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寇恩:修订间差异
小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
Jeffchu2014(留言 | 贡献) →数学贡献: // Edit via Wikiplus |
||
(未显示7个用户的9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Expand|time=2018-03-20T02:09:15+00:00}} |
||
'''保罗·约瑟夫·寇恩'''({{lang-en|Paul Joseph Cohen}},{{bd|1934年|4月2日|2007年|3月23日}}) |
'''保罗·约瑟夫·寇恩'''({{lang-en|Paul Joseph Cohen}},{{bd|1934年|4月2日|2007年|3月23日}}) ,[[美国]][[数学家]],他证明[[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 (ZFC) 不能反驳[[连续统假设]] (CH) 的否命题,而ZF不能反驳[[选择公理]] (AC) 的否命题。这一划时代的工作与[[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和AC分别独立于ZFC和ZF。寇恩在证明中创造了[[力迫法]],如今力迫法已经成为[[公理集合论]]的一项基本技术。寇恩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菲尔兹奖章]]。 |
||
== 早年经历 == |
== 早年经历 == |
||
保罗·寇恩生于美国[[新泽西州]] |
保罗·寇恩生于美国[[新泽西州]]{{le|Long Branch, New Jersey|Long Branch, New Jersey|长滩}}的一个[[犹太]]家庭,1950年毕业于[[纽约市]]的Stuyvesant高中。 |
||
1950年寇恩入读[[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不过他了解到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院只需两年大学经历,因此于1953年从布鲁克林学院肄业。1954年寇恩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58年他在 |
1950年寇恩入读[[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不过他了解到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院只需两年大学经历,因此于1953年从布鲁克林学院肄业。1954年寇恩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58年他在{{le|Antoni Zygmund}}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寇恩的博士论文题为《三角级数唯一性理论的一些问题》(''Topics in the Theory of Uniqueness of Trigonometric Series'')。 |
||
== 学术生涯 == |
== 学术生涯 == |
||
第11行: | 第11行: | ||
* 1959-1961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
* 1959-1961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
||
* 1961年,获聘为[[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
* 1961年,获聘为[[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
||
* 1962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同年获得 |
* 1962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同年获得[[斯隆奖]]。 |
||
* 1963年,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获得 Research Corp. 奖。 |
* 1963年,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获得 Research Corp. 奖。 |
||
* 1964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 |
* 1964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 |
||
第20行: | 第20行: | ||
== 数学贡献 == |
== 数学贡献 == |
||
寇恩的博士论文和早期的研究内容是[[调和分析]]。1964年寇恩凭借[[数学分析|分析学]]论文《关于[[约翰·恩瑟·李特尔伍德|李特尔伍德]]猜想和幂等测度》(''On a conjecture of Littlewood and idempotent measures'')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博 |
寇恩的博士论文和早期的研究内容是[[调和分析]]。1964年寇恩凭借[[数学分析|分析学]]论文《关于[[约翰·恩瑟·李特尔伍德|李特尔伍德]]猜想和幂等测度》(''On a conjecture of Littlewood and idempotent measures'')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博谢纪念奖]]。 |
||
1960年代初,寇恩开始对连续统假设感兴趣。最终他发明了力迫法。在ZF协调的假设下,他运用力迫法构造了一个ZFC的模型M,M不满足CH,因此ZFC不能证明CH。另外,同样在ZF协调的假设下,寇恩运用力迫法扩张一个给定的ZFC模型M得到M[G],然后取M[G]的一个子模型N,N满足ZF、然而不满足AC。寇恩的这两项工作和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独立于ZFC而AC独立于ZF,因此CH是ZFC上的一个[[不可判定]]问题。 |
1960年代初,寇恩开始对连续统假设感兴趣。最终他发明了力迫法。在ZF协调的假设下,他运用力迫法构造了一个ZFC的模型M,M不满足CH,因此ZFC不能证明CH。另外,同样在ZF协调的假设下,寇恩运用力迫法扩张一个给定的ZFC模型M得到M[G],然后取M[G]的一个子模型N,N满足ZF、然而不满足AC。寇恩的这两项工作和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独立于ZFC而AC独立于ZF,因此CH是ZFC上的一个[[不可判定]]问题。 |
||
第26行: | 第26行: | ||
凭借CH的独立性证明,寇恩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并于196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直至今天,寇恩的菲尔兹奖章依然是数理逻辑界获得的唯一一枚菲尔兹奖章。 |
凭借CH的独立性证明,寇恩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并于196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直至今天,寇恩的菲尔兹奖章依然是数理逻辑界获得的唯一一枚菲尔兹奖章。 |
||
寇恩生前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他指导的博士生彼得·萨 |
寇恩生前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他指导的博士生[[彼得·萨那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
||
== 连续统假设 == |
== 连续统假设 == |
||
第34行: | 第34行: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 [[数学谱系计划]]上的 [http://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id.php?id=6479 寇恩] |
* [[数学谱系计划]]上的 [http://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id.php?id=6479 寇恩] {{Wayback|url=http://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id.php?id=6479 |date=20200811130958 }} |
||
* [http://paulcohen.org paulcohen.org] - 寇恩纪念网站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13110312/http://paulcohen.org/ paulcohen.org] - 寇恩纪念网站 |
||
* [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7/april4/cohen-040407.html 斯坦福大学的寇恩讣文] |
* [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7/april4/cohen-040407.html 斯坦福大学的寇恩讣文] {{Wayback|url=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7/april4/cohen-040407.html |date=20091122192607 }} |
||
{{菲尔兹奖}} |
{{菲尔兹奖}} |
||
{{博谢纪念奖获得者}} |
|||
{{Winners of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
{{Winners of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math-stat-comp}} |
||
{{Authority control}} |
{{Authority control}} |
||
{{DEFAULTSORT:Cohen, Paul Joseph}} |
{{DEFAULTSORT:Cohen, Paul Joseph}} |
||
第51行: | 第52行: | ||
[[Category:芝加哥大學校友]] |
[[Category:芝加哥大學校友]] |
||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
||
[[Category:博谢纪念奖获得者]] |
2024年5月21日 (二) 17:06的最新版本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3月20日) |
保罗·约瑟夫·寇恩(英語:Paul Joseph Cohen,1934年4月2日—2007年3月23日) ,美国数学家,他证明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 (ZFC) 不能反驳连续统假设 (CH) 的否命题,而ZF不能反驳选择公理 (AC) 的否命题。这一划时代的工作与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和AC分别独立于ZFC和ZF。寇恩在证明中创造了力迫法,如今力迫法已经成为公理集合论的一项基本技术。寇恩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
早年经历
[编辑]保罗·寇恩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长滩的一个犹太家庭,1950年毕业于纽约市的Stuyvesant高中。
1950年寇恩入读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不过他了解到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院只需两年大学经历,因此于1953年从布鲁克林学院肄业。1954年寇恩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58年他在Antoni Zygmund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寇恩的博士论文题为《三角级数唯一性理论的一些问题》(Topics in the Theory of Uniqueness of Trigonometric Series)。
学术生涯
[编辑]- 1957-1959年,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曾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
- 1959-1961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 1961年,获聘为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
- 1962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同年获得斯隆奖。
- 1963年,凭借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证明获得 Research Corp. 奖。
- 1964年,升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
- 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
- 196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2004年,从斯坦福大学退休,但任教直至2007年春季。
- 生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科学院的院士。
数学贡献
[编辑]寇恩的博士论文和早期的研究内容是调和分析。1964年寇恩凭借分析学论文《关于李特尔伍德猜想和幂等测度》(On a conjecture of Littlewood and idempotent measures)获得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博谢纪念奖。
1960年代初,寇恩开始对连续统假设感兴趣。最终他发明了力迫法。在ZF协调的假设下,他运用力迫法构造了一个ZFC的模型M,M不满足CH,因此ZFC不能证明CH。另外,同样在ZF协调的假设下,寇恩运用力迫法扩张一个给定的ZFC模型M得到M[G],然后取M[G]的一个子模型N,N满足ZF、然而不满足AC。寇恩的这两项工作和哥德尔在1930年代的工作一起,证明了CH独立于ZFC而AC独立于ZF,因此CH是ZFC上的一个不可判定问题。
凭借CH的独立性证明,寇恩于1966年获得菲尔兹奖章,并于196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直至今天,寇恩的菲尔兹奖章依然是数理逻辑界获得的唯一一枚菲尔兹奖章。
寇恩生前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他指导的博士生彼得·萨那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连续统假设
[编辑]据说在研究连续统假设的过程中,寇恩曾经感到其他数学家认为没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时没有构造集合论模型的新方法。1985年寇恩接受采访时提到,人们甚至认为考虑这个问题的人多少有点疯狂。
寇恩的独立性证明引入了力迫法,如今力迫法成为一项强有力的技术,不计其数的数学家们运用这一方法构造模型,检验给定的假设可否与不同的公理系统协调。
外部链接
[编辑]- 数学谱系计划上的 寇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aulcohen.org - 寇恩纪念网站
- 斯坦福大学的寇恩讣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