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巴: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ieBot留言 | 贡献
機器人 修改: id:Bar (satuan)
// Edit via Wikiplus
标签Wikiplus
 
(未显示51个用户的70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subject=压强单位|other=先秦时期的位于中国西南的古国|巴}}
{{Otheruses|subject=压强单位|巴 (消歧義)}}
{{noteTA
|G1=单位
}}
'''巴'''(符号bar)、'''毫巴'''(符号mbar)都是表示壓力的[[計量單位|单位]]。它们不属于[[單位制]]或[[厘米-克-秒制]],但接受與國際單位並用。因为巴與大氣壓力相似,所以被廣泛用於描述壓力。它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律法上被承認。<ref name=BSI>英國標準 BS 350:2004 ''Conversion Factors for Units''</ref>


== 定义 ==
'''巴'''('''bar''')是一个表示压强的单位,但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因为巴与大气压强相似,所以被广泛用于描述压强。
==定义==
巴和毫巴被定义为:
*1&nbsp;bar(巴) = 100,000&nbsp;Pa([[帕]]) = 100&nbsp;kPa(千帕) = 1,000,000&nbsp;dyn/cm<sup>2</sup>([[达因]]/平方厘米)
巴被定义为:
*1 (bar)= 100,000 帕斯卡(Pa)= 100 kPa = 1 000 000 达因/平方厘米
*1&nbsp;mbar(毫= 0.001&nbsp;bar(巴) = 0.1&nbsp;kPa(千帕) = 1&nbsp;hPa(百帕) = 1,000&nbsp;dyn/cm²(达因/平方厘米
(1帕斯卡(1Pa)等于1[[牛頓 (單位)|牛頓]]每[[平方米]])
==换算==
* 1 bar= 100 kN/m<sup>2</sup> ≈ 1.0197 kgf/cm<sup>2</sup>


==起源==
== 换算 ==
* 1 bar = 100 kN/m<sup>2</sup> ≈ 1.0197 kgw/cm<sup>2</sup>
巴(bar)源自[[希腊语]] {{lang|el|báros}} ,意思是重量。巴的官方符号是“bar“,而不推荐使用以前的符号“b”,但是还是经常见到用“mb”而不是推荐使用的“mbar”表示毫巴(10<sup>&minus;3</sup>)。
* 1 mbar = 100 Pa = 1 hPa = 0.1 kPa


==参见==
== 起源 ==
“巴”源自{{lang-el|βάρος}}(baros),意思是[[重量]]。巴的正式符号是“bar”,旧符号“b”已废弃不用;同样地,毫巴的现行符号是“mbar”,旧符号“mb”也已废弃不用。

巴和毫巴的概念由英国气象学家{{lang|en|Napier Shaw}}先生于1909年发明,于1929年为国际所接受。

== 讨论 ==
[[气压]]通常以毫巴作单位,如[[标准大气压]]被定义为1013.25毫巴([[百帕]]),等于1.01325巴。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气象学者即使用毫巴作为测量大气压的众多单位之一。这导致国际单位[[帕]]花了一段时间才为人们所广泛采用。毫巴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虽然各国官方都渐渐过渡到其实数字是一样的国际单位:hPa(百帕)。但因为在其他领域里基本上很少会用到表示壹佰的“hecto”前缀所以通常会用“千帕”代替。如加拿大的[[天气预报]]中,就通常使用kPa([[千帕]])作为单位,也作cbar(厘巴)。<ref>{{Cite web |url=http://www.weatheroffice.gc.ca/canada_e.html |title=Weather - Environment Canada<!-- Bot generated title --> |access-date=2008-10-04 |archive-date=2018-01-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02180938/http://weatheroffice.gc.ca/canada_e.html |dead-url=no }}</ref>

今日,毫巴通常在提及[[飓风]]或龙卷风暴时使用,因为更低的中心气压即意味着更高的[[飓风等级|风速]]和更大的威力。

“mb”的[[统一码]]符号为“{{unicode|㏔}}”(U+33D4)。"bar"的统一码则是“{{unicode|㍴}}”(U+3374)。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参见 ==
* [[压强]]
* [[压强]]
* [[帕斯卡]]
* [[帕斯卡]]


== 外部链接 ==
[[category:度量衡]]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821211324/http://www.bipm.org/en/si/si_brochure/chapter4/table8.html 官方国际单位网站: Table 8. Non-SI units accepted for use with the SI] {{en icon}}
*
*
*{{en icon}}


[[Category:气压单位]]
[[af:Bar]]
[[ar:بار]]
[[be-x-old:Бар (адзінка вымярэньня)]]
[[bg:Бар (единица)]]
[[bs:Bar (jedinica)]]
[[ca:Bar (unitat de pressió)]]
[[cs:Bar (jednotka)]]
[[de:Bar (Einheit)]]
[[el:Βαρομετρική μονάδα]]
[[en:Bar (unit)]]
[[eo:Baro]]
[[es:Bar (unidad de presión)]]
[[eu:Bar]]
[[fi:Baari]]
[[fr:Bar (unité)]]
[[gl:Bar (unidade)]]
[[he:בר (מידה)]]
[[hr:Bar (jedinica)]]
[[hu:Bar (mértékegység)]]
[[id:Bar (satuan)]]
[[it:Bar (unità di misura)]]
[[ja:バール (単位)]]
[[ka:ბარი (ერთეული)]]
[[ko:바 (단위)]]
[[nds:Bar (Eenheit)]]
[[nl:Bar (druk)]]
[[nn:Eininga bar]]
[[pl:Bar (jednostka)]]
[[pt:Bar (unidade)]]
[[ro:Bar]]
[[ru:Бар (единица измерения)]]
[[simple:Bar (unit)]]
[[sk:Bar (tlak)]]
[[sl:Bar (enota)]]
[[sv:Bar (måttenhet)]]
[[ta:பார் (அளவை)]]
[[tr:Bar (birim)]]
[[uk:Бар (одиниця)]]

2024年5月31日 (五) 06:15的最新版本

(符号bar)、毫巴(符号mbar)都是表示壓力的单位。它们不属于單位制厘米-克-秒制,但接受與國際單位並用。因为巴與大氣壓力相似,所以被廣泛用於描述壓力。它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律法上被承認。[1]

定义

[编辑]

巴和毫巴被定义为:

  • 1 bar(巴) = 100,000 Pa() = 100 kPa(千帕) = 1,000,000 dyn/cm2达因/平方厘米)
  • 1 mbar(毫巴) = 0.001 bar(巴) = 0.1 kPa(千帕) = 1 hPa(百帕) = 1,000 dyn/cm²(达因/平方厘米)

(1帕斯卡(1Pa)等于1牛頓平方米

换算

[编辑]
  • 1 bar = 100 kN/m2 ≈ 1.0197 kgw/cm2
  • 1 mbar = 100 Pa = 1 hPa = 0.1 kPa

起源

[编辑]

“巴”源自希臘語βάρος(baros),意思是重量。巴的正式符号是“bar”,旧符号“b”已废弃不用;同样地,毫巴的现行符号是“mbar”,旧符号“mb”也已废弃不用。

巴和毫巴的概念由英国气象学家Napier Shaw先生于1909年发明,于1929年为国际所接受。

讨论

[编辑]

气压通常以毫巴作单位,如标准大气压被定义为1013.25毫巴(百帕),等于1.01325巴。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气象学者即使用毫巴作为测量大气压的众多单位之一。这导致国际单位花了一段时间才为人们所广泛采用。毫巴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虽然各国官方都渐渐过渡到其实数字是一样的国际单位:hPa(百帕)。但因为在其他领域里基本上很少会用到表示壹佰的“hecto”前缀所以通常会用“千帕”代替。如加拿大的天气预报中,就通常使用kPa(千帕)作为单位,也作cbar(厘巴)。[2]

今日,毫巴通常在提及飓风或龙卷风暴时使用,因为更低的中心气压即意味着更高的风速和更大的威力。

“mb”的统一码符号为“”(U+33D4)。"bar"的统一码则是“”(U+337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英國標準 BS 350:2004 Conversion Factors for Units
  2. ^ Weather - Environment Canada. [200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