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修订间差异
小 回退223.19.66.218(討論)做出的1次編輯:LTA:HKGW |
|||
(未显示11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Former Country |
{{Infobox Former Country |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大理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大理 |
||
|native_name = Dablit Guaif |
|native_name = Dablit Guaif |
||
|common_name = 大理國 |
|common_name = 大理國 |
||
第9行: | 第9行: | ||
|government_type = 君主制 |
|government_type = 君主制 |
||
| life_span = 937年-1094年<br />1096年-1254年 |
| life_span = 937年-1094年<br />1096年-1254年 |
||
|p1 = 大義寧 |
|p1 = 大義寧 |
||
|s1 = 大中 (國家){{!}}大中 |
|s1 = 大中 (國家){{!}}大中 |
||
|p2 = 大中 (國家){{!}}大中 |
|p2 = 大中 (國家){{!}}大中 |
||
|s2 = 大蒙古國 |
|s2 = 大蒙古國 |
||
|image_map = Dali Kingdom.png |
|image_map = Dali Kingdom.png |
||
|image_map_caption |
|image_map_caption = 大理疆域圖 |
||
|capital = [[羊苴咩城]](今[[大理市]][[大理镇]]) |
|capital = [[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 |
||
|event_start = 段思平建國 |
|event_start = 段思平建國 |
||
|year_start = 937年2月4日 |
|year_start = 937年2月4日 |
||
|event_end = 蒙古兵攻陷大理城 |
|event_end = 蒙古兵攻陷大理城 |
||
|year_end = 1254年1月2日 |
|year_end = 1254年1月2日 |
||
|event1 = [[ |
|event1 = [[楊義貞]]篡位 |
||
|date_event1 = |
|date_event1 = 1080年 |
||
|event2 = 段氏復國 |
|event2 = 段氏復國 |
||
|date_event2 = |
|date_event2 = 1080年 |
||
|event3 = [[高昇泰]]篡位 |
|||
|date_event3 = 1094年 |
|||
|event4 = 段氏復國 |
|||
|date_event4 = 1096年 |
|||
|title_leader = 皇帝 |
|title_leader = 皇帝 |
||
|leader1 = [[段思平]](首任) |
|leader1 = [[段思平]](首任) |
||
|year_leader1 = 937-944 |
|year_leader1 = 937-944 |
||
|leader2 = [[段 |
|leader2 = [[段壽輝]]([[楊義貞]]後首任) |
||
|year_leader2 = |
|year_leader2 = 1080-1081 |
||
|leader3 = [[段 |
|leader3 = [[段正淳]]([[高昇泰]]後首任) |
||
|year_leader3 = |
|year_leader3 = 1096-1108 |
||
|leader4 = [[段興智]](末任) |
|||
|year_leader4 = 1251-1254 |
|||
|title_deputy = 相國 |
|title_deputy = 相國 |
||
|deputy1 = [[高昇泰]] |
|deputy1 = [[高昇泰]] |
||
第42行: | 第44行: | ||
|deputy3 = [[高泰祥]] |
|deputy3 = [[高泰祥]] |
||
|year_deputy3 = 1237-1253 |
|year_deputy3 = 1237-1253 |
||
|national_motto = |
|national_motto = |
||
|national_anthem = |
|national_anthem = |
||
第50行: | 第51行: | ||
|stat_year1 = |
|stat_year1 = |
||
|stat_area1 = |
|stat_area1 = |
||
|today = {{ |
|today = {{PRC}}<br />{{MMR}}<br/>{{LAO}}<br/>{{VNM}} |
||
}} |
}} |
||
'''大理'''([[拼音白文|白文]]:Dablit Guaif;937年2月4日-1094年,1096年-1254年1月2日)是 |
'''大理'''([[拼音白文|白文]]:Dablit Guaif;937年2月4日-1094年,1096年-1254年1月2日)是個歷時314年、位於[[雲南]]、周邊地區的國家,由[[白族]]首领[[段思平]]建立。其政治中心位於[[洱海]]一帶,疆域包含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印度]]東北部、[[老撾]]、[[越南]]的北部地區。[[唐玄宗]][[開元]]年間(738年),[[洱海|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室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朝]]末葉(902年),[[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之後又經歷幾個短暫政權[[大天興]]、[[大義寧]],接著五代[[後晉]]初年(937年),大理國由[[段思平]]建國,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因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ref>{{cite book |language = zh-cn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year = 2000 |location = 武昌 |pages = 252-253 |ISBN = 7-5622-2277-0 }}</ref>。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1095年),[[高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 (国家)|大中]]”,1096年高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efn|“后理”意为“后大理”,但也有说法认为“后”是尊称,“后理”即“大理”。见杨延福:《辨后理国之“后”》,《云南文物》,1983(14)}}。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
||
⚫ | |||
⚫ | |||
[[唐玄宗]][[開元]]年間(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室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朝]]末葉(902年),[[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之後又經歷幾個短暫政權[[大天興]]、[[大義寧]];接著五代[[後晉]]初年(937年),大理國由[[段思平]]建國,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因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ref>{{cite book |language = zh-cn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s = 252-253 |ISBN = 7-5622-2277-0 }}</ref>。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1095年),[[高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 (国家)|大中]]”,1096年高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efn|“后理”意为“后大理”,但也有说法认为“后”是尊称,“后理”即“大理”。见杨延福:《辨后理国之“后”》,《云南文物》,1983(14)}}。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
|||
⚫ | |||
⚫ | |||
== 历史 == |
== 历史 == |
||
{{云南历史侧栏模板}} |
{{云南历史侧栏模板}} |
||
=== 早期歷史=== |
=== 早期歷史=== |
||
==== 建 |
==== 建國 ==== |
||
[[段思平]]先祖為[[武威郡]]人,始祖[[段儉魏]],佐南詔大蒙國蒙氏為清平官,為[[東 |
[[段思平]]先祖為[[武威郡]]人,始祖[[段儉魏]],佐南詔大蒙國蒙氏為清平官,為[[東漢]]武威郡[[太守]][[段熲]]的十七世孫,六傳至段思平。段思平為幕覽(小府副將),後因戰功,成為通海節度使。929年,[[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改元[[兴圣]], 其弟[[楊詔]]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懼下,楊干貞急欲追殺段思平。 |
||
在被 |
在被楊干貞追殺期間,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啟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關係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 |
||
930年, |
930年,楊干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 (杨干真)|大明]]<ref>{{cite book |author=[[段玉明]]著 |title=大理国史 |location=昆明 |publisher=云南民族出版社 |year=2003 |isbn=978-7-5367-2480-8 |page= }}{{Page needed}}</ref>。 |
||
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會於石城,以董迦羅為軍師,討伐楊干貞,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 |
|||
當時 |
當時楊詔等陳兵據橋,段軍不能通過。當晚段思平在睡夢中得到三個夢境:「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感到大惑不解,其軍師董迦羅指段思平的夢境乃天大吉兆,因為「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因而軍心大振。是日,段軍找到一名浣紗婦女,指引段軍適合大軍渡河的地點,曰:「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 |
||
段思平大軍按照浣紗婦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楊詔兵敗自殺,楊干貞知道兵敗消息后棄城而逃,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滅亡,段思平即位,建號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
|||
=== 中期歷史 === |
=== 中期歷史 === |
||
第78行: | 第77行: | ||
==== 高氏掌權 ==== |
==== 高氏掌權 ==== |
||
{{See also|大中國 (國家)|中国公}} |
{{See also|大中國 (國家)|中国公}} |
||
1080年, |
1080年,楊義貞弒大理皇帝[[段廉義]],自立為帝,因[[高昇泰]]受其父[[高智昇]]之命滅楊義貞,擁立[[段壽輝]]為大理皇帝<ref>楊慎《滇載記》:「〔連義〕為其臣楊義貞所弒。義貞自立,號廣安皇帝,凡四年。」</ref><ref>王崧《雲南備徵志》卷之七:「連義以宋熙寧八年立,改元二,曰上德、廣安。為其臣楊義貞所弒。楊義貞篡立,自號廣安皇帝,凡四年。段氏之臣曰高智昇遣子昇太起東方兵討滅之,而立段壽輝。」</ref><ref>倪輅《南詔野史》:「宋神宗元豐三年楊義貞弒而自立,改元廣安。篡位四越月,跋臣高智昇命子昇太起兵殺之,而立壽輝。」</ref><ref>《白古通紀淺述·大理國紀》:「子連義立,在位六年。楊義貞殺而自立,是為廣安皇帝,改元德安。篡位四月半,段臣高智昇命子昇太起東方兵殺之。」</ref>,並因平亂有功昇為鄯闡,隔年高智昇與高昇泰父子以天變為不祥理由,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並擁立[[段正明]]繼位。由於段正明在位時,掌大權仍是高昇泰,甚至在1094年廢了段正明,並自立為帝。1096年,高昇泰基於雲南諸部反對的理由,在臨終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國時期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後大理滅國。 |
||
=== 後期歷史 === |
=== 後期歷史 === |
||
==== 大理蒙古战争 ==== |
==== 大理蒙古战争 ==== |
||
{{Main|大理蒙古戰爭}} |
{{Main|大理蒙古戰爭}} |
||
孝義皇帝[[段祥興]]在位期間,正值蒙古大舉南侵之時,戰爭造成大理國大敗,大理派出的大將[[高禾]]因此戰死。雖說當時蒙古軍後因[[窩闊台]]死亡而暫時退兵。 |
孝義皇帝[[段祥興]]在位期間,正值蒙古大舉南侵之時,戰爭造成大理國大敗,大理派出的大將[[高泰和|高禾]]因此戰死。雖說當時蒙古軍後因[[窩闊台]]死亡而暫時退兵。 |
||
==== 灭亡 ==== |
==== 灭亡 ==== |
||
第94行: | 第94行: | ||
== 统治者及年号 == |
== 统治者及年号 == |
||
{{Main|大理君主列表}} |
{{Main|大理君主列表|中国年号列表#南詔及大理}} |
||
== 政治制度 == |
== 政治制度 == |
||
第104行: | 第104行: | ||
目前能查到大理國與同一時期的[[宋朝]]相關史料並不是很多,內容主要也以經濟關係為主,有時甚至會中断貿易。 |
目前能查到大理國與同一時期的[[宋朝]]相關史料並不是很多,內容主要也以經濟關係為主,有時甚至會中断貿易。 |
||
整體來說,大理與宋朝關係並不密切。[[宋神宗]][[熙寧]]九年 |
整體來說,大理與宋朝關係並不密切。[[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大理國遣使貢金裝碧玕山、氈罽、刀劍、犀皮甲鞍轡。[[宋徽宗]][[政和 (年号)|政和]]五年(1115年),[[段和譽]]曾派使請求入貢。七年(1117年),使者至東京,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黃、細氈、碧玕山諸物,宋廷封段氏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不过,大理三百年来實際上一直是宋朝的西南屏障,使宋朝得以專注应对北方政權的威脅。直至[[宋理宗]]年間大理被[[蒙古]]攻滅後,忽必烈從西南方打開缺口對南宋進攻,對南宋始構成直接威脅。 |
||
=== 與蒙古 === |
=== 與蒙古 === |
||
第114行: | 第114行: | ||
=== 藝術 === |
=== 藝術 === |
||
=== 宗教 === |
=== 宗教 === |
||
由於在南詔後期時,佛教開始興盛,到大理國時期達到極盛,並崇尚佛教[[密宗]][[阿利僧派]],所開筵席全是素食,甚至大理國國王22代,就有7代國王禪位為僧。在1976年清理重要寺院[[崇圣寺 (大理)|崇聖寺]]的主塔時,甚至在塔頂發現和唐代八世紀造像風格相同的觀音像,這說明了大理受到佛教的影響非常深遠。 |
由於在南詔後期時,佛教開始興盛,到大理國時期達到極盛,並崇尚佛教[[密宗]][[阿利僧派]],所開筵席全是素食,甚至大理國國王22代,就有7代國王禪位為僧。在1976年清理重要寺院[[崇圣寺 (大理)|崇聖寺]]的[[崇圣寺三塔|主塔]]時,甚至在塔頂發現和唐代八世紀造像風格相同的觀音像,這說明了大理受到佛教的影響非常深遠。 |
||
{{Wide image|Zhang_ShengWen-Dali_Buddist_Volume.jpg|9000px|[[張勝溫]]畫梵像,縱30.4 cm×橫1636.5 cm,繪於約1173-117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藏|dir=rtl}} |
{{Wide image|Zhang_ShengWen-Dali_Buddist_Volume.jpg|9000px|[[張勝溫]]畫梵像,縱30.4 cm×橫1636.5 cm,繪於約1173-117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藏|dir=rtl}} |
||
== 行政區劃 == |
== 行政區劃 == |
||
大理國後期廢除了[[節度]]和[[都督]]的軍事轄區,對其他建制略作了調整,設置八[[府]]、四[[郡]]、四[[鎮]]。 |
大理國後期廢除了[[節度]]和[[都督]]的軍事轄區,對其他建制略作了調整,設置八[[府 (行政区划)|府]]、四[[郡]]、四[[鎮]]。 |
||
* '''八府''': |
* '''八府''': |
||
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闡府(今[[昆明]])、威楚府、統矢府(即弄棟府,今[[姚安]])、會川府(今[[會理]])、建昌府(今[[西昌]])、騰越府(今[[騰 |
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闡府(今[[昆明市|昆明]])、威楚府(今[[楚雄市|楚雄]])、統矢府(即弄棟府,今[[姚安县|姚安]])、會川府(今[[会理市|會理]])、建昌府(今[[西昌市|西昌]])、騰越府(今[[腾冲市|騰衝]])、謀統府(今[[鹤庆县|鶴慶]])、永昌府(今[[隆阳区|隆陽]]) |
||
* '''四郡''': |
* '''四郡''': |
||
東川郡(今[[會澤]])、石城郡、河陽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 |
東川郡(今[[会泽县|會澤]])、石城郡(今[[沾益区|沾益]])、河陽郡(今[[澄江市|澄江]])、秀山郡(今[[通海县|通海]]) |
||
* '''四鎮''': |
* '''四鎮''': |
||
西北的成紀鎮(今[[永勝]])、西南的蒙合鎮 |
西北的成紀鎮(今[[永胜县|永勝]])、西南的蒙合鎮(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山]])、西部的鎮西鎮(今[[盈江县|盈江]])、東部的最寧鎮(今[[开远市|開遠]]) |
||
*'''三十七部''': |
*'''三十七部''': |
||
普摩部、磨弥部 |
普摩部(今[[麒麟区|麒麟]])、磨弥部(今[[沾益区|沾益]])、纳垢部(今[[马龙区|马龙]])、罗鸠部(今[[罗平县|罗平]])、夜苴部(今[[富源县|富源]])、磨弥殿部(今[[宣威市|宣威]])、落温部(今[[陆良县|陆良]])、落蒙部(今[[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师宗部(今[[师宗县|师宗]])、仁德部(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寻甸]])、閟畔部(今[[东川区|东川]])、嵩盟部(今[[嵩明县|嵩明]])、际鹿部(今[[泸西县|泸西]])、维摩部(今[[丘北县|丘北]])、弥勒部(今[[弥勒市|弥勒]])、阳城堡部(今[[晋宁区|晋宁]])、强宗部(今[[阳宗镇|阳宗]])、步雄部(今[[江川区|江川]])、罗伽部(今[[澄江市|澄江]])、宁部(今[[华宁县|华宁]])、休腊部(今[[通海县|通海]])、因远部(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罗婺部(今[[武定县|武定]])、华竹部(今[[元谋县|元谋]])、罗部(今[[禄丰市|禄丰]])、屈中司部(今[[开远市|开远]])、纳楼部(今[[蒙自市|蒙自]])、教合部(今[[文山市|文山]])、矣尼伽部(今[[马关县|马关]])、王弄山部(今[[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乌蒙部(今[[昭阳区|昭阳]])、乃娘部(今[[彝良县|彝良]])、芒布部(今[[镇雄县|镇雄]])、休制部(今[[红塔区|红塔]])、嶍峨部(今[[峨山彝族自治县|峨山]])、乌撒部(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威宁]])、于矢部(今[[普安县|普安]]) |
||
* '''賧'''(甸)等則隸屬大理首府、府、郡、鎮。 |
* '''賧'''(甸)等則隸屬大理首府、府、郡、鎮。 |
||
第137行: | 第137行: | ||
== 注释 == |
== 注释 == |
||
{{notelist|iger=}} |
{{notelist|iger=}} |
||
== 延伸阅读 == |
|||
⚫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 引用 === |
=== 引用 === |
||
{{Reflist| |
{{Reflist|30em}} |
||
=== 来源 === |
=== 来源 === |
||
; |
;書籍 |
||
* 明・[[杨慎]]輯,清・[[胡蔚]]訂正:《[[増訂南詔野史]]》。 |
* 明・[[杨慎]]輯,清・[[胡蔚]]訂正:《[[増訂南詔野史]]》。 |
||
* 汪宁生 |
* {{cite book |author=汪宁生编 |title=云南考古 |location=昆明 |publisher=云南人民出版社 |year=1980 }} |
||
* 方慧 |
* {{cite book |author=方慧著 |title=大理总管段氏世次年历及其与蒙元政权关系研究 |location=昆明 |publisher=云南教育出版社 |year=2000 |isbn=978-7-5415-1908-6 }} |
||
;期刊文章 |
;期刊文章 |
||
* |
* {{cite journal |author=[[王云 (历史学者)|王云]] |title=南诏大理国年号考 |journal=白族学研究 |year=1996 |issue=10 |pages=14-29,36 }}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 | |||
* [http://www.chinaknowledge.org/History/Altera/dali.html Könige von Dali 大理 938-1254]{{Wayback|url=http://www.chinaknowledge.org/History/Altera/dali.html |date=20120128113023 }}{{en}} |
* [http://www.chinaknowledge.org/History/Altera/dali.html Könige von Dali 大理 938-1254]{{Wayback|url=http://www.chinaknowledge.org/History/Altera/dali.html |date=20120128113023 }}{{en}} |
||
* {{cite web |url = http://toyoshi.lit.nagoya-u.ac.jp/maruha/kanseki/ |script-title = ja: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 |language = ja |accessdate = 2008-10-10 |archive-date = 2008-10-02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02065937/http://toyoshi.lit.nagoya-u.ac.jp/maruha/kanseki/ |dead-url = no }} |
* {{cite web |url = http://toyoshi.lit.nagoya-u.ac.jp/maruha/kanseki/ |script-title = ja: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 |language = ja |accessdate = 2008-10-10 |archive-date = 2008-10-02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02065937/http://toyoshi.lit.nagoya-u.ac.jp/maruha/kanseki/ |dead-url = no }} |
||
第178行: | 第176行: | ||
[[Category:缅甸历史政权]] |
[[Category:缅甸历史政权]] |
||
[[Category:白族历史]] |
[[Category:白族历史]] |
||
⚫ | |||
⚫ |
2024年8月25日 (日) 11:44的最新版本
大理 Dablit Guaif | |||||||||||||
---|---|---|---|---|---|---|---|---|---|---|---|---|---|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4年 | |||||||||||||
首都 | 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 | ||||||||||||
常用语言 | 白語、中古漢語 | ||||||||||||
宗教 | 佛教 | ||||||||||||
政府 | 君主制 | ||||||||||||
皇帝 | |||||||||||||
• 937-944 | 段思平(首任) | ||||||||||||
• 1080-1081 | 段壽輝(楊義貞後首任) | ||||||||||||
• 1096-1108 | 段正淳(高昇泰後首任) | ||||||||||||
• 1251-1254 | 段興智(末任) | ||||||||||||
相國 | |||||||||||||
• 1080-1094 | 高昇泰 | ||||||||||||
• 1096-1116 | 高泰明 | ||||||||||||
• 1237-1253 | 高泰祥 | ||||||||||||
历史 | |||||||||||||
• 段思平建國 | 937年2月4日 | ||||||||||||
• 楊義貞篡位 | 1080年 | ||||||||||||
• 段氏復國 | 1080年 | ||||||||||||
• 高昇泰篡位 | 1094年 | ||||||||||||
• 段氏復國 | 1096年 | ||||||||||||
• 蒙古兵攻陷大理城 | 1254年1月2日 | ||||||||||||
| |||||||||||||
今属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緬甸 老挝 越南 |
大理(白文:Dablit Guaif;937年2月4日-1094年,1096年-1254年1月2日)是個歷時314年、位於雲南、周邊地區的國家,由白族首领段思平建立。其政治中心位於洱海一帶,疆域包含現在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印度東北部、老撾、越南的北部地區。唐玄宗開元年間(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室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朝末葉(902年),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之後又經歷幾個短暫政權大天興、大義寧,接著五代後晉初年(937年),大理國由段思平建國,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因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1]。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1095年),高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a]。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历史
[编辑]云南政权 |
早期歷史
[编辑]建國
[编辑]段思平先祖為武威郡人,始祖段儉魏,佐南詔大蒙國蒙氏為清平官,為東漢武威郡太守段熲的十七世孫,六傳至段思平。段思平為幕覽(小府副將),後因戰功,成為通海節度使。929年,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改元兴圣, 其弟楊詔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懼下,楊干貞急欲追殺段思平。
在被楊干貞追殺期間,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啟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關係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
930年,楊干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2]。
段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會於石城,以董迦羅為軍師,討伐楊干貞,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
當時楊詔等陳兵據橋,段軍不能通過。當晚段思平在睡夢中得到三個夢境:「人無首;玉瓶無耳;鏡破」,感到大惑不解,其軍師董迦羅指段思平的夢境乃天大吉兆,因為「君乃丈夫,去首為天;玉瓶去耳為王;鏡破則無對者」,因而軍心大振。是日,段軍找到一名浣紗婦女,指引段軍適合大軍渡河的地點,曰:「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
段思平大軍按照浣紗婦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楊詔兵敗自殺,楊干貞知道兵敗消息后棄城而逃,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滅亡,段思平即位,建號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中期歷史
[编辑]高氏掌權
[编辑]1080年,楊義貞弒大理皇帝段廉義,自立為帝,因高昇泰受其父高智昇之命滅楊義貞,擁立段壽輝為大理皇帝[3][4][5][6],並因平亂有功昇為鄯闡,隔年高智昇與高昇泰父子以天變為不祥理由,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並擁立段正明繼位。由於段正明在位時,掌大權仍是高昇泰,甚至在1094年廢了段正明,並自立為帝。1096年,高昇泰基於雲南諸部反對的理由,在臨終囑咐其子高泰明還政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皇帝,但在後大理國時期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後大理滅國。
後期歷史
[编辑]大理蒙古战争
[编辑]孝義皇帝段祥興在位期間,正值蒙古大舉南侵之時,戰爭造成大理國大敗,大理派出的大將高禾因此戰死。雖說當時蒙古軍後因窩闊台死亡而暫時退兵。
灭亡
[编辑]1251年段祥興駕崩,傳位給他的兒子段興智。隔年蒙古再次攻打大理,最終相國高泰祥戰敗被殺,段興智逃至鄯闡,蒙古大將兀良哈台攻下鄯闡,並生擒段興智,滅了大理國,蒙哥為表示自己的仁慈及安撫遺民,封段興智為世襲總管。
大理國雖然滅亡,但直到1257年忽必烈成立雲南等處行中書省為止,段氏仍然是大理故地的統治者,到段俊時段氏更壟斷雲南行省平章政事一職。
在元末時,段氏大理總管與元梁王衝突升高,甚至在1343年發生戰爭。後在明興之時謀求獨立,但遭到藍玉、沐英的進攻而化為泡影。
统治者及年号
[编辑]政治制度
[编辑]大理國政治制度,多因襲南詔舊制,加強文官統治。國君稱「驃信」,宰相稱「清平官」,有坦綽、布燮、久贊、彥贊。其中彥贊為大理所增設。清平官下有「九爽」。
對外關係
[编辑]與宋朝
[编辑]目前能查到大理國與同一時期的宋朝相關史料並不是很多,內容主要也以經濟關係為主,有時甚至會中断貿易。
整體來說,大理與宋朝關係並不密切。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大理國遣使貢金裝碧玕山、氈罽、刀劍、犀皮甲鞍轡。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段和譽曾派使請求入貢。七年(1117年),使者至東京,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黃、細氈、碧玕山諸物,宋廷封段氏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不过,大理三百年来實際上一直是宋朝的西南屏障,使宋朝得以專注应对北方政權的威脅。直至宋理宗年間大理被蒙古攻滅後,忽必烈從西南方打開缺口對南宋進攻,對南宋始構成直接威脅。
與蒙古
[编辑]大理被蒙古帝国滅國,故關係惡劣。但段氏後代仍為統治者,所以民心得以安撫。在此以前兩國并無密切往來。
文化
[编辑]教育
[编辑]文學
[编辑]藝術
[编辑]宗教
[编辑]由於在南詔後期時,佛教開始興盛,到大理國時期達到極盛,並崇尚佛教密宗阿利僧派,所開筵席全是素食,甚至大理國國王22代,就有7代國王禪位為僧。在1976年清理重要寺院崇聖寺的主塔時,甚至在塔頂發現和唐代八世紀造像風格相同的觀音像,這說明了大理受到佛教的影響非常深遠。
行政區劃
[编辑]大理國後期廢除了節度和都督的軍事轄區,對其他建制略作了調整,設置八府、四郡、四鎮。
- 八府:
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闡府(今昆明)、威楚府(今楚雄)、統矢府(即弄棟府,今姚安)、會川府(今會理)、建昌府(今西昌)、騰越府(今騰衝)、謀統府(今鶴慶)、永昌府(今隆陽)
- 四郡:
東川郡(今會澤)、石城郡(今沾益)、河陽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
- 四鎮:
西北的成紀鎮(今永勝)、西南的蒙合鎮(今巍山)、西部的鎮西鎮(今盈江)、東部的最寧鎮(今開遠)
- 三十七部:
普摩部(今麒麟)、磨弥部(今沾益)、纳垢部(今马龙)、罗鸠部(今罗平)、夜苴部(今富源)、磨弥殿部(今宣威)、落温部(今陆良)、落蒙部(今石林)、师宗部(今师宗)、仁德部(今寻甸)、閟畔部(今东川)、嵩盟部(今嵩明)、际鹿部(今泸西)、维摩部(今丘北)、弥勒部(今弥勒)、阳城堡部(今晋宁)、强宗部(今阳宗)、步雄部(今江川)、罗伽部(今澄江)、宁部(今华宁)、休腊部(今通海)、因远部(今元江)、罗婺部(今武定)、华竹部(今元谋)、罗部(今禄丰)、屈中司部(今开远)、纳楼部(今蒙自)、教合部(今文山)、矣尼伽部(今马关)、王弄山部(今河口)、乌蒙部(今昭阳)、乃娘部(今彝良)、芒布部(今镇雄)、休制部(今红塔)、嶍峨部(今峨山)、乌撒部(今威宁)、于矢部(今普安)
- 賧(甸)等則隸屬大理首府、府、郡、鎮。
注释
[编辑]- ^ “后理”意为“后大理”,但也有说法认为“后”是尊称,“后理”即“大理”。见杨延福:《辨后理国之“后”》,《云南文物》,1983(14)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52–253. ISBN 7-5622-2277-0 (中文(中国大陆)).
- ^ 段玉明著. 大理国史.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367-2480-8.[页码请求]
- ^ 楊慎《滇載記》:「〔連義〕為其臣楊義貞所弒。義貞自立,號廣安皇帝,凡四年。」
- ^ 王崧《雲南備徵志》卷之七:「連義以宋熙寧八年立,改元二,曰上德、廣安。為其臣楊義貞所弒。楊義貞篡立,自號廣安皇帝,凡四年。段氏之臣曰高智昇遣子昇太起東方兵討滅之,而立段壽輝。」
- ^ 倪輅《南詔野史》:「宋神宗元豐三年楊義貞弒而自立,改元廣安。篡位四越月,跋臣高智昇命子昇太起兵殺之,而立壽輝。」
- ^ 《白古通紀淺述·大理國紀》:「子連義立,在位六年。楊義貞殺而自立,是為廣安皇帝,改元德安。篡位四月半,段臣高智昇命子昇太起東方兵殺之。」
来源
[编辑]- 書籍
- 明・杨慎輯,清・胡蔚訂正:《増訂南詔野史》。
- 汪宁生编. 云南考古.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
- 方慧著. 大理总管段氏世次年历及其与蒙元政权关系研究. 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415-1908-6.
- 期刊文章
- 王云. 南诏大理国年号考. 白族学研究. 1996, (10): 14–29,36.
外部链接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Könige von Dali 大理 938-125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 [200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2) (日语).
- 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增訂《南詔野史》上卷(胡蔚增訂). [200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中文).
- 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雲南・東南アジアに関する漢籍史料:石城碑(大理國三十七部会盟碑). [200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9)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