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唐咨: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首段:​ 修饰语句 调整格式、排版
 
(未显示9个用户的1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唐咨'''({{bd|?||?|catIdx=T唐}}),[[表字]]不詳,徐州[[利城郡|利城人氏]]。[[三國]]時代將領,曾經先後為[[東吳]]和[[曹魏]]效命。
'''唐咨'''({{bd|?||?|catIdx=T唐}}),徐州[[利城郡|利城人氏]]。[[三國]]時代將領,曾經先後為[[孫吳|東吳]]和[[曹魏]]效命。


==生平==
==生平==
225年,利城郡人[[蔡方]]叛亂,太守[[徐箕]]<ref>《魏文帝紀》及《資治通鑑》作徐質。</ref>被殺,而唐咨則被推舉為領袖。魏文帝[[曹丕]]派[[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時任青州刺史[[王淩]]<ref>《魏文帝紀》: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王淩傳》:(凌)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於口。】</ref>、徐州刺史[[呂虔]]<ref>《魏志·呂虔傳》:(虔)讨'''利城叛贼''',斩获有功。</ref>等領軍討伐,唐咨兵敗逃亡,經海路走到吳國,被任命為將軍。
225年,[[利城郡]]人[[蔡方]]叛亂,太守[[徐箕]]<ref>《魏文帝紀》及《資治通鑑》作徐質。</ref>被殺,而唐咨則被推舉為領袖。魏文帝[[曹丕]]派[[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青州刺史[[王淩]]<ref>《魏文帝紀》: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王淩傳》:(凌)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於口。】</ref>、徐州刺史[[呂虔]]<ref>《呂虔傳》:(虔)讨'''利城叛贼''',斩获有功。</ref>等領軍討伐,唐咨兵敗逃亡,經海路走到吳國,被任命為將軍。


===隨吳征戰===
===隨吳征戰===
235-236年,隨[[呂岱]]、[[吾粲]]討伐山越有功,為列將。<ref>《三國志·吳志十五·呂岱傳》:(嘉禾)四年(235年)【《吳主傳》:四年夏,遣呂岱討桓等。】,廬陵賊李桓、路合、會稽東冶賊隨春、南海賊羅厲等一時並起。權復詔岱督劉纂、'''唐咨'''等分部討擊,春即時首降,岱拜春偏將軍,使領其眾,遂為列將,桓、厲等皆見斬獲,傳首詣都。</ref><ref>《吳主傳》:(嘉禾五年,236年)中郎將吾粲獲李桓,'''將軍唐咨獲羅厲'''等。</ref>
235-236年,隨[[呂岱]]、[[吾粲]]討伐山越有功,為列將。<ref>《呂岱傳》:(嘉禾)四年(235年)【《吳主傳》:四年夏,遣呂岱討桓等。】,廬陵賊李桓、路合、會稽東冶賊隨春、南海賊羅厲等一時並起。權復詔岱督劉纂、'''唐咨'''等分部討擊,春即時首降,岱拜春偏將軍,使領其眾,遂為列將,桓、厲等皆見斬獲,傳首詣都。</ref><ref>《吳主傳》:(嘉禾五年,236年)中郎將吾粲獲李桓,'''將軍唐咨獲羅厲'''等。</ref>後與吾粲共率三千兵馬攻山越董嗣不克,[[周魴]]前來助陣。<ref>《周魴傳》: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攻守,連月不能拔。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魴遣間諜,授以方策,誘狙殺嗣。</ref>239年,與呂岱一同討平叛亂的[[廖式]]。<ref>《吳主傳》:(赤烏二年,239年)冬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都,眾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咨'''討之,歲餘皆破。</ref>


===[[東興之戰]] ===
後與吾粲共率三千兵馬攻山越董嗣不克,[[周魴]]前來助陣。<ref>《三國志·吳志十五·周魴傳》:〉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攻守,連月不能拔。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魴遣間諜,授以方策,誘狙殺嗣。</ref>
建興元年(252年)末,與[[留贊]]、[[呂據]]、[[丁奉]]作為前鋒均表現出色<ref>《諸葛恪傳》: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會眾於東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恪興軍四萬,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諸軍作浮橋度,陳於堤上,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將軍留贊、呂據、'''唐諮'''、丁奉為前部。</ref>,最終官至[[左將軍]]<ref>《吳志·孫亮傳》作前將軍。</ref>,封侯,[[持节|持節]]。

239年,與呂岱一同討平叛亂的[[廖式]]。<ref>《吳主傳》:(赤烏二年,239年)冬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都,眾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咨'''討之,歲餘皆破。</ref>最終在吳官至左將軍<ref>《吳志·孫亮傳》作前將軍。</ref>,封侯,持節。


===[[諸葛誕之亂]]===
===[[諸葛誕之亂]]===
256年,隨[[文欽]]、[[呂據]]、劉纂、[[朱异]]去保護淮泗之間。<ref>《三國志·吳志·孫亮傳》:(五鳳三年,256年)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呂據、車騎劉纂、鎮南朱異、'''前將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ref>
256年,隨[[文欽]]、呂據、[[劉纂 (三國)|劉纂]]、[[朱异]]来到淮泗之間准备进攻魏国。<ref>《三國志·吳志·孫亮傳》:(五鳳三年,256年)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呂據、車騎劉纂、鎮南朱異、'''前將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ref><ref>《孫峻傳》:其明年,文欽說峻徵魏,峻使欽與呂據、車騎劉纂、鎮南朱異、'''前將軍唐諮'''自江都人淮、泗,以圖青、徐。</ref>後[[孫峻]]逝世,唐咨參與政變,奉[[孫綝]]之命追殺呂據。<ref>《呂據傳》:(太平元年,孫)綝聞之,使中書奉詔,詔文欽、劉纂,'''唐咨'''等使取據,又遣從兄慮以都下兵逆據於江都。</ref><ref>《孫綝傳》:綝聞之,遣從兄慮將兵逆據於江都,使中使敕文欽、劉纂、'''唐咨'''等合眾擊據,遣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胤取據</ref>


次年(257年),[[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司馬昭]]領兵討伐,諸葛誕派兒子[[諸葛靚]]及牙門諸將為人質向東吳求救,東吳於是派[[文欽]]、唐咨、[[全懌]]、[[全端]]和[[王祚]]等領三萬兵支援諸葛誕。但戰事不利,諸葛誕部將[[蔣班]]、[[焦彝]]和全懌等都向司馬昭投降,諸葛誕和唐咨等欲突圍失敗,最後唐咨被捕投降,被封為安遠將軍。因為魏國善待東吳兵士,唐咨在東吳的家室亦沒有被誅殺。
次年(257年),[[諸葛誕]]以[[壽春]]叛魏,[[司馬昭]]領兵討伐,諸葛誕派兒子[[諸葛靚]]及牙門諸將為人質向東吳求救,東吳於是派文欽、唐咨、[[全懌]]、[[全端]]和[[王祚]]等領三萬兵支援諸葛誕。但戰事不利,諸葛誕部將[[蔣班]]、[[焦彝]]和全懌等都向司馬昭投降,諸葛誕和唐咨等欲突圍失敗,最後唐咨被捕投降,被封為安遠將軍。因為魏國善待東吳兵士,唐咨在東吳的家室亦沒有被誅殺。


===滅蜀前===
===滅蜀前===
262年,司馬昭打算進攻[[蜀漢]],同時命令唐咨製作浮海大船作攻吳準備<ref>《三國志·魏志二十八·鍾會傳》:文王敕青、徐、兗、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ref>。後事跡不詳。
262年,司馬昭打算進攻[[蜀漢]],同時命令唐咨製作浮海大船作攻吳準備<ref>《鍾會傳》:文王敕青、徐、兗、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ref>。後事跡不詳。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三國志]]·[[s:三國志/卷02|魏書·文帝紀]]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s:三國志/卷18#呂虔|三國志·魏志·呂虔]]
*《三國志·吳志·孫亮傳》
*《[[s:三國志/卷28|三國志·魏書·王淩諸葛誕鍾會]]
*《三國志·魏書·諸葛誕鍾會傳》
*《[[s:三國志/卷47|三國志·吳主]]
*《三國志·吳·呂岱周魴傳》
*《[[s:三國志/卷48|三國志·吳·孫亮]]
*《[[s:三國志/卷56|三國志·吳志·呂範子據傳]]》
*《資治通鑑》
*《[[s:三國志/卷60|三國志·吳書·呂岱周魴傳]]》
*《[[s:三國志/卷64|三國志·吳志·諸葛恪二孫傳]]》
*《[[資治通鑑]]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div>
</div>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三国志}}
{{三国志}}
[[Category:曹魏軍事人物|T唐]]
[[Category:曹魏軍事人物|T唐]]

2023年6月11日 (日) 12:10的最新版本

唐咨(?—?),徐州利城人氏三國時代將領,曾經先後為東吳曹魏效命。

生平

[编辑]

225年,利城郡蔡方叛亂,太守徐箕[1]被殺,而唐咨則被推舉為領袖。魏文帝曹丕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青州刺史王淩[2]、徐州刺史呂虔[3]等領軍討伐,唐咨兵敗逃亡,經海路走到吳國,被任命為將軍。

隨吳征戰

[编辑]

235-236年,隨呂岱吾粲討伐山越有功,為列將。[4][5]後與吾粲共率三千兵馬攻山越董嗣不克,周魴前來助陣。[6]239年,與呂岱一同討平叛亂的廖式[7]

建興元年(252年)末,與留贊呂據丁奉作為前鋒均表現出色[8],最終官至左將軍[9],封侯,持節

256年,隨文欽、呂據、劉纂朱异来到淮泗之間准备进攻魏国。[10][11]孫峻逝世,唐咨參與政變,奉孫綝之命追殺呂據。[12][13]

次年(257年),諸葛誕壽春叛魏,司馬昭領兵討伐,諸葛誕派兒子諸葛靚及牙門諸將為人質向東吳求救,東吳於是派文欽、唐咨、全懌全端王祚等領三萬兵支援諸葛誕。但戰事不利,諸葛誕部將蔣班焦彝和全懌等都向司馬昭投降,諸葛誕和唐咨等欲突圍失敗,最後唐咨被捕投降,被封為安遠將軍。因為魏國善待東吳兵士,唐咨在東吳的家室亦沒有被誅殺。

滅蜀前

[编辑]

262年,司馬昭打算進攻蜀漢,同時命令唐咨製作浮海大船作攻吳準備[14]。後事跡不詳。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魏志文帝紀》及《資治通鑑》作徐質。
  2. ^ 《魏文帝紀》: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王淩傳》:(凌)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於口。】
  3. ^ 《呂虔傳》:(虔)讨利城叛贼,斩获有功。
  4. ^ 《呂岱傳》:(嘉禾)四年(235年)【《吳主傳》:四年夏,遣呂岱討桓等。】,廬陵賊李桓、路合、會稽東冶賊隨春、南海賊羅厲等一時並起。權復詔岱督劉纂、唐咨等分部討擊,春即時首降,岱拜春偏將軍,使領其眾,遂為列將,桓、厲等皆見斬獲,傳首詣都。
  5. ^ 《吳主傳》:(嘉禾五年,236年)中郎將吾粲獲李桓,將軍唐咨獲羅厲等。
  6. ^ 《周魴傳》: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攻守,連月不能拔。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魴遣間諜,授以方策,誘狙殺嗣。
  7. ^ 《吳主傳》:(赤烏二年,239年)冬十月,將軍蔣秘南討夷賊。秘所領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潛共攻零陵、桂陽,及搖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都,眾數萬人。遣將軍呂岱、唐咨討之,歲餘皆破。
  8. ^ 《諸葛恪傳》: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會眾於東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恪興軍四萬,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諸軍作浮橋度,陳於堤上,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恪遣將軍留贊、呂據、唐諮、丁奉為前部。
  9. ^ 《吳志·孫亮傳》作前將軍。
  10. ^ 《三國志·吳志·孫亮傳》:(五鳳三年,256年)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呂據、車騎劉纂、鎮南朱異、前將軍唐咨軍自江都入淮、泗。
  11. ^ 《孫峻傳》:其明年,文欽說峻徵魏,峻使欽與呂據、車騎劉纂、鎮南朱異、前將軍唐諮自江都人淮、泗,以圖青、徐。
  12. ^ 《呂據傳》:(太平元年,孫)綝聞之,使中書奉詔,詔文欽、劉纂,唐咨等使取據,又遣從兄慮以都下兵逆據於江都。
  13. ^ 《孫綝傳》:綝聞之,遣從兄慮將兵逆據於江都,使中使敕文欽、劉纂、唐咨等合眾擊據,遣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胤取據
  14. ^ 《鍾會傳》:文王敕青、徐、兗、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28》,出自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