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R999999留言 | 贡献
制度漏洞:​ 修正筆誤 修飾語句
修正笔误
 
第38行: 第38行:
* 區域席次分成29選區:25複數選區、4單一選區。(共有168席)
* 區域席次分成29選區:25複數選區、4單一選區。(共有168席)
* 原住民席次:8席,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各4席複數選區。
* 原住民席次:8席,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各4席複數選區。
* 全國不分區:41席,以區域黨籍選人總票數來分配。
* 全國不分區:41席,以區域黨籍選人總票數來分配。
* 僑選席次:8席,以區域黨籍選人總票數來分配。
* 僑選席次:8席,以區域黨籍選人總票數來分配。


===政黨補助款===
===政黨補助款===

2024年12月9日 (一) 10:48的最新版本

中華民國立法院立法委員選舉,由公民普通選舉原則平等原則直接選舉原則無記名投票原則投票,投票制度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現任第十一屆立法委員已於2024年2月1日上任。

  • 根據2005年公告的《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次增修條文選舉,自2008年選出的第七屆立法委員起,席次總數為113席,任期4年,選制則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1]。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立法委員應於每屆任滿之前三個月內選舉出新一屆委員[2]
  • 《憲法增修條文》所規定的各種選舉,除了立法委員有期限規定,其他選舉並無此種三個月的規定。立法委員雖然是中央層級職務,不過和地方民選職務同樣適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 立法委員選舉是每逢十年重新劃分選舉區。重新劃分所需的人口數調查,以任期屆滿前兩年兩個月的戶籍統計人口數為準。

現行選制

[编辑]

根據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按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2005年的七次增修,自2008年選出的第7屆立法委員起,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立法委員席次減半為113席,且任期為4年,無連任限制。

立法委員選區依各縣市人口多寡改制,約20~30萬選舉人為一區,縣市人口數50萬以下單獨一個選舉區。嘉市、花蓮縣、台東縣及3離島縣市因為人口過少保留一席。

其中:

  • 區域立法委員:73席,由單一選區直選產生(即一個選區僅選出一名立委),選舉方式採相對多數制(即得票最多者當選,無需過半)
    • 原則上以人口比例分配,但是每個縣市至少選出1席立委[3]
  • 原住民立法委員:6席,由「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2個複數選區選出,仍然採原先之複數選區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每個選區得票前三名者當選。
    • 區域立法委員與原住民立法委員之選民不會重疊,原住民身份選民選舉原住民立法委員,一般身份選舉區域立法委員。
  •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34席,由單一選區兩票制中的政黨得票比例按最大餘額方法分配席次,政黨得票率須達到5%方可獲得不分區席次。各黨當選名單中需有1/2婦女保障名額(假設在不分區中某政黨當選17席,便需要有9席為女性不分區立委)。不雙重提名
    • 如果發生多餘選票的狀況,會以《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六十七條第四項與第六項規定會直接以缺額辦理,另外,因為婦女當選名額不能少於二分之一(但政黨不分區名單之婦女候選人名額不受限制),也因此,若是該政黨的婦女候選人無法填補所分配到的婦女保障席次,也以缺席辦理;但由於政黨不分區席次僅佔全體席次的30.08%,加上沒有雙重提名規則以及各政黨都會提名多於預測席次的候選人數,以避免候選人或當選者因故放棄遞補或辭職,因此缺額情形從未發生過。

選區劃分

[编辑]

立法院於2014年8月19日修法,將選舉區之劃分改為10年檢討一次。2007年進行首次選舉區劃分,於2017年檢討。

現行選區劃分

[编辑]
  • 不分區與僑選合併,並且制定出保障名額。

第一次立委選區重劃

[编辑]
  • 新竹縣選民已超過415,019人成為最大選區,明顯票票不等值,增一席。[4]
  • 台南市選民為1,546,862人現有5個選區。依照人口數比例分配,增一席。[5]
  • 高雄市選民為2,281,338人現有9個選區。依照人口數比例分配,減一席。[5]
  • 屏東縣選民為689,393人現有3個選區。依照人口數比例分配,減一席。[5]

舊制度

[编辑]

以改制前的2004年為例:

  • 區域席次分成29選區:25複數選區、4單一選區。(共有168席)
  • 原住民席次:8席,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各4席複數選區。
  • 全國不分區:41席,以區域黨籍候選人總票數來分配。
  • 僑選席次:8席,以區域黨籍候選人總票數來分配。

政黨補助款

[编辑]
  • 2015年為因應各界希望調降政黨票得票率門檻及參考西方及其他國家之制度皆較我國為低,於是立法三讀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第43條關於政黨補助款項的政黨票門檻,從原本的5%降為3.5%[6]
  • 2017年11月10日,立法院通過《政黨法》三讀,將立委選舉政黨得票補助款門檻由現行得票3.5%方得分配得票補助款之限制下修為3%[7]

選舉保證金

[编辑]

新台幣20萬元

  • 區域席次為得票數未達「該選舉區應選出名額除該選區選舉人之商」的10%者會被沒收),但是仍較日本低(300萬或600萬日圓(比例代表),大約新台幣85萬或170萬,但是為「有效票總數」的10%)
  •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未當選者會被沒收。但是日本標準更高(600萬日圓,但是為「歸還保證金時,為當選人數×2×600萬」,即當選名單過半席次全還)

席次分布

[编辑]
歷屆立法委員各政黨席次分布
政黨名稱 第1屆增額選舉 第2屆 第3屆 第4屆 第5屆 第6屆 第7屆 第8屆 第9屆 第10屆 第11屆
增補 增1 增2 增3 增4 增5 增6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8 45 45 83 86 83 100 95 85 123 68 79 81(72) 64 35 38(39)[註 1] 52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12) 21 51 54 70 87 89 27(32) 40 68 61[註 2] 51
 新黨 (7) 21 11 1 1 0 0 0 0 0
親民黨 親民黨 46 34 1 3 3 0 0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 13 12 0 3 0 0 0
 無黨團結聯盟 6 3 2(1) 1 0 0
 時代力量 5 3 0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5 8
台灣基進 台灣基進 1(0)[註 3] 0
其他政黨 1 1 2 3 3 1 1 0 9 1 0 0 0(1) 0 0 0
無黨籍 3 5 6 12 9 14(2) 8 (7) 4 12 9 4 1(0) 1 1 4 2
總計 11 51 52 97 98 100 130 161 164 225 225 225 113 113 113 113 113
屆別 選舉 結果 地圖
第二屆
(1993-1996)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92年12月19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61席

註: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的14人中,有7人為自行參選的中國國民黨籍人士。

第三屆
(1996-1999)
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95年12月2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64席
第四屆
(1999-2002)
199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1998年12月5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225席議席
第4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五屆
(2002-2005)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1年12月1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225席議席
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六屆
(2005-2008)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225席議席
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七屆
(2008-2012)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8年1月12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13席議席
立委任期由三年延至四年
第7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八屆
(2012-2016)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12年1月14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13席議席
任期自2012年2月1日起
第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九屆
(2016-2020)
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16年1月16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13席議席
任期自2016年2月1日起
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十屆
(2020-2024)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20年1月11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13席議席
任期自2020年2月1日起
第10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註:蘇震清有民主進步黨黨籍,但本次以無黨籍身分參選。

第十一屆
(2024-2028)
202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24年1月13日
立法委員選舉全部113席議席
任期自2024年2月1日起
第11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註:中國國民黨籍的陳超明因遭暫停黨權,故以無黨籍推薦登記參選本屆立法委員。

歷屆選區變化

[编辑]
立法委員各選區席次變化
選區 第1屆 第2屆 第3屆 第4屆 第5屆 第6屆 第7屆 第8屆 第9屆 第10屆 第11屆
增補 增1 增2 增3 增4 增5 增6
臺北市 4 5 5 8 8 8 12 18 18 20 20 20 8 8 8 8 8
臺北縣 新北市 3 3 4 8 9 9 11 16 17 27 27 28 12 12 12 12 12
基隆市 1 2 2 3 3 3 1 1 1 1 1
宜蘭縣 2 2 2 4 4 3 1 1 1 1 1
桃園縣 桃園市 3 3 6 6 6 5 7 8 12 13 13 6 6 6 6 6
新竹縣 新竹縣 1 2 2 3 3 3 1 1 1 2 2
新竹市 1 2 2 3 3 3 1 1 1 1 1
苗栗縣 2 3 3 4 4 4 2 2 2 2 2
臺中市 臺中市 5 5 9 9 10 3 4 4 7 7 8 3 8 8 8 8
臺中縣 4 7 7 11 11 11 5
南投縣 2 3 3 4 4 4 2 2 2 2 2
彰化縣 4 4 7 7 10 10 10 4 4 4 4 4
雲林縣 5 5 8 8 9 3 4 4 6 6 6 2 2 2 2 2
嘉義縣 嘉義縣 2 3 3 4 4 4 2 2 2 2 2
嘉義市 1 1 1 2 2 2 1 1 1 1 1
臺南市 臺南市 2 4 4 6 6 6 2 5 5 6 6
臺南縣 4 5 6 9 8 8 3
高雄市 高雄市 4 4 5 5 5 8 12 12 11 11 11 5 9 9 8 8
高雄縣 5 5 5 4 6 6 9 9 9 4
屏東縣 3 5 5 7 7 6 3 3 3 2 2
澎湖縣 1 1 1 1 1 1 1 1 1 1 1
花蓮縣 1 1 2 2 2 1 2 2 2 2 2 1 1 1 1 1
臺東縣 1 1 1 1 1 1 1 1 1 1 1
金門縣 未改選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連江縣 1 1 1 1 1 1 1 1 1 1
山胞 山地山胞 山地原住民 未設置 1 1 1 1 1 2 3 3 4 4 4 3 3 3 3 3
平地山胞 平地原住民 1 1 1 2 3 3 4 4 4 3 3 3 3 3
農民團體 全國不分區 全國不分區及
僑居國外國民
未改選 2 2 4 4 4 5 30 30 41 41 41 34 34 34 34 34
漁民團體 1 1 2 2 2 2
工人團體 2 2 4 4 4 5
工業團體 1 1 2 2 2 2
商業團體 1 1 2 2 2 2
教育團體 1 1 2 2 2 2
東北亞 僑居國外國民 1 1 2 2 2 2 6 6 8 8 8
港澳 3 3 5 5 5 5
亞洲其他 5 5 7 5 5 6
北美洲 4 4 5 5 5 6
中南美洲 1 1 1 1
歐洲 2 2 2 2 2 2
非洲 1 1 1 1
大洋洲 1 1 1 1
僑民不分區 未設置 3 5 5 5
總額 11 51 52 97 98 100 130 161 164 225 225 225 113 113 113 113 113

制度漏洞

[编辑]

中华民国立法委员只有任期限制而无连任次数限制。可能会出现因立法委员长期连任导致立委政治影响力过大,进而导致立法委员选举被操控,甚至出现“民意代表不代表民意”,并较易產生腐败。假如能够让立法委员只能任两届(无论前后两次任期是否连续)就能规避这一问题。这一漏洞,在同样实行民主制度的美国同样存在。[8][9]

注釋

[编辑]
  1. ^ 無黨籍立委傅崐萁加入中國國民黨。
  2. ^ 黃國書退出民進黨。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缺額補選由民進黨候選人林靜儀當選。
  3. ^ 台灣基進黨籍立委陳柏惟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罷免去職。

參考文獻

[编辑]
  1. ^ 中華民國總統府. www.president.gov.tw.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2. ^ 修正及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總統令,中華民國94年6月10日,華總一義字第09400087551號。此令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一項:「……於每屆任滿前三個月內,依左列規定選出之,……」《憲法》本文第六十五條亦有此規定。
  3. ^ 但是可能造成「一票的差距」變得太明顯。日本曾因為這樣就在2016年將將鳥取及島根,和德島及高知四縣之參議院選區合併成兩個選區
  4. ^ 中時電子報. 兩種算法 國會掌握決定權 - 政治要聞. 中時電子報.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5. ^ 5.0 5.1 5.2 存档副本.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6. ^ 立院通過 政黨補助款門檻降為3.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翁嫆琄,新頭殼,2015-01-22。
  7. ^ 政黨法三讀/政黨補助門檻 降為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7-11-11。
  8. ^ 川普呼吁限制国会议员任期. www.voachinese.com. [2021-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9. ^ 美国议员的任期限制制度改革:内容与评估. 读览天下. [2020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12日) (中文(中国大陆)).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