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莱奥什·雅纳切克: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
 
(未显示23个用户的4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Translating|[[:en:Wikipedia]]||tpercent=50|time=2014-07-21T08:32:04+00:00}}
{{Translating|[[:de:Wikipedia]]||tpercent=75|time=2014-07-21T08:32:04+00:00}}
{{noteTA
{{noteTA
|T=zh-hans:莱奥什·雅切克; zh-hk:萊奧什·揚納切克; zh-tw:萊奧什·楊納傑克;
|T=zh-hans:莱奥什·雅切克; zh-hk:萊奧什·揚納切克; zh-tw:萊奧什·楊納傑克;
|G1=Music
|1=zh-hans:雅那切克; zh-hk:揚納切克; zh-tw:楊納傑克;
}}
}}


{{Infobox classical
{{Infobox classical
| 中文名 = 雅切克
| 中文名 = 雅切克
| 画像 =Leos_Janacek_relief.jpg
| 画像 = Leoš Janáček el 1914.png
| 附注 =
| 附注 = 1914年的雅纳切克
| 原文名 = Leoš Janáček
| 原文名 = {{lang|cs|Leoš Janáček}}
| 国别 = 捷克
| 国别 = 捷克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54|7|3}}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54|7|3}}
| 出生地 = 胡克瓦,奥匈帝国
| 出生地 = {{flag|奥地利帝国}}[[摩拉維亞|摩拉维亚]][[胡克瓦]]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28|8|12|1854|7|3}}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28|8|12|1854|7|3}}
| 逝世地 = [[俄斯特拉发]],捷克斯洛伐克
| 逝世地 = {{flag|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
| 所属时期 = 浪漫主义,20世纪
| 所属时期 = [[浪漫主義音樂|浪漫主义]],[[二十世紀古典音樂|20世纪]]
| 所属乐派 =
| 所属乐派 =
| 擅长作品类型 = 管弦乐,歌剧,室内乐,钢琴独奏曲,宗教音乐
| 擅长作品类型 = 管弦乐,歌剧,室内乐,钢琴独奏曲,宗教音乐
| 代表作 = 小交响曲管弦乐狂想曲《塔拉斯·布尔巴》歌剧《耶努发》《死屋手记》钢琴套曲《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上》格拉高利弥撒两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
| 代表作 = 小交响曲管弦乐狂想曲《塔拉斯·布尔巴》歌剧《耶努发》《死屋手记》钢琴套曲《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上》格拉高利弥撒两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
| 师从 =
| 师从 =
| 学生 = [[帕维尔·哈斯]]
| 学生 = [[帕维尔·哈斯]]
| 官方网站 =
| 官方网站 =
| 签名 = Leos Janacek signature.svg
}}
}}


'''莱奥什·雅切克'''({{lang-cs|'''Leoš Janáček'''}},{{bd|1854年|7月3日|1928年|8月12日}}),[[捷克]][[摩拉维亚]][[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与一起[[安东宁·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德里赫·斯美塔那]]一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捷克作曲家之一
'''莱奥什·雅切克'''({{lang-cs|Leoš Janáček}},{{IPA-cs|ˈlɛoʃ ˈjanaːtʃɛk|3=Cs-Leos Janacek.ogg}},{{bd|1854年|7月3日|1928年|8月12日}}),[[捷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與民俗音樂學者。其主要的創作融入了大量[[摩拉維亞]]與[[斯拉夫]]的民俗音樂元素,並運用較為現代曲風詮釋。与[[安东宁·德沃夏克]]和[[贝多伊齐·斯美塔那]]一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捷克作曲家。


楊納傑克常年来採集故乡摩拉維亞的民歌,观察民间的语言和自然聲響,這些研究被包含到他的作品里,所謂的“語調”({{lang-cs|nápěvky mluvy}};{{lang-de|Sprachmelodie}};{{lang-en|speech melody}})影響了他的風格,而不僅僅见于其聲樂作品之中。他發展出一套語調理論({{lang-de|Theorie der Sprechmelodie}})。因此楊納傑克從他同時代歐洲音樂主流分化出,而成為二十世紀的音樂風格創新者與重要的音樂家之一。
==生平==
雅那切克是一乡村教师之子。1865年他上[[布尔诺]]的奥古斯丁慈善学校。1866年到1869年他则上了德语Realschule(相当于中国的中学)并在1869到1872年上斯拉夫语师范学校。1872年雅那切克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并且指挥了多个合唱团。


== 生平 ==
1874年到1875年他在[[布拉格]]上管风琴学校,1876年成为''艺术讨论''({{lang-cs|Umělecká beseda}})爱乐协会的合唱指挥(到1890年),并且和[[安東寧·德弗札克]]相识。1877年他成为日后自己妻子的Zdenka Schulzová的私人钢琴教师。1879到1880年雅那切克在[[萊比錫孟德爾頌音樂戲劇學院|莱比锡音乐学院]]Oskar Paul和Leo Grill底下,1880年短暂在[[维也纳]]Franz Krenn底下学习。1881年布尔诺管风琴学校成立,雅那切克成为其校长。1881到1888年他担任爱乐协会指挥。
楊納傑克生於1854年,其故鄉為[[胡克瓦爾迪]](位於摩拉維亞且當時為奧地利帝國一部份),是一乡村教师之子。由於家中兄弟姊妹眾多,經濟十分拮据,楊納傑克的父親希望他能承襲家中傳統擔任教師,但由於幼年於合唱團中便展現了過人的音樂天賦,於是於1865年他進了[[布尔诺]]的奥古斯丁慈善学校(現今為孟德爾博物館),在Pavel Křížkovský的指導下,楊納傑克主要學習合唱與管風琴。而一位楊納傑克的同學曾形容他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1866年到1869年期間他则上了德语{{tsl|en|Realschule|实科中学}},并在1869到1872年上斯拉夫语师范学校。1872年雅纳切克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并且指挥了多个合唱团。


1874年到1875年他在[[布拉格]]上管风琴学校,接受František Skuherský和František Blažek的指導,原先他決定學習鋼琴與管風琴,但最後決定投身作曲。楊納傑克在布拉格的生活十分貧困,由於房間沒有鋼琴,只能在桌上放置鍵盤來練習。在1875年時,楊納傑克因在雜誌上發表對其老師Skuherský演奏葛利果彌撒的批評,因而遭到學校退學,而後因Skuherský不再計較所以復學,並在同年以頂尖的成績畢業。1876年楊納傑克返回布爾諾,並在布爾諾教師會館教授鋼琴,他的學生之一便是會館理事的女兒Zdenka Schulzová。同年他成为“艺术讨论”({{lang-cs|Umělecká beseda}})爱乐协会的合唱指挥直至1890年,并且和[[安東寧·德弗札克]]相识。1877年他成为日后自己妻子的Zdenka Schulzová的私人钢琴教师。1879到1880年楊納傑克在萊比錫音樂院學習,在Oskar Paul和Leo Grill的指導下學習鋼琴、管風琴以及作曲,由於對老師的不滿意,在短短四個月後便離開了該校。之後在1880年短暂在[[维也纳]]同Franz Krenn学习,因為曲子及風格得不到認同,因此最終離開了維也納,回到布爾諾。1881年楊納傑克與Zdenka Schulzová結婚,同年布尔诺管风琴学校成立,楊納傑克成为其校长。1881到1888年他担任爱乐协会指挥。
1890年他的儿子Vladimír(1888年出生)死亡,1903年女儿Olga(1882年出生)也去世了;雅那切克的婚姻出现危机。所有这些家庭问题很好地体现在他的歌剧“命运”({{lang|cs|Osud}})里面。1904年他从师范学院音乐教师的职位上退休。同年其歌剧《[[耶奴发]]》首演,这部歌剧后来1916年在布拉格,1918年在维也纳上演,是雅那切克的突破之作,作曲家在晚年(1916年已62岁)终于获得认可。而他的成名和布拉格作家、戏剧批评家和翻译家[[马克斯·布洛德]]的合作不无关系。


1904年雅纳切克从师范学院音乐教师的职位上退休。同年《耶奴发》首演,这部歌剧后来于1916年和1918年先后在布拉格和维也纳上演,是雅纳切克的突破之作,作曲家在晚年(1916年已62岁)终于获得认可。而他的成名和布拉格作家、戏剧批评家和翻译家[[马克斯·布洛德]]的合作不无关系。
[[File:Janacek with wife.jpg|thumb|150px|1881年的雅那切克和妻子]]


1915年雅那切克遇上了Kamila Stösslová,两人的柏拉图式关系伴随雅那切克至终,却为其夫妻关系雪上加霜。1919年雅切克成为布尔诺一所新建立的私立音乐学院的音乐指导,后来学校在1920年国有化,他就成为作曲大师班的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差不多诞生了他所有的名作:歌剧''Katja Kabanowa'',''狡猾的小狐狸'',''马克洛普洛斯案件''''死屋手记'',两首四重奏,小交响曲和''格拉高利弥撒''
1919年雅切克成为布尔诺一所新建立的私立音乐学院的音乐指导,后来学校在1920年国有化,他就成为作曲大师班的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差不多诞生了他所有的名作歌剧Katja Kabanowa》、《狡猾的小狐狸》、《马克洛普洛斯案件死屋手记,两首四重奏,小交响曲和格拉高利弥撒


== 評價 ==
雅那切克常年来採集故乡的[[民歌]],观察民间的语言和自然聲響,這些研究被包含到他的作品里,所謂的“語調”({{lang-cs|nápěvky mluvy}};{{lang-de|Sprachmelodie}};{{lang-en|speech melody}})影響了他的風格,而不僅僅见于其聲樂作品之中。他發展出一套語調理論(Theorie der Sprechmelodie)。因此雅那切克從他同時代歐洲音樂主流分化出,而成為二十世紀的音樂風格創新者與重要的音樂家之一。
{{Empty section}}


== 作品節選 ==
==個人作曲風格與音樂語言==
[[File:Bystrouska.jpg|thumb|200px|雅纳切克故乡胡克瓦尔迪的“狡猾的小狐狸”雕像]]
{{TransH}}
{{Div col}}
Janáčeks Musik zeichnet sich auf grundsätzlich tonaler Grundlage durch starke Aphoristik und sehr kleingliedrige Motivik neben großen Kantilenen aus. Die Harmonik, die Instrumentation und der Tonsatz sind sehr stark von folkloristischen Elementen geprägt, weisen dabei aber deutlich in die Moderne. Vielfach sind überraschende harmonische Fortschreitungen, die seinen unverwechselbaren Stil ausmachen, funktionsharmonisch nicht begründbar.
;鋼琴作品
* 絲但卡變奏曲(''Zdenčiny variace'')(1880)
* 摩拉維亞舞曲(''Národní tance na Moravě'')(1891–1893)
* 鋼琴奏鳴曲於1905年十月1日 "來自街上"(''Sonata 1. X. 1905 "Z ulice"'')(1905)
* 在霧中(''V mlhách'')(1912)
* 回憶(''Vzpomínka'')(1928)


;室内乐
Auffallend sind die nie abreißenden Emphasen seiner musikalischen Einfälle, die unromantische Dramatik und die große lyrische Subtilität. Seine starke Naturverbundenheit (''Das schlaue Füchslein'') ist von einer
* 小提琴钢琴浪漫曲(1879)
[[Pantheismus|pantheistischen]] Philosophie getragen. Politisch stand Janáček dem [[Panslawismus]] nahe und sprach daher nur ungern deutsch, obwohl er es fehlerlos beherrschte.
* 小提琴钢琴杜卡(1880)
* 小提琴奏鸣曲(1913-21)
* 童话(''Pohádka''),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1910;1923 改编)
* 大提琴和钢琴急板(约 1910)
* 弦乐四重奏第一号,根据托尔斯泰的''克罗采奏鸣曲而作''(1923)
* 弦乐四重奏第二号 ''隐秘的信''(1928)
* 青春(''Mládí''),管乐六重奏(1924)


;管絃乐作品
Die tschechische Sprache untersuchte er auf ihre Sprachmelodie hin. Selbst bei Sprachen, die er nicht verstand, zum Beispiel bei einem Vortrag von [[Rabindranath Thakur]] auf Bengalisch, notierte er Sprachmelodie und Duktus.<ref>vgl. [[Christoph Schwandt]]: ''Leoš Janáček. Eine Biografie''. [[Schott-Verlag|Schott]], Mainz 2009, ISBN 978-3-254-08412-5</ref> Nicht nur die Vokalmusik Janáčeks ist davon geprägt. Ein raffiniert verwobener Kontrapunkt verbindet die feingliedrige Motivik und ihren Kontrastreichtum.
* 絃乐组曲(1877)
* 絃乐田园曲(1878)
* 拉赫舞曲(''Lašské tance'')(1889-1890)
* 哈娜舞曲(''Hanácké tance'')(1889-1890)
* 小夜组曲,Op. 3(1891)
* 嫉妒(''Žárlivost''),''Její pastorkyňa''的前奏曲(1894)
* 乐师之子(''Šumařovo dítě''),管絃乐叙事诗(1912)
* (''Taras Bulba''),管弦乐狂想曲(1915-18)
* 布拉尼克山叙事曲(''Blaník-Ballade''),交响诗(1920)
* [[小交響曲 (楊納傑克)|小交响曲]](''Sinfonietta'')(1926)
* 交響曲《多瑙河》(''Dunaj''),四乐章(1923-28;未完成)


;歌剧
{{TransF}}
* ''Šárka''(1887-1888; 1925年首演於布諾)
==作曲家的学生==
* 小說序章(''Počátek románu''),單幕浪漫歌劇(1891;1894年首演)
* Břetislav Bakala,捷克指挥家,合唱指挥和作曲家
* 《[[耶奴发]]》(1894-1903;UA 1904), 原为:''Její pastorkyňa''(“养女”)
* 命运(''Osud'')(1903-04;UA 1958)
* Brouček先生之旅(''Výlety páně Broučkovy'')(1908-17;UA 1920)
* 卡佳·卡巴諾娃(''Káťa Kabanová'')(1919-21;UA 1921)
* 狡猾的小狐狸(''Příhody lišky bystroušky'')(1921-23;UA 1924)
* 馬克普洛斯檔案(''Več Makropulos'')(1923-25;UA 1926)
* 死屋手记(''Z mrtvého domu'')(1927-28;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

;声乐
* 清唱劇 "主禱文"(''Otče náš''),給男高音、合唱團、管風琴與豎琴(1901)
* 聖母經(''Ave Maria''),給男高音、合唱團與管風琴(1904)
* 降E調彌撒,給合唱團與管風琴(1907–1908,未完成)
* 永恆的福音(''Věčné evangelium''),給獨唱、合唱團與管絃樂團(1914)
* 清唱劇 "格里高利弥撒"(''Glagolská mše''),給独唱、合唱、管弦乐队與管风琴(1926)
* 大量男声,女声和混声合唱

;歌曲
* 春之歌(''Jarní píseň'')(1897; 1905 改編)
* 一位感懷者的日記(''Zápisník zmizelého''),給男高音、女中音、三位女歌手與鋼琴(1917–1919)
* 大量民歌採集與改編
{{Div col end}}

== 作曲家的学生 ==
* Břetislav Bakala,捷克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 [[帕维尔·哈斯]],捷克作曲家,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身亡。
* [[帕维尔·哈斯]],捷克作曲家,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身亡。
* {{link-en|鲁道夫·费尔库什尼|Rudolf Firkušný}},美籍捷克裔钢琴家。孩提时的费尔库什尼的出现曾经在相当程度上抚慰了雅纳切克的丧子之痛,师徒二人情同父子,但在音乐学习交流过程中却几乎完全使用成人的口吻。其间故事感人至深。


== 作品 ==
== 個人生活 ==
[[File:Bystrouska.jpg|thumb|200px|雅切克故乡胡克瓦尔迪的“狡猾的小狐狸”雕像]]
[[File:Janacek with wife.jpg|thumb|150px|1881年的切克和妻子]]
1890年楊納傑克的儿子Vladimír(1888年出生)死亡,1903年女儿Olga(1882年出生)也去世了,這也促成了他最知名的一部歌劇《耶奴發》(''Jenůfa'',其義為養女)。而後楊納傑克的婚姻出现危机。所有这些家庭问题在他的歌剧《命运》(''Osud'')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布拉格成名後,楊納傑克與歌手Gabriela Horváthová交往,因此他的妻子企圖自殺並離婚。1917年雅纳切克在[[盧哈喬維采]]遇上了{{link-en|卡米拉·斯托斯洛娃|Kamila Stösslová}},儘管兩人皆是已婚身分,有著近40歲的年齡差,作曲家依舊深深為其迷戀。两人的書信往來逾千封之多。<ref>{{Cite web|first=Georg|last=Predota|date=2018-06-25|title=The Story Behind Janáček's Sinfonietta|url=https://interlude.hk/janacek-sinfonietta-premiered-today-1926/|access-date=2023-03-15|language=en-US|archive-date=2023-06-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26145916/https://interlude.hk/janacek-sinfonietta-premiered-today-1926/|dead-url=no}}</ref>在作曲家最後的時日中,更是幾乎每天提筆致信於她。這種柏拉图式的关系伴随雅纳切克至终,却为其夫妻关系雪上加霜。在《卡佳·卡巴諾娃》、《狡猾的小狐狸》、《馬克普洛斯檔案》等劇作中,都有關於斯托斯洛娃的形象人物。此外包括《[[小交响曲_(雅纳切克)|小交響曲]]》、第2號弦樂四重奏等作品,均受到她的啟發。
* '''管絃乐作品'''
** 絃乐组曲(1877)
** 絃乐田园曲(1878)
** 拉赫舞曲(''Lašské tance'')(1889-1890)
** 哈娜舞曲(''Hanácké tance'')(1889-1890)
** 小夜组曲,Op.3(1891)
** 嫉妒(''Žárlivost''),''Její pastorkyňa''的前奏曲(1894)
** 乐师之子(''Šumařovo dítě''),管絃乐叙事诗(1912)
** (''Taras Bulba''),管弦乐狂想曲(1915-18)
** 布拉尼克山叙事曲(''Blaník-Ballade''),交响诗(1920)
** 小交响曲(''Sinfonietta'')(1926)
** 交響曲 "多瑙河"(''Dunaj''),四乐章(1923-28;未完成)
* '''室内乐'''
** 小提琴钢琴浪漫曲(1879)
** 小提琴钢琴杜卡(1880)
** 小提琴奏鸣曲(1913-21)
** 童话(''Pohádka''),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1910;1923 改编)
** 大提琴和钢琴急板(约 1910)
** 弦乐四重奏第一号,根据托尔斯泰的''克罗采奏鸣曲而作''(1923)
** 弦乐四重奏第二号 ''隐秘的信''(1928)
** 青春(''Mládí''),管乐六重奏(1924)
* '''鋼琴作品'''
** 絲但卡變奏曲 (''Zdenčiny variace'') (1880)
** 摩拉維亞舞曲 (''Národní tance na Moravě'') (1891–1893)
** 鋼琴奏鳴曲於1905年某月1日 "自街上來" (''Sonata 1. X. 1905 "Z ulice"'') (1905)
** 在霧中 (''V mlhách'')(1912)
** 回憶 (''Vzpomínka'')(1928)
* '''声乐'''
** 清唱劇 "主禱文" (''Otče náš''),給男高音、合唱團、管風琴與豎琴 (1901)
** 聖母經 (''Ave Maria''),給男高音、合唱團與管風琴 (1904)
** 降E調彌撒,給合唱團與管風琴 (1907–1908, 未完成)
** 永恆的福音 (''Věčné evangelium''),給獨唱、合唱團與管絃樂團 (1914)
** 清唱劇 "格里高利弥撒"(''Glagolská mše''),給独唱、合唱、管弦乐队與管风琴(1926)
** 大量男声,女声和混声合唱。
* '''歌曲'''
** 春之歌 (''Jarní píseň'') (1897; 1905 改編)
** 一位感懷者的日記 (''Zápisník zmizelého''),給男高音、女中音、三位女歌手與鋼琴 (1917–1919)
** 大量民歌採集與改編
* '''歌剧'''
** ''Šárka''(1887-18888; 1925年首演於布諾)
** 小說序章(''Počátek románu''),單幕浪漫歌劇(1891;1894年首演)
** ''[[耶奴发]]''(1894-1903;UA 1904). 原为:''Její pastorkyňa''(''养女'')
** ''Osud''(''命运'')(1903-04;UA 1958)
** ''Výlety páně Broučkovy''(''Brouček先生之旅'')(1908-17;UA 1920)
** ''Káťa Kabanová''(''Katja Kabanowa'')(1919-21;UA 1921)
** ''Příhody lišky bystroušky''(''[[狡猾的小狐狸]]'')(1921-23;UA 1924)
** ''Več Makropulos''(''[[马克洛普洛斯案件]]'')(1923-25;UA 1926)
** ''Z mrtvého domu''(''死屋手记'')(1927-28;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


晚年楊納傑克的感情生活,在2003年的得獎影作《{{link-en|尋找雅納切克|In Search of Janáček}}》中有所著墨。
== 注释 ==

== 參考資料 ==
;參照
{{Reflist}}
{{Reflist}}


== 文献 ==
;文献
* Kurt Honolka: ''Leoš Janáček. Sein Leben - sein Werk - seine Zeit''. Belser Verlag, Stuttgart und Zürich 1982.
* Kurt Honolka: ''Leoš Janáček. Sein Leben - sein Werk - seine Zeit''. Belser Verlag, Stuttgart und Zürich 1982.
* Michael Evans: ''Leoš Janáčeks Opern'', mit 51 Notenbeispielen. Reclam Verlag Stuttgart 1981.
* Michael Evans: ''Leoš Janáčeks Opern'', mit 51 Notenbeispielen. Reclam Verlag Stuttgart 1981.
* Jiři Ort: ''Leoš Janáček – der späte Wilde''. Bärenreiter Verlag, Kassel 2005.
* Jiři Ort: ''Leoš Janáček – der späte Wilde''. [[貝倫賴特出版社|Bärenreiter-Verlag]], Kassel 2005.
* Kerstin Lücker (Hrsg.): ''Janáceks Grundlegung einer Musiktheorie: Die frühen Schriften von 1884-1888''. Stroemfeld, Frankfurt am Main 2005, ISBN 3-87877-978-X
* Kerstin Lücker (Hrsg.): ''Janáceks Grundlegung einer Musiktheorie: Die frühen Schriften von 1884-1888''. Stroemfeld, Frankfurt am Main 2005, ISBN 3-87877-978-X
* Wolfram Goertz: [http://zeus.zeit.de/text/2004/28/Janacek Wie verloren, so geboren]. In: DIE ZEIT, Nr. 28, 1. Juli 2004 - ''Lange wurde der Komponist Leoš Janáček verachtet. Jetzt wird er wieder gespielt – ein Saisonrückblick aus Anlass seines 150. Geburtstags''
* Wolfram Goertz: [http://zeus.zeit.de/text/2004/28/Janacek Wie verloren, so geboren] {{Wayback|url=http://zeus.zeit.de/text/2004/28/Janacek |date=20070311190745 }}. In: DIE ZEIT, Nr. 28, 1. Juli 2004 - ''Lange wurde der Komponist Leoš Janáček verachtet. Jetzt wird er wieder gespielt – ein Saisonrückblick aus Anlass seines 150. Geburtstags''
* Meinhard Saremba: ''Leoš Janáček | Zeit - Leben - Werk - Wirkung''. Bärenreiter-Verlag, Kassel 2001.
* Meinhard Saremba: ''Leoš Janáček | Zeit - Leben - Werk - Wirkung''. [[貝倫賴特出版社|Bärenreiter-Verlag]], Kassel 2001.
* Jaroslav Vogel: ''Leoš Janáček dramatik'', Prag 1948
* Jaroslav Vogel: ''Leoš Janáček dramatik'', Prag 1948
* Jaroslav Vogel: ''Leoš Janáček, Život a Dílo'' (dt.: ''Leoš Janáček, Leben und Werk''. Prag 1958)
* Jaroslav Vogel: ''Leoš Janáček, Život a Dílo'' (dt.: ''Leoš Janáček, Leben und Werk''. Prag 1958)
第120行: 第125行:
* Jaroslav Šeda: ''Leoš Janáček'', Prag 1961
* Jaroslav Šeda: ''Leoš Janáček'', Prag 1961


==参见==
== 參見 ==
{{Portal box|人物|古典音樂}}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Commons Category|Leoš Janáček}}
* {{DNB-Portal|118556878}}
* {{DNB-Portal|118556878}}
* http://www.sun.rhbnc.ac.uk/Music/Janacek/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816023547/http://www.sun.rhbnc.ac.uk/Music/Janacek/
* http://www.operone.de/komponist/janacek.htm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117100806/http://www.operone.de/komponist/janacek.html
* http://www.impresario.ch/synopsis/synjankat.htm
* http://www.impresario.ch/synopsis/synjankat.htm {{Wayback|url=http://www.impresario.ch/synopsis/synjankat.htm |date=20181003064048 }}
* {{IMSLP|id=Jan%C3%A1%C4%8Dek%2C_Leo%C5%A1|cname=雅切克}}
* {{IMSLP|id=Jan%C3%A1%C4%8Dek%2C_Leo%C5%A1|cname=雅切克}}

{{古典音乐作曲家}}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Janáček, Leoš}}
{{DEFAULTSORT:Janáček, Leoš}}
[[Category:捷克作曲家]]
[[Category:捷克作曲家]]
[[Category:浪漫主义作曲家]]
[[Category:浪漫主义作曲家]]
[[Category:20世纪作曲家]]
[[Category: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友]]
[[Category:19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

[[Category:20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
{{Link FA|ja}}
{{Link FA|sv}}
{{Link GA|en}}

2023年9月28日 (四) 23:05的最新版本

雅纳切克
Leoš Janáček
1914年的雅纳切克
出生(1854-07-03)1854年7月3日
 奥地利帝國摩拉维亚胡克瓦爾迪
逝世1928年8月12日(1928歲—08—12)(74歲)
 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
国籍捷克
知名作品小交响曲、管弦乐狂想曲《塔拉斯·布尔巴》、歌剧《耶努发》《死屋手记》、钢琴套曲《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上》、格拉高利弥撒、两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奏鸣曲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20世纪
擅长类型管弦乐,歌剧,室内乐,钢琴独奏曲,宗教音乐
学生/受影响人物
签名

莱奥什·雅纳切克捷克語Leoš Janáček捷克語發音:[ˈlɛoʃ ˈjanaːtʃɛk] 聆聽,1854年7月3日—1928年8月12日),捷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與民俗音樂學者。其主要的創作融入了大量摩拉維亞斯拉夫的民俗音樂元素,並運用較為現代曲風詮釋。与安东宁·德沃夏克贝多伊齐·斯美塔那一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捷克作曲家。

楊納傑克常年来採集故乡摩拉維亞的民歌,观察民间的语言和自然聲響,這些研究被包含到他的作品里,所謂的“語調”(捷克語nápěvky mluvy;德語:Sprachmelodie;英語:speech melody)影響了他的風格,而不僅僅见于其聲樂作品之中。他發展出一套語調理論(德語:Theorie der Sprechmelodie)。因此楊納傑克從他同時代歐洲音樂主流分化出,而成為二十世紀的音樂風格創新者與重要的音樂家之一。

生平

[编辑]

楊納傑克生於1854年,其故鄉為胡克瓦爾迪(位於摩拉維亞且當時為奧地利帝國一部份),是一乡村教师之子。由於家中兄弟姊妹眾多,經濟十分拮据,楊納傑克的父親希望他能承襲家中傳統擔任教師,但由於幼年於合唱團中便展現了過人的音樂天賦,於是於1865年他進了布尔诺的奥古斯丁慈善学校(現今為孟德爾博物館),在Pavel Křížkovský的指導下,楊納傑克主要學習合唱與管風琴。而一位楊納傑克的同學曾形容他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1866年到1869年期間他则上了德语实科中学英语Realschule,并在1869到1872年上斯拉夫语师范学校。1872年雅纳切克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并且指挥了多个合唱团。

1874年到1875年他在布拉格上管风琴学校,接受František Skuherský和František Blažek的指導,原先他決定學習鋼琴與管風琴,但最後決定投身作曲。楊納傑克在布拉格的生活十分貧困,由於房間沒有鋼琴,只能在桌上放置鍵盤來練習。在1875年時,楊納傑克因在雜誌上發表對其老師Skuherský演奏葛利果彌撒的批評,因而遭到學校退學,而後因Skuherský不再計較所以復學,並在同年以頂尖的成績畢業。1876年楊納傑克返回布爾諾,並在布爾諾教師會館教授鋼琴,他的學生之一便是會館理事的女兒Zdenka Schulzová。同年他成为“艺术讨论”(捷克語Umělecká beseda)爱乐协会的合唱指挥直至1890年,并且和安東寧·德弗札克相识。1877年他成为日后自己妻子的Zdenka Schulzová的私人钢琴教师。1879到1880年楊納傑克在萊比錫音樂院學習,在Oskar Paul和Leo Grill的指導下學習鋼琴、管風琴以及作曲,由於對老師的不滿意,在短短四個月後便離開了該校。之後在1880年短暂在维也纳同Franz Krenn学习,因為曲子及風格得不到認同,因此最終離開了維也納,回到布爾諾。1881年楊納傑克與Zdenka Schulzová結婚,同年布尔诺管风琴学校成立,楊納傑克成为其校长。1881到1888年他担任爱乐协会指挥。

1904年雅纳切克从师范学院音乐教师的职位上退休。同年《耶奴发》首演,这部歌剧后来于1916年和1918年先后在布拉格和维也纳上演,是雅纳切克的突破之作,作曲家在晚年(1916年已62岁)终于获得认可。而他的成名和布拉格作家、戏剧批评家和翻译家马克斯·布洛德的合作不无关系。

1919年雅纳切克成为布尔诺一所新建立的私立音乐学院的音乐指导,后来学校在1920年国有化,他就成为作曲大师班的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差不多诞生了他所有的名作:歌剧《Katja Kabanowa》、《狡猾的小狐狸》、《马克洛普洛斯案件》和《死屋手记》,两首四重奏,小交响曲和《格拉高利弥撒》。

評價

[编辑]

作品節選

[编辑]
雅纳切克故乡胡克瓦尔迪的“狡猾的小狐狸”雕像
鋼琴作品
  • 絲但卡變奏曲(Zdenčiny variace)(1880)
  • 摩拉維亞舞曲(Národní tance na Moravě)(1891–1893)
  • 鋼琴奏鳴曲於1905年十月1日 "來自街上"(Sonata 1. X. 1905 "Z ulice")(1905)
  • 在霧中(V mlhách)(1912)
  • 回憶(Vzpomínka)(1928)
室内乐
  • 小提琴钢琴浪漫曲(1879)
  • 小提琴钢琴杜卡(1880)
  • 小提琴奏鸣曲(1913-21)
  • 童话(Pohádka),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1910;1923 改编)
  • 大提琴和钢琴急板(约 1910)
  • 弦乐四重奏第一号,根据托尔斯泰的克罗采奏鸣曲而作(1923)
  • 弦乐四重奏第二号 隐秘的信(1928)
  • 青春(Mládí),管乐六重奏(1924)
管絃乐作品
  • 絃乐组曲(1877)
  • 絃乐田园曲(1878)
  • 拉赫舞曲(Lašské tance)(1889-1890)
  • 哈娜舞曲(Hanácké tance)(1889-1890)
  • 小夜组曲,Op. 3(1891)
  • 嫉妒(Žárlivost),Její pastorkyňa的前奏曲(1894)
  • 乐师之子(Šumařovo dítě),管絃乐叙事诗(1912)
  • Taras Bulba),管弦乐狂想曲(1915-18)
  • 布拉尼克山叙事曲(Blaník-Ballade),交响诗(1920)
  • 小交响曲Sinfonietta)(1926)
  • 交響曲《多瑙河》(Dunaj),四乐章(1923-28;未完成)
歌剧
  • Šárka(1887-1888; 1925年首演於布諾)
  • 小說序章(Počátek románu),單幕浪漫歌劇(1891;1894年首演)
  • 耶奴发》(1894-1903;UA 1904), 原为:Její pastorkyňa(“养女”)
  • 命运(Osud)(1903-04;UA 1958)
  • Brouček先生之旅(Výlety páně Broučkovy)(1908-17;UA 1920)
  • 卡佳·卡巴諾娃(Káťa Kabanová)(1919-21;UA 1921)
  • 狡猾的小狐狸(Příhody lišky bystroušky)(1921-23;UA 1924)
  • 馬克普洛斯檔案(Več Makropulos)(1923-25;UA 1926)
  • 死屋手记(Z mrtvého domu)(1927-28;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
声乐
  • 清唱劇 "主禱文"(Otče náš),給男高音、合唱團、管風琴與豎琴(1901)
  • 聖母經(Ave Maria),給男高音、合唱團與管風琴(1904)
  • 降E調彌撒,給合唱團與管風琴(1907–1908,未完成)
  • 永恆的福音(Věčné evangelium),給獨唱、合唱團與管絃樂團(1914)
  • 清唱劇 "格里高利弥撒"(Glagolská mše),給独唱、合唱、管弦乐队與管风琴(1926)
  • 大量男声,女声和混声合唱
歌曲
  • 春之歌(Jarní píseň)(1897; 1905 改編)
  • 一位感懷者的日記(Zápisník zmizelého),給男高音、女中音、三位女歌手與鋼琴(1917–1919)
  • 大量民歌採集與改編

作曲家的学生

[编辑]
  • Břetislav Bakala,捷克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 帕维尔·哈斯,捷克作曲家,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身亡。
  • 鲁道夫·费尔库什尼英语Rudolf Firkušný,美籍捷克裔钢琴家。孩提时的费尔库什尼的出现曾经在相当程度上抚慰了雅纳切克的丧子之痛,师徒二人情同父子,但在音乐学习交流过程中却几乎完全使用成人的口吻。其间故事感人至深。

個人生活

[编辑]
1881年的雅纳切克和妻子

1890年楊納傑克的儿子Vladimír(1888年出生)死亡,1903年女儿Olga(1882年出生)也去世了,這也促成了他最知名的一部歌劇《耶奴發》(Jenůfa,其義為養女)。而後楊納傑克的婚姻出现危机。所有这些家庭问题在他的歌剧《命运》(Osud)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布拉格成名後,楊納傑克與歌手Gabriela Horváthová交往,因此他的妻子企圖自殺並離婚。1917年雅纳切克在盧哈喬維采遇上了卡米拉·斯托斯洛娃英语Kamila Stösslová,儘管兩人皆是已婚身分,有著近40歲的年齡差,作曲家依舊深深為其迷戀。两人的書信往來逾千封之多。[1]在作曲家最後的時日中,更是幾乎每天提筆致信於她。這種柏拉图式的关系伴随雅纳切克至终,却为其夫妻关系雪上加霜。在《卡佳·卡巴諾娃》、《狡猾的小狐狸》、《馬克普洛斯檔案》等劇作中,都有關於斯托斯洛娃的形象人物。此外包括《小交響曲》、第2號弦樂四重奏等作品,均受到她的啟發。

晚年楊納傑克的感情生活,在2003年的得獎影作《尋找雅納切克英语In Search of Janáček》中有所著墨。

參考資料

[编辑]
參照
  1. ^ Predota, Georg. The Story Behind Janáček's Sinfonietta. 2018-06-25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6) (美国英语). 
文献
  • Kurt Honolka: Leoš Janáček. Sein Leben - sein Werk - seine Zeit. Belser Verlag, Stuttgart und Zürich 1982.
  • Michael Evans: Leoš Janáčeks Opern, mit 51 Notenbeispielen. Reclam Verlag Stuttgart 1981.
  • Jiři Ort: Leoš Janáček – der späte Wilde. Bärenreiter-Verlag, Kassel 2005.
  • Kerstin Lücker (Hrsg.): Janáceks Grundlegung einer Musiktheorie: Die frühen Schriften von 1884-1888. Stroemfeld, Frankfurt am Main 2005, ISBN 3-87877-978-X
  • Wolfram Goertz: Wie verloren, so gebor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DIE ZEIT, Nr. 28, 1. Juli 2004 - Lange wurde der Komponist Leoš Janáček verachtet. Jetzt wird er wieder gespielt – ein Saisonrückblick aus Anlass seines 150. Geburtstags
  • Meinhard Saremba: Leoš Janáček | Zeit - Leben - Werk - Wirkung. Bärenreiter-Verlag, Kassel 2001.
  • Jaroslav Vogel: Leoš Janáček dramatik, Prag 1948
  • Jaroslav Vogel: Leoš Janáček, Život a Dílo (dt.: Leoš Janáček, Leben und Werk. Prag 1958)
  • Bohumír Štědroň: Dílo Leoše Janáčka, 1959 und Leoš Janáček, Prag 1976
  • Jaroslav Šeda: Leoš Janáček, Prag 1961

參見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