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鮑比·菲舍爾: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7个用户的2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Link style|time=2015-12-11T02:12:16+00:00}}
{{noteTA
{{noteTA
|1=zh-hans:国际象棋;zh-hk:國際象棋;zh-tw:西洋棋;
|1=zh-hans:国际象棋;zh-hk:國際象棋;zh-tw:西洋棋;
|2=zh-hans:博比;zh-hant:鮑比;
|2=zh-hans:博比;zh-hant:鮑比;zh-hk:波比
|3=zh-hans:博比·菲舍尔;zh-tw:鮑比·費雪;zh-hk:波比·費斯查
|4=zh-hans:菲舍尔;zh:菲舍爾;zh-tw:費雪;zh-hk:費斯查;
}}
}}
{{Infobox chess player
{{Infobox chess player
第9行: 第10行:
|caption= 1960年的鮑比·菲舍爾
|caption= 1960年的鮑比·菲舍爾
|birthname = Robert James Fischer
|birthname = Robert James Fischer
|country = {{USA}}{{ISL}}
|country = {{USA}}<br>{{ISL}}
|datebirth = {{birth date|1943|3|9}}
|datebirth = {{birth date|1943|3|9}}
|placebirth =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
|placebirth =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
第20行: 第21行:
}}
}}


'''鮑比·菲舍爾'''({{lang-en|'''Bobby Fischer'''}},全名'''Robert James "Bobby" Fischer''',{{bd|1943年|3月9日|2008年|1月17日|catIdx=F}}),亦譯「'''鮑比·費雪'''」,前世界[[國際象棋]]冠軍,[[菲舍爾任意制象棋]]的發明人。
'''羅伯特·詹姆斯·「鮑比·菲舍爾'''({{lang-en|Robert James "Bobby" Fischer}},{{bd|1943年|3月9日|2008年|1月17日|catIdx=F}}),前世界[[國際象棋]]冠軍,[[菲舍爾任意制象棋]]的發明人。


1972年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舉行的世界冠軍挑戰賽上,'''菲舍爾'''代表[[美國]]擊敗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軍、[[蘇聯]]的[[鲍里斯·斯帕斯基]],登上世界棋王的寶座。
1972年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舉行的世界冠軍挑戰賽上,菲舍爾代表[[美國]]擊敗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軍、[[蘇聯]]的[[鲍里斯·斯帕斯基]],登上世界棋王的寶座。


== 早年時期 ==
== 早年時期 ==


博比·菲舍爾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由母親撫養长大。菲舍爾六歲時自學國際象棋,十四歲獲得[[美國]]少年組[[國際象棋]]冠軍,十五歲躋身世界冠軍挑戰者八強。也許是西洋棋史上最偉大的天才
博比·菲舍爾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由母親撫養长大。菲舍爾六歲時自學國際象棋,十四歲獲得[[美國]]少年組[[國際象棋]]冠軍,十五歲躋身世界冠軍挑戰者八強。


== 巅峰時期 ==
== 巅峰時期 ==
第32行: 第33行:
1972年,菲舍爾獲得挑戰世界棋王[[斯帕斯基]]的資格。首局菲舍爾使用[[尼姆佐维奇防禦 ]],但在殘局失敗。第二局菲舍爾故意棄權,引起冰島人抗議其輕率,並到美國駐冰島大使館威脅要美國收回美軍基地。第三局菲舍爾使用[[別諾尼防禦]]獲得第一勝,到第二十一局,他還接受對手的悔棋,因他認為:「反正[[斯帕斯基]]輸定了。」最後他以12.5比8.5輕鬆地成為第十一位世界冠軍,也是首位的美籍世界冠軍。此賽中他分得10萬[[英鎊]]的5/8,其餘歸於斯帕斯基。在頒獎典禮時,菲舍爾却遲到一小時才去領獎。
1972年,菲舍爾獲得挑戰世界棋王[[斯帕斯基]]的資格。首局菲舍爾使用[[尼姆佐维奇防禦 ]],但在殘局失敗。第二局菲舍爾故意棄權,引起冰島人抗議其輕率,並到美國駐冰島大使館威脅要美國收回美軍基地。第三局菲舍爾使用[[別諾尼防禦]]獲得第一勝,到第二十一局,他還接受對手的悔棋,因他認為:「反正[[斯帕斯基]]輸定了。」最後他以12.5比8.5輕鬆地成為第十一位世界冠軍,也是首位的美籍世界冠軍。此賽中他分得10萬[[英鎊]]的5/8,其餘歸於斯帕斯基。在頒獎典禮時,菲舍爾却遲到一小時才去領獎。


此勝利對冷戰時的美國有重大意義,因为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國際象棋領域戰勝蘇俄。美國總統[[尼克松]]([[:en:Richard Nixon|Richard Nixon]])特地親自向博比·菲舍爾道賀,並在幾個月後訪問蘇聯時,送給前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一副袖珍的國際象棋,使後者頗為尷尬。
此勝利對冷戰時的美國有重大意義,因为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國際象棋領域戰勝蘇俄。美國總統[[尼克松]]({{lang|en|Richard Nixon}})特地親自向博比·菲舍爾道賀,並在幾個月後訪問蘇聯時,送給前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一副袖珍的國際象棋,使後者頗為尷尬。


菲舍爾成為世界棋王後,尼克松曾要求在[[白宮]]接見他,但他聽說總統不會付出場費後便斷然拒絕。
菲舍爾成為世界棋王後,尼克松曾要求在[[白宮]]接見他,但他聽說總統不會付出場費後便斷然拒絕。


成名後的盛名,反而帶給菲舍爾許多不適。他開始接觸極端宗教團體。當該團體的世界末日預言落空時,他發現被騙,脫離了該組織。但精神的痛苦一直伴隨著他。他其後宣布从国际象棋界隱退。
成名後的盛名,反而帶給菲舍爾許多不適。他開始接觸極端宗教團體{{link-en|Grace Communion International}}。當該團體的世界末日預言落空時,他發現被騙,脫離了該組織。但精神的痛苦一直伴隨著他。他其後宣布从国际象棋界隱退。


1975年,菲舍爾放棄與前蘇聯的[[阿纳托·卡尔波夫]]比賽,使後者不戰而勝,也令美國政府不滿。
1975年,菲舍爾放棄與前蘇聯的[[阿纳托·卡尔波夫]]比賽,使後者不戰而勝,也令美國政府不滿。


== 流亡期間 ==
== 流亡期間 ==
第57行: 第58行:
* 美國傳記電影《[[出棋制勝]]》於2015年9月16日上映,由[[杜比·麥奎爾]]飾演菲舍爾、[[里夫·舒韋伯]]飾演[[鮑里斯·斯帕斯基]]、{{link-en|莉莉·拉貝|Lily Rabe}}飾演{{link-en|Joan Targ|Joan Targ|Joan Fischer}},以及[[彼得·賽斯嘉]]飾演[[威廉·隆巴帝]]。
* 美國傳記電影《[[出棋制勝]]》於2015年9月16日上映,由[[杜比·麥奎爾]]飾演菲舍爾、[[里夫·舒韋伯]]飾演[[鮑里斯·斯帕斯基]]、{{link-en|莉莉·拉貝|Lily Rabe}}飾演{{link-en|Joan Targ|Joan Targ|Joan Fischer}},以及[[彼得·賽斯嘉]]飾演[[威廉·隆巴帝]]。
=== 劇集 ===
=== 劇集 ===
* [[Netflix]]的小說改篇劇[[后翼棄兵 (迷你劇)]]天才女主角是參考鮑比·菲舍爾的一生。該系列小說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Walter Tevis)於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 [[Netflix]]的小說改篇劇[[后翼棄兵 (迷你劇)|后翼棄兵]]》中,女主角[[貝絲·哈蒙]]是參考鮑比·菲舍爾的一生。{{citation needed|date=2021-11-27}}改編自[[沃爾特·特維斯]]於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第73行: 第74行:
|last2=Silman|first2=Jeremy|authorlink2=Jeremy Silman
|last2=Silman|first2=Jeremy|authorlink2=Jeremy Silman
|title=Pal Benko: My Life, Games and Compositions
|title=Pal Benko: My Life, Games and Compositions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palbenkomylifega0000benk
|year=2003
|year=2003
|publisher=Siles Press
|publisher=Siles Press
第113行: 第115行:
|first=Frank
|first=Frank
|title=Endgame: Bobby Fischer's Remarkable Rise and Fall – from America's Brightest Prodigy to the Edge of Madness
|title=Endgame: Bobby Fischer's Remarkable Rise and Fall – from America's Brightest Prodigy to the Edge of Madness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endgamebobbyfisc0000brad
|publisher=[[Crown Publishing Group|Crown]]
|publisher=[[Crown Publishing Group|Crown]]
|year=2011
|year=2011
第130行: 第133行:
|last2=Nei|first2=Ivo
|last2=Nei|first2=Ivo
|title=Both Sides of the Chessboard
|title=Both Sides of the Chessboard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bothsidesofchess0000byrn
|year=1974
|year=1974
|publisher=Quadrang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Company
|publisher=Quadrangl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Company
第254行: 第258行:
|last=Karpov|first=Anatoly
|last=Karpov|first=Anatoly
|title=Karpov on Karpov: Memoirs of a Chess World Champion
|title=Karpov on Karpov: Memoirs of a Chess World Champion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karpovonkarpovme0000karp
|year=1991 |origyear=1990
|year=1991 |origyear=1990
|edition=1st English
|edition=1st English
第272行: 第277行:
|year=1974
|year=1974
|title=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 Chess: A Complete Record of FIDE Events
|title=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 Chess: A Complete Record of FIDE Events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internationalcha00unse
|publisher=Pitman
|publisher=Pitman
|isbn=978-0-273-07078-8
|isbn=978-0-273-07078-8
第285行: 第291行:
|last=Mednis|first=Edmar|authorlink=Edmar Mednis
|last=Mednis|first=Edmar|authorlink=Edmar Mednis
|title=How to Beat Bobby Fischer
|title=How to Beat Bobby Fischer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howtobeatbobbyfi0000medn
|year=1997 |origyear=1997
|year=1997 |origyear=1997
|edition=2nd
|edition=2nd
第310行: 第317行:
|last=Schonberg
|last=Schonberg
|first=Harold C.
|first=Harold C.
|authorlink=Harold C. Schonberg
|authorlink=哈罗德·C·勋伯格
|title=Grandmasters of Chess
|title=Grandmasters of Chess
|year=1973
|year=1973
第336行: 第343行:
|last=Steiner|first=George|authorlink=George Steiner
|last=Steiner|first=George|authorlink=George Steiner
|title=Fields of Force
|title=Fields of Force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fieldsofforcefis0000stei
|year=1974 |origyear=1973
|year=1974 |origyear=1973
|publisher=Viking
|publisher=Viking
第352行: 第360行:
|last=Waitzkin|first=Fred|authorlink=Fred Waitzkin
|last=Waitzkin|first=Fred|authorlink=Fred Waitzkin
|title=Mortal Games: The Turbulent Genius of Garry Kasparov
|title=Mortal Games: The Turbulent Genius of Garry Kasparov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mortalgamesturbu0000wait
|year=1993
|year=1993
|publisher=G.P. Putnam's Sons
|publisher=G.P. Putnam's Sons
第362行: 第371行:
* [[国际象棋]]
* [[国际象棋]]


{{Template: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 Fischer, Bobby}}
{{DEFAULTSORT: Fischer, Bobby}}

2024年9月1日 (日) 00:48的最新版本

鮑比·菲舍爾
Bobby Fischer
1960年的鮑比·菲舍爾
出生Robert James Fischer
(1943-03-09)1943年3月9日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
逝世2008年1月17日(2008歲—01—17)(64歲)
冰岛雷克雅維克
国籍 美国
 冰島
头衔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世界冠軍1972–1975 (FIDE)
最高等級分2785 (1972年7月)

羅伯特·詹姆斯·「鮑比」·菲舍爾(英語:Robert James "Bobby" Fischer,1943年3月9日—2008年1月17日),前世界國際象棋冠軍,菲舍爾任意制象棋的發明人。

1972年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舉行的世界冠軍挑戰賽上,菲舍爾代表美國擊敗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軍、蘇聯鲍里斯·斯帕斯基,登上世界棋王的寶座。

早年時期

[编辑]

博比·菲舍爾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母在他兩歲時離異,由母親撫養长大。菲舍爾六歲時自學國際象棋,十四歲獲得美國少年組國際象棋冠軍,十五歲躋身世界冠軍挑戰者八強。

巅峰時期

[编辑]

1972年,菲舍爾獲得挑戰世界棋王斯帕斯基的資格。首局菲舍爾使用尼姆佐维奇防禦 ,但在殘局失敗。第二局菲舍爾故意棄權,引起冰島人抗議其輕率,並到美國駐冰島大使館威脅要美國收回美軍基地。第三局菲舍爾使用別諾尼防禦獲得第一勝,到第二十一局,他還接受對手的悔棋,因他認為:「反正斯帕斯基輸定了。」最後他以12.5比8.5輕鬆地成為第十一位世界冠軍,也是首位的美籍世界冠軍。此賽中他分得10萬英鎊的5/8,其餘歸於斯帕斯基。在頒獎典禮時,菲舍爾却遲到一小時才去領獎。

此勝利對冷戰時的美國有重大意義,因为這是美國第一次在國際象棋領域戰勝蘇俄。美國總統尼克松Richard Nixon)特地親自向博比·菲舍爾道賀,並在幾個月後訪問蘇聯時,送給前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一副袖珍的國際象棋,使後者頗為尷尬。

菲舍爾成為世界棋王後,尼克松曾要求在白宮接見他,但他聽說總統不會付出場費後便斷然拒絕。

成名後的盛名,反而帶給菲舍爾許多不適。他開始接觸極端宗教團體Grace Communion International英语Grace Communion International。當該團體的世界末日預言落空時,他發現被騙,脫離了該組織。但精神的痛苦一直伴隨著他。他其後宣布从国际象棋界隱退。

1975年,菲舍爾放棄與前蘇聯的阿纳托利·卡尔波夫比賽,使後者不戰而勝,也令美國政府不滿。

流亡期間

[编辑]

1992年,菲舍爾宣告復出棋壇。他違反美國政府的命令,到南斯拉夫與斯帕斯基進行比賽。结果被美國法官以“違反國際制裁令”對他發佈全球通緝令。菲舍爾開始了其流亡世界各国的生活。他最後在日本落腳,被日本的一個國際象棋俱樂部秘密地收留,並與一名日籍女子結婚。

1996年6月,菲舍爾在阿根廷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提議一種國際象棋改良的規則,稱呼為菲舍爾任意制象棋,或是Chess960或FRC。他指出這種變革更能發揮棋手的創造力,而非耗費多年的歲月去死記各種開局變例。

菲舍爾在九一一事件爆發後,接受菲律賓某電台的訪問,大肆批判美國政府,其偏激的言論引起不少爭議。

晚年

[编辑]

流亡13年後,2004年7月13日當菲舍爾欲從日本成田機場前往馬尼拉時,被日本移民局以護照過期為理由逮捕。美國政府得知後要求引渡。菲舍爾向世界發出求救。冰島政府在2005年3月決定接納他為冰島公民,結束了菲舍爾在日本9個月的牢獄生活。 2008年1月17日,菲舍尔在冰岛的家中因病去世,时年64岁。

流行文化

[编辑]

電影

[编辑]

劇集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参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