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林鄉:修订间差异
J. Tiunn 2002(留言 | 贡献) 标签:移除或更換文件 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
J. Tiunn 2002(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8个用户的32个中间版本) | |||
第19行: | 第19行: | ||
|government=[[新竹縣芎林鄉公所|芎林鄉公所]] |
|government=[[新竹縣芎林鄉公所|芎林鄉公所]] |
||
|legislature=[[新竹縣芎林鄉民代表會|芎林鄉民代表會]] |
|legislature=[[新竹縣芎林鄉民代表會|芎林鄉民代表會]] |
||
|行政機關網站= |
|行政機關網站=https://qionglin.hsinchu.gov.tw/Default.aspx |
||
|總面積= {{TWTSData|A|307}} |
|總面積= {{TWTSData|A|307}} |
||
|總人口= {{TWTSData|P|307}} |
|總人口= {{TWTSData|P|307}} |
||
|population_rank = 7 |
|population_rank = 新竹縣的第7位 |
||
|總人口年份= {{TWTSData|P|date}} |
|總人口年份= {{TWTSData|P|date}} |
||
|household= |
|household= {{TWTSData|H|307}} |
||
|postal_code=307 |
|postal_code=307 |
||
|adjacent= [[新埔鎮]]、[[竹北市]]、[[竹東鎮]]、[[橫山鄉 (台灣)|橫山鄉]]、[[關西鎮 (台灣)|關西鎮]] |
|adjacent= [[新埔鎮]]、[[竹北市]]、[[竹東鎮]]、[[橫山鄉 (台灣)|橫山鄉]]、[[關西鎮 (台灣)|關西鎮]] |
||
第32行: | 第32行: | ||
</div> |
</div> |
||
}} |
}} |
||
'''芎林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iungˋ lim hiongˋ;[[饒平腔]]:giungˇ lim hiongˇ)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 (中華民國)|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 |
'''芎林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iungˋ lim hiongˋ;[[饒平腔]]:giungˇ lim hiongˇ)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 (中華民國)|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位處[[尖石]]、[[五峰鄉 (台灣)|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的地帶。東北鄰[[新埔鎮]]、[[關西鎮 (台灣)|關西鎮]],東南鄰[[橫山鄉 (台灣)|橫山鄉]],西南與[[竹東鎮]]為界,西北與[[竹北市]]相接,是新竹縣面積最小的行政區。由於鄉內有[[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的竹林交流道、[[台68線]]的芎林交流道(實際位置於竹東鎮),以及從新竹市區直通過橋至芎林市區的公道路;往西北去竹北市的高鐵特區也有縣道連結,現在已發展為新竹市的新興市郊。 |
||
==歷史== |
== 歷史 == |
||
=== |
=== 地名由來 === |
||
芎林鄉係以鄉治所在地,也是全鄉最大聚落的芎林而命名。[[清]][[乾隆]]末年漢人初至此地開墾,曾建立「公館」作為拓展墾務之基地,並將所形成之聚落稱為「公館」。其後因見周遭[[九芎樹]]蒼蔚成林,故更名為「九芎林」。 |
|||
日治初期,聚落所在之行政區劃編為「九芎林-{庄}-」。[[大正]]九年(1920年)全台改行州郡制時,地方人士認為「九芎」與「久窮」諧音,遂去「九」字而改名為「芎林」[[大字]],新制街-{庄}-名稱亦同步改為「-{[[芎林庄]]}-」,轄區與目前相同。民國34年(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再改制為「芎林鄉」<ref name="芎林鄉志">《芎林鄉志》,新竹縣芎林鄉公所,2004年11月</ref>{{rp|31}}。 |
|||
===鄉史=== |
|||
=== 鄉史 === |
|||
在有歷史記載以前,[[新竹平原]]以東的丘陵及山岳地帶,屬於[[臺灣原住民族|原住民]][[泰雅族]]、[[賽夏族]]的生活範圍<ref name="芎林鄉志"/>{{rp|79}}。[[明鄭時期]](1661年-1683年),劃新港溪(今[[鹽水溪]])以北為[[天興縣]],其後改制為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清軍征服明鄭,隔年設一府三縣,天興州改稱[[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析[[大甲溪]]以北為[[淡水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北台灣設「[[土牛溝]]」作為漢人開墾之界限。今芎林鄉全境位於土牛溝以東,仍無漢人入墾<ref name="芎林鄉志"/>{{rp|80}}。 |
在有歷史記載以前,[[新竹平原]]以東的丘陵及山岳地帶,屬於[[臺灣原住民族|原住民]][[泰雅族]]、[[賽夏族]]的生活範圍<ref name="芎林鄉志"/>{{rp|79}}。[[明鄭時期]](1661年-1683年),劃新港溪(今[[鹽水溪]])以北為[[天興縣]],其後改制為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清軍征服明鄭,隔年設一府三縣,天興州改稱[[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析[[大甲溪]]以北為[[淡水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北台灣設「[[土牛溝]]」作為漢人開墾之界限。今芎林鄉全境位於土牛溝以東,仍無漢人入墾<ref name="芎林鄉志"/>{{rp|80}}。 |
||
第57行: | 第60行: | ||
芎林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正好處於[[尖石鄉|尖石]]、[[五峰鄉 (台灣)|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地帶。行政區輪廓有如一個斜置的葫蘆:西北方下山村的水尾是葫蘆開口處;東南方五龍村、秀湖村一帶則是葫蘆的底部<ref name="芎林鄉志"/>{{rp|34}}。 |
芎林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正好處於[[尖石鄉|尖石]]、[[五峰鄉 (台灣)|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地帶。行政區輪廓有如一個斜置的葫蘆:西北方下山村的水尾是葫蘆開口處;東南方五龍村、秀湖村一帶則是葫蘆的底部<ref name="芎林鄉志"/>{{rp|34}}。 |
||
=== 地形 === |
=== 地形 === |
||
芎林鄉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標高在50公尺至460公尺之間。丘陵地面積約佔全鄉三分之二,屬於[[飛鳳山丘陵]]區的一部分。丘陵區由東南延伸至西北,包括[[鹿寮坑山]]、[[石壁潭山]]、[[飛鳳山 (新竹縣)|飛鳳山]]及九芎林山等,其地勢由東而西漸次低斜。丘陵南側是平原區,係頭前溪河水沖積而成。丘陵與丘陵間有小溪縱向切割,形成許多小山谷,包括鹿寮坑、王爺坑、燥坑、倒別牛、中坑、水坑、紙寮窩、打磚窩、埤塘窩等窩谷。丘陵與平原之間,分佈有零星[[台地]],可避洪患,自古以來便是芎林地區諸聚落的所在地<ref name="芎林鄉志"/>{{rp|38}}。 |
|||
=== 水文 === |
=== 水文 === |
||
[[頭前溪]]是鄉內最主要的河川,發源於[[五峰鄉 (台灣)|五峰鄉]]東南部標高2,512公尺之[[檜山 (新竹苗栗)|檜山]]西北坡。其源頭稱為霞喀羅溪,流至桃山與麥巴來溪會合後,改稱上坪溪;續流至芎林鄉秀湖附近與最大支流[[油羅溪]]會合後,始稱頭前溪。本流在秀湖至崁下段,部分河道為 |
[[頭前溪]]是鄉內最主要的河川,發源於[[五峰鄉 (台灣)|五峰鄉]]東南部標高2,512公尺之[[檜山 (新竹苗栗)|檜山]]西北坡。其源頭稱為霞喀羅溪,流至桃山與麥巴來溪會合後,改稱上坪溪;續流至芎林鄉秀湖附近與最大支流[[油羅溪]]會合後,始稱頭前溪。本流在秀湖至崁下段,部分河道為芎林鄉與[[竹東鎮]]的交界;過崁下後,經[[竹北市|竹北]]、[[新竹市|新竹]],最終於[[南寮]]注入[[台灣海峽]]。 |
||
芎林鄉因位於頭前溪主流與最大支流匯合處,河面寬廣,河道分歧。每逢中上游大雨,極易造成水患。今日從[[橫山鄉 (臺灣)|橫山]]經芎林至竹北,頭前溪主支流兩岸均築有高大堤防,即用以防範洪害。頭前溪芎林鄉的秀湖、永興、石潭、文林、上山、下山等村,沿途有[[鹿寮坑溪]]、王爺坑溪、燥坑溪、[[水坑溪]]等多條支流注入。這些支流均發源自芎林鄉北側丘陵,平日水量稀少,雨季或颱風時流水湍急,極易泛濫成災<ref name="芎林鄉志"/>{{rp|44}}。 |
|||
=== 氣候 === |
=== 氣候 === |
||
第69行: | 第73行: | ||
{{Historical populations |
{{Historical populations |
||
|type = Taiwan |
|type = Taiwan |
||
|footnote = 來源 |
|footnote = 來源:{{cite web|url=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1/month/month.html|publisher=[[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title=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access-date=2019-12-19|archive-date=2021-06-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3061641/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1/month/month.html}} |
||
|1981 |18409 |
|1981 |18409 |
||
|1986 |17964 |
|1986 |17964 |
||
第78行: | 第82行: | ||
|2011 |20519 |
|2011 |20519 |
||
|2016 |20165 |
|2016 |20165 |
||
|2021 |19936 |
|||
}} |
}} |
||
根據新竹縣芎林鄉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芎林鄉戶數約7.5千戶,人口約2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上山村與華龍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5,943人與409人<ref>{{Cite web |url=https://w3.hsinchu.gov.tw/house/cyonglin/statistics/ |title=人口統計 |publisher=新竹縣芎林鄉戶政事務所 |access-date=2022-10-22 |language=zh-tw }}{{Dead link}}</ref>。 |
|||
{| class="toc" style="text-align:center" |
|||
!芎林鄉歷年人口變化<sub>(1981年-2020年)</sub><ref>{{Cite web |url=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1/month/m1-10.xls |title=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format=XLS |publisher=內政部統計月報 |date=2020-02-10 |access-date=2020-08-27 |language=zh-tw }}</ref> |
|||
<div style="width:370px; height:190px; border:solid 1px"><div class="NavHead" style="background:transparent; text-align:center">芎林鄉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ref>{{Cite web |url=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1/month/m1-10.xls |title=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format=XLS |publisher=內政部統計月報 |date=2020-02-10 |access-date=2020-08-27 |language=zh-tw |archive-date=2020-05-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01062349/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1/month/m1-10.xls }}</ref></div><div class="NavContent"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Graph:Chart|width=270|height=100|xAxisMin=1981|xAxisMax=2025|xAxisTitle=年份|yAxisTitle=人口數|type=line |
|||
|<div style="background:#BBFFBB; border:solid 1px"><div class="NavHead" style="background:transparent; text-align:left">統計表</div><div class="NavContent" style="background:#ADFBE0"> |
|||
|x=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y1=18409,18250,18264,18226,18127,17964,17912,17822,17874,17897,17824,18082,18244,18615,19014,19391,19561,19908,20370,20744,20897,20795,20662,20551,20615,20744,20778,20879,20963,20778,20519,20354,20256,20301,20284,20165,20061,20025,19934,19872,19936,20159,20377 |
|||
!年份 |
|||
!1981年 |
|||
!1982年 |
|||
!1983年 |
|||
!1984年 |
|||
!1985年 |
|||
!1986年 |
|||
!1987年 |
|||
!1988年 |
|||
!1989年 |
|||
!1990年 |
|||
|- |
|||
!人口 |
|||
|18,409 |
|||
|18,250 |
|||
|18,264 |
|||
|18,226 |
|||
|18,127 |
|||
|17,964 |
|||
|17,912 |
|||
|'''{{Blue|17,822}}''' |
|||
|17,874 |
|||
|17,897 |
|||
|- |
|||
!增加量 |
|||
|— |
|||
|{{Red|-159}} |
|||
|{{Green|+14}} |
|||
|{{Red|-38}} |
|||
|{{Red|-99}} |
|||
|{{Red|-163}} |
|||
|{{Red|-52}} |
|||
|{{Red|-90}} |
|||
|{{Blue|+52}} |
|||
|{{Blue|+23}} |
|||
|- |
|||
!成長率 |
|||
|— |
|||
|{{Red|-0.864%}} |
|||
|{{Green|+0.077%}} |
|||
|{{Red|-0.208%}} |
|||
|{{Red|-0.543%}} |
|||
|{{Red|-0.899%}} |
|||
|{{Red|-0.289%}} |
|||
|{{Red|-0.502%}} |
|||
|{{Blue|+0.292%}} |
|||
|{{Blue|+0.129%}} |
|||
|- |
|||
!年份 |
|||
!1991年 |
|||
!1992年 |
|||
!1993年 |
|||
!1994年 |
|||
!1995年 |
|||
!1996年 |
|||
!1997年 |
|||
!1998年 |
|||
!1999年 |
|||
!2000年 |
|||
|- |
|||
!人口 |
|||
|17,824 |
|||
|18,082 |
|||
|18,244 |
|||
|18,615 |
|||
|19,014 |
|||
|19,391 |
|||
|19,561 |
|||
|19,908 |
|||
|20,370 |
|||
|20,744 |
|||
|- |
|||
!增加量 |
|||
|{{Red|-73}} |
|||
|{{Blue|+258}} |
|||
|{{Blue|+162}} |
|||
|{{Blue|+371}} |
|||
|{{Blue|+399}} |
|||
|{{Blue|+377}} |
|||
|{{Blue|+170}} |
|||
|{{Blue|+347}} |
|||
|'''{{Blue|+462}}''' |
|||
|{{Blue|+374}} |
|||
|- |
|||
!成長率 |
|||
|{{Red|-0.408%}} |
|||
|{{Blue|+1.447%}} |
|||
|{{Blue|+0.896%}} |
|||
|{{Blue|+2.034%}} |
|||
|{{Blue|+2.143%}} |
|||
|{{Blue|+1.983%}} |
|||
|{{Blue|+0.877%}} |
|||
|{{Blue|+1.774%}} |
|||
|'''{{Blue|+2.321%}}''' |
|||
|{{Blue|+1.836%}} |
|||
|- |
|||
!年份 |
|||
!2001年 |
|||
!2002年 |
|||
!2003年 |
|||
!2004年 |
|||
!2005年 |
|||
!2006年 |
|||
!2007年 |
|||
!2008年 |
|||
!2009年 |
|||
!2010年 |
|||
|- |
|||
!人口 |
|||
|20,897 |
|||
|20,795 |
|||
|20,662 |
|||
|20,551 |
|||
|20,615 |
|||
|20,744 |
|||
|20,778 |
|||
|20,879 |
|||
|'''{{Red|20,963}}''' |
|||
|20,778 |
|||
|- |
|||
!增加量 |
|||
|{{Blue|+153}} |
|||
|{{Red|-102}} |
|||
|{{Red|-133}} |
|||
|{{Red|-111}} |
|||
|{{Blue|+64}} |
|||
|{{Blue|+129}} |
|||
|{{Blue|+34}} |
|||
|{{Blue|+101}} |
|||
|{{Blue|+84}} |
|||
|{{Red|-185}} |
|||
|- |
|||
!成長率 |
|||
|{{Blue|+0.738%}} |
|||
|{{Red|-0.488%}} |
|||
|{{Red|-0.640%}} |
|||
|{{Red|-0.537%}} |
|||
|{{Blue|+0.311%}} |
|||
|{{Blue|+0.626%}} |
|||
|{{Blue|+0.164%}} |
|||
|{{Blue|+0.486%}} |
|||
|{{Blue|+0.402%}} |
|||
|{{Red|-0.883%}} |
|||
|- |
|||
!年份 |
|||
!2011年 |
|||
!2012年 |
|||
!2013年 |
|||
!2014年 |
|||
!2015年 |
|||
!2016年 |
|||
!2017年 |
|||
!2018年 |
|||
!2019年 |
|||
!2020年 |
|||
|- |
|||
!人口 |
|||
|20,519 |
|||
|20,354 |
|||
|20,256 |
|||
|20,301 |
|||
|20,284 |
|||
|20,165 |
|||
|20,061 |
|||
|20,025 |
|||
|19,934 |
|||
|19,872 |
|||
|- |
|||
!增加量 |
|||
|'''{{Red|-259}}''' |
|||
|{{Red|-165}} |
|||
|{{Red|-98}} |
|||
|{{Blue|+45}} |
|||
|{{Green|-17}} |
|||
|{{Red|-119}} |
|||
|{{Red|-104}} |
|||
|{{Red|-36}} |
|||
|{{Red|-91}} |
|||
|{{Red|-62}} |
|||
|- |
|||
!成長率 |
|||
|'''{{Red|-1.247%}}''' |
|||
|{{Red|-0.804%}} |
|||
|{{Red|-0.481%}} |
|||
|{{Blue|+0.222%}} |
|||
|{{Green|-0.084%}} |
|||
|{{Red|-0.587%}} |
|||
|{{Red|-0.516%}} |
|||
|{{Red|-0.179%}} |
|||
|{{Red|-0.454%}} |
|||
|{{Red|-0.311%}} |
|||
|}</div></div> |
|||
|- |
|||
|{{Graph:Chart|width=270|height=100|xAxisMin=1981|xAxisMax=2020|xAxisTitle=年份|yAxisTitle=人口數|type=line |
|||
|x=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
|||
|y1=18409,18250,18264,18226,18127,17964,17912,17822,17874,17897,17824,18082,18244,18615,19014,19391,19561,19908,20370,20744,20897,20795,20662,20551,20615,20744,20778,20879,20963,20778,20519,20354,20256,20301,20284,20165,20061,20025,19934,19872 |
|||
|colors=#FFD700 |
|colors=#FFD700 |
||
}}</div></div>{{Clear}} |
|||
}} |
|||
|} |
|||
== 政治 == |
== 政治 == |
||
第350行: | 第159行: | ||
|第17屆 || 莊雲嬌 || 2014年12月25日 || 2018年12月24日 || |
|第17屆 || 莊雲嬌 || 2014年12月25日 || 2018年12月24日 || |
||
|- |
|- |
||
|第18屆 || 黃正彪 || 2018年12月25日 || |
|第18屆 || 黃正彪 || 2018年12月25日 || 2022年12月24日 || |
||
|- |
|||
|第19屆 || 黃正彪 || 2022年12月25日|| 現任 || |
|||
|} |
|} |
||
=== 鄉政組織 === |
=== 鄉政組織 === |
||
[[新竹縣芎林鄉公所|芎林鄉公所]]是芎林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芎林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新竹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芎林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ref>{{Cite web |url=https://www.cyonglin.gov.tw/content_edit.php?menu=25&typeid=38 |title=公所介紹-組織編制架構 |publisher=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access-date=2021-09-19 |language=zh-tw }}</ref>。 |
[[新竹縣芎林鄉公所|芎林鄉公所]]是芎林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芎林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新竹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芎林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ref>{{Cite web |url=https://www.cyonglin.gov.tw/content_edit.php?menu=25&typeid=38 |title=公所介紹-組織編制架構 |publisher=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access-date=2021-09-19 |language=zh-tw |archive-date=2022-06-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29045616/https://www.cyonglin.gov.tw/content_edit.php?menu=25&typeid=38 }}</ref>。 |
||
[[新竹縣芎林鄉民代表會|芎林鄉民代表會]]是芎林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芎林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芎林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6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ref>{{Cite web |url=https://www.cyonglin.gov.tw/content_edit.php?menu=147&typeid=152 |title=鄉民代表會-會員組織編制表 |publisher=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access-date=2021-09-19 |language=zh-tw }}</ref>。 |
[[新竹縣芎林鄉民代表會|芎林鄉民代表會]]是芎林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芎林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芎林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6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ref>{{Cite web |url=https://www.cyonglin.gov.tw/content_edit.php?menu=147&typeid=152 |title=鄉民代表會-會員組織編制表 |publisher=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access-date=2021-09-19 |language=zh-tw |archive-date=2022-07-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11005207/https://www.cyonglin.gov.tw/content_edit.php?menu=147&typeid=152 }}</ref>。 |
||
=== 行政區 === |
=== 行政區 === |
||
第364行: | 第175行: | ||
| align="left" | |
| align="left" | |
||
{{Image label begin|image=Qionglin villages.svg|width=500|link=}} |
{{Image label begin|image=Qionglin villages.svg|width=500|link=}} |
||
{{Image label|x= 80|y= 50|text=[[下山村|下<br/>山<br/>村]]}} |
{{Image label|x= 80|y= 50|scale=1|text=[[下山村|下<br/>山<br/>村]]}} |
||
{{Image label|x=115|y=140|text=[[上山村|上<br/>山<br/>村]]}} |
{{Image label|x=115|y=140|scale=1|text=[[上山村|上<br/>山<br/>村]]}} |
||
{{Image label|x=200|y=155|text=[[水坑村]]}} |
{{Image label|x=200|y=155|scale=1|text=[[水坑村]]}} |
||
{{Image label|x=250|y=210|text=[[中坑村]]}} |
{{Image label|x=250|y=210|scale=1|text=[[中坑村]]}} |
||
{{Image label|x=230|y=262|text=[[新鳳村]]}} |
{{Image label|x=230|y=262|scale=1|text=[[新鳳村]]}} |
||
{{Image label|x=136|y=207|text=[[芎林村|a]]}} |
{{Image label|x=136|y=207|scale=1|text=[[芎林村|a]]}} |
||
{{Image label|x=160|y=210|text=[[文林村|文]]}} |
{{Image label|x=160|y=210|scale=1|text=[[文林村|文]]}} |
||
{{Image label|x=163|y=270|text=[[文林村|林]]}} |
{{Image label|x=163|y=270|scale=1|text=[[文林村|林]]}} |
||
{{Image label|x=190|y=325|text=[[文林村|村]]}} |
{{Image label|x=190|y=325|scale=1|text=[[文林村|村]]}} |
||
{{Image label|x=228|y=325|text=[[石潭村]]}} |
{{Image label|x=228|y=325|scale=1|text=[[石潭村]]}} |
||
{{Image label|x=310|y=325|text=[[永興村 (芎林鄉)|永興村]]}} |
{{Image label|x=310|y=325|scale=1|text=[[永興村 (芎林鄉)|永興村]]}} |
||
{{Image label|x=350|y=370|text=[[五龍村|五<br/>龍<br/>村]]}} |
{{Image label|x=350|y=370|scale=1|text=[[五龍村|五<br/>龍<br/>村]]}} |
||
{{Image label|x=425|y=345|text=[[華龍村|華<br/>龍<br/>村]]}} |
{{Image label|x=425|y=345|scale=1|text=[[華龍村|華<br/>龍<br/>村]]}} |
||
{{Image label|x=290|y=440|text=[[秀湖村]]}} |
{{Image label|x=290|y=440|scale=1|text=[[秀湖村]]}} |
||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right;"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 right;" |
||
!width=8%|村名 |
!width=8%|村名 |
||
!width=8%|面積<br>km²<ref name="芎林鄉志"/>{{rp|36}} |
!width=8%|面積<br>km²<ref name="芎林鄉志"/>{{rp|36}} |
||
!width=8%|鄰數<ref name="人口統計"> |
!width=8%|鄰數<ref name="人口統計">{{Cite web |url=http://w3.hsinchu.gov.tw/HouseWeb/Cyonglin/WebPage/PeoCount/printhtml.aspx?year=101&month=11&Cno=07 |title=《101年11月 芎林鄉 人口統計報表》,新竹縣戶政服務網 |access-date=2012-12-15 |archive-date=2016-03-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9044440/http://w3.hsinchu.gov.tw/houseweb/cyonglin/webpage/peocount/printhtml.aspx?cno=07&month=11&year=101 }}</ref> |
||
!width=8%|人口數<ref name="人口統計"/> |
!width=8%|人口數<ref name="人口統計"/> |
||
!width=68%|主要聚落<ref name="地圖">《新竹縣芎林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ref> |
!width=68%|主要聚落<ref name="地圖">《新竹縣芎林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ref> |
||
第416行: | 第227行: | ||
*'''內五村''',石壁潭聚落(石潭村)為核心,以竹林大橋連結頭前溪對岸的竹東鎮市區,生活圈上較偏竹東鎮。包含華龍村、五龍村、秀湖村、永興村、石潭村等村。 |
*'''內五村''',石壁潭聚落(石潭村)為核心,以竹林大橋連結頭前溪對岸的竹東鎮市區,生活圈上較偏竹東鎮。包含華龍村、五龍村、秀湖村、永興村、石潭村等村。 |
||
==經濟== |
== 經濟 == |
||
芎林鄉的[[一級產業]]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是[[稻米]],其次是[[柑橘]]、[[水梨]]之類的水果與[[蕃茄]]之類的蔬菜。稻米生產的全盛時期在民國65年(1976年),全鄉種植面積達1,785公頃,產量達7,807公噸。其後因台灣工商業急遽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同時亦有部分稻田轉作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稻米種植面積與產量因而大幅縮減。民國90年(2001年)全鄉稻米種植面積僅餘967公頃,產量僅有4,083公噸<ref name="芎林鄉志"/>{{rp|241}}。 |
芎林鄉的[[一級產業]]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是[[稻米]],其次是[[柑橘]]、[[水梨]]之類的水果與[[蕃茄]]之類的蔬菜。稻米生產的全盛時期在民國65年(1976年),全鄉種植面積達1,785公頃,產量達7,807公噸。其後因台灣工商業急遽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同時亦有部分稻田轉作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稻米種植面積與產量因而大幅縮減。民國90年(2001年)全鄉稻米種植面積僅餘967公頃,產量僅有4,083公噸<ref name="芎林鄉志"/>{{rp|241}}。 |
||
===農業=== |
=== 農業 === |
||
芎林生產的柑橘過去以[[椪柑]]、[[桶柑]]為主,1980年代以來[[海梨柑]]逐漸取而代之。由於海梨柑產量為全縣之冠,因而打響「海梨柑王國」的名號。近年來由於氣候因素,海梨柑果實水分、甜度均不足,價格也隨之下降,種植面積及產量已略有減少。民國90年(2001年)柑橘總產量已降為9,405公噸,與最盛期民國85年(1996年)的產量15,597公噸相較,減少約百分之四十<ref name="芎林鄉志"/>{{rp|248-249}}。 |
芎林生產的柑橘過去以[[椪柑]]、[[桶柑]]為主,1980年代以來[[海梨柑]]逐漸取而代之。由於海梨柑產量為全縣之冠,因而打響「海梨柑王國」的名號。近年來由於氣候因素,海梨柑果實水分、甜度均不足,價格也隨之下降,種植面積及產量已略有減少。民國90年(2001年)柑橘總產量已降為9,405公噸,與最盛期民國85年(1996年)的產量15,597公噸相較,減少約百分之四十<ref name="芎林鄉志"/>{{rp|248-249}}。 |
||
芎林的蕃茄產業係因應近年來台灣精緻農業、休閒農業的發展而從無到有,並逐漸壯大,為芎林農業帶來第二春。桃太郎蕃茄、黃金蕃茄等新品種汁多味美,頗獲好評。民國90年(2001年)蕃茄總產量達1,092公噸,已成為全鄉蔬菜產品的最大宗<ref name="芎林鄉志"/>{{rp|252}}。 |
芎林的蕃茄產業係因應近年來台灣精緻農業、休閒農業的發展而從無到有,並逐漸壯大,為芎林農業帶來第二春。桃太郎蕃茄、黃金蕃茄等新品種汁多味美,頗獲好評。民國90年(2001年)蕃茄總產量達1,092公噸,已成為全鄉蔬菜產品的最大宗<ref name="芎林鄉志"/>{{rp|252}}。 |
||
===工業=== |
=== 工業 === |
||
由於山多平原少,加上過去交通不甚便利,不利於製造業發展。民國60年代中期,政府在五龍村、華龍村一帶設立[[五華工業區]],上山村打磚窩地區也陸續有工廠進駐,然而兩處均屬河谷地形,腹地狹窄,發展十分有限。<ref name="芎林鄉志"/>{{rp|276}}。五華工業區佔地約38公頃,主要廠商有[[太空梭高傳真科技]]、台曜電子等<ref name="芎林鄉志"/>{{rp|285-287}}。 |
由於山多平原少,加上過去交通不甚便利,不利於製造業發展。民國60年代中期,政府在五龍村、華龍村一帶設立[[五華工業區]],上山村打磚窩地區也陸續有工廠進駐,然而兩處均屬河谷地形,腹地狹窄,發展十分有限。<ref name="芎林鄉志"/>{{rp|276}}。五華工業區佔地約38公頃,主要廠商有[[太空梭高傳真科技]]、台曜電子等<ref name="芎林鄉志"/>{{rp|285-287}}。 |
||
===商業及服務業=== |
=== 商業及服務業 === |
||
過去以日常生活所需的零售及居家商業服務為主,規模甚小。近年來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開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二高]]通車、[[縣道120號]]拓寬、東西向快速道路[[台68線]]開通、[[高鐵新竹站]]設立等利多因素的帶動,芎林人口已有回升現象,商業發展也有逐漸繁榮的趨勢<ref name="芎林鄉志"/>{{rp|276}}。觀光產業以往並不興盛,近年鹿寮坑休閒文化區結合客家文化及在地人文特色,舉辦「客家桐花祭」而受到關注,但仍屬初期發展階段<ref name="芎林鄉志"/>{{rp|337}}。 |
過去以日常生活所需的零售及居家商業服務為主,規模甚小。近年來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開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二高]]通車、[[縣道120號]]拓寬、東西向快速道路[[台68線]]開通、[[高鐵新竹站]]設立等利多因素的帶動,芎林人口已有回升現象,商業發展也有逐漸繁榮的趨勢<ref name="芎林鄉志"/>{{rp|276}}。觀光產業以往並不興盛,近年鹿寮坑休閒文化區結合客家文化及在地人文特色,舉辦「客家桐花祭」而受到關注,但仍屬初期發展階段<ref name="芎林鄉志"/>{{rp|337}}。 |
||
== |
== 文化 == |
||
=== 文化資產 === |
|||
芎林鄉距離新竹市雖僅15公里,但昔日因受[[頭前溪]]阻隔,又不在鐵、公路縱貫線上,區域性聯外道路也都曲折狹隘,交通極為不便。民國80年代(約1990年代)起,由於[[縣道120號]]外環道、[[中正大橋]]、[[北二高]]竹林交流道的相繼完工及[[竹林大橋]]的拓寬,芎林交通大為改善。民國87年(1998年)[[新竹市|新竹]]至[[竹東鎮|竹東]]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完工,芎林至交流道所在的竹東鎮二重里有引道及[[新中正大橋]]相接,使得芎林至新竹的車程縮短至十分鐘以內。其後芎林往新埔的[[縣道115號]]亦拓寬。如今,芎林的聯外道路皆極為寬敞而暢通,交通之便利已為新竹縣東部各鄉鎮之冠<ref name="芎林鄉志"/>{{rp|171}}。 |
|||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位於華龍村,為當地鍾姓人家之宅院,為少見之山區[[客家]][[伙房]]屋。鍾家昔日擁有廣大茶園,聘僱許多[[長工]]。為解決住宿問題,遂依山勢興建規模宏大之三合院建築,右側橫屋因應地形而建成兩層樓房,極為罕見。該屋興建民國初年(1912年頃),歷史悠久,雖曾整修過,但大致保留原貌,民國99年(2010年)公告為[[縣定古蹟]]<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09901000022&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menuId=310&iscancel=true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5054/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09901000022&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menuId=310&iscancel=true |date=2016-03-04 }}</ref>。 |
|||
[[芎林呈甘橋及捐題碑]]位於文林村,為跨越[[水坑溪]]的一座石橋。該橋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間所建造的木橋,其後經多次改建,直到[[日]][[大正]]十二年(1923年)由當時地方熱心人士呈星公與甘照財捐獻改建,兩年後完工而成為今日之石橋風貌。該橋不僅歷史悠久,構造亦頗具特色,足以代表當時工藝水準。橋旁立有一紀念碑,名為「興建呈甘橋捐題碑」,為新竹縣現存最漂亮的石碑之一。該橋及捐題碑於民國101年(2012年)公告為歷史建築<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1010900004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menuId=310&iscancel=true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芎林呈甘橋及捐題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41141/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1010900004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menuId=310&iscancel=true |date=2016-03-04 }}</ref>。 |
|||
=== 公路 === |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芎林鄉最重要的南北向聯外道路。該路以東北-西南走向穿越本鄉中部,在文林村柯子林與[[縣道120號]]相交,並設有[[竹林交流道]],由此可快速前往台灣南北各地。 |
|||
[[客家獅]]原名「開口布獅」,源於[[少林]],過去常被江湖賣藝者用來作為招徠觀眾的前戲表演,故又名「江湖獅」。客家獅獅頭較重,舞獅者必須具備[[國術]]根底,始能舞動,是屬於「武獅」的一種,也是結音樂、舞蹈、武術和戲劇的綜合藝術表演。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前身為下山村清河堂武獅團,以往僅在農餘閒暇時操練,並在節慶受邀表演。民國98年(2009年)成立協會後,在校園及社區推廣客家獅,已逐漸看到成效。客家獅已於民國99年(2010年)經縣府公告為「傳統表演藝術-雜技」,而該協會為唯一登錄的保存團體<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9&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01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客家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10657/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9&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 |date=2016-03-04 }}</ref>。 |
|||
省道[[台68線]]是[[南寮]]至[[竹東鎮|竹東]]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全線沿[[頭前溪]]南岸而行,但並未行經芎林鄉。須由芎林街區沿[[縣道115號]]至終點(縣道120號岔路口)後續行,經[[新中正大橋]]過頭前溪後,連上設於[[竹東鎮]]二重里的省道[[台68線]]芎林交流道,可快速通往西邊的[[新竹市|新竹]]及東邊的竹東等地。 |
|||
[[客家大戲]]為1920年代由客家三腳採茶戲為基礎,推演形成的新劇種,又稱為「改良戲」或「採茶大戲」。它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又稱《平板》),而以《山歌子》、《雜唸仔》及其他小調為次要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不過演歷史戲時,重要的角色往往會唱《亂彈》,即所謂的「正音」。民國98年(2009年)客家大戲經縣府告為「傳統表演藝術-戲曲」,而芎林村的慶美園戲劇團是登錄的兩個保存團體之一<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01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客家大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32758/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 |date=2016-03-04 }}</ref>。 |
|||
省道[[台3線]]由本鄉東南邊界外,[[橫山鄉 (臺灣)|橫山鄉]]境內經過,於附近與縣道120號相接。透過該道路向北可通往[[關西鎮 (台灣)|關西]]、[[龍潭區 (桃園市)|龍潭]]、[[大溪區|大溪]]等地,向南可通往[[北埔鄉|北埔]]、[[峨眉鄉|峨眉]]、[[三灣鄉 (臺灣)|三灣]]等地。 |
|||
[[金玉豐精米所]]位於上山村,為1931年建立的水車碾米廠,列[[新竹縣歷史建築]]。 |
|||
[[縣道120號]]是全鄉最重要的東西向橫貫道路,大致沿[[頭前溪]]北側河谷平原而行。透過該道路,向西北可通往[[六家庄|六家]]、[[竹北市|竹北]]等地;向東南則可通往[[橫山鄉 (台灣)|橫山]]、[[內灣村 (橫山鄉)|內灣]]、[[尖石鄉|尖石]]等地。[[縣道123號]]是芎林通往[[竹東鎮|竹東]]的道路,部分路段為縣道120號舊線,亦有部分路段與縣道120號共線。[[縣道115號]]是芎林往北連絡[[新埔鎮|新埔]]、[[楊梅區|楊梅]]的聯外道路。 |
|||
=== 宗教 === |
|||
鄉內另有多條[[新竹縣鄉道列表|鄉道]],均為次要聯外道路或鄉內各村連絡道路,包括[[竹21線]]、[[竹22線]]、[[竹24線]]、[[竹24-1線]]、[[竹25線]]、[[竹26線]]及[[竹36線]]。 |
|||
[[File:Wen-Lin Temple.JPG|thumb|文林閣]] |
|||
芎林鄉民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佛教]]、[[台灣民間信仰]]、[[天主教]]、[[基督新教]]為主。主要的道教宮觀有廣福宮、福昌宮、飛鳳山代勸堂(主祀[[關聖帝君]],又稱關聖帝君廟,建於1892年)、[[芎林文林閣|文林閣]]、[[五和宮]]、惠和宮、福昌宮三山國王廟等;佛教寺院有雲谷寺;天主教堂有芎林天主堂、聖母聖衣隱修會;基督新教禮拜堂有中華基督教信義會恩霖堂、基督教芎林人文關懷中心、新鳳基督教會等;另外尚有多所家族宗廟、伯公廟及萬善廟。 |
|||
[[芎林文林閣]]位於文林村,是一座具有文化傳承歷史背景的寺廟。[[清]][[同治]]末年(1870-1874年間),[[舉人]][[鄧雨賢|鄧兆熊]](鄧觀奇)為作育英才,設立文林閣。[[光緒]]二年(1876年),鄧氏創設「文林社」,廣召地方文士以共同研究學問。其後改建為寺廟,主祀[[文昌帝君]],藉由宗教信仰以提升學風。如今每逢考季,常有鄰近學子前來膜拜以求考運順利。文林閣雖為廟宇,亦提供獎學金以鼓勵地方學子向學,在地方人士心中同時兼具信仰與文教的功能象徵。今日所見廟舍為民國八十年(1991年)拆除後重建,雖富麗堂皇,卻已失去原有建築風貌<ref>[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57&id=86 《教讀中心‧文林閣》,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3220823/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57&id=86 |date=2013-09-13 }}</ref>。 |
|||
=== 公車客運 === |
|||
芎林鄉與鄰近鄉鎮間的一般公路客運業務由[[新竹客運]]經營,主要的路線有5615(新竹-六家-芎林-敏實科技大學)、5614(新竹-六家-芎林-九讚頭)、5633(芎林-竹東)、5632(芎林-新埔)、5636(芎林-關西)<ref>[http://www.hcbus.com.tw/big5/information-1.asp?select=5633&button=%E9%80%81%E5%87%BA 《乘車資訊》,新竹客運官網]</ref>。另有[[國光客運]]經營竹東、台北間的國道客運業務,路線為1820(竹東-芎林-關西-龍潭-板橋-台北轉運站)。 |
|||
[[鹿寮坑石爺石娘]]為龍華村當地客家人的信仰<ref name="黃美珠">{{Cite news|url=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66137|title=〈北部〉客家情人節 石爺石娘遶境|author=黃美珠|language=zh-tw|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14-03-29|accessdate=2017-03-27|archive-date=2020-10-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01041110/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66137}}</ref>。 |
|||
福昌宮三山國王廟位於芎林鄉石壁潭(石潭村)及王爺坑(永興村) |
|||
創建於清代甲辰年仲冬(乾隆49年)(公元1784年)、主祀[[三山國王]],[[三官大帝]],[[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土地公|福德正神]],張木坑官爺,韓指揮大使。 |
|||
為石潭與永興兩村當地客家人的信仰 |
|||
== 教育 == |
== 教育 == |
||
=== 大專院校 === |
=== 大專院校 === |
||
[[File:Ta Hw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PG|thumb|[[ |
[[File:Ta Hw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PG|thumb|[[敏實科技大學]]]] |
||
[[ |
*[[敏實科技大學]]是位於水坑村的一所私立大學,也是芎林鄉最高學府,創立於民國56年(1967年),原稱大華農業專科學校。民國58年(1969年)改為工業專科學校,民國80年(1991年)改為工商專科學校,民國86年(1997年)改制為技術學院,民國101年(2012年)改制為科技大學,民國109年改為現名。全校設有工程、電資、商務與觀光管理3個學院,其下設有13個系、1個研究所,另設有客家文化、玻璃創意、創新育成、綠能產業、防災教育5個校級研究中心,及通識、體育、語言3個教育中心<ref>[http://www.thit.edu.tw/files/90-1000-10.php 《學術單位》,敏實科技大學官方網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13151548/http://www.thit.edu.tw/files/90-1000-10.php |date=2012-12-13 }}</ref>。民國92年(2003年)全校共有教職員331人,學生8,731人<ref name="芎林鄉志"/>{{rp|801}}。 |
||
=== 國民中學 === |
=== 國民中學 === |
||
[[新竹縣立 |
*[[新竹縣立芎林國民中學]]:位於新鳳村,是全鄉僅有的一所[[國民中學]],創立於民國35年(1946年),原稱為「芎林初級中學」,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民國101年(2012年)全校共有教職員58人,學生600人,編為普通班18班,特教班1班<ref>[http://www.cljh.hcc.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 《校史沿革誌》,新竹縣立芎林國民中學官網]{{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
=== 國民小學 === |
=== 國民小學 === |
||
[[新竹縣芎林鄉 |
*[[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民小學]]:位於文林村,是全鄉最古老的小學,創立於[[日]][[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原稱「九芎林公學校」。初期校舍暫借民房,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始遷至現址。[[大正]]九年(1920年),增設鹿寮坑分教場;同年10月改名「芎林公學校」。[[昭和]]三年(1928年),鹿寮坑分教場獨立設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改名「芎林國民學校」。二戰結束後,曾於民國35年(1946年)4月改名為「中心國民學校」,旋即於隔年1月改回原名。民國45年(1956年)設立石潭分校,民國47年(1958年)石潭分校獨立設校。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ref>[http://www.cles.hcc.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93 《校史沿革》,新竹縣芎林國小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18005800/http://www.cles.hcc.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93 |date=2011-04-18 }}</ref>。民國92年(2003年)全校共有教職員54人,學生1,203人,編為普通班37班,特教班2班,另附設幼稚員1班<ref name="芎林鄉志"/>{{rp|782}}。 |
||
[[新竹縣芎林鄉 |
*[[新竹縣芎林鄉五龍國民小學]]:位於五龍村,創立於[[大正]]九年(1920年),原稱「九芎林公學校鹿寮坑分教場」。明治三年(1928年),獨立設校為「鹿寮坑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改名「鹿寮坑國民學校」。民國37年(1948年),改稱「五龍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民國101年(2012年)全校共有教職員16人,學生88人,編為普通班6班<ref>[http://www.wles.hcc.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 《校史沿革》,新竹縣五龍國民小學官網]{{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
[[新竹縣芎林鄉 |
*[[新竹縣芎林鄉碧潭國民小學]]:位於石潭村,創立於民國45年(1956年),原稱「芎林國民學校石潭分校」。民國47年(1958年),獨立設校並改名為「碧潭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民國101年(2012年)全校共有教職員22人,學生250人,編為普通班11班,另附設幼稚園1班<ref>[http://www.ptes.hcc.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 《校史沿革》,新竹縣碧潭國民小學官網]{{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
== |
== 交通 == |
||
芎林鄉距離新竹市雖僅15公里,但昔日因受[[頭前溪]]阻隔,又不在鐵、公路縱貫線上,區域性聯外道路也都曲折狹隘,交通極為不便。民國80年代(約1990年代)起,由於[[縣道120號]]外環道、[[中正大橋]]、[[北二高]]竹林交流道的相繼完工及[[竹林大橋]]的拓寬,芎林交通大為改善。民國87年(1998年)[[新竹市|新竹]]至[[竹東鎮|竹東]]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完工,芎林至交流道所在的竹東鎮二重里有引道及[[新中正大橋]]相接,使得芎林至新竹的車程縮短至十分鐘以內。其後芎林往新埔的[[縣道115號]]亦拓寬。如今,芎林的聯外道路皆極為寬敞而暢通,交通之便利已為新竹縣東部各鄉鎮之冠<ref name="芎林鄉志"/>{{rp|171}}。 |
|||
{{Main|新竹縣旅遊景點列表}} |
|||
=== 文化資產 === |
|||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位於華龍村,為當地鍾姓人家之宅院,為少見之山區[[客家]][[伙房]]屋。鍾家昔日擁有廣大茶園,聘僱許多[[長工]]。為解決住宿問題,遂依山勢興建規模宏大之三合院建築,右側橫屋因應地形而建成兩層樓房,極為罕見。該屋興建民國初年(1912年頃),歷史悠久,雖曾整修過,但大致保留原貌,民國99年(2010年)公告為[[縣定古蹟]]<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09901000022&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menuId=310&iscancel=true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5054/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09901000022&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menuId=310&iscancel=true |date=2016-03-04 }}</ref>。 |
|||
=== 公路 === |
|||
[[芎林呈甘橋及捐題碑]]位於文林村,為跨越[[水坑溪]]的一座石橋。該橋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間所建造的木橋,其後經多次改建,直到[[日]][[大正]]十二年(1923年)由當時地方熱心人士呈星公與甘照財捐獻改建,兩年後完工而成為今日之石橋風貌。該橋不僅歷史悠久,構造亦頗具特色,足以代表當時工藝水準。橋旁立有一紀念碑,名為「興建呈甘橋捐題碑」,為新竹縣現存最漂亮的石碑之一。該橋及捐題碑於民國101年(2012年)公告為歷史建築<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1010900004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menuId=310&iscancel=true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芎林呈甘橋及捐題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41141/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A1010900004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menuId=310&iscancel=true |date=2016-03-04 }}</ref>。 |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芎林鄉最重要的南北向聯外道路。該路以東北-西南走向穿越芎林鄉中部,在文林村柯子林與[[縣道120號]]相交,並設有[[竹林交流道]],由此可快速前往台灣南北各地。 |
|||
省道[[台68線]]是[[南寮]]至[[竹東鎮|竹東]]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全線沿[[頭前溪]]南岸而行,但並未行經芎林鄉。須由芎林街區沿[[縣道115號]]至終點(縣道120號岔路口)後續行,經[[新中正大橋]]過頭前溪後,連上設於[[竹東鎮]]二重里的省道[[台68線]]芎林交流道,可快速通往西邊的[[新竹市|新竹]]及東邊的竹東等地。 |
|||
[[客家獅]]原名「開口布獅」,源於[[少林]],過去常被江湖賣藝者用來作為招徠觀眾的前戲表演,故又名「江湖獅」。客家獅獅頭較重,舞獅者必須具備[[國術]]根底,始能舞動,是屬於「武獅」的一種,也是結音樂、舞蹈、武術和戲劇的綜合藝術表演。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前身為下山村清河堂武獅團,以往僅在農餘閒暇時操練,並在節慶受邀表演。民國98年(2009年)成立協會後,在校園及社區推廣客家獅,已逐漸看到成效。客家獅已於民國99年(2010年)經縣府公告為「傳統表演藝術-雜技」,而該協會為唯一登錄的保存團體<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9&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01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客家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10657/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9&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 |date=2016-03-04 }}</ref>。 |
|||
省道[[台3線]]由芎林鄉東南邊界外,[[橫山鄉 (臺灣)|橫山鄉]]境內經過,於附近與縣道120號相接。透過該道路向北可通往[[關西鎮 (台灣)|關西]]、[[龍潭區 (桃園市)|龍潭]]、[[大溪區|大溪]]等地,向南可通往[[北埔鄉|北埔]]、[[峨眉鄉|峨眉]]、[[三灣鄉 (臺灣)|三灣]]等地。 |
|||
[[客家大戲]]為1920年代由客家三腳採茶戲為基礎,推演形成的新劇種,又稱為「改良戲」或「採茶大戲」。它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又稱《平板》),而以《山歌子》、《雜唸仔》及其他小調為次要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不過演歷史戲時,重要的角色往往會唱《亂彈》,即所謂的「正音」。民國98年(2009年)客家大戲經縣府告為「傳統表演藝術-戲曲」,而芎林村的慶美園戲劇團是登錄的兩個保存團體之一<ref>[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01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客家大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32758/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JE0990300001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4.1&menuId=302&siteId=101 |date=2016-03-04 }}</ref>。 |
|||
[[縣道120號]]是全鄉最重要的東西向橫貫道路,大致沿[[頭前溪]]北側河谷平原而行。透過該道路,向西北可通往[[六家庄|六家]]、[[竹北市|竹北]]等地;向東南則可通往[[橫山鄉 (台灣)|橫山]]、[[內灣村 (橫山鄉)|內灣]]、[[尖石鄉|尖石]]等地。[[縣道123號]]是芎林通往[[竹東鎮|竹東]]的道路,部分路段為縣道120號舊線,亦有部分路段與縣道120號共線。[[縣道115號]]是芎林往北連絡[[新埔鎮|新埔]]、[[楊梅區|楊梅]]的聯外道路。 |
|||
=== 宗教 === |
|||
[[File:Wen-Lin Temple.JPG|thumb|文林閣]] |
|||
芎林鄉民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佛教]]、[[台灣民間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為主。主要的道教宮觀有廣福宮、福昌宮、飛鳳山代勸堂(主祀[[關聖帝君]],又稱關聖帝君廟,建於1892年)、文林閣、[[五和宮]]、惠和宮等;佛教寺院有雲谷寺;天主教堂有芎林天主堂、聖母聖衣隱修會;基督教堂有中華基督教信義會恩霖堂、基督教芎林人文關懷中心、新鳳基督教會等;另外尚有多所家族宗廟、伯公廟及萬善廟。 |
|||
鄉內另有多條[[新竹縣鄉道列表|鄉道]],均為次要聯外道路或鄉內各村連絡道路,包括[[竹21線]]、[[竹22線]]、[[竹24線]]、[[竹24-1線]]、[[竹25線]]、[[竹26線]]及[[竹36線]]。 |
|||
[[文林閣]]位於文林村,是一座具有文化傳承歷史背景的寺廟。[[清]][[同治]]末年(1870-1874年間),[[舉人]][[鄧雨賢|鄧兆熊]](鄧觀奇)為作育英才,設立文林閣。[[光緒]]二年(1876年),鄧氏創設「文林社」,廣召地方文士以共同研究學問。其後改建為寺廟,主祀[[文昌帝君]],藉由宗教信仰以提升學風。如今每逢考季,常有鄰近學子前來膜拜以求考運順利。文林閣雖為廟宇,亦提供獎學金以鼓勵地方學子向學,在地方人士心中同時兼具信仰與文教的功能象徵。今日所見廟舍為民國八十年(1991年)拆除後重建,雖富麗堂皇,卻已失去原有建築風貌<ref>[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57&id=86 《教讀中心‧文林閣》,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913220823/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57&id=86 |date=2013-09-13 }}</ref>。 |
|||
=== 公車客運 === |
|||
[[鹿寮坑石爺石娘]]為龍華村當地客家人的信仰<ref name="黃美珠">{{Cite news|url=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66137|title=〈北部〉客家情人節 石爺石娘遶境|author=黃美珠|language=zh-tw|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14-03-29|accessdate=2017-03-27}}</ref>。 |
|||
芎林鄉與鄰近鄉鎮間的一般公路客運業務由[[新竹客運]]經營,主要的路線有5615(新竹-六家-芎林-敏實科技大學)、5614(新竹-六家-芎林-九讚頭)、5633(芎林-竹東)、5632(芎林-新埔)、5636(芎林-關西)<ref>{{Cite web |url=http://www.hcbus.com.tw/big5/information-1.asp?select=5633&button=%E9%80%81%E5%87%BA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12-16 |archive-date=2021-04-2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22013056/http://www.hcbus.com.tw/big5/information-1.asp?select=5633&button=%E9%80%81%E5%87%BA }}</ref>。另有[[國光客運]]經營竹東、台北間的國道客運業務,路線為1820(竹東-芎林-關西-龍潭-板橋-台北轉運站)。 |
|||
== 休閒旅遊 == |
|||
{{Main|新竹縣旅遊景點列表}} |
|||
[[飛鳳山 (新竹縣)|飛鳳山]]位於中坑村、新鳳村交界處<ref>《新竹縣芎林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3年4月</ref>,因山形像飛鳳引頸而得名,峰頂海拔423公尺<ref>[http://www.trimt-nsa.gov.tw/chinese/06lion/04spots.asp?pid=9&id=12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是[[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所列的[[台灣小百岳]]之一<ref>[http://old1.taroko.gov.tw/mp/tit1/little%20mountain%20by%20shea.htm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全民登山運動之推展--以小百岳規劃為例]{{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山區原有[[梅樹]]成林,冬季梅花盛開時,處處雪白,因而以「飛鳳探梅」名列新竹縣八景之一。山中有代勸堂、雲谷寺兩座百年寺廟,並有感應橋、新鳳池、蓮池等景點<ref>[http://cult.nc.hcc.edu.tw/ 《芎林鄉》,新竹縣文化導覽網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618163515/http://cult.nc.hcc.edu.tw/ |date=2012-06-18 }}</ref>。當天氣晴朗時,由飛鳳山上的觀日亭可看見[[台北101]]大樓,是台灣陸地上可望見101的最遠地點<ref>彭芸芳,《新竹飛鳳山 以肉眼看見101》,聯合報,2007年9月27日</ref>。 |
[[飛鳳山 (新竹縣)|飛鳳山]]位於中坑村、新鳳村交界處<ref>《新竹縣芎林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3年4月</ref>,因山形像飛鳳引頸而得名,峰頂海拔423公尺<ref>[http://www.trimt-nsa.gov.tw/chinese/06lion/04spots.asp?pid=9&id=12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是[[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所列的[[台灣小百岳]]之一<ref>[http://old1.taroko.gov.tw/mp/tit1/little%20mountain%20by%20shea.htm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全民登山運動之推展--以小百岳規劃為例]{{dead link|date=2018年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山區原有[[梅樹]]成林,冬季梅花盛開時,處處雪白,因而以「飛鳳探梅」名列新竹縣八景之一。山中有代勸堂、雲谷寺兩座百年寺廟,並有感應橋、新鳳池、蓮池等景點<ref>[http://cult.nc.hcc.edu.tw/ 《芎林鄉》,新竹縣文化導覽網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618163515/http://cult.nc.hcc.edu.tw/ |date=2012-06-18 }}</ref>。當天氣晴朗時,由飛鳳山上的觀日亭可看見[[台北101]]大樓,是台灣陸地上可望見101的最遠地點<ref>彭芸芳,《新竹飛鳳山 以肉眼看見101》,聯合報,2007年9月27日</ref>。 |
||
第487行: | 第304行: | ||
[[玉翎龍童玩博物館]]位於中坑村,為全台首座私人童玩博物館。館內除了展示主人多年收藏的各式名家童玩作品之外,亦有許多傳統民俗遊戲器材,例如打陀螺、滾鐵環等,供遊客體驗早年農村生活的趣味。DIY實在也是該館特色,例如古早味童玩製作、客家湯圓體驗等<ref>[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59&id=446 《兒時記趣‧玉翎龍童玩博物館》,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13181800/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 |date=2012-12-13 }}</ref>。 |
[[玉翎龍童玩博物館]]位於中坑村,為全台首座私人童玩博物館。館內除了展示主人多年收藏的各式名家童玩作品之外,亦有許多傳統民俗遊戲器材,例如打陀螺、滾鐵環等,供遊客體驗早年農村生活的趣味。DIY實在也是該館特色,例如古早味童玩製作、客家湯圓體驗等<ref>[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59&id=446 《兒時記趣‧玉翎龍童玩博物館》,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13181800/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 |date=2012-12-13 }}</ref>。 |
||
==相關條目== |
== 相關條目 == |
||
{{wikivoyage|芎林}} |
|||
{{Commonscat|Qionglin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
|||
*-{[[芎林庄]]}- |
*-{[[芎林庄]]}- |
||
*[[飛鳳山 (新竹縣)|飛鳳山]] |
*[[飛鳳山 (新竹縣)|飛鳳山]] |
||
*[[敏實科技大學]] |
*[[敏實科技大學]] |
||
==參考 |
== 參考資料 == |
||
;引用來源 |
|||
{{reflist|2}} |
{{reflist|2}} |
||
;書籍 |
|||
==外部連結== |
|||
{{refbegin}} |
|||
*[http://www.cyonglin.gov.tw/ 芎林鄉公所] |
|||
* {{cite book |author=施添福等編纂 |year=2010 |chapter=第七章·芎林鄉 |title=《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四·新竹縣》 |language=zh-tw |location=南投市 |publisher=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isbn=978-986-02-4935-4 |ref={{sfnref|施添福|2010}} }} |
|||
{{refend}} |
|||
== 外部連結 == |
|||
{{Sister project links |wikt=no |commons=Category:Qionglin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n=no |q=no |s=no |author=no |b=no |v=no |voy=芎林 }} |
|||
*[http://www.cyonglin.gov.tw/ 芎林鄉公所] {{Wayback|url=http://www.cyonglin.gov.tw/ |date=20120521015725 }} |
|||
{{新竹縣}} |
{{新竹縣}} |
2024年10月11日 (五) 14:42的版本
24°45′57″N 121°06′29″E / 24.765792°N 121.1080244°E
芎林鄉 Qionglin Township 舊稱:九芎林 | |
---|---|
鄉 | |
坐标:24°48′N 121°06′E / 24.8°N 121.1°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省 | 臺灣省 |
上級區劃 | 新竹縣 |
下級區劃 | 12村141鄰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芎林鄉公所 (立法機關:芎林鄉民代表會) |
• 鄉長 | 黃正彪(芎林鄉鄉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40.7858 平方公里(15.7475 平方英里) |
海拔 | 188 公尺(617 英尺) |
人口(2024年12月)(7,842戶) | |
• 總計 | 20,404人 |
• 排名 | 新竹縣的第7位 |
• 密度 | 500人/平方公里(1,296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307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4070 |
毗鄰 | 新埔鎮、竹北市、竹東鎮、橫山鄉、關西鎮 |
網站 | https://qionglin.hsinchu.gov.tw/Default.aspx |
芎林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iungˋ lim hiongˋ;饒平腔:giungˇ lim hiongˇ)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位處尖石、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的地帶。東北鄰新埔鎮、關西鎮,東南鄰橫山鄉,西南與竹東鎮為界,西北與竹北市相接,是新竹縣面積最小的行政區。由於鄉內有國道三號的竹林交流道、台68線的芎林交流道(實際位置於竹東鎮),以及從新竹市區直通過橋至芎林市區的公道路;往西北去竹北市的高鐵特區也有縣道連結,現在已發展為新竹市的新興市郊。
歷史
地名由來
芎林鄉係以鄉治所在地,也是全鄉最大聚落的芎林而命名。清乾隆末年漢人初至此地開墾,曾建立「公館」作為拓展墾務之基地,並將所形成之聚落稱為「公館」。其後因見周遭九芎樹蒼蔚成林,故更名為「九芎林」。
日治初期,聚落所在之行政區劃編為「九芎林庄」。大正九年(1920年)全台改行州郡制時,地方人士認為「九芎」與「久窮」諧音,遂去「九」字而改名為「芎林」大字,新制街庄名稱亦同步改為「芎林庄」,轄區與目前相同。民國34年(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再改制為「芎林鄉」[1]:31。
鄉史
在有歷史記載以前,新竹平原以東的丘陵及山岳地帶,屬於原住民泰雅族、賽夏族的生活範圍[1]:79。明鄭時期(1661年-1683年),劃新港溪(今鹽水溪)以北為天興縣,其後改制為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清軍征服明鄭,隔年設一府三縣,天興州改稱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析大甲溪以北為淡水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北台灣設「土牛溝」作為漢人開墾之界限。今芎林鄉全境位於土牛溝以東,仍無漢人入墾[1]:80。
乾隆四十年(1775年),出生於紅毛港(今新豐鄉)坑子口的廣東陸豐第二代移民姜勝智,伙同當時居住於頭前溪南岸上、下員山地區(今竹東鎮員山里)的廣東大埔移民劉承豪,向竹塹社通事什班取得墾批,合力開墾九芎林荒埔。他們在今芎林市街廣福宮附近建立公館,進行招佃。因當地時有原住民出沒,其後便向官府申請設置官隘,獲配置隘丁十名,負責安全防衛[1]:81。
至嘉慶末年(1815年-1820年頃),芎林地區的主要埔地已大致被開墾,並形成許多聚落。其中九芎林聚落因有公館在此,形同臨近居民的活動中心,也成為竹塹溪(今頭前溪)中上游一帶最大的市街,也是臨近地區往內山開墾的根據地[1]:82。
九芎林的開發到了道光初年,已經有相當規模,市街繁榮也在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達到極盛。同治元年(1862年),九芎林街區遭洪水侵害,商業機能受挫,其後樹杞林(今竹東)便遂漸起而代之。儘管如此,九芎林在人文與宗教的發展上,仍有其特殊地位,中元普渡及文林閣的創建便是明證。一直到光緒末年,九芎林仍然是頭前溪中上游各街莊的學術文化中心[1]:85。
同治十三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清廷改採開山撫番、增設府縣的政策。隔年(光緒元年),淡新分治,九芎林地區改隸新成立的新竹縣[1]:91。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台灣割讓予日本,時為日明治二十八年。
日治初期,台灣行政區劃異動頻繁,九芎林地區初隸臺北縣,一度拆分臺北縣而改隸新竹縣,不久新竹縣又被合併而仍隸臺北縣。直至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實行二十廳制,九芎林地區改隸新竹廳樹杞林支廳,名「九芎林區」,行政區劃才算穩定下來。
大正九年(1920年),廢除廳、支廳、區,改設州、郡、街庄,並修改部分地名。九芎林區加上新竹廳直轄六張犁區的下山庄,改制為新竹州竹東郡芎林庄,並設立庄役場,下轄鹿寮坑、山豬湖、王爺坑、倒別牛、石壁潭、芎林、中坑、水坑、上山、崁下、柯子林及下山等12個大字,其下有9個小字。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中華民國,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時為民國34年。
民國35年(1946年),芎林庄改制為新竹縣竹東區芎林鄉,共設11個村。民國39年(1950年)廢區,芎林鄉直隸新竹縣,以迄於今。民國42年(1953年),五龍村分拆出華龍村,全鄉成為12個村[1]:95。
地理
芎林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正好處於尖石、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地帶。行政區輪廓有如一個斜置的葫蘆:西北方下山村的水尾是葫蘆開口處;東南方五龍村、秀湖村一帶則是葫蘆的底部[1]:34。
地形
芎林鄉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標高在50公尺至460公尺之間。丘陵地面積約佔全鄉三分之二,屬於飛鳳山丘陵區的一部分。丘陵區由東南延伸至西北,包括鹿寮坑山、石壁潭山、飛鳳山及九芎林山等,其地勢由東而西漸次低斜。丘陵南側是平原區,係頭前溪河水沖積而成。丘陵與丘陵間有小溪縱向切割,形成許多小山谷,包括鹿寮坑、王爺坑、燥坑、倒別牛、中坑、水坑、紙寮窩、打磚窩、埤塘窩等窩谷。丘陵與平原之間,分佈有零星台地,可避洪患,自古以來便是芎林地區諸聚落的所在地[1]:38。
水文
頭前溪是鄉內最主要的河川,發源於五峰鄉東南部標高2,512公尺之檜山西北坡。其源頭稱為霞喀羅溪,流至桃山與麥巴來溪會合後,改稱上坪溪;續流至芎林鄉秀湖附近與最大支流油羅溪會合後,始稱頭前溪。本流在秀湖至崁下段,部分河道為芎林鄉與竹東鎮的交界;過崁下後,經竹北、新竹,最終於南寮注入台灣海峽。
芎林鄉因位於頭前溪主流與最大支流匯合處,河面寬廣,河道分歧。每逢中上游大雨,極易造成水患。今日從橫山經芎林至竹北,頭前溪主支流兩岸均築有高大堤防,即用以防範洪害。頭前溪芎林鄉的秀湖、永興、石潭、文林、上山、下山等村,沿途有鹿寮坑溪、王爺坑溪、燥坑溪、水坑溪等多條支流注入。這些支流均發源自芎林鄉北側丘陵,平日水量稀少,雨季或颱風時流水湍急,極易泛濫成災[1]:44。
氣候
芎林鄉終年高溫濕潤,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夏季較長,盛行西南風;冬季較短而不明顯,盛行東北風。由於鄉內無測候站,需參考臨近之竹東、新竹測候站所得數據。在氣溫方面,兩測候站年平均氣溫分別為21.4℃及22.2℃,全年最熱為七月的27.3℃及28.7℃,最冷為一月的14.8℃及15.1℃。在雨量方面,兩測候站年平均降雨量分別為2,198公厘及1,689公厘。依地緣位置而言,芎林鄉之平均氣溫及雨量當介於兩者之間,且更接近竹東測候站的數據[1]:51-55。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18,409 | — |
1986 | 17,964 | −2.4% |
1991 | 17,824 | −0.8% |
1996 | 19,391 | +8.8% |
2001 | 20,897 | +7.8% |
2006 | 20,744 | −0.7% |
2011 | 20,519 | −1.1% |
2016 | 20,165 | −1.7% |
2021 | 19,936 | −1.1%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2019-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
根據新竹縣芎林鄉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芎林鄉戶數約7.5千戶,人口約2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上山村與華龍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5,943人與409人[2]。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政治
歷任首長
- 庄長時期(日治)
任次 | 姓名[1]:528-533 | 到任日期[1]:528-533 | 卸任日期[1]:528-533 | 備註 |
---|---|---|---|---|
第1任 | 劉家水 | 1920年10月1日 | 1932年9月30日 | |
第2任 | 林阿際 | 1932年9月30日 | 1940年10月1日 | |
第3任 | 佐佐木文治 | 1940年10月1日 | 1945年10月25日 |
- 庄長時期(民國)
屆次 | 姓名[1]:528-533 | 到任日期[1]:528-533 | 卸任日期[1]:528-533 | 備註 |
---|---|---|---|---|
官派 | 劉德炃 | 1945年10月 | 1946年1月 | 依日治時期制度而稱為庄長 |
- 鄉長時期
屆次 | 姓名[1]:528-533 | 到任日期[1]:528-533 | 卸任日期[1]:528-533 | 備註 |
---|---|---|---|---|
官派 | 劉德炃 | 1946年1月 | (不詳) | 官派 |
官派 | 林棋業 | (不詳) | 1947年9月 | 官派 |
第1任 | 林棋業 | 1947年10月 | 1948年12月31日 | 鄉民代表會選出鄉長 |
第2任 | 鄭見清 | 1949年1月1日 | 1951年6月30日 | 鄉民代表會選出鄉長 |
第1屆 | 林棋業 | 1951年7月1日 | 1953年6月30日 | 民選鄉長(以下同) |
第2屆 | 林棋業 | 1953年7月1日 | 1956年6月30日 | |
第3屆 | 劉輝清 | 1956年7月1日 | 1959年12月31日 | |
第4屆 | 劉輝清 | 1960年1月1日 | 1964年2月29日 | |
第5屆 | 林棋業 | 1964年3月1日 | 1968年2月29日 | |
第6屆 | 林棋業 | 1968年3月1日 | 1973年3月31日 | |
第7屆 | 劉家固 | 1973年4月1日 | 1977年12月29日 | |
第8屆 | 葉紹欽 | 1977年12月30日 | 1982年2月28日 | |
第9屆 | 葉紹欽 | 1982年3月1日 | 1986年2月28日 | |
第10屆 | 黃隆盛 | 1986年3月1日 | 1990年2月28日 | |
第11屆 | 黃隆盛 | 1990年3月1日 | 1994年2月28日 | |
第12屆 | 鄭安治 | 1994年3月1日 | 1998年2月28日 | |
第13屆 | 林章秀 | 1998年3月1日 | 2002年2月28日 | |
第14屆 | 林政良 | 2002年3月1日 | 2006年2月28日 | |
第15屆 | 林政良 | 2006年3月1日 | 2010年2月28日 | |
第16屆 | 莊雲嬌 | 2010年3月1日 | 2014年12月24日 | |
第17屆 | 莊雲嬌 | 2014年12月25日 | 2018年12月24日 | |
第18屆 | 黃正彪 | 2018年12月25日 | 2022年12月24日 | |
第19屆 | 黃正彪 | 2022年12月25日 | 現任 |
鄉政組織
芎林鄉公所是芎林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芎林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新竹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芎林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4]。
芎林鄉民代表會是芎林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芎林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芎林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6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5]。
行政區
芎林鄉行政區劃 |
村名 | 面積 km²[1]:36 |
鄰數[6] | 人口數[6] | 主要聚落[7] |
---|---|---|---|---|
下山村 | 4.07 | 10 | 1,356 | 下山、埤塘窩、五座屋、月桃窩 |
上山村 | 4.18 | 14 | 4,652 | 上山、下田洋、田洋、崁下、磚窩、柑園崗 |
芎林村 | 0.26 | 16 | 1,941 | 芎林(中北部) |
文林村 | 2.36 | 14 | 2,871 | 芎林(南部)、柯子林 |
水坑村 | 3.93 | 10 | 933 | 華興、油茶園、水坑 |
中坑村 | 4.12 | 10 | 743 | 赤柯寮、中坑 |
新鳳村 | 3.77 | 10 | 1,900 | 高梘頭、五股林、燥坑 |
石潭村 | 2.28 | 11 | 3,189 | 石壁潭 |
永興村 | 5.34 | 10 | 524 | 上店子、牛角窩、直窩、芎蕉窩、牛欄窩 |
秀湖村 | 1.09 | 10 | 1,127 | 秀湖 |
五龍村 | 4.14 | 10 | 601 | 五龍、燒炭窩、下窩子、桔子窩 |
華龍村 | 5.20 | 10 | 513 | 鹿寮坑、安屋窩、吳屋窩、茄苳窩、灶桶窩、老茶亭、雞寮坑 |
合 計 | 40.74 | 135 | 20,350 |
芎林鄉主要有兩個大聚落市區,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圈,大致以國道三號切分為西北側的外七村,以及東南側的內五村。
- 外七村,包含芎林市區(芎林村),以新中正大橋連結新竹市、竹東鎮的公道路,以及台68線的芎林交流道,生活圈上較偏新竹市跟竹東鎮二重埔。包含芎林村、新鳳村、中坑村、水坑村、文林村、下山村、上山村等村。
- 內五村,石壁潭聚落(石潭村)為核心,以竹林大橋連結頭前溪對岸的竹東鎮市區,生活圈上較偏竹東鎮。包含華龍村、五龍村、秀湖村、永興村、石潭村等村。
經濟
芎林鄉的一級產業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是稻米,其次是柑橘、水梨之類的水果與蕃茄之類的蔬菜。稻米生產的全盛時期在民國65年(1976年),全鄉種植面積達1,785公頃,產量達7,807公噸。其後因台灣工商業急遽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同時亦有部分稻田轉作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稻米種植面積與產量因而大幅縮減。民國90年(2001年)全鄉稻米種植面積僅餘967公頃,產量僅有4,083公噸[1]:241。
農業
芎林生產的柑橘過去以椪柑、桶柑為主,1980年代以來海梨柑逐漸取而代之。由於海梨柑產量為全縣之冠,因而打響「海梨柑王國」的名號。近年來由於氣候因素,海梨柑果實水分、甜度均不足,價格也隨之下降,種植面積及產量已略有減少。民國90年(2001年)柑橘總產量已降為9,405公噸,與最盛期民國85年(1996年)的產量15,597公噸相較,減少約百分之四十[1]:248-249。
芎林的蕃茄產業係因應近年來台灣精緻農業、休閒農業的發展而從無到有,並逐漸壯大,為芎林農業帶來第二春。桃太郎蕃茄、黃金蕃茄等新品種汁多味美,頗獲好評。民國90年(2001年)蕃茄總產量達1,092公噸,已成為全鄉蔬菜產品的最大宗[1]:252。
工業
由於山多平原少,加上過去交通不甚便利,不利於製造業發展。民國60年代中期,政府在五龍村、華龍村一帶設立五華工業區,上山村打磚窩地區也陸續有工廠進駐,然而兩處均屬河谷地形,腹地狹窄,發展十分有限。[1]:276。五華工業區佔地約38公頃,主要廠商有太空梭高傳真科技、台曜電子等[1]:285-287。
商業及服務業
過去以日常生活所需的零售及居家商業服務為主,規模甚小。近年來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開發、北二高通車、縣道120號拓寬、東西向快速道路台68線開通、高鐵新竹站設立等利多因素的帶動,芎林人口已有回升現象,商業發展也有逐漸繁榮的趨勢[1]:276。觀光產業以往並不興盛,近年鹿寮坑休閒文化區結合客家文化及在地人文特色,舉辦「客家桐花祭」而受到關注,但仍屬初期發展階段[1]:337。
文化
文化資產
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位於華龍村,為當地鍾姓人家之宅院,為少見之山區客家伙房屋。鍾家昔日擁有廣大茶園,聘僱許多長工。為解決住宿問題,遂依山勢興建規模宏大之三合院建築,右側橫屋因應地形而建成兩層樓房,極為罕見。該屋興建民國初年(1912年頃),歷史悠久,雖曾整修過,但大致保留原貌,民國99年(2010年)公告為縣定古蹟[8]。
芎林呈甘橋及捐題碑位於文林村,為跨越水坑溪的一座石橋。該橋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間所建造的木橋,其後經多次改建,直到日大正十二年(1923年)由當時地方熱心人士呈星公與甘照財捐獻改建,兩年後完工而成為今日之石橋風貌。該橋不僅歷史悠久,構造亦頗具特色,足以代表當時工藝水準。橋旁立有一紀念碑,名為「興建呈甘橋捐題碑」,為新竹縣現存最漂亮的石碑之一。該橋及捐題碑於民國101年(2012年)公告為歷史建築[9]。
客家獅原名「開口布獅」,源於少林,過去常被江湖賣藝者用來作為招徠觀眾的前戲表演,故又名「江湖獅」。客家獅獅頭較重,舞獅者必須具備國術根底,始能舞動,是屬於「武獅」的一種,也是結音樂、舞蹈、武術和戲劇的綜合藝術表演。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前身為下山村清河堂武獅團,以往僅在農餘閒暇時操練,並在節慶受邀表演。民國98年(2009年)成立協會後,在校園及社區推廣客家獅,已逐漸看到成效。客家獅已於民國99年(2010年)經縣府公告為「傳統表演藝術-雜技」,而該協會為唯一登錄的保存團體[10]。
客家大戲為1920年代由客家三腳採茶戲為基礎,推演形成的新劇種,又稱為「改良戲」或「採茶大戲」。它的主要唱腔是《採茶腔》(又稱《平板》),而以《山歌子》、《雜唸仔》及其他小調為次要唱腔,統稱為「九腔十八調」。不過演歷史戲時,重要的角色往往會唱《亂彈》,即所謂的「正音」。民國98年(2009年)客家大戲經縣府告為「傳統表演藝術-戲曲」,而芎林村的慶美園戲劇團是登錄的兩個保存團體之一[11]。
金玉豐精米所位於上山村,為1931年建立的水車碾米廠,列新竹縣歷史建築。
宗教
芎林鄉民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佛教、台灣民間信仰、天主教、基督新教為主。主要的道教宮觀有廣福宮、福昌宮、飛鳳山代勸堂(主祀關聖帝君,又稱關聖帝君廟,建於1892年)、文林閣、五和宮、惠和宮、福昌宮三山國王廟等;佛教寺院有雲谷寺;天主教堂有芎林天主堂、聖母聖衣隱修會;基督新教禮拜堂有中華基督教信義會恩霖堂、基督教芎林人文關懷中心、新鳳基督教會等;另外尚有多所家族宗廟、伯公廟及萬善廟。
芎林文林閣位於文林村,是一座具有文化傳承歷史背景的寺廟。清同治末年(1870-1874年間),舉人鄧兆熊(鄧觀奇)為作育英才,設立文林閣。光緒二年(1876年),鄧氏創設「文林社」,廣召地方文士以共同研究學問。其後改建為寺廟,主祀文昌帝君,藉由宗教信仰以提升學風。如今每逢考季,常有鄰近學子前來膜拜以求考運順利。文林閣雖為廟宇,亦提供獎學金以鼓勵地方學子向學,在地方人士心中同時兼具信仰與文教的功能象徵。今日所見廟舍為民國八十年(1991年)拆除後重建,雖富麗堂皇,卻已失去原有建築風貌[12]。
福昌宮三山國王廟位於芎林鄉石壁潭(石潭村)及王爺坑(永興村) 創建於清代甲辰年仲冬(乾隆49年)(公元1784年)、主祀三山國王,三官大帝,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福德正神,張木坑官爺,韓指揮大使。 為石潭與永興兩村當地客家人的信仰
教育
大專院校
- 敏實科技大學是位於水坑村的一所私立大學,也是芎林鄉最高學府,創立於民國56年(1967年),原稱大華農業專科學校。民國58年(1969年)改為工業專科學校,民國80年(1991年)改為工商專科學校,民國86年(1997年)改制為技術學院,民國101年(2012年)改制為科技大學,民國109年改為現名。全校設有工程、電資、商務與觀光管理3個學院,其下設有13個系、1個研究所,另設有客家文化、玻璃創意、創新育成、綠能產業、防災教育5個校級研究中心,及通識、體育、語言3個教育中心[14]。民國92年(2003年)全校共有教職員331人,學生8,731人[1]:801。
國民中學
- 新竹縣立芎林國民中學:位於新鳳村,是全鄉僅有的一所國民中學,創立於民國35年(1946年),原稱為「芎林初級中學」,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民國101年(2012年)全校共有教職員58人,學生600人,編為普通班18班,特教班1班[15]。
國民小學
- 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民小學:位於文林村,是全鄉最古老的小學,創立於日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原稱「九芎林公學校」。初期校舍暫借民房,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始遷至現址。大正九年(1920年),增設鹿寮坑分教場;同年10月改名「芎林公學校」。昭和三年(1928年),鹿寮坑分教場獨立設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改名「芎林國民學校」。二戰結束後,曾於民國35年(1946年)4月改名為「中心國民學校」,旋即於隔年1月改回原名。民國45年(1956年)設立石潭分校,民國47年(1958年)石潭分校獨立設校。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16]。民國92年(2003年)全校共有教職員54人,學生1,203人,編為普通班37班,特教班2班,另附設幼稚員1班[1]:782。
- 新竹縣芎林鄉五龍國民小學:位於五龍村,創立於大正九年(1920年),原稱「九芎林公學校鹿寮坑分教場」。明治三年(1928年),獨立設校為「鹿寮坑公學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改名「鹿寮坑國民學校」。民國37年(1948年),改稱「五龍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民國101年(2012年)全校共有教職員16人,學生88人,編為普通班6班[17]。
- 新竹縣芎林鄉碧潭國民小學:位於石潭村,創立於民國45年(1956年),原稱「芎林國民學校石潭分校」。民國47年(1958年),獨立設校並改名為「碧潭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年)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為現名以迄於今。民國101年(2012年)全校共有教職員22人,學生250人,編為普通班11班,另附設幼稚園1班[18]。
交通
芎林鄉距離新竹市雖僅15公里,但昔日因受頭前溪阻隔,又不在鐵、公路縱貫線上,區域性聯外道路也都曲折狹隘,交通極為不便。民國80年代(約1990年代)起,由於縣道120號外環道、中正大橋、北二高竹林交流道的相繼完工及竹林大橋的拓寬,芎林交通大為改善。民國87年(1998年)新竹至竹東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完工,芎林至交流道所在的竹東鎮二重里有引道及新中正大橋相接,使得芎林至新竹的車程縮短至十分鐘以內。其後芎林往新埔的縣道115號亦拓寬。如今,芎林的聯外道路皆極為寬敞而暢通,交通之便利已為新竹縣東部各鄉鎮之冠[1]:171。
公路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芎林鄉最重要的南北向聯外道路。該路以東北-西南走向穿越芎林鄉中部,在文林村柯子林與縣道120號相交,並設有竹林交流道,由此可快速前往台灣南北各地。
省道台68線是南寮至竹東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全線沿頭前溪南岸而行,但並未行經芎林鄉。須由芎林街區沿縣道115號至終點(縣道120號岔路口)後續行,經新中正大橋過頭前溪後,連上設於竹東鎮二重里的省道台68線芎林交流道,可快速通往西邊的新竹及東邊的竹東等地。
省道台3線由芎林鄉東南邊界外,橫山鄉境內經過,於附近與縣道120號相接。透過該道路向北可通往關西、龍潭、大溪等地,向南可通往北埔、峨眉、三灣等地。
縣道120號是全鄉最重要的東西向橫貫道路,大致沿頭前溪北側河谷平原而行。透過該道路,向西北可通往六家、竹北等地;向東南則可通往橫山、內灣、尖石等地。縣道123號是芎林通往竹東的道路,部分路段為縣道120號舊線,亦有部分路段與縣道120號共線。縣道115號是芎林往北連絡新埔、楊梅的聯外道路。
鄉內另有多條鄉道,均為次要聯外道路或鄉內各村連絡道路,包括竹21線、竹22線、竹24線、竹24-1線、竹25線、竹26線及竹36線。
公車客運
芎林鄉與鄰近鄉鎮間的一般公路客運業務由新竹客運經營,主要的路線有5615(新竹-六家-芎林-敏實科技大學)、5614(新竹-六家-芎林-九讚頭)、5633(芎林-竹東)、5632(芎林-新埔)、5636(芎林-關西)[19]。另有國光客運經營竹東、台北間的國道客運業務,路線為1820(竹東-芎林-關西-龍潭-板橋-台北轉運站)。
休閒旅遊
飛鳳山位於中坑村、新鳳村交界處[20],因山形像飛鳳引頸而得名,峰頂海拔423公尺[21],是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所列的台灣小百岳之一[22]。山區原有梅樹成林,冬季梅花盛開時,處處雪白,因而以「飛鳳探梅」名列新竹縣八景之一。山中有代勸堂、雲谷寺兩座百年寺廟,並有感應橋、新鳳池、蓮池等景點[23]。當天氣晴朗時,由飛鳳山上的觀日亭可看見台北101大樓,是台灣陸地上可望見101的最遠地點[24]。
紙寮窩造紙工坊位於文林村,是芎林在地文化觀光的新景點。紙寮窩曾是北臺灣傳統金銀紙的手工造紙重鎮,興旺達百餘年之久。可惜民國50年代(1960年代)以後,現代造紙工業興起,紙寮窩的手工造紙業便趨於沒落,成了歷史名詞。儘管如此,這個以造紙發跡的竹林聚落,多年來仍維持獨特的自然生態及文化風貌,各種造紙器皿皆被保留至今[25]。
玉翎龍童玩博物館位於中坑村,為全台首座私人童玩博物館。館內除了展示主人多年收藏的各式名家童玩作品之外,亦有許多傳統民俗遊戲器材,例如打陀螺、滾鐵環等,供遊客體驗早年農村生活的趣味。DIY實在也是該館特色,例如古早味童玩製作、客家湯圓體驗等[26]。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引用來源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芎林鄉志》,新竹縣芎林鄉公所,2004年11月
- ^ 人口統計. 新竹縣芎林鄉戶政事務所. [2022-10-22] (中文(臺灣)).[失效連結]
-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8-27].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 ^ 公所介紹-組織編制架構. 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中文(臺灣)).
- ^ 鄉民代表會-會員組織編制表. 新竹縣芎林鄉公所.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中文(臺灣)).
- ^ 6.0 6.1 《101年11月 芎林鄉 人口統計報表》,新竹縣戶政服務網. [201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新竹縣芎林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 ^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芎林鹿寮坑鍾家伙房》,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芎林呈甘橋及捐題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客家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客家大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 《教讀中心‧文林閣》,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9-13.
- ^ 黃美珠. 〈北部〉客家情人節 石爺石娘遶境. 《自由時報》. 2014-03-29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中文(臺灣)).
- ^ 《學術單位》,敏實科技大學官方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13.
- ^ 《校史沿革誌》,新竹縣立芎林國民中學官網[永久失效連結]
- ^ 《校史沿革》,新竹縣芎林國小官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4-18.
- ^ 《校史沿革》,新竹縣五龍國民小學官網[永久失效連結]
- ^ 《校史沿革》,新竹縣碧潭國民小學官網[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201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新竹縣芎林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3年4月
- ^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永久失效連結]
- ^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全民登山運動之推展--以小百岳規劃為例[永久失效連結]
- ^ 《芎林鄉》,新竹縣文化導覽網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6-18.
- ^ 彭芸芳,《新竹飛鳳山 以肉眼看見101》,聯合報,2007年9月27日
- ^ 《紙寮窩造紙工坊》,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13.
- ^ 《兒時記趣‧玉翎龍童玩博物館》,好客竹縣網站,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13.
- 書籍
- 施添福等編纂. 第七章·芎林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四·新竹縣》.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0. ISBN 978-986-02-4935-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