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偏左: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撤销118.141.5.58(讨论)的版本84501086 标签:撤销 |
|||
(未显示20个用户的33个中间版本) | |||
第5行: | 第5行: | ||
{{copy edit|time=2018-01-25T13:39:49+00:00}} |
{{copy edit|time=2018-01-25T13:39:49+00:00}} |
||
{{政党政治}} |
{{政党政治}} |
||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组织 (社会学)|組織]](如[[智庫]])其觀點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派|中間]]延伸到[[左派|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ref>Oliver H. Woshinsky. ''Explaining Politic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146.</ref><ref name="Oliver">Oliver H. Woshinsky. ''Explaining Politic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143.</ref> |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组织 (社会学)|組織]](如[[智庫]])其觀點主張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派|中間]]延伸到[[左派|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ref>Oliver H. Woshinsky. ''Explaining Politic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146.</ref><ref name="Oliver">Oliver H. Woshinsky. ''Explaining Politic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143.</ref> |
||
== 定義 == |
== 定義 == |
||
中間偏左包含了[[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基督教左翼]]和一部分[[綠色政治]]。[[自由主义]]的一些变体,特别是[[社会自由主义]],也被描述为中间偏左,但许多社会自由主义者实际处于政治光谱的[[中间派|中间]]<ref>{{cite web |author=John W. Cioffi and Martin Höpner |date=21 April 2006 |title=Interests, Preferences, and Center-Left Party Politic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url=http://www.ces.columbia.edu/pub/papers/CioffiHopner.pdf |url-status=dead |publisher=Council for European Studie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05152136/http://www.ces.columbia.edu/pub/papers/CioffiHopner.pdf |archive-date=5 June 2010 |access-date=14 November 2009}}</ref><ref>{{cite web |author=Manfred Ertel, Hans-Jürgen Schlamp and Stefan Simons |date=24 September 2009 |title=The Credibility Trap – Europe's Center-Left Parties Stuck in a Dead End |url=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0,1518,650812,00.html |publisher=Der Spiegel |access-date=14 November 2009 |archive-date=2012-03-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24091849/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0,1518,650812,00.html |dead-url=no }}</ref>。有时也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通常被視為“[[左翼]]”)。 |
|||
中間偏左包含了[[社會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和一部分[[綠色政治]],有时也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通常被視為“[[左翼]]”)。 |
|||
中間偏左的政黨接受在有效的公共政府部門與蓬勃發展的私營部門[[混合經濟]]下的市場資源調配。 |
中間偏左的政黨接受在有效的公共政府部門與蓬勃發展的[[私营部门|私營部門]][[混合經濟]]下的市場資源調配。在政策主張上,偏向於加強政府的公權力,並有效管理[[市場經濟]]秩序,進而獲取更大的[[公共利益]]。在政策執行面上,較偏向激進改革的一派,反對過份保守的[[財政政策]]。 |
||
== 中間偏左政党和组织 == |
== 中間偏左政党和组织 == |
||
=== 亞洲 === |
=== 亞洲 === |
||
* '''{{ROC}}''': |
* '''{{ROC}}''': |
||
正如wiki參考文獻,強調本土、傳統價值觀,應屬右派範圍。 |
|||
原始連結包含了民進黨和時代力量,但是兩政黨在評價上比較屬中間偏右,而非偏左。再者,右翼也包含現代自由主義等中間偏右型的政黨屬性。故將時代力量和民進黨從本分類移除,較為適切 --> |
|||
<!-- 回應上面的敘明:現代自由主義是偏左的(至少在經濟主張上是),保守自由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才是偏右。 |
|||
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皆強調「改革」,這是左派的屬性。 |
|||
另民族自決的概念也是跟左派密切相關的。 --> |
|||
**{{DPP}} |
**{{DPP}} |
||
⚫ | |||
⚫ | |||
**{{TNPP}} |
**{{TNPP}} |
||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
|||
**{{TSP}}(部分派系) |
|||
**{{SDP}} |
**{{SDP}} |
||
⚫ | |||
⚫ | |||
* '''{{HKG}}''': |
* '''{{HKG}}''': |
||
**[[公民黨 (香港)|公民黨]] |
|||
** [[民主黨 (香港)|民主黨]] |
** [[民主黨 (香港)|民主黨]] |
||
**[[ |
** [[公民黨 (香港)|公民黨]] |
||
**[[ |
** [[人民力量]] |
||
⚫ | |||
** [[工黨 (香港)|工黨]] |
** [[工黨 (香港)|工黨]] |
||
** [[民協]] |
** [[民協]] |
||
第105行: | 第102行: | ||
** [[德國綠黨|綠黨]] |
** [[德國綠黨|綠黨]] |
||
*'''{{FRA}}''': |
*'''{{FRA}}''': |
||
** [[生态和社会人民新联盟]] |
** [[生态和社会人民新联盟]] |
||
** [[社會黨 (法國)|社會黨]] |
*** [[社會黨 (法國)|社會黨]] |
||
** [[歐洲生態-綠黨]] |
*** [[歐洲生態-綠黨]] |
||
* '''{{GRE}}''': |
* '''{{GRE}}''': |
||
** [[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 |
** [[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 |
||
第163行: | 第160行: | ||
=== 美洲 === |
=== 美洲 === |
||
* '''{{ARG}}''': |
* '''{{ARG}}''': |
||
** |
**[[祖国联盟_(阿根廷)|祖国联盟]] |
||
***[[正义党_(阿根廷)|正义党]](部分派系) |
|||
**[[南方自由人运动]] |
|||
**[[ |
***[[复兴阵线]](部分派系) |
||
**[[ |
***[[广泛阵线_(阿根廷)|广泛阵线]] |
||
**[[ |
***[[团结党 (阿根廷)|团结党]] |
||
***[[社会党 (阿根廷)|社会党]] |
|||
* '''{{BRA}}''': |
* '''{{BRA}}''': |
||
** [[巴西勞工黨]] |
** [[巴西勞工黨]] |
||
** [[巴西社會黨]] |
** [[巴西社會黨]] |
||
* |
* {{URU}}: |
||
⚫ | |||
⚫ | |||
⚫ | |||
⚫ | |||
⚫ | |||
* '''{{CHI}}''': |
* '''{{CHI}}''': |
||
** [[智利社會黨]] |
** [[智利社會黨]] |
||
第181行: | 第176行: | ||
**[[社会融合 (政党)|社會融合]] |
**[[社会融合 (政党)|社會融合]] |
||
** [[智利基督教民主黨]] |
** [[智利基督教民主黨]] |
||
* '''{{ |
* '''{{CAN}}''': |
||
** [[ |
** [[加拿大自由黨]] |
||
** [[民主 |
** [[加拿大新民主黨]] |
||
⚫ | |||
⚫ | |||
* '''{{USA}}''': |
* '''{{USA}}''': |
||
** {{UDP}} |
** {{UDP}} |
||
**[[工作家庭党]] |
**[[工作家庭党]] |
||
**[[佛蒙特进步党]] |
**[[佛蒙特进步党]] |
||
* {{ |
* '''{{MEX}}''': |
||
⚫ | |||
⚫ | |||
** [[民主革命黨]] |
|||
=== 非洲 === |
=== 非洲 === |
||
第210行: | 第208行: | ||
* [[意識形態]] |
* [[意識形態]] |
||
* [[政治光譜]] |
* [[政治光譜]] |
||
* [[政治 |
* [[政治指南针测试]] |
||
* [[諾蘭曲線]] |
* [[諾蘭曲線]] |
||
* [[福利資本主義]] |
* [[福利資本主義]] |
2024年10月20日 (日) 03:37的最新版本
政治系列主題條目 |
政治主題 |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組織(如智庫)其觀點主張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延伸到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1][2]
定義
[编辑]中間偏左包含了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基督教左翼和一部分綠色政治。自由主义的一些变体,特别是社会自由主义,也被描述为中间偏左,但许多社会自由主义者实际处于政治光谱的中间[3][4]。有时也包括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通常被視為“左翼”)。
中間偏左的政黨接受在有效的公共政府部門與蓬勃發展的私營部門混合經濟下的市場資源調配。在政策主張上,偏向於加強政府的公權力,並有效管理市場經濟秩序,進而獲取更大的公共利益。在政策執行面上,較偏向激進改革的一派,反對過份保守的財政政策。
中間偏左政党和组织
[编辑]亞洲
[编辑]大洋洲
[编辑]歐洲
[编辑]- 欧洲联盟歐洲議會:
- 蒙特內哥羅:
- 阿尔巴尼亚:
- 奥地利:
- 克罗地亚:
- 捷克:
- 丹麦:
- 芬兰:
- 英国:
- 德国:
- 法國:
- 希腊:
- 匈牙利:
- 冰島:
- 爱尔兰:
- 義大利:
- 荷蘭:
- 挪威:
- 波蘭:
- 葡萄牙:
- 俄羅斯:
- 塞爾維亞:
- 斯洛伐克: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瑞典:
- 瑞士:
- 以色列:
- 土耳其:
- 烏克蘭:
美洲
[编辑]非洲
[编辑]參見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Oliver H. Woshinsky. Explaining Politic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146.
- ^ Oliver H. Woshinsky. Explaining Politics: Culture, I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p. 143.
- ^ John W. Cioffi and Martin Höpner. Interests, Preferences, and Center-Left Party Politic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PDF). Council for European Studie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21 April 2006 [14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5 June 2010).
- ^ Manfred Ertel, Hans-Jürgen Schlamp and Stefan Simons. The Credibility Trap – Europe's Center-Left Parties Stuck in a Dead End. Der Spiegel. 24 September 2009 [14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外部連結
[编辑]- Leftist parties of the world. Nico Biver. [200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