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秩序灣: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机器人: 将Image名字空间修改为File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9个用户的2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File:Aldrich Bay. |
[[File:Aldrich Bay.jpg|thumb|250px|愛秩序灣住宅群]] |
||
[[File:Dkbkpl19.jpg|thumb|250px| |
[[File:Dkbkpl19.jpg|thumb|250px|1900年代愛秩序灣的位置圖]] |
||
[[File:Tanaka overlooking Aldrich Bay.jpg|thumb|250px|1941年[[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的愛秩序灣]] |
|||
⚫ | |||
[[File:Aldrich Garden.jpg|thumb|250px|愛蝶灣]] |
|||
⚫ | |||
== 歷史 == |
== 歷史 == |
||
⚫ | |||
愛秩序灣土名'''水牛灣''',一直至[[1940年代]]仍有使用紀錄<ref>《香港九龍兼新界形勢圖》,香港中華書局,1940年</ref>。 |
|||
⚫ | |||
由於愛秩序灣除北面以外都被陸地包圍,所以政府在海灣的北面興建[[防波堤]],成為了[[筲箕灣避風塘]]。每逢[[颱風]]襲港的日子,筲箕灣避風塘都擠滿了漁船。此外,在過往[[端午節]]期間,避風塘亦有舉辦[[龍舟]]競渡賽事。 |
由於愛秩序灣除北面以外都被陸地包圍,所以政府在海灣的北面興建[[防波堤]],成為了[[筲箕灣避風塘]]。每逢[[颱風]]襲港的日子,筲箕灣避風塘都擠滿了漁船。此外,在過往[[端午節]]期間,避風塘亦有舉辦[[龍舟]]競渡賽事。 |
||
愛秩序灣旁的木屋區,曾於 |
愛秩序灣旁的木屋區,曾於1976年2月1日發生五級大火,有接近三千人受災,共有過千間木屋及艇屋被焚毀<ref>《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何耀生著,明報出版社 ISBN 962-8872-68-0</ref>。 |
||
== 填海發展 == |
== 填海發展 == |
||
1990年代,為進一步發展東區的土地,使該區能夠容納更多人口,愛秩序灣被填平,成為今日的[[愛蝶灣]]、[[愛東邨]]等多個屋邨和屋苑的所在地。而政府亦在原來的防坡堤以外再建兩條新的防坡堤,劃出了今日新的筲箕灣避風塘位置。 |
|||
原愛秩序灣避風塘填海工程於1997年11月完成,並於2001年初開始發展,可容納約30,000名居民(包括18,000名公屋居民及9,000名居屋居民)。 |
|||
⚫ |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
<references /> |
|||
</div> |
|||
== |
== 周邊設施 ==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px style="text-align:left"> |
|||
⚫ | |||
Aldrich Bay Promenade.JPG|愛秩序灣海濱花園 |
|||
Aldrich Bay Children's Playground.JPG|愛秩序灣兒童遊樂場 |
|||
File:Aldrich Bay Integrated Services Building (Hong Kong).jpg|愛秩序灣綜合服務大樓 |
|||
</gallery> |
|||
==區議會議席分佈== |
|||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新成街]]、[[東區走廊]]、[[愛德街]]以東至[[大潭道]]、[[鯉魚門公園]]以西為範圍。 |
|||
{| class=wikitable |
|||
!年度/範圍!!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2024-2027 |
|||
|- |
|||
|{{centre|[[筲箕灣東大街]]以東至[[鯉魚門公園]]}}||colspan=6|{{centre|[[阿公岩]]選區}}||rowspan=4|{{centre|[[康灣]]選區}} |
|||
|- |
|||
|{{centre|[[柴灣道]]往[[東區走廊]]支路以東、[[東區走廊]]以南、[[筲箕灣東大街]]以西}}||rowspan=2|{{centre|[[筲箕灣 (選區)|筲箕灣]]選區}}||colspan=5|{{centre|[[筲箕灣 (選區)|筲箕灣]]選區}} |
|||
|- |
|||
|{{centre|[[東區走廊]]以北(即原[[愛秩序灣]][[筲箕灣避風塘]]範圍)}}||colspan=5|{{centre|[[愛秩序灣]]選區}} |
|||
|- |
|||
|{{centre|[[新成街]]以南、[[柴灣道]]往[[東區走廊]]支路以西(即[[耀東邨]]附近)}}||colspan=6|{{centre|[[下耀東]]選區及[[上耀東]]選區}} |
|||
|- |
|||
|} |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
|||
⚫ | |||
{{reflist|2}} |
|||
== 外部連結 == |
|||
{{commonscat|Aldrich Bay}} |
|||
⚫ | |||
{{東區 (香港)}} |
|||
{{香港市區}} |
|||
{{香港已消失海灣}} |
{{香港已消失海灣}} |
||
⚫ | |||
[[ |
[[Category:筲箕灣]] |
||
⚫ |
2024年9月18日 (三) 04:22的最新版本
愛秩序灣(英語:Aldrich Bay)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東區,筲箕灣的北部,阿公岩以西。海灣因為填海工程而消失,現時已融合為筲箕灣的一部份。現時愛秩序街的定線,大致可以反映當時的海岸線。
歷史
[编辑]愛秩序灣得名於英國軍官愛秩序少校(Major Edward Aldrich)。他於1842年到達香港負責制訂英軍的防守計劃。由於他整頓軍紀效果顯著,因此當海灣於1845年決定以他來命名時,中文便翻譯成「愛秩序」。
由於愛秩序灣除北面以外都被陸地包圍,所以政府在海灣的北面興建防波堤,成為了筲箕灣避風塘。每逢颱風襲港的日子,筲箕灣避風塘都擠滿了漁船。此外,在過往端午節期間,避風塘亦有舉辦龍舟競渡賽事。
愛秩序灣旁的木屋區,曾於1976年2月1日發生五級大火,有接近三千人受災,共有過千間木屋及艇屋被焚毀[1]。
填海發展
[编辑]1990年代,為進一步發展東區的土地,使該區能夠容納更多人口,愛秩序灣被填平,成為今日的愛蝶灣、愛東邨等多個屋邨和屋苑的所在地。而政府亦在原來的防坡堤以外再建兩條新的防坡堤,劃出了今日新的筲箕灣避風塘位置。
原愛秩序灣避風塘填海工程於1997年11月完成,並於2001年初開始發展,可容納約30,000名居民(包括18,000名公屋居民及9,000名居屋居民)。
周邊設施
[编辑]-
愛秩序灣海濱花園
-
愛秩序灣兒童遊樂場
-
愛秩序灣綜合服務大樓
區議會議席分佈
[编辑]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新成街、東區走廊、愛德街以東至大潭道、鯉魚門公園以西為範圍。
年度/範圍 | 2000-2003 | 2004-2007 | 2008-2011 | 2012-2015 | 2016-2019 | 2020-2023 | 2024-2027 |
---|---|---|---|---|---|---|---|
阿公岩選區 |
康灣選區
| ||||||
筲箕灣選區 |
筲箕灣選區
| ||||||
愛秩序灣選區
| |||||||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參考資料
[编辑]- ^ 《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何耀生著,明報出版社 ISBN 962-887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