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養國: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2093064-bot留言 | 贡献
機器人6:清理Category:被擱置的條目,{{In use}}等模板僅限於避免編輯衝突,放置上限2小時,如要告知近期大幅修訂,請使用{{Under construction}}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周代诸侯国
{{周代诸侯国
|国名=養(羕、𫑩)
|国名=養(羕、𫑩)
|姓=嬴
|姓=嬴{{sfn|何浩|1989|p=63}}
|爵位=伯?{{sfn|何浩|1989|p=63}}子?{{sfn|徐少华|2008|p=443}}
|爵位=伯
|国都=今[[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_(桐柏县)|月河镇]]一带
|国都=今[[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_(桐柏县)|月河镇]]一带
|分封者=
|分封者=
|始祖=
|始祖=
|建国年=[[西周]]、[[东周]]之际
|建国年=[[西周]]、[[东周]]之际{{sfn|徐少华|2008|p=448}}
|亡国之君=
|亡国之君=
|灭亡年=[[春秋时期|春秋]]晚期
|灭亡年=[[春秋时期|春秋]]晚期
第17行: 第17行:
'''養''',出土[[金文]]作'''羕'''、'''𫑩''',是一个传世文献未记载的[[周朝]]小型诸侯国。根据考古材料,養国地处[[淮河]]上游地区,今[[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一带,中心在今桐柏县[[月河镇 (桐柏县)|月河镇]]附近。
'''養''',出土[[金文]]作'''羕'''、'''𫑩''',是一个传世文献未记载的[[周朝]]小型诸侯国。根据考古材料,養国地处[[淮河]]上游地区,今[[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一带,中心在今桐柏县[[月河镇 (桐柏县)|月河镇]]附近。


在出土[[青铜器]]上,以春秋中晚期之际为界,前的养国国名写作“永”(过去误释为“昶”),通“羕”,后则写作“𫑩”。传世文献没有关于养国的直接记载,相关的地名、氏族名写作“养”。
在出土[[青铜器]]上,以春秋中晚期之际为界,前的养国国名写作“永”(误释为“昶”),通“羕”,后则写作“𫑩”。{{sfn|徐少华|2008|p=443、447、448}}传世文献没有关于养国的直接记载,相关的地名、氏族名写作“养”。{{sfn|何浩|1989|p=63}}


养国与邻近的[[樊国]]、[[黄国]]、[[江国]]等国均以“[[嬴]]”为姓,原为居住在[[淮河]]下游一带的[[东夷]],后至淮河上游地区定居。西周晚期[[周宣王]]在[[南阳盆地]]分封[[南申国]],可能就是为了应对嬴姓诸族的西迁。[[楚国]]兴起后,养国跟南方各国一起,逐渐被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成为其附庸,如[[养由基]]就可能是一位出仕楚国的养国贵族。[[楚平王]]元年(前528年),[[令尹]][[蔓成然|鬬成然]]遭诛杀,作为其同党的养氏贵族被族灭,养国就此灭亡。古代文献中还记载了两个以“养”为名之地,分别位于今[[安徽]][[界首]]和[[河南]][[宝丰]],可能是楚灭养后,前后两次迁其遗民安置的结果。
养国与邻近的[[樊国]]、[[黄国]]、[[江国]]等国均以“[[嬴]]”为姓,原为居住在[[淮河]]下游一带的[[东夷]],后至淮河上游地区定居。西周晚期[[周宣王]]在[[南阳盆地]]分封[[申國|南申国]]的举措,可能就是为了应对嬴姓诸族的西迁。[[楚国]]兴起后,养国跟南方各国一起,逐渐被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成为其附庸,如[[养由基]]就可能是一位出仕楚国的养国贵族。[[楚平王]]元年(前528年),[[令尹]][[蔓成然|鬬成然]]遭诛杀,作为其同党的养氏贵族被族灭,养国就此灭亡。{{sfn|徐少华|2008|p=449至450}}

20世纪以来,在河南[[泌阳县]]南部至[[桐柏县]]境内多次出土养国器物及墓葬,尤其集中于桐柏县[[月河镇_(桐柏县)|月河镇]]一带。1993年,在月河考古发掘出养国国君养子伯受的墓葬,确认养国地望即在此。{{sfn|徐少华|2008|p=449至450}}{{sfn|赵成甫|1997|p=23}}传世文献中还有两个以“养”为名之地,一处位于[[潁水]]中下游、今[[河南]][[沈丘]]东南至[[安徽]][[界首]]一带,一处位于[[汝水]]上游以南、今河南[[宝丰]]一带,可能是楚灭养后,先后两次迁其遗民安置的结果。{{sfn|徐少华|2008|p=452}}


==参见==
==参见==
第30行: 第32行:
{{refbegin}}
{{refbegin}}
*{{cite journal|author=何浩|title=羕器、养国与楚国养县|journal=江汉考古|year=1989|issue=2|page=63-66+71|ref=harv}}
*{{cite journal|author=何浩|title=羕器、养国与楚国养县|journal=江汉考古|year=1989|issue=2|page=63-66+71|ref=harv}}
*{{cite book|author=王凤剑|chapter=南阳地区出土养器及相关问题|title=河南文物考古论集 4|editor=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location=开封|publisher=河南教育出版社|year=2006|isbn=7-5347-4445-8|ref=harv}}
*{{cite journal|author=赵成甫|title=桐柏月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journal=中原文物|year=1997|issue=4|page=8-23|ref=harv}}
*{{cite journal|author=徐少华|title=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journal=考古学报|year=2008|issue=4|page=441-460|ref=harv}}
*{{cite journal|author=徐少华|title=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journal=考古学报|year=2008|issue=4|page=441-460|ref=harv}}
*{{cite journal|author=金荣权|title=养国青铜器与养国历史考察|journal=中州学刊|year=2011|issue=2|page=167-170|ref=harv}}
*{{cite journal|author=黄锦前|title=谈几件新著录的养国有铭铜器|journal=中原文物|year=2018|issue=1|page=119-125|ref=harv}}
{{refend}}
{{refend}}

{{周代諸侯列國}}
{{周代諸侯列國}}
{{河南省先秦列國}}
{{河南省先秦列國}}


[[Category:周代诸侯国|Y]]
[[Category:春秋时期的国家|Y]]
[[Category:春秋时期的国家|Y]]
[[Category:桐柏县]]
[[Category:泌阳县]]
[[Category:南阳历史]]
[[Category:驻马店历史]]
[[Category:河南历史政权]]

2024年7月9日 (二) 20:38的最新版本

養(羕、𫑩)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河南省桐柏县月河镇一带
政府封地
• 爵位
伯?[1]子?[2]
• 
[1]
分封
• 创始
西周东周之际[3]
• 灭亡
春秋晚期
羕伯受簠铭文。首行首字为国名“𫑩”,次行末字为姓“嬴”

,出土金文𫑩,是一个传世文献未记载的周朝小型诸侯国。根据考古材料,養国地处淮河上游地区,今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一带,中心在今桐柏县月河镇附近。

在出土青铜器上,以春秋中晚期之际为界,此前的养国国名写作“永”(曾误释为“昶”),通“羕”,此后则写作“𫑩”。[4]传世文献没有关于养国的直接记载,相关的地名、氏族名写作“养”。[1]

养国与邻近的樊国黄国江国等国均以“”为姓,原为居住在淮河下游一带的东夷,后至淮河上游地区定居。西周晚期周宣王南阳盆地分封南申国的举措,可能就是为了应对嬴姓诸族的西迁。楚国兴起后,养国跟南方各国一起,逐渐被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成为其附庸,如养由基就可能是一位出仕楚国的养国贵族。楚平王元年(前528年),令尹鬬成然遭诛杀,作为其同党的养氏贵族被族灭,养国就此灭亡。[5]

20世纪以来,在河南泌阳县南部至桐柏县境内多次出土养国器物及墓葬,尤其集中于桐柏县月河镇一带。1993年,在月河考古发掘出养国国君养子伯受的墓葬,确认养国地望即在此。[5][6]传世文献中还有两个以“养”为名之地,一处位于潁水中下游、今河南沈丘东南至安徽界首一带,一处位于汝水上游以南、今河南宝丰一带,可能是楚灭养后,先后两次迁其遗民安置的结果。[7]

参见

[编辑]

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何浩 1989,第63頁.
  2. ^ 徐少华 2008,第443頁.
  3. ^ 徐少华 2008,第448頁.
  4. ^ 徐少华 2008,第443、447、448頁.
  5. ^ 5.0 5.1 徐少华 2008,第449至450頁.
  6. ^ 赵成甫 1997,第23頁.
  7. ^ 徐少华 2008,第452頁.

参考文献

[编辑]
  • 何浩. 羕器、养国与楚国养县. 江汉考古. 1989, (2): 63-66+71. 
  • 赵成甫. 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中原文物. 1997, (4): 8-23. 
  • 徐少华. 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 考古学报. 2008, (4): 44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