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21个用户的34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中国宗室信息框 |
{{中国宗室信息框 |
||
|名稱=明孝宗 |
|名稱=明孝宗 |
||
|畫像=[[File: |
|畫像=[[File:Hongzhi1.jpg|250px]] |
||
|說明=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孝宗敬皇帝御容 |
|說明=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孝宗敬皇帝御容 |
||
|在位=1487年9月9日-1505年6月8日({{age in years and days|1487|9|9|1505|6|8|age=no}}) |
|在位=1487年9月9日-1505年6月8日({{age in years and days|1487|9|9|1505|6|8|age=no}}) |
||
|世系=[[明朝君主列表|明朝第10任皇帝]] |
|世系=[[明朝君主列表|明朝第9位(第10任)皇帝]] |
||
|前任=[[明宪宗]] |
|前任=[[明宪宗]]朱见深 |
||
|继任=[[明武宗]] |
|继任=[[明武宗]]朱厚照 |
||
|年號=[[ |
|年號=[[弘治]] |
||
|姓名=朱祐樘 |
|姓名=朱祐樘 |
||
|出生日期= |
|出生日期=[[成化]]六年七月三日<ref>《明孝宗實錄》“孝穆太后既有娠,以疾逊于西宫,而上生焉,成化六年七月三日也。”</ref><br>{{birth date|1470|7|30}} |
||
|出生地=[[北 |
|出生地=[[大明]][[北直隶]][[顺天府]][[故宫|紫禁城]] |
||
|逝世日期={{death date and age|1505|6|9|1470|7|30}} |
|逝世日期=[[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br>{{death date and age|1505|6|9|1470|7|30}} |
||
|逝世地=[[北 |
|逝世地=[[大明]][[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乾清宫]] |
||
|廟號=[[孝宗]] |
|廟號=[[孝宗]] |
||
|諡號=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諡號=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
第22行: | 第22行: | ||
|女= |
|女= |
||
}} |
}} |
||
'''明孝宗朱祐樘'''({{bd|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或稱'''弘治帝''',是[[明宪宗]]皇三子。[[明朝]]第10任[[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共十八年,[[年号]][[ |
'''明孝宗朱祐樘'''({{bd|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或稱'''弘治帝''',是[[明宪宗]]皇三子。[[明朝]]第10任[[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共十八年,[[年号]][[弘治]]。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又能信用贤臣、广开言路,在位期间“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就其個人修養及文治武功而言,是明朝自[[明仁宗|仁]][[明宣宗|宣]]二帝後,獲後世普遍評價最高的皇帝。<ref>[[归有光]]云:“明有天下至成化、弘治之间,休养滋息殆百余年,号称极盛。”(《归震川集》卷二十八《归氏世谱后》)</ref>但在位后期對朝政有所懈怠,又縱容外戚,沉迷方術,使宦官[[李廣 (明朝宦官)|李广]]、[[蒋琮]]等人乘机弄权;以致弘治晚年軍備弛廢,國用匱乏,弊政颇多,故不能谓之全美。[[明孝宗]]崩逝後[[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明泰陵|泰陵]]。 |
||
== 人物生平 == |
== 人物生平 == |
||
=== 身世 === |
=== 身世 === |
||
根据《[[明史]]》记载:“孝宗达(实为“建”,《明史》误)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樘,宪宗第三子也。母[[孝穆 |
根据《[[明史]]》记载:“孝宗达(实为“建”,《明史》误)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樘,宪宗第三子也。母[[孝穆纪太后|淑妃纪氏]],大明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孝肅皇后|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民間則傳說:孝宗出生时,为免被当时的寵妃[[万贵妃 (明朝)|萬貴妃]]害死而藏在民間,在憲宗死前才由宮內司禮太監張敏於民間迎回即位。然而明孝宗弟弟眾多,有關說法可能不太可信。 |
||
孝宗出生後,[[吳皇后 (明憲宗)|廢后吳氏]]貶居西內,與紀氏謫居的安樂堂相近,頗知消息,往來就哺,才得保全孝宗生命,由吳氏用心撫養過一段日子。不過,在《明史商輅傳》、《商輅疏》、《謇斋琐缀录》、《[[s:治世餘聞|治世餘聞]]》等記載,孝宗的出生是宪宗知情的,萬貴妃知情后,一度親自照顧过孝宗,之後再交由皇太后照顧並立為儲君。清乾隆《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中認為,對於萬貴妃的詆毀是後人把對萬安亂政的氣憤發洩到萬貴妃身上。 |
孝宗出生後,[[吳皇后 (明憲宗)|廢后吳氏]]貶居西內,與紀氏謫居的安樂堂相近,頗知消息,往來就哺,才得保全孝宗生命,由吳氏用心撫養過一段日子。不過,在《明史商輅傳》、《商輅疏》、《謇斋琐缀录》、《[[s:治世餘聞|治世餘聞]]》等記載,孝宗的出生是宪宗知情的,萬貴妃知情后,一度親自照顧过孝宗,之後再交由皇太后照顧並立為儲君。清乾隆《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中認為,對於萬貴妃的詆毀是後人把對萬安亂政的氣憤發洩到萬貴妃身上。 |
||
第35行: | 第35行: | ||
弘治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史稱“[[弘治中兴]]”。 |
弘治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史稱“[[弘治中兴]]”。 |
||
弘治帝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又“恭儉自飭,明於任人”,當是時朝廷中,明察則有[[王恕]]、[[彭韶]];練達則有[[馬文升]]、[[劉大夏]];老成則有[[劉健]]、[[謝遷]];文章則有[[王鏊]]、[[丘濬]];刑憲則有[[閔珪]]、[[戴珊]],另外又有[[何喬新]]、[[李東陽]]等名臣,一時號稱「朝多君子」,使[[明憲宗]]成化朝晚年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大为改观。 |
弘治帝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又“恭儉自飭,明於任人”,當是時朝廷中,明察則有[[王恕]]、[[彭韶]];練達則有[[馬文升]]、[[劉大夏]];老成則有[[劉健 (明朝)|劉健]]、[[謝遷]];文章則有[[王鏊]]、[[丘濬]];刑憲則有[[閔珪]]、[[戴珊]],另外又有[[何喬新]]、[[李東陽]]等名臣,一時號稱「朝多君子」,使[[明憲宗]]成化朝晚年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大为改观。 |
||
此外,弘治帝重視司法,他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慎重處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問刑條例》。又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編成《[[大明會典]]》。 |
此外,弘治帝重視司法,他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慎重處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問刑條例》。又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編成《[[大明會典]]》。 |
||
第42行: | 第42行: | ||
弘治帝在位初期的經濟成就也比較突出,賦稅收入比[[成化]]年間增加了一百多萬石,達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的賦入高峰;而且,登记人口方面也有穩定的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間,登记人口增加了一千多萬,達到六千萬口。 |
弘治帝在位初期的經濟成就也比較突出,賦稅收入比[[成化]]年間增加了一百多萬石,達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的賦入高峰;而且,登记人口方面也有穩定的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間,登记人口增加了一千多萬,達到六千萬口。 |
||
=== 漸不克終 === |
|||
惟自弘治十五年起(1502年),「一歲所入,不足以供一歲支用」,國家財政邁進了入不敷出的狀況,[[户部 (官署)|戶部]]呂鈡指出:『常入之賦,以蠲色漸減,常出之費,以請乞漸增,入不足當出。正純以前軍國費省,小民輸正賦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雜辦,皆昔所無。民已重困,無可復增。往時四方豐登,邊境無調發,州縣無流移。今太倉無儲,內府殫絀,而冗食冗費日加於前。』對此下廷臣議,廷臣作出多項建議,但僅觸及成效不大的修補政策。 |
惟自弘治十五年起(1502年),「一歲所入,不足以供一歲支用」,國家財政邁進了入不敷出的狀況,[[户部 (官署)|戶部]]呂鈡指出:『常入之賦,以蠲色漸減,常出之費,以請乞漸增,入不足當出。正純以前軍國費省,小民輸正賦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雜辦,皆昔所無。民已重困,無可復增。往時四方豐登,邊境無調發,州縣無流移。今太倉無儲,內府殫絀,而冗食冗費日加於前。』對此下廷臣議,廷臣作出多項建議,但僅觸及成效不大的修補政策。 |
||
此外, |
此外,孝宗也常以京營禁軍投入繁重的工作,[[監察御史]]劉芳曾上奏說,“京師根本之地而軍士逃亡者過半”,“其錦衣騰驤等衛軍士不下十餘萬人,又不繫操練之數,近年雖立營營,而役佔賣放者多。”,另外又常縱容邊臣,邊臣冒報功次皆得升賞,而敗軍失律者往往令之戴罪殺賊,使邊備日弛,對於北虜入侵能有效抵禦的戰役寥寥無幾<ref>《明史》:「小王子以十萬騎從花馬池、鹽池入,散掠固原、寧夏境,三輔震動,戕殺慘酷。」</ref><ref>《明孝宗敬皇帝實錄》:「時虜擁大眾入內地,縱掠所亡失人口產畜不可勝紀,命將出帥且久,諸鎮擁眾兵不能御虜,先後斬虜止十二級以捷聞,議者恥之。」</ref>,如弘治十四年秋七月,孝宗令保國公[[朱暉]]掛征虜大將軍總兵官領十萬大軍夜襲韃靼於河套,韃靼早察覺徙家北遁,朝廷用銀八十餘萬,只斬首三級以還,而將士奏報功次竟一萬有餘<ref>《明史》:「秋,暉等以五路之師夜襲敵於河套,斬首三級,驅孳畜千餘歸,賞甚厚。」</ref>,“不能禦”,“坐虜入境”,“議者恥之”之類的描述比比皆是。 |
||
再者,[[弘治]]中期,皇帝自己漸漸迷上了[[醮|齋醮]],從此內庫開銷劇增,孝宗開始不斷地命[[户部 (官署)|戶部]]將太倉庫的銀子納入內庫,至將河西務鈔關關船料改擬折銀進納。如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月,戶部指出“銀承備庫先前進,金止備成造金冊支用;銀止備軍官折俸及兵荒支給,近年累稱不足。金則以稅糧折納及於京市買過八千三百八十六兩有奇,五次取太倉銀共一百九十五萬,”而從戶部納入內庫的銀兩,全部都被孝宗挪用來大興土木,又妝造武當山神像,各寺觀修齋賞賜,修齋設[[醮]]等,恣意浪費,以致府藏空竭,國庫捉襟见肘<ref>《明孝宗實錄》:「頃歲工役太繁,內而壽安,欽安宮,西土所毓秀亭之修建,外而神樂觀太倉城樓及皇親屋宇之創造,近者又於[[興濟縣]]建[[真武]]祠,使三軍壯士氣力耗於轉輸之勤,萬民膏血浪費為十木之飾」「比年土木大興,在京師者如萬春等宮,壽寧侯宅,毓秀亭,興濟,[[真武廟]]。在外省者,興,岐,衡,雍,汝,涇等府,累歲經年騷擾不息」</ref>。而且孝宗在統治中期(1500年)後,漸漸不如當初勤政<ref>《明通鑑》:「時上視朝颇晏,健等復以為言,頜之而已。[考異]據此,則召閣臣面議,自十年三月以後,至此始連月行之,以邊警故也。然孝宗之倦勤,亦于此見矣。」</ref>,且開始縱容外戚,措置乖方,如內閣輔臣[[劉健 (明朝)|劉健]],[[徐溥]]就曾批評孝宗說「切見數月以來視朝漸遲多至日出」,「近年以来用度太侈,光禄寺支费增数十倍,各处织造降出新样动千百匹,显灵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勾给边而取入内府至四五十万,宗藩贵戚求讨田土占夺盐利动亦数十万。」,「事涉於近幸貴戚,牢不可破,或旨從中出,略不預聞,或有所議擬,徑行改易。」,而閣臣[[李東陽]]也曾直言弘治後期「冗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城土木繁興,供役軍士財力交殫,每遇班操,寧死不赴;勢家巨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藩,供億至二三十萬。」「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色。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言,江南、浙東流亡載道,戶口消耗,軍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今天下民窮財盡,其勢已極。姑以三者言之,山東之地草根樹皮掘食殆盡,繼以人肉,荊沔諸湖水竭魚荒,河泊諸課率多折納,易州山廠林木已空,漸出關外一二百里,其他賦稅大抵皆然,天下之地無一處而不貧」。 |
|||
弘治晚年,朝臣對弘治皇帝的批評漸多,朝中大臣如禮部尚書[[倪岳]]也上疏極言道「(孝宗)近日視朝頗晏,聽納頗難,經筵稀,御用度漸侈,游幸漸頻,進貢之止者複來,樂戲之斥者複取。」但孝宗也不願意聽納,而名臣[[劉大夏]]請辭時也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而吏部右侍郎周經則言「(孝宗)幸賞齋醮屢修,游宴無節,內帑空虗多由於此。」,南京戶科給事中張宦也上書道「近來(孝宗)費出無經,或橫恩濫賜之溢出,或修飾繕造之泛興,或祈禱遊玩之紛舉,偶因內帑稍闕即命太倉支取,耗散財物莫此為極」 「今四海民窮財盡,三邊將寡兵疲,糧草空虗,馬匹倒死而黠虜跳粱之勢,貪狼之心視昔尤勝」,禮科左給事中葉紳也言「邇來(孝宗)經筵稀御日講不舉,畫工琴士承恩於便殿,教坊雜劇呈技於左右..少滯視朝時,晏鰲山觀燈或徹曉不休宮中燕享或竟日乃已。」,兵科给事中王廷相奏「今天下大可忧者,在于民穷财尽,其势渐不可为。然所以致此者有四,风俗奢侈也,官职冗滥也,征赋太繁也,酒酿无节也」。可見弘治中晚年皇帝倦勤,國家敗政拮据,百姓困苦的情況。 |
|||
在統治的十八年中,召見閣臣的次數總共有九次,比成化帝二十三年來召見一次為多。明孝宗即位之初,會聽進閣臣的諫諍,但是後來用各種方法來搪塞閣臣和科道官的建議,使弘治初年所革除的弊政,不僅全部恢復,尚且有惡化之勢<ref name="王其榘">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中華書局,1989年</ref>,如憲宗晚年的傳奉官號稱弊政,弘治初盡行革除,到了弘治十二(1499年)年五月,傳升乞升文職至八百四十餘員,武職至二百六十餘員,比成化末年增一倍。其次,在軍事方面,從弘治一朝起亦開始糜爛,邊備日弛,人浮於事,有效抵禦的入侵寥寥無幾,也不復當年成化一朝了。另外,有明一代,以弘治對外臣最為縱容厚待,動則大肆外戚藩王賞賜房屋和田地,甚至在一宗貴戚莊崎糾紛案中,偏幫小舅子[[張延齡]],一次就得地一萬六千七百零五頃;又如曾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賜興王湖廣京山縣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餘頃,旋在七月又賜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頃等等,賞地史不絕書,引起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 |
在統治的十八年中,召見閣臣的次數總共有九次,比成化帝二十三年來召見一次為多。明孝宗即位之初,會聽進閣臣的諫諍,但是後來用各種方法來搪塞閣臣和科道官的建議,使弘治初年所革除的弊政,不僅全部恢復,尚且有惡化之勢<ref name="王其榘">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中華書局,1989年</ref>,如憲宗晚年的傳奉官號稱弊政,弘治初盡行革除,到了弘治十二(1499年)年五月,傳升乞升文職至八百四十餘員,武職至二百六十餘員,比成化末年增一倍。其次,在軍事方面,從弘治一朝起亦開始糜爛,邊備日弛,人浮於事,有效抵禦的入侵寥寥無幾,也不復當年成化一朝了。另外,有明一代,以弘治對外臣最為縱容厚待,動則大肆外戚藩王賞賜房屋和田地,甚至在一宗貴戚莊崎糾紛案中,偏幫小舅子[[張延齡 (明朝)|張延齡]],一次就得地一萬六千七百零五頃;又如曾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賜興王湖廣京山縣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餘頃,旋在七月又賜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頃等等,賞地史不絕書,引起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 |
||
=== 駕崩 === |
=== 駕崩 === |
||
[[file:Mingtailing2022.jpg|thumb|明泰陵,2019年拍摄]] |
[[file:Mingtailing2022.jpg|thumb|明泰陵,2019年拍摄]] |
||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1505年6月8日), |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1505年6月8日),弘治帝因偶染风寒,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駕崩,享年三十五歲。 |
||
當時“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有遗命:“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是年十月安葬於[[明泰陵|泰陵]],廟號「 |
當時“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有遗命:“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是年十月安葬於[[明泰陵|泰陵]],廟號「孝宗」。長子[[明武宗]]繼位。 |
||
明孝宗遺詔: |
明孝宗遺詔: |
||
第72行: | 第76行: | ||
1489年,内阁大臣[[刘吉]]数兴大狱,迫害了一批官员;信任太监[[李廣 (明朝宦官)|李廣]],开始修炼斋蘸之术。孝宗對此自我检讨<ref name="作为"/>。 |
1489年,内阁大臣[[刘吉]]数兴大狱,迫害了一批官员;信任太监[[李廣 (明朝宦官)|李廣]],开始修炼斋蘸之术。孝宗對此自我检讨<ref name="作为"/>。 |
||
==== 發明 ==== |
|||
據美國牙醫學會的資料表示,明孝宗於1498年把短硬的豬猔毛插進一支骨製手把上制成了[[牙刷]]。<ref>{{cite web|url=http://edition.cnn.com/2003/TECH/ptech/01/22/toothbrush.king/|title=Toothbrush trounces car as top invention|publisher=CNN|date=2003-01-22|accessdate=2017-04-01|quote=The first was built in 1498 by a Chinese emperor who had hog bristles embedded in a bone handle, so says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402080851/http://edition.cnn.com/2003/TECH/ptech/01/22/toothbrush.king/|archive-date=2017-04-02|dead-url=no}}</ref> |
|||
==== 任用官员 ==== |
==== 任用官员 ==== |
||
第80行: | 第81行: | ||
*[[劉吉]] |
*[[劉吉]] |
||
*[[徐溥]] |
*[[徐溥]] |
||
*[[劉健]] |
*[[劉健 (明朝)|劉健]] |
||
*[[丘濬]] |
*[[丘濬]] |
||
*[[李東陽]] |
*[[李東陽]] |
||
第97行: | 第98行: | ||
=== 军事 === |
=== 军事 === |
||
1501年,崛起的[[鞑靼]]部落以十万骑兵从[[花马池]]、[[盐池]]杀入[[固原]]、[[宁夏]]境内,这一事件震惊了孝宗。为了加强军事力量,1502年,孝宗将[[刘大夏]]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军事整顿。刘大夏核查了军队虚额人手,补进了大量壮丁,并请朱祐樘停办了不少“织造”和斋蘸<ref name="作为"/>。 |
1501年,崛起的[[鞑靼 (蒙古)|鞑靼]]部落以十万骑兵从[[花马池]]、[[盐池]]杀入[[固原]]、[[宁夏]]境内,这一事件震惊了孝宗。为了加强军事力量,1502年,孝宗将[[刘大夏]]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军事整顿。刘大夏核查了军队虚额人手,补进了大量壮丁,并请朱祐樘停办了不少“织造”和斋蘸<ref name="作为"/>。 |
||
=== 经济 === |
=== 经济 === |
||
第107行: | 第108行: | ||
* 《国榷》:孝宗在东宫,久稔知其习。首罢幸相,次第厘革,改步之初,中外鼓舞,晓然诵明圣,识上意所向也。优容言路,汇吁良士,六卿之长皆民誉,三事之登皆儒英。讲幄平台,天听日卑,老臣造膝之语,不漏属垣,少年恸哭之谈,尝为动色。故良楛鉴断,刑赏恬肃。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若窦宪,尚难泌水之园,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则帝心端可知矣。 |
* 《国榷》:孝宗在东宫,久稔知其习。首罢幸相,次第厘革,改步之初,中外鼓舞,晓然诵明圣,识上意所向也。优容言路,汇吁良士,六卿之长皆民誉,三事之登皆儒英。讲幄平台,天听日卑,老臣造膝之语,不漏属垣,少年恸哭之谈,尝为动色。故良楛鉴断,刑赏恬肃。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若窦宪,尚难泌水之园,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则帝心端可知矣。 |
||
* 明朝末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
* 明朝末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
||
* [[清朝]][[曾国藩]]曾说 |
* [[清朝]][[曾国藩]]曾说:“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
||
*[[李维桢 (隆庆进士)|李维桢]]如此评价孝宗:“体貌大臣,开广言路,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虽汉文、宋仁,何以加焉!” |
*[[李维桢 (隆庆进士)|李维桢]]如此评价孝宗:“体貌大臣,开广言路,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虽汉文、宋仁,何以加焉!” |
||
第120行: | 第121行: | ||
* 郭厚安在其著作《弘治皇帝大传》中称明孝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表示“从总体上,他(明孝宗)比其祖父英宗、其父宪宗以及其子武宗、侄世宗等都要略高一筹,坏的方面也没有他们突出。因此可以说,他之所以受到赞颂,是与前后诸帝比较的结果”;“朱祐樘不过是一个‘中主’而已”;“总之,朱祐樘绝不是雄才大略、大有作为之君,当然也不是荒淫的昏君,而是平庸的、力求维持现状的‘太平天子’。”<ref>郭厚安,《弘治皇帝大传》,第七讲,第200-202页</ref> |
* 郭厚安在其著作《弘治皇帝大传》中称明孝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表示“从总体上,他(明孝宗)比其祖父英宗、其父宪宗以及其子武宗、侄世宗等都要略高一筹,坏的方面也没有他们突出。因此可以说,他之所以受到赞颂,是与前后诸帝比较的结果”;“朱祐樘不过是一个‘中主’而已”;“总之,朱祐樘绝不是雄才大略、大有作为之君,当然也不是荒淫的昏君,而是平庸的、力求维持现状的‘太平天子’。”<ref>郭厚安,《弘治皇帝大传》,第七讲,第200-202页</ref> |
||
* 《明朝時代上卷 第42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後世史學家多將[[弘治]]王朝稱作“[[弘治中興]]”,但從更寬廣的歷史視野來看,這些其實都經不住推敲,從[[宣德]]王朝開始,文人們所認為的[[明朝]]衰敗,實際上並不存在。皇帝不臨朝、宦官跋扈、軍屯被破壞、京畿部分民田被侵占,這些在士大夫看起來,好像不可理喻的事情,實際上無關這個[[大明王朝]]的痛癢,[[正统 (年号)|正統]]、[[成化]]年間,我們的[[大明王朝]]仍舊是平穩、正常運行的,不僅如此,從中可以看出三個趨勢,那就是[[政治]]依賴日益成熟、穩定的[[官僚]]集團運作,[[商業]][[貿易]]開始興起,[[哲學]][[文化思想]]領域開始鬆動,這都是值得正面看待的事情。大[[歷史]]觀,對於[[歷史]]的觀察,不應該再是只從 |
* 《明朝時代上卷 第42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後世史學家多將[[弘治 (明朝)|弘治]]王朝稱作“[[弘治中興]]”,但從更寬廣的歷史視野來看,這些其實都經不住推敲,從[[宣德]]王朝開始,文人們所認為的[[明朝]]衰敗,實際上並不存在。皇帝不臨朝、宦官跋扈、軍屯被破壞、京畿部分民田被侵占,這些在士大夫看起來,好像不可理喻的事情,實際上無關這個[[大明王朝]]的痛癢,[[正统 (年号)|正統]]、[[成化]]年間,我們的[[大明王朝]]仍舊是平穩、正常運行的,不僅如此,從中可以看出三個趨勢,那就是[[政治]]依賴日益成熟、穩定的[[官僚]]集團運作,[[商業]][[貿易]]開始興起,[[哲學]][[文化思想]]領域開始鬆動,這都是值得正面看待的事情。大[[歷史]]觀,對於[[歷史]]的觀察,不應該再是只從“是否符合[[儒家]]行為規範”來看待,如果繼續這樣看待歷史,就會使我們[[中國人]]陷入一種狹隘束縛的歷史發展[[桎梏]]中。 |
||
仔細分析[[正统 (年号)|正統]]、[[成化]]王朝的所謂衰敗,是因為[[史學家]]們以當時的[[君主]]統治行為,不符合[[儒家]]行為規範而已,而[[弘治]]王朝的所謂[[中興]],也是因為[[弘治]]皇帝遵循了文人士大夫們的[[儒家]][[王道]]意識,因為前朝感覺衰敗,才會存在後來的感覺中興。以[[弘治]]皇帝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仁君]]形象,這是值得嘉許的。但最後這些都無濟於事,皇帝的人性與權力,超越了士大夫們的[[儒家]][[王道]]意識與[[封建]][[禮法]],這衝突使一代明君轉眼變為昏君,史學評論家立即改觀,對[[弘治王朝]]前面與後面的一個總結,就是不完美。” |
|||
== 家庭成员 == |
== 家庭成员 == |
||
第166行: | 第165行: | ||
{{ahnentafel bottom}} |
{{ahnentafel bottom}} |
||
根據《明孝宗实录》、《明良记》、《[[万历野获编]]》、《[[明書]]》、清修《[[明史]]》等資料記載,孝宗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沒有其他[[妃嬪]]或[[妾室]]。並且孝宗的泰陵只葬有夫妻兩人。 |
孝宗是中國歷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唯一一位終身只有單一伴侶的<ref>{{Cite web|title=This Chinese Emperor Swore Off Consorts—Possibly Because One Murdered His Mom|url=http://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china-only-monogamous-emperor-hongzhi|website=Atlas Obscura|date=2016-03-09|language=en|last=Holmes|first=Tao Tao|access-date=2024-06-19|archive-date=2024-06-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19001604/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china-only-monogamous-emperor-hongzhi|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中國歷史上唯一只娶一位皇后的皇帝是誰?(圖) - 天朝風雲 -|url=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6/10/11/800580.html|website=看中國|date=2016-10-11|language=zh-Hant|access-date=2024-06-19|archive-date=2024-06-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619001605/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6/10/11/800580.html|dead-url=no}}</ref>。根據《明孝宗实录》、《明良记》、《[[万历野获编]]》、《[[明書]]》、清修《[[明史]]》等資料記載,孝宗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沒有其他[[妃嬪]]或[[妾室]]。並且孝宗的泰陵只葬有夫妻兩人。 |
||
根據筆記《[[勝朝彤史拾遺記]]》及查繼佐私修《[[罪惟錄]]》,孝宗也許有[[沈璚蓮]]、[[鄭金蓮]](《罪惟錄》稱其小字黃兒)兩位[[選侍]]<ref name="彤史">《勝朝彤史拾遺記》:「沈氏選侍名璚蓮,烏程人,昭慶富民沈秀後也。秀行萬三,洪武初徙家雲南,而其族仍留烏程。父廷禮,仕於朝。弘治初被選入掖庭,孝宗試選女知書者,命為守宮論,氏援筆立成。其發端曰:甚矣,秦之無道也,宮何必守哉。孝宗悅,擢居第一,使給事御前,賜名曰女學士。弟溥舉人,官通判,氏有《寄弟試春官》詩,傳於外。鄭金蓮者,初名王女兒,武城中衛軍卒鄭旺女也。幼鬻之高通政家,因採入內。備選侍,得侍上寢。其後遷周太后宮,侍太后,名鄭金蓮,宮中有訛言皇太子為鄭金蓮生者。時皇太子己冊立,會金蓮父旺,陰結內使劉山,求自通。</ref><ref name="罪惟錄">《罪惟錄·張皇后》:「初,周太皇后以上無子,置二美人鄭氏、趙氏於宮,俟上朝供事,上不顧。繼乃明言之,上不得已,幸鄭,有娠雄,上不知也。太皇致賀上,上愧之,以不聞后故。太皇曰:『后誠以為子,詔天下勢嫡良善。』,后從之,是為武宗。後太皇疾革,以二美託王太后,居仁壽宮。鄭小字黃兒。久之,父玉坐事。有一校尉,見玉上獵所,言黃兒父為上外祖親。太監劉瑾論玉妖言,棄市。」</ref>。{{fact|因為各種史書中對於妃嬪傳記因有事跡可記、有立傳價值,取捨各有不同,參見《萬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中「八種史書關於明太祖等十位皇帝后妃立傳情況表」。而大部分的妃嬪因為地位的關係都不能葬入明帝陵中。亦有认为,孝宗因為鍾愛皇后,縱容后家,是有奏章等證據。而要當后妃,就會有策立手續和文書,清代修史不至於看不到相關史料。}} |
根據筆記《[[勝朝彤史拾遺記]]》及查繼佐私修《[[罪惟錄]]》,孝宗也許有[[沈璚蓮]]、[[鄭金蓮]](《罪惟錄》稱其小字黃兒)兩位[[選侍]]<ref name="彤史">《勝朝彤史拾遺記》:「沈氏選侍名璚蓮,烏程人,昭慶富民沈秀後也。秀行萬三,洪武初徙家雲南,而其族仍留烏程。父廷禮,仕於朝。弘治初被選入掖庭,孝宗試選女知書者,命為守宮論,氏援筆立成。其發端曰:甚矣,秦之無道也,宮何必守哉。孝宗悅,擢居第一,使給事御前,賜名曰女學士。弟溥舉人,官通判,氏有《寄弟試春官》詩,傳於外。鄭金蓮者,初名王女兒,武城中衛軍卒鄭旺女也。幼鬻之高通政家,因採入內。備選侍,得侍上寢。其後遷周太后宮,侍太后,名鄭金蓮,宮中有訛言皇太子為鄭金蓮生者。時皇太子己冊立,會金蓮父旺,陰結內使劉山,求自通。</ref><ref name="罪惟錄">《罪惟錄·張皇后》:「初,周太皇后以上無子,置二美人鄭氏、趙氏於宮,俟上朝供事,上不顧。繼乃明言之,上不得已,幸鄭,有娠雄,上不知也。太皇致賀上,上愧之,以不聞后故。太皇曰:『后誠以為子,詔天下勢嫡良善。』,后從之,是為武宗。後太皇疾革,以二美託王太后,居仁壽宮。鄭小字黃兒。久之,父玉坐事。有一校尉,見玉上獵所,言黃兒父為上外祖親。太監劉瑾論玉妖言,棄市。」</ref>。{{fact|因為各種史書中對於妃嬪傳記因有事跡可記、有立傳價值,取捨各有不同,參見《萬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中「八種史書關於明太祖等十位皇帝后妃立傳情況表」。而大部分的妃嬪因為地位的關係都不能葬入明帝陵中。亦有认为,孝宗因為鍾愛皇后,縱容后家,是有奏章等證據。而要當后妃,就會有策立手續和文書,清代修史不至於看不到相關史料。}} |
||
至於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 (位号)|夫人]]:敬順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順夫人劉氏,榮順夫人孟氏及[[榮善夫人]]項氏。夫人在明朝制度並非妃嬪稱號,而是[[命婦]]的[[封號]],如[[外命婦]](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內命婦]](資深宮人或乳母褓姆)等,內命婦中,以皇帝的乳母最常在年老後因乳帝之功而被加封為夫人(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ref>《明實錄》「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赠『宮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ref>、天启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仁宗褓姆衛聖夫人楊氏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另,榮善夫人項氏年龄比孝宗大四十四岁,比孝宗的祖父[[明英宗]]还大一岁。因此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 |
至於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 (位号)|夫人]]:敬順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順夫人劉氏,榮順夫人孟氏及[[榮善夫人]]項氏。夫人在明朝制度並非妃嬪稱號,而是[[命婦]]的[[封號]],如[[外命婦]](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內命婦]](資深宮人或乳母褓姆)等,內命婦中,以皇帝的乳母最常在年老後因乳帝之功而被加封為夫人(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ref>《明實錄》「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赠『宮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ref>、天启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仁宗褓姆衛聖夫人楊氏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另,榮善夫人項氏年龄比孝宗大四十四岁,比孝宗的祖父[[明英宗]]还大一岁。因此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 |
||
第175行: | 第173行: | ||
=== 皇后 === |
=== 皇后 === |
||
#[[孝成敬皇后]]张氏 |
#[[孝成敬皇后]]张氏 |
||
=== 兄弟 === |
=== 兄弟 === |
||
#明宪宗皇长子(未命名而夭折) |
#明宪宗皇长子(未命名而夭折) |
||
#悼恭太子[[朱祐极]] |
#悼恭太子[[朱祐极]] |
||
# |
#明睿宗(兴献王)[[朱祐杬]] |
||
#岐惠王[[朱祐棆]] |
#岐惠王[[朱祐棆]] |
||
#益端王[[朱祐槟]] |
#益端王[[朱祐槟]] |
||
第206行: | 第205行: | ||
#[[太康公主 (明孝宗)|太康公主]]朱秀荣,母[[孝成敬皇后]]张氏,夭折。<ref>《太康公主[[壙志]]》: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時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時薨。公主聰慧娟秀,以上所鍾愛,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為太康公主,凡諸恩典皆從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於都城西金山之原。</ref> |
#[[太康公主 (明孝宗)|太康公主]]朱秀荣,母[[孝成敬皇后]]张氏,夭折。<ref>《太康公主[[壙志]]》: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時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時薨。公主聰慧娟秀,以上所鍾愛,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為太康公主,凡諸恩典皆從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於都城西金山之原。</ref> |
||
== 發明 == |
== 發明牙刷謠言 == |
||
⚫ | 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用刷毛製成的[[牙刷]]是由明孝宗於[[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然而以刷毛製成的牙刷早在唐朝'''<ref>{{cite book|last=Kumar|first=Jayanth V.|title=Textbook of preventive and community dentistry|year=2011|publisher=Elsevier|isbn=978-81-312-2530-1|pages=412–413|edition=2nd|chapter=Oral hygiene aids}}</ref><ref>{{cite book|title=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primarypreventiv0000harr_h7c0|year=1999|publisher=Appleton & Lange|location=Stamford|isbn=978-0-8385-8129-2|edition=5th|editor1=Harris, Norman O.|editor2=García-Godoy, Franklin}}</ref>'''或[[北宋]]中期<ref>[[李開周]]《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2014年</ref>就已被使用。亦有學者如[[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把牙刷发明权歸於[[英国人]][[威廉·韋伯·艾利斯|威廉·艾利斯]],1780年,艾利斯把骨头磨成一根细棒,在上面钻了些小孔,然后将猪鬃一束束地插进小孔,并将它们修剪整齐,成为现代牙刷的雏形<ref>{{Cite web|title=小玩意大发明 牙刷的前世今生(图)|ur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2/14/c_111241562.htm|date=2011-12-14|accessdate=2020-12-09|publisher=新华网|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75645/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2/14/c_111241562.htm|archivedate=2015-04-02|dead-url=yes}}</ref><ref>John Richardson (2000), "The Annals of London: A Year-by-year Record of a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221</ref>。 |
||
{{main|牙刷}} |
|||
⚫ | 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用刷毛製成的牙刷是由明孝宗於[[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亦有學者如[[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把牙刷发明权歸於[[英国人]][[威廉·韋伯·艾利斯|威廉·艾利斯]],1780年,艾利斯把骨头磨成一根细棒,在上面钻了些小孔,然后将猪鬃一束束地插进小孔,并将它们修剪整齐,成为现代牙刷的雏形<ref>{{Cite web|title=小玩意大发明 牙刷的前世今生(图)|ur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2/14/c_111241562.htm| |
||
== 艺术形象 == |
== 艺术形象 == |
||
第227行: | 第225行: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
</div> |
</div> |
||
== 延伸阅读 == |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
|||
{{-}} |
{{-}} |
||
第246行: | 第247行: | ||
[[Category:明宪宗皇子|3]] |
[[Category:明宪宗皇子|3]] |
||
[[Category:明孝宗| ]] |
[[Category:明孝宗| ]] |
||
[[Category: |
[[Category:幼年失親者]] |
2024年12月22日 (日) 03:51的最新版本
明孝宗 | |||||||||||||
---|---|---|---|---|---|---|---|---|---|---|---|---|---|
明朝第9位(第10任)皇帝 | |||||||||||||
統治 | 1487年9月9日-1505年6月8日(17年272天) | ||||||||||||
前任 | 明宪宗朱见深 | ||||||||||||
繼任 | 明武宗朱厚照 | ||||||||||||
出生 | 成化六年七月三日[1] 1470年7月30日 大明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 | ||||||||||||
逝世 |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 1505年6月9日 (34歲) 大明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乾清宫 | ||||||||||||
安葬 | |||||||||||||
王后 | 孝康敬皇后张氏 | ||||||||||||
子嗣 | 子: 明武宗朱厚照 蔚悼王朱厚炜 | ||||||||||||
| |||||||||||||
父親 | 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 ||||||||||||
母親 | 孝穆皇后纪氏 |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或稱弘治帝,是明宪宗皇三子。明朝第10任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共十八年,年号弘治。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又能信用贤臣、广开言路,在位期间“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就其個人修養及文治武功而言,是明朝自仁宣二帝後,獲後世普遍評價最高的皇帝。[2]但在位后期對朝政有所懈怠,又縱容外戚,沉迷方術,使宦官李广、蒋琮等人乘机弄权;以致弘治晚年軍備弛廢,國用匱乏,弊政颇多,故不能谓之全美。明孝宗崩逝後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泰陵。
人物生平
[编辑]身世
[编辑]根据《明史》记载:“孝宗达(实为“建”,《明史》误)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樘,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大明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民間則傳說:孝宗出生时,为免被当时的寵妃萬貴妃害死而藏在民間,在憲宗死前才由宮內司禮太監張敏於民間迎回即位。然而明孝宗弟弟眾多,有關說法可能不太可信。
孝宗出生後,廢后吳氏貶居西內,與紀氏謫居的安樂堂相近,頗知消息,往來就哺,才得保全孝宗生命,由吳氏用心撫養過一段日子。不過,在《明史商輅傳》、《商輅疏》、《謇斋琐缀录》、《治世餘聞》等記載,孝宗的出生是宪宗知情的,萬貴妃知情后,一度親自照顧过孝宗,之後再交由皇太后照顧並立為儲君。清乾隆《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中認為,對於萬貴妃的詆毀是後人把對萬安亂政的氣憤發洩到萬貴妃身上。
弘治中兴
[编辑]弘治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史稱“弘治中兴”。
弘治帝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又“恭儉自飭,明於任人”,當是時朝廷中,明察則有王恕、彭韶;練達則有馬文升、劉大夏;老成則有劉健、謝遷;文章則有王鏊、丘濬;刑憲則有閔珪、戴珊,另外又有何喬新、李東陽等名臣,一時號稱「朝多君子」,使明憲宗成化朝晚年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大为改观。
此外,弘治帝重視司法,他令天下諸司審錄重囚,慎重處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問刑條例》。又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編成《大明會典》。
弘治帝在治理水患方面亦頗有效果,曾委任白昂、劉大夏修治黃河,以改善河道流向、築堤等方法抑制黃河水患,此後二十餘年間,再無大患發生;另外,蘇松於弘治年間,曾因河道淤塞而泛濫成災,孝宗即命徐貫主持治理,歷時三年,消除了蘇松水患。
弘治帝在位初期的經濟成就也比較突出,賦稅收入比成化年間增加了一百多萬石,達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的賦入高峰;而且,登记人口方面也有穩定的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間,登记人口增加了一千多萬,達到六千萬口。
漸不克終
[编辑]惟自弘治十五年起(1502年),「一歲所入,不足以供一歲支用」,國家財政邁進了入不敷出的狀況,戶部呂鈡指出:『常入之賦,以蠲色漸減,常出之費,以請乞漸增,入不足當出。正純以前軍國費省,小民輸正賦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雜辦,皆昔所無。民已重困,無可復增。往時四方豐登,邊境無調發,州縣無流移。今太倉無儲,內府殫絀,而冗食冗費日加於前。』對此下廷臣議,廷臣作出多項建議,但僅觸及成效不大的修補政策。
此外,孝宗也常以京營禁軍投入繁重的工作,監察御史劉芳曾上奏說,“京師根本之地而軍士逃亡者過半”,“其錦衣騰驤等衛軍士不下十餘萬人,又不繫操練之數,近年雖立營營,而役佔賣放者多。”,另外又常縱容邊臣,邊臣冒報功次皆得升賞,而敗軍失律者往往令之戴罪殺賊,使邊備日弛,對於北虜入侵能有效抵禦的戰役寥寥無幾[3][4],如弘治十四年秋七月,孝宗令保國公朱暉掛征虜大將軍總兵官領十萬大軍夜襲韃靼於河套,韃靼早察覺徙家北遁,朝廷用銀八十餘萬,只斬首三級以還,而將士奏報功次竟一萬有餘[5],“不能禦”,“坐虜入境”,“議者恥之”之類的描述比比皆是。
再者,弘治中期,皇帝自己漸漸迷上了齋醮,從此內庫開銷劇增,孝宗開始不斷地命戶部將太倉庫的銀子納入內庫,至將河西務鈔關關船料改擬折銀進納。如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月,戶部指出“銀承備庫先前進,金止備成造金冊支用;銀止備軍官折俸及兵荒支給,近年累稱不足。金則以稅糧折納及於京市買過八千三百八十六兩有奇,五次取太倉銀共一百九十五萬,”而從戶部納入內庫的銀兩,全部都被孝宗挪用來大興土木,又妝造武當山神像,各寺觀修齋賞賜,修齋設醮等,恣意浪費,以致府藏空竭,國庫捉襟见肘[6]。而且孝宗在統治中期(1500年)後,漸漸不如當初勤政[7],且開始縱容外戚,措置乖方,如內閣輔臣劉健,徐溥就曾批評孝宗說「切見數月以來視朝漸遲多至日出」,「近年以来用度太侈,光禄寺支费增数十倍,各处织造降出新样动千百匹,显灵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勾给边而取入内府至四五十万,宗藩贵戚求讨田土占夺盐利动亦数十万。」,「事涉於近幸貴戚,牢不可破,或旨從中出,略不預聞,或有所議擬,徑行改易。」,而閣臣李東陽也曾直言弘治後期「冗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城土木繁興,供役軍士財力交殫,每遇班操,寧死不赴;勢家巨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藩,供億至二三十萬。」「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色。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言,江南、浙東流亡載道,戶口消耗,軍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今天下民窮財盡,其勢已極。姑以三者言之,山東之地草根樹皮掘食殆盡,繼以人肉,荊沔諸湖水竭魚荒,河泊諸課率多折納,易州山廠林木已空,漸出關外一二百里,其他賦稅大抵皆然,天下之地無一處而不貧」。
弘治晚年,朝臣對弘治皇帝的批評漸多,朝中大臣如禮部尚書倪岳也上疏極言道「(孝宗)近日視朝頗晏,聽納頗難,經筵稀,御用度漸侈,游幸漸頻,進貢之止者複來,樂戲之斥者複取。」但孝宗也不願意聽納,而名臣劉大夏請辭時也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而吏部右侍郎周經則言「(孝宗)幸賞齋醮屢修,游宴無節,內帑空虗多由於此。」,南京戶科給事中張宦也上書道「近來(孝宗)費出無經,或橫恩濫賜之溢出,或修飾繕造之泛興,或祈禱遊玩之紛舉,偶因內帑稍闕即命太倉支取,耗散財物莫此為極」 「今四海民窮財盡,三邊將寡兵疲,糧草空虗,馬匹倒死而黠虜跳粱之勢,貪狼之心視昔尤勝」,禮科左給事中葉紳也言「邇來(孝宗)經筵稀御日講不舉,畫工琴士承恩於便殿,教坊雜劇呈技於左右..少滯視朝時,晏鰲山觀燈或徹曉不休宮中燕享或竟日乃已。」,兵科给事中王廷相奏「今天下大可忧者,在于民穷财尽,其势渐不可为。然所以致此者有四,风俗奢侈也,官职冗滥也,征赋太繁也,酒酿无节也」。可見弘治中晚年皇帝倦勤,國家敗政拮据,百姓困苦的情況。
在統治的十八年中,召見閣臣的次數總共有九次,比成化帝二十三年來召見一次為多。明孝宗即位之初,會聽進閣臣的諫諍,但是後來用各種方法來搪塞閣臣和科道官的建議,使弘治初年所革除的弊政,不僅全部恢復,尚且有惡化之勢[8],如憲宗晚年的傳奉官號稱弊政,弘治初盡行革除,到了弘治十二(1499年)年五月,傳升乞升文職至八百四十餘員,武職至二百六十餘員,比成化末年增一倍。其次,在軍事方面,從弘治一朝起亦開始糜爛,邊備日弛,人浮於事,有效抵禦的入侵寥寥無幾,也不復當年成化一朝了。另外,有明一代,以弘治對外臣最為縱容厚待,動則大肆外戚藩王賞賜房屋和田地,甚至在一宗貴戚莊崎糾紛案中,偏幫小舅子張延齡,一次就得地一萬六千七百零五頃;又如曾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賜興王湖廣京山縣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餘頃,旋在七月又賜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頃等等,賞地史不絕書,引起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
駕崩
[编辑]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1505年6月8日),弘治帝因偶染风寒,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駕崩,享年三十五歲。
當時“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有遗命:“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是年十月安葬於泰陵,廟號「孝宗」。長子明武宗繼位。
明孝宗遺詔:
“ |
朕以眇躬仰承丕緒,嗣登大寶,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負先帝付托是懼,乃今遘疾彌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雖聖智不能違,顧繼統得人,亦復何憾。皇太子厚照,聰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務守祖宗成法,孝奉兩宮,進學修德,任賢使能,節用愛人,毋驕毋怠,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輔佐,以共保宗社萬萬年之業。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祭用素羞,毋禁音樂、嫁娶。嗣君以繼承為重,已敕禮部,選婚可于今年舉行,毋得固違。宗室親王,藩屏是寄,不可輒離本國。各處鎮守總兵、巡撫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各遣官代行。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所屬府州縣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詔諭天下,咸使聞知。 |
” |
为政举措
[编辑]政治
[编辑]改革吏治
[编辑]孝宗即位时所面临的政治局面混乱不堪,由于他父亲明宪宗在位后期重用宦官和奸佞,造成了“朝中皮秕政”的状况。为了振兴帝业,肃清吏治,他在人事上的改革和整顿,可謂大刀阔斧。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前朝奸佞惩罚严厉。将冒领官俸、总计三千多人的艺人、僧徒等一概除名。在清理过程中,朱祐樘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大开杀戒,斬殺的只有罪大恶极的僧人继晓[9] 。与此并举,孝宗开始任用贤能之士。1492年三月,孝宗下令吏、兵两部将两京文武大臣、在外知府守备以上的官吏姓名,全部抄录下来,贴在文华殿的墙壁上,遇有迁罢之人,随时更改。他还多次向吏部、都察院指出,提拔和罢免官吏的主要标准,是看此人有無实绩。由于孝宗注意任用贤能,明朝中期出现了许多名臣,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9]。
广开言路
[编辑]朱祐樘即位初年,广开言路。上台不久,就出现了臣子纷纷上书的局面,连尚未做官的太学生也跃跃欲试,上书提出各种建议。孝宗也有奢侈的想法,于是计划在万寿山建造一座棕棚,以备登临眺望。太学生虎臣得知此事,力谏不可,负责这项工程的朝中官员担心獲罪,抓住虎臣。孝宗闻知此事,先取消了工程,且授予虎臣七品官,派往云南做了知县。孝宗还采纳了除早朝之外,再在便殿召见大臣,谋议政事,当面阅读奏章,下发指令的建议,开始增加“午朝”,每天在左顺门接见大臣,倾听他们对政事的见解[9]。
有說法認為:孝宗统治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的政策,都自始至终地得以贯彻执行[9],然而有學者指出,在弘治十四年,孝宗因朝廷財政拮據,以及軍餉籌措有困難而下詔群臣商議辦法,大學士劉健上奏要求改革弊端,並絕無益之費,躬行節儉,孝宗卻未採取措施。至弘治十五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常入之賦,以蠲色漸減,常出之費,以請乞漸增,入不足當出。正純以前軍國費省,小民輸正賦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雜辦,皆昔所無。民已重困,無可復增。往時四方豐登,邊境無調發,州縣無流移。今太倉無儲,內府殫絀,而冗食冗費日加於前。」但僅作出成效不大的修補政策[8]。
1489年,内阁大臣刘吉数兴大狱,迫害了一批官员;信任太监李廣,开始修炼斋蘸之术。孝宗對此自我检讨[9]。
任用官员
[编辑]宰輔
太監
- 何鼎:性情忠直,敢上疏,為宦官同輩所忌。後遭太監李廣杖殺。
- 蕭敬:司禮太監,諳習典故,善鼓琴。不擅權。
- 鄧原:福建鎮監,應屬何鼎一派,史載謙潔愛民。
- 麥秀:浙江鎮監,應屬何鼎一派,史載謙潔愛民。
- 藍忠:河南鎮監,應屬何鼎一派,史載守己愛民。
- 劉清:宣府鎮監,應屬何鼎一派,史載奉公守法。
- 李廣:以符錄蠱毒皇帝,且矯旨任命官員,四方爭納賄賂。擅奪畿內民田,專鹽利巨萬。後來因為蠱勸孝宗建毓秀亭,然而毓秀亭完成後,卻發生孝宗小女兒死亡與清寧宮火災,因而失勢。
- 蔣琮:孝宗時,南京守備。貪污、與民爭利。
军事
[编辑]1501年,崛起的鞑靼部落以十万骑兵从花马池、盐池杀入固原、宁夏境内,这一事件震惊了孝宗。为了加强军事力量,1502年,孝宗将刘大夏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军事整顿。刘大夏核查了军队虚额人手,补进了大量壮丁,并请朱祐樘停办了不少“织造”和斋蘸[9]。
经济
[编辑]作为改良,孝宗没有从制度上对百姓的税赋负担进行突出的改变,而在减轻百姓负担上,减免灾区的赋税征收。从1490年,河南因灾免秋粮始,他对每年奏报来的因灾免税要求,几乎是无一例外地表示同意[9]。
历史评价
[编辑]正面评价
[编辑]- 清修《明史》高度评价明孝宗: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10]
- 《国榷》:孝宗在东宫,久稔知其习。首罢幸相,次第厘革,改步之初,中外鼓舞,晓然诵明圣,识上意所向也。优容言路,汇吁良士,六卿之长皆民誉,三事之登皆儒英。讲幄平台,天听日卑,老臣造膝之语,不漏属垣,少年恸哭之谈,尝为动色。故良楛鉴断,刑赏恬肃。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若窦宪,尚难泌水之园,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则帝心端可知矣。
- 明朝末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 清朝曾国藩曾说:“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 李维桢如此评价孝宗:“体貌大臣,开广言路,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虽汉文、宋仁,何以加焉!”
负面评价
[编辑]- 方志远在其著作《明代国家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中对明孝宗持否定态度,称其“弱智”并详细解释道:“弘治时代夹在成化、正德之间,前有万贵妃、汪直与西厂,后有刘瑾、八虎及内行厂,加之成化帝的内向和正德帝的荒唐,故弘治帝被明人称为‘中兴之主’。清人作《明史·孝宗纪》,其赞曰:‘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并称唯有孝宗知《易》所说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之道。但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指出,孝宗之为文臣所称道,就是因为他比较愿意听文臣的摆布。而实际上,孝宗不仅为文臣摆布,更受内臣摆布,从其种种行事,应该是个智商较低或者说是一个相对弱智的皇帝。”方志远在书中表示将‘另具文考证’,但相关文章尚未问世,因此,关于这个评价也存在一定争议。[11]
- 《朝鮮成宗實錄》上(朝鮮成宗)曰:“常慮建州野人邀截於中路,今卿好還,甚可喜也。中國太平乎?” 自貞曰:“太平。但聞皇帝不豫,朝會望見,天顔殊瘦,皇帝初卽位,皆稱明斷,今紀綱不嚴,雨暘不若,年穀不登,民甚困窮。向者朝會,朝臣各以位次序立,莫敢私語,今則或聚立私語,以此知紀綱不嚴也。”
其他
[编辑]- 查继佐的《罪惟录》中,对明孝宗的成就和不足如此评价:“帝业几于光昌矣。群贤辐辏,任用得宜,暖阁商量,尤堪口法。斥妖淫,辟冗异,停采献,罢传升,革仓差,正抽分,种种明断外,尤莫难于孝穆、孝肃之别祀,万贵妃之免议,于肃愍之旌功。所谓情而安之于义,又列辟之所不能忘也。升遐之日,万姓哀号,岂偶然哉!若夫待外戚过厚,赐予颇滥,冗员尚多,中贵太盛,或移心斋醮,纷费,盖积渐者久,未能遽革也。夫果深有得于《太极》、《西铭》诸图书,即何难骑龙而上仙哉!”查继佐尽管也为弘治辩解,究竟委婉地指出了明孝宗的不足。[12]
- 郭厚安在其著作《弘治皇帝大传》中称明孝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表示“从总体上,他(明孝宗)比其祖父英宗、其父宪宗以及其子武宗、侄世宗等都要略高一筹,坏的方面也没有他们突出。因此可以说,他之所以受到赞颂,是与前后诸帝比较的结果”;“朱祐樘不过是一个‘中主’而已”;“总之,朱祐樘绝不是雄才大略、大有作为之君,当然也不是荒淫的昏君,而是平庸的、力求维持现状的‘太平天子’。”[13]
- 《明朝時代上卷 第42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談》:“後世史學家多將弘治王朝稱作“弘治中興”,但從更寬廣的歷史視野來看,這些其實都經不住推敲,從宣德王朝開始,文人們所認為的明朝衰敗,實際上並不存在。皇帝不臨朝、宦官跋扈、軍屯被破壞、京畿部分民田被侵占,這些在士大夫看起來,好像不可理喻的事情,實際上無關這個大明王朝的痛癢,正統、成化年間,我們的大明王朝仍舊是平穩、正常運行的,不僅如此,從中可以看出三個趨勢,那就是政治依賴日益成熟、穩定的官僚集團運作,商業貿易開始興起,哲學文化思想領域開始鬆動,這都是值得正面看待的事情。大歷史觀,對於歷史的觀察,不應該再是只從“是否符合儒家行為規範”來看待,如果繼續這樣看待歷史,就會使我們中國人陷入一種狹隘束縛的歷史發展桎梏中。
家庭成员
[编辑]明孝宗家族 | |||||||||||||||||||||||||||||||||||||||||||||||||||||||||||||||||||||||||||||||||||||||||||||||||||||||||||||||||||||||||||||||||||||||||||||||||||||||||||||||||||||||||||||||||||||||||||||||||||||||||||||||||||||||||||||||||||||||||||||||||||||||||||||||||||||||||||||||||||||||||||||||||||||||||||||||
---|---|---|---|---|---|---|---|---|---|---|---|---|---|---|---|---|---|---|---|---|---|---|---|---|---|---|---|---|---|---|---|---|---|---|---|---|---|---|---|---|---|---|---|---|---|---|---|---|---|---|---|---|---|---|---|---|---|---|---|---|---|---|---|---|---|---|---|---|---|---|---|---|---|---|---|---|---|---|---|---|---|---|---|---|---|---|---|---|---|---|---|---|---|---|---|---|---|---|---|---|---|---|---|---|---|---|---|---|---|---|---|---|---|---|---|---|---|---|---|---|---|---|---|---|---|---|---|---|---|---|---|---|---|---|---|---|---|---|---|---|---|---|---|---|---|---|---|---|---|---|---|---|---|---|---|---|---|---|---|---|---|---|---|---|---|---|---|---|---|---|---|---|---|---|---|---|---|---|---|---|---|---|---|---|---|---|---|---|---|---|---|---|---|---|---|---|---|---|---|---|---|---|---|---|---|---|---|---|---|---|---|---|---|---|---|---|---|---|---|---|---|---|---|---|---|---|---|---|---|---|---|---|---|---|---|---|---|---|---|---|---|---|---|---|---|---|---|---|---|---|---|---|---|---|---|---|---|---|---|---|---|---|---|---|---|---|---|---|---|---|---|---|---|---|---|---|---|---|---|---|---|---|---|---|---|---|---|---|---|---|---|---|---|---|---|---|---|---|---|---|---|---|---|
|
孝宗是中國歷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唯一一位終身只有單一伴侶的[14][15]。根據《明孝宗实录》、《明良记》、《万历野获编》、《明書》、清修《明史》等資料記載,孝宗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沒有其他妃嬪或妾室。並且孝宗的泰陵只葬有夫妻兩人。
根據筆記《勝朝彤史拾遺記》及查繼佐私修《罪惟錄》,孝宗也許有沈璚蓮、鄭金蓮(《罪惟錄》稱其小字黃兒)兩位選侍[16][17]。因為各種史書中對於妃嬪傳記因有事跡可記、有立傳價值,取捨各有不同,參見《萬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中「八種史書關於明太祖等十位皇帝后妃立傳情況表」。而大部分的妃嬪因為地位的關係都不能葬入明帝陵中。亦有认为,孝宗因為鍾愛皇后,縱容后家,是有奏章等證據。而要當后妃,就會有策立手續和文書,清代修史不至於看不到相關史料。[來源請求]
至於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敬順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順夫人劉氏,榮順夫人孟氏及榮善夫人項氏。夫人在明朝制度並非妃嬪稱號,而是命婦的封號,如外命婦(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內命婦(資深宮人或乳母褓姆)等,內命婦中,以皇帝的乳母最常在年老後因乳帝之功而被加封為夫人(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18]、天启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仁宗褓姆衛聖夫人楊氏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另,榮善夫人項氏年龄比孝宗大四十四岁,比孝宗的祖父明英宗还大一岁。因此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
皇后
[编辑]- 孝成敬皇后张氏
兄弟
[编辑]- 明宪宗皇长子(未命名而夭折)
- 悼恭太子朱祐极
- 明睿宗(兴献王)朱祐杬
- 岐惠王朱祐棆
- 益端王朱祐槟
- 衡恭王朱祐楎
- 雍靖王朱祐枟
- 寿定王朱祐榰
- 汝安王朱祐梈
- 明宪宗皇十子(未命名夭折)(1483年8月19日-1483年10月8日)
- 泾简王朱祐橓
- 荣莊王朱祐枢
- 申懿王朱祐楷
姊妹
[编辑]子女
[编辑]子
[编辑]女
[编辑]發明牙刷謠言
[编辑]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用刷毛製成的牙刷是由明孝宗於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然而以刷毛製成的牙刷早在唐朝[21][22]或北宋中期[23]就已被使用。亦有學者如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把牙刷发明权歸於英国人威廉·艾利斯,1780年,艾利斯把骨头磨成一根细棒,在上面钻了些小孔,然后将猪鬃一束束地插进小孔,并将它们修剪整齐,成为现代牙刷的雏形[24][25]。
艺术形象
[编辑]- 1994年香港古装电视剧《俠女遊龍》,駱應鈞飾演明孝宗。
- 1997年中国大陆电视剧《风流唐伯虎》,魏宗万饰演明孝宗。
- 2000年中国大陆电视剧《机灵小不懂》,马精武饰演明孝宗。
- 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合拍半喜剧电视剧《绝色双娇》,刘威饰演明孝宗。
- 2001年香港長篇處境喜劇《皆大歡喜》,邓兆尊飾演明孝宗。
- 2001年中国大陆电视剧《秋香》,朱宏嘉饰演明孝宗。
- 2005年中国大陆古装历史颠覆剧《正德演义》,石凉饰演明孝宗。
- 2005年香港古装喜剧《妃子笑》,萧正楠飾演明孝宗。
- 2007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夜来风雨》,杜雨露饰演明孝宗。
- 2016年中國大陸電視劇《六扇門》,王德楓飾演明孝宗。
- 2018年中国大陆古装剧《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刘奕君饰演明孝宗
參考文獻
[编辑]- ^ 《明孝宗實錄》“孝穆太后既有娠,以疾逊于西宫,而上生焉,成化六年七月三日也。”
- ^ 归有光云:“明有天下至成化、弘治之间,休养滋息殆百余年,号称极盛。”(《归震川集》卷二十八《归氏世谱后》)
- ^ 《明史》:「小王子以十萬騎從花馬池、鹽池入,散掠固原、寧夏境,三輔震動,戕殺慘酷。」
-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時虜擁大眾入內地,縱掠所亡失人口產畜不可勝紀,命將出帥且久,諸鎮擁眾兵不能御虜,先後斬虜止十二級以捷聞,議者恥之。」
- ^ 《明史》:「秋,暉等以五路之師夜襲敵於河套,斬首三級,驅孳畜千餘歸,賞甚厚。」
- ^ 《明孝宗實錄》:「頃歲工役太繁,內而壽安,欽安宮,西土所毓秀亭之修建,外而神樂觀太倉城樓及皇親屋宇之創造,近者又於興濟縣建真武祠,使三軍壯士氣力耗於轉輸之勤,萬民膏血浪費為十木之飾」「比年土木大興,在京師者如萬春等宮,壽寧侯宅,毓秀亭,興濟,真武廟。在外省者,興,岐,衡,雍,汝,涇等府,累歲經年騷擾不息」
- ^ 《明通鑑》:「時上視朝颇晏,健等復以為言,頜之而已。[考異]據此,則召閣臣面議,自十年三月以後,至此始連月行之,以邊警故也。然孝宗之倦勤,亦于此見矣。」
- ^ 8.0 8.1 王其榘《明代內閣制度史》,中華書局,1989年
- ^ 9.0 9.1 9.2 9.3 9.4 9.5 9.6 仓圣. 《正说中国三百五十帝·明孝宗朱祐樘》.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443—444页. ISBN 9787207052827 (中文).
- ^ 张廷玉 等,《明史》,卷15,《孝宗纪》
- ^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机构及运行机制》,第六章,第113页
- ^ 《罪惟录》帝纪卷 10:“帝业几于光昌矣。群贤辐辏,任用得宜,暖阁商量,尤堪口法。斥妖淫,辟冗异,停采献,罢传升,革仓差,正抽分,种种明断外,尤莫难于孝穆、孝肃之别祀,万贵妃之免议,于肃愍之旌功。所谓情而安之于义,又列辟之所不能忘也。升遐之日,万姓哀号,岂偶然哉!若夫待外戚过厚,赐予颇滥,冗员尚多,中贵太盛,或移心斋醮,纷费,盖积渐者久,未能遽革也。夫果深有得于《太极》、《西铭》诸图书,即何难骑龙而上仙哉!”
- ^ 郭厚安,《弘治皇帝大传》,第七讲,第200-202页
- ^ Holmes, Tao Tao. This Chinese Emperor Swore Off Consorts—Possibly Because One Murdered His Mom. Atlas Obscura. 2016-03-09 [2024-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9) (英语).
- ^ 中國歷史上唯一只娶一位皇后的皇帝是誰?(圖) - 天朝風雲 -. 看中國. 2016-10-11 [2024-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9) (中文(繁體)).
- ^ 《勝朝彤史拾遺記》:「沈氏選侍名璚蓮,烏程人,昭慶富民沈秀後也。秀行萬三,洪武初徙家雲南,而其族仍留烏程。父廷禮,仕於朝。弘治初被選入掖庭,孝宗試選女知書者,命為守宮論,氏援筆立成。其發端曰:甚矣,秦之無道也,宮何必守哉。孝宗悅,擢居第一,使給事御前,賜名曰女學士。弟溥舉人,官通判,氏有《寄弟試春官》詩,傳於外。鄭金蓮者,初名王女兒,武城中衛軍卒鄭旺女也。幼鬻之高通政家,因採入內。備選侍,得侍上寢。其後遷周太后宮,侍太后,名鄭金蓮,宮中有訛言皇太子為鄭金蓮生者。時皇太子己冊立,會金蓮父旺,陰結內使劉山,求自通。
- ^ 《罪惟錄·張皇后》:「初,周太皇后以上無子,置二美人鄭氏、趙氏於宮,俟上朝供事,上不顧。繼乃明言之,上不得已,幸鄭,有娠雄,上不知也。太皇致賀上,上愧之,以不聞后故。太皇曰:『后誠以為子,詔天下勢嫡良善。』,后從之,是為武宗。後太皇疾革,以二美託王太后,居仁壽宮。鄭小字黃兒。久之,父玉坐事。有一校尉,見玉上獵所,言黃兒父為上外祖親。太監劉瑾論玉妖言,棄市。」
- ^ 《明實錄》「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赠『宮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
- ^ 《明書》卷二十一
- ^ 《太康公主壙志》: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時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時薨。公主聰慧娟秀,以上所鍾愛,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為太康公主,凡諸恩典皆從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於都城西金山之原。
- ^ Kumar, Jayanth V. Oral hygiene aids. Textbook of preventive and community dentistry 2nd. Elsevier. 2011: 412–413. ISBN 978-81-312-2530-1.
- ^ Harris, Norman O.; García-Godoy, Franklin (编).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 5th. Stamford: Appleton & Lange. 1999. ISBN 978-0-8385-8129-2.
- ^ 李開周《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2014年
- ^ 小玩意大发明 牙刷的前世今生(图). 新华网. 2011-12-14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John Richardson (2000), "The Annals of London: A Year-by-year Record of a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221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明孝宗 出生于:1470年7月30日逝世於:1505年6月9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父亲明宪宗朱见深(濡) |
中国皇帝 | 繼任: 长子明武宗朱厚照 |
明朝皇帝 1487年-1505年 |