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碳负离子: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Marbletan留言 | 贡献
 
(未显示8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G1=Chemistry
|G1=Chemistry
}}
}}
[[File:碳负离子.png|thumb|right|100px|碳负离子]]
[[File:碳负离子.svg|thumb|right|100px|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lang-en|Carbanion}}),又叫'''碳陰離子''',指的是含有一个连有三个[[基团]],并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碳]]。碳负离子带有一个孤立负电荷,通常是三角椎體构型,其中孤对电子占一个[[sp3杂化|sp<sup>3</sup>混成轨道]]。形式上,碳陰離子是含碳酸的共軛鹼:
'''碳负离子'''({{lang-en|Carbanion}}),又叫'''碳陰離子''',指的是含有一个连有三个[[基团]],并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碳]]。碳负离子带有一个孤立负电荷,通常是三角椎體构型,其中孤对电子占一个[[sp3杂化|sp<sup>3</sup>混成轨道]]。形式上,碳陰離子是含碳酸的共軛鹼:
第15行: 第15行:
* [[誘導效應]]。電荷會受鄰近的負電原子影響而穩定
* [[誘導效應]]。電荷會受鄰近的負電原子影響而穩定
* 帶電原子的混成。帶電原子[[混成]]後,[[S軌域]]的比例越大,碳陰離子就越穩定
* 帶電原子的混成。帶電原子[[混成]]後,[[S軌域]]的比例越大,碳陰離子就越穩定
* [[共振]]現象。共振可以穩定碳負離子,這也是為何[[芳香性|香族]]的碳負離子會很穩定
* [[共振]]現象。共振可以穩定碳負離子,這也是為何[[芳香性|香族]]的碳負離子會很穩定
碳陰離子在有機化學中擔任反應中間物([[活性中間體]])的角色,比如[[E1cB反應]]與有機金屬化學中的[[格林尼亚反应]]。1984年,Olmstead介紹三甲基碳陰離子的鋰[[冠醚]]鹽,由[[三苯甲烷]]與[[正丁基鋰]]、[[12-冠-4]]反應產生。
碳陰離子在有機化學中擔任反應中間物[[活性中間體]]的角色,比如[[E1cB反應]]與有機金屬化學中的[[格林尼亚反应]]。1984年,Olmstead介紹三甲基碳陰離子的鋰[[冠醚]]鹽,由[[三苯甲烷]]與[[正丁基鋰]]、[[12-冠-4]]反應產生。
[[file:TriphenylmethaneAnion.png|center|500px|triphenylmethane anion的形成]]
[[file:TriphenylmethaneAnion.png|center|500px|triphenylmethane anion的形成]]
在低溫下將三苯甲烷與融於THF的正丁基鋰反應,再加入12-冠-4產生紅色溶液與在-20℃下沉澱的鹽類複合物。中間的C-C鍵長145pm,苯基間的鍵角31.2°。與[[四甲基铵]]相比,螺旋槳型就不太明顯。探測溶液中碳負離子的其中一種方法是質子NMR。在DMSO中的環戊二烯的圖譜在5.50ppm有一個環戊二烯陰離子的峰值。
在低溫下將三苯甲烷與融於THF的正丁基鋰反應,再加入12-冠-4產生紅色溶液與在-20℃下沉澱的鹽類複合物。中間的C-C鍵長145pm,苯基間的鍵角31.2°。與[[四甲基铵]]相比,螺旋槳型就不太明顯。探測溶液中碳負離子的其中一種方法是質子NMR。在DMSO中的環戊二烯的圖譜在5.50ppm有一個環戊二烯陰離子的峰值。


==碳酸==
==碳酸==
帶有C-H的分子能經由丟出質子形成碳負離子。故有C-H鍵的烴類可以視作一種酸類,並有對應的pKa值。甲烷因pKa大到近56,相對於pKa 4.76的醋酸,通常甲烷就不視作酸類。相同的條件在判斷碳負離子的穩定度時,也能判斷出碳酸pKa的相對順序。藉由跟傳統酸類比較pKa值,可以判斷出特定化合物是否能溶於水中。下表為一些化合物的酸度,從甲烷開始,越往下酸度愈大。
帶有C-H的分子能經由丟出質子形成碳負離子。故有C-H鍵的烴類可以視作一種酸類,並有對應的pKa值。甲烷因pKa大到近56,相對於pKa 4.76的醋酸,通常甲烷就不視作酸類。相同的條件在判斷碳負離子的穩定度時,也能判斷出碳酸pKa的相對順序。藉由跟傳統酸類比較pKa值,可以判斷出特定化合物是否能溶於水中。下表為一些化合物的酸度,從甲烷開始,越往下酸度愈大。
{|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 #ffffff;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 class="wikitable" style="background: #ffffff; text-align: center;"
|-
|-
!名字
!name
!化学式
!formula
!结构
!structural formula
!pKa
!pKa
|-
|-
第41行: 第41行:
|[[環戊烷]]
|[[環戊烷]]
|C<sub>5</sub>H<sub>10</sub>
|C<sub>5</sub>H<sub>10</sub>
|[[Image:Cyclopentane2d.png|40px]]
|[[Image:Cyclopentane v2.svg|40px]]
|~ 45
|~ 45
|-
|-
第86行: 第86行:
|[[乙炔]]
|[[乙炔]]
|C<sub>2</sub>H<sub>2</sub>
|C<sub>2</sub>H<sub>2</sub>
|[[Image:Acetylene-CRC-IR-dimensions-2D.png|90px]]
|[[Image:Acetylene-CRC-IR-dimensions-2D.svg|90px]]
| 25
| 25
|-
|-

2023年7月18日 (二) 18:46的最新版本

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英語:Carbanion),又叫碳陰離子,指的是含有一个连有三个基团,并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碳负离子带有一个孤立负电荷,通常是三角椎體构型,其中孤对电子占一个sp3混成轨道。形式上,碳陰離子是含碳酸的共軛鹼:

R3C-H + B → R3C + H-B

上式的B表示鹼。而碳陰離子在有機反應中扮演中間物的角色。

理論

[编辑]

碳陰離子為親核試劑,其反應性與穩定度受許多因素影響。包含:

  • 誘導效應。電荷會受鄰近的負電原子影響而穩定
  • 帶電原子的混成。帶電原子混成後,S軌域的比例越大,碳陰離子就越穩定
  • 共振現象。共振可以穩定碳負離子,這也是為何芳香族的碳負離子會很穩定

碳陰離子在有機化學中擔任反應中間物(活性中間體)的角色,比如E1cB反應與有機金屬化學中的格林尼亚反应。1984年,Olmstead介紹三苯甲基碳陰離子的鋰冠醚鹽,由三苯甲烷正丁基鋰12-冠-4反應產生。

triphenylmethane anion的形成
triphenylmethane anion的形成

在低溫下將三苯甲烷與融於THF的正丁基鋰反應,再加入12-冠-4產生紅色溶液與在-20℃下沉澱的鹽類複合物。中間的C-C鍵長145pm,苯基間的鍵角31.2°。與四甲基铵相比,螺旋槳型就不太明顯。探測溶液中碳負離子的其中一種方法是質子NMR。在DMSO中的環戊二烯的圖譜在5.50ppm有一個環戊二烯陰離子的峰值。

氢碳酸

[编辑]

帶有C-H的分子能經由丟出質子形成碳負離子。故有C-H鍵的烴類可以視作一種酸類,並有對應的pKa值。甲烷因pKa大到近56,相對於pKa 4.76的醋酸,通常甲烷就不視作酸類。相同的條件在判斷碳負離子的穩定度時,也能判斷出碳酸pKa的相對順序。藉由跟傳統酸類比較pKa值,可以判斷出特定化合物是否能溶於水中。下表為一些化合物的酸度,從甲烷開始,越往下酸度愈大。

名字 化学式 结构 pKa
甲烷 CH4 ~ 56
乙烷 C2H6 ~ 50
環戊烷 C5H10 ~ 45
丙烯 C3H6 ~ 44
C6H6 ~ 43
Dimethyl sulfoxide/DMSO (CH3)2SO 35.5
雙芬基甲烷 C13H12 32.3
苯胺 C6H5NH2 30.6
三芬基甲烷 C19H16 30.6
乙醇 C2H5OH 29.8
丙酮 C3H6O 26.5
乙炔 C2H2 25
環戊二烯 C5H6 18
 --以粗體字表示酸類

歷史

[编辑]

1907年,碳陰離子在Clarke和Lapworth發表關於安息酸縮合反應機制的文章中首次出現。1904年,Schlenk從四甲基氯化铵三苯甲基钠反應製備Ph3C-NMe4+以獲得五價氮。十年後,他證明出三苯甲基自由基如何藉由鹼金屬來減少碳離子。Wallis和Adams在1933年使用碳陰離子這個詞來表示帶有負電荷的碳離子。

連結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Harder, Sjoerd (2002). "Schlenk's Early “Free” Carbanions".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8 (14): 3229–3232.
  2. Organic Chemistry - Robert Thornton Morrison, Robert Neilson Boyd
  3. The isolation and x-ray structures of lithium crown ether salts of the free phenyl carbanions [CHPh2]- and [CPh3]- Marilyn M. Olmstead, Philip P. Power; J. Am. Chem. Soc.; 1985; 107(7); 2174-2175.
  4.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Generation and NMR Observation of Stable Carbanions. Hamid S. Kasmai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 Vol. 76 No. 6 June 1999
  5. Equilibrium acidities in dimethyl sulfoxide solution Frederick G. Bordwell Acc. Chem. Res.; 1988; 21(12) pp 456 - 463
  6. The Configurational Stability of cis- and trans-2-Methylcyclopropyllithium and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ir Reactions with Bromine and Carbon Dioxide Douglas E. Applequist and Alan H. Peterson J. Am. Chem. Soc.; 1961; 83(4) pp 862 - 865
  7. Cyclopropanes. XV. The Optical Stability of 1-Methyl-2,2-diphenylcyclopropyllithium H. M. Walborsky, F. J. Impastato, and A. E. Young J. Am. Chem. Soc.; 1964; 86(16) pp 3283 - 3288;
  8. Enantioselectivity determined by NMR spectroscopy after derivatization with Mosher's acid
  9. Preparation of Chiral -Oxy-[2H1]methyllithiums of 99% e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ir Configurational Stability Dagmar Kapeller, Roland Barth, Kurt Mereiter, and Friedrich Hammerschmidt J. Am. Chem. Soc.; 2007; 129(4) pp 914 - 923;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