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修订间差异
小 去除重複的轉換規則: 去除與公共轉換組重複的轉換規則 (1): 存在於轉換組 LI: zh-cn:尼罗河上的惨案;zh-hk:尼羅河上的慘案;zh-mo:尼羅河上的慘案;zh-sg:尼罗河上的惨案;zh-tw:尼羅河謀殺案 (本次機械人作業已完成8540%) |
|||
(未显示24个用户的4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otheruses}} |
||
{{noteTA |
{{noteTA |
||
|G1=LI |
|G1=LI |
||
第6行: | 第6行: | ||
|3=zh-hans:阿加莎;zh-hk:阿嘉莎;zh-tw:阿嘉莎; |
|3=zh-hans:阿加莎;zh-hk:阿嘉莎;zh-tw:阿嘉莎; |
||
|4=zh-hans:克里斯蒂;zh-hk:克莉絲蒂;zh-tw:克莉絲蒂; |
|4=zh-hans:克里斯蒂;zh-hk:克莉絲蒂;zh-tw:克莉絲蒂; |
||
|5=zh-cn:尼罗河上的惨案; zh-sg:尼罗河上的惨案; zh-tw:尼羅河謀殺案; zh-hk:尼羅河上的慘案; zh-mo:尼羅河上的慘案; |
|||
|6=zh-hans:阿姆斯特朗;zh-hk:岩士唐;zh-tw:阿姆斯壯; |
|6=zh-hans:阿姆斯特朗;zh-hk:岩士唐;zh-tw:阿姆斯壯; |
||
|7=zh-hans:林德伯格; zh-hant:林白; |
|7=zh-hans:林德伯格; zh-hant:林白; |
||
第21行: | 第20行: | ||
{{infobox Book | <!-- See Wikipedia:WikiProject_Novels or Wikipedia:WikiProject_Books --> |
{{infobox Book | <!-- See Wikipedia:WikiProject_Novels or Wikipedia:WikiProject_Books --> |
||
| name = 東方快車謀殺案 |
| name = 東方快車謀殺案 |
||
| title_orig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 title_orig = {{lang|en|''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
| translator = |
| translator = |
||
| image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First Edition Cover 1934.jpg |
| image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First Edition Cover 1934.jpg |
||
第31行: | 第30行: | ||
| series = |
| series = |
||
| genre = [[推理小說]] |
| genre = [[推理小說]] |
||
| publisher = 柯林斯 |
| publisher = [[柯林斯犯罪俱樂部]](Collins Crime Club) |
||
| release_date = 1934年1月1日 |
| release_date = 1934年1月1日 |
||
| media_type = 印刷 ([[精裝]] & [[平裝]]) |
| media_type = 印刷 ([[精裝]] & [[平裝]]) |
||
第39行: | 第38行: | ||
| followed_by =《[[半成畫像]]》 |
| followed_by =《[[半成畫像]]》 |
||
}} |
}} |
||
《'''東方快車謀殺案'''》({{lang-en|''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之一,主角為名偵探[[赫丘勒·白羅]],英國[[柯林斯犯罪俱樂部]](Collins Crime Club)於1934年1月1日出版<ref>''The Observer'' December 31, 1933 (Page 4)</ref>,美國[[達德米德公司]](Dodd, Mead, and Company)則於同年稍後於美國發行,書名為'''加萊車廂謀殺案'''(Murder in the Calais Coach)<ref>John Cooper and B.A. Pyke. ''Detective Fiction - the collector's guide'': Second Edition (Pages 82 and 86) Scholar Press. 1994. ISBN 0-85967-991-8</ref><ref name="US">{{Cite web |url=http://home.insightbb.com/~jsmarcum/agatha30.htm |title=American Tribute to Agatha Christie |access-date=2011-10-26 |archive-date=2018-10-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18115756/http://home.insightbb.com/~jsmarcum/agatha30.htm |dead-url=no }}</ref>。《東方快車謀殺案》被廣泛的認為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生涯最傑出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974年的同名電影《[[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4年电影)|東方快車謀殺案]]》被認為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中最成功的改編電影之一。 |
|||
《東方快車謀殺案》英國版的零售價為七[[先令]]六[[便士]] <ref name="CC">Chris Peers, Ralph Spurrier and Jamie Sturgeon. ''Collins Crime Club – A checklist of First Editions''. Dragonby Press (Second Edition) March 1999 (Page 14)</ref>,美國版則是2.00[[美元]] <ref name="US" />。美國版使用[[加萊]]車廂謀殺案當作書名是為了避免社會大眾將該書與英國[[推理小說]][[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於1932年完成的小說《[[史坦堡特快車]]》(Stamboul Train)所混淆,因為當時該書已經以《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的名稱於美國發行<ref>Vanessa Wagstaff and Stephen Poole, ''Agatha Christie: A Readers Companion'' (Page 88). Aurum Press Ltd, 2004. ISBN 1-84513-015-4</ref>。 |
|||
《'''東方快車謀殺案'''》({{lang-en|'''''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由[[英國]][[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於1934年出版的長篇推理小説。克莉絲蒂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卓美亞佩拉宮酒店寫成該著作,伊斯坦堡就是上世紀初歐洲[[東方快車]]南行線的總站。 |
|||
⚫ | |||
该書最早由英國柯林斯偵探小説社(Collins Crime Club)於1934年1月1日出版<ref>''The Observer'' December 31, 1933 (Page 4)</ref>,同年美國達德米德公司(Dodd, Mead, and Company)亦於發行该書,美國版書名為「加萊車廂謀殺案」(Murder in the Calais Coach)<ref>John Cooper and B.A. Pyke. ''Detective Fiction - the collector's guide'': Second Edition (Pages 82 and 86) Scholar Press. 1994. ISBN 0-85967-991-8</ref><ref name="US">[http://home.insightbb.com/~jsmarcum/agatha30.htm American Tribute to Agatha Christie]</ref>。美國以《加萊車廂謀殺案》作為该書名稱,是為了要避免讀者將該書與英國[[推理小說]][[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於1932年完成的小說《史坦堡特快車》(Stamboul Train)所混淆,因為當時該書已經以《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的名稱於美國發行<ref>Vanessa Wagstaff and Stephen Poole, ''Agatha Christie: A Readers Companion'' (Page 88). Aurum Press Ltd, 2004. ISBN 1-84513-015-4</ref>。當年,《東方快車謀殺案》的英國售價為七[[先令]]六[[便士]] <ref name="CC">Chris Peers, Ralph Spurrier and Jamie Sturgeon. ''Collins Crime Club – A checklist of First Editions''. Dragonby Press (Second Edition) March 1999 (Page 14)</ref>,美國售價則是兩[[美元]] <ref name="US" />。 |
|||
為了解決案件,[[名偵探]][[赫丘勒·白羅]]搭乘[[東方快車]]準備前往[[倫敦]]。在東方快車抵達[[溫科夫齊]]的當晚,大約午夜12點37分時,白羅被一聲巨響所喚醒。它似乎來自隔壁車廂,這是山謬·雷切特先生的房間。當白羅從門縫向外偷窺時,他看到乘務员正在敲雷切特先生的房門,並詢問有何吩咐。白羅聽到一個人用[[法語]]回答說「我搞錯了」(Ce n'est rien. Je me suis trompé)。白羅決定回去[[睡覺]],但是他對於火車停止前進感到不安。 |
|||
當他決定按鈴時,他聽到赫伯德夫人搶先一步,並聽到乘务员與她發生爭論。然後當波洛要求前者給他一瓶礦泉水时,得知赫伯德太太聲稱有人在她的車廂中出入。他還得知,由於[[暴風雪]]的緣故,火車已經停止前進。他於第二天早上醒來後,發現雷切特先生已經死了,他是在睡夢中被刺死的。董事布克先生建議赫丘勒·白羅接手這件謀殺案。 |
|||
《東方快車謀殺案》被認為是克莉絲蒂寫作生涯中的傑出作品之一。 |
|||
山謬·雷切特先生身上的刀傷很奇特,其中只有三個傷口可以致命,而其他的则轻得如抓伤一般。此外,其中一些伤口看起來是右撇子的人造成的,而另一些看起來則是左撇子的人造成的,故根本無法得知真兇是誰。 |
|||
⚫ | |||
白羅在山謬·雷切特的客房中發現了更多線索,包括繡著“H”的亞麻手帕與煙斗通條。這些線索表明,兇手可能有些大意。然而,每一個線索似乎指向不同的嫌疑人,令人摸不著頭緒。 |
|||
[[名偵探]][[赫丘勒·白羅]]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登上[[東方快車]](辛普朗-東方-特快車)。對於一年中的這個時候來説,火車是不尋常地擠擁。白羅只有在他的朋友—国際臥鋪車会社(Compagnie Internationale des Wagons-Lits)董事布克先生(Monsieur Bouc)的幫助下才確保一個鋪位。當一位哈里斯先生沒有出現,白羅取代他的位置。在那第二個晩上,白羅得到一個包廂給自己。 |
|||
⚫ | |||
那個旅途期間,白羅被那些乘客的其中一位靠近,他是山謬·雷切特先生,一位美國生意人,他聲稱他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山謬·雷切特先生生產了一支小槍,他把槍攜帶在身於每時每刻,説他相信那是必須的。他想要聘請白羅去查出誰在威脅他。儘管那些越來越大量的總金錢的提供,白羅拒絕雷切特的要求。 |
|||
⚫ | |||
該晚上,[[克羅埃西亞]][[溫科夫齊]]中,於大約是當地時間午夜十二時三十七分,白羅被一聲巨響嘈醒。那陣聲音看似由他隔壁的包廂傳來,亦即是山謬·雷切特先生的包廂。當白羅從門縫窺視出去,他看到一位售票員敲打在雷切特先生的房門上,和問他是否還好。一個男人的聲音以法語回答:「''Ce n'est rien. Je me suis trompé''」(没有甚麼事。是我的錯),那些售票員繼續前進去應答走道更後面的另一個鈴。白羅決定回去睡覺,但是被火車是不尋常地靜止的事實竦動。 |
|||
⚫ | |||
當他躺在床上睡不着時,他聽到赫伯德夫人焦急地響鈴。當波洛也響鈴要求一瓶礦泉水時,他得知赫伯德太太聲稱有陌生人曾經在她的包廂中。他還得知,由於有雪堆擋着鐵軌的緣故,火車已經停駛。他打發走那位售票員並且試圖回去睡觉,不料竟然又再一次被敲他房門的聲音叫醒。這一次,當白羅起来並且望出他的門口,他的包廂外面的那條走道是空的,除了有一位身穿腓紅色[[和服]]的女仕正在遠處後退出那條走道。他於第二天早上醒來後,發現山謬·雷切特已經死了。董事布克先生建議赫丘勒·白羅接下這宗謀殺案。 |
|||
⚫ | |||
⚫ | 山謬·雷切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赫伯德夫人(琳達·亞登)承認第二個理論是正確的,并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博士則选择了第一個解釋,因为凶手的动机是为了伸张正义,两人同情他们(纵使第一个解释有很多漏洞)。白羅認為他的任務已經完成,於是表示光榮地退出這件謀殺案。 |
|||
==人物== |
|||
死者: |
|||
*山謬·雷切特 |
|||
犯罪嫌疑人: |
|||
*赫克特·麥奎恩 |
|||
*愛德華·馬斯特曼 |
|||
*阿布思諾上校 |
|||
*赫伯德夫人 |
|||
*安卓尼伯爵 |
|||
*安卓尼-{zh-cn:伯爵夫人; zh-tw:伯爵夫人; zh-hk:伯爵夫人;}- |
|||
*卓戈米羅夫公主 |
|||
*瑪麗·德本漢 |
|||
*希德加第·施密特 |
|||
*安東尼奧·福卡雷利 |
|||
*葛麗泰·奧爾森 |
|||
*皮埃爾·米歇爾 |
|||
*賽勒斯·哈德曼 |
|||
調查人員: |
|||
*偵探[[赫丘勒·白羅]] |
|||
*董事布克先生 |
|||
*康斯坦丁醫生 |
|||
車 |
加萊車廂的平面圖: |
||
<div class="thumb" style="margin: 5px; clear: both;"> |
<div class="thumb" style="margin: 5px; clear: both;"> |
||
<div style="overflow: auto; overflow-x: scroll; width: 98%;"> |
<div style="overflow: auto; overflow-x: scroll; width: 98%;"> |
||
第65行: | 第106行: |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 style="background:#98FB98" width="50"| || colspan="12" width="1200"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道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 style="background:#98FB98" width="50"| || colspan="12" width="1200"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道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
||
|-style="height:60px" |
|-style="height:60px" |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雅典]]-[[巴黎]]車廂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98FB98" width="50"| 米歇爾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6. 哈德曼||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5. 阿布思諾上校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4. 卓戈米羅夫公主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3. 安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雅典]]-[[巴黎]]車廂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98FB98" width="50"| 米歇爾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6. 哈德曼||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5. 阿布思諾上校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4. 卓戈米羅夫公主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3. 安卓尼伯爵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2. 安卓尼-{zh-cn:伯爵夫人; zh-tw:伯爵夫人; zh-hk:伯爵夫人;}-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3. 赫伯德 || style="border-righ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FF7F50" width="100"| 2. 雷切特 || style="background:#DA70D6" width="100"| 1. 白羅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7B68EE" width="100"| 10. 奧爾森<br>11. 德本漢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7B68EE" width="100"| 8. 施密特<br>9.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7B68EE" width="100"| 6. 麥奎恩<br>7.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7B68EE" width="100"| 4. 馬斯特曼<br>5. 福卡雷利 ||style="border-left: 1px solid black; background:#C0C0C0"| 餐車廂 |
||
|} |
|} |
||
</div></div> |
</div></div> |
||
{{legend|#DA70D6| |
{{legend|#DA70D6|1等房 (1人)|border=1px #555 solid}} |
||
{{legend|#7B68EE| |
{{legend|#7B68EE|2等房 (2人)|border=1px #555 solid}} |
||
{{legend|#FF7F50|發生命案的房間 ( |
{{legend|#FF7F50|發生命案的房間 (頭等房)|border=1px #555 soli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赫伯德夫人(琳達·亞登)承認白羅的第二個推測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招供倒抽了一口氣,但是對所有涉事者感到同情,白羅、布克、和康斯坦丁医生一致地達成協識他們將不會尋求對任何人的法律訴訟。這導致外界相信卡塞蒂是被一位不明的刺客殺死,刺客已經逃脫不留痕跡。 |
|||
==寫作背景== |
==寫作背景== |
||
⚫ | |||
⚫ | |||
===小查爾斯·林德伯格綁架案=== |
===小查爾斯·林德伯格綁架案=== |
||
第107行: | 第126行: | ||
==改編作品== |
==改編作品== |
||
{{main|東方快車謀殺案 (1974年電影)}} |
|||
{{main|東方快車謀殺案 (2001年美國電視電影)}} |
|||
{{main|大偵探白羅}} |
|||
*[[白羅:東方快車謀殺案]] |
|||
{{main|東方快車謀殺案 (日本電視劇)}} |
|||
{{main|東方快車謀殺案 (2017年電影)}} |
|||
{{main|民国大侦探}} |
|||
==相關作品== |
==相關作品== |
||
克莉絲蒂旅遊時的作品很多,除了本作外,還有下列幾項: |
克莉絲蒂旅遊時的作品很多,除了本作外,還有下列幾項: |
||
*[[藍色列車 |
*[[藍色列車之謎]] |
||
*[[尼羅河謀殺案]] |
*[[尼羅河謀殺案]] |
||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 |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 |
||
第123行: | 第143行: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en icon}} [http://us.agathachristie.com/site/find_a_story/stories/Murder_on_the_Orient_Express.php 阿加莎·克里斯蒂官方网站上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
*{{en icon}}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26065007/http://us.agathachristie.com/site/find_a_story/stories/Murder_on_the_Orient_Express.php 阿加莎·克里斯蒂官方网站上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
||
*{{en icon}} [http://www.sparknotes.com/lit/orientexpress/ Spark Notes for the book] |
*{{en icon}} [http://www.sparknotes.com/lit/orientexpress/ Spark Notes for the book] {{Wayback|url=http://www.sparknotes.com/lit/orientexpress/ |date=20210106092959 }} |
||
*{{en icon}} [http://www.agathachristiegame.com/motoe/index.html Official Website for PC Game] |
*{{en icon}} [http://www.agathachristiegame.com/motoe/index.html Official Website for PC Game] {{Wayback|url=http://www.agathachristiegame.com/motoe/index.html |date=20080210164156 }} |
||
{{赫丘勒·白羅}} |
|||
{{阿嘉莎·克莉斯蒂}} |
{{阿嘉莎·克莉斯蒂}} |
||
{{DEFAULTSORT: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DEFAULTSORT: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
[[Category: |
[[Category:東方快車謀殺案| ]] |
||
[[Category:阿嘉莎·克莉絲蒂小說]] |
|||
[[Category:1934年長篇小說]] |
[[Category:1934年長篇小說]] |
||
[[Category: |
[[Category:改編成電影的英國小說]] |
||
[[Category:推理小說]] |
[[Category:英國推理小說]] |
||
[[Category:犯罪小說]] |
[[Category:犯罪小說]] |
||
[[Category:鐵道文學]] |
[[Category:鐵道文學]] |
||
[[Category:绑架题材作品]] |
[[Category:绑架题材作品]] |
||
[[Category:報復題材小說]] |
[[Category:報復題材小說]] |
||
[[Category: |
[[Category:伊斯坦布尔背景小说]] |
||
⚫ | |||
[[Category:星期六晚邮报首发作品]] |
[[Category:星期六晚邮报首发作品]] |
||
⚫ |
2024年9月29日 (日) 13:18的最新版本
東方快車謀殺案 | |
---|---|
原名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作者 | 阿嘉莎·克莉絲蒂 |
类型 | 推理小說 |
语言 | 英語 |
發行信息 | |
封面設計 | 未知 |
出版机构 | 柯林斯犯罪俱樂部(Collins Crime Club) |
出版時間 | 1934年1月1日 |
出版地點 | 英國 |
媒介 | 印刷 (精裝 & 平裝) |
页数 | 256頁(初版,精装)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地獄之犬》 |
續作 | 《半成畫像》 |
规范控制 | |
ISBN | 9789573266716 |
《東方快車謀殺案》(英語: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之一,主角為名偵探赫丘勒·白羅,英國柯林斯犯罪俱樂部(Collins Crime Club)於1934年1月1日出版[1],美國達德米德公司(Dodd, Mead, and Company)則於同年稍後於美國發行,書名為加萊車廂謀殺案(Murder in the Calais Coach)[2][3]。《東方快車謀殺案》被廣泛的認為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生涯最傑出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974年的同名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被認為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中最成功的改編電影之一。
《東方快車謀殺案》英國版的零售價為七先令六便士 [4],美國版則是2.00美元 [3]。美國版使用加萊車廂謀殺案當作書名是為了避免社會大眾將該書與英國推理小說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於1932年完成的小說《史坦堡特快車》(Stamboul Train)所混淆,因為當時該書已經以《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的名稱於美國發行[5]。
劇情
[编辑]為了解決案件,名偵探赫丘勒·白羅搭乘東方快車準備前往倫敦。在東方快車抵達溫科夫齊的當晚,大約午夜12點37分時,白羅被一聲巨響所喚醒。它似乎來自隔壁車廂,這是山謬·雷切特先生的房間。當白羅從門縫向外偷窺時,他看到乘務员正在敲雷切特先生的房門,並詢問有何吩咐。白羅聽到一個人用法語回答說「我搞錯了」(Ce n'est rien. Je me suis trompé)。白羅決定回去睡覺,但是他對於火車停止前進感到不安。
當他決定按鈴時,他聽到赫伯德夫人搶先一步,並聽到乘务员與她發生爭論。然後當波洛要求前者給他一瓶礦泉水时,得知赫伯德太太聲稱有人在她的車廂中出入。他還得知,由於暴風雪的緣故,火車已經停止前進。他於第二天早上醒來後,發現雷切特先生已經死了,他是在睡夢中被刺死的。董事布克先生建議赫丘勒·白羅接手這件謀殺案。
山謬·雷切特先生身上的刀傷很奇特,其中只有三個傷口可以致命,而其他的则轻得如抓伤一般。此外,其中一些伤口看起來是右撇子的人造成的,而另一些看起來則是左撇子的人造成的,故根本無法得知真兇是誰。
白羅在山謬·雷切特的客房中發現了更多線索,包括繡著“H”的亞麻手帕與煙斗通條。這些線索表明,兇手可能有些大意。然而,每一個線索似乎指向不同的嫌疑人,令人摸不著頭緒。
白羅後來發現山謬·雷切特先生其實是一個惡名昭彰的罪犯,本名為卡塞蒂。五年前,卡塞蒂綁架了美國阿姆斯壯上校的3歲女兒戴西。雖然阿姆斯壯上校交付了大量贖金,但卡塞蒂還是杀害了這位小女孩,並逃離美國。戴西的母親索尼婭當時已經懷孕,當她聽到戴西的死訊時,發生休克並早產,她和嬰兒最終都死亡。她的丈夫阿姆斯壯上校也因過度悲傷開槍自殺。戴西的保姆蘇珊被警方認為是共犯,她因受不了被诬陷而跳樓自杀,尽管之後她被證明確實是無辜的。之后雖然卡塞蒂被捕,但是他利用各種手段得以無罪釋放。
白羅根據現有的證據,分析了12個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並提出了兩种可能的解釋。第一種解釋是,一個憎恨雷切特的陌生人在溫科夫齊登上了東方快車,在謀殺雷切特後從車上逃離。犯罪發生比所有人都認為的時間都要提前一小時,因為受害人和其他幾個人沒有注意到,列車剛剛跨越一個時區。白羅當晚聽到其他噪音與謀殺案無關。然而康斯坦丁醫生說,白羅肯定知道這種說法並不能完全解釋案件的情況。
白羅第二個解釋是:所有犯罪嫌疑人都是有罪的,因為白羅發現火車上其他12個乘客都与阿姆斯壯上校的家庭有关联:
- 赫克特·麥奎恩是卡塞蒂的秘書,熱愛著索尼婭·阿姆斯壯,父親是當時负责阿姆斯壯案的地方檢察官;
- 愛德華·馬斯特曼是卡塞蒂的僕人,他是阿姆斯壯上校在一戰期間的勤務兵,後來也是他的僕人;
- 阿布思諾上校是阿姆斯特朗的同事也是最好的朋友;
- 赫伯德夫人實際上是琳達·亞登,紐約最有名的女明星,也是索尼婭·阿姆斯壯的母親和戴西的祖母;
- 海倫娜·安卓尼伯爵夫人(娘家姓哥登堡)是索尼婭·阿姆斯壯的妹妹;
- 娜塔麗亞·卓戈米羅夫公主是索尼婭·阿姆斯壯的教母,因為她是她母親的一個朋友;
- 瑪麗·赫迈奥妮·德本漢是索尼婭·阿姆斯壯的秘书;
- 卓戈米羅夫公主的侍女希德加第·施密特是阿姆斯壯家的廚師;
- 安東尼奧·福卡雷利是芝加哥的汽車推銷員,也曾是阿姆斯壯家的司機;
- 葛麗泰·奧爾森是瑞典傳教士,也是黛西·阿姆斯壯的保姆;
- 皮埃爾·米歇爾是列车乘务员,也是阿姆斯壯家的保姆蘇珊的父親;
- 賽勒斯·哈德曼自稱是卡塞蒂僱用的一個私家偵探,其實是保姆蘇珊的情人。
所有這些阿姆斯壯上校的朋友和關係人都嚴重涉及謀殺卡塞蒂,他們決定擔任卡塞蒂的劊子手,因為法律無法懲罰卡塞蒂。而每一個犯罪嫌疑人都刺殺雷切特一次,所以沒有人能夠知道是誰給他致命一擊。12個人參加謀殺,自認為“12人的陪審團”,白羅認為只有安卓尼伯爵夫人沒有刺殺雷切特。白羅認為兇手運氣不好的地方是發生雪災和火車上出現偵探。
赫伯德夫人(琳達·亞登)承認第二個理論是正確的,并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博士則选择了第一個解釋,因为凶手的动机是为了伸张正义,两人同情他们(纵使第一个解释有很多漏洞)。白羅認為他的任務已經完成,於是表示光榮地退出這件謀殺案。
人物
[编辑]死者:
- 山謬·雷切特
犯罪嫌疑人:
- 赫克特·麥奎恩
- 愛德華·馬斯特曼
- 阿布思諾上校
- 赫伯德夫人
- 安卓尼伯爵
- 安卓尼伯爵夫人
- 卓戈米羅夫公主
- 瑪麗·德本漢
- 希德加第·施密特
- 安東尼奧·福卡雷利
- 葛麗泰·奧爾森
- 皮埃爾·米歇爾
- 賽勒斯·哈德曼
調查人員:
- 偵探赫丘勒·白羅
- 董事布克先生
- 康斯坦丁醫生
加萊車廂的平面圖:
寫作背景
[编辑]作者克莉絲蒂在1930年以離婚婦人的身份,嫁給馬洛溫爵士(Sir Max Mallowan)。她後來的很多著作,便是透過和丈夫外遊時所撰寫。本書就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內的Pera Palas酒店寫成的,而伊斯坦堡就是東方快車的南行線總站。今天該酒店還特別把當年克莉絲蒂入住過的酒店房,改裝成她的紀念館。
小查爾斯·林德伯格綁架案
[编辑]阿姆斯壯綁架案是根據美國飛行家查爾斯·林德伯格的兒子小查爾斯·奥古斯塔斯·林德伯格在1932年遭到綁架和謀殺的案件來改編的,就在克莉絲蒂創作《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前。林德伯格太太的父母僱用的一個女傭被警察懷疑參與犯罪,她在遭到嚴厲審問後自殺身亡。
其他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也激發了克莉絲蒂的靈感。克莉絲蒂在1928年秋天首次搭乘東方快車。短短幾個月後,東方特快列車在1929年2月被暴風雪困在土耳其Çerkezköy附近6天的時間[6]。
克里斯蒂本人在1931年12月也遇見了類似的意外,當時她與在尼尼微進行考古挖掘的丈夫會面。她在東方快車列車停留二十四小時,因為降雨引發洪水,部分的軌道被水沖走。她在寄給丈夫的一封信中,詳細描述這次事件的細節。信中包括一些火車乘客的描述,對這本書的情節和角色造成影響:一位美國老太太(希爾頓太太)則是書中赫伯德太太的靈感來源[7]。
改編作品
[编辑]相關作品
[编辑]克莉絲蒂旅遊時的作品很多,除了本作外,還有下列幾項:
注释
[编辑]- ^ The Observer December 31, 1933 (Page 4)
- ^ John Cooper and B.A. Pyke. Detective Fiction - the collector's guide: Second Edition (Pages 82 and 86) Scholar Press. 1994. ISBN 0-85967-991-8
- ^ 3.0 3.1 American Tribute to Agatha Christie.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8).
- ^ Chris Peers, Ralph Spurrier and Jamie Sturgeon. Collins Crime Club – A checklist of First Editions. Dragonby Press (Second Edition) March 1999 (Page 14)
- ^ Vanessa Wagstaff and Stephen Poole, Agatha Christie: A Readers Companion (Page 88). Aurum Press Ltd, 2004. ISBN 1-84513-015-4
- ^ Dennis Sanders and Len Lovallo The Agatha Christie Companion (Pages 105-108) Delacorte Press, 1984
- ^ Morgan, Janet. Agatha Christie, A Biography. (Pages 201-204) Collins, 1984 ISBN 0-00-216330-6
外部連結
[编辑]- (英文) 阿加莎·克里斯蒂官方网站上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 (英文) Spark Notes for the 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Official Website for PC Ga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