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廖姓: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lean up, replaced: 袓 → 祖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1个用户的4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張廖姓'''是詔安客家人[[雙姓]],但非[[複姓]],而是兩個姓氏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ref>{{Cite web |url =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272 |title = 西螺崇遠堂(張廖家廟) |author = ryo|date = 2000-04-27|publisher = 臺灣文化部|language = 中文|accessdate = 2014-04-16|quote = 張廖氏,或稱雙廖氏,但非複姓,而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 }}</ref>。在臺灣的廖姓家族可分為雙廖('''張廖姓''')和單廖兩種,'''單廖'''是單純的[[廖姓]],主要分布在[[新竹縣]][[臺北市]]和[[高雄市]]。雙廖或是'''張廖姓''',又稱「廖皮張骨」、「活廖死張」,就是生時姓廖,死後為姓張回歸為[[張氏]]祖先,其後代主要分布在[[臺中市]]<ref>[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港尾張廖氏]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1054520/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date=2013-09-21 }}</ref>、[[雲林縣]]<ref name="雲林時光">{{Cite web |url=http://blog.yunlin.me/2010/05/06/1-20/ |title=雲林時光 |access-date=2012-08-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309013152/http://blog.yunlin.me/2010/05/06/1-20/ |archive-date=2011-03-09 |dead-url=yes }}</ref>[[南投縣]]、[[宜蘭縣]]、[[桃園市]]和[[新北市]]。
'''張廖姓''',又稱'''雙廖'''(相對於「單廖」只單純[[廖姓]])、'''廖皮張骨'''、'''活廖死張''',是[[詔安客家人]]支使用[[雙姓]](並非[[複姓]]家族主要分布在福建[[詔安]]、台灣[[雲林縣]]<ref name="雲林時光">{{Cite web|title=雲林時光|url=http://blog.yunlin.me/2010/05/06/1-2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309013152/http://blog.yunlin.me/2010/05/06/1-20/|archive-date=2011-03-09|access-date=2012-08-10|dead-url=yes}}</ref>、[[臺中市]]<ref name="#1">[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港尾張廖氏]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1054520/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date=2013-09-21}}</ref>。此家族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ref>{{Cite web|url =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272|title = 西螺崇遠堂(張廖家廟)|author = ryo|date = 2000-04-27|publisher = 臺灣文化部|language = 中文|accessdate = 2014-04-16|quote = 張廖氏,或稱雙廖氏,但非複姓,而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archive-date = 2020-12-02|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2115150/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272|dead-url = no}}</ref>。依明朝(14世紀)訂下的祖訓,此家族成員生時姓廖,但死後在墓碑上記為張姓,回歸[[張氏]]祖先。目前在福建詔安的成員大多改姓張,在台灣有部份成員保持此傳統,也有一些登記為張廖姓
[[File:Taichung Zhang-Liao Temple.JPG|thumb|350px|[[張廖家廟]]位於[[臺中市]][[西屯區]]逢甲西安街內]]
[[File:Taichung Zhang-Liao Temple.JPG|thumb|350px|[[張廖家廟]]位於[[臺中市]][[西屯區]]逢甲西安街內]]


== 張廖源流 ==
== 張廖源流 ==
張廖姓的結合來自清河張氏及武威廖氏,故張廖姓堂號以兩姓郡望各取一字,合為清武堂。
張廖一姓的源流始於兩個姓氏之間的聯姻關係。[[元順帝]]年間,[[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人張愿仔因[[白蓮教]]之亂,逃難到[[詔安縣]]二都官陂坪寨,居住於廖三九郎公的別墅。廖三九郎公(廖化)是二都官陂的富有人家,常年以白米三百石貢獻朝廷,封為員外郎,賜九品銜,人家稱呼他為「三九郎」。

清河張氏始祖張天正,妻林蔡氏,三子為張-{}-仔。武威廖氏始祖三九郎廖公,妻邱氏,獨女廖大娘。

清武合族(張廖氏)一世祖廖元子公 (張-{愿}-仔),妻廖大娘。


[[元順帝]]年間,[[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人張-{}-仔因[[白蓮教]]之亂,逃難到[[詔安縣]]二都官陂坪寨,居住於廖三九郎公的莊園。廖三九郎公(廖化)是二都官陂的富有人家,常年以白米三百石貢獻朝廷,封為員外郎,賜九品銜,人家稱呼他為「三九郎」。
廖三九郎公有一個獨生女,名叫廖大娘,品貌端庄,敏慧賢淑,精通詩書,事親至孝 。因廖三九郎公膝下無子,因此將張愿仔招為女婿兼養子,張愿仔自此改名「廖元子」。廖三九郎把廖元子看做親生的兒子,把所有的產業交給他去處理。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


廖三九郎公有一個獨生女,名叫廖大娘,品貌端庄,敏慧賢淑,精通詩書,事親至孝 。因廖三九郎公膝下無子,因此將張-{}-仔招為女婿兼養子,張-{}-仔自此改名「廖元子」。廖三九郎把廖元子看做親生的兒子,把所有的產業交給他去處理。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48歲,獨生子廖友來才出生。在友來還未成年時,廖姓族人有親戚觸犯國法而逃獄,以當時的社會律法,往往會連累廖氏全族。


當時,廖元子挺身而出和官方申辯由於官司拖延多年後才結案,廖元子於在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臨終前,他囑咐獨生子廖友來,說:「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應該要捨命去報答,可是現在未能如願;你一定要代替我報答。記得子孫在生的時候要姓廖,以光耀母族,死後應該姓張,以記得不忘本姓,生死不忘,張廖兩全。」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48歲,獨生子廖友來出生。友來還未成年時,廖姓族人有親戚觸犯國法而逃獄,以當時的社會律法,往往會連累廖氏全族,廖元子挺身而出和官方申辯由於官司拖延多年後才結案,廖元子於在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臨終前,他囑咐獨生子廖友來,說:「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應該要捨命去報答,可是現在未能如願;你一定要代替我報答。記得子孫在生的時候要姓廖,以光耀母族,死後應該姓張,以記得不忘本姓,生死不忘,張廖兩全。」


廖友來謹承父志,以張承廖,並立誓說:「凡是我的後代子孫,在生時姓廖,死後寫著姓張,不可違背祖命,以報答廖族的恩德。」 他並告訴四個兒子說:「我們本來姓張,在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以後每年應該回去祭祖掃墓,以盡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張或姓廖就隨個人的意願。而廖家的公媽更不可忘記。」
廖友來謹承父志,以張承廖,並立誓說:「凡是我的後代子孫,在生時姓廖,死後寫著姓張,不可違背祖命,以報答廖族的恩德。」 他並告訴四個兒子說:「我們本來姓張,在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以後每年應該回去祭祖掃墓,以盡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張或姓廖就隨個人的意願。而廖家的公媽更不可忘記。」
第17行: 第21行:
「張廖」氏一族有七條祖訓,於[[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興建祖祠周圍大樓時,於其大門門崁設七崁,用意是要子孫時時刻刻銘記祖先留有七條祖訓;亦有一意為 [[西螺七崁]]的「七崁」,就是源於這七條祖訓,「崁」原為「欠」,意指子孫欠祖先恩澤,必須追宗祭祖,時時感念祖先恩澤 。但不管原意為何,都是在告訴子孫要記住源本為何,從此子孫稱這七條祖訓為七嵌箴規。
「張廖」氏一族有七條祖訓,於[[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興建祖祠周圍大樓時,於其大門門崁設七崁,用意是要子孫時時刻刻銘記祖先留有七條祖訓;亦有一意為 [[西螺七崁]]的「七崁」,就是源於這七條祖訓,「崁」原為「欠」,意指子孫欠祖先恩澤,必須追宗祭祖,時時感念祖先恩澤 。但不管原意為何,都是在告訴子孫要記住源本為何,從此子孫稱這七條祖訓為七嵌箴規。


第一崁'''生廖死張,故曰張廖''':「生存姓廖」,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之,「逝世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之。
第一崁'''生廖死張,故曰張廖''':


「生存姓廖」,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之,「逝世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之。
第二崁:'''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牛犬獸類也,知主之恩,況於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於人也。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則同,故曰無類。


第二崁—'''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第三崁:'''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古制養子為嗣但未有養孫廖三九郎收廖元子為養子但元子因族人諍訟之事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猶虛因此三九郎希望孫廖友來「得正祀位」,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的認同:「子孫孝順,母祖慈愛,竹為轎之樂,猶勝八台(八人抬之大轎)。」而友來也奉行遺命,是謂一嗣雙祧,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


牛犬獸類也,知主之恩,況於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於人也。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則同,故曰無類。
第四崁:'''嗣續為女,繼絕為先''':。無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張固然也。如獨生子,則生身之父無歸宿,待子生孫,需先繼生父,為當務急,嗣女須書「張廖媽」以明由來,婿歸本姓,例不入張廖之祠,此繼絕為人道之始也。


(現代人因營養考量,不吃牛肉似乎不近人情,且現今台灣之牛肉多為進口牛肉,已非古時耕種之水牛也,故個人認為此處之牛,應以不食水牛為限!)
第五崁:'''制無苟且,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氣之兒,乃胎教攸關也。守制前有孕,須求束帶以資分別,帶以布束腰,布長與柩齊。


第三崁—'''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
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祠堂非祇祭祀,實乃教育子孫,使知遺訓,並知修譜,以明房派分佈情形,引發敦親睦族之心,紀念宗功祖德之偉,旨在育英而兼禮教。


古制養子為嗣,但未聞有養孫?
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遷籍外出,姓張姓廖聽其自便,然必須修譜,庶幾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譜之宗旨也,子孫分佈雖遠,序譜一查,天下猶一家焉。

廖三九郎收廖元子為養子但元子因族人諍訟之事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猶虛因此三九郎希望孫廖友來「得正祀位」,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三九郎妻)的認同:「子孫孝順,母祖慈愛,竹為轎之樂,猶勝八台(八人抬之大轎)。」而友來也奉行遺命。

是謂一嗣雙祧,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

第四崁—'''嗣續為女,繼絕為先''':

無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張固然也。

如獨生子,則生身之父無歸宿,待子生孫,需先繼生父,為當務急。

嗣女須書「張廖媽」以明由來,婿歸本姓,例不入張廖之祠。此繼絕為人道之始也!

第五崁—'''制無苟且,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氣之兒,乃胎教攸關也。守制前有孕,須求束帶以資分別,帶以布束腰,布長與柩齊。

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

祠堂非祇祭祀,實乃教育子孫,使知遺訓,並知修譜,以明房派分佈情形,引發敦親睦族之心,紀念宗功祖德之偉,旨在育英而兼禮教。

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遷籍外出,姓張姓廖聽其自便,然必須修譜,庶幾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譜之宗旨也,子孫分佈雖遠,序譜一查,天下猶一家焉。


== 詔安官陂 ==
== 詔安官陂 ==
張廖姓的祖籍地福建省漳州府詔安官陂鎮,依 1995 年統計人口 3 4 ,97% 張廖姓後代 (目前全改為張姓),官陂張廖姓宗祠是禋成堂,由第十四世廖盈瑞發起建造,民國十一年(1922 年)重修,禋成堂祖祠的龕位在[[文化大革命|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破壞,民國七十七年(1988 年)十一月西螺鎮廖源郎、廖萬權二位宗親赴大陸祖地尋根祭祖時發現「禋成堂」無神龕牌位,乃捐獻十萬元新臺幣,委請當地宗親重造神龕,以供祭祀之用。<ref name="張廖元子公族訊">{{Cite book | author = 廖元子公育英會 | title = 張廖元子公族訊 | location = 臺灣 | publisher = 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廖元子公育英會印 | date = 1995 | pages = 61 | language = 中文}}</ref>
依1995年統計人口,張廖姓福建詔安官陂3至4萬,佔97%。目前當地張廖姓後代全改為張姓<ref name="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官陂張廖姓宗祠是禋成堂{{coord|24|00|47.59|N|117|04|11.11|E|region:CN_type:landmark}},由第十四世廖盈瑞發起建造,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禋成堂祖祠的龕位在[[文化大革命|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破壞,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十一月台灣西螺鎮廖源郎、廖萬權二位宗親赴大陸祖地尋根祭祖時發現「禋成堂」無神龕牌位,乃捐獻十萬元新臺幣,委請當地宗親重造神龕,以供祭祀之用。<ref name="張廖元子公族訊">{{Cite book | author = 廖元子公育英會 | title = 張廖元子公族訊 | location = 臺灣 | publisher = 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廖元子公育英會印 | date = 1995 | pages = 61 | language = 中文}}</ref>


目前官陂鎮張廖姓後代目前全改為張姓,因此「活廖死張」之祖訓,只剩臺灣張廖姓氏一脈歷史傳承。<ref name="張廖元子公族訊"/>
目前官陂鎮張廖姓後代目前全改為張姓,因此「活廖死張」之祖訓,只剩臺灣張廖姓氏一脈歷史傳承。<ref name="張廖元子公族訊"/>
第42行: 第70行:
=== 張廖宗祠崇遠堂===
=== 張廖宗祠崇遠堂===
{{see also|張廖宗祠崇遠堂}}
{{see also|張廖宗祠崇遠堂}}
張廖家廟崇遠堂始建於清道光 28 年 (1848年) 西螺保 (現今西螺鎮) 下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移建位於現今西螺鎮福田-{里}-,為詔安客張廖家族渡臺開墾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之初,以凝聚宗親團結、懷念祖先德澤而所建宗祠,是詔安客家人在臺灣的重要精神與信仰中心。
張廖家廟崇遠堂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西螺保 (現今西螺鎮) 下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移建位於現今西螺鎮福田-{里}-,為詔安客張廖家族渡臺開墾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之初,以凝聚宗親團結、懷念祖先德澤而所建宗祠,是詔安客家人在臺灣的重要精神與信仰中心。


=== 清武家廟垂裕堂 ===
=== 清武家廟垂裕堂 ===
第49行: 第77行:
[[File:大魚池烈美堂.jpg|thumb|350px|張廖大魚池烈美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逢甲烈美街上。]]
[[File:大魚池烈美堂.jpg|thumb|350px|張廖大魚池烈美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逢甲烈美街上。]]
[[File:張廖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鎬公.JPG|thumb|250px|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鎬公。]]
[[File:張廖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鎬公.JPG|thumb|250px|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鎬公。]]
[[File:張廖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金興公.JPG|thumb|250px|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金興公。]]
[[File:張廖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金興公.JPG|thumb|250px|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𨯵公。]]

廖朝孔從[[雲林]]二崙帶來的墾戶大多落腳在西屯地區港尾仔(永興庄)一帶,[[清武家廟垂裕堂]]原先是[[廖朝孔]]<ref name="#1"/>後裔所居住的[[三合院]]祖厝子孫繁衍越來越多,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由十九世裔孫廖大妹倡議興建家祠來奉祀廖朝孔及歷代祖先,並且已十八世祖廖克成擔任建祠總指揮策劃興建完成,並設立祭祀公業<ref>{{Cite news|url=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317/818067/|title=全台姓廖都同祖先?知識文讓人跪著推 {{!}} 即時新聞 {{!}} 20160317 {{!}} 蘋果日報|newspaper=蘋果日報|accessdate=2017-01-05|language=zh-TW|archive-date=2017-07-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26141024/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317/818067|dead-url=no}}</ref>


廖朝孔從[[雲林]]二崙帶來的墾戶大多落腳在西屯地區港尾仔(永興庄)一帶,[[清武家廟垂裕堂]]原先是[[廖朝孔]]<ref>[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港尾張廖氏]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1054520/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date=2013-09-21 }}</ref>後裔所居住的[[三合院]]祖厝,,子孫繁衍越來越多,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由十九世裔孫廖大妹倡議興建家祠來奉祀廖朝孔及歷代祖先,並且已十八世祖廖克成擔任建祠總指揮策劃興建完成,並設立祭祀公業<ref>{{Cite news|url=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317/818067/|title=全台姓廖都同祖先?知識文讓人跪著推 {{!}} 即時新聞 {{!}} 20160317 {{!}} 蘋果日報|newspaper=蘋果日報|accessdate=2017-01-05|language=zh-TW}}</ref>
=== 人口 ===
=== 人口 ===
張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全國以[[雲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為第五大姓,集中於[[西屯區]]居多,張廖姓人口數為 20 萬人,已多於祖籍地官陂鎮張廖姓後代<ref name = "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Cite book | author = 李佳穎| title = 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location = 臺灣 | publisher = 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碩 士論文 | date = 2006| language = 中文}}</ref><ref>{{Cite web|url=http://www.hakkatv.org.tw/news/146068|title=台中張廖六世祖冥誕 宗親三獻禮祭拜|accessdate=2017-01-05|last=客家電視台|work=客家電視台}}</ref>
張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全國以[[雲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為第五大姓,集中於[[西屯區]]居多,渡臺開墾衍生後代二十萬人,人口已多於祖籍地官陂鎮張廖姓後代<ref name = "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Cite book | author = 李佳穎| title = 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location = 臺灣 | publisher = 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碩 士論文 | date = 2006| language = 中文}}</ref><ref>{{Cite web|url=http://www.hakkatv.org.tw/news/146068|title=台中張廖六世祖冥誕 宗親三獻禮祭拜|accessdate=2017-01-05|last=客家電視台|work=客家電視台|archive-date=2021-05-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17035523/http://www.hakkatv.org.tw/news/146068|dead-url=no}}</ref>

=== 地理分布 ===
=== 地理分布 ===
*[[雲林縣]][[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
*[[雲林縣]][[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
*[[彰化縣]][[溪州鄉]]
*[[彰化縣]][[溪州鄉]]
*[[臺中市]][[西屯區]]、[[大雅區]]、[[豐原區]]、[[清水區 (臺中市)|清水區]]
*[[臺中市]][[西屯區]]、[[大雅區]]、[[豐原區]]、[[清水區 (臺中市)|清水區]]
*[[南投縣]][[南投市]]<ref name="雲林時光"/><ref>[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港尾張廖氏]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1054520/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date=2013-09-21 }}</ref>
*[[南投縣]][[南投市]]<ref name="雲林時光"/><ref name="#1"/>
*[[新北市]][[土城區]]、[[板橋區 (台灣)|板橋區]]、[[新店區]]安坑
*[[新北市]][[土城區]]、[[板橋區 (台灣)|板橋區]]、[[新店區]]安坑
*[[桃園市]][[大溪區]]、[[楊梅區]]
*[[桃園市]][[大溪區]]、[[楊梅區]]
*[[嘉義縣]][[竹崎鄉]]
*[[嘉義縣]][[竹崎鄉]]
*[[宜蘭縣]][[羅東鎮 (臺灣)|羅東鎮]]、[[五結鄉]](二結村、四結村)
*[[宜蘭縣]][[羅東鎮 (臺灣)|羅東鎮]]、[[五結鄉]](二結村、四結村)
*[[苗栗縣]][[苗栗市]]、[[頭份市]]、[[铜锣乡 (台湾)|銅鑼鄉]]、[[三湾乡 (台湾)|三灣鄉]]、[[南庄鄉]]


《官陂張廖族譜序》(十五世裔孫耀箕有南拜撰)文中記述:先祖自[[康熙]]、[[雍正]]陸續渡台,最初都散居在西螺、二崙、崙背、三條圳、台中西屯、南投、豐原、西員寶、大溪街、板橋、新店、羅東、四結、宜蘭等地謀業營生。
《官陂張廖族譜序》(十五世裔孫耀箕有南拜撰)文中記述:先祖自[[康熙]]、[[雍正]]陸續渡台,最初都散居在西螺、二崙、崙背、三條圳、台中西屯、南投、豐原、西員寶、大溪街、板橋、新店、羅東、四結、宜蘭等地謀業營生。


=== 語言 ===
=== 語言 ===
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原本說[[詔安客語]],現屬於「[[福佬客]]
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原本說[[詔安客語]],稱之[[詔安客]]。詔安客渡臺開墾主要分布在雲林縣的[[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等三個鄉鎮,約有五萬人,還能流利講詔安客語的,只有崙背、二崙地區約只剩八千人,其次是臺中市西屯區,其他地區零星分布人數很少


在台灣的張廖家族的聚落,大部分長久以來與[[台灣閩南人]]生活在一起,遂同化成只操[[臺語]]的[[福佬客]]。
[[詔安客]]渡臺開墾後代約二十萬人,詔安客主要分布在雲林縣的[[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等三個鄉鎮,約有五萬人,還能流利講詔安客語的,只有崙背、二崙地區約只剩八千人,其次是臺中市西屯區,其他地區零星分布人數很少。


但是在[[苗栗縣]]客家鄉鎮的張廖族人,仍是會講客家話的客家人,仍保持悠久的客家文化。
張廖家族的聚落,長久以來與[[福佬人]]生活在一起,逐漸被同化而失去了「詔安客」的文化與語言,平時都用[[台灣閩南語]]溝通,有的人也不知自己是客家人,是為「福佬客」。


=== 姓氏 ===
=== 姓氏 ===
張廖姓之「生存姓廖」「逝世姓張」祖訓,在歷史因素之下,在姓氏上亦有些許變化,如
張廖姓之「生存姓廖」「逝世姓張」祖訓,在歷史因素之下,在姓氏上亦有些許變化,如
*祖籍地官陂鎮張廖姓後代在民國時期全改為張姓,有些族人隨國民政府來臺,如上將張貞將軍及少將張萬森將軍<ref name="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官陂鎮張廖姓後代在民國時期全改為張姓,有些族人隨國民政府來臺,如上將張貞將軍及少將張萬森將軍<ref name="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渡臺開墾的張廖姓後代,絕大多數依祖訓第一條「生廖死張」傳承生時廖氏,死後張氏,另有一脈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在首次實施戶口調查之時,登記為「張廖」姓,如[[張廖萬堅]]、[[張廖乃綸]]均是其後代,亦有因其他因素 (如財產爭議) 改冠姓張,但極其少數<ref name="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渡臺開墾的張廖姓後代,絕大多數依祖訓第一條「生廖死張」傳承生時廖氏,死後張氏,另有一脈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在首次實施戶口調查之時,登記為「張廖」姓,如[[張廖萬堅]]、[[張廖乃綸]]均是其後代,亦有因其他因素如財產爭議改冠姓張,但極其少數<ref name="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依其張廖祖訓第七條「遷籍修譜,天下一家」,不論廖氏、張氏、或張廖氏,均屬同一血脈。
依其張廖祖訓第七條「遷籍修譜,天下一家」,不論廖氏、張氏、或張廖氏,均屬同一血脈。

== 溯源 ==
張廖姓的結合來自清河張氏及武威廖氏,故張廖姓堂號以兩姓郡望各取一字,合為清武堂。

清河張氏始祖張天正,妻林蔡氏,三子為張愿仔。始祖三九郎廖公,妻邱氏。清武合族(張廖氏)一世祖廖元子公廖大娘。


== 參見 ==
== 參見 ==
*[[張達京]]
*[[張達京]]
*[[港尾里 (臺中市)|港尾里]]
*[[廖朝孔]]
*[[港尾里]]
*[[西螺七嵌]]
*[[清武家廟]]
*[[張廖家廟]]
*[[張廖家廟]]
*[[張廖宗祠崇遠堂]]
*[[溪口樓]]
*[[溪口樓]]
*[[福佬客]]
*[[在田樓]]
*[[張伯紀]]
*[[張伯紀]]


第105行: 第127行:
*-{ 郭應哲,廖君達, 陳文雅}-,中部地區客家武藝文化田野調查研究計畫
*-{ 郭應哲,廖君達, 陳文雅}-,中部地區客家武藝文化田野調查研究計畫
*-{ 陳翼漢}-,西螺七崁:西螺、二崙、崙背地區武術發展與衍變,(2010年),斗六市:雲林縣文化處。
*-{ 陳翼漢}-,西螺七崁:西螺、二崙、崙背地區武術發展與衍變,(2010年),斗六市:雲林縣文化處。
* 张正田、翁汀辉、徐唯泰,《福建漳州张廖家族移民台湾研究:以台湾苗栗铜锣湾张姓为中心》,《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05,第50-55页。
* 陳運棟,《三灣墾戶張肇基考》,《史聯雜誌》,第13期,1988年12月。
* 陳運棟,《三灣墾戶張肇基》,《苗栗文獻》,2003.06,頁21-31。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第110行: 第135行: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19033946/http://www.ttvs.cy.edu.tw/kcc/9310si/ca1.htm 郭長成老師的作品集-張廖家祠-崇遠堂]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19033946/http://www.ttvs.cy.edu.tw/kcc/9310si/ca1.htm 郭長成老師的作品集-張廖家祠-崇遠堂]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7204409/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274&ctNode=1117&mp=102 西螺七崁的由來]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7204409/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274&ctNode=1117&mp=102 西螺七崁的由來]
*[http://www.lhps.ylc.edu.tw/country-material/Erthlen/tea4.htm 雲林二崙鄉土傳奇]
*[http://www.lhps.ylc.edu.tw/country-material/Erthlen/tea4.htm 雲林二崙鄉土傳奇] {{Wayback|url=http://www.lhps.ylc.edu.tw/country-material/Erthlen/tea4.htm |date=20190520232224 }}
*[http://tw.news.yahoo.com/%E4%BE%86%E5%8F%B0%E7%A5%96%E5%86%A5%E8%AA%95-%E5%BC%B5%E5%BB%96%E5%AE%B6%E6%97%8F%E7%A5%AD%E5%85%B8%E9%9A%86%E9%87%8D-175411283.html 來台祖冥誕 張廖家族祭典隆重], [[客家電視台]]
*[http://tw.news.yahoo.com/%E4%BE%86%E5%8F%B0%E7%A5%96%E5%86%A5%E8%AA%95-%E5%BC%B5%E5%BB%96%E5%AE%B6%E6%97%8F%E7%A5%AD%E5%85%B8%E9%9A%86%E9%87%8D-175411283.html 來台祖冥誕 張廖家族祭典隆重] {{Wayback|url=http://tw.news.yahoo.com/%E4%BE%86%E5%8F%B0%E7%A5%96%E5%86%A5%E8%AA%95-%E5%BC%B5%E5%BB%96%E5%AE%B6%E6%97%8F%E7%A5%AD%E5%85%B8%E9%9A%86%E9%87%8D-175411283.html |date=20201202112342 }}, [[客家電視台]]
*[http://ethesys.yuntech.edu.tw/pdf/etd-0822105-012048.pdf 家廟祭祀行為與建築空間關係初探——以臺中市家廟為例]{{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http://ethesys.yuntech.edu.tw/pdf/etd-0822105-012048.pdf 家廟祭祀行為與建築空間關係初探——以臺中市家廟為例]{{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http://ethesys.yuntech.edu.tw/pdf/etd-0723108-025530.pdf 西螺七欠發展之研究]{{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http://ethesys.yuntech.edu.tw/pdf/etd-0723108-025530.pdf 西螺七欠發展之研究]{{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第119行: 第144行: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1054520/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港尾廖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21054520/http://www.laiho.org.tw/docs/2003THAh04.pdf 港尾廖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refend}}
{{refend}}

{{臺灣本土望族}}


[[Category:雙姓合一|張廖]]
[[Category:雙姓合一|張廖]]
[[Category:張廖姓|*]]
[[Category:張廖姓]]
[[Category:客家裔臺灣人|*]]
[[Category:客家裔臺灣人]]
[[Category:雲林縣文化]]
[[Category:雲林縣文化]]

2024年9月23日 (一) 18:05的最新版本

張廖姓,又稱雙廖(相對於「單廖」只是單純廖姓)、廖皮張骨活廖死張,是詔安客家人一支使用雙姓(並非複姓)的家族,主要分布在福建詔安、台灣雲林縣[1]臺中市[2]。此家族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3]。依明朝(14世紀)訂下的祖訓,此家族成員生時姓廖,但死後在墓碑上記為張姓,回歸張氏祖先。目前在福建詔安的成員大多改姓張,在台灣有部份成員保持此傳統,也有一些登記為張廖姓。

張廖家廟位於臺中市西屯區逢甲西安街內

張廖源流

[编辑]

張廖姓的結合來自清河張氏及武威廖氏,故張廖姓堂號以兩姓郡望各取一字,合為清武堂。

清河張氏始祖張天正,妻林蔡氏,三子為張愿仔。武威廖氏始祖三九郎廖公,妻邱氏,獨女廖大娘。

清武合族(張廖氏)一世祖廖元子公 (張愿仔),妻廖大娘。

元順帝年間,福建省漳州府雲霄縣西林和尚塘人張愿仔因白蓮教之亂,逃難到詔安縣二都官陂坪寨,居住於廖三九郎公的莊園。廖三九郎公(廖化)是二都官陂的富有人家,常年以白米三百石貢獻朝廷,封為員外郎,賜九品銜,人家稱呼他為「三九郎」。

廖三九郎公有一個獨生女,名叫廖大娘,品貌端庄,敏慧賢淑,精通詩書,事親至孝 。因廖三九郎公膝下無子,因此將張愿仔招為女婿兼養子,張愿仔自此改名「廖元子」。廖三九郎把廖元子看做親生的兒子,把所有的產業交給他去處理。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48歲,獨生子廖友來出生。在友來還未成年時,廖姓族人有親戚觸犯國法而逃獄,以當時的社會律法,往往會連累廖氏全族,廖元子挺身而出和官方申辯;由於官司拖延多年後才結案,廖元子於在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臨終前,他囑咐獨生子廖友來,說:「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而恩惠,應該要捨命去報答,可是現在未能如願;你一定要代替我報答。記得子孫在生的時候要姓廖,以光耀母族,死後應該姓張,以記得不忘本姓,生死不忘,張廖兩全。」

廖友來謹承父志,以張承廖,並立誓說:「凡是我的後代子孫,在生時姓廖,死後寫著姓張,不可違背祖命,以報答廖族的恩德。」 他並告訴四個兒子說:「我們本來姓張,在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以後每年應該回去祭祖掃墓,以盡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張或姓廖就隨個人的意願。而廖家的公媽更不可忘記。」

七崁祖訓

[编辑]

「張廖」氏一族有七條祖訓,於永曆十五年(1661年)興建祖祠周圍大樓時,於其大門門崁設七崁,用意是要子孫時時刻刻銘記祖先留有七條祖訓;亦有一意為 西螺七崁的「七崁」,就是源於這七條祖訓,「崁」原為「欠」,意指子孫欠祖先恩澤,必須追宗祭祖,時時感念祖先恩澤 。但不管原意為何,都是在告訴子孫要記住源本為何,從此子孫稱這七條祖訓為七嵌箴規。

第一崁—生廖死張,故曰張廖

「生存姓廖」,戶籍、兵籍、財產、名號、生辰、結婚屬之,「逝世姓張」,神主、墓誌、祭祀、神鬼屬之。

第二崁—不食牛犬,知恩無類

牛犬獸類也,知主之恩,況於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於人也。獸類知恩,人獸雖異,而靈性知恩則同,故曰無類。

(現代人因營養考量,不吃牛肉似乎不近人情,且現今台灣之牛肉多為進口牛肉,已非古時耕種之水牛也,故個人認為此處之牛,應以不食水牛為限!)

第三崁—得正祀位,猶勝籃轎八臺

古制養子為嗣,但未聞有養孫?

廖三九郎收廖元子為養子,但元子因族人諍訟之事,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猶虛,因此三九郎希望孫廖友來「得正祀位」,而此事獲得邱高太祖妣(三九郎妻)的認同:「子孫孝順,母祖慈愛,竹籃為轎之樂,猶勝八台(八人抬之大轎)。」而友來也奉行遺命。

是謂一嗣雙祧,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

第四崁—嗣續為女,繼絕為先

無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張固然也。

如獨生子,則生身之父無歸宿,待子生孫,需先繼生父,為當務急。

嗣女須書「張廖媽」以明由來,婿歸本姓,例不入張廖之祠。此繼絕為人道之始也!

第五崁—制無苟且,恐生戾氣

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氣之兒,乃胎教攸關也。守制前有孕,須求束帶以資分別,帶以布束腰,布長與柩齊。

第六崁—堂教修譜,敦親睦族

祠堂非祇關祭祀,實乃教育子孫,使知遺訓,並知修譜,以明房派分佈情形,引發敦親睦族之心,紀念宗功祖德之偉,旨在育英而兼禮教。

第七崁—遷籍修譜,天下一家

遷籍外出,姓張姓廖聽其自便,然必須修譜,庶幾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譜之宗旨也,子孫分佈雖遠,序譜一查,天下猶一家焉。

詔安官陂

[编辑]

依1995年統計人口,張廖姓在福建詔安官陂為3至4萬,佔97%。目前當地張廖姓後代全改為張姓[4],官陂張廖姓宗祠是禋成堂24°00′47.59″N 117°04′11.11″E / 24.0132194°N 117.0697528°E / 24.0132194; 117.0697528,由第十四世廖盈瑞發起建造,民國十一年(1922年)重修,禋成堂祖祠的龕位在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到破壞,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十一月台灣西螺鎮廖源郎、廖萬權二位宗親赴大陸祖地尋根祭祖時發現「禋成堂」無神龕牌位,乃捐獻十萬元新臺幣,委請當地宗親重造神龕,以供祭祀之用。[5]

目前官陂鎮張廖姓後代目前全改為張姓,因此「活廖死張」之祖訓,只剩臺灣張廖姓氏一脈歷史傳承。[5]

渡臺開墾

[编辑]

張廖姓渡臺開墾最早有文獻記錄可以追溯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廖朝孔當時24歲率同二弟朝間、四弟朝路堂兄弟朝近、朝廳一行五人,冒海禁令出海渡臺,此時已有宗親廖必達等人在港尾、田心仔地區開墾,遂落腳於雲林縣二崙鄉開基[6],而後續張廖姓族人於清康熙年間 (康熙四十年-六一年) 先後入墾二崙、田尾、港尾等三聚落[7]

張廖宗祠崇遠堂

[编辑]

張廖家廟崇遠堂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西螺保 (現今西螺鎮) 下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移建位於現今西螺鎮福田里,為詔安客張廖家族渡臺開墾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之初,以凝聚宗親團結、懷念祖先德澤而所建宗祠,是詔安客家人在臺灣的重要精神與信仰中心。

清武家廟垂裕堂

[编辑]
清武家廟垂裕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港尾里永興庄內(中清交流道旁)。
張廖大魚池烈美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逢甲烈美街上。
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鎬公。
日旺公派-十三世祖廷𨯵公。

廖朝孔從雲林二崙帶來的墾戶大多落腳在西屯地區港尾仔(永興庄)一帶,清武家廟垂裕堂原先是廖朝孔[2],後裔所居住的三合院祖厝,子孫繁衍越來越多,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由十九世裔孫廖大妹倡議興建家祠來奉祀廖朝孔及歷代祖先,並且已十八世祖廖克成擔任建祠總指揮策劃興建完成,並設立祭祀公業[8]

人口

[编辑]

張廖姓為臺灣第十八大姓,全國以雲林最多,台中次之,在台中市為第五大姓,集中於西屯區居多,渡臺開墾衍生後代約二十萬人,人口已多於祖籍地官陂鎮張廖姓後代[4][9]

地理分布

[编辑]

《官陂張廖族譜序》(十五世裔孫耀箕有南拜撰)文中記述:先祖自康熙雍正陸續渡台,最初都散居在西螺、二崙、崙背、三條圳、台中西屯、南投、豐原、西員寶、大溪街、板橋、新店、羅東、四結、宜蘭等地謀業營生。

語言

[编辑]

張廖家族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人,原本說詔安客語,稱之詔安客。詔安客渡臺開墾主要分布在雲林縣的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等三個鄉鎮,約有五萬人,還能流利講詔安客語的,只有崙背、二崙地區約只剩八千人,其次是臺中市西屯區,其他地區零星分布人數很少。

在台灣的張廖家族的聚落,大部分長久以來與台灣閩南人生活在一起,遂同化成只操臺語福佬客

但是在苗栗縣客家鄉鎮的張廖族人,仍是會講客家話的客家人,仍保持悠久的客家文化。

姓氏

[编辑]

張廖姓之「生存姓廖」「逝世姓張」祖訓,在歷史因素之下,在姓氏上亦有些許變化,如

  • 官陂鎮張廖姓後代在民國時期全改為張姓,有些族人隨國民政府來臺,如上將張貞將軍及少將張萬森將軍[4]
  • 渡臺開墾的張廖姓後代,絕大多數依祖訓第一條「生廖死張」傳承生時廖氏,死後張氏,另有一脈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在首次實施戶口調查之時,登記為「張廖」姓,如張廖萬堅張廖乃綸均是其後代,亦有因其他因素(如財產爭議)改冠姓張,但極其少數[4]

依其張廖祖訓第七條「遷籍修譜,天下一家」,不論廖氏、張氏、或張廖氏,均屬同一血脈。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雲林時光. [201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9). 
  2. ^ 2.0 2.1 2.2 港尾張廖氏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1.
  3. ^ ryo. 西螺崇遠堂(張廖家廟). 臺灣文化部. 2000-04-27 [201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中文). 張廖氏,或稱雙廖氏,但非複姓,而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 
  4. ^ 4.0 4.1 4.2 4.3 李佳穎. 西螺地區「張廖」宗族特色與在地歷史發展. 臺灣: 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碩 士論文. 2006 (中文). 
  5. ^ 5.0 5.1 廖元子公育英會. 張廖元子公族訊. 臺灣: 雲林縣元子公張廖姓宗親會廖元子公育英會印. 1995: 61 (中文). 
  6. ^ 廖丑. 臺灣與西螺七嵌開拓史. 臺灣: 台北前衛. 1994: 244 (中文). 
  7. ^ 李雪溱. 西螺七欠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 臺灣: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008 (中文). 
  8. ^ 全台姓廖都同祖先?知識文讓人跪著推 | 即時新聞 | 20160317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中文(臺灣)). 
  9. ^ 客家電視台. 台中張廖六世祖冥誕 宗親三獻禮祭拜. 客家電視台. [201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 廖丑,西螺七嵌開拓史,(1998年),台北:前衛。
  • 程世寶,拳道-台灣武術,(2006年),雲林縣 台灣武術GungFu文化協會網站 ,取自[1]
  • 郭應哲,廖君達, 陳文雅,中部地區客家武藝文化田野調查研究計畫
  • 陳翼漢,西螺七崁:西螺、二崙、崙背地區武術發展與衍變,(2010年),斗六市:雲林縣文化處。
  • 张正田、翁汀辉、徐唯泰,《福建漳州张廖家族移民台湾研究:以台湾苗栗铜锣湾张姓为中心》,《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05,第50-55页。
  • 陳運棟,《三灣墾戶張肇基考》,《史聯雜誌》,第13期,1988年12月。
  • 陳運棟,《三灣墾戶張肇基》,《苗栗文獻》,2003.06,頁21-31。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