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修订间差异

坐标25°04′48″N 121°31′29″E / 25.080112°N 121.524627°E / 25.080112; 121.52462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7个用户的1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oord|25.080112|121.524627|display=title}}
{{coord|25.080112|121.524627|display=title}}
{{ infobox artwork
{{infobox artwork
| image_file =顏水龍水牛圖.jpg
| image_file =
| painting_alignment =
| painting_alignment =
| image_size = 250px
| image_size = 250px
第12行: 第12行:
}}
}}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俗稱「水牛圖」,是位於[[臺灣]][[中山區 (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公園的[[鑲嵌畫|馬賽克壁畫]]由[[顏水龍]]在1969年創作,行經[[中山北路 (臺北市)|中山北路]]、[[捷運淡水線]]的旅客皆可見到。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俗稱「水牛圖」,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 (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公園的[[鑲嵌畫|馬賽克壁畫]],1969年由[[顏水龍]]創作,行經[[中山北路 (臺北市)|中山北路]]、[[捷運淡水線]]的旅客皆可見到。


==緣由==
==緣由==
[[林衡道]]回憶1924年時,坐[[淡水線 (臺鐵)|淡水線]]列車往[[淡水區|淡水]]方向,[[大正街車站]]後就能到一片田園,田中有水牛,緊接著就是[[劍潭]][[臺灣神宮]]隱現在綠樹間<ref name="黃寶萍"/>。
[[林衡道]]回憶,1924年時,坐[[淡水線 (臺鐵)|淡水線]]列車往[[淡水區|淡水]]方向,[[大正街車站]]後就能到一片田園,田中有[[水牛]],緊接著就是[[臺灣神宮]]隱現在綠樹間<ref name="黃寶萍"/>。


至[[高玉樹]]任[[臺北市市長]]任內,正逢[[台灣奇蹟|臺灣大幅邁向工業社會之際]],當時中山北路的劍潭一帶為[[蔣中正]]總統每日上下班必經之路,於是高市長便下令美化道路景觀,藉由[[楊三郎 (畫家)|楊三郎]]推薦,邀請顏水龍在劍潭公園擋土牆上作馬賽克壁畫<ref name="陳盈珊1"/>。
至[[高玉樹]]任[[臺北市市長]]任內,正逢[[台灣奇蹟|臺灣大幅邁向工業社會之際]],當時中山北路的劍潭一帶為[[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每日上下班必經之路,於是高玉樹便下令美化道路景觀,藉由[[楊三郎 (畫家)|楊三郎]]推薦,邀請顏水龍在劍潭公園[[擋土牆]]上作馬賽克壁畫<ref name="陳盈珊1"/>。


==設計==
==設計==
顏水龍計畫以現代藝術手法表現傳統農業生活,同時呈現對過去的鄉愁與現代化的憧憬<ref name="陳盈珊1"/>。壁畫內容包括牧牛、犁田、收割、牛車運貨等,以優閒低頭吃草的牛隻、賣力彎腰收割的農民、三合院前打穀的農婦、滿載而歸的牛車等顯現早期台灣農村景致及風情<ref name="邱淑宜"/>。為了配合經過劍潭公園的車行速度,以平行線的構圖方式展現,羊群、牛群、田埂採水平的方式設計,過了耕耘區、風鼓車、稻浪才開始收攏,深度上的安排,以色彩明暗調達到吸引過往車輛、行人目光的目的<ref name="陳盈珊1"/>。
顏水龍計畫以[[現代藝術]]手法表現傳統農業生活,同時呈現對過去的鄉愁與[[現代化]]的憧憬<ref name="陳盈珊1"/>。壁畫內容包括牧牛、犁田、收割、牛車運貨等,以優閒低頭吃草的牛隻、賣力彎腰收割的農民、[[三合院]]前打穀的農婦、滿載而歸的牛車等顯現早期台灣農村景致及風情<ref name="邱淑宜"/>。為了配合經過劍潭公園的車行速度,以平行線的構圖方式展現,羊群、牛群、田埂採水平的方式設計,過了耕耘區、風鼓車、稻浪才開始收攏,深度上的安排,以色彩明暗達到吸引過往車輛、行人目光的目的<ref name="陳盈珊1"/>。


當年參與水牛圖現場施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教授江韶瀅回憶,壁畫是用北投、鶯歌等地土產的水缸、碗盤剪成,石灰粉加洋菜粉作接合<ref name="石文南"/>。顏水龍以五個月完成這個高4公尺、長100公尺的壁畫,1969年[[雙十節]]揭幕<ref name="邱淑宜"/>。曾和顏水龍同事的藝術家朱守谷表示,顏水龍靠此作報酬得以前往[[法國]]深造,對其藝術生涯影響深遠<ref name="石文南"/>。
當年參與水牛圖現場施[[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教授江韶瀅回憶,壁畫是用北投、鶯歌等地土產的水缸、碗盤剪成,[[石灰]]粉加[[洋菜]]粉作接合<ref name="石文南"/>。顏水龍以五個月完成這個高4公尺、長100公尺的壁畫,1969年[[雙十節]]揭幕<ref name="邱淑宜"/>。曾和顏水龍同事的資深廣告人朱守谷表示,顏水龍靠此作報酬得以前往[[法國]]深造,對其藝術生涯影響深遠<ref name="石文南"/>。

當時揭幕頗受注目,小學舉辦郊遊還特地來此觀賞<ref name="邱淑宜"/>。顏水龍後來對記者[[宋晶宜]]說,他的畫不要掛在有錢人的家裡,而是要放在大家都看得見的地方<ref name="宋晶宜"/>。


當時揭幕頗受注目,小學舉辦[[郊遊]]還特地來此觀賞<ref name="邱淑宜"/>。1983年,顏水龍對《[[民生報]]》記者[[宋晶宜]]說,他的畫不要掛在有錢人的家裡,而是要放在大家都看得見的地方<ref name="宋晶宜"/>。
[[File:劍潭公園一景.jpg|thumb|劍潭公園一景]]
==保護==
==保護==
2000年時,市民向臺北市文化局陳情這幅俗稱「水牛圖」的壁畫,磁磚剝落,也有明顯裂痕。於是該年11月3日,文化局邀集陳情市民、市府相關單位以及公共藝術專家曲德義、江韶瀅、王秀杞等共同會勘。曲德義檢查後,證明確實有部分磁磚畫作呈現空心狀態,擋土牆上的榕樹氣根持續向壁體滲入。經過討論,文化局決定近日決定緊急修復。<ref name="陳盈珊2"/>
2000年時,市民向[[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陳情]],這幅俗稱「水牛圖」的壁畫,磁磚剝落,也有明顯裂痕。該年11月3日,文化局邀集陳情市民、[[臺北]]相關單位以及公共藝術專家曲德義、江韶瀅、[[王秀杞]]等共同會勘。曲德義檢查後,證明確實有部分畫作呈現空心狀態,擋土牆上的[[榕樹]][[氣根]]持續向壁體滲入。經過討論,文化局表示,近日緊急修復。<ref name="陳盈珊2"/>


2003年,顏水龍百年冥誕,文化局決定斥資三百餘萬元進行修復<ref name="陳盈珊3"/>。2004年2月24日,舉行修復開工儀式,計畫周圍仿稻田植栽,使自然地景與壁畫相融,也配合夜間照明<ref name="石文南"/>。此次也降低灌木高度,以讓行經中山北路和淡水線捷運的乘客可一覽無遺<ref name="陳盈珊1"/>。
2003年,顏水龍百年冥誕,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決定斥資[[新臺幣]]三百餘萬元進行修復<ref name="陳盈珊3"/>。2004年2月24日,文化局舉行修復開工儀式,計畫周圍仿稻田植栽,使自然地景與壁畫相融,也配合夜間照明<ref name="石文南"/>。此次也降低灌木高度,以讓行經中山北路和捷運淡水線的乘客可一覽無遺<ref name="陳盈珊1"/>。


2004年6月5日,顏水龍一百零一歲冥誕之日,舉行完工點燈儀式,由台北市長[[馬英九]]、前市長高玉樹、顏水龍女兒顏美里、前文建會主委[[陳奇祿]][[林澄枝]]、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等人參加<ref name="陳盈珊1"/>。
2004年6月5日,顏水龍一百零一歲冥誕之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行完工點燈儀式,由市長[[馬英九]]、前市長[[高玉樹]]、顏水龍女兒顏美里、前[[行政院設委員]][[陳奇祿]][[林澄枝]]、文化局長[[廖咸浩]]等人參加<ref name="陳盈珊1"/>。


== 參考 ==
== 參考 ==
第53行: 第53行:
[[Category:臺灣藝術作品]]
[[Category:臺灣藝術作品]]
[[Category:壁畫作品]]
[[Category:壁畫作品]]
[[Category:1969年作品]]
[[Category:劍潭]]
[[Category:劍潭]]
[[Category:台北市旅遊景點]]
[[Category:台北市旅遊景點]]
[[Category:1969年作品]]
[[Category:1969年台灣建立]]

2024年9月26日 (四) 02:00的最新版本

25°04′48″N 121°31′29″E / 25.080112°N 121.524627°E / 25.080112; 121.524627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
藝術家顏水龍
年份1969年
收藏地 臺灣台北市中山區劍潭公園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俗稱「水牛圖」,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公園的馬賽克壁畫,1969年由顏水龍創作,行經中山北路捷運淡水線的旅客皆可見到。

緣由

[编辑]

林衡道回憶,1924年時,坐淡水線列車往淡水方向,過大正街車站後就能望到一片田園,田中有水牛,緊接著就是臺灣神宮隱現在綠樹間[1]

高玉樹臺北市市長任內,正逢臺灣大幅邁向工業社會之際,當時中山北路的劍潭一帶為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每日上下班必經之路,於是高玉樹便下令美化道路景觀,藉由楊三郎推薦,邀請顏水龍在劍潭公園擋土牆上作馬賽克壁畫[2]

設計

[编辑]

顏水龍計畫以現代藝術手法表現傳統農業生活,同時呈現對過去的鄉愁與現代化的憧憬[2]。壁畫內容包括牧牛、犁田、收割、牛車運貨等,以優閒低頭吃草的牛隻、賣力彎腰收割的農民、三合院前打穀的農婦、滿載而歸的牛車等顯現早期台灣農村景致及風情[3]。為了配合經過劍潭公園的車行速度,以平行線的構圖方式展現,羊群、牛群、田埂採水平的方式設計,過了耕耘區、風鼓車、稻浪才開始收攏,作深度上的安排,以色彩明暗達到吸引過往車輛、行人目光的目的[2]

當年參與水牛圖現場施作的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教授江韶瀅回憶,壁畫是用北投、鶯歌等地土產的水缸、碗盤剪成,石灰粉加洋菜粉作接合[4]。顏水龍以五個月完成這個高4公尺、長100公尺的壁畫,1969年雙十節揭幕[3]。曾和顏水龍同事的資深廣告人朱守谷表示,顏水龍靠此作報酬得以前往法國深造,對其藝術生涯影響深遠[4]

當時揭幕頗受注目,小學舉辦郊遊還特地來此觀賞[3]。1983年,顏水龍對《民生報》記者宋晶宜說,他的畫不要掛在有錢人的家裡,而是要放在大家都看得見的地方[5]

劍潭公園一景

保護

[编辑]

2000年時,市民向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陳情,這幅俗稱「水牛圖」的壁畫,磁磚剝落,也有明顯裂痕。該年11月3日,文化局邀集陳情市民、臺北市政府相關單位以及公共藝術專家曲德義、江韶瀅、王秀杞等共同會勘。曲德義檢查後,證明確實有部分畫作呈現空心狀態,擋土牆上的榕樹氣根持續向壁體滲入。經過討論,文化局表示,近日緊急修復。[6]

2003年,顏水龍百年冥誕,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決定斥資新臺幣三百餘萬元進行修復[7]。2004年2月24日,文化局舉行修復開工儀式,計畫周圍仿稻田植栽,使自然地景與壁畫相融,也配合夜間照明[4]。此次也降低灌木高度,以讓行經中山北路和捷運淡水線的乘客可一覽無遺[2]

2004年6月5日,顏水龍一百零一歲冥誕之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舉行完工點燈儀式,由市長馬英九、前市長高玉樹、顏水龍女兒顏美里、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奇祿林澄枝、文化局局長廖咸浩等人參加[2]

參考

[编辑]
  1. ^ 黃寶萍. 林衡道 談今昔 憶悲歡. 《民生報》. 1988-07-16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陳盈珊. 劍潭公園水牛圖 水喔. 《中國時報》. 2004-06-06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邱淑宜. 劍潭公園鑲崁壁畫孤寂向車塵. 《聯合晚報》. 1994-04-24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石文南. 搶救水牛圖動工 堪稱光復後北市公共藝術代表名作 價值上千萬 預計六月整修完成. 《中國時報》. 2004-02-25 (中文(臺灣)). 
  5. ^ 宋晶宜. 顏水龍 用自己的孤獨為大家開發視覺的美 五十年回顧展 史博館舉行. 《民生報》. 1983-06-21 (中文(臺灣)). 
  6. ^ 陳盈珊. 文化局決搶修水牛圖 保存台灣前輩畫家顏水龍著名的馬賽克鑲嵌作品. 《中國時報》. 2000-11-04 (中文(臺灣)). 
  7. ^ 陳盈珊. 修復劍潭公園水牛圖 斥資三百萬. 《中國時報》. 2003-10-2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