筊杯:修订间差异
Dhammapala Tan(留言 | 贡献) →.E7.AB.8B.E6.9D.AF: 添加链接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4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 |||
第4行: | 第4行: | ||
|t2={{linktext|桮}} |poj2=poe |tl2=pue}} |
|t2={{linktext|桮}} |poj2=poe |tl2=pue}} |
||
'''{{ |
'''{{zy|筊|jiǎo|ㄐㄧㄠˇ}}杯''',或作'''杯{{zy|珓|jiào|ㄐㄧㄠˋ}}''',台灣俗稱'''桮'''({{lang-nan-tw|Pue}}),是[[民間信仰]]與[[道教]]信仰中一種尋求[[神明]]指示的儀式工具。筊杯在遠古時期的原型,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或作「杯珓」﹑「杯爻」﹑「杯教」﹑「碑珓」﹑「珓杯」﹑「珓兒」﹑「跋杯」。關於「杯珓」兩字的字源,[[宋代]]學者[[程大昌]]推論: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是為「杯」;珓的發音和「叫」相同,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志以教示人們,於是使用「珓」一字。 <ref>《演繁露·卜教》,宋代程大昌著</ref> |
||
==外觀材質== |
==外觀材質== |
||
[[File:Chinese_temple_tool_chaou_b.jpg|thumb|230px|台灣[[彰化縣]][[鹿港天后宮]]自[[清朝]]開始使用的筊杯]] |
[[File:Chinese_temple_tool_chaou_b.jpg|thumb|230px|台灣[[彰化縣]][[鹿港天后宮]]自[[清朝]]開始使用的筊杯]] |
||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有需求處」,雙手握好筊杯,再將筊杯上下甩動,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私務時,如慶典日期等。今日,有許多人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如臺北[[行天宮]]。 |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有需求處」,雙手握好筊杯,再將筊杯上下甩動,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私務時,如慶典日期等。 |
||
材質普遍以木頭雕刻為主,也有竹子製成,今日,有許多人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如臺北[[行天宮]]。 |
|||
==求神禮儀== |
==求神禮儀== |
||
{{main|擲筊}} |
{{main|擲筊}} |
||
在信奉[[道教]]及[[民間信仰]]的[[廟宇]]或供奉[[神 |
在信奉[[道教]]及[[民間信仰]]的[[廟宇]]或家居供奉的[[神明]]和[[祖先]][[神位]]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後,請神明指示的工具。這個動作稱之為「[[擲筊]]」或[[問杯]]。在[[臺灣]]與海外華人地區,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寺院]]偶爾有之。[[臺灣民間信仰]]中,凡是[[求籤]],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筊杯」簡稱「杯」,故[[臺語]]「擲筊」又名「跋杯」。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祖先]][[神主]]者,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如果是向新逝的死者[[神位]]求問問題,不能使用「筊杯」,只能用兩枚[[硬幣]]。如[[掃墓]]等情況,臨時需用之時,亦可以二枚相同之[[硬幣]]代替。 |
||
#稟明: 執一對杯筊在[[香|香爐]]上繞三圈,[[跪]]在神明前,稟明自己姓名、[[生辰]]、住所及請示事項,一次一事。 |
#稟明: 執一對杯筊在[[香|香爐]]上繞三圈,[[跪]]在神明前,稟明自己姓名、[[生辰]]、住所及請示事項,一次一事。 |
||
第26行: | 第28行: | ||
===怒杯(陰杯、哭杯、無杯、蓋杯)=== |
===怒杯(陰杯、哭杯、無杯、蓋杯)=== |
||
兩隻皆為反面,表示神明否定、 |
兩隻皆為反面,表示神明否定、不認同、或者不應許所求之事。 |
||
===立杯=== |
===立杯=== |
2024年7月13日 (六) 13:22的最新版本
筊杯 | |||||||||||||||
繁体字 | 筊杯 | ||||||||||||||
---|---|---|---|---|---|---|---|---|---|---|---|---|---|---|---|
| |||||||||||||||
汉语别称 | |||||||||||||||
繁体字 | 桮 | ||||||||||||||
|
外觀材質
[编辑]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有需求處」,雙手握好筊杯,再將筊杯上下甩動,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私務時,如慶典日期等。
材質普遍以木頭雕刻為主,也有竹子製成,今日,有許多人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如臺北行天宮。
求神禮儀
[编辑]在信奉道教及民間信仰的廟宇或家居供奉的神明和祖先神位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後,請神明指示的工具。這個動作稱之為「擲筊」或問杯。在臺灣與海外華人地區,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寺院偶爾有之。臺灣民間信仰中,凡是求籤,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筊杯」簡稱「杯」,故臺語「擲筊」又名「跋杯」。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祖先神主者,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如果是向新逝的死者神位求問問題,不能使用「筊杯」,只能用兩枚硬幣。如掃墓等情況,臨時需用之時,亦可以二枚相同之硬幣代替。
擲筊結果
[编辑]筊杯分有正反面,凸起部份稱為「陰面」(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則稱為「陽面」(也就是正面)。
聖杯(允杯、允筊、有杯)
[编辑]即二只筊杯一正一反,代表所請示祈求之事神明應允、贊同、可行。
笑杯(笑筊)
[编辑]兩隻皆為正面,代表神明笑而不答,意為陳述不清、無法裁示或明知機緣未至不足,何必有此一問;或所提問題自有主張、已有定數,何必多此一問;也可以解讀為神明主意未定,重新請示。
怒杯(陰杯、哭杯、無杯、蓋杯)
[编辑]兩隻皆為反面,表示神明否定、不認同、或者不應許所求之事。
立杯
[编辑]杯筊未倒下而呈立狀,一般人擲筊多半對神明「有所求」,相傳若為「無所求」的信徒,容易擲出「立筊」,會被善信視為神明顯靈。
機率論
[编辑]在理想的情況下擲出一組成對的筊杯(A&B),可預期的結果表列:
A\B | 陽面 | 陰面 |
陽面 | 笑杯 | 聖杯 |
陰面 | 聖杯 | 怒杯 |
假設出現陽面陰面的機率同是二分之一(此假設未必正確),則:
- 擲出聖杯機率:
- 擲出笑杯機率:
- 擲出怒杯機率:
連續次獨立擲出聖杯的機率,即可由式:,計算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