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VA: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8个用户的2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newpage}} |
|||
{{Infobox award |
{{Infobox award |
||
| name = ifva |
| name = ifva |
||
第13行: | 第11行: | ||
}} |
}} |
||
''' |
'''ifva'''({{lang-en|ifva}})是一個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每年三月舉行頒獎禮,同時舉辦「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放映及展出入圍作品。比賽目前設有公開組、青少年組、動畫組、媒體藝術組、亞洲新力量組及VR特別獎。除VR特別獎外,各組別設入圍作品十名,並設金獎、銀獎及特別表揚。 |
||
ifva多年來培育了不少香港電影及錄像工作者,[[黃修平]]、[[麥曦茵]]、[[梁銘佳]]、[[黃進]]等都曾經贏過公開組金獎<ref>{{Cite web |url=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20227/s00005/1645900429919/ |title=ifva:與亂世共舞的本地短片 |accessdate=2022-12-10 |author=明報 |date=2022-02-27 |dead-url=no }}</ref>。[[賈樟柯]]於第二屆比賽以《小山回家》奪得金獎,因此遇上[[余力為]]和周強,開始長期合作。曾在ifva得獎的中國內地及台灣電影工作者還包括[[畢贛]]、魏書鈞、[[徐漢強]]、[[侯季然]]和[[沈可尚]]等。 |
|||
==起源及發展== |
==起源及發展== |
||
香港市政局於1992年創辦「香港獨立短片比賽」<ref>{{cite news|last1=Dykes|first1=John|title=A short cut to success|work=South China Morning Post|date=3 July 1992|page=21}}</ref>,香港藝術中心亦宣布舉辦獨立錄像比賽。兩年後,為了集中資源,香港藝術中心與香港市政局決定合辦,便於1995年舉行了第一屆 |
香港市政局於1992年創辦「香港獨立短片比賽」<ref>{{cite news|last1=Dykes|first1=John|title=A short cut to success|work=South China Morning Post|date=3 July 1992|page=21}}</ref>,香港藝術中心亦宣布舉辦獨立錄像比賽。兩年後,為了集中資源,香港藝術中心與香港市政局決定合辦,便於1995年舉行了第一屆ifva比賽<ref>{{Cite web |url=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232180/?_i=0655564N8DPHgT |title=香港自主電影三十年 |accessdate=2022-12-10 |author=INDIE - ISSUE NO 587 |date=2001-10-11 |dead-url=no |archive-date=2022-12-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210072348/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232180/?_i=0655564N8DPHgT }}</ref>,是香港歷史最久的短片競賽。英文名稱本為「Independent Short Film and Video Awards」,其後加入媒體藝術組別,易名為「Incubator for Film and Visual Media in Asia」。每屆比賽都有評審會議紀錄可供查閱<ref>{{Cite web |url=https://ifva.com/page/?langcode=tc&id=1Ultt7qfoPo |title=會議紀錄 |accessdate=2022-12-10 |author=ifva |dead-url=no |archive-date=2022-12-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210134633/https://ifva.com/page/?langcode=tc&id=1Ultt7qfoPo }}</ref>,詳細記錄評審討論獎項的過程。 |
||
第一屆比賽分為劇情組、紀錄組、動畫組、實驗組及音樂錄像組,並設跨組別的大獎。第二屆將實驗組改為另類組。第三屆增設青少年組。第五屆開始簡化為公開組、青少年組及動畫組。第八屆加入亞洲新力量組。第十一屆加入單螢幕互動媒體組 |
第一屆比賽分為劇情組、紀錄組、動畫組、實驗組及音樂錄像組,並設跨組別的大獎。第二屆將實驗組改為另類組。第三屆增設青少年組。第五屆開始簡化為公開組、青少年組及動畫組。第八屆加入亞洲新力量組(起初設多個影評人大獎,到第十屆才改為一名大獎,第十六屆改名為金獎)。第十一屆加入單螢幕互動媒體組(第十四屆改為互動媒體組,再於第二十屆改名為媒體藝術組)。第二十八屆增設VR特別獎(只辦了一屆)。 |
||
此外 |
此外,ifva亦舉辦一系列延伸節目,包括2009年起開辦「影像無國界」創意影像計劃,為香港的少數族裔青年免費提供影像教育;亦有舉辦旨在普及影像藝術的「ifva Everywhere 影像嘉年華」、鼓勵創作的「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從學術角度出發的「CINEMA 2.0」媒體藝術展覽,以及推廣影像教育的社區和學校巡迴放映等。 |
||
==宗旨== |
==宗旨== |
||
第28行: | 第26行: | ||
#挑戰媒體的可能性,表現創意及美學; |
#挑戰媒體的可能性,表現創意及美學; |
||
#促進亞洲地區媒體創作的交流及發展。 |
#促進亞洲地區媒體創作的交流及發展。 |
||
==暫時停辦== |
|||
根據2024年9月26日「Wave. 流行文化誌」的報道,香港藝術中心決定暫時停辦ifva。 |
|||
==歷屆金獎得主== |
==歷屆金獎得主==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 1em 1em 1em 0; background: #f9f9f9; border: 1px #aaa solid;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font-size: 90%;"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WIDTH=4%|'''屆次'''||WIDTH=6%|'''年份'''||WIDTH=15%|'''劇情組'''||WIDTH=15%|'''紀錄組'''||WIDTH=15%|'''動畫組'''||WIDTH=15%|'''實驗/另類組'''||WIDTH=15%|'''音樂錄像組'''||WIDTH=15%|'''青少年組''' |
|||
! |
|||
!劇情組 |
|||
!紀錄組 |
|||
!動畫組 |
|||
!實驗/另類組 |
|||
!音樂錄像組 |
|||
!青少年組 |
|||
|- |
|- |
||
|1 |
|||
|第一屆 |
|||
|1995 |
|||
|崔允信、黎子儉《長途電話》 |
|崔允信、黎子儉《長途電話》 |
||
|鄭智雄《大禍臨頭》 |
|鄭智雄《大禍臨頭》 |
||
第47行: | 第43行: | ||
|陳錦樂《Retouch (I)》 |
|陳錦樂《Retouch (I)》 |
||
|黃卓生《鼓舞飛揚 (後現代版)》<BR>吳志偉、紀貝怡《Random Noise Experience 1》 |
|黃卓生《鼓舞飛揚 (後現代版)》<BR>吳志偉、紀貝怡《Random Noise Experience 1》 |
||
!- |
|||
|- |
|- |
||
|2 |
|||
|第二屆 |
|||
|1996 |
|||
|周隼《獨白》<BR>[[賈樟柯]]、趙澤標《小山回家》 |
|周隼《獨白》<BR>[[賈樟柯]]、趙澤標《小山回家》 |
||
|[[余力為]]《美麗的魂魄》 |
|[[余力為]]《美麗的魂魄》 |
||
|''從缺'' |
|||
|- |
|||
|''從缺'' |
|||
|- |
|||
|馮偉《上路》 |
|馮偉《上路》 |
||
!- |
|||
|- |
|- |
||
|3 |
|||
|第三屆 |
|||
|1997 |
|||
|[[黃精甫]]《我愛水龍頭》 |
|[[黃精甫]]《我愛水龍頭》 |
||
|劉健儀、史雲奇《尋龍記》 |
|劉健儀、史雲奇《尋龍記》 |
||
第65行: | 第63行: | ||
|范煜汶《1997年我十七歲》<BR>區華熙、李永祥《青青河邊草》 |
|范煜汶《1997年我十七歲》<BR>區華熙、李永祥《青青河邊草》 |
||
|- |
|- |
||
|4 |
|||
|第四屆 |
|||
|1998 |
|||
|劉少玲《甚麼風光》 |
|劉少玲《甚麼風光》 |
||
|Susan ROYLE、LI Hong《同志運動會上的女人們》<BR>Nuala ROONEY《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
|Susan ROYLE、LI Hong《同志運動會上的女人們》<BR>Nuala ROONEY《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
||
第75行: | 第74行: | ||
==== 第五屆起 ==== |
==== 第五屆起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margin: 1em 1em 1em 0; background: #f9f9f9; border: 1px #aaa solid;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font-size: 90%;"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公開組 |
|||
!青少年組 |
|||
!動畫組 |
|||
!單螢幕互動媒體<BR>/互動媒體<BR>/媒體藝術組 |
|||
!亞洲新力量組 |
|||
|- |
|- |
||
!WIDTH=4%|'''屆次'''||WIDTH=6%|'''年份'''||WIDTH=18%|'''公開組'''||WIDTH=18%|'''青少年組'''||WIDTH=18%|'''動畫組'''||WIDTH=18%|'''單螢幕互動媒體<BR>/互動媒體<BR>/媒體藝術組'''||WIDTH=18%|'''亞洲新力量組''' |
|||
|第五屆 |
|||
|- |
|||
|5 |
|||
|1999 |
|||
|謝兆曦《般若波羅蜜多》 |
|謝兆曦《般若波羅蜜多》 |
||
|李韻恬 《17 1/2》 |
|||
|- |
|||
|曾奉智《丑》 |
|曾奉智《丑》 |
||
!- |
|||
!- |
|||
|- |
|- |
||
|6 |
|||
|第六屆 |
|||
|2000 |
|||
|[[黃修平]]《燦若繁星》 |
|[[黃修平]]《燦若繁星》 |
||
|陸姵妏《傅蘭芳》 |
|陸姵妏《傅蘭芳》 |
||
|曾奉基《我的四份一世紀》 |
|曾奉基《我的四份一世紀》 |
||
!- |
|||
!- |
|||
|- |
|- |
||
|7 |
|||
|第七屆 |
|||
|2001 |
|||
|林健雄《圓本是角》 |
|林健雄《圓本是角》 |
||
|黎健豪《劇度驚慌》 |
|黎健豪《劇度驚慌》 |
||
|胡淡名《行開吓》 |
|胡淡名《行開-{吓}-》 |
||
!- |
|||
!- |
|||
|- |
|- |
||
|8 |
|||
|第八屆 |
|||
|2002 |
|||
|[[張虹_(導演)|張虹]]《平安米》 |
|[[張虹_(導演)|張虹]]《平安米》 |
||
|鄭健業《盜不盡》 |
|鄭健業《盜不盡》 |
||
| |
|[[蘇敏怡]]《好鬼棧》 |
||
!- |
|||
!- |
|||
|- |
|- |
||
|9 |
|||
|第九屆 |
|||
|2003 |
|||
|黃彩鳳《卵子體慾》 |
|黃彩鳳《卵子體慾》 |
||
|張加濤、羅韋洛《夢魘》 |
|張加濤、羅韋洛《夢魘》 |
||
|鍾偉權《心花怒放》 |
|鍾偉權《心花怒放》 |
||
!- |
|||
!- |
|||
|- |
|- |
||
|10 |
|||
|第十屆 |
|||
|2004 |
|||
|[[陳大利]]《媽》 |
|[[陳大利]]《媽》 |
||
|劉博賢《太陽下的汗水》 |
|劉博賢《太陽下的汗水》 |
||
|黃麗明《樹》 |
|黃麗明《樹》 |
||
!- |
|||
|劉偉《年》 |
|劉偉《年》 |
||
|- |
|- |
||
|11 |
|||
|第十一屆 |
|||
|2005 |
|||
|孫嘉毅《The 8th》 |
|孫嘉毅《The 8th》 |
||
|''從缺'' |
|||
|- |
|||
|陳宇峰《媽-{妈}-出世了》 |
|陳宇峰《媽-{妈}-出世了》 |
||
|''從缺'' |
|||
|- |
|||
|[[侯季然]]《我的747》 |
|[[侯季然]]《我的747》 |
||
|- |
|- |
||
|12 |
|||
|第十二屆 |
|||
|2006 |
|||
|[[麥曦茵]]《他.她》 |
|[[麥曦茵]]《他.她》 |
||
|龍燕萍、何佩宜、陳穎瑤、朱兆基《放榜》 |
|龍燕萍、何佩宜、陳穎瑤、朱兆基《放榜》 |
||
第140行: | 第142行: | ||
|林婉玉、許雅婷《樂生活》 |
|林婉玉、許雅婷《樂生活》 |
||
|- |
|- |
||
|13 |
|||
|第十三屆 |
|||
|2007 |
|||
|[[歐文傑]]《聖誕禮物》 |
|[[歐文傑]]《聖誕禮物》 |
||
|李嘉惠、劉翠婷《漆黑.聲音》 |
|李嘉惠、劉翠婷《漆黑.聲音》 |
||
|梁雪茵《洞》 |
|梁雪茵《洞》 |
||
|''從缺'' |
|||
|- |
|||
|Ifa Isfansyah《Half Teaspoon》<BR>{{link-en| |
|{{link-en|Ifa Isfansyah|Ifa Isfansyah}}《Half Teaspoon》<BR>{{link-en|安諾釵舒域察歌邦|Anocha Suwichakornpong}}《Jia》 |
||
|- |
|- |
||
|14 |
|||
|第十四屆 |
|||
|2008 |
|||
|[[梁銘佳]]《Three Boys》 |
|[[梁銘佳]]《Three Boys》 |
||
|[[岑珈其]]《活在當下》<BR>鄧樂滔《薔薇》 |
|[[岑珈其]]《活在當下》<BR>鄧樂滔《薔薇》 |
||
第154行: | 第158行: | ||
|Shapiro Miri《四公里》 |
|Shapiro Miri《四公里》 |
||
|- |
|- |
||
|15 |
|||
|第十五屆 |
|||
|2009 |
|||
|郭臻《媽媽離家上班去》 |
|郭臻《媽媽離家上班去》 |
||
|麥皞年、麥翺年《夢碎》 |
|麥皞年、麥翺年《夢碎》 |
||
|''從缺'' |
|||
|- |
|||
|''從缺'' |
|||
|- |
|||
|[[徐漢強]]《匿名遊戲》<BR>Tom Shoval《Shred of Hope》 |
|[[徐漢強]]《匿名遊戲》<BR>Tom Shoval《Shred of Hope》 |
||
|- |
|- |
||
|16 |
|||
|第十六屆 |
|||
|2010 |
|||
|王綺美《那雙眸》 |
|王綺美《那雙眸》 |
||
|黃敏琪、梁宇峰、葉嘉欣、廖國靖、余翠笙《空想》<BR>梁玉衡、錢以諾、李浩仁《紙飛機》 |
|黃敏琪、梁宇峰、葉嘉欣、廖國靖、余翠笙《空想》<BR>梁玉衡、錢以諾、李浩仁《紙飛機》 |
||
第168行: | 第174行: | ||
|Tornike Bziava《The April Chill》 |
|Tornike Bziava《The April Chill》 |
||
|- |
|- |
||
|17 |
|||
|第十七屆 |
|||
|2011 |
|||
|[[賴恩慈]]《1+1》<BR>吳浩然《不知者》 |
|[[賴恩慈]]《1+1》<BR>吳浩然《不知者》 |
||
|司徒穎賢、鄭智康、李悅瀚《意外》 |
|司徒穎賢、鄭智康、李悅瀚《意外》 |
||
|廖心愉《Within Within》 |
|廖心愉《Within Within》 |
||
|黃宇軒、林志輝《不保留:卡拉OK合唱團》 |
|黃宇軒、林志輝《不保留:卡拉OK合唱團》 |
||
|Sahim Omar Kalifa《Land of the Heroes》 |
|{{link-en|Sahim Omar Kalifa|Sahim Omar Kalifa}}《Land of the Heroes》 |
||
|- |
|- |
||
|18 |
|||
|第十八屆 |
|||
|2012 |
|||
|[[黃進]]《三月六日》 |
|[[黃進]]《三月六日》 |
||
|''從缺'' |
|||
|- |
|||
|黃炳《獅子胯下》 |
|黃炳《獅子胯下》 |
||
|關子維《Bad Trip》 |
|關子維《Bad Trip》 |
||
|Khen Shalem《The Other Side》 |
|Khen Shalem《The Other Side》 |
||
|- |
|- |
||
|19 |
|||
|第十九屆 |
|||
|2013 |
|||
|陳浩倫《美好生活》 |
|陳浩倫《美好生活》 |
||
|譚仲明《I am not a Superhero》 |
|譚仲明《I am not a Superhero》 |
||
第189行: | 第198行: | ||
|胡偉《[[酥油灯_(电影)|酥油燈]]》 |
|胡偉《[[酥油灯_(电影)|酥油燈]]》 |
||
|- |
|- |
||
|20 |
|||
|第二十屆 |
|||
|2014 |
|||
|陳巧真《32+4》 |
|陳巧真《32+4》 |
||
|鄧家烜、江明心、梁蓓雯、羅志基《等夕陽的人》 |
|鄧家烜、江明心、梁蓓雯、羅志基《等夕陽的人》 |
||
|麥少峰《本性》 |
|麥少峰《本性》 |
||
|''從缺'' |
|||
|- |
|||
|Ali Asgari《The Baby》 |
|Ali Asgari《The Baby》 |
||
|- |
|- |
||
|21 |
|||
|第二十一屆 |
|||
|2015 |
|||
|黃瑋納《他們的海》 |
|黃瑋納《他們的海》 |
||
|葉沅晴《夢遙者》 |
|葉沅晴《夢遙者》 |
||
|何 |
|何歷《觀照》 |
||
|陳翹康《明鏡》 |
|陳翹康《明鏡》 |
||
|Shamik Sen Gupta, Pallavi MD《Playgrounds》 |
|Shamik Sen Gupta, Pallavi MD《Playgrounds》 |
||
|- |
|- |
||
|22 |
|||
|第二十二屆 |
|||
|2016 |
|||
|羅倩欣《後來怎麼了》 |
|羅倩欣《後來怎麼了》 |
||
|''從缺'' |
|||
|- |
|||
|李國威《七層譚》 |
|李國威《七層譚》 |
||
|片岡純也《Ghost in the Sellotape》 |
|片岡純也《Ghost in the Sellotape》 |
||
|曾威量《禁止下錨》 |
|曾威量《禁止下錨》 |
||
|- |
|- |
||
|23 |
|||
|第二十三屆 |
|||
|2017 |
|||
|[[任俠 (導演)|任俠]]《螻蟻》 |
|[[任俠 (導演)|任俠]]《螻蟻》 |
||
|吳天慧《媽媽》 |
|吳天慧《媽媽》 |
||
第217行: | 第230行: | ||
|Feyrouz Serhal《Tshweesh》 |
|Feyrouz Serhal《Tshweesh》 |
||
|- |
|- |
||
|24 |
|||
|第二十四屆 |
|||
|2018 |
|||
|李偉盛《團團圓》 |
|李偉盛《團團圓》 |
||
|''從缺'' |
|||
|- |
|||
|陳冠聰、王子妍、鄭思藴《一毛所有》 |
|陳冠聰、王子妍、鄭思藴《一毛所有》 |
||
|胡鈞荃《彼•此》 |
|胡鈞荃《彼•此》 |
||
|許慧如《臨時工》 |
|許慧如《臨時工》 |
||
|- |
|- |
||
|25 |
|||
|第二十五屆 |
|||
|2019 |
|||
|陳瀚恩《老人與狗》 |
|陳瀚恩《老人與狗》 |
||
|張政昊《欺凌者的辯護》 |
|張政昊《欺凌者的辯護》 |
||
第231行: | 第246行: | ||
|Moein Ruholamini《The City of Honey》 |
|Moein Ruholamini《The City of Honey》 |
||
|- |
|- |
||
|26 |
|||
|第二十六屆 |
|||
|2020 |
|||
|郭臻《[[夜更]]》 |
|郭臻《[[夜更]]》 |
||
|李念聰《謝生》 |
|李念聰《謝生》 |
||
第238行: | 第254行: | ||
|Ario Motevaghe《Weekend》 |
|Ario Motevaghe《Weekend》 |
||
|- |
|- |
||
|27 |
|||
|第二十七屆 |
|||
|2021 |
|||
|楊景麟《明月光》<BR>祝紫嫣《凪》 |
|||
|楊景麟《明月光》<BR>[[祝紫嫣]]《凪》 |
|||
|阮偉豪《脫序》 |
|阮偉豪《脫序》 |
||
|矢野ほなみ《骨嚙み》 |
|矢野ほなみ《骨嚙み》 |
||
|劉清華《洞壁與哨鳴》 |
|劉清華《洞壁與哨鳴》 |
||
|Morteza Fereydouni《Hawaii》 |
|Morteza Fereydouni《Hawaii》 |
||
|- |
|||
|28 |
|||
{{Notetag|name=註|第28屆公開組入圍作品《失去的部分》及動畫組入圍作品《城堡裡的大象》因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對放映許可的要求,無法放映完整版本,導演決定不作放映,亦因此無法角逐獎項}} |
|||
|2022 |
|||
|葉奕蕾《海坐下來時沒有風》 |
|||
|何煒華、宋霆軒、盧靖嵐《回帶》 |
|||
|王之珩《患者的心態》 |
|||
|Beak Jung-ki《Active Statue》 |
|||
|Ali Daraee《Graveyard》 |
|||
|- |
|||
|29 |
|||
|2023 |
|||
|何思蔚《直到我看見彼岸》 |
|||
|趙家賢、白璟泰、李浚瑋《皇宮之下》 |
|||
|黃曉傑、陳嘉言《夏夢迴》 |
|||
|Natalie Isdoingokay《Never Have I Ever》 |
|||
|Elahe Esmaili《Can I Hug You?》 |
|||
|} |
|} |
||
==== VR特別獎 ==== |
|||
第28屆增設VR特別獎,只辦了一屆,得獎作品是[[陳芯宜]]導演的《無法離開的人》。 |
|||
== 注釋 == |
|||
<references group="註"></references>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reflist}} |
{{reflist}} |
||
[[Category:1995年香港建立]] |
[[Category:1995年香港建立]] |
||
[[Category:1995年建立的獎項]]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 [https://ifva.com/ |
* [https://ifva.com/ ifva官方網頁] {{Wayback|url=https://ifva.com/ |date=20210704155025 }} |
2024年9月26日 (四) 16:48的最新版本
ifva | |
---|---|
地点 | 香港 |
主办单位 | 香港藝術中心 |
首次颁发 | 1995 |
官方网站 | www |
ifva(英語:ifva)是一個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每年三月舉行頒獎禮,同時舉辦「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放映及展出入圍作品。比賽目前設有公開組、青少年組、動畫組、媒體藝術組、亞洲新力量組及VR特別獎。除VR特別獎外,各組別設入圍作品十名,並設金獎、銀獎及特別表揚。
ifva多年來培育了不少香港電影及錄像工作者,黃修平、麥曦茵、梁銘佳、黃進等都曾經贏過公開組金獎[1]。賈樟柯於第二屆比賽以《小山回家》奪得金獎,因此遇上余力為和周強,開始長期合作。曾在ifva得獎的中國內地及台灣電影工作者還包括畢贛、魏書鈞、徐漢強、侯季然和沈可尚等。
起源及發展
[编辑]香港市政局於1992年創辦「香港獨立短片比賽」[2],香港藝術中心亦宣布舉辦獨立錄像比賽。兩年後,為了集中資源,香港藝術中心與香港市政局決定合辦,便於1995年舉行了第一屆ifva比賽[3],是香港歷史最久的短片競賽。英文名稱本為「Independent Short Film and Video Awards」,其後加入媒體藝術組別,易名為「Incubator for Film and Visual Media in Asia」。每屆比賽都有評審會議紀錄可供查閱[4],詳細記錄評審討論獎項的過程。
第一屆比賽分為劇情組、紀錄組、動畫組、實驗組及音樂錄像組,並設跨組別的大獎。第二屆將實驗組改為另類組。第三屆增設青少年組。第五屆開始簡化為公開組、青少年組及動畫組。第八屆加入亞洲新力量組(起初設多個影評人大獎,到第十屆才改為一名大獎,第十六屆改名為金獎)。第十一屆加入單螢幕互動媒體組(第十四屆改為互動媒體組,再於第二十屆改名為媒體藝術組)。第二十八屆增設VR特別獎(只辦了一屆)。
此外,ifva亦舉辦一系列延伸節目,包括2009年起開辦「影像無國界」創意影像計劃,為香港的少數族裔青年免費提供影像教育;亦有舉辦旨在普及影像藝術的「ifva Everywhere 影像嘉年華」、鼓勵創作的「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從學術角度出發的「CINEMA 2.0」媒體藝術展覽,以及推廣影像教育的社區和學校巡迴放映等。
宗旨
[编辑]- 為香港影像創意産業發掘獨立自主新力量;
- 挑戰媒體的可能性,表現創意及美學;
- 促進亞洲地區媒體創作的交流及發展。
暫時停辦
[编辑]根據2024年9月26日「Wave. 流行文化誌」的報道,香港藝術中心決定暫時停辦ifva。
歷屆金獎得主
[编辑]屆次 | 年份 | 劇情組 | 紀錄組 | 動畫組 | 實驗/另類組 | 音樂錄像組 | 青少年組 |
---|---|---|---|---|---|---|---|
1 | 1995 | 崔允信、黎子儉《長途電話》 | 鄭智雄《大禍臨頭》 | 黃迪《植菰者之樂園》 | 陳錦樂《Retouch (I)》 | 黃卓生《鼓舞飛揚 (後現代版)》 吳志偉、紀貝怡《Random Noise Experience 1》 |
- |
2 | 1996 | 周隼《獨白》 賈樟柯、趙澤標《小山回家》 |
余力為《美麗的魂魄》 | 從缺 | 從缺 | 馮偉《上路》 | - |
3 | 1997 | 黃精甫《我愛水龍頭》 | 劉健儀、史雲奇《尋龍記》 | 伍尚豪《三文魚先生》 | 陳錦樂《沒有人 (在跑馬地) 等沒有人》 | 羅琛堡《習慣走》 | 范煜汶《1997年我十七歲》 區華熙、李永祥《青青河邊草》 |
4 | 1998 | 劉少玲《甚麼風光》 | Susan ROYLE、LI Hong《同志運動會上的女人們》 Nuala ROONEY《A Thousand Pieces of Gold》 |
曾奉智《窗》 | 洪強《神遊》 | 張家樂《3/8 24:00》 | 盧海鷹《香港仔》 鄧柏健《時間 : 流洪》 |
第五屆起
[编辑]屆次 | 年份 | 公開組 | 青少年組 | 動畫組 | 單螢幕互動媒體 /互動媒體 /媒體藝術組 |
亞洲新力量組 |
---|---|---|---|---|---|---|
5 | 1999 | 謝兆曦《般若波羅蜜多》 | 李韻恬 《17 1/2》 | 曾奉智《丑》 | - | - |
6 | 2000 | 黃修平《燦若繁星》 | 陸姵妏《傅蘭芳》 | 曾奉基《我的四份一世紀》 | - | - |
7 | 2001 | 林健雄《圓本是角》 | 黎健豪《劇度驚慌》 | 胡淡名《行開吓》 | - | - |
8 | 2002 | 張虹《平安米》 | 鄭健業《盜不盡》 | 蘇敏怡《好鬼棧》 | - | - |
9 | 2003 | 黃彩鳳《卵子體慾》 | 張加濤、羅韋洛《夢魘》 | 鍾偉權《心花怒放》 | - | - |
10 | 2004 | 陳大利《媽》 | 劉博賢《太陽下的汗水》 | 黃麗明《樹》 | - | 劉偉《年》 |
11 | 2005 | 孫嘉毅《The 8th》 | 從缺 | 陳宇峰《媽妈出世了》 | 從缺 | 侯季然《我的747》 |
12 | 2006 | 麥曦茵《他.她》 | 龍燕萍、何佩宜、陳穎瑤、朱兆基《放榜》 | 黃卓軒《鰂公.緩步.狂想 0700-0730》 | 伍韶勁《音樂紡織機》 朱力行《The Sound of Market》 |
林婉玉、許雅婷《樂生活》 |
13 | 2007 | 歐文傑《聖誕禮物》 | 李嘉惠、劉翠婷《漆黑.聲音》 | 梁雪茵《洞》 | 從缺 | Ifa Isfansyah《Half Teaspoon》 安諾釵舒域察歌邦《Jia》 |
14 | 2008 | 梁銘佳《Three Boys》 | 岑珈其《活在當下》 鄧樂滔《薔薇》 |
黃麗明《泥人生》 | 方琛宇《販賣偷來的時間》 | Shapiro Miri《四公里》 |
15 | 2009 | 郭臻《媽媽離家上班去》 | 麥皞年、麥翺年《夢碎》 | 從缺 | 從缺 | 徐漢強《匿名遊戲》 Tom Shoval《Shred of Hope》 |
16 | 2010 | 王綺美《那雙眸》 | 黃敏琪、梁宇峰、葉嘉欣、廖國靖、余翠笙《空想》 梁玉衡、錢以諾、李浩仁《紙飛機》 |
麥少峰、何家超《Back to Base》 | 黃智銓《10Hz》 | Tornike Bziava《The April Chill》 |
17 | 2011 | 賴恩慈《1+1》 吳浩然《不知者》 |
司徒穎賢、鄭智康、李悅瀚《意外》 | 廖心愉《Within Within》 | 黃宇軒、林志輝《不保留:卡拉OK合唱團》 | Sahim Omar Kalifa《Land of the Heroes》 |
18 | 2012 | 黃進《三月六日》 | 從缺 | 黃炳《獅子胯下》 | 關子維《Bad Trip》 | Khen Shalem《The Other Side》 |
19 | 2013 | 陳浩倫《美好生活》 | 譚仲明《I am not a Superhero》 | 吳啓忠、吳子睛《逆石譚》 | Cedric Maridet《The Mechanics of Shadows, Selva Days》 | 胡偉《酥油燈》 |
20 | 2014 | 陳巧真《32+4》 | 鄧家烜、江明心、梁蓓雯、羅志基《等夕陽的人》 | 麥少峰《本性》 | 從缺 | Ali Asgari《The Baby》 |
21 | 2015 | 黃瑋納《他們的海》 | 葉沅晴《夢遙者》 | 何歷《觀照》 | 陳翹康《明鏡》 | Shamik Sen Gupta, Pallavi MD《Playgrounds》 |
22 | 2016 | 羅倩欣《後來怎麼了》 | 從缺 | 李國威《七層譚》 | 片岡純也《Ghost in the Sellotape》 | 曾威量《禁止下錨》 |
23 | 2017 | 任俠《螻蟻》 | 吳天慧《媽媽》 | 黃梓瑩、石家俊、黃俊朗《暗房夜空》 | 王鎮海《勤力電路#1.3》 | Feyrouz Serhal《Tshweesh》 |
24 | 2018 | 李偉盛《團團圓》 | 從缺 | 陳冠聰、王子妍、鄭思藴《一毛所有》 | 胡鈞荃《彼•此》 | 許慧如《臨時工》 |
25 | 2019 | 陳瀚恩《老人與狗》 | 張政昊《欺凌者的辯護》 | 吳啓忠《世外》 | 潘怡安《與你同在》 | Moein Ruholamini《The City of Honey》 |
26 | 2020 | 郭臻《夜更》 | 李念聰《謝生》 | 何歷《山海歷險—泥人村》 | 勞麗麗《保持緘默》 | Ario Motevaghe《Weekend》 |
27 | 2021 | 楊景麟《明月光》 祝紫嫣《凪》 |
阮偉豪《脫序》 | 矢野ほなみ《骨嚙み》 | 劉清華《洞壁與哨鳴》 | Morteza Fereydouni《Hawaii》 |
28 | 2022 | 葉奕蕾《海坐下來時沒有風》 | 何煒華、宋霆軒、盧靖嵐《回帶》 | 王之珩《患者的心態》 | Beak Jung-ki《Active Statue》 | Ali Daraee《Graveyard》 |
29 | 2023 | 何思蔚《直到我看見彼岸》 | 趙家賢、白璟泰、李浚瑋《皇宮之下》 | 黃曉傑、陳嘉言《夏夢迴》 | Natalie Isdoingokay《Never Have I Ever》 | Elahe Esmaili《Can I Hug You?》 |
VR特別獎
[编辑]第28屆增設VR特別獎,只辦了一屆,得獎作品是陳芯宜導演的《無法離開的人》。
注釋
[编辑]- ^ 第28屆公開組入圍作品《失去的部分》及動畫組入圍作品《城堡裡的大象》因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對放映許可的要求,無法放映完整版本,導演決定不作放映,亦因此無法角逐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