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函谷關之戰 (前241年):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移动蕞之戰蕞之战
 
(未显示22个用户的3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conflict=
|conflict=函谷关
|partof=
|partof=
|date=[[前241年]]
|date=前241年
|place=函谷关
|place=[[蕞城]](今[[陝西省]][[臨潼縣]]北)
|result=聯軍退,[[龐煖]]率軍攻[[齊國]]饒安後回
|result=聯軍攻至函谷关时败退,转而夺取齊國饒安後回。
|combatant1=[[趙國]]<br>[[楚國]]<br>[[魏國]]<br>[[韓國 (戰國)|韓國]]<br>[[燕國]]
|combatant1=[[趙國]]<br>[[楚國]]<br>[[魏國]]<br>[[韓國 (戰國)|韓國]]<br>[[燕國]]
|combatant2=[[秦國]]<br>[[齊國]]
|combatant2=[[秦國]]<br>[[齊國]]
|commander1=[[龐煖]]
|commander1=[[龐煖]]<br>[[楚考烈王]]<br>[[春申君]]
|commander2=[[呂不韋]]
|commander2=[[呂不韋]]<br>[[蒙驁]]
|strength1=不詳
|strength1=聯軍:估計約700,000人
|strength2=秦軍:估計約600,000人(全國軍隊及後勤)
|strength2=不詳
|casualties1=不
|casualties1=不

|casualties2=不
|casualties2=不
}}
}}


'''蕞戰'''發生於[[前241年]],是[[戰國時代]][[趙國|趙]][[國|楚]][[國|魏]][[韓國 (戰國)|韓]][[國|燕]]國聯軍與[[秦]]之間一場戰爭
函谷关战是前241年、楚、魏、、燕五国联合进攻[[秦]]的战争

== 过程 ==
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庞煖]]为联军主帅,共同攻打秦国。联军攻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退。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ref>《史記·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ref><ref>《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ref>


== 争议 ==
[[秦始皇帝]]六年([[前241年]]),除[[齊國]]依附秦國外,[[趙國|趙]]、[[楚國|楚]]、[[魏國|魏]]、[[韓國 (戰國)|韓]]、[[燕國|燕]]五國組成聯軍,共推趙將[[龐煖]]為帥。[[龐煖]]率領五國聯軍攻打秦國。龐煖認為攻打秦國的軍隊屢次向西進攻,均在[[函谷關]]被秦軍阻擋,不如繞道[[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南渡[[黃河]],迂迴至函谷關後,可以出其不意。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至蕞城時與[[呂不韋]]所率領迎擊聯軍的秦軍相遇。聯軍不能同心協力,遂各自撤退。龐煖因為忿怒齊國單獨依附秦國,率領軍隊攻取齊國饒安(今[[河北省]][[鹽山縣]]東南)後,才回趙國<ref>《[[s:資治通鑑/卷006|資治通鑑 卷六 秦紀一]]》:楚、趙、魏、韓、〔燕〕(衛)合從以伐秦,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楚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ref><ref>《[[s:史記/卷006|史記 卷六 秦始皇本紀 第六]]》:六年,韓、魏、趙、衞、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ref><ref>《[[s:史記/卷043|史記 卷四十三 趙世家]]》: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ref><ref>《[[s:史記/卷078|史記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乃相與合從,西伐秦,而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至函谷關,秦出兵攻,諸侯兵皆敗走。</ref>。
关于此战《[[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秦王政]])六年,韩、魏、赵、燕、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记载为([[赵悼襄王]])四年,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记载为(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而《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则记载为攻秦至函谷关。[[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认为联军中无[[卫国]],取寿陵也记载有误。<ref>{{cite book|author=梁玉绳|coauthors= |title=《史记志疑》第169页|year=1981年4月 |publisher=中华书局|location= |isbn=710105109X}}</ref>而杨宽认为蕞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北,已经深入秦国境内,五国联军没有能力攻到此地,应以《楚世家》和《春申君列传》的记载为准。<ref>{{cite book|author=杨宽|coauthors= |title=《战国史料编年考证》第1076页|year=2001年11月|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 |location= |isbn=7208031851}}</ref>


==影響==
== 影響 ==
'''蕞戰'''是戰國時期最後一次合縱攻秦之戰儘管龐煖富於智謀,善於縱橫之術,但聯軍不能同心協力,終於無功而。從此,六國更加無法抵禦秦國的兼併。
函谷关[[戰國]]時期最後一次诸侯合縱攻秦之戰儘管龐煖富於智謀,善於縱橫之術,但最终无功而。從此,六國更加無法抵禦秦國的兼併,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考文==
==考文==
{{reflist}}
{{Reflist|2}}


{{-}}
==參見==
{{戰國歷史事件}}
*[[中國戰爭列表]]


[[category:秦國]]
[[category:齊國]]
[[category:楚國]]
[[category:趙國]]
[[Category:春秋戰國戰役]]
[[Category:春秋戰國戰役]]
[[Category:秦国战役]]

2024年11月18日 (一) 04:42的最新版本

函谷关之战
日期前241年
地点
函谷关
结果 聯軍攻至函谷关时败退,转而夺取齊國的饒安後返回。
参战方
趙國
楚國
魏國
韓國
燕國
秦國
齊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龐煖
楚考烈王
春申君
呂不韋
蒙驁
兵力
聯軍:估計約700,000人 秦軍:估計約600,000人(全國軍隊及後勤)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函谷关之战是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

过程

[编辑]

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庞煖为联军主帅,共同攻打秦国。联军攻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退。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1][2]

争议

[编辑]

关于此战《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秦王政)六年,韩、魏、赵、燕、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记载为(赵悼襄王)四年,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记载为(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而《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则记载为攻秦至函谷关。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认为联军中无卫国,取寿陵也记载有误。[3]而杨宽认为蕞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北,已经深入秦国境内,五国联军没有能力攻到此地,应以《楚世家》和《春申君列传》的记载为准。[4]

影響

[编辑]

函谷关之战是戰國時期最後一次诸侯合縱攻秦之戰,儘管龐煖富於智謀,又善於縱橫之術,但最终无功而返。從此,六國更加無法抵禦秦國的兼併,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記·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
  2. ^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3. ^ 梁玉绳. 《史记志疑》第169页. 中华书局. 1981年4月. ISBN 710105109X. 
  4. ^ 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考证》第1076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720803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