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共和國 (大韓民國):修订间差异
內容擴充 調整格式、排版 |
Asatsuyu2022(留言 | 贡献)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24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Otheruses|subject=大韓民國歷史上的政權|other=以該政權為主題的同名電視劇|第四共和國 (電視劇)}} |
|||
{{Unreferenced|time=2024-06-12T10:06:11+00:00}} |
|||
{{Infobox former country |
{{Infobox former country |
||
|native_name = {{lang|ko|대한민국<br |
|native_name = {{lang|ko|대한민국<br/>大韓民國}} |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大韓民國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大韓民國 |
||
|common_name = 韓國 |
|common_name = 韓國 |
||
第10行: | 第10行: | ||
|status = |
|status = |
||
|status_text = |
|status_text = |
||
|government_type = [[ |
|government_type = [[威權主義]][[軍事獨裁]]下的[[單一制]][[半總統制]]共和國 |
||
|event_start = |
|event_start = {{le|1972年南韓憲法公投|1972 South Korean 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維新憲法公投}} |
||
|year_start = 1972年 |
|year_start = 1972年 |
||
|date_start = 11月21日 |
|date_start = 11月21日 |
||
|event1 = [[文世光事件]] |
|||
|date_event1 = 1974年8月15日 |
|||
|event2 = [[朴正熙遇刺]] |
|||
|date_event2 = 1979年10月26日 |
|||
|event3 = [[雙十二政變]] |
|||
|date_event3 = 1979年12月12日 |
|||
|event4 = [[光州事件]] |
|||
|date_event4 = 1980年5月18日–5月27日 |
|||
|event_end = |
|event_end = |
||
|year_end = 1981年 |
|year_end = 1981年 |
||
|date_end = |
|date_end = 2月25日 |
||
|p1 = 第三共和國 (大韓民國) |
|p1 = 第三共和國 (大韓民國) |
||
|flag_p1 = Flag of South Korea (1949–1984).svg |
|flag_p1 = Flag of South Korea (1949–1984).svg |
||
第27行: | 第35行: | ||
|capital = [[漢城]] |
|capital = [[漢城]] |
||
|latd= |latm= |latNS= |longd= |longm= |longEW= |
|latd= |latm= |latNS= |longd= |longm= |longEW= |
||
|national_anthem = 애국가<br |
|national_anthem = {{lang|ko|애국가}}<br/>《[[爱国歌 (大韩民国)|愛國歌]]》<br/>[[File:National anthem of South Korea, performed by the United States Navy Band.wav|center]] |
||
|common_languages = [[韓語]] |
|common_languages = [[韓語]] |
||
|religion = |
|religion = |
||
|currency = [[韓 |
|currency = [[韓圓]] |
||
|title_leader = [[大韓民國總統|總統]] |
|title_leader = [[大韓民國總統|總統]] |
||
|leader1 = [[朴正熙]] |
|leader1 = [[朴正熙]] |
||
第38行: | 第46行: | ||
|leader3 = [[全斗煥]] |
|leader3 = [[全斗煥]] |
||
|year_leader3 = 1980年–1981年 |
|year_leader3 = 1980年–1981年 |
||
|title_deputy = [[大韓民國國務總理|總理]] |
|title_deputy = [[大韓民國國務總理|國務總理]] |
||
|deputy1 = [[金鍾泌]] |
|deputy1 = [[金鍾泌]] |
||
|year_deputy1 = 1972年–1975年 |
|year_deputy1 = 1972年–1975年 |
||
第55行: | 第63行: | ||
}} |
}} |
||
'''第四共和國'''({{Kor|諺=제4공화국|漢=第四共和國|附=}}),是[[大韓民國歷史]]上 |
'''第四共和國'''({{Kor|諺=제4공화국|漢=第四共和國|附=}}),是[[大韓民國]][[大韓民國歷史|歷史]]上的政權。存在時間自1972年至1981年。 |
||
== 建立 == |
== 建立 == |
||
1971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在[[1971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总统选举]]仅以90万票險勝[[金大中]],同年[[1971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大韓民國國會選舉]],更失去修宪需要的 |
1971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在[[1971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总统选举]]仅以90万票險勝[[金大中]],同年[[1971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大韓民國國會選舉]],更失去修宪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數,朴正熙通過修憲繼續執政的可能性被阻斷。另一方面,隨著[[冷戰]]因[[中美关系|中美]]、[[美蘇關係]]緩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和韓國之間形成了對話的氣氛,經過多次秘密談判後,雙方於1972年7月4日簽署了《[[南北共同声明|南北共同聲明]]》。 |
||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发动[[自我政变|自我政變]],其表示“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好制度準備”,宣布全國實行緊急[[戒嚴]],解散[[韩国国会|國會]],史称[[十月维新]]。10月27日,《以祖國和平統一為目的的憲法修正案》(又稱《維新憲法》)頒布,在禁止抗议運動的同時,11月21日,朴正熙政府進行了不公正的{{le|1972年南韓憲法公投|1972 South Korean 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修宪公投}},最終公投獲91.9%投票率,新憲法以92.3%的壓倒性贊成票獲得通過<ref>Nohlen et al, p427</ref>。朴正熙因此得以继续执政,韩国进入第四共和國,即'''維新體制時代'''。 |
|||
== 維新體制 == |
== 維新體制 == |
||
維新體制({{lang-ko|유신체제}}),是指 |
維新體制({{lang-ko|유신체제}}),是指韓國在《第四共和國憲法》之下,[[朴正熙]]以[[緊急狀態]]為名實行的獨裁政治,並頒布宵禁直接影響国民生活。 |
||
朴正熙的目標是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出口導向型經濟|出口导向]]工业促成韩国经济发展,并統一朝鮮半島,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導致勞動階層負擔大大加重,朴正熙為實行維新體制提出以下理由: |
朴正熙的目標是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出口導向型經濟|出口导向]]工业促成韩国经济发展,并統一朝鮮半島,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導致勞動階層負擔大大加重,朴正熙為實行維新體制提出以下理由: |
||
*當務之急是溫飽,民主稍等一下再說 |
* 當務之急是溫飽,[[民主]]稍等一下再說 |
||
*建設國家不再受大國蹂躙 |
* 建設國家不再受大國蹂躙 |
||
*資本主義與[[共 |
*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競爭哪一方可使國民生活豐足 |
||
⚫ | |||
⚫ | |||
* 廢除總統[[直接選舉]],改由 |
* 廢除總統[[直接選舉]],改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以[[間接選舉]]產生,同時廢除總統的連任限制; |
||
* 國會的监察權被廢除; |
* 國會的监察權被廢除; |
||
* 國會选举由[[第三共和國 (大韓民國)|第三共和國]]時代的[[單一選區]][[并立制]],改為三分之二的議員由[[複數選區制]]、[[簡單多數決制|簡單多數決]]选出,剩余三分之一由总统提名、統一主體國民會議同意产生,导致国会地位降低; |
* 國會选举由[[第三共和國 (大韓民國)|第三共和國]]時代的[[單一選區]][[并立制]],改為三分之二的議員由[[複數選區制]]、[[簡單多數決制|簡單多數決]]选出,剩余三分之一由总统提名、統一主體國民會議同意产生,导致国会地位降低; |
||
* 限制人民的[[基本人權]]。 |
* 限制人民的[[基本人權]]。 |
||
朴正熙透過 |
朴正熙透過《維新憲法》,使自己成為[[終身總統]],全面實施及加強獨裁統治<ref>E.g., Kim, B.-K. & Vogel, E. F. (eds.) (2011) ''The Park Chung Hee Era: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27. However, it is argued in the book that the Yushin Constitution merely formalised rather than directly established the "imperial presidency".</ref>。這一體制一直維持至1981年全斗煥建立第五共和國,但军事独裁持续到1987年[[六月民主運動]]才结束。 |
||
== 结束 == |
== 结束 == |
||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案|朴正熙被刺杀身亡]],結束他長達十八年的獨裁統治,時任總理[[崔圭夏]]繼任總統,不久陸軍少將[[全斗煥]]於12月12日發動 |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遇刺案|朴正熙被刺杀身亡]],結束他長達十八年的獨裁統治,時任總理[[崔圭夏]]繼任總統,不久陸軍少將[[全斗煥]]於12月12日發動[[雙十二政變]],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其後鎮壓[[光州事件]]。不久後總統[[崔圭夏]]被迫下台,韓國進入[[第五共和國 (大韓民國)|第五共和國]]時期,[[全斗煥]]展開其近八年的獨裁統治<ref>{{Cite book |last=Hinton |first=Harold C.|author-link=Harold C. Hinton |url=https://www.worldcat.org/oclc/9219028 |title=Korea under new leadership : the Fifth Republic |date=1983 |publisher=Praeger |isbn=0-03-063284-6 |location=New York, NY |oclc=9219028}}</ref>。 |
||
== |
== 參考文獻 == |
||
{{ |
{{Reflist}} |
||
{{大韓民國歷史}} |
|||
{{Authority control}} |
|||
[[Category:韓國政治史]] |
[[Category:韓國政治史]] |
||
[[Category:朴正熙]] |
[[Category:朴正熙]] |
||
[[Category:全斗煥]] |
|||
[[ |
[[Category:朝鮮半島歷史政權]] |
||
⚫ | |||
[[ |
[[Category:1972年韓國建立]] |
||
⚫ |
2024年12月11日 (三) 13:26的最新版本
大韓民國 대한민국 大韓民國 | |||||||||
---|---|---|---|---|---|---|---|---|---|
1972年—1981年 | |||||||||
国歌:애국가 《愛國歌》 | |||||||||
首都 | 漢城 | ||||||||
常用语言 | 韓語 | ||||||||
政府 | 威權主義軍事獨裁下的單一制半總統制共和國 | ||||||||
總統 | |||||||||
• 1972年–1979年 | 朴正熙 | ||||||||
• 1979年–1980年 | 崔圭夏 | ||||||||
• 1980年–1981年 | 全斗煥 | ||||||||
國務總理 | |||||||||
• 1972年–1975年 | 金鍾泌 | ||||||||
• 1975年–1979年 | 崔圭夏 | ||||||||
• 1979年–1980年 | 申鉉碻 | ||||||||
• 1980年–1981年 | 南德祐 | ||||||||
立法机构 | 大韓民國國會 | ||||||||
历史时期 | 冷戰 | ||||||||
• 維新憲法公投 | 1972年11月21日 | ||||||||
• 文世光事件 | 1974年8月15日 | ||||||||
• 朴正熙遇刺 | 1979年10月26日 | ||||||||
• 雙十二政變 | 1979年12月12日 | ||||||||
• 光州事件 | 1980年5月18日–5月27日 | ||||||||
• 终结 | 1981年2月25日 | ||||||||
货币 | 韓圓 | ||||||||
ISO 3166码 | KR | ||||||||
| |||||||||
今属于 | 大韓民國 |
第四共和國(朝鮮語:제4공화국/第四共和國),是大韓民國歷史上的政權。存在時間自1972年至1981年。
建立
[编辑]1971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在总统选举仅以90万票險勝金大中,同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更失去修宪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數,朴正熙通過修憲繼續執政的可能性被阻斷。另一方面,隨著冷戰因中美、美蘇關係緩和,朝鮮和韓國之間形成了對話的氣氛,經過多次秘密談判後,雙方於1972年7月4日簽署了《南北共同聲明》。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发动自我政變,其表示“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好制度準備”,宣布全國實行緊急戒嚴,解散國會,史称十月维新。10月27日,《以祖國和平統一為目的的憲法修正案》(又稱《維新憲法》)頒布,在禁止抗议運動的同時,11月21日,朴正熙政府進行了不公正的修宪公投,最終公投獲91.9%投票率,新憲法以92.3%的壓倒性贊成票獲得通過[1]。朴正熙因此得以继续执政,韩国进入第四共和國,即維新體制時代。
維新體制
[编辑]維新體制(韓語:유신체제),是指韓國在《第四共和國憲法》之下,朴正熙以緊急狀態為名實行的獨裁政治,並頒布宵禁直接影響国民生活。
朴正熙的目標是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出口导向工业促成韩国经济发展,并統一朝鮮半島,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導致勞動階層負擔大大加重,朴正熙為實行維新體制提出以下理由:
《維新憲法》下的的主要制度包括:
- 廢除總統直接選舉,改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以間接選舉產生,同時廢除總統的連任限制;
- 國會的监察權被廢除;
- 國會选举由第三共和國時代的單一選區并立制,改為三分之二的議員由複數選區制、簡單多數決选出,剩余三分之一由总统提名、統一主體國民會議同意产生,导致国会地位降低;
- 限制人民的基本人權。
朴正熙透過《維新憲法》,使自己成為終身總統,全面實施及加強獨裁統治[2]。這一體制一直維持至1981年全斗煥建立第五共和國,但军事独裁持续到1987年六月民主運動才结束。
结束
[编辑]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刺杀身亡,結束他長達十八年的獨裁統治,時任總理崔圭夏繼任總統,不久陸軍少將全斗煥於12月12日發動雙十二政變,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其後鎮壓光州事件。不久後總統崔圭夏被迫下台,韓國進入第五共和國時期,全斗煥展開其近八年的獨裁統治[3]。
參考文獻
[编辑]- ^ Nohlen et al, p427
- ^ E.g., Kim, B.-K. & Vogel, E. F. (eds.) (2011) The Park Chung Hee Era: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27. However, it is argued in the book that the Yushin Constitution merely formalised rather than directly established the "imperial presidency".
- ^ Hinton, Harold C. Korea under new leadership : the Fifth Republic. New York, NY: Praeger. 1983. ISBN 0-03-063284-6. OCLC 921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