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河川襲奪: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實例:​ 差遠了 一個在桃園大溪 一個在新北最北側...
 
(未显示25个用户的4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mage:Stream capture.png|thumb|230px|河川襲奪]]
[[File:Stream capture.png|thumb|230px|河川襲奪(搶水)]]
'''河川襲奪'''是一個[[地理學]]上的名詞,指在[[河流]][[侵蝕輪迴|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侵蝕|側蝕]]或[[向源侵蝕]]的關係,「[[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高位河]]」[[上游]][[集水區]]的現象,簡稱'''襲奪'''。襲奪高位河的低位河稱為「襲奪河」,被襲奪的高位河上游稱為「改向河」,剩餘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河川襲奪'''是一個[[地理學]]上的名詞,指在[[河流]][[侵蝕輪迴|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侵蝕|側蝕]]或[[向源侵蝕]]的關係,「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高位河」[[上游]][[集水區]]的現象,簡稱'''襲奪'''。襲奪高位河的低位河稱為「襲奪河」,被襲奪的高位河上游稱為「改向河」,剩餘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發生條件==
==發生條件==
兩條河間要發生河川襲奪現象,必須要有三個初始條件:
兩條河間要發生河川襲奪現象,必須要有三個初始條件:
第11行: 第11行:
# 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蝕或側蝕至與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嶺。
# 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蝕或側蝕至與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嶺。
#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產生斷崖並造成岩塊崩塌。
#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產生斷崖並造成岩塊崩塌。
# 侵蝕越過原本的[[山線]]使得山線下降並改變。
# 侵蝕越過原本的[[山線]]使得山線下降並改變。
#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消失,高位河上游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襲奪。
#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消失,高位河上游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襲奪。


==影響==
==影響==
襲奪河因流量增加,改向河因侵蝕基準下移,侵蝕力皆增強而產生[[峽谷]]或[[河階]],並出現回春作用。斷頭河則因失去集水區,呈現谷大水小的「無能河」情形,容易發生堆積,部份斷頭河因河道平緩產生[[池塘|埤塘]],例如[[臺灣]][[宜蘭縣|宜蘭]]的[[雙連埤]]<ref>網頁:鄧國雄,《[http://sow.tw/conservation/action/swan-lien-pi/river.htm 雙連埤的河川襲奪] {{Wayback|url=http://sow.tw/conservation/action/swan-lien-pi/river.htm |date=20170404045747 }}》,[[荒野保護協會]][http://www.sow.org.tw/] {{Wayback|url=http://www.sow.org.tw/ |date=20070207071924 }},2006.8.7</ref>,而其支流匯入處則容易形成[[沖積扇]]。改向河與斷頭河的舊[[河床]]形成新的分水嶺,稱之為「風口」。由於集水區[[河道]]改變使得下游[[水源]]分配發生變化,對於用水量較大產業如[[農業]]、居民飲用水以及河道[[運輸]]造成衝擊,搶水河下游水量增加有利發展,斷頭河下游則減少供水。
* 因為襲奪河匯入改向河後流量增加以及改向河落差增加使得[[侵蝕基準]]下降,所以搶水河及改向河流水侵蝕力增加而產生[[峽谷]]或[[河階]]。
* 斷頭河則因失去集水區,呈現谷大水小的「無能河」情形,容易發生堆積,部份斷頭河因河道平緩產生[[池塘|埤塘]],例如[[臺灣]][[宜蘭]]的[[雙連埤]]<ref>網頁:鄧國雄,《[http://www.sow.org.tw/defend/action/swan-lien-pi/swan-lien-pi01-river.htm 雙連埤的河川襲奪]》,[[荒野保護協會]][http://www.sow.org.tw/],2006.8.7</ref>,而其支流匯入處則容易形成[[沖積扇]]。
* 改向河與斷頭河的舊[[河床]]形成新的分水嶺,稱之為「風口」。
* 由於集水區[[河道]]改變使得下游[[水源]]分配發生變化,對於用水量較大產業如[[農業]]、居民飲用水以及河道[[運輸]]造成衝擊,搶水河下游水量增加有利發展,斷頭河下游則減少供水。


==實例==
==實例==
*古[[金沙江]]本經由[[紅河]]流入南海,古[[长江]]本发源于[[巫山]]东麓。距今十几万年前,古长江不断进行[[向源侵蚀]],切穿[[巫山]],形成[[長江三峽|三峡]]后,将[[四川盆地]]古湖放空,进而向西南,在今[[云南]][[石鼓]]处,切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
* 約在十數萬年前,[[臺灣]]東部位於[[海岸山脈]]東側由西向東流的古[[秀姑巒溪]]向源侵蝕切開海岸山脈在[[瑞穗]]襲奪位於[[花東縱谷]]由南向北流的古[[花蓮溪]]上遊<ref>網頁:陳順天,《[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n007/stone/data/67.html 河川襲奪-秀姑巒溪襲奪花蓮溪]》,[[台中縣]][[永安國小]][http://www.yaes.tcc.edu.tw/],《[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n007/ 臺灣的地質地形景觀]》,1998.5.30</ref>。
* 約在六萬年前,[[台北]][[丘陵]]陷落形成[[台北盆地]],原由東向西流在[[林口]]入海的古[[新店溪]]轉向北由[[淡水]]入海形成古[[淡水河]],同時沿著[[林口台地]]邊緣向南侵蝕在三萬年前於[[石門]]襲奪原由東向西流在[[桃園]]入海的古[[大漢溪]]。另一支流古[[基隆河]]則向東侵蝕分別在二萬年前於[[八堵]]、[[瑞芳]]連奪兩條原由南向北在[[基隆]]、[[瑞濱]]入海的河流,匯集成今日的淡水河流域<ref>圖書:莊展鵬、黃盛璘,《台北地質形成史》,[[遠流出版公司]][http://www.ylib.com/],《台北地質之旅》,22-25頁,1996.11.15再版 ISBN 957-32-1280-3</ref><ref>網頁:賴進貴、余俊青、高傳棋、謝品華、郭俊麟、王韋力,《[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subject/subject-1/index.html 淡水河的形成過程]》,[[臺灣大學]],《[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index.html 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1998-1999</ref>。
* 約在六萬年前,[[臺北都會區|台北]][[丘陵]]陷落形成[[台北盆地]],原由東向西流在[[林口區|林口]]入海的古[[新店溪]]轉向北由[[淡水區|淡水]]入海形成古[[淡水河]],同時沿著[[林口台地]]邊緣向南侵蝕在三萬年前於[[石門水庫 (臺灣)|石門]]襲奪原由東向西流在[[桃園市|桃園]]入海的古[[大漢溪]]。另一支流古[[基隆河]]則向東侵蝕分別在二萬年前於[[暖暖區|八堵]]、[[瑞芳區|瑞芳]]連奪兩條原由南向北在[[基隆市|基隆]]、[[瑞芳區|瑞濱]]入海的河流,匯集成今日的淡水河流域<ref>圖書:莊展鵬、黃盛璘,《台北地質形成史》,[[遠流出版公司]][http://www.ylib.com/] {{Wayback|url=http://www.ylib.com/ |date=20070117072325 }},《台北地質之旅》,22-25頁,1996.11.15再版 ISBN 957-32-1280-3</ref><ref>網頁:賴進貴、余俊青、高傳棋、謝品華、郭俊麟、王韋力,《[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subject/subject-1/index.html 淡水河的形成過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305212500/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subject/subject-1/index.html |date=2001-03-05 }}》,[[臺灣大學]],《[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index.html 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1005040007/http://mars.csie.ntu.edu.tw/tamsui/index.html |date=2001-10-05 }}》,1998-1999</ref>。
* 現在,在[[臺灣]]中部[[玉山]]東北側的[[陳有蘭溪]]正向南侵蝕,在[[八通關山|八通關大山]]及[[玉山北峰]]的陵線以北形成[[金門峒斷崖]],目前已開始越過山線,將來有可能到達[[荖濃溪]]源流河道,屆時高位的荖濃溪現有源流將會被低位的陳有蘭溪襲奪。不過由於被襲奪點以上的流域面積不大,對於荖濃溪流量影響甚微。<ref>新聞:謝介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13/today-life5.htm 河川襲奪 荖濃溪可能斷頭]》,[[自由時報]],生活版,2007.2.13</ref><ref>經濟部水利署網站歷史新聞[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31395&ctNode=5281&comefrom=lp 水利署今(13)日鄭重表示「河川襲奪係屬水文自然現象影響南部用水甚微」]</ref>。
* 現在,在[[臺灣]]中部[[玉山]]東北側的[[陳有蘭溪]]正向南侵蝕,在[[八通關山|八通關大山]]及[[玉山北峰]]的陵線以北形成[[金門峒斷崖]],目前已開始越過山線,將來有可能到達[[荖濃溪]]源流河道,屆時高位的荖濃溪現有源流將會被低位的陳有蘭溪襲奪。不過由於被襲奪點以上的流域面積不大,對於荖濃溪流量影響甚微。<ref>新聞:謝介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13/today-life5.htm 河川襲奪 荖濃溪可能斷頭]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01708074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feb/13/today-life5.htm |date=2011-10-17 }}》,[[自由時報]],生活版,2007.2.13</ref><ref>經濟部水利署網站歷史新聞[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31395&ctNode=5281&comefrom=lp 水利署今(13)日鄭重表示「河川襲奪係屬水文自然現象影響南部用水甚微」]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34341/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31395&ctNode=5281&comefrom=lp |date=2016-03-04 }}</ref>。
* [[美國]][[俄亥俄州]]與[[西維吉尼亞州]]的[[Teays河]]上游與[[俄亥俄河]]襲奪。
* [[日本]][[廣島縣]][[太田川流域]]的[[根之谷川]]與[[可愛川]]襲奪。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Reflist}}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相關條目==
==相關條目==
* [[地質]]
*[[向源侵蝕]]
* [[地形]]
*[[河川改道]]
* [[河流]]
* [[水利]]
* [[玉山國家公園]]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 [http://mail.hlgs.hlc.edu.tw/~ouhw/geog11/river.htm 地理學課程——河流地形] - [http://mail.hlgs.hlc.edu.tw/~ouhw/ 老歐的Home Page]
* [http://mail.hlgs.hlc.edu.tw/~ouhw/geog11/river.htm 地理學課程——河流地形]{{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01050520/http://mail.hlgs.hlc.edu.tw/~ouhw/ 老歐的Home Page]
*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hydrosphere/river-capture.htm 河流掠奪 - 地理入門] {{Wayback|url=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hydrosphere/river-capture.htm |date=20080522124850 }}

{{河川}}


[[Category:河流]]
[[Category:河流]]
[[Category:地形]]
[[Category:地形]]

[[de:Flussanzapfung]]
[[en:Stream capture]]
[[es:Captura fluvial]]
[[fr:Capture (hydrographie)]]
[[ja:河川争奪]]
[[nl:Onthoofding (rivier)]]

2024年2月29日 (四) 17:04的最新版本

河川襲奪(搶水)

河川襲奪是一個地理學上的名詞,指在河流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側蝕向源侵蝕的關係,「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高位河」上游集水區的現象,簡稱襲奪。襲奪高位河的低位河稱為「襲奪河」,被襲奪的高位河上游稱為「改向河」,剩餘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發生條件

[编辑]

兩條河間要發生河川襲奪現象,必須要有三個初始條件:

  1. 兩條河川間的距離不能太遠。
  2. 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向源侵蝕強烈。
  3. 必須一條為高位河、另一條為低位河

過程

[编辑]
  1. 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蝕或側蝕至與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嶺。
  2.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產生斷崖並造成岩塊崩塌。
  3. 侵蝕越過原本的山稜線使得山稜線下降並改變。
  4. 侵蝕位置的分水嶺消失,高位河上游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襲奪。

影響

[编辑]

襲奪河因流量增加,改向河因侵蝕基準下移,侵蝕力皆增強而產生峽谷河階,並出現回春作用。斷頭河則因失去集水區,呈現谷大水小的「無能河」情形,容易發生堆積,部份斷頭河因河道平緩產生埤塘,例如臺灣宜蘭雙連埤[1],而其支流匯入處則容易形成沖積扇。改向河與斷頭河的舊河床形成新的分水嶺,稱之為「風口」。由於集水區河道改變使得下游水源分配發生變化,對於用水量較大產業如農業、居民飲用水以及河道運輸造成衝擊,搶水河下游水量增加有利發展,斷頭河下游則減少供水。

實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網頁:鄧國雄,《雙連埤的河川襲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荒野保護協會[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8.7
  2. ^ 圖書:莊展鵬、黃盛璘,《台北地質形成史》,遠流出版公司[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地質之旅》,22-25頁,1996.11.15再版 ISBN 957-32-1280-3
  3. ^ 網頁:賴進貴、余俊青、高傳棋、謝品華、郭俊麟、王韋力,《淡水河的形成過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1-03-05.》,臺灣大學,《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1-10-05.》,1998-1999
  4. ^ 新聞:謝介裕,《河川襲奪 荖濃溪可能斷頭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10-17.》,自由時報,生活版,2007.2.13
  5. ^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歷史新聞水利署今(13)日鄭重表示「河川襲奪係屬水文自然現象影響南部用水甚微」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