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沙:修订间差异
小 →影響: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
小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Cat:日治臺灣出生人物→Cat:日治臺灣出生者) |
||
(未显示15个用户的28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officeholder|name=陳海砂|office=第一屆[[臺北市議會|臺北市參議會]]議員|termstart=1946年4月12日|termend=1950年11月29日|birthplace={{TWN-JPN}}[[臺北縣 (日治時期)|臺北縣]][[芝蘭一堡]][[大直庄|大直-{庄}-]]|deathplace={{TWN}}[[臺北市]]|death_date={{death date and age|1978|6|17|1895|7|15}}|birthdate=1895年7月15日|nationality={{JPN-EMP}}(1895年-1945年)<br>{{ROC}}(1945年-1978年)|education=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前身)機械科}} |
|||
⚫ | |||
⚫ | '''陳海沙'''({{bd|1895年|7月15日|1978年|6月17日}}),生於[[臺北市]][[劍潭]],臺灣營造業者。創設「光智商會」,在[[臺灣日治時期]]承攬許多公共工程。<ref>{{cite book|author=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title=臺灣營造業百年史|year=2012|publisher=遠流|location=臺北市|isbn=9789573269854}}</ref>曾任第一屆[[臺北市議會|臺北市參議會]]議員。<ref>{{Cite web|title=歷屆議員查詢|url=http://www.tcc.gov.tw/TermIntro1.aspx?n=26921E80F6DC89B5&Term_SN=1|access-date=2021-07-05|date=102/02/04 12:00:00|last=*|work=*|archive-date=2021-07-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09184741/http://www.tcc.gov.tw/TermIntro1.aspx?n=26921E80F6DC89B5&Term_SN=1|dead-url=no}}</ref> |
||
== 生平 == |
== 生平 == |
||
陳海沙(日治時期名為光宮海沙)父親為陳萬,在家中排行老大。 |
|||
⚫ | |||
⚫ | 1895年生於臺北市劍潭,自[[大龍峒]]公學校畢業後<ref>{{Cite web|title=北投埔林炳炎 » 陳海沙(1895-1978)與光智商會|url=https://pylin.kaishao.idv.tw/?p=4191|access-date=2021-07-05|language=zh-TW|archive-date=2021-07-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11022139/https://pylin.kaishao.idv.tw/?p=4191|dead-url=no}}</ref>,進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前身)[[機械]]科就讀。陳海沙曾經與[[林煶灶]]一起創辦「協志商會」,並共事將近三年,隨後醞釀自立門戶,旋於1923年在臺北「大橋町」(今[[臺北橋]]附近)獨資成立「光智商會」,從事土木建築工程營造業務。 |
||
1927年10月,與臺北市地方士紳共同成立[[乞丐撲滅協會]],投身社會事業,捐款給臺北市愛愛寮(今臺北市私立愛愛院),作為收容乞丐之經費。 |
|||
1932年,陈海沙受臺灣總督府之命,前往[[中國]][[福州市|福州]]協助興建[[福州博愛醫院]],為期2年。伴隨著日本對外戰爭之進展,光智商會轉以接受軍方委託的案件為主,如岡山航空隊飛行機庫、岡山61航空廠、機場等皆是。 |
|||
1940年,陳海沙被任命為臺北[[下奎府町]](今[[大稻埕]]商區内)第四區區長。<ref>{{Cite web|title=續修台北市志-卷九人物志 政治與經濟篇|url=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430/relfile/41653/7561488/61bfc2a0-380b-4e4d-8dc2-fc7129bd5a8f.pdf|access-date=2021-07-05|author=陳翠蓮、陳世芳|format=pdf|publisher=臺北市文獻委員會|archive-date=2021-11-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15141432/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430/relfile/41653/7561488/61bfc2a0-380b-4e4d-8dc2-fc7129bd5a8f.pdf|dead-url=no}}</ref> |
|||
戰後,陳氏擔任「大安工業俱樂部」(臺北工業學校校友會)會長、臺灣區營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等。 |
|||
1946年4月,陈海沙當選首屆臺北市參議會議員。 |
|||
=== 家庭 === |
|||
陳海沙之妻[[吳金鸞]],為[[吳朝瑞]]次女。兩人育有三子三女。長子[[陳珠璫]],畢業於臺北工業學校應用化學科,後留學於日本,接掌光智營造廠,後擔任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三屆董事長。<ref>{{Cite web|title=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附設海沙紀念青少年服務中心圖書室|url=http://www.brightwisdom.org.tw/OnePage.aspx?tid=159&id=169|access-date=2021-07-05|last=|work=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archive-date=2021-07-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710234646/http://www.brightwisdom.org.tw/OnePage.aspx?tid=159&id=169|dead-url=no}}</ref>長女[[陳月鳳]]。二子[[陳珠璋]],為臺灣精神醫療之先驅,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醫師,專攻精神科,退休後負責光智基金會之營運。三子陳珠珪,二女陳月華,三女陳月昭。 |
|||
== 影響 == |
== 影響 == |
||
臺灣日治時期,從[[臺北工業學校]]培養出的臺籍人才能夠嶄露頭角的並不多,陳海沙堪稱箇中翹楚。由於陳氏所學為機械,具備鐵工技能,在「屏東軍用飛行場」一案,遇到大跨距建築時必須使用 |
臺灣日治時期,從[[臺北工業學校]]培養出的臺籍人才能夠嶄露頭角的並不多,陳海沙堪稱箇中翹楚。由於陳氏所學為機械,具備鐵工技能,在「屏東軍用飛行場」一案,遇到大跨距建築時必須使用鋼鐵桁架,因此陳氏在大多數的木工專長業者當中脫穎而出,甚至在土木工程承包時較同業機會更多。「光智商會」成立後,在臺灣營造業界發展順遂,成為臺籍業者中青壯輩的代表,躋身臺灣的三大營造廠之一(另兩家為協志商號、榮興)<ref>{{cite web|author=財團法人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title=我們的故事|url=http://www.brightwisdom.org.tw/story/story.html|accessdate=2014-04-29|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30231612/http://www.brightwisdom.org.tw/story/story.html|archivedate=2014-07-30}}</ref> 。陳海沙擔任大安工業俱樂部會長期間,多提攜後進;光智商會也培育了許多營造界人才,如建築師[[陳榮洲]]、福住建設[[簡德耀]]等。 |
||
== 承造工程 == |
== 承造工程 == |
||
陳海沙的「光智商會」承造工程遍布[[臺北]]、[[高雄]]、[[岡山]]、[[東港]]、[[新竹]]及[[屏東]]等地, |
陳海沙的「光智商會」承造工程遍布[[臺北市|臺北]]、[[高雄市|高雄]]、[[岡山區|岡山]]、[[東港鎮 (臺灣)|東港]]、[[新竹市|新竹]]及[[屏東市|屏東]]等地,包括: |
||
* 臺灣總督府稅關廳舍(1928年) |
* 臺灣總督府稅關廳舍(1928年) |
||
* [[臺北高等學校]]體育館(1928年) |
* [[臺北高等學校]]體育館(1928年) |
||
* 臺北高等學校宿舍(1929年) |
* 臺北高等學校宿舍(1929年) |
||
* [[臺北州]][[草山 |
* [[臺北州]][[草山眾樂園]](1930年) |
||
* [[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昆蟲學]]教室(1936年) |
* [[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昆蟲學]]教室(1936年) |
||
* [[新竹市]] |
* [[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館|有樂館]](1933年) |
||
* [[日本航空運輸株式會社]]臺北支所(1936年) |
* [[日本航空運輸株式會社]]臺北支所(1936年) |
||
* 臺北飛行場事務所(1936年) |
* 臺北飛行場事務所(1936年) |
||
* [[勝利新村 (屏東市)]](1936~1937 年) |
|||
* [[碧潭吊橋]](1937年) |
|||
* [[碧潭吊橋]](1937年)<ref>{{cite news|author=劉力仁/台北報導|title=雙弧吊橋 連日人都稱讚|url=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652871|accessdate=2014-04-29|newspaper=自由時報|date=2013-02-06|archive-date=2019-06-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628215310/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652871|dead-url=no}}</ref> |
|||
* [[原嘉義電信局]](1939年) |
|||
* [[士林國小]](1941年) |
* [[士林國小]](1941年) |
||
第24行: | 第43行: | ||
== 外部連結 == |
== 外部連結 == |
||
* [http://www.brightwisdom.org.tw/ 光智基金會]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7194303/http://www.brightwisdom.org.tw/ 光智基金會] |
||
[[Category:台灣 |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土木工程師]] |
||
[[Category: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友]] |
|||
[[Category:大同區人 (臺灣)]] |
|||
[[Category:陈姓]] |
|||
[[Category:日治臺灣出生者]] |
2023年9月5日 (二) 03:49的最新版本
陳海砂 | |
---|---|
第一屆臺北市參議會議員 | |
任期 1946年4月12日—1950年11月29日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95年7月15日 日治臺灣臺北縣芝蘭一堡大直庄 |
逝世 | 1978年6月17日 臺灣臺北市 | (82歲)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78年) |
学历 | 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前身)機械科 |
陳海沙(1895年7月15日—1978年6月17日),生於臺北市劍潭,臺灣營造業者。創設「光智商會」,在臺灣日治時期承攬許多公共工程。[1]曾任第一屆臺北市參議會議員。[2]
生平
[编辑]陳海沙(日治時期名為光宮海沙)父親為陳萬,在家中排行老大。
1895年生於臺北市劍潭,自大龍峒公學校畢業後[3],進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前身)機械科就讀。陳海沙曾經與林煶灶一起創辦「協志商會」,並共事將近三年,隨後醞釀自立門戶,旋於1923年在臺北「大橋町」(今臺北橋附近)獨資成立「光智商會」,從事土木建築工程營造業務。
1927年10月,與臺北市地方士紳共同成立乞丐撲滅協會,投身社會事業,捐款給臺北市愛愛寮(今臺北市私立愛愛院),作為收容乞丐之經費。
1932年,陈海沙受臺灣總督府之命,前往中國福州協助興建福州博愛醫院,為期2年。伴隨著日本對外戰爭之進展,光智商會轉以接受軍方委託的案件為主,如岡山航空隊飛行機庫、岡山61航空廠、機場等皆是。
1940年,陳海沙被任命為臺北下奎府町(今大稻埕商區内)第四區區長。[4]
戰後,陳氏擔任「大安工業俱樂部」(臺北工業學校校友會)會長、臺灣區營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等。
1946年4月,陈海沙當選首屆臺北市參議會議員。
家庭
[编辑]陳海沙之妻吳金鸞,為吳朝瑞次女。兩人育有三子三女。長子陳珠璫,畢業於臺北工業學校應用化學科,後留學於日本,接掌光智營造廠,後擔任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三屆董事長。[5]長女陳月鳳。二子陳珠璋,為臺灣精神醫療之先驅,曾任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醫師,專攻精神科,退休後負責光智基金會之營運。三子陳珠珪,二女陳月華,三女陳月昭。
影響
[编辑]臺灣日治時期,從臺北工業學校培養出的臺籍人才能夠嶄露頭角的並不多,陳海沙堪稱箇中翹楚。由於陳氏所學為機械,具備鐵工技能,在「屏東軍用飛行場」一案,遇到大跨距建築時必須使用鋼鐵桁架,因此陳氏在大多數的木工專長業者當中脫穎而出,甚至在土木工程承包時較同業機會更多。「光智商會」成立後,在臺灣營造業界發展順遂,成為臺籍業者中青壯輩的代表,躋身臺灣的三大營造廠之一(另兩家為協志商號、榮興)[6] 。陳海沙擔任大安工業俱樂部會長期間,多提攜後進;光智商會也培育了許多營造界人才,如建築師陳榮洲、福住建設簡德耀等。
承造工程
[编辑]陳海沙的「光智商會」承造工程遍布臺北、高雄、岡山、東港、新竹及屏東等地,包括:
- 臺灣總督府稅關廳舍(1928年)
- 臺北高等學校體育館(1928年)
- 臺北高等學校宿舍(1929年)
- 臺北州草山眾樂園(1930年)
- 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昆蟲學教室(1936年)
- 新竹市有樂館(1933年)
- 日本航空運輸株式會社臺北支所(1936年)
- 臺北飛行場事務所(1936年)
- 勝利新村 (屏東市)(1936~1937 年)
- 碧潭吊橋(1937年)[7]
- 原嘉義電信局(1939年)
- 士林國小(1941年)
參考資料
[编辑]- ^ 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營造業百年史. 臺北市: 遠流. 2012. ISBN 9789573269854.
- ^ *. 歷屆議員查詢. *. 102/02/04 12:00:00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 ^ 北投埔林炳炎 » 陳海沙(1895-1978)與光智商會.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1) (中文(臺灣)).
- ^ 陳翠蓮、陳世芳. 續修台北市志-卷九人物志 政治與經濟篇 (pdf).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5).
- ^ 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附設海沙紀念青少年服務中心圖書室. 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 ^ 財團法人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 我們的故事.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 ^ 劉力仁/台北報導. 雙弧吊橋 連日人都稱讚. 自由時報. 2013-02-06 [2014-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