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维屏: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显示7个用户的1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张维屏'''({{bd|1780年||1859年|catIdx=Z張}}),[[表字|字]]'''子树''',[[號]]'''南山''',又號'''松心子''',[[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阴县 (浙江省)|山陰]]。[[清朝]]政治人物、[[诗人]],[[進士]]出身。是嘉道年間嶺南詩壇領袖,清代詩話及詩學繁榮中的重要人物。
'''张维屏'''({{bd|1780年||1859年|catIdx=Z張}}),[[表字|字]]'''子树''',[[號]]'''南山''',又號'''松心子''',[[广东]][[番禺区|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阴县 (浙江省)|山陰]]。[[清朝]]政治人物、[[诗人]],[[進士]]出身。與[[黄培芳|黃培芳]]、[[譚敬昭]]號稱'''粵東三子''',是嘉道年間嶺南詩壇領袖,清代[[詩話]][[诗学|詩學]]繁榮中的重要人物,被稱為廣東近代第一個重要的詩人<ref name=":0">[http://www.meihuawenxue.net/meihua/60/lj.htm 近代诗歌中华人的美国梦 从《金山篇》到《逐客篇》] {{Wayback|url=http://www.meihuawenxue.net/meihua/60/lj.htm |date=20200809205403 }}林涧 盖健平(复旦大学 中文系)</ref>


== 生平 ==
== 生平 ==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於廣東番禺縣東墺(今廣州市[[越秀南路]][[清水濠]])出生。<ref>[http://www.gzzxws.gov.cn/qxws/lwws/lwzj/fcws111/201101/t20110104_20259.htm 张维屏与听松园] 芳村文史第一辑 广州文史</ref>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於廣東番禺縣東墺(今廣州市[[越秀南路]][[清水濠]])出生。<ref name=":1">[http://www.gzzxws.gov.cn/qxws/lwws/lwzj/fcws111/201101/t20110104_20259.htm 张维屏与听松园] {{Wayback|url=http://www.gzzxws.gov.cn/qxws/lwws/lwzj/fcws111/201101/t20110104_20259.htm |date=20200814140244 }} 芳村文史第一辑 广州文史</ref>


[[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恩科進士。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名列廣東番禺童子應試榜首,知縣因而賜張“南山”之名。[[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恩科進士。


道光丙戌(1826年)張父病逝,張離職守制,回鄉治喪,於清水濠舊居之東數百步建新居。<ref>[http://zhongguoyuanlin.1she.com/8485/221368.html 从四所宅园观岭南诗人张维屏] 薛思寒 肖毅强 中国园林 2016年11月第11期 2016-12-09</ref>
道光丙戌(1826年)張父病逝,張離職守制,回鄉治喪,於清水濠舊居之東數百步建新居{{NoteTag|新居後變成聚賢坊,即明代嶺南詩派代表、[[南园 (广州)|南園]]五先生結詩社附庸風雅之所。}}。<ref>[http://zhongguoyuanlin.1she.com/8485/221368.html 从四所宅园观岭南诗人张维屏] {{Wayback|url=http://zhongguoyuanlin.1she.com/8485/221368.html |date=20200811182716 }} 薛思寒 肖毅强 中国园林 2016年11月第11期 2016-12-09</ref>


[[道光]]十年(1830年)同[[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在[[北京]]结[[宣南诗社]]。於[[江西]][[南康府]][[知府]]任內,被[[清廷]]派任[[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不過他以母年高望闕拜辭。
[[道光]]十年(1830年)同[[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在[[北京]]结[[宣南诗社]]。於[[江西]][[南康府]][[知府]]任內,被[[清廷]]派任[[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不過他以母年高望闕拜辭。


=== 晚年 ===
[[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廣州。
[[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廣州,租住在[[芳村]]的潘家東園(六松園),臨近[[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寺 (廣州)|大通寺]]。到1845年由於潘家衰落,東園被[[广州十三行|十三行]]另一富商伍家買下,更名馥蔭園。張維屏只得再遷。後張維屏之子在[[大通寺 (廣州)|大通寺]]東覓得一地修建園林,供其父娛老之用。由於園中樹木以水松居多,張維屏又喜聽賞風卷松濤的聲音,故命名其做聽松園。<ref name=":1" />


1839年曾與[[林則徐]]共商禁煙大計。1839至1848年[[鴉片戰爭]]期間,曾與[[何玉成]]等士紳組織過[[團練]]。到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張被迫遷居廣州城西泌沖。咸豐九年(1859年)于[[清水濠]]病逝,葬于廣州城東北銀坑嶺。<ref name=":2">[http://www.gzlib.gov.cn/gzsj/47860.jhtml {{Wayback|url=http://www.gzlib.gov.cn/gzsj/47860.jhtml |date=20200806184950 }} <nowiki>[第65期](张维屏)南山敲惊雷,清水应有知</nowiki>] 广州图书馆 2007-10-11</ref>
== 著作 ==

[[鸦片战争]]后,[[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很多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三元里]]》為他的代表作。《张山全集》
== 著作與收藏 ==
1837年其創作過《桂遊日記》,被認為可以與[[范成大]]《驂鸞錄》、[[陸游|陸遊]]《入蜀記》等名著永世並存<ref name=":2" />。

[[鸦片战争]]后,[[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很多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三元里]]》為他的代表作。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漁、唱霞漁者。其亦喜收書藏書,以清代文集居多,藏書樓有南雪樓、聽松園、松心草堂、還讀我書齋等

個人有不少詩作寫的是文人“吞花臥酒,弄月嘲風”的閒情逸趣,有輯刊《國朝詩人征略正續集》。還著有《松心詩集》、《松心十錄》、《松心草堂集》、《花地集》等,後人曾於1994年代編成《张南山全集》匯集張維屏所著。<ref>[https://www.cnlifes.com/life/105105 张维屏的人生] {{Wayback|url=https://www.cnlifes.com/life/105105 |date=20200814144641 }} 浮生网</ref><ref name=":0" />

==備註==
{{NoteFoot}}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Wikiquote}}
{{Wikiquote}}
{{Reflist|2}}
{{Reflist}}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第26行: 第39行:
{{s-after|[[黃開基]]}}
{{s-after|[[黃開基]]}}
{{end box}}
{{end box}}
{{道光二年壬午恩科殿試金榜}}
{{道光二年壬午恩科殿試金榜}}{{南粤先贤馆}}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Zhang張}}
{{DEFAULTSORT:Zhang張}}


第36行: 第50行:
[[Category:番禺人]]
[[Category:番禺人]]
[[Category:張姓|W]]
[[Category:張姓|W]]
[[Category:葬于广州市]]

2024年3月16日 (六) 09:49的最新版本

张维屏(1780年—1859年),子树南山,又號松心子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陰清朝政治人物、诗人進士出身。與黃培芳譚敬昭號稱粵東三子,是嘉道年間嶺南詩壇領袖,清代詩話詩學繁榮中的重要人物,被稱為廣東近代第一個重要的詩人[1]

生平

[编辑]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於廣東番禺縣東墺(今廣州市越秀南路清水濠)出生。[2]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名列廣東番禺童子應試榜首,知縣因而賜張“南山”之名。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恩科進士。

道光丙戌(1826年)張父病逝,張離職守制,回鄉治喪,於清水濠舊居之東數百步建新居[註 1][3]

道光十年(1830年)同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在北京宣南诗社。於江西南康府知府任內,被清廷派任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不過他以母年高望闕拜辭。

晚年

[编辑]

道光十六年(1836年)辭官歸廣州,租住在芳村的潘家東園(六松園),臨近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寺。到1845年由於潘家衰落,東園被十三行另一富商伍家買下,更名馥蔭園。張維屏只得再遷。後張維屏之子在大通寺東覓得一地修建園林,供其父娛老之用。由於園中樹木以水松居多,張維屏又喜聽賞風卷松濤的聲音,故命名其做聽松園。[2]

1839年曾與林則徐共商禁煙大計。1839至1848年鴉片戰爭期間,曾與何玉成等士紳組織過團練。到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張被迫遷居廣州城西泌沖。咸豐九年(1859年)于清水濠病逝,葬于廣州城東北銀坑嶺。[4]

著作與收藏

[编辑]

1837年其創作過《桂遊日記》,被認為可以與范成大《驂鸞錄》、陸遊《入蜀記》等名著永世並存[4]

鸦片战争后,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很多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三元里》為他的代表作。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漁、唱霞漁者。其亦喜收書藏書,以清代文集居多,藏書樓有南雪樓、聽松園、松心草堂、還讀我書齋等。

個人有不少詩作寫的是文人“吞花臥酒,弄月嘲風”的閒情逸趣,有輯刊《國朝詩人征略正續集》。還著有《松心詩集》、《松心十錄》、《松心草堂集》、《花地集》等,後人曾於1994年代編成《张南山全集》匯集張維屏所著。[5][1]

備註

[编辑]
  1. ^ 新居後變成聚賢坊,即明代嶺南詩派代表、南園五先生結詩社附庸風雅之所。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近代诗歌中华人的美国梦 从《金山篇》到《逐客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涧 盖健平(复旦大学 中文系)
  2. ^ 2.0 2.1 张维屏与听松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芳村文史第一辑 广州文史
  3. ^ 从四所宅园观岭南诗人张维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薛思寒 肖毅强 中国园林 2016年11月第11期 2016-12-09
  4. ^ 4.0 4.1 ([//web.archive.org/web/20200806184950/http://www.gzlib.gov.cn/gzsj/47860.j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65期](张维屏)南山敲惊雷,清水应有知] 广州图书馆 2007-10-11
  5. ^ 张维屏的人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浮生网
  •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官衔
前任:
裕鐸
台灣府知府
1851年調任,未赴任派實
繼任:
黃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