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漁:修订间差异
Narcileslie(留言 | 贡献) |
A small vibrissa(留言 | 贡献) 小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20个用户的27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academic |
|||
'''徐友漁'''({{bd|1947年||catIdx=X}}),[[四川]][[成都]]人。[[哲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學]]、[[政治哲學]]和[[文革研究]]。中国大陸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从2015年11月开始在[[纽约新学院]]任驻院学者。<ref>[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6/11/201611220728.shtml#.WDR4oPn_448 徐友渔:中国学术自由是文革以来最糟的]</ref> |
|||
| name = 徐友渔 |
|||
| image = |
|||
| image_size = |
|||
| caption = |
|||
| birth_date = 1947年3月17日 |
|||
| birth_place = {{CHN-1949}}[[四川省]][[成都市]] |
|||
| death_date = |
|||
| death_place = |
|||
| nationality = {{PRC}} |
|||
| occupation = [[哲学家]] |
|||
| spouse = |
|||
| children = |
|||
| awards = [[奥洛夫·帕尔梅奖]] |
|||
| education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
|||
| workplaces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
| influenced = |
|||
| 政党 = |
|||
}}'''徐友漁'''({{bd|1947年|3月17日|catIdx=X}})<ref>{{Cite web |url=https://www.pf.org.tw/files/5931/5EDB300D-B0CF-4A8B-B789-C201DA537001 |title=《超越文革?一種借用普世價值觀的紅衛兵回憶》 |access-date=2019-07-15 |archive-date=2022-05-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520091411/https://www.pf.org.tw/files/5931/5EDB300D-B0CF-4A8B-B789-C201DA537001 }}</ref>,[[四川]][[成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學家、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學]]、[[政治哲學]]和[[文革研究]]。<ref name=":3">{{Cite web|date=2014-05-13|title=公民徐友渔|url=https://www.voachinese.com/a/media-watch-xuyouyu-20140513/1913602.html|access-date=2023-07-18|website=美国之音|language=zh|archive-date=2023-07-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140648/https://www.voachinese.com/a/media-watch-xuyouyu-20140513/1913602.html|dead-url=no}}</ref>中国大陸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2015年11月开始流亡在[[新學院 (紐約)|纽约新学院]]任驻院学者。<ref>{{cite news |title=徐友渔:中国学术自由是文革以来最糟的 |url=https://www.voachinese.com/a/xu-youyu-20161121/3606071.html |accessdate=2021-12-03 |work=美国之音 |language=zh |archive-date=2022-03-0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08160142/https://www.voachinese.com/a/xu-youyu-20161121/3606071.html }}</ref><ref name=":0">{{Cite journal |last=Youyu |first=Xu |date=2016-05-15 |title=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ifty Years Later |url=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6-05-15/cultural-revolution-fifty-years-later |journal=Foreign Affairs |language=en-US |issn=0015-7120 |access-date=2023-07-18 |archive-date=2023-07-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132441/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6-05-15/cultural-revolution-fifty-years-later |dead-url=no }}</ref> |
|||
== 生平 == |
== 生平 == |
||
1947年3月17日,徐友漁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父親在1923年二七罷工不久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1925年留學法國,結識[[周恩来|周恩來]]等人。1927年,被中共派遣至[[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奉派回國,工作於上海黨中央機關,又與劉少奇關係密切。然而父親被國民黨所捕入獄,登報聲明脫離共產黨。 |
|||
⚫ | |||
徐友漁甫上小學,父親在四川大學教俄文。60年代初,父親逝世。半年後,母親也病逝。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于[[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成都第一中学]]毕业<ref name=":1">{{Cite web|date=2018-11-01|title=Interview with Xu Youyu|url=https://u.osu.edu/mclc/2018/11/01/interview-with-xu-youyu/|access-date=2023-07-18|website=MCLC Resource Center|language=en-US|archive-date=2023-07-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132453/https://u.osu.edu/mclc/2018/11/01/interview-with-xu-youyu/|dead-url=no}}</ref>,后来担任红卫兵[[造反派]]组织领袖<ref name=":2" /><ref>《我在文革中是造反派》,收录于徐友渔,《蓦然回首》第三章《峥嵘岁月——1967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ref>,上山下乡期间在川北[[绵阳市|绵阳]]的一个村庄生活了三年,然后回到了家乡,在成都打工六年。<ref name=":3" /><ref name=":2">{{Cite web|title=Xu Youyu, or How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o as to Set China on the Right Future Path|url=https://www.cefc.com.hk/article/xu-youyu-or-how-to-write-the-history-of-the-cultural-revolution-so-as-to-set-china-on-the-right-future-path/|access-date=2023-07-18|website=CEFC|archive-date=2023-07-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140955/https://www.cefc.com.hk/article/xu-youyu-or-how-to-write-the-history-of-the-cultural-revolution-so-as-to-set-china-on-the-right-future-path/|dead-url=no}}</ref> |
|||
獲碩士學位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至今。期間1986—198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師從當代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達梅特]]({{link-en|邁克爾·杜米特|Michael Dummett}})。后亦曾赴[[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任[[帕尔梅客座教授]]。该职位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 |
|||
⚫ | |||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张世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倡议书]],期待中国[[公民意识]]能够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护公民的[[权利]]<ref>{{cite web | first= | title=许志永、滕彪等人发起《公民承诺》签署 | date=Jun 19, 2010 | publisher=博讯 | url = http://boxun.com/news/gb/china/2010/06/201006191908.shtml| work = | pages = | accessdate = | language = }}</ref>。徐友渔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
|||
期間1986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師從當代[[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邁克爾·杜米特]]。<ref name=":1" />后亦曾赴[[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ref>{{Cite web|title=XU Youyu|url=https://www.harvard-yenching.org/person/xu-youyu/|access-date=2023-07-18|website=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language=en|archive-date=2023-07-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132449/https://www.harvard-yenching.org/person/xu-youyu/|dead-url=no}}</ref>,1988年,起草向[[中共中央]]提交请愿书,要求释放[[魏京生]]。1989年参与[[八九民运|民主运动]]。<ref name=":1" /> |
|||
⚫ | 2014年5月因参加“六四研讨会”被传唤和刑拘,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人权律师[[浦志强]]﹑人权活动家[[胡石根]]、[[80后]]作家[[刘荻]]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ref |
||
2001至200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究学院]]任[[奥洛夫·帕尔梅|帕尔梅]]客座教授,该职位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ref name=":1" /> |
|||
由于他的杰出研究工作和贡献,2014年获奥洛夫•帕尔梅奖,其颁奖词: |
|||
⚫ | |||
2008年签署《[[零八宪章]]》,对宪章内容提出过建议。<ref name=":1" /> |
|||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倡议书,期待中国[[公民意识]]能够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护公民的[[权利]]。徐友渔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ref>{{cite news |title=中国百多名人士联署 支持刘晓波获奖 |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0/10/101014_liuxiaobo_statement |accessdate=2021-12-03 |work=BBC News 中文 |date=2010-10-14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21-12-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03062749/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0/10/101014_liuxiaobo_statement }}</ref> |
|||
⚫ | 2014年5月因参加“六四研讨会”被传唤和刑拘,参会人士包括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等<ref name=":1" />,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人权律师[[浦志强]]﹑人权活动家[[胡石根]]、[[80后]]作家[[刘荻]]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ref name="声援">{{cite web |url=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sy2-05082014104910.html |language= |title=浦志强会见律师徐友渔健康堪忧 90后网上举牌声援 |publisher=自由亚洲电台 |date=2014-05-08 |accessdate= |archive-date=2014-07-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02091301/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sy2-05082014104910.html |dead-url=no }}</ref>。徐友渔承认是他发起5月3日的六四研讨会,开会地点在[[郝建]]住处。<ref>{{cite web |url=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4-05-11/59470595.html |language= |title=徐友渔称自己发起六四研讨会 拒绝央视认罪 |publisher=多维新闻网 |date=2014-05-11 |accessdat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13112405/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4-05-11/59470595.html |archive-date=2014-05-13 |dead-url=yes }}</ref>同年6月5日获得释放。<ref>{{cite web |url=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06/140605_three_activists_released.shtml |language= |title=中国释放三名因参与六四研讨会被拘人士 |publisher=BBC中文网 |date=2014年6月5日 |accessdate= |archive-date=2014年6月8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08094326/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06/140605_three_activists_released.shtml |dead-url=no }}</ref>据徐友渔回忆,由于是[[政治犯]],又是教授,在狱中待遇相对良好。<ref name=":1" /> |
||
2015年起流亡美国,在[[新學院 (紐約)|纽约新学院]]任驻院学者。<ref name=":0" /> |
|||
== 奖项 == |
|||
2014年,徐友漁获[[奥洛夫·帕尔梅奖]]<ref>{{cite news |title=中国著名民运人士徐友渔获颁瑞典人权奖 |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16_xuyouyu_human_rights_award |accessdate=2021-12-03 |work=BBC News 中文 |date=2014-12-16 |language=zh-hans |archive-date=2021-12-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03071504/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16_xuyouyu_human_rights_award }}</ref>,其颁奖词: |
|||
⚫ | |||
徐友渔关于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呼吁,是他在中国进行的抗争,但具有普遍意义。 |
徐友渔关于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呼吁,是他在中国进行的抗争,但具有普遍意义。 |
||
徐友渔出生于1947年,居住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他作为一位投入的中国公民和政治哲学家,要求尊重宪法保障的自由。2008年,他是《零八宪章》最引人瞩目的签署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工作,谴责将任何形式的暴力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
徐友渔出生于1947年,居住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他作为一位投入的中国公民和政治哲学家,要求尊重宪法保障的自由。2008年,他是《零八宪章》最引人瞩目的签署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工作,谴责将任何形式的暴力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
||
徐友渔在国内外备受推崇,2001-2002年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洛夫 |
徐友渔在国内外备受推崇,2001-2002年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洛夫·帕尔梅客座教授,该位置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 |
||
徐友渔通过他的研究和倾向对话的论文,为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徐友渔通过他的研究和倾向对话的论文,为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
== |
== 外界评价 == |
||
徐友漁掌握四門外語,良好的數學背景以及有素的邏輯訓練,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漁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5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ref>{{cite web |url=http://business.sohu.com/20040908/n221944321.shtml |language=中文 |title=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 |publisher=搜狐財經 |date= |accessdate=2017-03-28 |archive-date=2021-01-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7113627/https://business.sohu.com/20040908/n221944321.shtml }}</ref>。 |
|||
⚫ | |||
徐友渔的观点傾向[[古典自由主义]]。<ref name=":3" /> |
|||
作為親歷大陸社會風云并於[[恢復高考]]後首批進入學術的知識分子,他同同輩學人一樣,對時代有著深刻的體會,對傳統有著深入的反思。在學術有所積累和造詣后,徐友漁致力于將分析哲學之[[邏輯]]與[[經驗]](實證)的方法和精神融入中國當代現實,并在學術上開始關心社會、政治與民生問題。1995年后其兴趣发生了明显转移,學術重心轉向对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研究,迄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時開始就[[自由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大革命]]、[[文化傳統主義]]、[[憲政]]、[[共和]]等時代焦點問題發聲,投注了極大的勇氣和熱忱,並貫之以[[啟蒙]]、[[理性]]和[[自由主義]]立場。徐友漁掌握四門外語,良好的數學背景以及有素的邏輯訓練,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漁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5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ref>{{cite web|url=http://business.sohu.com/20040908/n221944321.shtml |language=中文 |title=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 |publisher=搜狐財經 | date= |accessdate=2017-03-28 }}</ref>。 |
|||
徐友渔的观点傾向[[社會自由主义]],也是學界最早對後現代思潮的負面作用有所揭示的學者之一。 |
|||
== 著述 == |
== 著述 == |
||
⚫ | 1994年出版的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於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1996主持完成並与[[陳嘉映]]、[[周國平]]等合著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语言与哲学]]》在當代漢語[[語言哲學]]領域有著重要影響;1999年於香港出版的《[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TXn7vB4mnk0C&pg=PR2&dq=%E4%B8%AD%E6%96%87%E5%A4%A7%E5%AD%B8%E5%87%BA%E7%89%88%E7%A4%BE&hl=zh-TW&sa=X&ei=hMLhULGhPKeiiAeqk4GACw&ved=0CFEQuwUwAzgK#v=onepage&q=%E4%B8%AD%E6%96%87%E5%A4%A7%E5%AD%B8%E5%87%BA%E7%89%88%E7%A4%BE&f=false 形形色色的造反]》被称为是研究[[紅衛兵]]問題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ref name=":3" /> |
||
=== 著作 === |
=== 著作 === |
||
第38行: | 第66行: | ||
*《人文立場》,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 |
*《人文立場》,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 |
||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
||
*《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台北,渠成文化,2023年12月 |
|||
=== 合著 === |
=== 合著 === |
||
第46行: | 第75行: | ||
*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開放時代》,1999.5月號 |
*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開放時代》,1999.5月號 |
||
*社會轉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現代與傳統》,1996.3,總第10期 |
*社會轉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現代與傳統》,1996.3,總第10期 |
||
*[[昆德拉]]、[[哈 |
*[[昆德拉]]、[[哈维尔]]與我們,《上海文學》,1998年第10期 |
||
*马克思的异化观,《哲学动态》,1980(09):15-17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
第57行: | 第87行: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08103358/http://xuyouyu1930.vip.bokee.com/ 徐友漁的博客]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08103358/http://xuyouyu1930.vip.bokee.com/ 徐友漁的博客]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03151602/http://www.tecn.cn/thinktank/author.php?id=28 徐友漁的專欄]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03151602/http://www.tecn.cn/thinktank/author.php?id=28 徐友漁的專欄] |
||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rwzk/20051019/gg/200510300039.asp 徐友漁——關注平等與公正] |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rwzk/20051019/gg/200510300039.asp 徐友漁——關注平等與公正] {{Wayback|url=http://www.nanfangdaily.com.cn/rwzk/20051019/gg/200510300039.asp |date=20060826235535 }}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18182905/http://www.chinesepen.org/Article/wtdt/200811/Article_20081123125340.shtml 徐友漁炮轟季羨林異想天開] |
|||
{{Authority control}} |
{{Authority control}} |
||
{{DEFAULTSORT:XU徐}} |
{{DEFAULTSORT:XU徐}} |
||
第69行: | 第97行: | ||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持不同政见者]] |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持不同政见者]] |
||
[[Category:移民美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
[[Category:移民美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由派]] |
|||
[[Category: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学家]] |
|||
[[Category:四川作家]] |
|||
[[Category:红卫兵]] |
|||
[[Category:造反派]] |
2024年6月8日 (六) 16:06的最新版本
徐友渔 | |
---|---|
出生 | 1947年3月17日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职业 | 哲学家 |
奖项 | 奥洛夫·帕尔梅奖 |
學術背景 | |
教育程度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
學術工作 | |
研究機構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徐友漁(1947年3月17日—)[1],四川成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學家、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學、政治哲學和文革研究。[2]中国大陸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2015年11月开始流亡在纽约新学院任驻院学者。[3][4]
生平
[编辑]1947年3月17日,徐友漁生於四川省成都市。父親在1923年二七罷工不久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1925年留學法國,結識周恩來等人。1927年,被中共派遣至莫斯科中山大學,1930年奉派回國,工作於上海黨中央機關,又與劉少奇關係密切。然而父親被國民黨所捕入獄,登報聲明脫離共產黨。
徐友漁甫上小學,父親在四川大學教俄文。60年代初,父親逝世。半年後,母親也病逝。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于成都第一中学毕业[5],后来担任红卫兵造反派组织领袖[6][7],上山下乡期间在川北绵阳的一个村庄生活了三年,然后回到了家乡,在成都打工六年。[2][6]
1977年考入四川師範大學數學系,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杜任之以及分析哲學家、維也納小組成員洪謙。獲碩士學位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至2008年退休。[5]
期間1986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師從當代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邁克爾·杜米特。[5]后亦曾赴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8],1988年,起草向中共中央提交请愿书,要求释放魏京生。1989年参与民主运动。[5]
2001至200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究学院任帕尔梅客座教授,该职位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5]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倡议书,期待中国公民意识能够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护公民的权利。徐友渔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9]
2014年5月因参加“六四研讨会”被传唤和刑拘,参会人士包括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等[5],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人权律师浦志强﹑人权活动家胡石根、80后作家刘荻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10]。徐友渔承认是他发起5月3日的六四研讨会,开会地点在郝建住处。[11]同年6月5日获得释放。[12]据徐友渔回忆,由于是政治犯,又是教授,在狱中待遇相对良好。[5]
奖项
[编辑]2014年奥洛夫·帕尔梅奖授予中国哲学教授徐友渔,以表彰他坚持民主和言论自由原则的工作。
徐友渔关于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呼吁,是他在中国进行的抗争,但具有普遍意义。 徐友渔出生于1947年,居住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他作为一位投入的中国公民和政治哲学家,要求尊重宪法保障的自由。2008年,他是《零八宪章》最引人瞩目的签署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工作,谴责将任何形式的暴力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徐友渔在国内外备受推崇,2001-2002年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洛夫·帕尔梅客座教授,该位置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
徐友渔通过他的研究和倾向对话的论文,为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外界评价
[编辑]徐友漁掌握四門外語,良好的數學背景以及有素的邏輯訓練,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漁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5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14]。
著述
[编辑]1994年出版的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於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1996主持完成並与陳嘉映、周國平等合著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语言与哲学》在當代漢語語言哲學領域有著重要影響;1999年於香港出版的《形形色色的造反》被称为是研究紅衛兵問題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2]
著作
[编辑]- 《“哥白尼式”的革命》,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年,获1995年金岳霖学术奖。
- 《羅素》,香港中華書局,1994年
- 《精神生成語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形形色色的造反》,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 《告別20世紀》,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 《驀然回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自由的言說》,長春出版社,1999年
- 《直面歷史》,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 《人文立場》,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
-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 《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台北,渠成文化,2023年12月
合著
[编辑]- 《語言與哲學》,三聯書店,1996年
主要論文作品
[编辑]- 精神和文化記錄片斷,《花城》,1999.1月號
- 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開放時代》,1999.5月號
- 社會轉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現代與傳統》,1996.3,總第10期
- 昆德拉、哈维尔與我們,《上海文學》,1998年第10期
- 马克思的异化观,《哲学动态》,1980(09):15-17
参考文献
[编辑]- ^ 《超越文革?一種借用普世價值觀的紅衛兵回憶》.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 ^ 2.0 2.1 2.2 2.3 公民徐友渔. 美国之音. 2014-05-13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
- ^ 徐友渔:中国学术自由是文革以来最糟的. 美国之音.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中文).
- ^ 4.0 4.1 Youyu, Xu.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Fifty Years Later. Foreign Affairs. 2016-05-15 [2023-07-18]. ISSN 0015-7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美国英语).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Interview with Xu Youyu. MCLC Resource Center. 2018-11-01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美国英语).
- ^ 6.0 6.1 Xu Youyu, or How to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o as to Set China on the Right Future Path. CEFC.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 ^ 《我在文革中是造反派》,收录于徐友渔,《蓦然回首》第三章《峥嵘岁月——1967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 XU Youyu.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英语).
- ^ 中国百多名人士联署 支持刘晓波获奖. BBC News 中文. 2010-10-14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中文(简体)).
- ^ 浦志强会见律师徐友渔健康堪忧 90后网上举牌声援. 自由亚洲电台.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2).
- ^ 徐友渔称自己发起六四研讨会 拒绝央视认罪. 多维新闻网.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3).
- ^ 中国释放三名因参与六四研讨会被拘人士. BBC中文网. 2014年6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6月8日).
- ^ 中国著名民运人士徐友渔获颁瑞典人权奖. BBC News 中文. 2014-12-16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3) (中文(简体)).
- ^ 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 搜狐財經.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