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伯焘: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3行: | 第3行: | ||
==生平== |
==生平== |
||
[[File:View of the Capture of Amoy, Plate 2.jpg|thumb|英艦炮擊顏伯燾興建的石壁炮台]] |
[[File:View of the Capture of Amoy, Plate 2.jpg|thumb|英艦炮擊顏伯燾興建的石壁炮台]] |
||
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颜希深官云南巡抚。嘉庆十五年(1810年)顺天(北京)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进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ref>朱汝珍《詞林輯略·卷五》</ref>历任陕西[[延榆绥道]]、督粮道等職。道光七年(1827年),颜伯焘随军征讨回疆,因转运粮草及兵马辎重有功,赏赐花翎。道光十年(1830年),颜伯焘出任[[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任[[云南巡抚]],改建[[滇池]]石闸,使周边农田得以灌溉。不久兼署[[云贵总督]]。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好的名声。道光二十年(1840年)农历九月,继[[邓廷桢]]之后,颜伯焘被 |
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颜希深官云南巡抚。嘉庆十五年(1810年)顺天(北京)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进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ref>朱汝珍《詞林輯略·卷五》</ref>历任陕西[[延榆绥道]]、督粮道等職。道光七年(1827年),颜伯焘随军征讨回疆,因转运粮草及兵马辎重有功,赏赐花翎。道光十年(1830年),颜伯焘出任[[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任[[云南巡抚]],改建[[滇池]]石闸,使周边农田得以灌溉。不久兼署[[云贵总督]]。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好的名声。《清史稿》夸他:“伯焘累世膺疆寄,娴习吏治,所至有声。”道光二十年(1840年)农历九月,继[[邓廷桢]]之后,颜伯焘被任命为[[闽浙总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四日,与浙江巡抚[[刘韵珂]]会商浙江添防、铸炮以及筹划收复定海事宜,积极主战。奏请军费二百萬两白银,整修加固炮台三座,招募新兵及水勇共计八千人,還打算造战船五十余艘。<ref>茅海建:《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ref>[[第一次鸦片战争|鴉片戰爭]]期間,英艦於道光二十一年七月(1841年8月25日晚上)[[厦门战役 (鸦片战争)|進攻厦门]],颜伯焘亲自在虎头山、镇南关等地指挥作战,总兵[[江继芸]]等将领相继战死,厦门一日內即失守,当夜,清军被迫退至同安。<ref>徐继畲记载:“颜制军驻厦 |
||
督办,经营半载,安炮四百余门(大者万斤),屯兵六、七 |
|||
千,不可谓之无备矣。突于七月初十日,逆船三十余只, |
|||
驶入厦门开炮,我兵亦开炮对击。我之铁炮,不如彼铜 |
|||
炮之轻灵,我岸上之炮,又不如彼船中之炮之稠密。相 |
|||
持半日,大炮台被其攻破,遂致全军溃败。”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颜伯焘虚骄自大,意气用事,一战即败是必然的。不过……战后自认‘丧师辱国’,报告军情,不甚虚捏,比投降派还是好得多。”</ref>清廷以“未能進剿”之罪,将颜伯焘革职遣回原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颜伯焘由福建回广东連平时,排场甚大,一共请了幾千名挑夫为他搬运家产。颜伯焘在漳州歇息了5天,当地縣令共花一万多两银子招待。顏氏的家属、抬夫、仆从有三千多人,吃饭时,每顿饭要安排400多桌酒席。<ref>[[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載:“前帅(颜伯焘)回粤,道经漳城(漳州)。二月杪,县中接上站差信,预备夫马供张。至初一日,即有扛夫过境,每日总在六七百名,至初十日,余与英镇迎至十里东郊,大雨如注。随帅兵役、抬夫、家属、舆马仆从几千名,分住考院及各歇店安顿,酒席上下共用四百余桌。师有亲军营三百人,感恩护送回粤,沿途皆须酒饭犒劳,是以酒席数多。将至城边,见帅眷舆过,余将轿立于道旁,见大小轿十余乘,每轿皆夫四名,轿前则戈什哈引马,轿旁则兵役 八名,每轿皆然,虽仆妇使女之舆,未尝不然。……前帅过境,蒋令(龍溪縣令)实用去一万余金。”</ref>居家十二年。咸丰三年(1854年),太平軍起,被朝廷召回,因道路阻塞,不能到达京师,奉旨途改姑苏(苏州),帮办江南事务,不久病逝。《清史稿》有传。<ref>《清史稿·[[s:清史稿/卷371|列传一百五十八]]》</ref> |
|||
== 延伸阅读 == |
== 延伸阅读 == |
2024年3月23日 (六) 13:53的最新版本
颜伯焘(1792年—1855年),字鲁舆,号载枫,别号小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巡抚颜希深孙,颜检子。
生平
[编辑]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颜希深官云南巡抚。嘉庆十五年(1810年)顺天(北京)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进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1]历任陕西延榆绥道、督粮道等職。道光七年(1827年),颜伯焘随军征讨回疆,因转运粮草及兵马辎重有功,赏赐花翎。道光十年(1830年),颜伯焘出任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任云南巡抚,改建滇池石闸,使周边农田得以灌溉。不久兼署云贵总督。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好的名声。《清史稿》夸他:“伯焘累世膺疆寄,娴习吏治,所至有声。”道光二十年(1840年)农历九月,继邓廷桢之后,颜伯焘被任命为闽浙总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四日,与浙江巡抚刘韵珂会商浙江添防、铸炮以及筹划收复定海事宜,积极主战。奏请军费二百萬两白银,整修加固炮台三座,招募新兵及水勇共计八千人,還打算造战船五十余艘。[2]鴉片戰爭期間,英艦於道光二十一年七月(1841年8月25日晚上)進攻厦门,颜伯焘亲自在虎头山、镇南关等地指挥作战,总兵江继芸等将领相继战死,厦门一日內即失守,当夜,清军被迫退至同安。[3]清廷以“未能進剿”之罪,将颜伯焘革职遣回原籍。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颜伯焘由福建回广东連平时,排场甚大,一共请了幾千名挑夫为他搬运家产。颜伯焘在漳州歇息了5天,当地縣令共花一万多两银子招待。顏氏的家属、抬夫、仆从有三千多人,吃饭时,每顿饭要安排400多桌酒席。[4]居家十二年。咸丰三年(1854年),太平軍起,被朝廷召回,因道路阻塞,不能到达京师,奉旨途改姑苏(苏州),帮办江南事务,不久病逝。《清史稿》有传。[5]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註釋
[编辑]- ^ 朱汝珍《詞林輯略·卷五》
- ^ 茅海建:《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
- ^ 徐继畲记载:“颜制军驻厦 督办,经营半载,安炮四百余门(大者万斤),屯兵六、七 千,不可谓之无备矣。突于七月初十日,逆船三十余只, 驶入厦门开炮,我兵亦开炮对击。我之铁炮,不如彼铜 炮之轻灵,我岸上之炮,又不如彼船中之炮之稠密。相 持半日,大炮台被其攻破,遂致全军溃败。”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颜伯焘虚骄自大,意气用事,一战即败是必然的。不过……战后自认‘丧师辱国’,报告军情,不甚虚捏,比投降派还是好得多。”
- ^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載:“前帅(颜伯焘)回粤,道经漳城(漳州)。二月杪,县中接上站差信,预备夫马供张。至初一日,即有扛夫过境,每日总在六七百名,至初十日,余与英镇迎至十里东郊,大雨如注。随帅兵役、抬夫、家属、舆马仆从几千名,分住考院及各歇店安顿,酒席上下共用四百余桌。师有亲军营三百人,感恩护送回粤,沿途皆须酒饭犒劳,是以酒席数多。将至城边,见帅眷舆过,余将轿立于道旁,见大小轿十余乘,每轿皆夫四名,轿前则戈什哈引马,轿旁则兵役 八名,每轿皆然,虽仆妇使女之舆,未尝不然。……前帅过境,蒋令(龍溪縣令)实用去一万余金。”
- ^ 《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