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升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參考文獻:​ 內容擴充
 
(未显示4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升泰''',字竹珊,卓特氏,[[蒙古正黃旗]]人。清朝官員,曾任[[駐藏大臣]]。<ref name="清史稿卷453">{{wikisource-inline|清史稿/卷453|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三·列傳二百四十}}</ref>
'''升泰'''{{BD|1832年||1891年||}},字'''竹珊''',卓特氏,[[蒙古正黃旗]]人。[[清朝]]官員,曾任[[駐藏大臣]]。<ref name="清史稿卷453">{{wikisource-inline|清史稿/卷453|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三·列傳二百四十}}</ref>


==生平==
==生平==
升泰是大學士[[富俊]]之孫,捐纳为[[户部员外郎]],出任[[山西]][[汾州府]][[知府]],有政绩,累官至[[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光绪七年(1881年)任[[伊犁廳|伊犁]][[参赞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以[[内阁学士]]署[[乌鲁木齐都统]],与[[俄罗斯]]议定[[阿尔泰山]]边界。光绪十四年(1888年)升泰取代[[文硕]]为[[驻藏办事大臣]]。当时[[英国]]军队因為錫金、西藏邊界糾紛而與藏軍[[隆吐山战役|战于隆吐山]],[[藏軍 (清朝)|藏军]]失利,退[[帕里]]力拒。升泰奉清廷谕令抑制藏军,与英国议和,至前线令藏军后撤,遣散民兵,亲与英方会议,处理中印边界交涉事。他於光绪十六年至十八年(1890-1892年)間任駐藏全权大臣,奉派为全权大臣至印度与[[印度总督|英国驻印度总督]][[蘭斯敦]]议定《[[中英藏印條約]]》:清朝承认[[哲孟雄]](現稱錫金)归英国保护,划定边界,放弃热纳宗及[[隆吐山]]要隘、畀[[岗巴镇|岗巴宗]]属地予英。被西藏僧俗官民反对。光绪十八年,升泰再赴帕里与英官续商亚东开埠通商等事宜,於当地去世。升泰有奏牍二卷。著有《印藏边务实录》。其弟[[有泰]]於1902-1906年間也擔任過駐藏大臣。<ref name="清史稿卷453"/>
升泰是大學士[[富俊]]之孫,他於1890-1892年間任駐藏大臣,卒於任上。其弟[[有泰]]於1902-1906年間也擔任過駐藏大臣。<ref name="清史稿卷453"/>

== 延伸閱讀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第9行: 第12行: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駐藏大臣]]
[[Category:駐藏大臣]]
[[Category:蒙古正黃旗人]]
[[Category:清朝户部员外郎]]
[[Category:乌鲁木齐都统]]
[[Category:清朝汾州府知府]]
[[Category:清朝浙江按察使]]
[[Category:清朝云南布政使]]
[[Category:卓特氏]]
[[Category:正黃旗蒙古人]]

2023年8月15日 (二) 10:54的最新版本

升泰(1832年—1891年),字竹珊,卓特氏,蒙古正黃旗人。清朝官員,曾任駐藏大臣[1]

生平

[编辑]

升泰是大學士富俊之孫,捐纳为户部员外郎,出任山西汾州府知府,有政绩,累官至浙江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光绪七年(1881年)任伊犁参赞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以内阁学士乌鲁木齐都统,与俄罗斯议定阿尔泰山边界。光绪十四年(1888年)升泰取代文硕驻藏办事大臣。当时英国军队因為錫金、西藏邊界糾紛而與藏軍战于隆吐山藏军失利,退帕里力拒。升泰奉清廷谕令抑制藏军,与英国议和,至前线令藏军后撤,遣散民兵,亲与英方会议,处理中印边界交涉事。他於光绪十六年至十八年(1890-1892年)間任駐藏全权大臣,奉派为全权大臣至印度与英国驻印度总督蘭斯敦议定《中英藏印條約》:清朝承认哲孟雄(現稱錫金)归英国保护,划定边界,放弃热纳宗及隆吐山要隘、畀岗巴宗属地予英。被西藏僧俗官民反对。光绪十八年,升泰再赴帕里与英官续商亚东开埠通商等事宜,於当地去世。升泰有奏牍二卷。著有《印藏边务实录》。其弟有泰於1902-1906年間也擔任過駐藏大臣。[1]

延伸閱讀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5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