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方東美: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修飾語句
 
(未显示6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5行: 第5行:
|英文名 = Thome H. Fang
|英文名 = Thome H. Fang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99|2|9}}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899|2|9}}
|出生地點 = {{QING}}[[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
|出生地點 = {{QING}}[[安徽省 (清朝)|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77|7|13|1899|2|9}}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77|7|13|1899|2|9}}
|逝世地點 = {{TWN}}
|逝世地點 = {{TWN}}
第14行: 第14行:
|宗教信仰 = [[佛教]]
|宗教信仰 = [[佛教]]
}}
}}
'''方東美'''({{bd|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catIdx=F方}}),原名'''珣''',字'''東美''',[[安徽省]][[桐城]]人(今[[安徽省]][[樅陽縣]]人),[[中国]]现代哲学家。清代[[桐城派]][[古文_(文學)|古文]]創始人[[方苞]]第十六世族孫<ref>{{Cite web |url=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19/nw.D110000zhdsb_20130619_2-07.htm |title=不畏权威的方东美 |access-date=2022-01-24 |archive-date=2022-01-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4005347/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19/nw.D110000zhdsb_20130619_2-07.htm |dead-url=no }}</ref>。現代重要高僧[[釋淨空|淨空法師]]即受方先生導入佛門<ref>"與佛有緣"[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9&web_choice=1] {{Wayback|url=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9&web_choice=1|date=2018082600500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ref>。
'''方東美'''({{bd|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catIdx=F方}}),原名'''珣''',字'''東美''',[[安徽省]][[桐城]]人(今[[安徽省]][[樅陽縣]]人),[[中国]]现代哲学家。清代[[桐城派]][[古文_(文學)|古文]]創始人[[方苞]]第十六世族孫<ref>{{Cite web |url=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19/nw.D110000zhdsb_20130619_2-07.htm |title=不畏权威的方东美 |access-date=2022-01-24 |archive-date=2022-01-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4005347/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3-06/19/nw.D110000zhdsb_20130619_2-07.htm |dead-url=no }}</ref>。現代知名[[釋淨空|淨空法師]]即受方先生導入佛門<ref>"與佛有緣"[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9&web_choice=1] {{Wayback|url=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9&web_choice=1|date=20180826005003}},淨空法師專集網站.</ref>。


==生平==
==生平==
第20行: 第20行:
生於安徽桐城,世代書香。1914年就讀[[南京]][[金陵大學]]文科哲學系,1918年與[[王光祈]]、[[曾慕韓]]、[[陳愚生]]等人發起[[少年中國學會]],欲「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1921年赴[[美国]]留學,留美期間喜好[[實用主義哲學]],後來深為[[柏拉圖]]吸引,熱愛[[希臘]][[哲學]]。回國后任[[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系主任。1948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台灣期間住在台大校長官邸的[[牯嶺街]]六十巷內。
生於安徽桐城,世代書香。1914年就讀[[南京]][[金陵大學]]文科哲學系,1918年與[[王光祈]]、[[曾慕韓]]、[[陳愚生]]等人發起[[少年中國學會]],欲「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1921年赴[[美国]]留學,留美期間喜好[[實用主義哲學]],後來深為[[柏拉圖]]吸引,熱愛[[希臘]][[哲學]]。回國后任[[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系主任。1948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台灣期間住在台大校長官邸的[[牯嶺街]]六十巷內。


晚年致力於建立「[[新儒學]]」體系,被推崇為新儒學的哲學起源,其家學淵源,十一世祖方學漸是王陽明的四傳弟子,曾經講學於東林書院,深受心學影響,其哲學正就是「拿王學做基調的繼續發展」<ref>{{Cite web |ur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0010552_guangdahexiedezhonghuawenhuafangdongmeixianshenglunwangxuedejitizhuyiThe_Extensive_and_Harmonious_Culture_of_China_Prof_Fang_Dong-Mei_on_the_Organism_of_Nouslogy_according_to_Wang_Yang-ming |title=廣大和諧的中華文化:方東美先生論王學的機體主義(陳復著) |access-date=2018-04-24 |archive-date=2019-05-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02024912/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0010552_guangdahexiedezhonghuawenhuafangdongmeixianshenglunwangxuedejitizhuyiThe_Extensive_and_Harmonious_Culture_of_China_Prof_Fang_Dong-Mei_on_the_Organism_of_Nouslogy_according_to_Wang_Yang-ming |dead-url=no }}</ref>。一生不寫日記、不寫自傳、讀書不做筆記。不過學生帶著錄音機把它錄下來,以後整理出來寫成書─《方東美先生全集》。1977年7月13日因肺癌病逝於臺北。海葬金門料羅灣外海。著作等身,著有《生生之德》、《華嚴宗哲學》、《大乘佛教哲學》、《哲學三慧》、《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等。1982年[[楊士毅]]主編有《方東美先生紀念集》。
晚年致力於建立「[[新儒家|新儒學]]」體系,被推崇為新儒學的哲學起源,其家學淵源,十一世祖方學漸是[[王陽明]]的四傳弟子,曾經講學於[[東林書院]],深受[[心學]]影響,其哲學正就是「拿王學做基調的繼續發展」<ref>{{Cite web |ur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0010552_guangdahexiedezhonghuawenhuafangdongmeixianshenglunwangxuedejitizhuyiThe_Extensive_and_Harmonious_Culture_of_China_Prof_Fang_Dong-Mei_on_the_Organism_of_Nouslogy_according_to_Wang_Yang-ming |title=廣大和諧的中華文化:方東美先生論王學的機體主義(陳復著) |access-date=2018-04-24 |archive-date=2019-05-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02024912/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0010552_guangdahexiedezhonghuawenhuafangdongmeixianshenglunwangxuedejitizhuyiThe_Extensive_and_Harmonious_Culture_of_China_Prof_Fang_Dong-Mei_on_the_Organism_of_Nouslogy_according_to_Wang_Yang-ming |dead-url=no }}</ref>。一生不寫日記、不寫自傳、讀書不做筆記。不過學生帶著錄音機把它錄下來,以後整理出來寫成書─《方東美先生全集》。1977年7月13日因肺癌病逝於臺北。海葬金門[[料羅灣]]外海。著作等身,著有《生生之德》、《華嚴宗哲學》、《大乘佛教哲學》、《哲學三慧》、《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等。1982年[[楊士毅]]主編有《方東美先生紀念集》。


=== 學佛機緣 ===
=== 學佛機緣 ===
他二十幾歲在美國教書,[[八年抗戰]]期間回國了,在中大教書,有一年生病,他到[[峨嵋山]]去養病。寺廟裡報紙雜誌這些書籍統統沒有,只有[[佛經]],讀書人喜歡書,沒東西看就看佛經,愈看愈有味道。從那一次養病好了以後,他就沒有離開佛經,對[[佛學]]作深入的研究。
他二十幾歲在美國教書,[[八年抗戰]]期間回國了,在中大教書,有一年生病,他到[[峨嵋山]]去養病。寺廟裡報紙雜誌這些書籍統統沒有,只有[[佛經]],讀書人喜歡書,沒東西看就看佛經,愈看愈有味道。從那一次養病好了以後,他就沒有離開佛經,對[[佛學]]作深入的研究。


對於各宗教信仰應不排斥,但推崇最高理想即東方文化之儒道與佛學(<ref>演講稿參:漫談文化問題,方東美先生演講集,方東美全集,黎明文化出版,ISBN: 9571606979,2005.08修訂,林朝棟發行,方東美全集編審委員會,黎明文化出版</ref>)
對於各宗教信仰應不排斥,但推崇最高理想即東方文化之儒道與佛學<ref>演講稿參:漫談文化問題,方東美先生演講集,方東美全集,黎明文化出版,ISBN: 9571606979,2005.08修訂,林朝棟發行,方東美全集編審委員會,黎明文化出版</ref>。


他於1977年7月13日上午8时40分身患不治之症後皈依三寶成爲佛教徒。<ref>{{cite web |author1=王冠 |title=方東美:一代大哲善講華嚴 臨終時皈依唸佛 |url=http://bodhi.takungpao.com.hk/sspt/sraddha/2015-09/3158689.html |accessdate=2018-12-17 |archive-date=2020-09-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7235337/http://bodhi.takungpao.com.hk/sspt/sraddha/2015-09/3158689.html |dead-url=no }}</ref>{{Unreliable source?}}
他於1977年7月13日上午8时40分身患不治之症後皈依三寶成爲佛教徒。<ref>{{cite web |author1=王冠 |title=方東美:一代大哲善講華嚴 臨終時皈依唸佛 |url=http://bodhi.takungpao.com.hk/sspt/sraddha/2015-09/3158689.html |accessdate=2018-12-17 |archive-date=2020-09-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27235337/http://bodhi.takungpao.com.hk/sspt/sraddha/2015-09/3158689.html |dead-url=no }}</ref>{{Unreliable source?}}


[[File:方東美寓所後院.jpg|thumb|[[方東美寓所]]後院]]
==學生==
==學生==
*[[釋淨空|徐業鴻]]
*[[釋淨空|淨空法師]](徐業鴻
*[[傅偉勳]]
*[[傅偉勳]]
*[[劉述先]]
*[[劉述先]]
第40行: 第41行:
*[[傅佩榮]]
*[[傅佩榮]]
*魏元珪
*魏元珪
*杨政和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65行: 第67行:
[[Category:台灣佛教居士]]
[[Category:台灣佛教居士]]
[[Category:華嚴宗人物]]
[[Category:華嚴宗人物]]
[[Category:臺灣罹患肺癌逝世者]]
[[Category:臺灣肺癌逝世者]]

2024年11月28日 (四) 20:11的最新版本

方東美
英文名Thome H. Fang
出生(1899-02-09)1899年2月9日
 大清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
逝世1977年7月13日(1977歲—07—13)(78歲)
臺灣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金陵大學哲學系
职业哲學家教育家
信仰佛教

方東美(1899年2月9日—1977年7月13日),原名,字東美安徽省桐城人(今安徽省樅陽縣人),中国现代哲学家。清代桐城派古文創始人方苞第十六世族孫[1]。現代知名僧人淨空法師即受方先生導入佛門[2]

生平

[编辑]

生於安徽桐城,世代書香。1914年就讀南京金陵大學文科哲學系,1918年與王光祈曾慕韓陳愚生等人發起少年中國學會,欲「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1921年赴美国留學,留美期間喜好實用主義哲學,後來深為柏拉圖吸引,熱愛希臘哲學。回國后任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學哲學系主任。1948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台灣期間住在台大校長官邸的牯嶺街六十巷內。

晚年致力於建立「新儒學」體系,被推崇為新儒學的哲學起源,其家學淵源,十一世祖方學漸是王陽明的四傳弟子,曾經講學於東林書院,深受心學影響,其哲學正就是「拿王學做基調的繼續發展」[3]。一生不寫日記、不寫自傳、讀書不做筆記。不過學生帶著錄音機把它錄下來,以後整理出來寫成書─《方東美先生全集》。1977年7月13日因肺癌病逝於臺北。海葬金門料羅灣外海。著作等身,著有《生生之德》、《華嚴宗哲學》、《大乘佛教哲學》、《哲學三慧》、《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等。1982年楊士毅主編有《方東美先生紀念集》。

學佛機緣

[编辑]

他二十幾歲在美國教書,八年抗戰期間回國了,在中大教書,有一年生病,他到峨嵋山去養病。寺廟裡報紙雜誌這些書籍統統沒有,只有佛經,讀書人喜歡書,沒東西看就看佛經,愈看愈有味道。從那一次養病好了以後,他就沒有離開佛經,對佛學作深入的研究。

對於各宗教信仰應不排斥,但推崇最高理想即東方文化之儒道與佛學[4]

他於1977年7月13日上午8时40分身患不治之症後皈依三寶成爲佛教徒。[5][來源可靠?]

方東美寓所後院

學生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不畏权威的方东美.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4). 
  2. ^ "與佛有緣"[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3. ^ 廣大和諧的中華文化:方東美先生論王學的機體主義(陳復著). [201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4. ^ 演講稿參:漫談文化問題,方東美先生演講集,方東美全集,黎明文化出版,ISBN: 9571606979,2005.08修訂,林朝棟發行,方東美全集編審委員會,黎明文化出版
  5. ^ 王冠. 方東美:一代大哲善講華嚴 臨終時皈依唸佛.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