruneis statsvapen]]
[[th:ตราแผ่นดินของบรูไน]]

2023年1月4日 (三) 08:57的最新版本

汶萊國徽
Emblem of Brunei Darussalam
Panji-Panji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細節
使用者 汶萊
啟用1940年
格言銘飾الدائمون المحسنون بالهدى
"Sentiasa membuat kebajikan dengan petunjuk Allah"
"Always in service with God's guidance"
「永遠服侍於真主的指引」

汶萊國徽原為皇家標記[1],後於1940年正式採納為國徽。汶萊國徽由上而下依次為小紅旗、華蓋、雙翼、棕櫚樹、寫有爪夷文標語「永遠服侍於真主的指引」的紅新月(象徵汶萊是伊斯蘭教國家),以及寫有爪夷文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的紅色綬帶,左右為雙手。1959年5月29日汶萊頒布新憲法後,汶萊國旗亦加入國徽圖案[1]

意涵

[编辑]

小旗和華蓋代表汶萊的皇室,雙手代表汶萊政府謀取和平、福利與繁榮的決心,雙翼代表汶萊的和平、公正、安寧與繁榮受到保護,上弦月則代表汶萊主要的宗教信仰和國教——伊斯蘭教[1]

其他版本

[编辑]
版本 說明
蘇丹徽章
1932年-1950年期間使用的版本
1950年-1959年使用使用的版本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國旗、國徽(National Flag and Crest). 汶萊達魯薩蘭國首相署(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Brunei Darussalam). 2009年5月28日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6日)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