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文革至逝世: 修飾語句 |
||
(未显示13个用户的2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_officeholder |
{{Infobox_officeholder |
||
|name = 葉企蓀 |
| name = 葉企蓀 |
||
|image name = Ye Qisun.jpg |
| image name = Ye Qisun.jpg |
||
|width = 200px |
| width = 200px |
||
|birth_name =叶鸿眷 |
| birth_name = 叶鸿眷 |
||
|zi = 企荪 |
| zi = 企荪 |
||
|now =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物理教育家 |
| now =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物理教育家 |
||
|period = |
| period = |
||
|Sex = 男 |
| Sex = 男 |
||
|party = |
| party = |
||
|Native place = [[上海縣]] |
| Native place = [[上海縣]] |
||
|date of birth = {{Birth date|1898|7|16}} |
| date of birth = {{Birth date|1898|7|16}} |
||
|date of death = {{Death date and age|1977|1|13|1898|7|16}} |
| date of death = {{Death date and age|1977|1|13|1898|7|16}} |
||
|place of birth = {{QING}}[[江苏省]][[松江府]][[上海縣]][[唐家弄]] |
| place of birth = {{QING}}[[江苏省]][[松江府]][[上海縣]][[唐家弄]] |
||
|place of death = {{PRC}}[[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 place of death = {{PRC}}[[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
⚫ | |||
|educate = |
|||
⚫ | |||
*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畢業<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0年6月)</span> |
*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畢業<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0年6月)</span> |
||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碩士<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1年)</span> |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碩士<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1年)</span> |
||
*美國哈佛大學 |
*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学博士 <br><span style="color: blue;">(1923年6月)</span> |
||
⚫ | |||
|past = |
|||
⚫ | |||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br><span style="color: blue;">(1933年-)</span> |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br><span style="color: blue;">(1933年-)</span> |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議員1935年6月-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評議會議員1935年6月- |
||
第59行: | 第57行: | ||
}} |
}} |
||
'''葉企蓀'''({{bd|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catIdx=Y叶}}),也作'''叶企孫''',名'''鸿眷''',[[表字|字]]'''企荪''',[[以字行]],男,[[汉族]],[[江蘇省]][[上海縣]]人,中国[[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ref> |
'''葉企蓀'''({{bd|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catIdx=Y叶}}),也作'''叶企孫''',名'''鸿眷''',[[表字|字]]'''企荪''',[[以字行]],男,[[汉族]],[[江蘇省]][[上海縣]]人,中国[[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ref>{{Cite web |url=http://www.gmw.cn/content/2006-03/22/content_387763.htm |title=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叶企孙 |accessdate=2007-02-11 |archive-date=2006-09-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03075450/http://www.gmw.cn/content/2006-03/22/content_387763.htm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news.sciencenet.cn/html/showsbnews1.aspx?id=167381 |title=李政道:纪念叶企孙老师 |accessdate=2016-08-13 |archive-date=2016-09-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20110043/http://news.sciencenet.cn/html/showsbnews1.aspx?id=167381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7/28/content_3276980.htm |title=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accessdate=2011-03-02 |archive-date=2011-05-2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22005723/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7/28/content_3276980.htm |dead-url=no }}</ref> |
||
</ref> |
|||
== 生平 == |
== 生平 == |
||
=== 早年及留学生涯 === |
=== 早年及留学生涯 === |
||
叶鸿眷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曾祖蔼臣公在[[清朝]][[道光]]年间当过官,晚年在家研究礼学,参与编纂《[[同治]]上海县志》;祖父叶佳镇曾获得国子监簿街封赏,官至五品;父亲[[叶景澐]]是189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15名举人,曾任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务,参与编纂上海县志。 |
叶鸿眷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曾祖蔼臣公在[[清朝]][[道光]]年间当过官,晚年在家研究礼学,参与编纂《[[同治]]上海县志》;祖父叶佳镇曾获得国子监簿街封赏,官至五品;父亲[[叶景澐]]是189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15名举人,曾任[[上海市敬业中学|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务,参与编纂上海县志。 |
||
1907年,叶鸿眷到父亲主持的上海[[上海市敬业中学|敬业学堂]]读书。1911年初,清政府将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叶鸿眷报考清华学堂获得录取,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1911年10月因武昌起义爆发,清华学堂停课,叶鸿眷转读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1913年夏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叶鸿眷改名叶企孙,再次报考并被录取。 |
1907年,叶鸿眷到父亲主持的上海[[上海市敬业中学|敬业学堂]]读书。1911年初,清政府将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叶鸿眷报考清华学堂获得录取,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1911年10月因武昌起义爆发,清华学堂停课,叶鸿眷转读[[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1913年夏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叶鸿眷改名叶企孙,再次报考并被录取。 |
||
1918年6月 |
1918年6月于[[清华大学 (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叶企孙入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高压物理创始人[[珀西·布里奇曼]]。 |
||
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主要完成了两件工作。第一件是,在哈佛教授[[威廉·杜安]]指导下,叶企孙与H.Palmer合作用X射线测定普朗克常数,于1921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用X射线法重新测量辐射常数h》)<ref name="dpy"> {{cite journal |
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主要完成了两件工作。第一件是,在哈佛教授[[威廉·杜安]]指导下,叶企孙与H. Palmer合作用X射线测定普朗克常数,于1921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用X射线法重新测量辐射常数h》)<ref name="dpy"> {{cite journal |
||
|author=Duane W, Palmer H H, Yeh Chi-Sun | title=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ume= 7| issue= 8|year= 1921| page=237-242 |doi=10.1073/pnas.7.8.237 }}</ref>,其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efn|叶企孙是第三作者,实验方案、原理等均是杜安教授制订,其中实验原理就是杜安-亨特定律。Palmer和叶企孙并无学术思想体现于此篇文章中,他俩只是 |
|author=Duane W, Palmer H H, Yeh Chi-Sun | title=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ume= 7| issue= 8|year= 1921| page=237-242 |doi=10.1073/pnas.7.8.237 }}</ref>,其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efn|叶企孙是第三作者,实验方案、原理等均是杜安教授制订,其中实验原理就是杜安-亨特定律。Palmer和叶企孙并无学术思想体现于此篇文章中,他俩只是做實驗的博士生。}}。 |
||
第二件工作在导师[[珀西·布里奇曼]]指导下,开展测量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材料磁化率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efn|1923年该论文稿完成后叶企孙离开美国,布里奇曼为了确认几处文字上的改动,花了很长时间才与他取得联系。所以最终发表日期在两年之后。}} |
第二件工作在导师[[珀西·布里奇曼]]指导下,开展测量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材料磁化率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efn|1923年该论文稿完成后叶企孙离开美国,布里奇曼为了确认几处文字上的改动,花了很长时间才与他取得联系。所以最终发表日期在两年之后。}} |
||
<ref name="yedoc"> {{cite journal |
<ref name="yedoc"> {{cite journal |
||
第85行: | 第82行: | ||
叶企孙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有工人负责饮食。清华的几个单身教授也前往一同吃饭,并趁吃饭之机商议校政,策划教育改革。这样的一个“少壮派”教授群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 |
叶企孙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有工人负责饮食。清华的几个单身教授也前往一同吃饭,并趁吃饭之机商议校政,策划教育改革。这样的一个“少壮派”教授群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 |
||
1926年到1937年间,叶企孙先后聘请[[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著名教授到清华任教<ref name="ms" />。以[[吴有训]]为例,吴曾经协助导师[[阿瑟·康普顿]]验证[[康普顿效应]],1931年叶企孙在德国,通过赵忠尧的介绍,聘请到[[哈勒大学]](University of Halle-Wittenberg)进行研究工作。他随叶企孙到清华制造仪器设备,直至抗战开始才转至协和医学院工作。吴有训回国后一年多时间内曾转任多家大学老师,叶企孙以比自己的薪水还高的薪水将他聘请过来。另仅有初中文凭,由熊庆来提携的[[华罗庚]],也是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进入清华,从助理员做起担任教职,后更被叶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ref name="zhdds"> |
1926年到1937年间,叶企孙先后聘请[[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著名教授到清华任教<ref name="ms" />。以[[吴有训]]为例,吴曾经协助导师[[阿瑟·康普顿]]验证[[康普顿效应]],1931年叶企孙在德国,通过赵忠尧的介绍,聘请到[[哈勒大学]](University of Halle-Wittenberg)进行研究工作。他随叶企孙到清华制造仪器设备,直至抗战开始才转至协和医学院工作。吴有训回国后一年多时间内曾转任多家大学老师,叶企孙以比自己的薪水还高的薪水将他聘请过来。另仅有初中文凭,由熊庆来提携的[[华罗庚]],也是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进入清华,从助理员做起担任教职,后更被叶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ref name="zhdds">{{Cite web |ur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hqlw/2010-09-27/content_930447_2.html |title=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力排众议提携初中学历华罗庚 (2) |accessdate=2011-03-01 |archive-date=2012-10-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024025028/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hqlw/2010-09-27/content_930447_2.html |dead-url=no }}</ref>。 |
||
=== 抗日战争至中共建国前 === |
=== 抗日战争至中共建国前 === |
||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企孙本来负责协助清华资产转移至[[西南联大]],但由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他只好跟学生[[熊大缜]]逃到天津租界,协助学校人员转移到重庆。 |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企孙本来负责协助清华资产转移至[[西南联大]],但由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他只好跟学生[[熊大缜]]逃到天津租界,协助学校人员转移到重庆。 |
||
[[熊大缜]]是叶企孙的得意学生,叶原来打算保送他到德国留学,但他一心想到由共军方面[[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抗日。在叶的支持下,熊大缜前往战区担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并吸收了一批支持抗日的清华学生。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为根据地制造烈性炸药、地雷、雷管,熊又利用自己的关系及叶企孙的支持购得无线电等军需品,大大缓解了当时共军缺乏弹药支持的困局。但在国共两党的冲突中,[[熊大缜]]因失言被诬陷为“钻入革命队伍中的特务”,由晋察冀军区“锄奸队”(軍區時任政治部主任[[舒同]]。)秘密逮捕并由[[康生]]指揮处决,由于当时子弹奇缺,被用石头砸死。<ref>胡显中 |
[[熊大缜]]是叶企孙的得意学生,叶原来打算保送他到德国留学,但他一心想到由共军方面[[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抗日。在叶的支持下,熊大缜前往战区担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并吸收了一批支持抗日的清华学生。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为根据地制造烈性炸药、地雷、雷管,熊又利用自己的关系及叶企孙的支持购得无线电等军需品,大大缓解了当时共军缺乏弹药支持的困局。但在国共两党的冲突中,[[熊大缜]]因失言被诬陷为“钻入革命队伍中的特务”,由晋察冀军区“锄奸队”(軍區時任政治部主任[[舒同]]。)秘密逮捕并由[[康生]]指揮处决,由于当时子弹奇缺,被用石头砸死。<ref>{{Cite book|editor=胡显中|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vJRDwAAQBAJ&pg=PT87|title=《精英是怎样毁灭的:1949年以来各界精英死难实录》|date=2018年3月18日|publisher=五七学社出版公司|page=第87页|access-date=2023年6月16日|archive-date=2023年6月16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6094619/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vJRDwAAQBAJ&pg=PT87|dead-url=no}}</ref> |
||
叶企孙到达后方后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 |
叶企孙到达后方后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 |
||
第96行: | 第93行: | ||
1946年,中华民国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深造,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西南联大理学院的名额分配给本科尚未毕业的[[李政道]]。<ref>邢军纪 著:《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ref> |
1946年,中华民国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深造,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西南联大理学院的名额分配给本科尚未毕业的[[李政道]]。<ref>邢军纪 著:《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ref> |
||
1948年, |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第一屆院士]]<ref>[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D 葉企孫 逝世院士一覽表] {{Wayback|url=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D |date=20161102125806 }}中央研究院</ref>。 |
||
=== 1949年后至文革前 === |
=== 1949年后至文革前 === |
||
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和平入城]],叶企孙出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叶企孙被调入[[北京大学]],搬出清华北园7号,入住[[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镜春院。<ref name="ms" /> |
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和平入城]],叶企孙出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叶企孙被调入[[北京大学]],搬出清华北园7号,入住[[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镜春院。<ref name="ms" /> |
||
他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几次出任副理事长、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他也数次为[[熊大缜]]案提议平反,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导致其在文革中受到迫害。<ref name="炼狱岁月"> |
他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几次出任副理事长、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他也数次为[[熊大缜]]案提议平反,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导致其在文革中受到迫害。<ref name="炼狱岁月">{{Cite web |url=http://www.gmw.cn/02blqs/2004-10/07/content_179426.htm |title=叶企孙:炼狱岁月中的哲人襟怀 |accessdate=2011-03-02 |archive-date=2005-03-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311041812/http://www.gmw.cn/02blqs/2004-10/07/content_179426.htm |dead-url=no }}</ref> |
||
=== 文革至逝世 === |
=== 文革至逝世 === |
||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吕正操受到政治 |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吕正操受到政治攻擊。打击者提出当年的熊案,而作为熊大缜导师的叶企孙,在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的情况下,被指控为国民党[[中央俱樂部]](CC)在清华的核心人物。1967年6月,叶企孙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北大红卫兵揪斗、关押、停发工资,并送往“黑帮劳改队”。叶曾一度精神失常,产生幻听。1968年4月,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对叶发出逮捕令,连续八次对其进行审讯,迫其多次书写“笔供”,他只是回答“据吾推测……是因为吾对于各门科学略知门径,且对于学者间的纠纷尚能公平处理,使能各展所长。”。1969年11月,因为缺乏实质证据,叶被释放回到北大居住,但仍以“中统特务嫌疑”受隔离审查。<ref name="bxcs">{{Cite web |url=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7/32551.html |title=叶企孙: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 |accessdate=2011-03-02 |archive-date=2011-10-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002114903/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7/32551.html |dead-url=yes }}</ref> |
||
政府发给叶企孙每月50元生活费。这时他两脚肿胀,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身体弯成90度<ref name="bxcs" />。1972年5月,北京大学对他作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6月恢复其教授待遇,也恢复了每月350元的工资,在北大中关村园给他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ref name="bxcs" />。 有一次,叶企孙在马路上遇上[[钱三强]],钱过来打招呼,叶马上叫他离开,以免影响到他。 |
政府发给叶企孙每月50元生活费。这时他两脚肿胀,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身体弯成90度<ref name="bxcs" />。1972年5月,北京大学对他作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6月恢复其教授待遇,也恢复了每月350元的工资,在北大中关村园给他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ref name="bxcs" />。 有一次,叶企孙在马路上遇上[[钱三强]],钱过来打招呼,叶马上叫他离开,以免影响到他。 |
||
第110行: | 第107行: | ||
[[赵元任]]、[[任之恭]]、[[林家翹|林家翘]]、戴振铎、[[杨振宁]]等人回国时提出要探望叶企孙,均被政府拒绝。1975年隔离审查解除,1976年春节[[陈岱孙]]、[[吴有训]]、[[王竹溪]]、[[钱伟长]]等人方有机会探访他。<ref name="炼狱岁月" /> |
[[赵元任]]、[[任之恭]]、[[林家翹|林家翘]]、戴振铎、[[杨振宁]]等人回国时提出要探望叶企孙,均被政府拒绝。1975年隔离审查解除,1976年春节[[陈岱孙]]、[[吴有训]]、[[王竹溪]]、[[钱伟长]]等人方有机会探访他。<ref name="炼狱岁月" /> |
||
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侄子[[叶铭汉]]交工资给叔父,发觉他病情恶化。第二天叶企孙被送往[[北大医院]],又立即转送北医三院。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叶企孙去世。<ref name="bxcs" /> |
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侄子[[叶铭汉]]交工资给叔父,发觉他病情恶化。第二天叶企孙被送往[[北大医院]],又立即转送北医三院。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叶企孙去世。<ref name="bxcs" />后葬于[[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 |
||
== 身后 == |
== 身后 == |
||
第123行: | 第120行: | ||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奖授予[[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奖授予[[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
||
2003年9月15日,五位物理大师的铜像在[[北京大学]]落成。这五位大师分别是[[饶毓泰]]、叶企孙、[[周培源]]、[[吴大猷]]和[[王竹溪]]。 |
|||
⚫ | |||
⚫ | |||
== 人才培养 == |
== 人才培养 == |
||
第141行: | 第140行: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feq.html 柴静: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feq.html 柴静: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Wayback|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feq.html |date=20100401190441 }} |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k3f.html 柴静:关于叶企孙的几点回应]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k3f.html 柴静:关于叶企孙的几点回应]{{Wayback|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ik3f.html |date=20100519012412 }} |
||
{{-}} |
{{-}} |
||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
||
第152行: | 第151行: |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
||
{{Navboxes |
|||
| title = 叶企孙在[[中国物理学会]]的职务 |
|||
| list1 = |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 |
|||
}} |
|||
{{Navboxes |
|||
| title = 叶企孙在[[中国天文学会]]的职务 |
|||
| list1 = |
|||
{{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
|||
}} |
|||
{{Navboxes |
|||
| title = 叶企孙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职务 |
|||
| list1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
||
}} |
|||
{{「搶救學人」計劃營救對象}} |
|||
{{Authority control}} |
{{Authority control}} |
||
{{DEFAULTSORT:Ye葉}} |
{{DEFAULTSORT:Ye葉}} |
||
[[Category:葉姓|Qi企]] |
[[Category:葉姓|Qi企]] |
||
[[Category:上海 |
[[Category:上海科学家]] |
||
[[Category:清华 |
[[Category:清华学校校友]] |
||
[[Category:國立清華大学校友]] |
|||
[[Category:哈佛大学校友]] |
[[Category:哈佛大学校友]] |
||
[[Category:芝加哥大學校友]] |
[[Category:芝加哥大學校友]] |
||
[[Category:清華大學校長 ( |
[[Category: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大陸時期)]] |
||
[[Category: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
[[Category: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
||
[[Category:清华大学 |
[[Category:国立清华大学教授 (北平)]] |
||
[[Category: |
[[Category:国立中央大学教授 (南京)]] |
||
[[Category: |
[[Category:中華民國物理學家]] |
||
[[Category: |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教育家]] |
||
⚫ | |||
[[Category: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院士]] |
[[Category: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院士]] |
||
[[Category: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物理學家]]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物理學家]] |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物理教育家]]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物理教育家]] |
||
[[Category:中 |
[[Category: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
||
[[Category:中 |
[[Category: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
||
⚫ | |||
[[Category: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Category: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
[[Category: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
[[Category: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
||
[[Category: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Category: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
[[Category:文革受难者]] |
[[Category:文革受难者]] |
||
[[Category:葬于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 |
2024年5月5日 (日) 18:11的最新版本
葉企蓀 | |
---|---|
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物理教育家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字 | 企荪 |
出生 | 叶鸿眷 1898年7月16日 大清江苏省松江府上海縣唐家弄 |
逝世 | 1977年1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78歲)
籍贯 | 上海縣 |
学历
| |
经历
|
葉企蓀(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也作叶企孫,名鸿眷,字企荪,以字行,男,汉族,江蘇省上海縣人,中国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1][2][3]
生平
[编辑]早年及留学生涯
[编辑]叶鸿眷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曾祖蔼臣公在清朝道光年间当过官,晚年在家研究礼学,参与编纂《同治上海县志》;祖父叶佳镇曾获得国子监簿街封赏,官至五品;父亲叶景澐是189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15名举人,曾任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务,参与编纂上海县志。
1907年,叶鸿眷到父亲主持的上海敬业学堂读书。1911年初,清政府将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叶鸿眷报考清华学堂获得录取,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1911年10月因武昌起义爆发,清华学堂停课,叶鸿眷转读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1913年夏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叶鸿眷改名叶企孙,再次报考并被录取。
1918年6月于清华学校毕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叶企孙入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高压物理创始人珀西·布里奇曼。 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叶企孙主要完成了两件工作。第一件是,在哈佛教授威廉·杜安指导下,叶企孙与H. Palmer合作用X射线测定普朗克常数,于1921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用X射线法重新测量辐射常数h》)[4],其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a]。 第二件工作在导师珀西·布里奇曼指导下,开展测量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材料磁化率的影响的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b] [5]。 此两件工作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并非独立完成。
1923年6月,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0月到欧洲旅游,1924年3月回到上海[6]。
抗战前的发展
[编辑]1924年4月叶企孙获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其间经东大化学系教授任鸿隽介绍加入中国科学社,担任《科学》杂志编辑。
1925年清华学校创立大学部,他应聘物理学副教授,把刚从东南大学毕业的赵忠尧、施汝为带到清华担任助教。1926年清华学校大学部调整,开设学系。叶升为正教授并继梅贻琦担任物理系主任。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出任理学院院长,被推举为决定学校重大政策的7位评议员之一,此后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
叶企孙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有工人负责饮食。清华的几个单身教授也前往一同吃饭,并趁吃饭之机商议校政,策划教育改革。这样的一个“少壮派”教授群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
1926年到1937年间,叶企孙先后聘请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著名教授到清华任教[6]。以吴有训为例,吴曾经协助导师阿瑟·康普顿验证康普顿效应,1931年叶企孙在德国,通过赵忠尧的介绍,聘请到哈勒大学(University of Halle-Wittenberg)进行研究工作。他随叶企孙到清华制造仪器设备,直至抗战开始才转至协和医学院工作。吴有训回国后一年多时间内曾转任多家大学老师,叶企孙以比自己的薪水还高的薪水将他聘请过来。另仅有初中文凭,由熊庆来提携的华罗庚,也是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进入清华,从助理员做起担任教职,后更被叶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7]。
抗日战争至中共建国前
[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叶企孙本来负责协助清华资产转移至西南联大,但由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他只好跟学生熊大缜逃到天津租界,协助学校人员转移到重庆。
熊大缜是叶企孙的得意学生,叶原来打算保送他到德国留学,但他一心想到由共军方面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抗日。在叶的支持下,熊大缜前往战区担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并吸收了一批支持抗日的清华学生。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为根据地制造烈性炸药、地雷、雷管,熊又利用自己的关系及叶企孙的支持购得无线电等军需品,大大缓解了当时共军缺乏弹药支持的困局。但在国共两党的冲突中,熊大缜因失言被诬陷为“钻入革命队伍中的特务”,由晋察冀军区“锄奸队”(軍區時任政治部主任舒同。)秘密逮捕并由康生指揮处决,由于当时子弹奇缺,被用石头砸死。[8]
叶企孙到达后方后出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
1946年,中华民国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深造,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西南联大理学院的名额分配给本科尚未毕业的李政道。[9]
1949年后至文革前
[编辑]1949年春,解放军和平入城,叶企孙出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叶企孙被调入北京大学,搬出清华北园7号,入住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镜春院。[6]
他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几次出任副理事长、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他也数次为熊大缜案提议平反,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导致其在文革中受到迫害。[11]
文革至逝世
[编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吕正操受到政治攻擊。打击者提出当年的熊案,而作为熊大缜导师的叶企孙,在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的情况下,被指控为国民党中央俱樂部(CC)在清华的核心人物。1967年6月,叶企孙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北大红卫兵揪斗、关押、停发工资,并送往“黑帮劳改队”。叶曾一度精神失常,产生幻听。1968年4月,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对叶发出逮捕令,连续八次对其进行审讯,迫其多次书写“笔供”,他只是回答“据吾推测……是因为吾对于各门科学略知门径,且对于学者间的纠纷尚能公平处理,使能各展所长。”。1969年11月,因为缺乏实质证据,叶被释放回到北大居住,但仍以“中统特务嫌疑”受隔离审查。[12]
政府发给叶企孙每月50元生活费。这时他两脚肿胀,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身体弯成90度[12]。1972年5月,北京大学对他作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6月恢复其教授待遇,也恢复了每月350元的工资,在北大中关村园给他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12]。 有一次,叶企孙在马路上遇上钱三强,钱过来打招呼,叶马上叫他离开,以免影响到他。
赵元任、任之恭、林家翘、戴振铎、杨振宁等人回国时提出要探望叶企孙,均被政府拒绝。1975年隔离审查解除,1976年春节陈岱孙、吴有训、王竹溪、钱伟长等人方有机会探访他。[11]
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侄子叶铭汉交工资给叔父,发觉他病情恶化。第二天叶企孙被送往北大医院,又立即转送北医三院。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叶企孙去世。[12]后葬于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
身后
[编辑]1977年1月19日,叶企孙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约200人受到邀请到会。悼词对他解放前50年只字未提,在学术贡献方面只提及他做过有益工作。[12]
他的侄子叶铭汉为给叔父平反,曾给北京大学、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北京市委反映情况,均未获得答复。[12]
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出《关于熊大缜问题的平反决定》,认定熊大缜案为冤案,并称“叶企孙是无党派人士,爱国的进步学者……”。清华校友写信给吕正操将军,要求为叶企孙平反。1987年,叶企孙的平反文件正式公布。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6][11]
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提议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叶企孙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铜像安放在清华新区第三教室楼。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奖授予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2003年9月15日,五位物理大师的铜像在北京大学落成。这五位大师分别是饶毓泰、叶企孙、周培源、吴大猷和王竹溪。
2010年12月7日,纪念叶企孙的同名话剧《叶企孙》在清华大学首演。[13]
人才培养
[编辑]叶企孙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对中国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教育事业乃至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曾受到他的提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叶企孙. [200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3).
- ^ 李政道:纪念叶企孙老师. [2016-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 ^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 ^ Duane W, Palmer H H, Yeh Chi-Sun. 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21, 7 (8): 237-242. doi:10.1073/pnas.7.8.237.
- ^ Yeh Chi-Sun. 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the Magnetic Permeability of Iron, Cobalt, and Nickel.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25, 60 (12): 503-533. doi:10.2307/25130076.
- ^ 6.0 6.1 6.2 6.3 虞昊、黄延复 著:《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 ^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力排众议提携初中学历华罗庚 (2). [2011-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 ^ 胡显中 (编). 《精英是怎样毁灭的:1949年以来各界精英死难实录》. 五七学社出版公司. 2018年3月18日: 第87页 [2023年6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6月16日).
- ^ 邢军纪 著:《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
- ^ 葉企孫 逝世院士一覽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研究院
- ^ 11.0 11.1 11.2 叶企孙:炼狱岁月中的哲人襟怀.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1).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叶企孙:中国高教史上的不朽传说. [2011-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2).
- ^ 话剧《叶企孙》首演在即. [201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延伸阅读
[编辑]- 虞昊、黄延复 著:《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ISBN 7309026489
- 邢军纪 著:《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 ISBN 978-7-5302-0981-3
外部链接
[编辑]前任: 翁文灏 (校务代理) |
国立清华大学校务代理 1931年9月 - 1931年12月 |
繼任: 梅贻琦 (校长) |
前任: 冯友兰 (临时主席) |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 1949年5月 - 1952年6月 |
繼任: 刘仙洲 (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