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莎貝·阿言德: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EmausBot留言 | 贡献
Bot: eo:Isabel Allende is a good article
生平:​ ll与l在西班牙语发音不同
 
(未显示25个用户的40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noteTA
[[File:Isabel Allende - 001.jpg|thumb|200px|伊莎貝·阿连德, 2007]]
|G1=美国总统
|1=zh-cn:伊莎贝尔;zh-tw:伊莎貝爾;zh:伊莎貝;
|2=zh-cn:阿连德;zh-tw:阿葉德; zh-hk:阿連德;zh:阿言德;
|3=zh-hans:皮诺切特; zh-tw:皮諾契特; zh-hk:皮諾切特;
|4=zh-hans:加拉加斯; zh-hant:卡拉卡斯;
|5=zh-hans:马尔克斯; zh-hant:馬奎斯;
|6=zh-cn:加布里埃尔; zh-hant:加布里埃爾; zh-hans:加夫列尔; zh-hk:加比爾; zh-tw:加布列;
|7=zh-hans:加布里埃拉; zh-hant:加芙列拉;
}}
{{Infobox writer
| name = 伊莎貝·阿言德<br>Isabel Allende
| image = Isabel Allende - 001.jpg
| caption = 伊莎貝·阿言德,2008年
| birth_name = Isabel Allende Llona
| birth_date = {{Birth date and age|1942|8|2}}
| birth_place = [[秘鲁]][[利馬]]
| occupation = 作家,记者
| language = 西班牙语
| nationality = 智利
| citizenship = 智利-美国
| spouse = {{ubl
| Miguel Frías (1962–87)
| Willie Gordon (1988–2015)
}}
| children = {{ubl
| {{tsl|en|Paula Frías Allende||Paula}} (1963–92)
| Nicolás (b. 1966)
}}
| relatives = {{tsl|en|Allende family||Allende family}}
| awards = {{ubl
| {{tsl|en|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Chile)||国家文学奖}}
| [[總統自由勳章]]
}}
| website = {{URL|http://www.isabelallende.com}}
| signature = Isabel Allende signature firma.svg
|module = {{Infobox name module
| title = 中文译名差异
| putonghua = 伊莎贝尔·阿连德
| taiwan = 伊莎貝·阿言德
}}
}}
'''伊莎貝·阿言德'''({{lang-es|Isabel Allende}},{{IPA-es|isaˈβel aˈʝende|lang|Isabel Allende.ogg}},{{bd|1942年|8月2日}}),[[智利]]女[[作家]]<ref>{{cite web|url=http://bigthink.com/ideas/20489|title=Isabel Allende: "Big Think Interview with Isabel Allende" June 16, 2010"|work=Big Think|accessdate=2014-11-24|archive-date=2013-12-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1101308/http://bigthink.com/videos/big-think-interview-with-isabel-allende|dead-url=no}}</ref><ref>[http://www.emol.com/noticias/magazine/detalle/detallenoticias.asp?idnoticia=389856 Isabel Allende: "¡Escribo bien! Por lo menos admítanme eso"] {{Wayback|url=http://www.emol.com/noticias/magazine/detalle/detallenoticias.asp?idnoticia=389856|date=20210210082927}} [[Emol]], 17 December 2009<br /> ''Vengo a Chile por lo menos tres veces al año, me comunico con Chile todos los días a través de Skype con mi mamá, estoy enterada de lo que pasa y cuando me preguntan 'qué eres' digo automáticamente 'chilena'. Vivo en América, pero me siento profundamente chilena en la manera de vivir, de ser: soy mandona, metete, dominante, intrusa, hospitalaria, tribal.'' (Isabel Allende)</ref>,阿连德的作品有时包含“[[魔幻现实主义]]”类型的各个方面,代表作有《[[精靈之屋]]》(1982年)和《{{tsl|en|City of the Beasts||野兽之城}}》(2002年),她被称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西班牙语作家”<ref name="Cer1">{{cite web|url=http://www.laht.com/article.asp?ArticleId=346023&CategoryId=13003|title=Latin American Herald Tribune - Isabel Allende Named to Council of Cervantes Institute|website=Laht.com|accessdate=2017-11-11|archive-date=2011-04-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30032920/http://www.laht.com/article.asp?ArticleId=346023&CategoryId=13003|dead-url=no}}</ref>。2004年,阿连德入选[[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ref>{{cite web|url=http://www.artsandletters.org/academicians2_current.php |title=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Current Members |publisher=Artsandletters.org |date= |accessdate=2012-12-2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24004136/http://www.artsandletters.org/academicians2_current.php |archivedate=2016-06-24 }}</ref>,2010年获得智利{{tsl|en|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Chile)||国家文学奖}}<ref>{{cite web |url=http://www.latercera.com/noticia/cultura/2010/09/1453-288788-9-isabel-allende-gana-el-premio-nacional-de-literatura-tras-fuerte-campana-de.shtml |title=Isabel Allende gana el 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 tras intenso lobby &#124; Cultura |publisher=La Tercera |date=1990-01-01 |accessdate=2012-12-21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728154319/http://www.latercera.com/noticia/cultura/2010/09/1453-288788-9-isabel-allende-gana-el-premio-nacional-de-literatura-tras-fuerte-campana-de.shtml |archivedate=2013-07-28 }}</ref>。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授予她2014年[[總統自由勳章]]<ref>{{cite web |url=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014/11/10/president-obama-announces-presidential-medal-freedom-recipients |title=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Recipients |accessdate=2014-11-11 |date=2014-11-10 |work=The White House |archive-date=2014-11-1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11061946/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014/11/10/president-obama-announces-presidential-medal-freedom-recipients |dead-url=no }}</ref>。


阿连德的小说通常基于她的个人经历和历史事件,并向女性的生活致敬,同时将神话和现实主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她曾在许多美国大学巡回讲授文学。阿连德能用流利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于1993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自1989年以来一直住在[[美國]][[加州]]。
'''伊莎貝·阿连德'''(Isabel Allende,[[1942年]][[8月2日]]- ),[[智利]]女[[小说家]],現居[[美國]][[加州]]。


==生平==
1942年出生於[[秘魯]]首都[[利馬]],其伯父是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1973年智利政变后,伊莎貝·阿言德于1975年流亡委內瑞拉。
1942年出生於[[秘魯]]首都[[利馬]],是弗朗西斯卡·略纳·巴罗斯(Francisca Llona Barros)和托马斯·阿连德的女儿,后者当时是智利大使馆的二等秘书。其堂伯父(即她父親的堂兄弟)是1970年至1973年的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ref name=":0">{{Cite news|title=The undefeated|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7/apr/28/isabelallende.fiction|newspaper=The Guardian|date=2007-04-28|accessdate=2023-06-13|issn=0261-3077|language=en-GB|first=Aida|last=Edemariam|archive-date=2023-03-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05185053/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7/apr/28/isabelallende.fiction|dead-url=no}}</ref>


1945年,在托马斯离开家庭之后,<ref name=":0" />伊莎贝尔的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搬到了智利的[[圣地亚哥 (智利)|圣地亚哥]],他们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53年。<ref name="未命名-20231105161724">{{Cite news|title=A Writer's Heartbeats Answer Two Calls|url=https://www.nytimes.com/2003/07/28/books/a-writer-s-heartbeats-answer-two-calls.html|newspaper=The New York Times|date=2003-07-28|accessdate=2023-06-13|issn=0362-4331|language=en-US|first=Mirta|last=Ojito|archive-date=2023-04-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09045050/https://www.nytimes.com/2003/07/28/books/a-writer-s-heartbeats-answer-two-calls.html|dead-url=no}}</ref> 1953年,阿连德的母亲嫁给了拉蒙·惠多布罗,一家人经常搬家。惠多布罗是一名被任命到[[玻利維亞|玻利维亚]]和[[贝鲁特]]的外交官。在玻利维亚的[[拉巴斯]],阿连德上了一所美国私立学校;而在[[黎巴嫩]]的贝鲁特,她上了一所英国私立学校。1958年,他们全家回到了智利,阿连德也在那里接受了短暂的家庭教育。在青年时期,她广泛阅读,特别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ref>{{Cite book|title=Living with Shakespeare : essays by writers, actors, and directors|last=Carson|first=Susannah|year=2023|isbn=978-0-307-74291-9|location=New York}}</ref>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任命惠多布罗为驻[[阿根廷]]大使。<ref name=":1">{{Cite web|date=2010-12-13|title=Isabel Allende|url=http://isabelallende.com/roots_timeline_001.htm|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web.archive.org|archive-date=2010-12-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13022500/http://isabelallende.com/roots_timeline_001.htm|dead-url=unfit}}</ref>
1981年,出版[[魔幻寫實主義]]小說《幽灵之家》。2004年,獲選[[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


在智利生活期间,阿连德完成了她的中学学业,并遇到了工程系学生米格尔·弗里亚斯,她于1962年与之结婚。<ref name=":1" />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ref name=":2">{{Cite news|title=The undefeated|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7/apr/28/isabelallende.fiction|newspaper=The Guardian|date=2007-04-28|accessdate=2023-06-13|issn=0261-3077|language=en-GB|first=Aida|last=Edemariam|archive-date=2023-03-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05185053/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7/apr/28/isabelallende.fiction|dead-url=no}}</ref>
==作品==

据报道,“阿连德很早就结婚了,进入了一个英国人的家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在家里,她是一个听话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公开场合,她在翻译了[[芭芭拉·卡特蘭|芭芭拉·卡特兰]]的作品之后,成为一个中等知名度的电视人,一个戏剧家和一个女权主义杂志的记者”。<ref name=":2" />

从1959年到1965年,阿连德在圣地亚哥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工作,然后在[[布鲁塞尔]]和欧洲的其他地方工作。在智利的短时间内,她还有一份将爱情小说从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的工作。<ref name="未命名_2-20231105161724">{{Cite web|title=Questia|url=https://www.gale.com/databases/questia?title=Isabel%20Allende:%20%20A%20Critical%20Companion|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www.gale.com|language=en|archive-date=2023-06-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3092006/https://www.gale.com/databases/questia?title=Isabel%20Allende:%20%20A%20Critical%20Companion|dead-url=no}}</ref>然而,她被解雇了,因为她擅自修改了女主人公的对话,使她们听起来更有智慧,还改变了[[灰姑娘]]的结局,让女主人公找到更多的独立性,并在世界上做好事。<ref name="未命名_3-20231105161724">{{Cite news|title=Isabel Allende's Magic Potions, Now in 'The Island Beneath the Sea'|url=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4448304575196020575568424|newspaper=Wall Street Journal|date=2010-04-22|accessdate=2023-06-13|issn=0099-9660|language=en-US|first=Alexandra|last=Alter|archive-date=2023-04-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05230359/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4448304575196020575568424|dead-url=no}}</ref>

阿连德和弗里亚斯的女儿保拉于1963年出生;她于1992年去世。1966年,阿连德再次回到智利,她的儿子尼古拉斯在这一年出生。<ref name="未命名_4-20231105161724">{{Cite web|title=Isabel Allende - Timeline|url=https://isabelallende.com/en/timeline|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isabelallende.com|archive-date=2023-06-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23220637/https://www.isabelallende.com/en/timeline|dead-url=no}}</ref>

=== 流亡委内瑞拉 ===
1973年,萨尔瓦多·阿连德在[[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领导的政变中被推翻。<ref name=":3">{{Cite book|title=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last=Puchner|first=Martin|year=2018|isbn=978-0-393-60281-4|location=New York|pages=1133–1141}}</ref>伊莎贝尔发现自己在为“通缉名单”上的人安排安全通道,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她的母亲和继父侥幸逃脱暗杀。当她自己被列入名单并开始收到死亡威胁时,她逃到了[[委內瑞拉|委内瑞拉]],在那里呆了13年。 <ref name="未命名-20231105161724"/><ref name=":0"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阿连德写下了她的处女作《幽灵之家》。阿连德曾说过,她从智利的逃亡使她成为一个严肃的作家:“如果我留在智利,我想我不会成为一名作家。我将被困在杂务中,被困在家庭中,被困在人们期望我成为的那个人中。”阿连德认为,作为父权制家庭中的女性,她没有被期望成为一个“解放”的人。<ref name=":3" />她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压迫和解放的历史,在这些小说中,女性与父权制领导人的理想相抗衡。在委内瑞拉,她是国家大报《国家报》的专栏作家。<ref>{{Cite web|date=2014-04-25|title=Isabel Allende: "mis mejores amigos son venezolanos" - Internacional|url=https://www.eluniversal.com/internacional/140415/isabel-allende-mis-mejores-amigos-son-venezolanos|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web.archive.org|archive-date=2014-04-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25123141/https://www.eluniversal.com/internacional/140415/isabel-allende-mis-mejores-amigos-son-venezolanos|dead-url=unfit}}</ref>1978年,她开始与米格尔·弗里亚斯暂时分居。她在[[西班牙]]生活了两个月,然后回到了她的婚姻中。<ref>{{Cite web|date=2010-12-13|title=Isabel Allende|url=http://isabelallende.com/roots_timeline_002.htm|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web.archive.org|archive-date=2010-12-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13024941/http://isabelallende.com/roots_timeline_002.htm|dead-url=unfit}}</ref>

=== 中年生活 ===
1987年,她与第一任丈夫米格尔·弗里亚斯离婚。1988年,阿连德在访问[[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的旅途中,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加利福尼亚律师和小说家威廉·C·"威利"·戈登。他们于1988年7月结婚。<ref name="未命名_4-20231105161724"/>1994年,她被授予加芙列拉·米斯特拉尔荣誉勋章,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女性。阿连德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拉菲尔 (加利福尼亚州)|圣拉斐尔]]。她的大部分家人都住在附近,她的儿子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以及她的孙子孙女就在山下,住在她和第二任丈夫腾出的房子里。<ref name=":0" />2015年4月,她与戈登分开。<ref>{{Cite web|date=2015-11-13|title=Isabel Allende, The Japanese Lover: 'Fiction comes from the womb, not the brain' - book review|url=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books/features/isabel-allende-the-japanese-fiction-comes-from-the-womb-not-the-brain-book-review-a6733596.html|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The Independent|language=en|archive-date=2015-11-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9020943/http://www.independent.co.uk/arts-entertainment/books/features/isabel-allende-the-japanese-fiction-comes-from-the-womb-not-the-brain-book-review-a6733596.html|dead-url=no}}</ref>

2004年,獲選[[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6年,她是意大利[[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都灵冬奥会]]开幕式的八名旗手之一。<ref name=":4">{{Citation|title=Tales of passion|url=https://www.ted.com/talks/isabel_allende_tales_of_passion|date=2008-01-03|accessdate=2023-06-13|first=Isabel|last=Allende|archive-date=2023-06-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3012654/http://www.ted.com/talks/isabel_allende_tales_of_passion|dead-url=no}}</ref>她在2007年[[TED大会|TED]]大会上发表了《激情的故事》的演讲。<ref name=":4" />2008年,阿连德因其“作为文学艺术家和人道主义者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旧金山州立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人文博士。<ref>{{Cite web|title=SF State celebrates 107th Commencement: Transcript « SF State News -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url=https://www.sfsu.edu/~news/2008/spring/comm08.html#allende|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www.sfsu.edu|archive-date=2008-07-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03214326/http://www.sfsu.edu/~news/2008/spring/comm08.html#allende|dead-url=no}}</ref>2014年,阿连德因其对文学的贡献获得[[哈佛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9年,她与来自纽约的律师罗杰·库克拉斯结婚。<ref>{{Cite web|date=2017-06-10|title=Así es Roger Cukras, el nuevo amor de Isabel Allende al que dedica su última novela|url=https://www.elmundo.es/loc/2017/06/10/593ac47a46163fbc5a8b4586.html|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ELMUNDO|language=es|archive-date=2020-03-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5015030/https://www.elmundo.es/loc/2017/06/10/593ac47a46163fbc5a8b4586.html|dead-url=no}}</ref>

虽然没有像她的一些当代作家那样公开发表政治言论,但她在2016年[[唐納·川普|唐纳德·特朗普]]当选后对他和他的政策表示蔑视,<ref>{{Cite web|title=Daily Show for November 07, 2017|url=https://www.democracynow.org/shows/2017/11/7|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Democracy Now!|language=en|archive-date=2023-06-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3092011/https://www.democracynow.org/shows/2017/11/7|dead-url=no}}</ref>后来她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2020年总统选举]]期间支持民主党人[[乔·拜登]]。她还经常为她父亲的表哥萨尔瓦多·阿连德辩护。

==== 基金会 ====
阿连德于1996年12月9日成立了伊莎贝尔·阿连德基金会,以纪念她的女儿保拉·弗里亚斯·阿连德,她因[[紫質症|卟啉症]]的并发症而陷入昏迷。<ref>{{Cite web|title=Texas Papers on Latin America|url=http://lanic.utexas.edu/project/etext/llilas/tpla/9901.html|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lanic.utexas.edu|archive-date=2006-09-0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01071703/http://lanic.utexas.edu/project/etext/llilas/tpla/9901.html|dead-url=no}}</ref>保拉在1992年去世时只有29岁。<ref>{{Cite web|title=Isabel Allende Foundation|url=https://isabelallende.org/iaf.php|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isabelallende.org|archive-date=2023-06-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3092014/https://isabelallende.org/iaf.php|dead-url=no}}</ref>该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促进和维护妇女和儿童获得权力和保护的基本权利的项目”。

== 写作生涯 ==
阿连德自1967年开始成为《宝拉》杂志的编辑部成员,这是智利唯一的[[女性主義|女权主义]]杂志。1969年至1974年是儿童杂志《Mampato》的编辑部成员,后来成为该杂志的编辑。<ref name=":5">{{Cite news|title=A view from the bridge|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0/feb/05/isabelallende.fiction|newspaper=The Guardian|date=2000-02-05|accessdate=2023-06-13|issn=0261-3077|language=en-GB|archive-date=2014-05-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08221632/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0/feb/05/isabelallende.fiction|dead-url=no}}</ref>她出版了两个儿童故事《La Abuela Panchita》和《Lauchas y Lauchones》,以及一本文集《Civilice a Su Troglodita》。1970年至1974年,她还在智利第7和第13频道从事电视节目制作。<ref name=":5" />作为一名记者,她曾寻求采访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聂鲁达同意了这次采访,他告诉她,她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适合做记者,而应该成为一名小说家。<ref name="未命名_2-20231105161724"/>他还建议她把她的讽刺专栏编成书—— 她这样做了,这成为她的第一本出版的书。<ref name="未命名_3-20231105161724"/>1973年,阿连德的戏剧《大使》在圣地亚哥演出,在她因政变而被迫逃离该国的几个月前。

在委内瑞拉期间,阿连德从1976年到1983年是[[卡拉卡斯|加拉加斯]]《国家报》的自由记者,从1979年到1983年是加拉加斯马罗科学校的行政人员。<ref name=":5" />

1981年,在加拉加斯时,阿连德接到一个电话,告知她99岁的祖父已接近死亡,她坐下来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以此“让他活着,至少在精神上”。这封信演变成了一本小说《幽灵之家》;这部作品旨在驱除皮诺切特独裁政权的幽灵。这本书被许多拉丁美洲的出版商拒绝,但最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这本书的西班牙语版本很快就超过了20多个,并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阿连德被誉为[[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ref name=":0" />

虽然阿连德经常被引为[[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但她的作品也显示出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拉美文学爆炸]]的元素。阿连德还坚持非常严格的写作程序。她在电脑上写作,周一至周六,9:00至19:00工作。“我总是从1月8日开始”,阿连德说,”这个传统是她在1981年开始的,她写给她临终祖父的信,后来成为《幽灵之家》。“

阿连德的《保拉》(1995)一书是她在圣地亚哥的童年和流亡岁月的回忆录。这本书是以给她女儿的一封痛苦的信的形式写的。1991年,保拉的一次用药错误导致了严重的脑损伤,使她处于持续的植物人状态。<ref>{{Cite journal |last=Hornblower |first=Margot |date=1995-07-10 |title=BOOKS: GRIEF AND REBIRTH |url=https://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83156,00.html |journal=Time |language=en-US |issn=0040-781X |access-date=2023-06-13 |archive-date=2023-06-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3092010/https://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83156,00.html |dead-url=no }}</ref>阿连德在保拉的床边待了几个月,才得知是医院的失误导致了脑损伤。阿连德让保拉转移到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医院,她于1992年12月6日去世。

阿连德的小说已被翻译成42种以上的语言,销售量超过7700万册。它侧重于她与家人的生活,其中包括她长大的儿子尼古拉斯、第二任丈夫威廉·戈登和几个孙子。<ref>{{Cite web|date=2007-06-01|title=This old “House” opened a lot of doors for Isabel Allende|url=https://www.seattletimes.com/entertainment/this-old-house-opened-a-lot-of-doors-for-isabel-allende/|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The Seattle Times|language=en-US|archive-date=2020-03-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5040607/https://www.seattletimes.com/entertainment/this-old-house-opened-a-lot-of-doors-for-isabel-allende/|dead-url=no}}</ref>2010年出版了一部以新奥尔良为背景的小说《深海岛屿》。2011年出版了《玛娅记事本》,其中的背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 (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和智利的[[奇洛埃岛|奇洛埃]]以及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之间交替出现。

== 评价 ==
《拉丁美洲领导人》杂志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称她为“文学传奇”,称她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具影响力的拉丁美洲领导人。

她的作品引起了一些负面的批评。在《Entre paréntesi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罗贝托·波拉尼奥|罗伯托·波拉尼奥]]称阿连德的文学作品是贫血的,把它比作“一个临终的人”,后来又称她是“一台写作机器,而不是一个作家”。 <ref name=":6">{{Cite web|last=Clarín.com|date=2003-02-09|title=Los éxitos y las críticas|url=https://www.clarin.com/sociedad/exitos-criticas_0_Sk4gvKfg0tx.html|access-date=2023-06-13|website=Clarín|language=es|archive-date=2023-06-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13092008/https://www.clarin.com/sociedad/exitos-criticas_0_Sk4gvKfg0tx.html|dead-url=no}}</ref>文学评论家[[哈羅德·布魯姆|哈罗德·布鲁姆]]说,阿连德只“反映了一个确定的时期,之后大家就会忘记她”。 <ref name=":6" />小说家贡萨洛·孔特雷拉斯说,”她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把商业成功和文学质量混淆起来“。

阿连德对《El Clarín》说,她认识到她在智利并不总是得到好的评价,并说智利的知识分子“厌恶”她。然而,她并不同意这些评价:

人们认为当你卖出很多书的时候,你就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家,这是对读者群的极大侮辱。当人们试图说这种话时,我有点生气。在一家美国报纸上有一篇关于我的最后一本书的评论,作者是一位拉丁美洲研究的教授,他对我进行了人身攻击,唯一的理由是我卖了很多书。这是不可原谅的。<ref>{{Cite news|title=This much I know|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08/jul/13/familyandrelationships.healthandwellbeing1|newspaper=The Guardian|date=2008-07-12|accessdate=2023-06-13|issn=0261-3077|language=en-GB|first=Lawrence|last=Donegan|archive-date=2023-04-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08151553/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08/jul/13/familyandrelationships.healthandwellbeing1|dead-url=no}}</ref>

有人说,”阿连德对拉丁美洲和世界文学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洛杉磯時報|洛杉矶时报]]》称阿连德是“一个天才”,她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包括授予“对世界的美有贡献”的作家的多萝西和莉莲-吉什奖。

== 作品 ==
伊莎貝·阿言德著有多部[[長篇小說]]、[[回憶錄]]、[[短篇小說]]集。
伊莎貝·阿言德著有多部[[長篇小說]]、[[回憶錄]]、[[短篇小說]]集。
* 《[[精靈之屋]]》或譯《[[幽灵之家]]》(''La casa de los espiritus'', 1982)
* 《[[精靈之屋]]》或譯《[[幽灵之家]]》(''La casa de los espiritus'', 1982)
* 《[[愛情與陰影]]》(''De amor y de sombra'')
* 《[[愛情與陰影]]》(''De amor y de sombra'')
* 《[[伊娃露娜的故事]]》(''Cuentos de Eva Luna'')
* 《[[伊娃露娜的故事]]》(''Cuentos de Eva Luna'')
* 《[[春膳]]》
* 《[[春膳]]》
*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三部曲:《怪獸之城》、《金龍王國》、《矮人森林》
*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三部曲:《怪獸之城》、《金龍王國》、《矮人森林》
* 《感官回忆录》
* 《佐罗》
* 《我亲爱的伊内斯》
* 《深海岛屿》
* 《冬天之外》
* 《日本情人》
* 《玛娅记事本》
== 风格 ==
她的作品被划分为著名的文学流派post-boom,虽然有些学者更喜欢称它为“Novísima literatura”,这个文学潮流的特点在于回归现实主义,一篇简单易于阅读的散文那么便免于对新的写作形式的担忧,在历史中的重点,地方性的文化,等等。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怪獸之城》作者簡介
*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怪獸之城》作者簡介
{{Reflist}}


== 外部链接 ==
{{Commons|Isabel Allende}}
* {{Official website|http://www.isabelallende.com}} (英文及西班牙文)
* [http://www.literaturfestival.com/archive/participants/authors/2007/isabel-allende?set_language=en 伊莎贝尔·阿连德在柏林国际文学节] {{Wayback|url=http://www.literaturfestival.com/archive/participants/authors/2007/isabel-allende?set_language=en |date=20170731075953 }}
* [http://www.isabelallendefoundation.org 伊莎贝尔·阿连德基金会] {{Wayback|url=http://www.isabelallendefoundation.org/ |date=20170808070137 }} (英文及西班牙文)
* {{IMDb name|0021196}}
* {{Isfdb name|Isabel_Allende}}
* {{TED speaker|isabel_allende}}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Allende, Isabel}}
[[Category:智利作家]]
[[Category:智利作家]]
[[Category:智利小说家]]
[[Category:TED演讲人]]
[[Category:TED演讲人]]
[[Category:魔幻写实主义作家]]
{{Link GA|eo}}
[[Category:阿连德家族|Isabel]]

[[Category: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
[[an:Isabel Allende]]
[[Category:西班牙裔智利人]]
[[ar:إيزابيل أيندي]]
[[Category:移民美国的智利人]]
[[be-x-old:Ісабэль Альлендэ]]
[[Category:利马人]]
[[bg:Исабел Алиенде]]
[[Category:20世纪女性作家]]
[[br:Isabel Allende]]
[[Category:21世纪女性作家]]
[[ca:Isabel Allende]]
[[cs:Isabel Allende]]
[[cy:Isabel Allende]]
[[da:Isabel Allende]]
[[de:Isabel Allende]]
[[el:Ιζαμπέλ Αλιέντε]]
[[en:Isabel Allende]]
[[eo:Isabel Allende]]
[[es:Isabel Allende]]
[[et:Isabel Allende]]
[[eu:Isabel Allende]]
[[fa:ایزابل آلنده]]
[[fi:Isabel Allende]]
[[fo:Isabel Allende]]
[[fr:Isabel Allende]]
[[gl:Isabel Allende]]
[[he:איזבל איינדה]]
[[hu:Isabel Allende]]
[[id:Isabel Allende]]
[[it:Isabel Allende]]
[[ja:イサベル・アジェンデ]]
[[ko:이사벨 아옌데]]
[[la:Isabella Allende]]
[[lv:Izabella Aljende]]
[[mt:Isabel Allende]]
[[nds:Isabel Allende]]
[[nl:Isabel Allende]]
[[nn:Isabel Allende]]
[[no:Isabel Allende]]
[[pl:Isabel Allende]]
[[pt:Isabel Allende]]
[[qu:Isabel Allende]]
[[ro:Isabel Allende]]
[[ru:Альенде, Исабель (писательница)]]
[[scn:Isabel Allende]]
[[sh:Isabel Allende]]
[[sk:Isabel Allendeová]]
[[sl:Isabel Allende]]
[[sr:Изабела Аљенде]]
[[sv:Isabel Allende]]
[[tr:Isabel Allende]]

2024年11月28日 (四) 01:59的最新版本

伊莎貝·阿言德
Isabel Allende
伊莎貝·阿言德,2008年
出生Isabel Allende Llona
(1942-08-02) 1942年8月2日82歲)
秘鲁利馬
職業作家,记者
語言西班牙语
國籍智利
公民權智利-美国
獎項
配偶
  • Miguel Frías (1962–87)
  • Willie Gordon (1988–2015)
子女
親屬Allende family英语Allende family

簽名
中文译名差异
中国大陆伊莎贝尔·阿连德
臺灣伊莎貝·阿言德
官方網站
www.isabelallende.com

伊莎貝·阿言德(西班牙語:Isabel Allende西班牙语:[isaˈβel aˈʝende] ,1942年8月2日),智利作家[1][2],阿连德的作品有时包含“魔幻现实主义”类型的各个方面,代表作有《精靈之屋》(1982年)和《野兽之城英语City of the Beasts》(2002年),她被称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西班牙语作家”[3]。2004年,阿连德入选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4],2010年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英语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Chile)[5]。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授予她2014年總統自由勳章[6]

阿连德的小说通常基于她的个人经历和历史事件,并向女性的生活致敬,同时将神话和现实主义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她曾在许多美国大学巡回讲授文学。阿连德能用流利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于1993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自1989年以来一直住在美國加州

生平

[编辑]

1942年出生於秘魯首都利馬,是弗朗西斯卡·略纳·巴罗斯(Francisca Llona Barros)和托马斯·阿连德的女儿,后者当时是智利大使馆的二等秘书。其堂伯父(即她父親的堂兄弟)是1970年至1973年的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7]

1945年,在托马斯离开家庭之后,[7]伊莎贝尔的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搬到了智利的圣地亚哥,他们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53年。[8] 1953年,阿连德的母亲嫁给了拉蒙·惠多布罗,一家人经常搬家。惠多布罗是一名被任命到玻利维亚贝鲁特的外交官。在玻利维亚的拉巴斯,阿连德上了一所美国私立学校;而在黎巴嫩的贝鲁特,她上了一所英国私立学校。1958年,他们全家回到了智利,阿连德也在那里接受了短暂的家庭教育。在青年时期,她广泛阅读,特别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9]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任命惠多布罗为驻阿根廷大使。[10]

在智利生活期间,阿连德完成了她的中学学业,并遇到了工程系学生米格尔·弗里亚斯,她于1962年与之结婚。[10]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11]

据报道,“阿连德很早就结婚了,进入了一个英国人的家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在家里,她是一个听话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公开场合,她在翻译了芭芭拉·卡特兰的作品之后,成为一个中等知名度的电视人,一个戏剧家和一个女权主义杂志的记者”。[11]

从1959年到1965年,阿连德在圣地亚哥的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工作,然后在布鲁塞尔和欧洲的其他地方工作。在智利的短时间内,她还有一份将爱情小说从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的工作。[12]然而,她被解雇了,因为她擅自修改了女主人公的对话,使她们听起来更有智慧,还改变了灰姑娘的结局,让女主人公找到更多的独立性,并在世界上做好事。[13]

阿连德和弗里亚斯的女儿保拉于1963年出生;她于1992年去世。1966年,阿连德再次回到智利,她的儿子尼古拉斯在这一年出生。[14]

流亡委内瑞拉

[编辑]

1973年,萨尔瓦多·阿连德在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领导的政变中被推翻。[15]伊莎贝尔发现自己在为“通缉名单”上的人安排安全通道,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她的母亲和继父侥幸逃脱暗杀。当她自己被列入名单并开始收到死亡威胁时,她逃到了委内瑞拉,在那里呆了13年。 [8][7]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阿连德写下了她的处女作《幽灵之家》。阿连德曾说过,她从智利的逃亡使她成为一个严肃的作家:“如果我留在智利,我想我不会成为一名作家。我将被困在杂务中,被困在家庭中,被困在人们期望我成为的那个人中。”阿连德认为,作为父权制家庭中的女性,她没有被期望成为一个“解放”的人。[15]她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压迫和解放的历史,在这些小说中,女性与父权制领导人的理想相抗衡。在委内瑞拉,她是国家大报《国家报》的专栏作家。[16]1978年,她开始与米格尔·弗里亚斯暂时分居。她在西班牙生活了两个月,然后回到了她的婚姻中。[17]

中年生活

[编辑]

1987年,她与第一任丈夫米格尔·弗里亚斯离婚。1988年,阿连德在访问加利福尼亚的旅途中,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加利福尼亚律师和小说家威廉·C·"威利"·戈登。他们于1988年7月结婚。[14]1994年,她被授予加芙列拉·米斯特拉尔荣誉勋章,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女性。阿连德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拉斐尔。她的大部分家人都住在附近,她的儿子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以及她的孙子孙女就在山下,住在她和第二任丈夫腾出的房子里。[7]2015年4月,她与戈登分开。[18]

2004年,獲選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6年,她是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开幕式的八名旗手之一。[19]她在2007年TED大会上发表了《激情的故事》的演讲。[19]2008年,阿连德因其“作为文学艺术家和人道主义者的杰出贡献”而获得旧金山州立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人文博士。[20]2014年,阿连德因其对文学的贡献获得哈佛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9年,她与来自纽约的律师罗杰·库克拉斯结婚。[21]

虽然没有像她的一些当代作家那样公开发表政治言论,但她在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后对他和他的政策表示蔑视,[22]后来她在2020年总统选举期间支持民主党人乔·拜登。她还经常为她父亲的表哥萨尔瓦多·阿连德辩护。

基金会

[编辑]

阿连德于1996年12月9日成立了伊莎贝尔·阿连德基金会,以纪念她的女儿保拉·弗里亚斯·阿连德,她因卟啉症的并发症而陷入昏迷。[23]保拉在1992年去世时只有29岁。[24]该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促进和维护妇女和儿童获得权力和保护的基本权利的项目”。

写作生涯

[编辑]

阿连德自1967年开始成为《宝拉》杂志的编辑部成员,这是智利唯一的女权主义杂志。1969年至1974年是儿童杂志《Mampato》的编辑部成员,后来成为该杂志的编辑。[25]她出版了两个儿童故事《La Abuela Panchita》和《Lauchas y Lauchones》,以及一本文集《Civilice a Su Troglodita》。1970年至1974年,她还在智利第7和第13频道从事电视节目制作。[25]作为一名记者,她曾寻求采访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聂鲁达同意了这次采访,他告诉她,她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适合做记者,而应该成为一名小说家。[12]他还建议她把她的讽刺专栏编成书—— 她这样做了,这成为她的第一本出版的书。[13]1973年,阿连德的戏剧《大使》在圣地亚哥演出,在她因政变而被迫逃离该国的几个月前。

在委内瑞拉期间,阿连德从1976年到1983年是加拉加斯《国家报》的自由记者,从1979年到1983年是加拉加斯马罗科学校的行政人员。[25]

1981年,在加拉加斯时,阿连德接到一个电话,告知她99岁的祖父已接近死亡,她坐下来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以此“让他活着,至少在精神上”。这封信演变成了一本小说《幽灵之家》;这部作品旨在驱除皮诺切特独裁政权的幽灵。这本书被许多拉丁美洲的出版商拒绝,但最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这本书的西班牙语版本很快就超过了20多个,并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阿连德被誉为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7]

虽然阿连德经常被引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但她的作品也显示出后拉美文学爆炸的元素。阿连德还坚持非常严格的写作程序。她在电脑上写作,周一至周六,9:00至19:00工作。“我总是从1月8日开始”,阿连德说,”这个传统是她在1981年开始的,她写给她临终祖父的信,后来成为《幽灵之家》。“

阿连德的《保拉》(1995)一书是她在圣地亚哥的童年和流亡岁月的回忆录。这本书是以给她女儿的一封痛苦的信的形式写的。1991年,保拉的一次用药错误导致了严重的脑损伤,使她处于持续的植物人状态。[26]阿连德在保拉的床边待了几个月,才得知是医院的失误导致了脑损伤。阿连德让保拉转移到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医院,她于1992年12月6日去世。

阿连德的小说已被翻译成42种以上的语言,销售量超过7700万册。它侧重于她与家人的生活,其中包括她长大的儿子尼古拉斯、第二任丈夫威廉·戈登和几个孙子。[27]2010年出版了一部以新奥尔良为背景的小说《深海岛屿》。2011年出版了《玛娅记事本》,其中的背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和智利的奇洛埃以及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之间交替出现。

评价

[编辑]

《拉丁美洲领导人》杂志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称她为“文学传奇”,称她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具影响力的拉丁美洲领导人。

她的作品引起了一些负面的批评。在《Entre paréntesi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罗伯托·波拉尼奥称阿连德的文学作品是贫血的,把它比作“一个临终的人”,后来又称她是“一台写作机器,而不是一个作家”。 [28]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说,阿连德只“反映了一个确定的时期,之后大家就会忘记她”。 [28]小说家贡萨洛·孔特雷拉斯说,”她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把商业成功和文学质量混淆起来“。

阿连德对《El Clarín》说,她认识到她在智利并不总是得到好的评价,并说智利的知识分子“厌恶”她。然而,她并不同意这些评价:

人们认为当你卖出很多书的时候,你就不是一个严肃的作家,这是对读者群的极大侮辱。当人们试图说这种话时,我有点生气。在一家美国报纸上有一篇关于我的最后一本书的评论,作者是一位拉丁美洲研究的教授,他对我进行了人身攻击,唯一的理由是我卖了很多书。这是不可原谅的。[29]

有人说,”阿连德对拉丁美洲和世界文学的影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洛杉矶时报》称阿连德是“一个天才”,她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包括授予“对世界的美有贡献”的作家的多萝西和莉莲-吉什奖。

作品

[编辑]

伊莎貝·阿言德著有多部長篇小說回憶錄短篇小說集。

风格

[编辑]

她的作品被划分为著名的文学流派post-boom,虽然有些学者更喜欢称它为“Novísima literatura”,这个文学潮流的特点在于回归现实主义,一篇简单易于阅读的散文那么便免于对新的写作形式的担忧,在历史中的重点,地方性的文化,等等。

參考資料

[编辑]
  • 《天鷹與神豹的回憶:怪獸之城》作者簡介
  1. ^ Isabel Allende: "Big Think Interview with Isabel Allende" June 16, 2010". Big Think. [201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1). 
  2. ^ Isabel Allende: "¡Escribo bien! Por lo menos admítanme es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mol, 17 December 2009
    Vengo a Chile por lo menos tres veces al año, me comunico con Chile todos los días a través de Skype con mi mamá, estoy enterada de lo que pasa y cuando me preguntan 'qué eres' digo automáticamente 'chilena'. Vivo en América, pero me siento profundamente chilena en la manera de vivir, de ser: soy mandona, metete, dominante, intrusa, hospitalaria, tribal. (Isabel Allende)
  3. ^ Latin American Herald Tribune - Isabel Allende Named to Council of Cervantes Institute. Laht.com. [2017-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30). 
  4.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Current Members. Artsandletters.org.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5. ^ Isabel Allende gana el Premio Nacional de Literatura tras intenso lobby | Cultura. La Tercera. 1990-01-01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6. ^ President Obama Announces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Recipients. The White House. 2014-11-10 [2014-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1). 
  7. ^ 7.0 7.1 7.2 7.3 7.4 Edemariam, Aida. The undefeated. The Guardian. 2007-04-28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英国英语). 
  8. ^ 8.0 8.1 Ojito, Mirta. A Writer's Heartbeats Answer Two Calls. The New York Times. 2003-07-28 [2023-06-13].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美国英语). 
  9. ^ Carson, Susannah. Living with Shakespeare : essays by writers, actors, and directors. New York. 2023. ISBN 978-0-307-74291-9. 
  10. ^ 10.0 10.1 Isabel Allende. web.archive.org. 2010-12-13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3. 
  11. ^ 11.0 11.1 Edemariam, Aida. The undefeated. The Guardian. 2007-04-28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英国英语). 
  12. ^ 12.0 12.1 Questia. www.gale.com.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英语). 
  13. ^ 13.0 13.1 Alter, Alexandra. Isabel Allende's Magic Potions, Now in 'The Island Beneath the Sea'.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4-22 [2023-06-13]. ISSN 0099-96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美国英语). 
  14. ^ 14.0 14.1 Isabel Allende - Timeline. isabelallende.com.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3). 
  15. ^ 15.0 15.1 Puchner, Mart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 New York. 2018: 1133–1141. ISBN 978-0-393-60281-4. 
  16. ^ Isabel Allende: "mis mejores amigos son venezolanos" - Internacional. web.archive.org. 2014-04-25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5. 
  17. ^ Isabel Allende. web.archive.org. 2010-12-13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3. 
  18. ^ Isabel Allende, The Japanese Lover: 'Fiction comes from the womb, not the brain' - book review. The Independent. 2015-11-13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9) (英语). 
  19. ^ 19.0 19.1 Allende, Isabel, Tales of passion, 2008-01-03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20. ^ SF State celebrates 107th Commencement: Transcript « SF State News -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www.sfsu.edu.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3). 
  21. ^ Así es Roger Cukras, el nuevo amor de Isabel Allende al que dedica su última novela. ELMUNDO. 2017-06-10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西班牙语). 
  22. ^ Daily Show for November 07, 2017. Democracy Now!.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英语). 
  23. ^ Texas Papers on Latin America. lanic.utexas.edu.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1). 
  24. ^ Isabel Allende Foundation. isabelallende.org.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25. ^ 25.0 25.1 25.2 A view from the bridge. The Guardian. 2000-02-05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英国英语). 
  26. ^ Hornblower, Margot. BOOKS: GRIEF AND REBIRTH. Time. 1995-07-10 [2023-06-13]. ISSN 0040-781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美国英语). 
  27. ^ This old “House” opened a lot of doors for Isabel Allende. The Seattle Times. 2007-06-01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美国英语). 
  28. ^ 28.0 28.1 Clarín.com. Los éxitos y las críticas. Clarín. 2003-02-09 [2023-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西班牙语). 
  29. ^ Donegan, Lawrence. This much I know. The Guardian. 2008-07-12 [2023-06-13].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英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