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陳晉臣: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生平:​此陳啟貞非彼陳啟貞。
Jimmy-bot留言 | 贡献
机器人: 尚未清空的已重定向分类) (Cat:苓雅人Cat:苓雅區人
 
(未显示4个用户的10个中间版本)
第4行: 第4行:
| 圖像 = [[File:Tan Chin-sin.jpg|陳晉臣]][[File:陳晉臣.jpg|200px]]
| 圖像 = [[File:Tan Chin-sin.jpg|陳晉臣]][[File:陳晉臣.jpg|200px]]
| 本名 =
| 本名 =
| 出生日期 = <!-- {{Birth date|1861|12|28}} -->{{QING}}{{Birth date|1861|12|28}}
| 出生日期 = <!-- {{Birth date|1861|12|28}} -->{{TWN-QING}}[[咸豐]]11年11月27日({{Birth date|1861|12|28}}
| 出生地 =
| 出生地 =
| 死亡日期 = {{TWN-JPN}}1924
| 死亡日期 = {{TWN-JPN}}[[大正]]13(1924年)

| 死亡地 =
| 死亡地 =
| 別名 =
| 別名 =
第41行: 第40行:
| 墓地坐標 = <!-- {{Coord|LAT|LONG|display=inline}} -->
| 墓地坐標 = <!-- {{Coord|LAT|LONG|display=inline}} -->
| 紀念建築 =
| 紀念建築 =
| 居住地 = {{TWN-JPN}}高雄市
| 居住地 = {{TWN-JPN}}[[高雄州]][[高雄市 (州轄市)|高雄市]]
| 國籍 = {{QING}}(1861-1895)<br>{{JPN-EMP}} (1895-1924)
| 國籍 = {{QING}}(1861-1895)<br>{{JPN-EMP}}(1895-1924)
| 種族 =
| 種族 = [[漢族]]
| 語言 = 臺灣、日本語
| 語言 = [[臺灣語]][[日本語]]
| 公民權 =
| 公民權 =
| 教育程度 =
| 教育程度 =
第55行: 第54行:
}}
}}


'''陳晉臣'''([[臺灣話]]:'''Tân Chìn-sîn''';{{bd|1861年|12月28日|1924年|}}),生于[[台湾]][[高雄市 (州轄市)|高雄市]],[[企業家]]。
'''陳晉臣'''([[臺灣話]]:'''Tân Chìn-sîn''';{{bd|1861年|12月28日|1924年|}}),[[台湾]][[企業家]],生于[[高雄市]]。


== 生平 ==
== 生平 ==
陳晉臣1861年12月28日生於[[苓雅寮]],曾遊歷[[港澳]]及[[日本]]各地,最早任職於[[安平區|安平]]稅關,後來收買各地舊式[[糖廍]],經營改良糖廍。
日治初期,新式製糖場逐漸取代了舊式[[糖廍]],在總督府糖業獎勵政策下,許多台灣業主投資成立了小型製糖場,但因資金不足,營運結果不如預期而紛紛被兼併,因此規模小資本低的改良糖廍就成為台灣業主的另一個選擇,也是舊式糖廍發展至新式製糖場前的過渡階段。1904年陳晉臣在鳳山廳大竹里籬仔內庄成立了振祥製糖所,是台灣最早的改良糖廍主之一<ref name="忠">{{cite book|title=日治時期臺灣改良糖廍之興衰灣|author=張忠正|date=2015年|publisher=|isbn=|location=|pages=}}</ref>。

[[台灣日治時期|日治初期]],新式製糖場逐漸取代了舊式[[糖廍]],在總督府糖業獎勵政策下,許多台灣業主投資成立了小型製糖場,但因資金不足,營運結果不如預期而紛紛被兼併,因此規模小資本低的改良糖廍就成為台灣業主的另一個選擇,也是舊式糖廍發展至新式製糖場前的過渡階段。1903年4月10日與[[陳中和]]、陳升冠、陳文遠、周鳴球、孫明輝集資24萬圓,在[[大寮區|大寮]]創設「[[新興製糖株式會社]]」,後兼任[[經理]]<ref name="張">{{cite book|title=「橫濱順和棧」產權轉承問題探討|author=張守真|date=2011年|publisher=|isbn=|location=|pages=}}</ref>,與陳中和被稱作「猶魚之有水,彼我相益。」1904年陳晉臣在[[鳳山廳]][[大竹里 (堡里)|大竹里]]-{[[籬仔內庄]]}-成立了振祥製糖所,是台灣最早的改良糖廍主之一<ref name="忠">{{cite book|title=日治時期臺灣改良糖廍之興衰灣|author=張忠正|date=2015年|publisher=|isbn=|location=|pages=}}</ref>。1909年擔任倍尹製糖會社支配人


陳晉臣1861年12月28日生於[[苓雅寮]],曾遊歷港澳及日本各地,最早任職於安平稅關,後來收買各地舊式糖廍,經營改良糖廍。1903年4月10日與[[陳中和]]、陳升冠、[[陳文遠]]、周鳴球、孫明輝集資24萬圓,在大寮創設「[[新興製糖]]株式會社」,後兼任經理<ref name="張">{{cite book|title=「橫濱順和棧」產權轉承問題探討|author=張守真|date=2011年|publisher=|isbn=|location=|pages=}}</ref>,與陳中和被稱作「猶魚之有水,彼我相益。」1909年擔任倍尹製糖會社支配人。1904年成立振祥製糖所。1914年獲授配台灣總督府[[臺灣紳章|紳章]]<ref name="鷹">{{cite book|title=臺灣列紳傳|author=鷹取田一郎|date=1916年|publisher=|isbn=|location=|pages=}}</ref>。1920年和陳光燦、潘致祥、[[葉宗祺]]、陳啟貞擔任官派高雄街第一屆協議員。1922年和潘致祥、陳振發、[[陳冠雄]]等擔任官派高雄街第二屆協議員。另外曾任苓雅藔第一保保正、日本赤十字社特別社員。1924年去世,1944年遷葬於[[覆鼎金公墓]]。
1914年,陳晉臣獲授配[[台灣總督府]][[臺灣紳章|紳章]]<ref name="鷹">{{cite book|title=臺灣列紳傳|author=鷹取田一郎|date=1916年|publisher=|isbn=|location=|pages=}}</ref>。1920年和陳光燦、潘致祥、[[葉宗祺]]、陳啟貞擔任官派[[高雄街]]第一屆協議員。1922年和潘致祥、陳振發、[[陳冠雄]]等擔任官派高雄街第二屆協議員。另外曾任苓雅藔第一保保正、[[日本赤十字社]]特別社員。1924年去世,1944年遷葬於[[覆鼎金公墓]]。


== 相關條目 ==
== 相關條目 ==
第70行: 第71行:


[[Category:高雄市人]]
[[Category:高雄市人]]
[[Category:苓雅人]]
[[Category:苓雅人]]
[[Category:陳姓]]
[[Category:陳姓]]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人物]]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企業家]]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企業家]]
[[Category:安葬於高雄市者]]
[[Category:安葬於高雄市者]]
[[Category:灣紳章附與人物]]
[[Category:灣紳章獲得者]]
[[Category:市會議員、街庄協議會員]]
[[Category:市會議員、街庄協議會員]]
[[Category:清治臺灣出生者]]
[[Category:在日治臺灣身亡者]]
[[Category:台灣男性企業家]]

2024年8月17日 (六) 06:13的最新版本

陳晉臣
陳晉臣
出生 清治臺灣咸豐11年11月27日((1861-12-28)1861年12月28日)
逝世 日治臺灣大正13年(1924年)
墓地覆鼎金公墓
居住地 日治臺灣高雄州高雄市
国籍 大清(1861-1895)
 大日本帝国(1895-1924)
民族漢族
语言臺灣語日本語
儿女陳景滄 (兒子)

陳晉臣臺灣話Tân Chìn-sîn;1861年12月28日—1924年),台湾企業家,生于高雄市

生平

[编辑]

陳晉臣1861年12月28日生於苓雅寮,曾遊歷港澳日本各地,最早任職於安平稅關,後來收買各地舊式糖廍,經營改良糖廍。

日治初期,新式製糖場逐漸取代了舊式糖廍,在總督府糖業獎勵政策下,許多台灣業主投資成立了小型製糖場,但因資金不足,營運結果不如預期而紛紛被兼併,因此規模小資本低的改良糖廍就成為台灣業主的另一個選擇,也是舊式糖廍發展至新式製糖場前的過渡階段。1903年4月10日與陳中和、陳升冠、陳文遠、周鳴球、孫明輝集資24萬圓,在大寮創設「新興製糖株式會社」,後兼任經理[1],與陳中和被稱作「猶魚之有水,彼我相益。」1904年陳晉臣在鳳山廳大竹里籬仔內庄成立了振祥製糖所,是台灣最早的改良糖廍主之一[2]。1909年擔任倍尹製糖會社支配人。

1914年,陳晉臣獲授配台灣總督府紳章[3]。1920年和陳光燦、潘致祥、葉宗祺、陳啟貞擔任官派高雄街第一屆協議員。1922年和潘致祥、陳振發、陳冠雄等擔任官派高雄街第二屆協議員。另外曾任苓雅藔第一保保正、日本赤十字社特別社員。1924年去世,1944年遷葬於覆鼎金公墓

相關條目

[编辑]

引用資料

[编辑]
  1. ^ 張守真. 「橫濱順和棧」產權轉承問題探討. 2011年. 
  2. ^ 張忠正. 日治時期臺灣改良糖廍之興衰灣. 2015年. 
  3. ^ 鷹取田一郎. 臺灣列紳傳. 19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