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景林 (1885年):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調整格式、排版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8个用户的4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other=名为李景林的其他人物|李景林}}

{{Infobox_Person

{{Unreferenced |time=2011-11-14T08:28:42+00:00 }}
{{Wikify|time=2011-11-14T08:28:42+00:00}}

{{Infobox_People
| name = 李景林
| name = 李景林
| image name=Li Jinglin.jpg
|image=Li Jinglin.jpg
| width = 170px
|box_width= 170px
| job = 政治人物
|occupation= 政治人物
| period = 20世纪
| period = 20世纪
| birthname =
|birth_name=
| sex = 男
| sex = 男
| other_names = 李芳宸
| other_names = 李芳宸
| date of birth =1885
|birth_date={{start date|1885|3|28}}
| place of birth = {{QIN}}[[河北]][[棗強縣]]恩察鎮
|birth_place= {{QIN}}[[直隶省]][[棗強縣]]恩察鎮
|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1931|11|13|1885|3|28}}
| date of death = 1931年
| place of death = {{ROC}}
|death_place= {{ROC-1928|山东省}}[[济市]]
| nationality = {{ROC}}
| nationality = {{CHN-1928}}
| residence =
| residence =
| party ={{KMT}}
| party ={{KMT}}
第23行: 第19行:
| spouse =
| spouse =
| relatives =
| relatives =
| educate =北洋速成[[講武堂]]
|education=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学
| past =少年「育字」軍<br>[[陳世鈞]]劍術徒弟<br>禁衛軍軍官<br>[[奉軍]]旅長<br>陸軍第一師長<br>留守[[天津]]軍長<br>直魯聯軍總司令<br>[[直隶]]军务督辨<br>南京國術研究館創辦人<br>[[中央國術館]]副館長<br>浙江国术馆教練<br>山東國術館館長
| past =少年「育字」軍<br>[[陳世鈞]]劍術徒弟<br>禁衛軍軍官<br>[[奉軍]]旅長<br>陸軍第一師長<br>留守[[天津]]軍長<br>直魯聯軍總司令<br>[[直隶]]军务督辨<br>南京國術研究館創辦人<br>[[中央國術館]]副館長<br>浙江国术馆教練<br>山東國術館館長
| work =《[[武當劍術]]》<br>《武当剑法大要》<br>《武当剑法笔记》
| work =《武當劍術》<br>《武当剑法大要》<br>《武当剑法笔记》
| award =
| award =
}}
}}
'''李景林'''({{bd|1885年||1931年||catIdx=Li李}}),字芳宸,[[河北]][[棗強縣]][[恩察鎮]]人,民國初年的將領,善長劍術,其傳人著作稱其術為《[[武當劍術]]》。


[[File:Li Jinglin3.jpg|thumb|200px]]
==生平==
'''李景林'''({{bd|1885年|3月28日|1931年|11月13日|catIdx=Li李}})<ref>生卒年月据《棗強县志》。此外,其卒年还有1931年12月3日説、1932年説。</ref>,字'''芳宸'''(又作'''芳岑'''),[[直隶省]][[冀州市|冀州]][[棗強縣]][[恩察鎮]]人,[[清朝]]及[[中华民國]]军事將領,武術家。<ref name=sky>竇希彦「李景林」{{Cite book<!--|和書-->|author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title = 民国人物传 第10卷|year = 2000|publisher =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中華書局]]|isbn = 7-101-02114-X}}</ref><ref name=xyc>{{Cite book<!--|和書-->|author = 徐友春主編|title =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year = 2007|publisher = 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 978-7-202-03014-1}}</ref><ref name=lsl>{{Cite book<!--|和書-->|author = 劉寿林等編|title = 民国職官年表|year = 1995|publisher =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中華書局]]|isbn = 7-101-01320-1}}</ref>
生於清光緒十一年,卒於民國二十年。
===清末===
*[[1900年]],15歲加入清代少年「育字」軍,開始學習軍中拳術及劍術。八國聯軍入侵,育字軍解散。


== 生平 ==
*[[1902年]],17歲,清末投身軍旅,畢業於[[直隸]][[保定]](在今之河北省)北洋速成[[講武堂]],曾隨皖籍陳世鈞學劍。
=== 在奉系的兴起 ===
1907年([[光緒]]33年),李景林毕业于[[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学堂]],此后他被任命为禁衛軍的下級軍官。1911年([[宣統]]3年)10月[[武昌起義]]爆发,他随清軍同革命派作战。<ref name=sky/><ref name=xyc/>


[[中華民国]]成立後的1912年([[民国紀元|民国]]元年),他被[[鮑貴卿]]招为[[黑龙江省 (中華民国)|黑龙江]]巡防隊的軍官。1914年(民国3年),他升任黒龙江暫編陸軍第1師参謀長。1917年(民国6年)秋,他随第1師師長[[許蘭州]]加入[[奉系]]。1918年(民国7年),他任援陝奉軍司令部参議。<ref name=sky/><ref name=xyc/>
*任禁衛軍軍官。
===北洋政府===
*[[1911年]]後,民國時,李景林前往東北,在[[遼寧省]]加入[[北洋军阀]][[张作霖]]之[[奉軍]]任旅長。


1919年(民国8年)1月,李景林任[[曲同豊]]所率師的第1旅第1团团長,参加[[直皖战争]]。当時,李景林所在的曲同豊师属于[[皖系]],后来李景林因同皖系要人[[徐樹錚]]对立,转而投靠[[直系]]。李景林击败徐樹錚部有功。回到[[奉天省 (中華民國)|奉天]]后,李景林练成了号称“疾行軍”的精锐部隊,后因战功而获得[[張作霖]]重用。1921年(民国10年),李景林就任奉天陸軍第7混成旅旅長。<ref name=sky/><ref name=xyc/>
*[[1920年]]7月參與''[[直皖戰爭]]''。[[奉軍]]聯合[[直系軍閥]][[曹錕]]與[[皖系軍閥]][[段祺瑞]]爭奪[[北洋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發生內戰。


1922年(民国11年)4月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作为奉軍東路軍第3梯隊司令参战。奉系敗北后,李景林因軍功而升任奉天陸軍第1師師長。1924年(民国13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被任命为奉軍第2軍軍長,[[張宗昌]]任该军副軍長。李景林率第2軍转战各地,击败了直系的軍队,攻下[[天津市|天津]],为奉系的勝利作出貢献。直奉战争後的1925年(民国14年)1月,他被張作霖推薦,就任直隷軍務督办。6月兼任直隷省長。<ref name=lsl/><ref name=sky/><ref name=xyc/>
*[[1922年]],李景林當時任陸軍第一師長([[東北軍]]前身)在遼寧省[[錦州]][[北鎮]]駐防,結識了劍術教練'''[[宋唯一]]'''(有說是前清兵[[營管帶]])。當年宋与其弟[[宋德朴]]共同编著《武当剑谱》完稿。全书分三册。宋唯一的《武当剑谱》记載了練習剑術之基础技術及散式。後來李景林在教學中,常要求學員結合步法,身法做圈劍法,抖劍法和崩劍等練習。 要求練者「身如游龍,劍如吐信,與劍熔為一體。


=== 叛服無常===
*[[1924年]],留守天津任軍長,參與第二次[[直奉戰爭]],戰後晉陞為直魯聯軍總司令。
此後,李景林谋划从張作霖处自立。同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齡]]拒绝攻击[[馮玉祥]]的[[西北军|国民軍]],并且和冯玉祥联络,企图叛离张作霖。李景林极度担心自己的军队被北方国民軍改編,馮玉祥和郭松龄夺取自己的地盘。結果,他受到張作霖的笼絡,转而讨伐馮玉祥和郭松齢。<ref name=sky/><ref name=xyc/>


12月,李景林同馮玉祥之間的战斗開始,馮玉祥的国民軍占据優勢。同月末,李景林放弃[[天津]],同[[山東省 (中華民国)|山東省]]的[[張宗昌]]结成[[直魯聯軍]]。1926年(民国15年)2月,李景林开始反击国民軍,但再被国民軍打击,逐渐喪失大部分军力。其后在日本軍队及[[張学良]]所率奉軍的支援下,3月下旬李景林成功地使国民軍从天津撤退。<ref name=sky/><ref name=xyc/>
*[[1925年]]1月,李景林出任直隶军务督辨,聘宋唯一至天津随军执教。同年冬宋唯一病故,終年六十六岁。十二月,[[冯玉祥]]占领天津,李景林避入租界,在此期间,李景林曾與八卦拳[[贾凤呜]]、[[孙禄堂]]等人相聚切磋剑术武技。直至次年三月复出。


天津之战后,李景林不满足久居张作霖之下。他和[[孫传芳]]、馮玉祥、[[靳雲鶚]](直系)联络,准备策划叛变。由于事前发觉,6月奉軍張学良同[[褚玉璞]]压制了李景林,李景林被迫下野。<ref name=sky/><ref name=xyc/>
*[[1926年]]春夏间,李景林、[[张宗昌]]所部直鲁联军在京津间與[[冯玉祥]][[国民军]](军阀)战争。後奉軍退回東三省改編為東北軍。而李景林於同年6月,辭去(奉系)軍政職務,前往南京,追隨[[國民政府]]。


同年9月,为了对抗[[中国国民党]]的[[北伐]],李景林会见[[孫传芳]],建议[[北洋政府]]方面的各派实行大联合,遭到孫的拒绝。1927年(民国16年)3月,北伐軍優勢毕見,李景林改投[[中国国民党]]方面,但在投奔途中于4月遭到[[褚玉璞]]逮捕。经过日本方面调解,李景林获得释放,经日本到[[金陵]],被[[蒋介石]]任命为直魯軍招撫使。1928年(民国17年)4月,李景林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軍事委員会]]委員。<ref name=sky/><ref name=xyc/>
*[[1927年]],退去軍務與[[張之江]]將軍,籌組南京國術研究館。


===國民政府===
===武术生涯===
[[File:Li Jinglin2.jpg|thumb|left|李景林像(Who's Who in China 4th ed.,1931)|180px]]
*[[1928年]],「國術研究館」改名「[[中央國術館]]」,李景林任副館長。任職後邀諸多名家研討劍術,整理完成「武當劍術」,李景林创编对剑一套,稱為“武当对剑”,约六十余势分為五趟,故今日有不同的武当剑套。
李景林早年曾随[[陳世鈞]]学习武术。<ref name=wlkz>[http://kungfu.chinese.cn/article/2010-04/09/content_122477.htm 李景林,网络孔子学院,2010年04月09日]{{Dead link|date=2019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1922年,任奉天陸軍第1師師長的李景林拜武当剑术名家[[宋唯一]]为师。1925年,宋唯一随李景林到天津。李景林遭到撤职后,宋唯一回到[[北镇]],并于同年病逝。<ref>{{Cite web |url=http://www.bzs.gov.cn/bz/mr/2009-12-29/1966.html |title=宋唯一,辽宁省北镇市人民政府,2009-12-29 |access-date=2012-04-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511172700/http://www.bzs.gov.cn/bz/mr/2009-12-29/1966.html |archive-date=2013-05-11 |dead-url=yes }}</ref>1925年,[[冯玉祥]]占领天津,李景林避入租界,在此期间,李景林曾與八卦拳[[贾凤呜]]、武术名家[[孙禄堂]]等人相聚切磋剑术武技。直至次年3月复出。<ref name=hwk>[http://huawenku.egreenapple.com/html/baokandieshi/baokandieshi-20120305831.html 武林故事:武当剑仙李景林传奇,华文库,于2012-4-4查阅]{{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1927年,李景林退去軍務,與[[張之江]]籌組南京國術研究館。该馆于1928年成立,李景林任副馆长。同年,「國術研究館」改名「[[中央國術館]]」,李景林任副館長。<ref name=hwk/>任職後,他諸多名家研討劍術,创编对剑一套,稱為“武当对剑”,约六十余势分為五趟,故今日有不同的武当剑套。<ref name=wlkz/>
*[[1929年]]七月八日,位於杭州的浙江國術館成立,省主席[[張靜江]]兼任館長,聘任李景林籌備「浙江省全國國術遊藝大會」。同年11月,李景林主持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打擂比賽的評判委員長。曾留下执教浙江国术馆,黄元秀此時學得其劍術。


1929年七月八日,位於杭州的[[浙江國術館]]成立,浙江省主席[[張靜江]]兼任館長,聘任李景林籌備「[[浙江國術遊藝大會]]」。同年11月,李景林任[[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打擂比賽的評判委員長。他还一度执教浙江国术馆,[[黄元秀]]从其學得其劍術。<ref name=hwk/><ref name=wlkz/>
*[[1930年]]底出任[[山東國術館]]館長,邀請[[李書文]]任總教習。山東國術館有雙李:李景林和李書文。李景林善長武當劍術和楊式李架太極拳。李書文則善大槍和八極拳。


1930年底,在[[中原大战]]爆发后,他奉国民政府之命,到山东济南策动反击。1931年(民国20年)1月,他受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邀请,在[[济南市|济南]]逗留。他还出任[[山東國術館]]館長,邀請[[李書文]]任教習,他自己也在该馆任教。<ref name=hwk/><ref name=wlkz/><ref>吴志泉,八千里路云和月,武当2005年第6期</ref>
*[[1931年]](民國二十年)病於[[濟南]],終年47。[[陳微明]]撰「[[祭李芳宸將軍文]]」哀悼之


1931年11月13日,李景林在济南世。享年47。[[陳微明]]为他作《祭李芳宸將軍文
==武當劍==
黄元秀(1884-1964)在1931年、1944年先後著作有《[[武当剑法大要]]》和《[[武当剑法笔记]]》。李景林在書序親題:“练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


==参考文献==
*'''~[[宋錫齡]]1815-1861~[[飛丹九兒]]1860-1925~[[李芳宸]]1885-1931~[[李書琴]]1911-1988~[[禦㡣漢之錆]]1952- ~[[曌皈道]]~[[僲掰神搿]]197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4ctXECIjbM]
{{reflist}}


==其他==
== 相关条目 ==
* [[中國武術]]
在[[金恩忠]]於1933年出版的《國術名人錄》的『棗強[[李景林]]』條中;-(李景林)遇丹士陳士鈞,傳武當劍術……三丰十二世嫡傳……陳師已百三十矣。有人於江南大俠[[花拳|甘鳳池]]墓內石匣中,得甘鳳池劍譜,輾轉入於將軍手。
* [[南拳]]
* [[武當派]]
* [[太極劍]]


== 參見 ==
== 外部链接 ==
{{commonscat|Li Jinglin}}
*[[中國武術]]
{{河北行政长官|北}}
*[[南拳]]
*[[中國武術門派]]
*[[武當派]]
*[[太極劍]]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Li李}}
{{DEFAULTSORT:Li李}}
[[Category:李姓|J景林]]
[[Category:枣强人]]
[[category:東北军将领]]
[[category:東北军将领]]
[[Category:奉系軍閥]]
[[Category:中華民國直隸省省長]]
[[Category:中華民國武術家]]
[[Category:中華民國武術家]]
[[Category:枣强人]]
[[Category:李姓|J景林]]

[[en:Li Jinglin]]
[[ja:李景林]]
[[ru:Ли Цзинлинь]]

2024年5月17日 (五) 15:20的最新版本

李景林
性别
出生1885年3月28日 (1885-03-28)
 清朝直隶省棗強縣恩察鎮
逝世1931年11月13日(1931歲—11—13)(46歲)
 中華民國山东省济南市
国籍 中國
别名李芳宸
教育程度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学堂
职业政治人物
活跃时期20世纪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经历
  • 少年「育字」軍
    陳世鈞劍術徒弟
    禁衛軍軍官
    奉軍旅長
    陸軍第一師長
    留守天津軍長
    直魯聯軍總司令
    直隶军务督辨
    南京國術研究館創辦人
    中央國術館副館長
    浙江国术馆教練
    山東國術館館長
代表作
  • 《武當劍術》
    《武当剑法大要》
    《武当剑法笔记》

李景林(1885年3月28日—1931年11月13日)[1],字芳宸(又作芳岑),直隶省冀州棗強縣恩察鎮人,清朝中华民國军事將領,武術家。[2][3][4]

生平

[编辑]

在奉系的兴起

[编辑]

1907年(光緒33年),李景林毕业于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学堂,此后他被任命为禁衛軍的下級軍官。1911年(宣統3年)10月武昌起義爆发,他随清軍同革命派作战。[2][3]

中華民国成立後的1912年(民国元年),他被鮑貴卿招为黑龙江巡防隊的軍官。1914年(民国3年),他升任黒龙江暫編陸軍第1師参謀長。1917年(民国6年)秋,他随第1師師長許蘭州加入奉系。1918年(民国7年),他任援陝奉軍司令部参議。[2][3]

1919年(民国8年)1月,李景林任曲同豊所率師的第1旅第1团团長,参加直皖战争。当時,李景林所在的曲同豊师属于皖系,后来李景林因同皖系要人徐樹錚对立,转而投靠直系。李景林击败徐樹錚部有功。回到奉天后,李景林练成了号称“疾行軍”的精锐部隊,后因战功而获得張作霖重用。1921年(民国10年),李景林就任奉天陸軍第7混成旅旅長。[2][3]

1922年(民国11年)4月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作为奉軍東路軍第3梯隊司令参战。奉系敗北后,李景林因軍功而升任奉天陸軍第1師師長。1924年(民国13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被任命为奉軍第2軍軍長,張宗昌任该军副軍長。李景林率第2軍转战各地,击败了直系的軍队,攻下天津,为奉系的勝利作出貢献。直奉战争後的1925年(民国14年)1月,他被張作霖推薦,就任直隷軍務督办。6月兼任直隷省長。[4][2][3]

叛服無常

[编辑]

此後,李景林谋划从張作霖处自立。同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齡拒绝攻击馮玉祥国民軍,并且和冯玉祥联络,企图叛离张作霖。李景林极度担心自己的军队被北方国民軍改編,馮玉祥和郭松龄夺取自己的地盘。結果,他受到張作霖的笼絡,转而讨伐馮玉祥和郭松齢。[2][3]

12月,李景林同馮玉祥之間的战斗開始,馮玉祥的国民軍占据優勢。同月末,李景林放弃天津,同山東省張宗昌结成直魯聯軍。1926年(民国15年)2月,李景林开始反击国民軍,但再被国民軍打击,逐渐喪失大部分军力。其后在日本軍队及張学良所率奉軍的支援下,3月下旬李景林成功地使国民軍从天津撤退。[2][3]

天津之战后,李景林不满足久居张作霖之下。他和孫传芳、馮玉祥、靳雲鶚(直系)联络,准备策划叛变。由于事前发觉,6月奉軍張学良同褚玉璞压制了李景林,李景林被迫下野。[2][3]

同年9月,为了对抗中国国民党北伐,李景林会见孫传芳,建议北洋政府方面的各派实行大联合,遭到孫的拒绝。1927年(民国16年)3月,北伐軍優勢毕見,李景林改投中国国民党方面,但在投奔途中于4月遭到褚玉璞逮捕。经过日本方面调解,李景林获得释放,经日本到金陵,被蒋介石任命为直魯軍招撫使。1928年(民国17年)4月,李景林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軍事委員会委員。[2][3]

武术生涯

[编辑]
李景林像(Who's Who in China 4th ed.,1931)

李景林早年曾随陳世鈞学习武术。[5]1922年,任奉天陸軍第1師師長的李景林拜武当剑术名家宋唯一为师。1925年,宋唯一随李景林到天津。李景林遭到撤职后,宋唯一回到北镇,并于同年病逝。[6]1925年,冯玉祥占领天津,李景林避入租界,在此期间,李景林曾與八卦拳贾凤呜、武术名家孙禄堂等人相聚切磋剑术武技。直至次年3月复出。[7]

1927年,李景林退去軍務,與張之江籌組南京國術研究館。该馆于1928年成立,李景林任副馆长。同年,「國術研究館」改名「中央國術館」,李景林仍任副館長。[7]任職後,他邀请諸多名家研討劍術,还创编对剑一套,稱為“武当对剑”,约六十余势分為五趟,故今日有不同的武当剑套。[5]

1929年七月八日,位於杭州的浙江國術館成立,浙江省主席張靜江兼任館長,聘任李景林籌備「浙江國術遊藝大會」。同年11月,李景林任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打擂比賽的評判委員長。他还曾一度执教于浙江国术馆,黄元秀从其學得其劍術。[7][5]

1930年底,在中原大战爆发后,他奉国民政府之命,到山东济南策动反击。1931年(民国20年)1月,他受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邀请,在济南逗留。他还出任山東國術館館長,邀請李書文任教習,他自己也在该馆任教。[7][5][8]

1931年11月13日,李景林在济南逝世。享年47岁。陳微明为他作《祭李芳宸將軍文》。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生卒年月据《棗強县志》。此外,其卒年还有1931年12月3日説、1932年説。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竇希彦「李景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0卷. 中華書局. 2000. ISBN 7-101-02114-X.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4. ^ 4.0 4.1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5. ^ 5.0 5.1 5.2 5.3 李景林,网络孔子学院,2010年04月09日[永久失效連結]
  6. ^ 宋唯一,辽宁省北镇市人民政府,2009-12-29. [201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7. ^ 7.0 7.1 7.2 7.3 武林故事:武当剑仙李景林传奇,华文库,于2012-4-4查阅[永久失效連結]
  8. ^ 吴志泉,八千里路云和月,武当2005年第6期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