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衝鋒槍:修订间差异
(未显示11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 |
{{noteTA |
||
|G1= |
|G1=Military |
||
|G2= |
|G2=Unit |
||
|G3=Firearms |
|G3=Firearms |
||
|G4=Country |
|||
}} |
}} |
||
{{Infobox Weapon |
{{Infobox Weapon |
||
第16行: | 第17行: | ||
|service= 1942年—1990年代(美國) |
|service= 1942年—1990年代(美國) |
||
|used_by= 參見[[#使用國|使用國]] |
|used_by= 參見[[#使用國|使用國]] |
||
|wars=[[二戰]]<br/>[[太平洋戰爭]]<br/>[[印度支那戰爭]]<br/>[[希臘內戰]]<br/>[[國共內戰]]<br/>[[韓戰]]<br/>[[越戰]]<br/>[[古巴革命]]<br/>[[豬灣事件]]<br/>[[老撾內戰]]<br/>{{tsl|en|Civil conflict in the Philippines|菲律賓叛亂}}<br/>[[柬埔寨內戰]]<br/>[[寮泰邊境戰爭]]<br/>[[柬越戰爭]]<br/>[[中越邊境戰爭]]<br/>[[兩伊戰爭]]<br/>[[北愛爾蘭問題]]<br/>[[骯髒戰爭 (阿根廷)|骯髒戰爭]]<br/>[[福克蘭群島戰爭]]<ref>{{cite web|url=http://www.britains-smallwars.com/Falklands/Argentineweapons.htm |title=Argentina: Land Weapons and Vehicles | |
|wars=[[二戰]]<br/>[[太平洋戰爭]]<br/>[[印度支那戰爭]]<br/>[[希臘內戰]]<br/>[[國共內戰]]<br/>[[韓戰]]<br/>[[越戰]]<br/>[[古巴革命]]<br/>[[豬灣事件]]<br/>[[老撾內戰]]<br/>{{tsl|en|Civil conflict in the Philippines|菲律賓叛亂}}<br/>[[柬埔寨內戰]]<br/>[[寮泰邊境戰爭]]<br/>[[柬越戰爭]]<br/>[[中越邊境戰爭]]<br/>[[兩伊戰爭]]<br/>[[北愛爾蘭問題]]<br/>[[骯髒戰爭 (阿根廷)|骯髒戰爭]]<br/>[[福克蘭群島戰爭]]<ref>{{cite web |url=http://www.britains-smallwars.com/Falklands/Argentineweapons.htm |title=Argentina: Land Weapons and Vehicles |author=David Carter |author2=James Paul |author3=Martin Spirit |publisher=Britain's Small Wars |accessdate=2009-04-06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01092905/http://www.britains-smallwars.com/Falklands/Argentineweapons.htm |archivedate=2009-02-01 }}</ref><br/>[[海灣戰爭]] |
||
<!-- Production history --> |
<!-- Production history --> |
||
|designer=喬治·海德 |
|designer=喬治·海德 |
||
|design_date=1942年 |
|design_date=1942年 |
||
|manufacturer=[[通用汽車公司]],以及其他製造廠 |
|manufacturer=[[通用汽車公司]],以及其他製造廠 |
||
|unit_cost=大約 |
|unit_cost=大約15[[美元]] (1943年; {{Inflation|US|15|1943|fmt=eq}})<ref name="Carter">Carter, Gregg Lee: ''Guns in American Society: An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Politics, Culture, and the Law'', page 588. ABC-CLIO, 2002.</ref> |
||
|production_date=1943—1945年 |
|production_date=1943—1945年 |
||
|number=大約680,000枝 |
|number=大約680,000枝 |
||
第38行: | 第39行: | ||
|rate=350—450發/分鐘 |
|rate=350—450發/分鐘 |
||
|velocity=920尺/秒 |
|velocity=920尺/秒 |
||
|range=照門和準星設定為100碼 |
|range=50~150米(照門和準星設定為100碼) |
||
|max_range= |
|max_range= |
||
|feed=30發彈匣 |
|feed=30發彈匣 |
||
|sights=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 |
|sights=[[機械瞄具]]: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 |
||
}} |
}} |
||
'''M3衝鋒槍'''({{lang-en|M3 submachine gun}})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槍]]。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 |
'''M3衝鋒槍'''({{lang-en|M3 submachine gun}})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槍]]。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Grease Gun)。 |
||
== 歷史 == |
== 歷史 == |
||
第51行: | 第52行: | ||
1941年[[美軍]]兵器委員會有感於西歐戰場衝鋒槍效能突出,尤其是[[德國]]發射[[9公釐魯格彈]]的[[MP40衝鋒槍]]與[[英國]]的[[斯登衝鋒槍]],於是在1942年10月開始研究發展相當於美國版的斯登衝鋒槍<ref name="Ingram">Ingram, Mike: ''The MP40 Submachine Gun'', page 85. Zenith Imprint, 2001.</ref>。當時的要求如下:全金屬槍身,可在只轉換少數零件後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或是9公釐魯格彈,容易使用,與斯登衝鋒槍一樣的功能與廉價<ref name="Ingram"/>。 |
1941年[[美軍]]兵器委員會有感於西歐戰場衝鋒槍效能突出,尤其是[[德國]]發射[[9公釐魯格彈]]的[[MP40衝鋒槍]]與[[英國]]的[[斯登衝鋒槍]],於是在1942年10月開始研究發展相當於美國版的斯登衝鋒槍<ref name="Ingram">Ingram, Mike: ''The MP40 Submachine Gun'', page 85. Zenith Imprint, 2001.</ref>。當時的要求如下:全金屬槍身,可在只轉換少數零件後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或是9公釐魯格彈,容易使用,與斯登衝鋒槍一樣的功能與廉價<ref name="Ingram"/>。 |
||
通用汽車公司內陸分部的喬治·海德負責設計,內陸分部的總工程師佛萊德瑞克·參普生負責準備生產的模具。11月 |
通用汽車公司內陸分部的喬治·海德負責設計,內陸分部的總工程師佛萊德瑞克·參普生負責準備生產的模具。在11月,樣品槍已製造完成提交陸軍試槍,在測試中得到95分的高分,發射5,000發子彈時只有兩次故障<ref name="Ingram"/>。最早的樣品槍被稱作T15,除去保險的樣品槍被稱作T20。在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於1942年12月正式生產之前,又加入了幾項細小的改進。二次大戰期間,M3共生產了將近60萬把。大多數的M3使用.45口徑自動手槍子彈(.45 ACP),亦有2萬5千把使用[[9×19mm鲁格弹|9公釐魯格彈]]。這些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配備了不同的槍管、槍栓與彈匣槽,可以直接使用斯登衝鋒槍和MP40的彈匣。較特別的是,有1千把.45口徑的M3裝有[[貝爾實驗室]]設計的[[抑制器|滅音器]],以供[[戰略情報局]]人員使用。 |
||
== 設計 == |
== 設計 == |
||
第57行: | 第58行: | ||
[[File:Field Stripping M3 SMG.jpg|thumb|350px|M3衝鋒槍的大部分解]] |
[[File:Field Stripping M3 SMG.jpg|thumb|350px|M3衝鋒槍的大部分解]] |
||
M3是全自動、氣冷、[[開放式槍栓]]、由[[反沖作用 (槍械)|反沖作用]] |
M3是全自動、氣冷、[[開放式槍栓]]、由[[反沖作用 (槍械)|反沖作用]]原理運作的衝鋒槍。其槍栓平時被機簧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扣扳機時以複進彈簧的力量將子彈上膛,槍栓的前方有一個退殼爪,它會抓住彈殼部份,把子彈上膛並同時擊發,擊發後以點燃[[發射藥]]產生的高壓氣體後推拋殼,經退子鉤彈出彈殼,此時若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則繼續擊發,會一直打到子彈耗盡為止;若是扣扳機的手指已鬆開則槍栓再度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ref>TM9-1005-229-35 repair manual, Sep 1969; Extractor M3 and M3A1 B-3 Item 5, Ejector M3 B-5 item 12, M3A1 B-4 item 2</ref>。若子彈打完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槍栓則會向前頂住槍膛。此時在更換彈匣後須將右側[[拉機柄|拉柄]]向後拉,帶動槍栓後退壓縮複進彈簧被機簧卡住,回復準備擊發的位置。 |
||
槍 |
槍栓左右各鑽通一孔,兩孔各有一導桿,複進彈簧外包導桿隨槍栓前後移動而伸縮。這樣設計可容許槍械使用較不精密的廉價零件<ref name="Ingram_87">Ingram, 87</ref>。由於.45 ACP子彈產生的壓力不大,加上槍栓很重,M3衝鋒槍不需要複雜的膛室閉鎖機制或是延遲機制。 |
||
M3的保險 |
M3的保險位於槍枝右上方可以翻開的退殼蓋內,一個凸起的鐵片可以卡住槍栓。M3並沒有卡住扳機的保險機制,只要在槍栓卡向後方的同時插入裝有子彈的彈匣就等於上了子彈。M3彈匣的子彈是雙排裝彈單發進彈的30發彈匣,類似斯登衝鋒槍的彈匣。 |
||
在槍身右 |
在槍身右側,扳機的前上方是拉柄組件,它由9個零件組成<ref name="Ingram_87" />。拉柄往後拉以後,會帶動槍栓往後直到被機簧卡住。 |
||
M3由金屬片[[沖壓]]、點銲與[[焊接]]製造, |
M3的零件由金屬片[[沖壓]]、點銲與[[焊接]]方式製造,故裝配時所需的工時較短。只有[[槍管]]、槍栓與發射組件需要精密加工。其[[機匣]]是由兩片沖壓後的半圓筒狀金屬片焊接成一個圓筒。前端是由一個有凸边的蓋環固定槍管。槍管有四條右旋的[[膛線|來福線]],量產之後又設計了可加裝在槍管上的防火帽。附於槍身後方是可伸縮的金屬桿[[槍托]]。槍托金屬桿的兩頭均設計當作通條,它也可用作大部分解的工具。固定槍管的蓋環即可以槍托當作[[扳手]]轉鬆。 |
||
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設定目標為100碼(約91米)。 |
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設定目標為100碼(約91米)。 |
||
M3原本設計為用壞即丟不需要維修的武器,但在1944年時新的M3數量不足,迫使美國陸軍兵器工廠製造替換零件<ref>Dunlap, Roy, ''Ordance Went Up Front'', Samworth Press (1948), p. 300</ref><ref>[http://www.2ndrangerbattalion.org/weaponry.html 2nd Ranger Battalion, World War II Living History Group, ''M3A1 Submachine Gun''.] {{Wayback|url=http://www.2ndrangerbattalion.org/weaponry.html |date=20090119144005 }}於2009年4月14日查閱.</ref>。 |
M3原本設計為用壞即丟,不需要維修的武器,但在1944年時新的M3數量不足,迫使美國陸軍兵器工廠製造替換零件<ref>Dunlap, Roy, ''Ordance Went Up Front'', Samworth Press (1948), p. 300</ref><ref>[http://www.2ndrangerbattalion.org/weaponry.html 2nd Ranger Battalion, World War II Living History Group, ''M3A1 Submachine Gun''.] {{Wayback|url=http://www.2ndrangerbattalion.org/weaponry.html |date=20090119144005 }}於2009年4月14日查閱.</ref>。 |
||
== 改進型號 == |
== 改進型號 == |
||
[[File:Submachine gun M3A1 1.jpg|thumb|M3A1衝鋒槍]] |
[[File:Submachine gun M3A1 1.jpg|thumb|M3A1衝鋒槍]] |
||
=== M3A1 === |
=== M3A1 === |
||
1944年12月開始服役。 |
M3的改良型,於1944年12月開始服役。改進之處是將常故障的右側[[槍機拉柄]]組件改為直接在槍栓的前端有一個凹槽,使用者翻開加長的退殼蓋,直接用手指勾住即可拉槍栓。 |
||
1945年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的工廠生產了將近15,500 |
1945年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的工廠生產了將近15,500把M3A1衝鋒槍。[[韓戰]]時,[[伊薩卡槍械公司]](Ithaca Gun Company)又生產了33,000把。 |
||
1947年 |
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根據M3A1仿造的衝鋒槍被定名為“36式衝鋒槍”。其後的37式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39式衝鋒槍亦使用9公釐魯格彈並裝有轉彎90度的槍管,其為一[[手槍套筒|套筒]],可做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之選擇<ref name="文物館">{{cite web|url=http://museum.mnd.gov.tw/Publish.aspx?cnid=1448&p=12469|title=兵器典藏室國軍兵器展衝鋒槍區|publisher=國軍歷史文物館|accessdate=2009-04-15|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05133510/http://museum.mnd.gov.tw/Publish.aspx?cnid=1448&p=12469|archivedate=2014-03-05}}</ref>。 |
||
1955年[[阿根廷]]FMAP廠生產了PAM1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衝鋒槍)以及PAM2(PAM1加上握把保險)。 |
1955年,[[阿根廷]]FMAP廠生產了PAM1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衝鋒槍)以及PAM2(PAM1加上握把保險)。 |
||
1957年後,美軍大部分的M3和M3A1已經被回收並從前線部隊撤裝。少量則被[[裝甲車]]乘員與[[卡車]]駕駛員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直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仍有[[工兵]]駕駛配備M3A1衝鋒槍。 |
|||
== 使用國 == |
== 使用國 == |
||
[[File:Philippine navy special operations M3 SMG.jpg|thumb|菲律賓海軍特種部隊至今仍有裝備M3衝鋒槍]] |
[[File:Philippine navy special operations M3 SMG.jpg|thumb|菲律賓海軍特種部隊至今仍有裝備M3衝鋒槍]] |
||
* {{flag|Afghanistan}} |
* {{flag|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 |
||
** [[ |
** [[阿富汗國民軍]]:透過美國軍援取得<ref>{{Cite web |url=http://www.guns.com/wp-content/uploads/2013/07/the_afghan_national_army_has_gotten_several_grease_guns_surplus_from_the_us_army.jpg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6-06-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25074815/http://www.guns.com/wp-content/uploads/2013/07/the_afghan_national_army_has_gotten_several_grease_guns_surplus_from_the_us_army.jpg |archive-date=2016-06-25 |dead-url=yes }}</ref>。 |
||
* {{flag|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 |
|||
* {{flag|Argentina}} |
* {{flag|Argentina}} |
||
** [[阿根廷軍事|阿根廷武裝部隊]]:由美國軍援與在本土生產9mm口徑版本,曾在[[福克蘭群島戰爭]]投入使用。 |
** [[阿根廷軍事|阿根廷武裝部隊]]:由美國軍援與在本土生產9mm口徑版本,曾在[[福克蘭群島戰爭]]投入使用。 |
||
第98行: | 第100行: | ||
** [[中華民國國軍]] |
** [[中華民國國軍]] |
||
* {{flag|PRC}} |
* {{flag|PRC}} |
||
**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战争|韓戰]]時曾使用在[[國共內戰]]中繳獲[[中華民國國軍]]的M3衝鋒槍<ref>{{cite web|url=http://www.rt66.com/~korteng/SmallArms/grease.htm |title=M3A1 Grease Gun |accessdate=2008-09-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19150837/http://www.rt66.com/~korteng/SmallArms/grease.htm |archivedate=2008-09-19 }}</ref>。 |
**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战争|韓戰]]時曾使用在[[國共內戰]]中繳獲[[中華民國國軍]]的M3衝鋒槍<ref>{{cite web |url=http://www.rt66.com/~korteng/SmallArms/grease.htm |title=M3A1 Grease Gun |accessdate=2008-09-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19150837/http://www.rt66.com/~korteng/SmallArms/grease.htm |archivedate=2008-09-19 }}</ref>。 |
||
* {{flag|Cuba}} |
* {{flag|Cuba}} |
||
* {{flag|Denmark}} |
* {{flag|Denmark}} |
||
第106行: | 第108行: | ||
* {{flag|Greece}} |
* {{flag|Greece}} |
||
* {{flag|Guatemala}} |
* {{flag|Guatemala}} |
||
* {{flag|India}} |
|||
* {{flag|Iran}} |
* {{flag|Iran}} |
||
* {{flag|Japan}} |
* {{flag|Japan}} |
||
** [[日本自衛隊]]:二戰後透過美國軍援取得,於1999年開始被仿造[[以色列]]迷你[[烏茲衝鋒槍]]的Minebea(ミネベア株式会社)[[美蓓亞PM-9衝鋒槍|PM-9]]取代<ref name="PM-9">{{cite web|url=http://rightwing.sakura.ne.jp/equipment/jgsdf/infantry/9mmmpjgsdf/9mmmpjgsdf.html |title=9mm PM-9 |accessdate=2009-04-1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02163639/http://rightwing.sakura.ne.jp/equipment/jgsdf/infantry/9mmmpjgsdf/9mmmpjgsdf.html |archivedate=2008-10-02 }}</ref>。 |
** [[日本自衛隊]]:二戰後透過美國軍援取得,於1999年開始被仿造[[以色列]]迷你[[烏茲衝鋒槍]]的Minebea(ミネベア株式会社)[[美蓓亞PM-9衝鋒槍|PM-9]]取代<ref name="PM-9">{{cite web |url=http://rightwing.sakura.ne.jp/equipment/jgsdf/infantry/9mmmpjgsdf/9mmmpjgsdf.html |title=9mm PM-9 |accessdate=2009-04-1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02163639/http://rightwing.sakura.ne.jp/equipment/jgsdf/infantry/9mmmpjgsdf/9mmmpjgsdf.html |archivedate=2008-10-02 }}</ref>。 |
||
* {{flag|Khmer Republic}} |
* {{flag|Khmer Republic}} |
||
* {{flag|North Korea}} |
* {{flag|North Korea}} |
||
** [[朝鮮人民軍]]:韓戰時繳獲自美軍,後來甚至出現在軍隊的政宣海報上。 |
** [[朝鮮人民軍]]:韓戰時繳獲自美軍和大韓民國國軍,後來甚至出現在軍隊的政宣海報上。 |
||
* {{flag|South Korea}} |
* {{flag|South Korea}} |
||
** [[大韓民國國軍]]:透過美國軍援取得,目前已被[[K1卡賓槍]]所取代。 |
** [[大韓民國國軍]]:透過美國軍援取得,目前已被[[K1卡賓槍]]所取代。 |
||
第122行: | 第125行: | ||
* {{flag|Philippines}} |
* {{flag|Philippines}} |
||
** [[菲律賓軍事|菲律賓武裝部隊]]:透過美國軍援取得。 |
** [[菲律賓軍事|菲律賓武裝部隊]]:透過美國軍援取得。 |
||
*** [[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因經費不足而修改了庫存的M3衝鋒槍以滿足特種部隊對無聲武器的要求,這是由於.45的子彈初速低於音速,滅音效果良好。M3經加裝[[滅音器]]與[[紅點鏡]]後成為老槍新用成功的例子<ref name="PN">{{cite web|url=http://www.timawa.net/m3/m3.htm |title=M3 Grease Guns Re-issued |accessdate=2008-09-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6031923/http://www.timawa.net/m3/m3.htm |archivedate=2008-09-26 }}</ref><ref>{{cite web|url=http://www.timawa.net/m3/m3gen2.htm |title=New Sights for a Revived Workhorse: The M3 SpecOps Generation 2 |accessdate=2008-09-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6033730/http://timawa.net/m3/m3gen2.htm |archivedate=2008-09-26 }}</ref>,2004年5月樣本槍成功完成試射<ref name="PN"/>。 |
*** [[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因經費不足而修改了庫存的M3衝鋒槍以滿足特種部隊對無聲武器的要求,這是由於.45的子彈初速低於音速,滅音效果良好。M3經加裝[[滅音器]]與[[紅點鏡]]後成為老槍新用成功的例子<ref name="PN">{{cite web |url=http://www.timawa.net/m3/m3.htm |title=M3 Grease Guns Re-issued |accessdate=2008-09-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6031923/http://www.timawa.net/m3/m3.htm |archivedate=2008-09-26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timawa.net/m3/m3gen2.htm |title=New Sights for a Revived Workhorse: The M3 SpecOps Generation 2 |accessdate=2008-09-1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926033730/http://timawa.net/m3/m3gen2.htm |archivedate=2008-09-26 }}</ref>,2004年5月樣本槍成功完成試射<ref name="PN"/>。 |
||
* {{flag|Thailand}} |
* {{flag|Thailand}} |
||
* {{flag|United Kingdom}} |
* {{flag|United Kingdom}} |
||
第132行: | 第135行: | ||
* {{flag|Vietnam}} |
* {{flag|Vietnam}} |
||
** [[越南人民軍]]:統一後繼承自前南越政權。 |
** [[越南人民軍]]:統一後繼承自前南越政權。 |
||
== 流行文化 == |
|||
*在眾多由[[中國大陸]]拍攝反映[[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的電影和電視劇,其中使用的衝鋒槍幾乎都是M3衝鋒槍,但在現實歷史當中卻可能是[[湯姆生衝鋒槍]]。 |
|||
== 參考資料 == |
== 參考資料 == |
||
第140行: | 第140行: | ||
== 外部連結 == |
== 外部連結 == |
||
* {{zh icon}}—[http://pewpewpew.work/usa/smg/m3/m3.htm 槍炮世界(M3/M3A1冲锋枪)] |
* {{zh icon}}—[http://pewpewpew.work/usa/smg/m3/m3.htm 槍炮世界(M3/M3A1冲锋枪)] {{Wayback|url=http://pewpewpew.work/usa/smg/m3/m3.htm |date=20200720063323 }}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vr4QdhVtU M3 and M3A1 Grease Gun SMGs]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vr4QdhVtU M3 and M3A1 Grease Gun SMGs]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vr4QdhVtU |date=20191018070408 }}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KOdiHmKFc Shooting the M3A1 Grease Gun]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KOdiHmKFc Shooting the M3A1 Grease Gun]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KOdiHmKFc |date=20191018070407 }}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fFEq3GtYE How an M3 Grease Gun works]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fFEq3GtYE How an M3 Grease Gun works]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fFEq3GtYE |date=20191030221210 }} |
||
{{WWIIUSInfWeapons}} |
{{WWIIUSInfWeapons}} |
||
{{北伐至抗戰時期中華民國步兵武器}} |
|||
[[Category:衝鋒槍]] |
[[Category:衝鋒槍]] |
||
[[Category:9毫米魯格彈槍械]] |
[[Category:9毫米魯格彈槍械]] |
||
[[Category:.45 |
[[Category:.45自动柯尔特手枪子弹口径衝鋒槍]] |
||
[[Category:反衝式槍械]] |
[[Category:反衝式槍械]] |
||
[[Category:美國衝鋒槍]] |
[[Category:美國衝鋒槍]] |
2024年11月24日 (日) 03:28的最新版本
M3衝鋒槍 | |
---|---|
类型 | 衝鋒槍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42年—1990年代(美國) |
使用方 | 參見使用國 |
参与战争/衝突 | 二戰 太平洋戰爭 印度支那戰爭 希臘內戰 國共內戰 韓戰 越戰 古巴革命 豬灣事件 老撾內戰 菲律賓叛亂 柬埔寨內戰 寮泰邊境戰爭 柬越戰爭 中越邊境戰爭 兩伊戰爭 北愛爾蘭問題 骯髒戰爭 福克蘭群島戰爭[1] 海灣戰爭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喬治·海德 |
研发日期 | 1942年 |
生产商 | 通用汽車公司,以及其他製造廠 |
单位成本 | 大約15美元 (1943年; 相当于2023年的$264)[2] |
生产日期 | 1943—1945年 |
制造数量 | 大約680,000枝 |
衍生型 | M3A1, PAM1, PAM2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8磅(M3) 7.65磅(M3A1) |
长度 | 29.8英吋槍托伸展 22.8英吋槍托收縮 |
槍管长度 | 8英吋 |
子彈 | .45自動手槍子彈(.45 ACP) 9毫米魯格彈 |
枪机 | 提前擊發底火式反沖作用及開放式槍栓 |
发射模式 | 全自動 |
射速 | 350—450發/分鐘 |
槍口初速 | 920尺/秒 |
有效射程 | 50~150米(照門和準星設定為100碼) |
供弹方式 | 30發彈匣 |
瞄具 | 機械瞄具: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 |
M3衝鋒槍(英語:M3 submachine gun)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槍。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黃油槍(Grease Gun)。
歷史
[编辑]1941年美軍兵器委員會有感於西歐戰場衝鋒槍效能突出,尤其是德國發射9公釐魯格彈的MP40衝鋒槍與英國的斯登衝鋒槍,於是在1942年10月開始研究發展相當於美國版的斯登衝鋒槍[3]。當時的要求如下:全金屬槍身,可在只轉換少數零件後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或是9公釐魯格彈,容易使用,與斯登衝鋒槍一樣的功能與廉價[3]。
通用汽車公司內陸分部的喬治·海德負責設計,內陸分部的總工程師佛萊德瑞克·參普生負責準備生產的模具。在11月,樣品槍已製造完成提交陸軍試槍,在測試中得到95分的高分,發射5,000發子彈時只有兩次故障[3]。最早的樣品槍被稱作T15,除去保險的樣品槍被稱作T20。在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於1942年12月正式生產之前,又加入了幾項細小的改進。二次大戰期間,M3共生產了將近60萬把。大多數的M3使用.45口徑自動手槍子彈(.45 ACP),亦有2萬5千把使用9公釐魯格彈。這些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配備了不同的槍管、槍栓與彈匣槽,可以直接使用斯登衝鋒槍和MP40的彈匣。較特別的是,有1千把.45口徑的M3裝有貝爾實驗室設計的滅音器,以供戰略情報局人員使用。
設計
[编辑]M3是全自動、氣冷、開放式槍栓、由反沖作用原理運作的衝鋒槍。其槍栓平時被機簧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扣扳機時以複進彈簧的力量將子彈上膛,槍栓的前方有一個退殼爪,它會抓住彈殼部份,把子彈上膛並同時擊發,擊發後以點燃發射藥產生的高壓氣體後推拋殼,經退子鉤彈出彈殼,此時若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則繼續擊發,會一直打到子彈耗盡為止;若是扣扳機的手指已鬆開則槍栓再度卡在後方開放的位置。[4]。若子彈打完扣扳機的手指尚未鬆開,槍栓則會向前頂住槍膛。此時在更換彈匣後須將右側拉柄向後拉,帶動槍栓後退壓縮複進彈簧被機簧卡住,回復準備擊發的位置。
槍栓左右各鑽通一孔,兩孔各有一導桿,複進彈簧外包導桿隨槍栓前後移動而伸縮。這樣設計可容許槍械使用較不精密的廉價零件[5]。由於.45 ACP子彈產生的壓力不大,加上槍栓很重,M3衝鋒槍不需要複雜的膛室閉鎖機制或是延遲機制。
M3的保險位於槍枝右上方可以翻開的退殼蓋內,一個凸起的鐵片可以卡住槍栓。M3並沒有卡住扳機的保險機制,只要在槍栓卡向後方的同時插入裝有子彈的彈匣就等於上了子彈。M3彈匣的子彈是雙排裝彈單發進彈的30發彈匣,類似斯登衝鋒槍的彈匣。
在槍身右側,扳機的前上方是拉柄組件,它由9個零件組成[5]。拉柄往後拉以後,會帶動槍栓往後直到被機簧卡住。
M3的零件由金屬片沖壓、點銲與焊接方式製造,故裝配時所需的工時較短。只有槍管、槍栓與發射組件需要精密加工。其機匣是由兩片沖壓後的半圓筒狀金屬片焊接成一個圓筒。前端是由一個有凸边的蓋環固定槍管。槍管有四條右旋的來福線,量產之後又設計了可加裝在槍管上的防火帽。附於槍身後方是可伸縮的金屬桿槍托。槍托金屬桿的兩頭均設計當作通條,它也可用作大部分解的工具。固定槍管的蓋環即可以槍托當作扳手轉鬆。
固定覘孔式照門和刀片式準星設定目標為100碼(約91米)。
M3原本設計為用壞即丟,不需要維修的武器,但在1944年時新的M3數量不足,迫使美國陸軍兵器工廠製造替換零件[6][7]。
改進型號
[编辑]M3A1
[编辑]M3的改良型,於1944年12月開始服役。改進之處是將常故障的右側槍機拉柄組件改為直接在槍栓的前端有一個凹槽,使用者翻開加長的退殼蓋,直接用手指勾住即可拉槍栓。
1945年通用汽車公司引導燈分部的工廠生產了將近15,500把M3A1衝鋒槍。韓戰時,伊薩卡槍械公司(Ithaca Gun Company)又生產了33,000把。
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根據M3A1仿造的衝鋒槍被定名為“36式衝鋒槍”。其後的37式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39式衝鋒槍亦使用9公釐魯格彈並裝有轉彎90度的槍管,其為一套筒,可做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之選擇[8]。
1955年,阿根廷FMAP廠生產了PAM1衝鋒槍(使用9公釐魯格彈的M3衝鋒槍)以及PAM2(PAM1加上握把保險)。
1957年後,美軍大部分的M3和M3A1已經被回收並從前線部隊撤裝。少量則被裝甲車乘員與卡車駕駛員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直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仍有工兵駕駛配備M3A1衝鋒槍。
使用國
[编辑]-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阿根廷
- 澳大利亞
- 玻利维亚
- 巴西
- 柬埔寨
- 加拿大
- 中華民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古巴
- 丹麦
- 厄瓜多尔
- 法國
- 西德
- 希腊
- 危地马拉
- 印度
- 伊朗
- 日本
- 高棉共和國
- 朝鲜
- 朝鮮人民軍:韓戰時繳獲自美軍和大韓民國國軍,後來甚至出現在軍隊的政宣海報上。
- 韩国
- 老挝王国
- 墨西哥
- 摩洛哥
- 北馬其頓
- 挪威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 泰國
- 英国
- 美国
- 美國武裝部隊:目前已退役。
- 乌拉圭
- 越南共和国
- 越南共和國軍:透過美國軍援取得。
- 越南
- 越南人民軍:統一後繼承自前南越政權。
參考資料
[编辑]- ^ David Carter; James Paul; Martin Spirit. Argentina: Land Weapons and Vehicles. Britain's Small Wars. [200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1).
- ^ Carter, Gregg Lee: Guns in American Society: An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Politics, Culture, and the Law, page 588. ABC-CLIO, 2002.
- ^ 3.0 3.1 3.2 Ingram, Mike: The MP40 Submachine Gun, page 85. Zenith Imprint, 2001.
- ^ TM9-1005-229-35 repair manual, Sep 1969; Extractor M3 and M3A1 B-3 Item 5, Ejector M3 B-5 item 12, M3A1 B-4 item 2
- ^ 5.0 5.1 Ingram, 87
- ^ Dunlap, Roy, Ordance Went Up Front, Samworth Press (1948), p. 300
- ^ 2nd Ranger Battalion, World War II Living History Group, M3A1 Submachine Gu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2009年4月14日查閱.
- ^ 兵器典藏室國軍兵器展衝鋒槍區.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 ^ 存档副本.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5).
- ^ M3A1 Grease Gun.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9).
- ^ 9mm PM-9. [200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2).
- ^ 12.0 12.1 M3 Grease Guns Re-issued.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6).
- ^ New Sights for a Revived Workhorse: The M3 SpecOps Generation 2. [2008-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