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邦學院: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機器人 移除: he:סורבון 修改: ar:جامعة سوربون |
小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冠以人名的教育機構; 已添加Category:法國冠以人名的教育機構 |
||
(未显示23个用户的36个中间版本) | |||
第4行: | 第4行: | ||
{{巴黎大学}} |
{{巴黎大学}} |
||
[[File:Sorbonne DSC09369.jpg|thumb|300px|索邦大學]] |
[[File:Sorbonne DSC09369.jpg|thumb|300px|索邦大學]] |
||
'''索邦 |
'''索邦學院'''({{lang-fr|Collège de Sorbonne}})为[[巴黎大学 (1896年)|巴黎大学]]前身,在巴黎大學成立後,變成巴黎大學中的一個學院,“索邦”亦成为巴黎大学的代名词。 |
||
==歷史 == |
==歷史 == |
||
⚫ | 索邦 |
||
⚫ | 索邦學院最初是於12世紀時,在[[巴黎]][[塞納河]]上的[[西堤島]]({{lang|fr|l'Ile de la Cité}}),針對當時來自法蘭西、[[皮卡第]]、[[诺曼底]]與[[英格蘭]]四個國家之年輕人教授神學、法律、醫學及藝術四種領域。爾後於1257年,[[法國國王]]聖路易({{lang|fr|Saint Louis}},即[[路易九世 (法兰西)|路易九世]])身旁之[[神父]][[羅貝爾·德·索邦]]({{lang|fr|Robert de Sorbon}})在圣热纳维耶芙({{lang|fr|Sainte Geneviève}})山丘上成立索邦學院({{lang|fr|Le collège de Sorbon}}),后逐渐发展为巴黎大学。 |
||
== 現況 == |
|||
現今索邦大學主要包含四所大學、二所學院及三個單位: |
|||
*大學 |
|||
**[[巴黎第一大學]]({{lang|fr|Université de Paris I - Panthéon Sorbonne}}) |
|||
**[[巴黎第三大學]]({{lang|fr|Université de Paris III - Sorbonne Nouvelle}}) |
|||
**[[巴黎第四大學]]({{lang|fr|Université de Paris IV - Paris Sorbonne}}) |
|||
**[[巴黎第五大學]]({{lang|fr|Université de Paris V - René Descartes}}) |
|||
*學院 |
|||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lang|fr|EPHE,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
|||
**[[國立文献學院]]({{lang|fr|ENC,Ecole Nationale des Chartes}}) |
|||
*單位 |
|||
**[[索邦大學圖書館]]({{lang|fr|Bibliothèque de la Sorbonne}}) |
|||
**大學公署({{lang|fr|Chancellerie des Universités}}) |
|||
**巴黎學區區長辦公室({{lang|fr|Rectorat de Paris}}) |
|||
1968年法国[[五月風暴]]學生運動发动之后,巴黎大学被拆分成13座独立的大学,沿用“索邦”称谓的大学为[[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和[[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 |
|||
==索邦名人== |
|||
⚫ | |||
2018年,[[巴黎第四大學]]與[[巴黎第六大學]]合併為'''索邦大學'''。 |
|||
* [[瑪麗亞·居里]] ({{lang|fr|Marie Curie}}),物理學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
* [[皮埃爾·居里]] ({{lang|fr|Pierre Curie}}),物理學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
|||
⚫ | |||
*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lang|fr|Frédéric Joliot}}),物理學者,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
* [[伊伦·约里奥-居里]] ({{lang|fr|Irène Joliot-Curie}}),物理學者,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
* [[龐加萊|儒爾斯·亨利·龐加萊]] ({{lang|fr|Jules Henri Poincaré}}),物理、數學家。 |
|||
* [[西蒙·波娃]] ({{lang|fr|Simone de Beauvoir}}),存在主義作家。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 [http://www.sorbonne.fr/ 索邦大學] |
|||
⚫ | |||
⚫ | |||
⚫ | |||
* [http://www.univ-paris5.fr/ 巴黎第五大學] |
|||
* [http://www.ephe.sorbonne.fr/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 |
|||
* [http://www.enc.sorbonne.fr/ 國立文献學院] |
|||
* [http://www.bibliotheque.sorbonne.fr/biu/ 索邦大學圖書館] |
|||
⚫ | |||
⚫ | |||
⚫ | |||
⚫ | |||
⚫ | |||
⚫ | |||
[[ar:جامعة سوربون]] |
|||
⚫ | |||
[[be:Сарбона]] |
|||
[[Category:法國冠以人名的教育機構]] |
|||
[[be-x-old:Сарбона]] |
|||
[[bg:Сорбона]] |
|||
[[ca:La Sorbona]] |
|||
[[cs:Sorbonna]] |
|||
[[cv:Сорбонна]] |
|||
[[da:Sorbonne]] |
|||
[[de:Sorbonne]] |
|||
[[el:Σορβόνη]] |
|||
[[en:Sorbonne]] |
|||
[[eo:Sorbono]] |
|||
[[es:La Sorbona]] |
|||
[[fa:دانشگاه سوربن]] |
|||
[[fr:Sorbonne]] |
|||
[[gl:Sorbona]] |
|||
[[hr:Sorbonne]] |
|||
[[hu:Sorbonne]] |
|||
[[ia:Sorbonne]] |
|||
[[id:Sorbonne]] |
|||
[[it:Sorbona]] |
|||
[[ja:パリ大学]] |
|||
[[lt:Sorbona]] |
|||
[[no:Sorbonne]] |
|||
[[pl:Sorbona]] |
|||
[[pt:Sorbonne]] |
|||
[[ro:Sorbona]] |
|||
[[ru:Сорбонна]] |
|||
[[sk:Sorbonna]] |
|||
[[sl:Sorbonne]] |
|||
[[sv:Sorbonne]] |
|||
[[tr:Collège de Sorbonne]] |
|||
[[uk:Сорбонна]] |
|||
[[vi:Sorbonne]] |
2023年3月10日 (五) 05:59的最新版本
巴黎大学 |
巴黎第一大学 |
巴黎第二大学 |
巴黎第三大学 |
索邦大学(原四大及六大) |
巴黎城市大學(原五大及七大) |
巴黎第八大学 |
巴黎第九大学 |
巴黎楠泰尔大学(原十大) |
巴黎-萨克雷大学(原十一大) |
巴黎第十二大学 |
巴黎第十三大学 |
索邦學院(法語:Collège de Sorbonne)为巴黎大学前身,在巴黎大學成立後,變成巴黎大學中的一個學院,“索邦”亦成为巴黎大学的代名词。
歷史
[编辑]索邦學院最初是於12世紀時,在巴黎塞納河上的西堤島(l'Ile de la Cité),針對當時來自法蘭西、皮卡第、诺曼底與英格蘭四個國家之年輕人教授神學、法律、醫學及藝術四種領域。爾後於1257年,法國國王聖路易(Saint Louis,即路易九世)身旁之神父羅貝爾·德·索邦(Robert de Sorbon)在圣热纳维耶芙(Sainte Geneviève)山丘上成立索邦學院(Le collège de Sorbon),后逐渐发展为巴黎大学。
1968年法国五月風暴學生運動发动之后,巴黎大学被拆分成13座独立的大学,沿用“索邦”称谓的大学为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和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