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理士:修订间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officeholder |
{{Infobox officeholder |
||
|name = 莫理士<br>Alfred Morris |
|name = 莫理士<br>Alfred J. Morris |
||
|other_names = |
|other_names = |
||
|image = |
|image = |
||
|imagesize = |
|imagesize = |
||
|caption = |
|caption = |
||
|birth_date = 1874年 |
|birth_date = 1874年6月18日 |
||
|birth_place = {{UK}}[[威爾斯]] |
|birth_place = {{UK}}[[威爾斯]][[庫馬文]] |
||
|death_date = 1945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45|7|8|1874|6|18}} |
||
|death_cause = |
|death_cause = |
||
|death_place = {{ |
|death_place = {{HKG-1941}}[[新界]][[錦田]] |
||
|education = |
|education = |
||
|alma_mater = |
|alma_mater = |
||
第15行: | 第15行: | ||
|nationality = |
|nationality = |
||
|office = [[英皇書院]]校長 |
|office = [[英皇書院]]校長 |
||
|term = 1927年1月1日—1934年6月 |
|term = 1927年1月1日—1934年6月18日 |
||
|predecessor = 首任 |
|predecessor = 首任 |
||
|successor = 祈惠霖 |
|successor = 祈惠霖 |
||
第24行: | 第24行: | ||
}} |
}} |
||
'''莫理士''',{{post-nominals|country=GBR|size=100%|sep=,|OStJ}}({{lang-en|Alfred Morris}},{{bd|1874年||1945年|7月 |
'''莫理士''',<small>{{post-nominals|country=GBR|size=100%|sep=,|OStJ}},[[太平紳士|JP]]</small>({{lang-en|Alfred J. Morris}},{{bd|1874年|6月18日|1945年|7月8日|catIdx=M莫}}),[[英國]][[教育家]],[[香港]][[英皇書院]]第一任校長(1927年-1934年),[[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前校長,[[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二任總監督,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Hongkong Technical Institute,與[[香港西医书院]]同為香港大學前身)前總監。 |
||
== 生平 == |
== 生平 == |
||
莫理士於1874年出生於[[英國]][[威爾斯]]。1905年2月11日, |
莫理士於1874年6月18日出生於[[英國]][[威爾斯]][[庫馬文]]。1905年2月11日,獲英國政府委派,乘坐西姆拉號(Simla)來港,於同年6月16日成為[[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校長,接替於1月1日調任[[中央英童學校|維多利亞英童學校]](Victoria British School)的威廉士(W. H. Williams)。<ref>"Report of the inspector of schools, for the year 1905"</ref> |
||
夫人莫莉莉(Lily Morris{{MBE}})在1906年2月1日始擔任維多利亞英童學校教員,後來升任女校長(Headmistress),在1909年9月轉到西營盤官學堂任教,開女性教師執教官辦學校男生的先河,時任香港總督[[盧吉]]爵士曾對此表示肯定,遂將女性教師引入到殖民地的其他官辦學校。<ref>"Report of the inspector of schools, for the year 1906"</ref><ref>"Report of Education 1907"</ref>1930年6月3日,夫人莉莉在英皇[[佐治五世]]壽辰授勳名單中獲頒授[[大英帝國勳章|員佐勳章勳銜]]。<ref>"The Hong Kong Telegraph" 《[[士蔑報]]》 1930-06-03</ref> |
夫人莫莉莉(Lily Morris{{MBE}})在1906年2月1日始擔任維多利亞英童學校教員,後來升任女校長(Headmistress),在1909年9月轉到西營盤官學堂任教,開女性教師執教官辦學校男生的先河,時任香港總督[[盧吉]]爵士曾對此表示肯定,遂將女性教師引入到殖民地的其他官辦學校。<ref>"Report of the inspector of schools, for the year 1906"</ref><ref>"Report of Education 1907"</ref>1930年6月3日,夫人莉莉在英皇[[佐治五世]]壽辰授勳名單中獲頒授[[大英帝國勳章|員佐勳章勳銜]]。<ref>"The Hong Kong Telegraph" 《[[士蔑報]]》 1930-06-03</ref> |
||
莫理士在任期間,西營盤官學堂的學生人數顯著上升,校舍不敷應用。有見及此,議員[[普樂]]爵士、[[何理玉]]二人先後在1917年和1918年倡議 |
莫理士在任期間,西營盤官學堂的學生人數顯著上升,校舍不敷應用。有見及此,議員[[普樂]]爵士、[[何理玉]]二人先後在1917年和1918年倡議興建西營盤官學堂新校舍。<ref>{{Cite web|url=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the+china+mail%2C%201928-03-06&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8%20%28%20allTermsMandatory%3A%28true%29%20OR+all_dc.title%3A%28the+china+mail%2C%201928-03-06%29%20OR+all_dc.creator%3A%28the+china+mail%2C%201928-03-06%29%20OR+all_dc.contributor%3A%28the+china+mail%2C%201928-03-06%29%20OR+all_dc.subject%3A%28the+china+mail%2C%201928-03-06%29%20OR+fulltext%3A%28the+china+mail%2C%201928-03-06%29%20OR+all_dc.description%3A%28the+china+mail%2C%201928-03-06%29%20%29%20%2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score&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2BrOZhhyh731dHHcHrKDEY8&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0&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desc|title="The China Mail" 《德臣西報》 1928-03-06|accessdate=2022-09-20|date=1928-03-06|publisher=Hong Kong : The Newspaper Enterprise Ltd.}}</ref>1920年,時任港督司徒拔爵士在行政報告中提出成立英皇書院,西營盤官學堂為新書院提供生源。 |
||
1927年1月1日,莫理士成為英皇書院首任校長,任內兼任香港大學教授,且在1928年兼任 |
1927年1月1日,莫理士成為英皇書院首任校長,任內兼任香港大學教授,且在1928年兼任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總監(Director of the Technical Institute)。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Hongkong Technical Institute)成立於1907年,早年未有獨立校舍,附於荷里活道[[皇仁書院]],後在1912年與[[香港西医书院]]合并成立[[香港大學]],為香港大學前身之一。莫理士在1934年6月退休短暫返回英國,後來再回到香港。 |
||
1930年6月,[[香港聖約翰救傷會]]第一任助理總監羅富士(Edwin Ralphs)退休,莫理士接任為助理總監,開始在新界興建醫院及診所。1932年6月8日,錦田婦孺醫院啟用,同年莫理士成為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二任總監督(Commissioner)。莫理士生前獲英皇佐治五世封贈[[聖約翰勳章|聖約翰官佐勳銜]]。 |
1930年6月,[[香港聖約翰救傷會]]第一任助理總監羅富士(Edwin Ralphs)退休,莫理士接任為助理總監,開始在新界興建醫院及診所。1932年6月8日,錦田婦孺醫院啟用,同年莫理士成為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二任總監督(Commissioner)。莫理士生前獲英皇佐治五世封贈[[聖約翰勳章|聖約翰官佐勳銜]]。 |
||
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莫理士被日軍囚禁,後來藉病故獲得假釋,遷居元朗[[錦田城門新村]]二巷。<ref>《聖公會聖約瑟堂錦田區廣傳福音》 基督教週報第2331期 2009-04-26</ref>依錦田鄧氏村民所述,莫理士因病假釋 |
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莫理士被日軍囚禁於赤柱,後來得[[胡文虎]]及[[養和醫院]]董事馬祿臣醫生幚助,藉病故獲得假釋,遷居元朗[[錦田城門新村]]二巷。<ref>《聖公會聖約瑟堂錦田區廣傳福音》 基督教週報第2331期 2009-04-26</ref>依錦田鄧氏村民所述,莫理士因病假釋亦有賴錦田鄉紳鄧伯裘紳士及鄧煒堂先生營救及擔保。惟在出營40日後,莫理士在1945年7月8日於錦田寓所因心臟病逝世,享壽71歲。<ref>"Red Cross Delegate Rudolf Zindel report"</ref>遺體先葬於青山基督教墳場,後來在1987年遷往英國切舍姆墳場(Chesham Church Cemetery)。 |
||
莫理士與英裔妻子莫莉莉(Lily Morris)育有兩名兒女 Dorothy Langston nee Morris(1927-?) 及 Edwin Alan(?-WWI)。莫莉莉於1949年1月8日在山頂253號住所離世,10日於[[香港墳場]]舉行悼念儀式。另與華裔妻子羅惠德生有四名兒子[[莫天賜]](1938-2014)、莫天福、莫天恩及莫天平。羅惠德在戰後居於[[錦田城門新村]]二巷,為婦女接生、看護及進行佈道工作。 |
莫理士與英裔妻子莫莉莉(Lily Morris)育有兩名兒女 Dorothy Langston nee Morris(1927-?) 及 Edwin Alan(?-WWI)。莫莉莉於1949年1月8日在山頂253號住所離世,10日於[[香港墳場]]舉行悼念儀式。另與華裔妻子羅惠德生有四名兒子[[莫天賜]](1938-2014)、莫天福、莫天恩及莫天平。羅惠德在戰後居於[[錦田城門新村]]二巷,為婦女接生、看護及進行佈道工作。 |
||
第45行: | 第45行: | ||
* [[西營盤官學堂]] |
* [[西營盤官學堂]] |
||
* [[英皇書院]] |
* [[英皇書院]] |
||
* [[香港大學]] |
|||
*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 |
*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 |
||
* [[新界鄉議局]]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2023年1月23日 (一) 11:51的最新版本
莫理士 Alfred J. Morris | |
---|---|
英皇書院校長 | |
任期 1927年1月1日—1934年6月18日 | |
前任 | 首任 |
继任 | 祈惠霖 |
西營盤官學堂校長 | |
任期 1905年6月16日—1926年 | |
前任 | 威廉士(W. H. Williams) |
继任 | 末任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74年6月18日 英国威爾斯庫馬文 |
逝世 | 1945年7月8日 日佔香港新界錦田 | (71歲)
莫理士,OStJ,JP(英語:Alfred J. Morris,1874年6月18日—1945年7月8日),英國教育家,香港英皇書院第一任校長(1927年-1934年),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前校長,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二任總監督,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Hongkong Technical Institute,與香港西医书院同為香港大學前身)前總監。
生平
[编辑]莫理士於1874年6月18日出生於英國威爾斯庫馬文。1905年2月11日,獲英國政府委派,乘坐西姆拉號(Simla)來港,於同年6月16日成為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校長,接替於1月1日調任維多利亞英童學校(Victoria British School)的威廉士(W. H. Williams)。[1]
夫人莫莉莉(Lily Morris,MBE)在1906年2月1日始擔任維多利亞英童學校教員,後來升任女校長(Headmistress),在1909年9月轉到西營盤官學堂任教,開女性教師執教官辦學校男生的先河,時任香港總督盧吉爵士曾對此表示肯定,遂將女性教師引入到殖民地的其他官辦學校。[2][3]1930年6月3日,夫人莉莉在英皇佐治五世壽辰授勳名單中獲頒授員佐勳章勳銜。[4]
莫理士在任期間,西營盤官學堂的學生人數顯著上升,校舍不敷應用。有見及此,議員普樂爵士、何理玉二人先後在1917年和1918年倡議興建西營盤官學堂新校舍。[5]1920年,時任港督司徒拔爵士在行政報告中提出成立英皇書院,西營盤官學堂為新書院提供生源。
1927年1月1日,莫理士成為英皇書院首任校長,任內兼任香港大學教授,且在1928年兼任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總監(Director of the Technical Institute)。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院(Hongkong Technical Institute)成立於1907年,早年未有獨立校舍,附於荷里活道皇仁書院,後在1912年與香港西医书院合并成立香港大學,為香港大學前身之一。莫理士在1934年6月退休短暫返回英國,後來再回到香港。
1930年6月,香港聖約翰救傷會第一任助理總監羅富士(Edwin Ralphs)退休,莫理士接任為助理總監,開始在新界興建醫院及診所。1932年6月8日,錦田婦孺醫院啟用,同年莫理士成為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第二任總監督(Commissioner)。莫理士生前獲英皇佐治五世封贈聖約翰官佐勳銜。
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莫理士被日軍囚禁於赤柱,後來得胡文虎及養和醫院董事馬祿臣醫生幚助,藉病故獲得假釋,遷居元朗錦田城門新村二巷。[6]依錦田鄧氏村民所述,莫理士因病假釋亦有賴錦田鄉紳鄧伯裘紳士及鄧煒堂先生營救及擔保。惟在出營40日後,莫理士在1945年7月8日於錦田寓所因心臟病逝世,享壽71歲。[7]遺體先葬於青山基督教墳場,後來在1987年遷往英國切舍姆墳場(Chesham Church Cemetery)。
莫理士與英裔妻子莫莉莉(Lily Morris)育有兩名兒女 Dorothy Langston nee Morris(1927-?) 及 Edwin Alan(?-WWI)。莫莉莉於1949年1月8日在山頂253號住所離世,10日於香港墳場舉行悼念儀式。另與華裔妻子羅惠德生有四名兒子莫天賜(1938-2014)、莫天福、莫天恩及莫天平。羅惠德在戰後居於錦田城門新村二巷,為婦女接生、看護及進行佈道工作。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Report of the inspector of schools, for the year 1905"
- ^ "Report of the inspector of schools, for the year 1906"
- ^ "Report of Education 1907"
- ^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士蔑報》 1930-06-03
- ^ "The China Mail" 《德臣西報》 1928-03-06. Hong Kong : The Newspaper Enterprise Ltd. 1928-03-06 [2022-09-20].
- ^ 《聖公會聖約瑟堂錦田區廣傳福音》 基督教週報第2331期 2009-04-26
- ^ "Red Cross Delegate Rudolf Zindel report"
學術機關職務 | ||
---|---|---|
前任: 首任 |
英皇書院校長 1927年-1934年 |
繼任: 祈惠霖(William Kay) |
歷史 | 西角官學堂(West Point School)→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 ||||||||||
---|---|---|---|---|---|---|---|---|---|---|---|
人物 | |||||||||||
歷任校長 | 1.莫理士(Alfred Morris)→2.祈惠霖(William Kay)→韓德璽1(W. L. Handyside)→安士棣1(George E. S. Upsdell)→3.華靈頓(H. G. Wallington)→4.富嘉新(J. J. Ferguson)→5.威爾遜(J. M. Wilson)→6.沙堅信(Charles W. Sargison)→7.梁鳯岐(F. K. Leung)→8.沙堅信(Charles W. Sargison)2→郭士熙1(Geoffrey Shervill Coxhead)→9.郭士熙(Geoffrey Shervill Coxhead)→賀威爾1(P. R. Halliwell)→10.祈立德(H. W. Clarke)→麥尼爾1(H. N. McNeill)→11.馬丹(D. R. Madan)→12.朱家輝(K. F. Chu)→13.潘煒棠(W. T. Poon)→14.何汝淳(Ho Yue-shun)→15.陳胡美好(Chan Woo Mei-hou, Nancy)→16.鄧啟澤(Tang Kai-chak)→17.黃秋玲2(Wong Chau-ling, Fiona)
→18.鄧啟澤(Tang Kai-chak) | ||||||||||
學生生活 | |||||||||||
樂團 |
| ||||||||||
體育 |
| ||||||||||
刊物 |
| ||||||||||
學校簡介 |
| ||||||||||
相關 |
| ||||||||||
聯繫小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