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蔣浚明: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标签修改生卒日期
Cewbot留言 | 贡献
Bot request: CBDB批量加入{{Authority control}} (https://pagepile.toolforge.org/api.php?id=55935&action=get_data&doit&format=text) - log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蔣浚明'''({{bd|?||?}}),字'''顏昭''',[[明州 (開元)|明州]][[奉化縣]](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宋朝]]政治人物。曾祖[[蔣光]],祖父明州評事[[蔣宗霸]]<ref name="時代,第4頁">沈寂著,《蔣介石的少年時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第4頁</ref>。
'''蔣浚明'''({{bd|?||?}}),字'''顏昭''',[[明州 (開元)|明州]][[奉化縣]](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宋朝]]政治人物。曾祖[[蔣光]],祖父明州評事[[蔣宗霸]],父蔣侃<ref name="時代,第4頁">沈寂著,《蔣介石的少年時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第4頁</ref>。


蔣浚明遷奉化縣孝鄉三嶺,發奮求學,在北宋[[宋神宗|神宗]]時,拜[[大理寺]][[評事]]<ref name="時代,第4頁"/>。後來又升為[[尚書省|尚書部]][[員外郎]]<ref name="時代,第4頁"/>。御賜[[金紫光大夫]]<ref name="時代,第4頁"/>。因為上書反對[[丞相]][[王安石變法]],遭貶謫降職為[[無為軍]]司戶<ref name="時代,第5頁">沈寂著,《蔣介石的少年時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第5頁</ref>。
蔣浚明遷奉化縣孝鄉三嶺,發奮求學,在北宋[[宋神宗|神宗]]時,拜[[大理寺]][[評事]]<ref name="時代,第4頁"/>。後來又升為[[尚書省|尚書]][[金]][[員外郎]]<ref name="時代,第4頁"/>。御賜[[金紫光祿大夫]]<ref name="時代,第4頁"/>。因為上書反對[[丞相]][[王安石變法]],遭貶謫降職為[[無為軍]]司戶<ref name="時代,第5頁">沈寂著,《蔣介石的少年時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第5頁</ref>。


子[[蔣璿 (宋朝)|蔣璿]]、蔣珫均登「[[進士]]」<ref name="時代,第5頁"/>。
有七蔣琚、[[蔣璿 (宋朝)|蔣璿]]、蔣珫、蔣瓌、蔣珪、蔣琦、蔣璋。其中蔣璿、蔣珫均登「[[進士]]」<ref name="時代,第5頁"/>。


直到[[元朝]],蔣浚明後人[[蔣仕傑]]率領全家,一起遷回奉化<ref name="時代,第5頁"/>。他在奉化溪口(武嶺)買進田地、竹山和房屋<ref name="時代,第5頁"/>。[[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為蔣浚明後代。
直到[[元朝]],蔣浚明後人[[蔣仕傑]]率領全家,一起遷回奉化<ref name="時代,第5頁"/>。他在奉化溪口(武嶺)買進田地、竹山和房屋<ref name="時代,第5頁"/>。[[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為蔣浚明後代。
第13行: 第13行:
{{蔣中正|蔣浚明}}
{{蔣中正|蔣浚明}}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宋朝政治人物|J]]
[[Category:宋朝政治人物|J]]
[[Category:奉化人|J]]
[[Category:奉化人|J]]

2024年5月29日 (三) 16:17的最新版本

蔣浚明(?—?),字顏昭明州奉化縣(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宋朝政治人物。曾祖蔣光,祖父明州評事蔣宗霸,父蔣侃[1]

蔣浚明遷居奉化縣禽孝鄉三嶺,發奮求學,在北宋神宗時,拜大理寺評事[1]。後來又升為尚書金部司員外郎[1]。御賜金紫光祿大夫[1]。因為上書反對丞相王安石變法,遭貶謫降職為無為軍司戶[2]

有七子蔣琚、蔣璿、蔣珫、蔣瓌、蔣珪、蔣琦、蔣璋。其中蔣璿、蔣珫均登「進士[2]

直到元朝,蔣浚明後人蔣仕傑率領全家,一起遷回奉化[2]。他在奉化溪口(武嶺)買進田地、竹山和房屋[2]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為蔣浚明後代。

參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沈寂著,《蔣介石的少年時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第4頁
  2. ^ 2.0 2.1 2.2 2.3 沈寂著,《蔣介石的少年時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第5頁
  • 朱小平、吳金良:《蔣氏家族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